末日哲学家

科幻片美国,印度尼西亚2014

主演:詹姆斯·达西,苏菲·洛,达里尔·沙巴拉,弗雷迪·史卓玛,瑞斯·维克菲尔德,邦妮·怀特,雅各布·雅迪斯,乔治·布莱顿,菲利帕·库特哈德,凯蒂·芬德莱,娜塔莎·戈特,泰瑟·哈桑,香奈儿·比安卡·何,达流士·胡马云,辛塔·劳拉·基尔

导演:约翰·赫德斯

 剧照

末日哲学家 剧照 NO.1末日哲学家 剧照 NO.2末日哲学家 剧照 NO.3末日哲学家 剧照 NO.4末日哲学家 剧照 NO.5末日哲学家 剧照 NO.6末日哲学家 剧照 NO.13末日哲学家 剧照 NO.14末日哲学家 剧照 NO.15末日哲学家 剧照 NO.16末日哲学家 剧照 NO.17末日哲学家 剧照 NO.18末日哲学家 剧照 NO.19末日哲学家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21:16

详细剧情

毕业前的最后一堂哲学课,20名学生被逼参与思想实验。他们由班房跳进核辐射浩劫现场,若未能在防空洞争一席位,器官将瞬即被辐射尘贯穿,痛苦致死。然而,防空洞内的氧气及食物只够10人存活一年。   哲学生以抽签决定身份和技能。为延续人类命脉,他们需运用哲学逻辑,公开咨询并举手投票,选出10位最有价值的人物住进防空洞。聪明人比好人有资格留低?工程师的价值比诗人重要?一票延续一命,要牺牲谁去成就社会?

 长篇影评

 1 ) 仁者见仁---哲学只是少数人的宝藏

小弟每次看完电影,都会上来豆瓣看看影评,却从没留下过一篇影评、一次评论。
看见这么多人喷这部电影,就想在这里说说自己的感觉。

我说的东西并没有贬低之意。
仁者见仁。

他们不懂,别怪他们。
不是所有人都能读的懂莎士比亚,不是所有人都能明白康德。
所以并不能要求所有人都能看懂一部电影。
尤其是一部哲学电影。
所以不怪他们

老师开头说大部分人都呆若木鸡,从不思考复杂的问题。

很多人说,这个课堂实验里老师就像神,随他怎么说就会怎么样,这个实验本来就不公平。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bug。
其实老师实验里面所起的影响并没有想像那么大,他每次改变实验的进程都是依据因果而行。
1.被锁于门外致死,但他却提醒过他是神秘的人。chips提出过赌小不如赌大原理所接纳,但因为过于冷酷而被他人所排斥于门外。
2.被铅笔插死,原因是其中一位女生拒绝和人交配而引起的冲突,最后在频临死亡时用密码打开了大门(此处是我唯一感觉有问题的,因为打开门害全家不符合他本人对于人类未来的绝对理性的思考,更多是出于感性的愤怒)
3.核弹爆炸,小岛的核弹没有爆炸,老师躲在山洞没死。后来男主角按爆核弹,全家死。
在此看来老师所拥有的只有,枪和密码。
看来bug并非存在,毕竟gay男还能在打斗中用铅笔插死他还有其他阻止他的东西存在。
而整个实验的推进,则是由大家的逻辑推理步步前进。

又有人说这部电影逻辑有问题。
这部电影探讨的是哲学,哲学并不一定要求严谨和缜密。
无线猴子理论,给无限时间和猴子,它终会打出莎士比亚的著作。
就像开头的有5个人被绑在车轨上,你是否会推一个胖子去阻止列车。
从逻辑上,现实根本不可能发生这些事情。
提出这些疑问本来就有问题,漏洞百出。
那我们探讨还有意义吗?

答案是,有的。
问题就这样提出了,就像毫无征兆那样有颗陨石砸在你眼前。
你的孩子在上学途中过马路被车撞到了。
你无法去责怪老天不改变陨石轨道,你会想办法去逃生。
也无法去责怪孩子为何没有好好看车,你只会想怎去找到最好的医生救活他。
你无法去改变问题。
你现在需要的是解答问题,给出答案。

提出问题,是为了答案。
哲学更多需要的是,给出答案的过程。
所以看这部电影先别去责怪问题,而去思考一下假如你是20个学生之一,你如何抉择。

接下来是我一些感受。
有些简短,有些矫情,但却是心里所想。

末日的哲学理论,或许在生死前运行那绝对理性逻辑(功利主义)。
然而我们人类还存在着感性的东西,
对美和爱,快乐和笑容,音乐艺术和大自然,依然那么渴望。
我们脱离了感性,也会追随这理性坠入冰冷的黑暗。

生死面前,众生平等,不为你的身份地位增加一毫克的重量。

在我看来对于整部电影的哲思,还没来得及结尾平和安静那样冲击来的强大。

“就算我超越常人,绝对的理性,去到众生无法达到的精神高度,做尽了小把戏却也无法挽留那一丝笑容。
无人理解的孤独就像关了灯的黑暗,掐住我的呼吸
那唯一懂我的人啊,闭上眼,看见了你”

我真的很想你。


真的很喜欢这个结尾,回播了好多次。
竖琴撩拨我们思绪,飘在那份孤独中。

个人认为结尾是女主角离开了那所学校,老师回到日常的生活里,却无法在遇到一个懂他的人了。
他拿起枪却想自杀却没有。
最后他闭上强忍着泪的眼睛,看见的是最爱的人最美的笑容。

此处或许是折射出哲学家的那份孤独,精神上的高度无法和他人共处,找一个知己是多么的可贵。
哲学,正因为少数人所明白,也这么少人所能理解这些少数人。
向自古到今的哲学家致敬。

仁者见仁。
不喜勿喷,欢迎探讨。




 2 ) 2015.12.21二刷

如果是思想实验的话,如果真的有哲学和理性思维的话,我想大概会真的像《理想国》那个样子,当然,在那个极端环境,集体和服从思维是必要的智慧和发展的眼光,尼采及那些哲学家的哲学思想宣扬的哲学思想在那个情况下将无所适从,而且按照影片的角色设定之下,也没有所谓的哲学素养,博弈论的思维,在那里面的理性和逻辑也只是纯粹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当然影片来看的话,确实难以表现出来,这无可厚非。

 3 ) 所有人都可以吐槽,但了不起的吐槽不是所有人都可以。

刚带着感动看完了这部电影,总想去看看其他人的是怎么看待的,如果能找到观点相似的人也准备去赞一下,省的自己思考,但是看了一圈下来都没有人对这部影片做出一个比较欣赏的评论,即使有也是觉得女主长得漂亮的,因此还是自己动手写一下吧。
有的人相信拿着这种哲学类型的电影说事的人都有着装逼的嫌疑,无论是褒还是贬。只有拿喜剧片作评论无论你说成什么样子都会成为专业的影评人的,因为笑是每人都会的。所以我也装备好了接受被吐槽的命运,但如果非要我再申辩一下,我确实只是一个简单的电影观看者,甚至都不是电影院中的电影观赏者,我是用我的笔记本看的。
电影一开始的镜头我就不用多说了,我在家里看的时候还担心家里人误会所以还换了位置,男女主角开心的玩耍,你懂的。而在电影的末尾是女主和哲学老师讨论男主够不够聪明的片段,如果你直接跳过中间的大段内容,你就可以把此片提炼为屌丝、绿茶婊和潜规则这样的关键字了,这样就符合现在天朝的价值体系,但是人家都把标题定为末日和哲学家,因此恐怕我们还是要打破思维的。女主在男主和哲学老师之间的纠葛,确实是哲学老师设置这一趟哲学课的缘由,弗洛伊德称此为性嫉妒。哲学老师故意让男女主角都抽到了固定的角色标签,无非是一步步羞辱男主,并以此赢得妹子芳心的方式而已。即使在天朝也没有一个作为结构工程师的美丽妹子会喜欢作为同性恋的农民的,要知道现在很多不过18岁的人们都在抱怨嫁不出去或者当一辈子撸至深的人层出不穷。而老师不断声称自己作为一个拥有神秘知识的人,无非是作为强权的代表,他知道逃生密码,他知道枪支藏匿的地方,他可以掏出枪来结束人们的生命,他可以拿着枪强迫别人的意志。在实验进行之初就有同学指出纳粹在1939年左右就计划过这个实验,而老师辩解这个实验的目标不是选出优秀的人种,确实不是,但是深层的目标确实是表现出谁是优秀的爱人,而优秀的人种和优秀的爱人又有什么实质上的区别呢?何况他还是一个掌握了所有生杀大权的神秘人。
我在大学时就玩过一个心理游戏,说的是森林里有五种动物:猴子,老虎,孔雀,狗,大象,他们也遇上了危险,因此需要伴随着人一起前进,但是由于食物水或者其他原因,一段时间我们就必须丢掉一种动物,现在我们就作为这个人,我们要如何选择丢掉动物的顺序,并且给出理由。很多人排列并给出了理由,但是几乎大多数人给出的理由都是相同类型的,那就是这个动物对我的用处是什么,他们是实用主义者,例如大象可以骑,狗是人类的朋友,猴子很吵,孔雀没用,老虎可怕……当我说了我的理由时,大家都在嘲笑我的奇怪答案,我说我就按照他们的体型排列就可以了,因为越小的越难以保护自己,能够保护自己的先离开,难以保护自己的跟我久一点,我考虑的是我对于这些动物有什么作用。
而在这部电影中,导演用了更加唯美的画面与故事展示了一个类似的心理游戏。第一个思维实验里,在21个人中决定进入可以不被核战争摧毁的掩体的10个人的关键是他们将来的作用,而这些作用其实就是贮藏在脑子里的知识,他们的存活就保证了这些知识的存在,一旦危险过去了,世界的发展就指望这些在各自领域都有所建树的人们,而在这些领域里,其他人可能都插不了手,这是一个自私的知识世界。第一个实验里,这些人是如何度过一年的时光的,多数时候他们吃,喝,阅读,没有太多交流,直到发现他们真的不能逃出掩体,再多的知识也随着人死而逝去,自私没有用。
懂的了哲学老师的重要,他们第二次他们让他进去了。这回决定他们谁能进入的不仅仅是对于将来的作用还有他们过往的经历,没有用的未来不能被接受,有瑕疵的过往也要被淘汰,这一次的筛选更加的严酷,甚至可以堪比相亲现场。被选中的人还要肩负着扩大人类基因库的使命,因此第二个思维实验里他们有了更多的接触,那就是性。借着延续人类使命之名,掩体中的男女开始时还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配对,但是过了不久,失望于根本没有妹子怀孕,哲学老师要求扩大配对组合的方式,以提高怀孕概率,率性的妹子当然不可能接受这么崇高的使命,因此在冲突中身心俱受伤的老师打开了掩体的们,与大家同归于尽,不知道是求爱失败的报复还是看不到人类未来的绝望,这是潜意识的问题。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他们依然活在一个自私的世界里,他们之间不存在交流,有的只是义务的压迫。
到了第三个思维实验中,看透了哲学老师的专制,反抗成为了必然,在获得了逃生密码和枪支之后,选择权也落到了这群自由的年轻人手中,曾经那些看似没有用的人们成为了首选,葡萄酒拍卖师,时尚设计师,竖琴演奏师,歌唱家等等,尤其是那个刚说完自己的身份就被一枪打死两次的可怜诗人也进入了掩体,而其他人都纷纷地逃离了。这一次在掩体中的一年,这一群在文化、艺术与生活方面有着特长人们,他们分享,他们交流,他们相互带来生活的快乐,他们创造,他们改变,他们使得对方变得更加出色。他们排练莎士比亚的戏剧,他们为竖琴演奏师造了一件竖琴,歌唱家带来了歌声,调酒师带了美味,在这个掩体中不仅仅是生存,而是生活,精彩的生活,即使连那个最发挥不到职业优势的冰淇淋制作师,也在这个房间里的翩翩起舞。最后当他们走出掩体,发现并没有经历浩劫,核弹并没有在这里爆炸过,唯一有的是那个阴魂不散的哲学老师扬言用举着最后一颗子的手枪要终结他们毫无理性的举动终结人类的存续,当然对准的是他的情敌。而这群一起精彩生活过的人们,一个个都愿意挡在对方的身前,献身自己,拯救别人。这次一颗没有引爆的核弹从天而落,上面有一颗引爆的按钮在上面。前两次的核弹爆炸都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而这一次的核弹爆炸却是可以自己选择的,前两次都貌似背负着人类的使命在偷生,而这一次却按照自己的心愿去选择生死,哪一种才是真正的人生?
史泰龙在《第一滴血4》中说过:“Live for nothing or die for something.”(生得无聊,不如死得其所。)三次思想实验里最后的结局都是所有人都死了,可对于我们所有人的结局不也都是死亡吗?事实上无论是挑选哪10个人,那种组合,真的与这个人的背景,长相,特长,作用,贡献无关,而是你选择如何联合其他人一起去活出生活的精彩。很多人都因为生活中的无聊和苦难就绞尽脑汁思考活着的意义,现在电影告诉你活着的的意义是延续人类的希望这样伟大的事情,但是当你知道这结局又能对你的生活的改变有多大的作用呢?
我们现代的世界里用不到哲学家了,因为我们觉得他们没有什么作用,但是在哲学家的世界里,我们仅仅是动动脑子就在做着上帝才会做的事情,我们要自己设计自己的命运,如果世界末日来临,人类怎么才能逃过死亡的浩劫,我们依靠知识,我们依靠淘汰弱者保存强者,或者是我们依靠团结与相互奉献。或许我们的结局是一样的都是死亡,但是如果没有哲学家般的思考,哪怕有一丝希望让我们能够存活下去,但是在末日之前我们没有时间想到,那才是真正的遗憾,但已然没有时间后悔了。因此我看到了哲学家的必要。
我也看到了诗人的必要,即使死了很多次。如果我们熬过了末日的煎熬,没有一个人用最最优美或朴实但能打动人心的语句将那些自由,团结,奉献,不甘忍受和创造幸福的人的优秀事迹一代代传递给他们的后人的话,他们不会懂得他们基因中的优良不是出于自私而是来自与分享。
电影《料理鼠王》中说: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伟大的艺术家,但伟大的艺术家可以来自任何角落。我也可以说:所有人都可以吐槽,但了不起的吐槽不是所有人都可以。

 4 ) 末日下的生存哲学

仿真的思想实验
 
影片一开始,老师埃里克为这学期最后一堂课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前卫思想实验,假设整个世界经历着巨大的毁灭危机时,在资源仅能支撑10人生存一年的有限环境中,身处灾难漩涡中心的这群学生又该做出怎样的选择?抽签选定自己的角色扮演后,群体开始了内心中的抉择。
 
选择的变化
 
在第一轮游戏中,选择的偏好基本倾向于功效性和实用性,更多地职业选择是出于对生存的保障,但尽管如此,在老师扮演的神秘人被拒之门外的时候,因为无法得到避难所的密码,生活一年后的这群人不得不面对难逃一死的处境,成员们最终还是一个一个结果了自己。而第二轮的实验假设前提建立在如何让人类继续繁衍生息,扩大自己族群这样的道德使命之上。同时由老师抽签设定的主题又丰富了每个角色个人背景。群体在筛选过程中除了考虑到性别的差异化,重要的考查则放在了身体素质上,毕竟繁衍生息需要一个好的体魄来保障。但这仍然没有让结局逆转,因为由老师扮演的神秘人与成员间的内讧,最后换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共输结局,群体再次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自我觉醒后的抉择
 

输了两轮的成员当然不甘示弱,决定通过自身努力再挑选一次,这次直接将老师埃里克排除在外——这个即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同时又是游戏的参与者。排除了来自老师方面的干扰,女主人公这次的挑选结果让埃里克大跌眼镜,那些看似在紧要关头无足轻重的人选竟然都上了名单,只会种花的花匠、身患Ebola病毒的骨科医生、冰激凌糕点师、得了咽喉癌的歌剧演唱家、葡萄酒拍卖师、时装设计师、带有自闭症的竖琴演奏家、还有那个每次刚一出场就被爆头的无用诗人。尽管最后的结局仍是死亡,但被挑选的成员脸上没有遗憾,也没有对死亡的恐惧,只有对未来生活的大胆尝试后获得的欣慰和满足。这种虽死犹荣的姿态是对心灵宽慰的追求,胜过了实用主义诱惑性地考量。
 
生活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个体在面对建构自己生活时,总会面对多种多样的选择,自由或者不自由地决定着未来生活的方向,究竟是什么牵引着我们一步一步向前行?支撑的力量是一元的还是多元的?“一百个读者心中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会给出自己对于生活的答案,重要的不要牺牲对于今天的生活意义的追寻来换取明日那漂浮变换的未来之景,就像影片中老师扮演的神秘人面对诗人时,总是残酷地一枪了结其性命,生活的意义也再次被阉割了。“哲学之于生活,就如同手淫之于做爱”。也许影片中这句调侃的话倒是道出了哲学与生活之间关系的基本道理,二者都不会让对方形单影只地走在思想的康庄大道上。

 5 ) 末日哲学家

 一开始,本以为这是一部关于哲学的电影,因为片名实在是太直白了;看了简介,又以为这是一部关于末世的灾难片,只是以哲学为主线;看到男猪女猪都在课室的时候,又以为这是一部一群人一块探讨哲学的电影。直到结尾,才知道这是老师打破醋瓶为了让情敌难堪而不惜拉上全班同学做道具的一种幼稚行为,我可以说这是一个坑吗?

   电影打着一个高大上的名号去阐述了一场三角师生恋(姑且算三角吧),是一个很大胆的行为。因为他们自己也知道,能把观众骗去看,但肯定也会引来吐槽。不过本片聪明的地方是,用的是以哲学为主线。既是哲学,便是以逻辑为基础,而这种逻辑又针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套路,所以一些对于哲学认识不深的观众,想吐槽又无法找到吐槽点。对哲学了解的观众,也知道本片就是个坑,也懒得去跟你较真。

 6 ) 别以为把高大上的标签加进去就是一部好电影

难得这么想吐槽,这还真是为数不多的几次。
我真没理解为什么一开始就把动物学家给out了我觉得动物学家绝对比什么议员重要得多,你以为人家学动物没学过人呀,人就不是动物,末日之后植物都在动物死光?人类是先圈养动物在发展到农耕的好么?第二回,其实在没市场的情况下,带再多的黄金也没用。而且末日重生第一是要能生存生产,繁衍肯定是后话了。还有每次要枪杀诗人,其实是对文学的原始否定,要么就是个人主观喜恶,不过要说主观喜恶这个老师表现得太明显了,尤其初始命题还是一切以逻辑为前提…………
号称逻辑,其实漏洞百出,很多完全没逻辑,吐槽无力。
其实这就是个冠以哲学名义装b的yy的末日题材的故弄玄虚的师生恋而已。
最后再鄙视一下结尾,让你做A自杀、B谋杀、C没杀的选择题

 短评

WTF侮辱哲学了

3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较差

呼,又该说什么,选择死亡。。。

6分钟前
  • Locher
  • 力荐

创意非常棒的小片,但也止步于此了。一开始的哲学逻辑和视觉效果也很吸引人,但第一场末日求生之后,你就要无法忍受这些哲学家们思维逻辑的自命不凡和浪漫主义了。这样的剧本倒是没什么问题,它只是没有能让人兴奋的东西,毕竟这一切只是纸上谈兵,最后的结局“深奥”到我懂懒得去看懂了。★★

11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较差

形式很独特创新的一部电影,很惊艳,喜欢这种特别构思的电影。

14分钟前
  • liudae
  • 力荐

导演见多识广,集天下之大糟粕。50年后应该会成为B级片经典,被塔伦蒂诺的养子挖出来翻拍,更名Philosophers Unsatisfied, 而后步入殿堂。

15分钟前
  • Lies and lies
  • 较差

感觉老师和女主都有点变态……

17分钟前
  • 薇啸
  • 还行

核战后,21名求生者通过上网品味进行甄别,自高到低选择10位有价值的人安置到避难所。有人说:“我经常刷豆瓣。”然后就被一枪爆头了······

20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还行

嘛,看似很哲学看似很装逼的片子其实不就是纸上谈兵脑中幻想吗,哪里哲学了那里有逻辑性了一边看一边求早早结束。ps浮屠塔是不是在真景拍摄的啊,虽然震撼但是陪着cg感觉很奇怪场面看起来都亦真亦假的感觉

25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这是我今天做过的最浪费时间的事。

28分钟前
  • 仲雪春山
  • 较差

有趣,但是虎头蛇尾。三个思想实验非常值得一试,可惜结局太渣。

32分钟前
  • 国王KING
  • 还行

2014.03.21 有点虎头蛇虎 但至少没那么早 我们学校的确有个国关的老师是这样上课的!!

36分钟前
  • 叫我マグロ
  • 还行

一点都不哲学维特根斯坦和柏拉图一定要哭死了

37分钟前
  • 雪球君
  • 较差

格局有点小,最后编不下去了

40分钟前
  • 青年哪吒
  • 还行

苏亚笛尼维要被气活了吧,拿哲学逻辑来娱乐,我没在这片里找到一毛钱理性,全是情感与冲突。虽然制作很精良演员很养眼实验很好玩,但女主和老师的苟且关系与演技以及男主的丑貌实在太讨厌。过程如此情绪化道理如何真知都没用。

42分钟前
  • Elvina
  • 还行

末日哲学家,卖身换A+

43分钟前
  • 阿德直邮代购
  • 力荐

导演idea其实很不错看得出很努力想要表达出深意但就是太刻意了吧反而显得有点做作。。。浪费了好演员男主演是个很有韵味的人。女主演明明丑得要死却硬装出一副女神样恶心到我想吐。。。配角们亮点很多。

46分钟前
  • Elwing~飞鸟~
  • 还行

其实蛮有意思的 yy无极限啊 文艺青年就他妈知道及时行乐 没有艰苦奋斗哪来的条件你喝红葡萄酒听歌剧

49分钟前
  • 琧婯
  • 推荐

生存还是生活?是个问题。

53分钟前
  • 还行

有名無實。只是提出了幾個哲學的例子就是專家?哲學是引人思考,而不是提出既定答案。這部片的邏輯是不合格的,奈何尚有一點創意....有興趣認識哲學大世界的,倒不如多讀幾本書

54分钟前
  • Dorothy
  • 较差

来来来西西老师带你们玩桌游…哲♂学嘛就是谁比谁的脑洞大没有逻辑只要理(yì)想(yín)。开始想法还不错也不算太闷,越来越不科学越来越狗血…受不了女主装女神以至于看到后面快进…西西这片里倒是又帅回去了,凭什么要虐他啊,这群小崽子怎么可能在繁殖的争夺战中抢得过西西老师!啊呸!

58分钟前
  • 脑子白腔荡骨鹅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