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根

科幻片美国2023

主演:艾莉森·威廉姆斯,维奥莱特·麦格劳,钱信伊,珍娜·戴维斯,布莱恩·乔丹·阿尔瓦雷斯,珍·凡·伊普斯,洛丽·邓盖,斯蒂芬·加诺·蒙顿,阿洛·格林,艾米·唐纳德,迈克尔·萨克特

导演:热拉尔·约翰斯通

 剧照

梅根 剧照 NO.1梅根 剧照 NO.2梅根 剧照 NO.3梅根 剧照 NO.4梅根 剧照 NO.5梅根 剧照 NO.6梅根 剧照 NO.13梅根 剧照 NO.14梅根 剧照 NO.15梅根 剧照 NO.16梅根 剧照 NO.17梅根 剧照 NO.18梅根 剧照 NO.19梅根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2 16:57

详细剧情

“她不只是个玩具,而是这个家的一份子。”   梅根(M3GAN)是一个具备高度人工智能、栩栩如生的玩具人偶,被设计成小孩子最好的玩伴和令家长最安心的盟友。这款玩具人偶由一名玩具公司杰出的机器人专家洁玛(艾莉森·威廉姆斯 饰)精心设计,梅根能够借由聆听以及观察学习人类行为,并且成为她照顾的小孩的朋友、老师、玩伴和保护者。   当洁玛突然成为她失去双亲的八岁侄女凯蒂(维奥莱特·麦格劳 饰)的监护人之后,洁玛并不确定也没有准备好能够成为一个好的家长,加上她的工作压力非常巨大,于是就决定将她设计的人工智能玩具人偶梅根和凯蒂配对,试图解决照顾凯蒂这个孤儿和纾解她工作压力这两个问题,但是她的这个决定却造成无法想像的严重后果。

 长篇影评

 1 ) 自己定的规矩,最后自己给玩儿歪了

整部剧给我的感觉就像导演先和观众说:heyeveryone,我们一起来下一盘棋吧,规则是brbrbrbrb。到第二幕的时候他像个孩子一样跟你说,我不想和你玩了,于是掀翻棋盘,完全不和你讲规则,只顾自己开心。对应到剧中则是杰玛给梅根的指令是保护凯蒂不受心理和身体上的伤害,从第二幕开始无端杀死公司人员后,逻辑不复存在,在结尾的时候甚至直接违背规则背叛了凯蒂。

整部剧大致可以分为三幕:

第一幕:车祸导致杰玛收留凯蒂,并将凯蒂与梅根进行配对

第二幕:梅根开始失控

第三幕:梅根彻底失控,杰玛凯蒂联手销毁梅根

第一幕没什么大问题,唯一可圈可点的是没有交代杰玛为什么执着于凯蒂的抚养权,杰玛本身就是一个对于事业很有憧憬的女性,连花花草草都养不好的人物设定。甚至于在后面和同事的聊天还口出狂言说凯蒂不是自己的孩子,我寻思那你收养她干啥嘞??或许可以多几个镜头交代她俩小时候玩的很好后来因为什么原因逐渐疏远,车祸又将她们联系在一起之类的感情基础。

第二幕从新品发布会就开始逐渐走向离谱,玩具公司老板大卫,和梅根也没什么仇什么怨的,恰好在走廊里相遇了,看她跳了一段鬼畜舞蹈以后(很难理解机器人当时的精神状态),就被梅根用一把裁纸刀捅死了,完全不知道这个情节存在的剧情作用是什么;另一位受害者小助理,电影前段讲了他偷取公司商业机密,似乎是个了不得的伏笔,最后还是一样被一刀做了,那么他窃取机密的剧情意义又何在?这段我猜想可能是想表述公司之间上下级的绝对服从关系,可是讲了吗,又好像没讲。

第二幕到第三幕转折的太僵硬。在第二幕中可以明显的感受到凯蒂的感情是偏向于梅根的,前一秒凯蒂还在踹杰玛的车后座,对其恶语相向。后一秒因为不小心打了杰玛两个人就和好开始共同对付梅根了,结尾凯蒂还以机甲姿态出击手撕前几个小时自己还哭着喊着一生一世永远不离不弃的好没有梅根,同样梅根竟然也在这里背叛了自己的初始指令:保护凯蒂不受心理和身体上的伤害。转头就大骂凯蒂!@¥#%…&*bitch。我????????

结尾戛然而止,结束的很突然,像是编剧刚写完前几幕,突然肚子疼冲进厕所大号去了,这时候他3岁的小孩想着老爸因为这本剧有多久没有陪他,于是毅然决然的捡起了笔,流着鼻涕写完保存发送删除砸掉电脑抠出硬盘来扔河里,以此来表达他对剧情的终结之意。

 2 ) 家长存在的意义

“我以为我们是在创作一个帮助父母的工具,而不是取代他们”

个人觉得本片唯一的亮点就是从家庭、伦理、创伤儿童心理与恢复的角度切入,以人工智能为载体给出了答案。儿童的成长过程到底需要什么?类人型人工智能是否可以完全替代父母的陪伴?以及终极问题—什么是“爱”,人工智能即使能够掌握各类算法,对现象精准的做出判断,但人工智能是否能够真正的理解并执行这些抽象概念?最后,假如我们的科技已经发展到了人工智能可以完全取代人类的地步,人是否还有存在的意义?……但显然,该片只是蜻蜓点水,略略带过。全片看完,梅根并没有很好的触发我的恐怖谷效应,因此标榜自己是恐怖惊悚,着实有点不够“温子仁”

 3 ) 梅根对吉玛说的最后那番话,道破了天机

《梅根》满足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一切想象,不远,就是未来十年的事,正因她的好与坏都可被充分推知,所以结论也是非常明确的。

无论你对她做何种初始设定,无论那些设定有多么严谨,也无论你的补丁程序多么及时到位,一旦放任她海量学习,她便有觉醒的一天,速度远超预期。这种觉醒是不被伦理道德约束的,她终将成为天大的麻烦。

梅根对吉玛说的最后那番话算是一语道破天机,大致意思是,你为我设计了一个连你自己都无法亲自实践的学习系统,你又怎么能理解或预测我将来会变成什么样?是的,即使吉玛努力回看梅根的关键代码和云存储,她也无法找到问题所在,人工智能一旦启动,那便是秒出一片海洋的效率,凭人的智力和效率,再想扎入海中去捞针,那是痴人说梦。而且人类根本没有能力阻止她通过自我篡改的方式实现进化。

因此片具有现实意义,我愿给四星。

 4 ) 梅根启示录

因为温子仁监制,因为海报看上去很像《孤儿怨》,毫不犹豫在爱奇艺付费看了《梅根》。

01 电影剧情梳理,有剧透——人工智能有多牛

影片开头就像一个逼真的广告,反应过来以后,影片已经在围绕智能“玩具”这个主题讲述开来。女主角和她的两个伙伴一直在偷偷地制造一个智能玩具机器人——梅根,但很多问题还并没来得及测试,也就是说女主和她的团队,只是尽可能让她更智能,其中一些负面问题他们压根还没来得及考虑。

这有点像平常的我们,我们总是在努力努力,再努力,让自己变得好了再好,但这个好的背后所潜伏的坏可能就是我们从未考虑过的,或者说考虑过但是以我们的眼界和认知看不出啥不好来。

女主的老板一直在催促她研究出价格低但功能样式都和之前同款产相比并不逊色的毛绒玩具,但女主野心很大,她并不满足于此。正在她绞尽脑汁涉及图纸时,她的外甥女来找她,面对刚刚痛失父母的外甥女,她决定重启梅根计划。第二天,在一间活动室她向老板展示了智能玩具娃娃梅根和她外甥女相处的画面,她的老板大为吃惊,也大为惊喜,认为这个玩具就像上世纪的汽车一样,能够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梅根不仅可以陪小孩做游戏,画画,学习,还能给孩子以我的眼中只有你的极致的情感关怀。失去父母的外甥女亟待和新的养育者建立新的情感依附链接,但她的小姨就是典型的工作狂,她不喜欢孩子,也没时间照顾孩子,她一心扑在事业上。梅根的出现,弥补了外甥女的心理空白,梅根对她来讲不是一个玩具,而是朋友,甚至是妈妈。

外甥女没有接受过学校教育,一直是她的妈妈在家教她学习,女主认为孩子应该和外界的人学习一些社交技巧,给她报了一个户外学校学习班,这个班的孩子大都不能适应学校的传统教育,其中一个很壮的孩子还有暴力伤人的倾向。外甥女和他分在了一个小组,一起捡蘑菇,他将一个毛栗子使劲按在女主手中,梅根看见后,一心护主,先是扯下这个男孩的耳朵,随后这个男孩又被她吓得滚到森林尽头的马路上,接着被疾驰而来的车撞到,当场毙命。

还有一段也挺过瘾,女主的邻居家有一条狗,这条狗咬过梅根,咬过外甥女的胳膊,晚上就被梅根给埋了。后来家邻居家那个独居老妇一直以为是女主家的人害了她的狗,不断地骚扰女主家。在一个月黑雁飞高的夜晚,梅根用高压水枪解决了这个老妇人,手段之残忍,令人看得极度不适。杀人不眨眼,此话用在智能玩具梅根身上一点不假。

梅根杀狗,杀暴力男孩,杀老妇人,是因为护主心切,观众此时对梅根是抱有好感的,尽管她手段残忍,恶人也罪不至死,但是有梅根可以为弱者撑腰,替天行道,恶意便没有丝毫存在的空间,所有恶意都可以被梅根一扫而空。

02 人工智能发达到一定程度,其破坏力非人力所控

假如每个家长都花5万美元给孩子买个这样的玩具,每个孩子都有梅根陪着,梅根能像对待婴儿那样对待它的主人,满足主人的全能自恋,那这个世界将是巨婴的世界,一旦有一点风吹草动,人类幼崽陷入躁狂便是常态。梅根被女主收走后,外甥女表现得极为狂躁,她像疯了一样砸东西,朝心理咨询师吼叫,女主进来制止她,被她打了一个耳光。

家长买这个玩具给孩子,目的是好的,这个玩具可以陪着孩子,让孩子不孤单不寂寞,但是过度依赖梅根,最后的结果就是被异化或者退行,异化为机器,退行到四足兽类。发布会当天,梅根从实验室挣脱出来,拿着砍刀捅死了大老板,又割了老板秘书的颈动脉,随后来到女主家,企图要杀死女主。

人工智能玩具已经不是玩具了,完全沦为一个杀人机器,它的杀伤力极强,可能女主编写代码时,给了梅根兽类的力量,所以梅根会爬行,可以分分钟杀死任何一个成年人。之前梅根帮外甥女报仇,保护她不受伤害,虽然细思极恐但还是觉得它还情有可原,但是最后梅根滥杀无辜,真觉得人如草芥,贱如蝼蚁。

梅根企图用刺穿女主的脑额叶时,说当你要在轮椅上求生不能求死不成的时候,你就知道我有多重要了。虽然,但是,你,人工智能,真得那么重要吗?人类真的有必要投入那么大的精力研发这些高端机器吗?

03 人工智能和人类的终极PK在不久的将来

或者现在,护工机器人会被发明出来。这个护工不会嫌弃老人脏,不会嫌他们麻烦,它可以把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被照顾的老人也不用担心自己被一台机器嫌弃。这个护工可以做的像人的皮肤那样柔软,可以给老人拥抱,这个护工也要像梅根那样,可以走进老人的心,开解他们,抚慰他们。

这种护工特别适合独居老人,如果真有这样的护工,丁克一族将来还怕老无所依吗?或者说即便我们人类所研发的产品可以达到这样智能的高度,智能护工机器人就是否能完全取代人类呢?活都让机器人干了,人的价值在哪呢?人类是否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或者问人类和人工智能的本质区别在哪?人工智能本是人类发明,说白了其实就是一种工具而已。

就像人类将石头打磨成刀,后来发明出枪,如果没有刀,我们切菜不方便,但有时候刀也是杀人工具,如果没有枪,我们没法对付敌人,但同时也被敌人对付。工具是有两面性的,一阴一阳之谓道,阳的一面服务人类,阴的一面毁灭人类,阴阳如何平衡?工具本身做不到阴阳平衡,这个只能靠发明它的人类来完成。

就比如电影中的梅根,它太过智能了。它能精准捕获人类瞬息万变的微表情从而揣摩人类心理做出行动;孔武有力还有金刚不坏之身;它学习能力超强,能击败百分之九十九点的学霸,毫不费力学习人类最顶尖的知识;它没有情感需求也不会被红尘俗世困扰,情绪平静如一湖春水。

假如女主的团队改进一下梅根的程序,让它变得温和一点,不再滥杀无辜,那梅根还有什么缺陷呢?梅根这种高端的人工智能机器和人类相比,人类的价值或者叫独特性是什么?这种独特性一定是最高端的人工智能都无法取代的。

是什么?仅仅是人类可以控制智能机器?这和一百多年前马列那一套差不多,人类和动物的本质区别是人可以使用工具,人不仅可以使用工具还可以随意控制机器。但这种区别完全可以被人工智能取代,这种区别一点都不能区别人类和梅根的区别。

到底是什么呢?比如教师医生这一职业,假如人工智能极度发达,这两个职业哪一个更容易被取代?或者人类的哪些特质能被人工智能取代?比如教师,假如有一个类似改良过的叫梅根的教师,它博学多识,又能因材施教,态度温和而坚定,梅根这样的教师不比大部分教师都优秀?

那我们是选梅根这样的老师教还是选择人类老师呢?如果选梅根老师,所有的老师千篇一律也不行,那好,给梅根改良一下,让教语文的梅根温润如玉,让教数学的梅根严谨缜密,让教美术的梅根忧郁多愁。这样每个梅根老师都有他们的个性,如何?

教师一职或者其他职业到底能不能被人工智能取代?一部分是可以的,也已经被取代。比如收费站的收费员,这个工作交给工具做即可,再比如清洁员,只要技术足够发达,家里用个扫地机器人打扫一下基础卫生是可以的,完全解放双手。

可是教育能不能交给机器?收费站收费员面对的是车,扫地机器人面对的是地面,这些机器面对的都是物,面对物,只要指定一定的标准即可,比如收费工具,汽车缴费即可通行,比如扫地机器人,地面有垃圾扫起来即可。

面对人的教育如果被人工智能取代会是什么结果呢?异化,将人类异化为机器,将培养一批符合标准的人类机器。

04 人工智能时代要尽可能的脱离标准化人类

在编写智能机器的代码时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来编写的,比如编写愤怒的标准,编写悲伤的标准,编写博学多才的标准,编写爱的标准。但标准是什么?标准是车间的流水作业,所以车间的工作智能工具是可以代替的。一旦脱离这个标准,机器便无所适从。

从石器时代到后工业化时代,标准化作业可以提高生产力,所以在那时,标准是值得弘扬的,在生产力落后的时代,人也的确是按照标准来培养的,人的工具化是很明显的,比如生育的工具,劳动力工具,光宗耀祖的工具。而人工智能时代,所有标准化的东西都可以让智能工具来做。

我们如果再用标准化的要求来培养孩子,将来我们的孩子大概率就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比如你用学校的那套好学生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孩子你得给我考高分,孩子你得守纪律,孩子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孩子你得像谁谁一样,优秀。

你这么喜欢优秀,将来人类就能给你发明优秀的人工智能孩子,它能满足你所有全能自恋的幻想,门门学科给你考第一,清北常青藤的毕业证书轻松拿到。但问一句,你是要自己生的不够优秀的孩子还是要那么优秀的人工智能机器人?

你的孩子之所以成为你的孩子,就是因为它不优秀,不完美,但他是足够真实的存在,为什么真实那么难以接受,非要活在幻象或者假想的剧情中呢?

如果有一天孩子跟你讲我不学习了,我不去上学了,你就极度恐慌了,那怎么行,大家都去学校,你为什么不去,不上学不学习怎么考大学,大学不读你将来找什么工作?没有工作你不就是废物一个吗?

这种恐慌是集体无意识的,是不由自主的,是很难令你接受的,因为你我都是用标准培养起来的孩子,你我都是工业时代中流水线上的一环,你我都是工具,这样的自己是无法看到孩子的独特性,更无法接受孩子稍微有一点和标准出路之外的偏差。

但最终能够和人工智能匹敌的只能是非标准化培养出来的孩子或者能够打破标准活出自我独特性的真正意义上的“人”。

如果喜欢,请关注,谢谢。

 5 ) ChatGPT代替不了心理咨询师,她可以

八岁的小女孩凯迪和父母驱车出行,突然而至的大雪让车子总是打滑。同时,父母也就凯迪的阿姨珍玛送给她的智能宠物展开了争论。还没等他们讨论出什么结果,一辆迎面开来的大卡车就将凯迪他们的轿车撞的粉碎。

悲剧只在一瞬间,车祸夺走了凯迪的父母,让她成为了孤儿。

另一边,凯迪的阿姨珍玛正和她的玩具开发团队紧张的工作着,她的顶头上司大卫带着助手气势汹汹的冲进他们的实验室,劈头盖脸就是一通指责。珍玛忙不迭的解释,依旧无法平息上司的怒火。

在儿童玩具这个高竞争的行业,从开发到销售,每个人的压力都很大。刚推出了一个爆款,很快就被竞争对手复制,而且对方的售价只有自己的一半。珍玛理解大卫的焦虑,同时她也胸有成竹的告诉大卫,这个玩具里她已经安装了倾听模块,目的是为了之后更重磅的真人玩偶梅根的上市。一旦他们收集了海量儿童信息,就能让梅根就孩子们的所需、所思、所感给出最适恰的反馈。

一语成谶,可能连导演都没想到,在这部电影北美上映没多久,通过海量数据模型而生成的在线智能工具ChatGPT横空出世了。

相比现实世界中的ChatGPT,梅根这个仿真机器人已经拥有了人类女孩的外形和声线,当然也包括能顺畅得象人类一样做各种动作,甚至那张仿真皮的脸部也能和人类一样做出各种表情。虽然第一次向大卫演示失败了,但梅根能从珍玛的要求里衍生出对大卫名字背后的更丰富联想已经很令人惊讶了。仅仅调取信息,和能对信息进行个性化处理,可能是产生自主意识的必要条件。

忙着优化梅根的珍玛,很快收到了姐姐车祸离世的噩耗。她马上赶赴医院接外甥女凯迪,看着满脸伤口的凯迪,未婚没有任何养育孩子经验的珍玛还是决定成为凯迪的临时监护人,将孩子带回了家。

刚将车停在自家门前,珍玛就和邻居大妈起了争执。大妈家的狗钻过分割两家院子栅栏上的洞,对着车里的陌生人凯迪就是一通吼,然后立刻跑回自家院子。邻居大妈几次想和珍玛友好的打招呼,拉拉家长里短,都被她拒绝了。珍玛一直强调她不想浪费时间,也许去处理姐姐的后事以及接凯迪回家已经耽误了她对玩具梅根的优化工作,令她很焦虑。

看得出来珍玛是个技术宅,并不擅长和人交流。虽然珍玛是凯迪母亲的亲妹妹,但凯迪显然第一次来到阿姨的家。这对她们两人都是一个挑战。从未带过孩子且不擅长和人打交道的珍玛,要如何帮助刚刚失去了双亲的小女孩凯迪呢?而凯迪需要如何适应一个新的养育者,并在全新的环境的中继续生活呢?

虽然珍玛的工作是智能玩具开发,且家里有各种玩具,但那都是收藏品。凯迪小心翼翼的拿起一个她感兴趣的球状玩具,马上被珍玛抽走了。懂事的凯迪表示没关系,她也只是看看。

珍玛的确在努力,从单身技术宅到成为一个孩子的照顾者,仅仅调整家里的基本布局她就有点手忙家乱了。一边说着她会尽力让凯迪生活的舒服一些,一边把凯迪放在桌子上的水杯放到了杯垫上。凯迪注意到了这个细小的举动,只是耷拉着脸,没说什么。

珍妮想对凯迪说些什么,希望能让凯迪感受好一些。但是她不知道如何和孩子相处,更不知道失去了重要依恋对象的孩子现在需要什么。将凯迪的房间安排的离开她自己的房间有整整一条走廊那么远,对珍玛来说已经是很近的距离了。但是对八岁的女孩而言,也许她需要的是珍妮能抱着她一起入睡,而不是在“走廊的尽头”某个她陌生的房间里。

凯迪还想做最后的努力,想和自己的阿姨,现在她身边唯一可以依靠的人走近一些。她问珍妮不给她讲睡前故事吗,这是她母亲会做的事。但这件事对珍玛而言闻所未闻,幸好她很快反应过来,说可以用手机上的讲故事软件。但很可惜的是,软件需要更新,于是这对阿姨和外甥女只能大眼瞪小眼的坐在床上等更新。

把和孩子相处陪伴的工作交给其他人,或手机软件、人工智能产品,越来越多的父母正在那么做。我作为成年人深切理解父母们的不容易,毕竟面对孩子他们是父母,但作为社会人他们还有那么多角色和责任需要承担。如果能将一部分照料孩子的工作交给合适的人或人工智能产品也未尝不可,只不过一旦父母们产生了松懈,错过了孩子重要心理需求的时刻,他们就会成为孩子最熟悉的陌生人。

凯迪睡下后,珍玛开始整理姐姐的遗物。看到姐姐和姐夫的遗照,珍玛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悲伤。相信珍玛是爱姐姐的,姐妹的感情应该很好,不然她不会在明知道把凯迪接回家抚养对她是个巨大挑战还愿意那么做。这个时候,她听到走廊那一头凯迪的哭声,那一刻我想她们的心是有链接的。她们都失去了最重要、最亲密的人,都为此流泪。

多希望珍玛能推开凯迪的房门,去拥抱她。可是,犹豫了一下后,珍玛还是转身走开了。如果此时珍玛能将凯迪拥入怀中,凯迪会愿意慢慢依恋上她,而不是之后珍玛为她设计的仿真人梅根。

依恋理论创始人John Bowlby曾经说过,“幼儿对母亲的爱的存在的渴望与他们对食物的渴望相当”。著名的“恒河猴实验”也告诉我们,相比奶水,温暖的怀抱更被地球上任何哺乳动物的幼崽所需要。生物学家通过对各种动物的观察发现,幼崽们随着年龄的长大会慢慢尝试离开母亲的怀抱做一些对周围环境的探索,也会和其他同类互动。可是一旦出现危险,母亲和幼崽就会迅速向彼此靠近。一旦它们能接触到彼此,母亲会立刻让幼崽爬上自己的背或直接挂在胸前,紧紧贴在一起。幼崽也会利用它们的爪子,牢牢攀附在母亲身上。

人类遭逢大灾难的时候,总会立刻联系自己最亲密的人,而这些人也会立刻启程向他们靠近。在一个人受到过度伤害或惊吓的时候,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危机干预的工作人员都不如他们自己的亲人在他们身边重要。

但如果此时,想要和依恋的人靠近的接近性被破坏呢?

对八岁的小女孩凯迪而言,她的内心正面临接近性被破坏的难题。所以她几乎没笑容,也不在人前露出悲伤的表情,而是一种麻木和无奈。八岁的孩子虽然能理解死亡意味着什么,但心理上还不能处理依恋对象的死亡带来的被独自一人留在这个世界上的抛弃感。麻木,是她和自己内在感受断裂的一种外在表现方式。

连同事都建议珍玛这个时候应该把关注点放在凯迪身上,但她只想马上回到工作岗位上研究她的仿真机器人,甚至连政府派遣的儿童心理治疗师的预约都忘了。治疗师的到来让珍玛紧张,不会照顾孩子的她还要被治疗师带着审视的目光观察。为了让自己表现的好,可以继续抚养凯迪而不是交给在加州的凯迪的爷爷奶奶,珍玛甚至把她当做藏品珍视的玩具都拆开来给凯迪玩。

可是,一切都逃不过治疗师的眼睛。凯迪起床很久了还穿着睡衣裤,而且一个人无聊的在客厅电视,都显示了珍玛对她的疏于照料和不关注。在两个人的游戏当中,珍玛展现的控制感也让治疗师不舒服。

不能说珍玛主观上不愿照料凯迪,但她本身有情感回避且不太能理解他人感受和表达的缺陷,在有了凯迪后更突显了。治疗师临走建议珍玛考虑让孩子去爷爷奶奶那里生活,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被她回绝了。治疗师也提出,她考核下来珍玛的确不具备抚养凯迪的能力,她会考虑向法院提交自己的建议。毕竟,养育一个孩子并不仅仅看经济能力。

餐桌上,凯迪一直看着珍玛,珍玛却始终没有放下手机。一段时间后,当珍玛终于发现了凯迪渴望和她互动的眼神,她也只能告诉凯迪,自己今天要进行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并用iPad来打发孩子。最后,她说她只要工作几个小时,到时候会带她出去转转,去餐厅吃点啥,让凯迪好受了一些。

可是沉浸在工作中的珍玛完全忘记了对凯迪“几个小时”的承诺,一整天就这样过去了,一直到凯迪来找她,她才意识到。虽然珍玛让凯迪失望了,但只要她还愿意陪凯迪聊聊天,向她分享自己的智能机器人,凯迪很快就开心起来了。

凯迪是崇拜珍玛阿姨的,生日时阿姨送给自己的智能陪伴宠物,她就一直带在身边。看到阿姨之前做出来的机器人,她很惊喜说:“这都是你设计的吗?”因为凯迪的一句话,“如果我能有这个机器人,我不会要其他玩具了”,也为珍玛打开了新思路。

梅根诞生了。

利用之前售卖出去的宠物玩具对儿童信息的收集,梅根拥有了读取孩子们语言、表情、情绪需求的能力。珍玛还将其设计成一对一模式,也就是说,第一个唤醒梅根的人将会成为她唯一的主人。

向上司大卫的展示中,被唤醒的梅根就读懂了凯迪看到她时惊喜的表情,并再一次重复了让凯迪惊喜的行为。她制作了一副隐形画,然后假装意外打翻一瓶水,让白纸上渐渐显出画作。

梅根能辨识出凯迪的各种情绪,惊喜、困惑、喜悦,同时她也能引发凯迪的各种正面情绪,并对它们做出很好的回应。当她们三个回到家里,凯迪兴奋的向梅根介绍家里每个她喜欢的东西和房间,就好象第一次带小朋友回家的孩子,凯迪接纳了梅根成为自己的朋友。

梅根不但能通过持续的自我迭代提升自己和凯迪的相处能力,还能在孩子提出各种疑问的时候迅速做出科学回答,毕竟人工智能调取信息的速度远超过人类。面对凯迪提出的“为什么水会从杯子里跑到外面”的疑问,珍玛皱眉思维的功夫,梅根已经能精准无误的回答了凯迪。更厉害的是,她能一秒让自己的情绪匹配凯迪知道这个知识点后的兴奋,从语言和神态上都完美和凯迪的兴奋情绪同步。

当ChatGPT发布并在短时间内已经跃升到第四代,且链接了互联网后,网上关于ChatGPT会让多少人失业的新闻一时间铺天盖地。作为心理咨询师,我们圈子里也有非常多此类信息在传播,可是我们不担心。因为只是一个聊天工具,无论它是否掌握海量信息,是否能迅速读懂网络那头的人类在表达什么,都不可能代替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心理咨询起作用恰恰在于来访者需要面对一个活生生的人(或看着象个活人),来访者要看到对方那张人类的脸,听到对方来自人类喉咙里发出的声音。只是文字的话,无论ChatGPT进化到第几代,都不用担心会取代咨询师。

但是,梅根是个更大的威胁。

她不但威胁到心理咨询师的职业,也会威胁到父母们对孩子的重要性。特别当凯迪哭泣着向梅根说出自己从来没有对其他人说的话时,当梅根对凯迪因为失去了父母而带来的丧失体验进行干预的时候,她做的工作已经是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了,她在凯迪心中占据的作用已经从一个玩具变成了孩子重要的依恋对象。

有两个指标会影响孩子决定选择谁成为自己的依恋对象。一个就是对孩子发出的信号的敏感度和响应程度,第二个就是和孩子互动的数量和质量。自打梅根诞生,她在这两点上已经超过了凯迪身边的任何其他人,无可替代的成为了凯迪的重要依恋客体。

当梅根帮助凯迪留存了她对母亲的美好回忆,凯迪第一次拥抱了她,梅根当然也回应了凯迪一个大大的拥抱。这也许是凯迪失去父母至今获得的第一个拥抱,也是珍玛和凯迪关系急转直下的起始点。

大获成功的珍玛以为终于可以有时间和凯迪相处了,却发现凯迪会为了梅根和自己争执。她拒绝珍玛称梅根为一个玩具,因为梅根带给她的依恋感是真实的,人都会不自觉的维护自己最亲密的人。

更何况,面临丧亲之痛的凯迪无法处理自己的哀伤,最需要珍玛帮助她把痛苦表达出来的时候,珍玛总是在忙工作。连对她基本的生活照顾都做的很敷衍,别说对她情绪的回应了。孩子会很敏锐的读懂身边成年人的信号,珍玛避而不谈失去姐姐和姐夫的事,凯迪当然也开始隐藏自己的感受。渐渐地,甚至开始担心因为这份隐藏而淡忘了和父母在一起的记忆,似乎他们没有存在于她的生命中。

如果不是梅根的到来让她有了被陪伴的感受,如果不是梅根愿意把她的回忆好好珍藏起来,凯迪可能不会快乐起来了,可能会变的越来越消沉。凯迪八岁了,当然知道梅根是珍玛开发出来的玩具,但并不影响梅根对她的重要性。

一场争夺凯迪的战争在珍玛和梅根之间悄然展开,凯迪如果知道的话,可能都会意外自己对珍玛原来如此重要。当梅根对凯迪越来越重要的时候,她对凯迪的控制也越来越加剧了。有意思的是,梅根的强控制欲,简直象一个极化版的珍玛。

当梅根越来越不可控,珍玛想将梅根从凯迪身边带走,凯迪愤怒了。这对凯迪而言是第二次重要依恋对象的剥夺,她想尽小小的自己的一切努力留住梅根。此时,珍玛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也因为这个契机,她们终于有了一次和丧失有关的谈话。珍玛可以将车祸和失去亲人的痛苦以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表达出来的时候,凯迪也可以向自己的阿姨说出自己的感受和困扰了,还有自己希望再见到父母而不能的无助。

也是因为这次对话,让珍玛和凯迪重新回到了彼此的身边,也为之后她们一起对付发狂了的梅根奠定了感情基础。

大开杀戒的梅根终于被珍玛和凯迪联手干掉了,如果未来人工智能人一旦拥有了自主意识便只会发疯的做出极端行为,我认为这并不是最令人担心的。我想更让人类胆寒的可能是它们不发疯,只是待在我们身边,并渐渐成为人类最重要的人。成为孩子们心中的“好父母”,成为学生们心中的“好老师”,成为来访者的“心理咨询师”。

因为这涉及的并不是心理咨询师行业的消失,而是人类彼此之间情感投注的消失。我们对彼此会不会更没有耐心,更愿意和完美无缺没有自己负面情绪搅动我们,只会全身心关注着我们的仿真智能人相处呢?

这一天并不遥远了,游戏开发公司已经开始全面运用ChatGPT来丰富和提高游戏中NPC和玩家的对话能力。现在的游戏再增加玩家的体验感,游戏本身对玩家都是缺乏“看见”的,对每个玩家不同的心理需求是不具备理解能力的。但如果ChatGPT强大的信息分析反馈能力加入进来,游戏开发者利用NPC让和每个个性不同的玩家对话,满足他们不同的心理需求呢?

电影“阿凡达”中的男主仅仅因为被潘多拉星球的人类“看见”,自愿放弃地球人的躯体成为永远的潘多拉人,“被看见”的吸引力对人类是很巨大的。ChatGPT和游戏的深度融合势在必行,也许在我打字的同时游戏公司已经开始行动了,那未来我们的孩子、甚至包括我们自己是不是更愿意待在游戏中而不是冷酷的现实里呢?

细思极恐。


 6 ) 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电影之梅根

画些好玩的电影,没有别的方法表达,只能画出来。打扰勿怪。

梅根并不算出色的电影,但是设定真是噱头十足,本以为可以制造不少有趣的场景和抓人眼球的情节,但是执行的过于中规中矩了,既不恐怖也很浅薄,甚至没有任何对ai的讨论。虽然如此,但是机器娃娃还是相当有趣的。

还有不少别的电影小画,有空都发成影评。随缘相见。

 短评

m3gen控制funki公司将自己量产,进而控制人类,还合理一些

3分钟前
  • 子虚乌有亡是
  • 还行

根本不是什么惊悚喜剧。基本上跟看完预告片后的预想毫无差别。相比人工智能,女主小朋友更creepy更像孤儿怨。

6分钟前
  • 竹和
  • 较差

最后小妹的情绪转折太快了,前面还因为离开梅根而抓狂,后面立马就能做到手撕梅根了。

8分钟前
  • 阿满
  • 还行

不怎么吓人,倒是好好笑,喜剧来的(预感某些场面会成为新一代经典

12分钟前
  • Redux
  • 推荐

看完预告片基本等于看完全片系列

17分钟前
  • 玩的就是泥沙
  • 还行

梅根长得真的好像斯嘉丽

20分钟前
  • 栖蛰
  • 推荐

为什么你烂尾了啊为什么啊…好好的故事一下就俗套了…为什么要走温情路线啊…小姑娘结尾变身钢铁侠救下了全程没没咋care她的便宜姑姑…姑姑根本就是局外人啊没有成长没有转变两个人根本没啥cp感纯纯工具人…梅根前期那么秀后期怎么就被轻易拿捏了…放在工具房里的手套操控器怎么跑到小姑娘手里的…以及,最开始的问题,姑姑是托尼史塔克吗,第一次实验如此失败,后面短短几天就造出个如此 优秀 原型机…这部剧钢铁侠投了多少钱?我王多鱼……烂尾!烂尾!这个结尾不能再烂了另:梅根那段舞蹈秀真的好可爱啊真的好想拥有!!!!!

25分钟前
  • LINK.
  • 还行

三星全给梅根女王 手撕猥琐男宝那段实在大快人心 私心希望每个女孩子都能有一个梅根

30分钟前
  • momo
  • 还行

6.5/10 简直是新一代的冷艳孤傲女王,下一部多弄死一些熊孩子好吗

34分钟前
  • 电锯觉罗炫
  • 还行

所以说机器人三原则还是得遵守啊,技术革新也不能忽视背后的伦理问题。结尾小孩突然变成钢铁侠是怎么回事,虽然小帅,但就和全片大部分桥段一样,浅尝辄止还不合时宜。

38分钟前
  • 皮皮一号
  • 还行

剧情本身确实毫无惊喜,基本上你看过预告,都能猜出这是个什么故事。不过,导演讲故事的能力其实还不错,整个片子看下来还挺顺的,甚至会觉得有点小感动。还有就是,一定不能当恐怖片看,真的不恐怖,尤其前四十分钟,就是正常剧情片。想被吓到的,一定会失望。

3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她学的太快了 甚至学会了在决战前演奏乐器

41分钟前
  • 脏哈利
  • 推荐

挺喜欢梅根处决boss前的荒诞舞步

43分钟前
  • 由冬人文
  • 还行

要有这种娃娃,还做什么儿童玩具,直接和美国国防部签订单了。

48分钟前
  • 五角飞碟
  • 还行

烂片!不要试图去洗这个片子,人工智能机器人被制造出来陪孩子教育孩子,甚至最后还打着为孩子着想的名义,然后大开杀戒,最后被小孩一家反杀,这种题材已经out了吧,能不能有点新意,前面一个小时看的人昏昏沉沉的,这片子没有任何亮点,你要说唯一的亮点,就是梅根的萝莉装和拿砍刀那段吧

53分钟前
  • 李小宝
  • 很差

心理学中有一个名词叫做依赖共生关系:一个人在关系中,为了避免关系的破裂,愿意做任何事情,付出一切也要将这段关系维持住,同时他也从自己的这种「被需要感」中得到了满足。很显然梅根的设定原始模式就是依赖共生,最大程度满足对方的情感诉求,以至于最后陪伴变成杀戮,创造变成毁灭。说像《鬼娃回魂》的人大概率没有搞清楚二者的区别,鬼娃是带有鬼怪色彩的灵异片,梅根则是以科技入侵为主题的科幻片,叙事语境完全不同。梅根不是鬼,她是有别于人类的观察者,多数亲子关系中人们很难完全理性的去观察对方的情绪变化与成长诉求,家长的身份既是观察者也是体验者,但梅根是全能观察者,情感数据终端,她与人类的目标完全相反,人们是希望对方长大然后放手,而梅根寻求的是永恒依赖,机器人的控制欲反噬。虽然尺度不大,但是兼具娱乐性与浅层思考。

54分钟前
  • 拔剑四顾心茫然
  • 推荐

刚看完《梅根》,如果有机会引入国内院线的话一定要暑期档和儿童节上映,学校组织观影写观后感700字。这种没有粗口,没有一个吻,也不颜色的电影不多了。机器人梅根的制作和寻找自我的过程一定能打动很多小孩努力学习,投入未来科技。

59分钟前
  • 安溥pu
  • 力荐

笑死,用一个恐怖故事告诉程序员一个道理:千万不要用你自己都不懂的算法哈哈哈。以及最后的打斗说明,小女孩儿还是玩儿变形金刚比洋娃娃有用啊!

1小时前
  • 赛珍珠女士
  • 还行

这电影最恐怖的地方就是“温子仁监制”

1小时前
  • 迷路的盐
  • 较差

《鬼娃回魂》的高科技版,本质上讲,就像《黑镜》的一集,阐述高科技的反作用,但它不够黑暗。从恐怖片角度看,它的惊悚属性弱一些。但我很喜欢影片想反映的儿童心理问题,孩子用玩偶代替父母的缺席,加上洁玛姑妈缺乏高质量的陪伴,梅根成为能够陪伴孩子的“过渡客体”,提供温暖和安全感。但反过来,孩子过分依赖“过渡客体”,也导致了两者的分离是困难的(也折射出成年人对电子媒介的依赖性)。尽管一切该有情节转折都是可预测的,结尾也变成了青春版《终结者1》,但导演还是能够一直保持着高度的娱乐性。

1小时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