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孩子们

剧情片法国1987

主演:加斯帕·曼尼斯,拉斐尔·费伊特,弗朗辛·拉塞特,斯坦尼斯拉斯·卡雷·德·马尔博格,菲利普·莫里尔-热努,弗朗索瓦·贝莱昂,弗朗索瓦·尼格雷特,彼得·菲茨,伊莲娜·雅各布,阿诺·翁利叶,勒内·布洛克,Pascal Rivet,Benoît Henriet,Richard Leboeuf,Xavier Legrand,Jean-Sébastien Chauvin,Luc Etienne

导演:路易·马勒

 剧照

再见,孩子们 剧照 NO.1再见,孩子们 剧照 NO.2再见,孩子们 剧照 NO.3再见,孩子们 剧照 NO.4再见,孩子们 剧照 NO.5再见,孩子们 剧照 NO.6再见,孩子们 剧照 NO.13再见,孩子们 剧照 NO.14再见,孩子们 剧照 NO.15再见,孩子们 剧照 NO.16再见,孩子们 剧照 NO.17再见,孩子们 剧照 NO.18再见,孩子们 剧照 NO.19再见,孩子们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3 12:54

详细剧情

  二战末期,德国的反犹政策还在坚定不移地推行着。来自马赛的犹太孩子波奈特(拉法艾丽·弗托Raphael Fejtö 饰)因此家破人亡,被送到法国的学校念书。在这里,他一直小心翼翼的保守着他的秘密,但还是因为新生的关系常常遭到同学戏弄。其中就有法国有钱家庭出身的朱利安(加斯帕尔·马奈斯Gaspard Manesse 饰)。  朱利安和波奈特成为了室友,在共同相处的日子里,朱利安发现,这个经常被欺负的男孩有着跟自己志趣相投的一面。两人的关系渐渐融洽,成了童年要好的伙伴。当朱利安从种种迹象猜测出波奈特的犹太人背景时,他没有疏远波奈特,而且还帮忙隐藏这个秘密。也许在孩子的心中,政治世界在真挚的友谊面前显得太过渺小。  然而,大人的魔掌还是侵入了波奈特的人生,保护犹太孩子的神父和波奈特都被出卖了……

 长篇影评

 1 ) 再见,孩子们

那天清晨,所有的平静与安详都被打破,因为同学的出卖背叛,一些犹太人孩子和老师被德国人逮捕,Julian不得不暂时离开学校,更将与自己的朋友和校长永别,那一刻他长大了,他终于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人性的险恶,那一刻他与自己的童年作别。
剧情的发展平静真实。结尾的高潮戏无爆点,却像海啸一样,由内而外,充满力量。一句孩子们再见,再见即是永诀。可是影片中的孩子呢,他们哪里知道何为再见,何为永别。一句话的功夫,男孩变成了男人。

 2 ) “别难过,他们总会抓到我的”

一个人的往事是回忆,一代人的往事是历史。翻看欧洲电影会发现太多太多都在讲二战期间犹太民族惨遭屠杀的苦难,当时三分之一的犹太人成为纳粹种族主义学说的牺牲品,欧洲600万犹太人成为希特勒屠刀下的冤魂,其中还包括100万儿童。那场暴虐的战争带给犹太民族以及全世界人民的创伤是难以愈合也不该忘怀的。

《再见,孩子们》以二战时期法国加尔莫罗会修道院小学作为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回溯了来自法国的富家子弟朱利安与来自马赛的犹太孩子波奈特之间一段短暂、纯粹的友谊;还原了战争动荡、种族歧视与宗教对抗被高压到各个角落,连最单纯的校园都不能豁免的现实;透过波奈特的遭遇也让我们看到希特勒反犹政策的残酷真相。

电影通篇用低亮、低彩、高对比度、冷色系的画面营造一种与童年极不相称的冷静、忧郁与压抑。面对空袭的习以为常,在防空洞里借助手电亮光上课,因条件恶劣常发冻疮与贫血症,翘首以待发家书的时刻,不时遭遇德军的临时搜查…这让战时童年充满对战争的无奈与对亲人的思念。

尽管如此,影片并没有将全部力气用在对悲惨困难的刻画上,即便有宵禁、校规、教义等太多限制,童年依旧偷偷地在战争的阴影下雀跃着:争争抢抢的午餐饼干、打打闹闹的课间游戏、夸大吹嘘的争强好胜、懵懵懂懂的异性话题、天马行空的无边思绪……当然也少不了亲密的朋友。

表面古灵精怪、争强顽劣的朱利安实则有着一颗敏感柔情的内心,他对母亲的思念化作书信上的吻与深夜的难眠。当与他一样喜爱阅读的波奈特到来时,朱利安不自觉地被他吸引。这种吸引成为好奇,他用恶作剧不断试探波奈特的底线、偷翻波奈特的柜子发现他的秘密、偷听波奈特弹琴、偷看波奈特的信件;聪慧沉稳的波奈特也常常用温柔的眼光回应朱利安,面对朱利安的挑衅试探,更多的是包容与诚恳。

他们的友谊在交流文学作品中递进,在童子军活动遭遇野猪后升温,更在共同保守波奈特犹太家庭秘密下加固。一起在夜里偷看爱情故事、空袭时躲在琴房四手联弹、分享糗事与烦恼……本该继续美好下去的纯粹的友谊,却被种族政策、被战争阴谋摧毁……波奈特等犹太孩子以及帮助隐藏犹太孩子的神父被盖世太保带走时,孩子们那一声声“再见”,波奈特回应朱利安挥动的手的眼神,朱利安眼含的泪水无不让人心痛。

战争下仅剩的纯净之地、伶仃的童年美好也被毁灭。“别难过,他们总会抓到我的。”被带走前,波奈特边收拾箱子边安慰朱利安……朱利安的童年在那个寒冷冬天早晨,随着被盖世太保带走的波奈特一起离开了。为什么要恨犹太人这个问题他一直没有弄懂,而那个早上每一秒都印在他的记忆中,那是朱利安的记忆,也是遭遇那段战争的所有孩子们共同见证的一段历史,模糊着明明不久前还在看卓别林电影肆意大笑的童年回忆。

 3 ) 阳光不灿烂的日子

  童子军的及膝大氅跟短裤,半张着的花瓣一样的嘴唇,美丽的小正太们欢笑奔跑撕打,愣愣地看着世界的一切,象没头苍蝇一样地隔着玻璃乱闯......

  一个幼童的成长过程,我总以为是艰深的。
  看死死团里的几个鲜活的BT就能探知一些了。
  
  似懂非懂的性意识萌动,依然摆脱不了的儿童式的思想,习惯。每尿一次床就长大了一点。
  还有跟朋友之间的相处。
  你跟我是一样的人吗?
  你跟我是不一样的人吗?
  如果世界真的是,只随着生殖器的长大就可以了解,这么简单就好了。
  
  可是,大人们要把它复杂化。
  宗教的愤怒被歪曲和利用了,国家意志把每一个普通人妖魔化,放出你心里的怪兽,指哪打哪地扑上去撕咬。
  朱利安一定不太明白这些吧,1001夜的故事比这些重要的多。
  到了最后,他很有勇气地单纯地保护着犹太同学。出卖掉那孩子的人,竟然是修女护士。
  
  必须对窝藏犹太学生负责的教士被带走了。他挺着腰,保持着尊严。
  老教师们也有尊严,面对着盖世太保的时候能厉声说不。
  而被煽动起来,屈从于铁拳强政下的士兵们,很有人性化的软弱。倒不只是单纯的走狗面孔。
  这也许能说明,被煽动的人是无法用普通的理性来衡量的。他们一律通通变成了道具人。煽动对外的种族仇恨,是转嫁内在矛盾的必用手段,国家机器被这样操纵着。
  
  再见,孩子们。
  再见,教士父亲。
  
  跟最好的朋友却无法说出这句话来,只能怔怔地看着他被带走了。两个孩子一起在空袭警报中弹起俏皮的爵士钢琴的定格将永远不再。慢慢地一个世纪那么漫长的时间汇聚在又惊又撼的眼睛里一点一点地亮了起来,是水气.......
  这样的记忆,在哈气成雾的战事之冬,真实到成为梦魇,永远无法到岸。





(我觉得新浪潮什么的倒真不是我关心的所在,不是冲着这个去看的,事实上,新浪潮这词因为过多地被小资文青们追捧,已经成了我绕路而行的禁区。
但是这片子的确拍的很好。居然能同时做到真实兼唯美。太难得了。想起以前我对〈巴尔扎克的小裁缝〉的唯美一直颇为诟病,现在琢磨,也许老戴还真的就是受了马勒的影响吧。)
  

 4 ) 《再见,孩子们(Au revoir les enfants)》:大鼻子同学【第44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Au revoir les enfants (1987)

本片获得1987年第44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电影讲述了编导童年亲身经历的故事。二战期间在被占领的法国,男主角在教会学校学习。男主角很调皮,经常与同学们捣蛋,并且用自己家的果酱与厨子帮手做黑市交易。一天,班级上来了一个新生,大家都开始欺负他,男主角也不例外。男主角还偷偷地翻新生柜子,发现了另外一个名字。学校经常受到德国人与法国警察的搜查,在一次搜查时新生被老师叫走躲了起来,这引起了男主角的注意。随后,男主角从在同一所学校的哥哥口中得知了犹太人的事情。在玩寻宝游戏时,男主角与新生两人走入了森林中迷了路,幸好遇到两个德国人将他们送了回来。回来后,两人成为了英雄,男主角开始夸张的讲述两人的经历。厨子帮手给男主角带来了猪肉的食物,男主角将食物分给新生,新生不肯接受。于是,男主角说出了事实,新生是犹太人。随即两人就扭打起来,在之后的家长日两人也大大出手。打架之后,新生与男主角的哥哥和母亲一起去餐厅就餐,还目睹了一起法国警察驱逐犹太人未遂的事件。一段时间内,男主角与新生成为了好朋友,而且经常在深夜一起看书。同时,厨子帮手因为偷东西和开黑市被学校开除。为了报复学校,他向盖世太保告了密。于是,盖世太保来到学校,将学校校长与犹太人全部抓走,只有一个人没有被德国人发现。最后,学校被关闭,被抓走的几个人在以后陆续死在了集中营中。

本片是一部反映历史现实的作品,它用孩子的眼光展现历史,并通过他们未成年人的视角反映了二战时期的法国。电影在历数童年的点点滴滴后,最后以残酷的结尾收场,表达了男主角对童年逝去的怀念。同时,影片也从孩子的角度反映出战争时的状态以及二战中德国人的形象。

虽然影片的主题很值得思考,但影片本身却是沉闷的。电影之所以沉闷,是因为影片用琐碎的细节反映着童年的点点滴滴,比如刷牙、洗脸、听课、写作业、玩游戏,等等。编导将孩子们在学校生活中的全部细节都搬到了影片中,可以说是“事无巨细”的。这种“事无巨细”虽然对于诠释主题有很大益处,可是对于观看者来说却不是如此了。这些琐碎的生活细节让电影看起来非常的乏味与沉闷,在观看的过程中我几乎都要睡着了。哎,电影拍成这样也不容易。因此,本片不能说不好,只能说它太“艺术”了,需要一定的定力才能欣赏得了。

关于影片表现的内容,就不多说了。因为电影已经将故事讲得非常透彻,说白了本片就是编导对于自己童年的回忆,并表达出的一种感伤。换个角度去思考,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童年,再见”的经历,或是某件事情,或是某个时刻,或是某个人。当“童年”离我们远去时,我们都有着如同本片男主角同样的感受。只不过编导的童年处在特殊的时期——二战中的法国,因此才使得他的“童年,再见”显得与众不同。如果再换个角度来思考,其实完全可以不屑于本片的“童年,再见”,只有我们自己的“童年,再见”才是最特别的,原因很简单——童年只有一个。总之,编导用亲身经历拍摄的这部电影不能感动我,不过它却感动了其他人,这其中就包括威尼斯电影节的评委们。

最后还要说一下片中的德国人。通过电影故事,可以了解到德国人并不是十恶不赦,也有善良的德国人。这就使得电影与其他反映二战的电影与众不同——没有千篇一律的丑化德国人。能做到这一点,难能可贵。写到这里,让我想到三十年代的东北,听老人说日本人一点也不坏……。究竟事实的真相是什么呢?只有亲历者才知道吧。

电影拍摄方面中规中矩,没有一点独特之处,就不多说了。

本片演员们的表演很真实,他们都是童星,不过都没红起来,也就不多说了。不过片中有一个大龙套Irène Jacob,她是主演了Krzysztof Kieslowski的《红》与《两生花》的女主角。看着青涩的Irène Jacob,感叹年轻真好啊。

总结一下。这是一部编导自我感伤的怀旧之作,即使它感动了其他人,也没有感动我。所以,本片对我来说感觉很一般。

序列:0814

Au.revoir.les.enfants.1987.BluRay.720p.AC3.x264-CHD

2012-05-19

 5 ) 那个月的每一秒我都记得

开始喜欢路易马勒是在一节电影赏析课之后,那个老师很善良而友好,因为经常在课上和她有交流。没有教案也没有课件,讲到路易马勒,她习惯性地托了托眼镜:“我觉得他既不是大师也不是小卒,他只是个天才。”嗯,我喜欢这种称谓他的方式。

确实很少有人能像路易马勒那样能凭借处女作就一举拿下金棕榈,那部《静静的世界》神奇而干净。

在看过《漂亮宝贝》、《烈焰情人》和《通往绞刑架的电梯》之后,这次是《再见,孩子们》。

偏爱带蓝色影调的片子,就如那次在小西天陷入阿萨亚斯的《冷水》一样。也许回忆都是带点旧旧的蓝。

有些电影是不需要讲述情节的,就像这部,孩童般直接,尽管朱利安已经在那个年纪开始思考我们过的每天都是再也不会重来的“那天”。两个孩子不为什么相互亲近起来,会为这样童真的友谊而动情,不强烈不造作,孩子的眼睛纯净如水,比世界干净多了去了,他们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自动地为自己保留着不应该被弄脏的东西,好在后来的某个时候回忆起那天那时的每一秒。

一直不明白的是反犹的动机是什么?就如老搞混印度/以色列到底是和巴基斯坦还是巴勒斯坦打仗一样。而我相信电影对犹太人的强调并非为了控诉战争或者呼吁和平,但却绝少不了那场战争,开在悬崖边上的花儿最美?也许处于极端状态下的人性才会闪光耀眼。

像雅克里维特在《去了解》中为故事做的那些铺垫一般,可能蓄势待发对于大导演来说就像玩游戏(但我承认我看《塞琳和朱莉出航记》时一直在瞌睡),可能像我这样的大流观众还是喜欢看路易马勒玩的游戏,在好莱坞摸爬滚打十余年的身板骨子加上新浪潮一代真传,即使你确实是在最后神父走出院子的那一刻听到“再见,孩子们。”时开始感动,但回望,感动全来自之前童真的平淡真诚。

再回头,喜欢路易马勒也在于导演本人的真诚,新浪潮留给那代人最丰富的营养, 尽管他片子极多题材涉及不伦之恋,但这“不伦”还是我们暂且下的定义,那什么是“伦”的?这不是他应该教给我们的。给观点就愚蠢了,就如艺谋在《一个都不能少》中安排魏敏芝在结尾对着镜头声泪俱下地上电视,好端端的感动就此在那一刻全部摧毁,天才不会干出这种事,路易马勒就是。

不明白外国孩子冰天雪地都穿尼短裤?不过及膝袜、v领毛衫、藏青羊毛披肩、贝雷帽、花瓣嘴唇、眉目清晰……俨然一群黑翼天使,不是我恋童,只是这样的孩子谁看了都会心为之一动,每一个,包括那个贫血的小胖子,哈哈。

还有一部《鬼火》在手头,在格格不入的社会中自杀的男人,据说是路易马勒最压抑的作品,再看他如何阴霾。

 6 ) 《再见,孩子们》电影剧本

《再见,孩子们》电影剧本

出品:法国新影片出版社、MKZ制片公司、斯代拉影片公司等1987年联合摄制。
编剧:路易·马勒
导演:路易·马勒
主演:加斯帕尔·马奈斯(饰于连·冈丹)。拉法艾尔·费托(饰让·鲍奈)。
获奖情况:该片获1987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获1988年度七项(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剪辑、最佳音响、最佳摄影、最佳布景、最佳编剧)凯撒奖。
翻译:宋光辉、单万里
题图:周铮

谨以此片献给
居奥德莫克、于斯蒂纳和克劳埃

巴黎里昂火车站,内景,日
1.中景,冈丹夫人,一位40岁开外的中年妇女,褐发,瓜子脸,身材瘦削,头戴一顶十分考究的帽子,外罩皮大衣。身旁是她的儿子于连,12岁,金色头发,身着学生制服,短裤,黑色披风,戴顶贝蕾帽,母子二人面对面站在一节车厢前的月台上,于连低头望着地面。来来往往的行人从他们身旁经过,其中有德国兵。
冈丹夫人:于连,你不想重新去上学吗?……你可真不懂事……(2.特写,稍仰:于连依然执拗地看着地面,她弯下腰,语气更加温和)哭鼻子可不好啊,你已经答应我了。
于连(没有看她,固执地):我没哭!根本就没哭!
冈丹夫人:过三个星期我就去看你。再说,你还可以在封斋节出去玩。你看,这很快就会过去的!
3.特写,反打:于连抬起头,两眼闪烁光芒。
于连:您干嘛要说这个?您很清楚,这不会很快过去。
冈丹夫人(和缓地):我和你爸会常给你写信的。
于连(生硬地):爸爸,我才不在乎呢?您,我讨厌您!
一个男孩的声音(画外):你好,于连……
4.近景:冈丹夫人朝说话的那个男孩看去……
男该(画外):很荣幸见到您,夫人……
冈丹夫人的目光转向两个男孩,他们身着同于连一样的学生制服,正在上车。一个左摇镜头发现了他们。冈丹夫人突然兴奋地抓住于连的披风。摄影机将他们重新框入。
冈丹夫人:又见到了你的同学,不高兴吗?
于连:高兴,哼,萨佳尔那个小傻瓜!我根本不愿理他!
她笑着将儿子紧楼在怀里。
5.中景:两个年龄大点的男孩在月台上沿着车厢走(镜头跟随他们向左运动),其中一个是于连的哥哥弗朗索瓦,16岁。他手里夹支烟卷,来到妈妈和弟弟面前停下。
弗朗索瓦:还在这儿难舍难分呢!(对于连,嘲讽地)我的小于连,你总不想误火车吧!一个象你这样的好学生!
冈丹夫人(尽量拿出家长派头):弗朗索瓦,我不许你抽烟!
弗朗索瓦(无动于衷地):这不是烟草,是玉米须子。
冈丹夫人:那又怎么样呢?
弗朗索瓦:这花不了什么钱……(吸一口烟)再见,妈妈。
冈丹夫人:再见,我的大少爷。
弗朗索瓦走向火车,到车门口他又向他们转过身来。
弗朗索瓦:小心别误车!
列车员(从后景走过来):请抓紧时间上车!请赶快上车!
6.近景:于连失望地看着妈妈。(过肩镜头)她搂住于连的脖子,吻他的额头。
冈丹夫人:上车吧。
7.全景:她把儿子带到车厢门口,于连扑到她怀里,她紧紧楼抱住儿子。镜头慢慢向他们推近,于连的额头上一个口红印。
冈丹夫人(低声而快速地):你不想我吗?你觉得这好笑吗?我时时刻刻都想你。我多想扮成男孩随你到学校,每天都能见面。这是我们的秘密……可你知道,我不可能把你留在巴黎,守在我身边……
钢琴演奏的音乐,火车起动时的轰鸣声和汽笛声交织在一起。

乡村,外景,日
8.特写:车窗,火车在行进,结了霜的玻璃上映着窗外一闪而过的树影,于连心不在焉地望着窗外。机车放出的烟汽……
9.冬日灰色的天空下,火车行驶在原野上。片头字幕开始。
10.特写(比镜头8更近):于连坐在紧靠车窗的位子上,他神情忧郁。车厢内可听到火车经过交道口时传来的信号声,孩子们嘈杂的谈笑声。
11.远景:乡村,田野,稀疏的树林。
12.特写(同8):于连把两只手平铺在车窗玻璃上,然后把脸贴在上边。
13.远景(同11):乡村。画面上开始传来学生们唱歌的声音,歌名是《我爱你很久了……》

小城,外景,日
14.全景:一条倾斜的街道,低处停放着一辆卡车。两名德国兵渐渐远去,而另一条街道上突然浦出40多个孩子,他们披着学生披风,排成双人纵队边走边唱,并不是真正的合唱。一位年轻的神父,看祥子挺热情,身着棕色格呢衣服,带领着孩子们。他就是米歇尔神父。他朝于连走去(特写镜头将他框入并随之运动)。
米歇尔神父:你好,于连。假期过得好吗?
于连(心情不快):好,神父。
米歇尔神父:你父母都好吗?
于连:好,神父。
米歇尔神父加快脚步,出画。特写镜头框入于连和一个又矮又胖的小男孩,他叫巴比诺,同于连并排走着。
巴比诺:圣诞节他们送你什么啦?
于连(略带高傲地):书。
巴比诺(反感地):就几本书吗?
于连(自然地):对。
巴比诺(夹着嗓门):噢,真抠门儿!
学校大门,门口站着让神父(镜头向左摇)。
15.特写:孩子们从一块木牌前经过,木牌上刻着:加尔默罗修道院圣·让·德拉克洛瓦中学。
16.近景(同14结尾).让神父带着刚才那些学生朝院子走去,我们只能看到院子的一部分。这时,缓缓的钟声响起。
片头宇幕完。

学生宿舍,内景,日
17.中景:三行铁床,拍成倾斜状。学生宿舍是由小教堂改建而成的,天花板上两盏吊灯。孩子们身着睡衣,在收拾东西。一个还没换睡衣的男孩走过来,他把背包放在中间的那张床上,然后背对我们坐下。
孩子甲:你从来都没读过儒勒·凡尔纳的小说吗?
18.变换一个角度,中景:门在右边。于连处在画面中心,他在脱衣服。在他身后,两个孩子跪坐在一张床后面在聊天,其中一个把手搭在同伴的肩上。一个20岁左右的年轻人在检查宿舍,他是学监,名叫莫罗。深景处,一尊大型圣母塑像,但大部分处在画外。
孩子乙:只读过《海底两万里》。
孩子甲:那米歇尔·斯托格夫的呢?
孩子乙:嗯,读过……
于连已换上睡衣,双手捧着一包东西小心翼翼地走向他的放东西的格子(镜头随着他向左推移)。每个学生在沿墙放着的大壁柜里都有一个格子。
莫罗(在后景,向一张床弯下腰):拉维龙先生,把你的东西收拾一下怎么样?
孩子丙:你剃头了吗,杜瓦利?
孩子甲:快别说话啦!
莫罗:纳瓦尔,您这双脏兮兮的脚就放在这床罩上?
学生之一悉隆慢慢走近于连,看着于连放东西的格子,从里面拿出了一瓶果酱。
悉隆(带着令人发笑的德国口音):啊,黑市,冈丹先生。我算逮住您了……您的果酱,我把它没收了!
悉隆说完立即跑着穿过宿舍,于连紧紧迫赶(镜头向右摇)。
19.近景:四个学生(其中两个刚才出现过)。悉隆跳到一张床上,于连抓住了他,两人扭打成一团。
莫罗(画外):冈丹,住手!
于连站起,手里拿着那瓶果酱。
于连(舞动胳膊):下回再这样,我非揍扁了你不可!
于连向前走去。后景,三个男孩(其中有一对双胞胎)在仔仔细细地看一张照片。
巴鲁:我把她配给了我哥哥。
于连走上去夺过那张照片,先是慢腾腾地看着,然后轻蔑地把它还给了主人。
于连:她还没长乳房呢!
那个瘦瘦的、带眼镜的男孩耸了耸肩。悉隆也凑过来看,于连走开。一个男孩走过来,悄悄地通知同伴们。
男孩:当心,神父老头来了!(一小群人立即散开)
20.近景:通过门洞向外看,一位神父正带着两名没穿校服的男孩走进另外一间宿舍。与此同时,另外一位神父,他叫让,是学校的总负贵人,他领着一个叫让·鲍奈的男孩走进这间低年级学生的宿舍,鲍奈也没有穿学生制服。让神父40余岁,瘦高个儿,他讲话时那柔和的语调与他的严峻外表形成鲜明的对照。让·鲍奈同于连年龄相仿,卷曲的褐发,样子挺拘谨……当他们俩走进宿舍时(镜头向右摇移),孩子们尊敬地向让神父致意。
孩子们:晚上好,神父。
让神父(在后景,对莫罗):这张床是空的吗?
莫罗:是,神父,德帕维勒得百日咳了。
让神父(对鲍奈):你就住在这儿吧。(对其他人)孩子们,我向你们介绍一下让·鲍奈,你们的新同学。(鲍奈把手提箱放在他的邻居于连的床上)。莫罗先生,您给他找个格子。
21.近景:鲍奈身穿粟色大衣,面目清秀,其他的孩子们将他围起来,这位新来者马上就遭到了一只迎面而来的枕头的袭击。
孩子们:嘿,睡帽!驴耳帽!
莫罗(连忙跑过来保护他):够了!让他安静!(对鲍奈)来,我给你找个放东西的格子。(莫罗带着鲍奈出画,画外)就用这个吧,去拿你的行李。
镜头推近鲍奈的床。孩子们重新拿回他们的枕头。于连从鲍奈打开着的箱子里抢去一本书。鲍奈就站在他对面。
鲍奈:你叫什么名字?
于连(连眼皮都没抬,他在读书名,带着强烈的法国口音):《谢洛克·奥尔姆斯回忆录》(他念成了奥尔梅斯)。
灯熄了,孩子们立刻变得悄无声息。
孩子们:喂!……开灯!
莫罗:都别说话了,上床睡觉!熄灯时间到了。
于连粗基地把书还给鲍奈。
于连(冷漠地、挑衅地):我叫于连·冈丹,谁要想跟我找碴儿就让他等着瞧!
他说完立刻走掉了。鲍奈神情窘迫,看了他一会才收起书。镜头移动,把鲍奈留在画面右边,他在看圣母塑像,我们第一次看到圣母塑像的全部。鲍奈处在阴影中。
22.近景:于连躺在床上,打开一盏小手灯,从床头柜上拿起一本书。宿舍寂然无声,于连在读书。摄影机向他推近。

盥洗室,内景,黎明
23.中景:四周墙壁洁白的盥洗室,中间放着一排洗脸盆。孩子们来回跑动而不洗脸,莫罗试图维持秩序,然而徒劳。于连更是不老实地呆着,满屋乱窜。
莫罗:哎,停下……于连停下来!
鲍奈进来,手里拿着毛巾,羞怯地低着头。所有的脸盆都有人用,他绕到一个没人的地方。双胞胎之一在轰他。
双胞胎之一:告诉你,那是我的地方!
24.近景:这排脸盆的另一头,布朗日,一个胖乎乎的男孩在和悉隆争论。鲍奈将他的洗漱用品放在最后一个脸盆里。
布朗日:今天上谁的课?
悉隆:丹修的和米歇尔嬷嬷的……
布朗日:噢,米歇尔嬷嬷的……(他弯下腰,对着他的小镜子梳头)
鲍亲(拧开水龙头,水流出来):没有热水了?
布朗日(轻蔑地):没,没有热水,我们没那么娇气。
布朗日拿起东西走开,在经过鲍奈身后时,他将一块刚从结了冰的水龙头上掰下来的冰柱悄悄塞进鲍奈的脖子里,鲍奈转来扭去,惹得哄堂大笑。

教室内景,日
25.近景:布朗日坐在同伴的前面,处在画面前景。他夜里没睡好觉,在打盹。画外,让神父在用拉丁语做祈祷。
26.中景:祭台。后景,一个教士在进行祈祷仪式。让神父在两个唱诗班的孩子陪伴下到来。所有的孩子站起身。
让神父:事实上,事实上,我对你们说,如果你们不食耶酥的肉,不饮他的血,你们就无法从我这里获得生命……(27同25:布朗日摔倒了。画外)谁吃了我的肉……
28.近景(稍远):同布朗日摔倒相接,莫罗将他扶起。
莫罗(对米歇尔):米歇尔神父,帮我一下,快!
神父立即起身。
29.近景:让神父身着深暗色长袍,鼻子上架副眼镜,继续念,好象眼前发生的事情一点不让他吃惊。他身后,一座圣母塑像。
让神父:谁吃了我的肉,喝了我的血,谁就将获得永恒的生命。因为我的肉确实是食物(30.近景:布朗日被抬走。画外)……而我的血确实是饮料。
于连和弗朗索瓦每人手里捧着一本书,坐在孩子们中间,被框入镜头。
弗朗索瓦:我什么也没吃,快冻死了。可是要领圣体就得空着肚子。这鬼地方!
于连(吃惊地):你要领圣体?
弗朗索瓦(从牙缝里挤出来似地):我可不象你那样会拍马屁!
歌声加大。

教室,内景,日
31.近景:于连处在前景,他坐在布朗日旁边,在念课本里的一首诗,他念得很快,但很糟糕。教室深处有一扇落地窗,靠墙放着一排衣帽钩。随着景别加大,背景渐渐清晰,教室里还有其他学生,一张地理挂图,语文教师丹修,他身材瘦削,表情严厉,在两排课桌间大步走来走去,手里拿着尺子。天很冷,他的手套和大衣都没有脱下来。鲍奈坐在教室最后靠墙的一排,他旁边是纳瓦尔。
于连:“大海的星空。浩渺的大海巨浪滔天。宛若无际的小麦掀起波浪。翻滚的浪花预兆着我们饱满的粮仓。面对茫茫的海面你极目远望,望着无边的海洋你大声呼喊。我们的朋友天各一方,我们的心荒凉异常。我们紧握着的拳头松开了。我们疲倦不堪然而我们力量无穷……”
丹修(打断于连,嘲讽地):冈丹,您完全可以进法兰西喜剧院了!(笑)。您能告诉我谁是查理·倍吉吗?
于连:他……他死了……他在一四几几年的战争中被杀了。
丹修:你怎么从后面说起呀。
32.近景:于连背对我们,但他转过脸来面向着我们,他左边的两个邻座也是这样。
于连(笑咪咪地):他母亲是给椅子塞稻草的。(全班大笑)
33.(同31结尾):丹修,鲍奈和纳瓦尔。
丹修:别这么傻笑。倍吉的母亲是位了不起的女性。(他转向鲍奈)你呢,鲍诺先生,你是否知道些关于查理·倍吉的事情?
34.近景:鲍奈和纳瓦尔。纳瓦尔胖乎乎的,头发特短,戴副眼镜。鲍奈抬起眼望着老师。
鲍奈:不知道,先生,我叫鲍奈。
巴比诺(别的孩子也跟着一起,画外):就象杜波、杜蓬、杜鲍奈!
鲍奈被这些玩笑惹怒了,转过身去。
丹修(向前走).巴比诺太风趣了!(36同33:鲍奈和纳瓦尔)为了使你们假期返校后重新进入学习状态,你们将解释这首诗的前两节。(他看表)
36.近景:于连还在沉思。他后面,其他学生已开始动笔写了。于连拿起圆规,放在手背上画圆,以便让圆规的尖扎进肉里去。布朗日在写。
37.近景:鲍奈脸色苍白,坐得很直。他用左手疾速地写着,全神贯注地做作业。突然,教室外面传来讲德语的声音,他抬起头,向前探身。
声音(德语,画外):瓦特!瓦特!
38.近景:透过教室靠近讲台的第二扇落地窗的玻璃,可以看到一个年轻的德国士兵,他双手合掌,放在贝蕾帽上。
士兵:彼得,瓦特……我想忏悔……(他先用德语讲,随后又用法语重复)
一位神父走近他。
39.特写:于连歪着身子,将圆规转得更快,朝坐在后边的鲍奈着了一眼。
40.特写:鲍奈重新开始写起来,但却抬起眼看于连。
41.特写:于连歪着身子,神情十分忧郁。他把脸转回。
42.特写:于连的手放在作业本上,他用圆规尖让伤口的血流出来。
43.近景,于连和布期日。
布朗日(探头向于连):你疯了!
于连(若无其事):一点儿都不疼。
布朗日耸耸肩,接着写作业。后景,鲍奈看着于连。
44.近景:丹修坐在办公桌前翻书。他身后的墙上挂着一张欧洲地图,一个地球仪,几何仪器。桌上、放着一瓶墨水和一顶教师帽。
一个微弱的“哎哟”声使他抬起眼来。后景,人们开始听到学生们在操场上活动的嘈杂声。

操场,外景,日
45.特写,稍俯:两个孩子的腿,踩在木头制的高跷上。镜头略向上移……
46.特写:……直到他们身体的高度。这是于连在同他的一个同伴顶肩膀玩。
47.接稍大些的景别:让神父也踩着高跷,向于连走来。
让神父(笑着):轻点冈丹!轻点!
于连玩得非常开心,他挨了一击后,调整一下平衡再战。让神父朝后景走去。
让神父:孩子们小心点!小心点。(摄影机向右摇)另一群学生,他们是“高年级”的。其中一人粗暴地撞击一个名叫奈古斯的孩子,奈古斯就是同鲍奈一起刚来到这所学校的那个学生。
48.接特写:奈古斯,棕色卷发,没穿学生制服。他爬起来,吃惊地看着画外。
孩子的声音(画外):喂,奈古斯,快追那家伙!
49.近景:鲍奈坐在一条石凳旁边读书,大衣领竖着。四个男孩悄悄走近他,抓住他的腿和胳膊。
萨佳尔:好好教训他一下,让他暖和暖和!
鲍奈没法对付四个敌手,无力地反抗着。镜头向左跟摇将他们框入。在一堵部分倒塌了的院场后面,三个高年级学生一边点烟一边沿着小路远去。
50.特写:踩着高跷的低年级学生们。总是充满自信的于连,围着一个被他很容易就撞倒的男孩转悠。
于连:我是贝亚尔,那个无所畏惧无可指责的骑士。喂!呜啦!(他抬起一只高跷,表示胜利,另一只脚平稳地支撑着全身)。圣母万岁!
51.特写:拉维龙,一个高年级学生,立即向于连跑过来。
拉维龙:怎么着,小冈丹,你吓唬谁呢?
52.接拉维龙的跑:他一下将于连撞倒在地。
53.近景:接于连摔倒。他双手抱着摔倒时弄伤了的膝盖。他身后,其他的学生,我们只能看到他们踩在高跷上的腿。他们中间有奈古斯。
于连:混蛋,拉维龙!
奈古斯:你提防着点,拉维龙!
54.特写:拉维龙吃惊地,他有点不安。
55.近景:奈古斯踩着高跷往前走。
奈古斯:胆小鬼!叛徒!背信弃义!是我,奈古斯,黑色骑士,专门抚弱济孤……
拉维龙背对我们。在这些斗士周围,孩子们形成两大派,一派支持拉维龙,另一派支持奈古斯。
孩子们:拉维龙,上!奈古斯,上!拉维龙,上!……
56.接近景:奈古斯背对我们,进攻面对我们的拉维龙。
拉维龙:黑皮的后面!我是狮子心理查德,基督徒的骄傲!(57接稍大些的景别)我要把你赶出耶路撒冷,你这不忠的穆斯林!……
58.特写:奈古斯面对我们。
拉维龙:狗杂种!
奈古斯挨了对手肩膀一击,向后退,然后该他进攻了。
奈古斯(操着一口可笑的阿拉伯口音):安拉系(是)上帝,穆罕默德系他的先鸡(知)。你发抖了我的了崩(朋)友!……
59.中景:孩子们在斗士们四周围成一圈。拉维龙后退准备迎战。
奈古斯:狮子心,肥猪头,鸡屁股,母牛皮……
60.特写:拉维龙后退。
61.特写:奈古斯向前通进。
奈古斯:安拉,安拉,安拉,安拉……
62.接特写:两人相撞,出画。画面上只剩下观战者。
63近景:孩子们中间的于连在看。鲍奈朝他走来,在他旁边站住。
悉隆:拉维龙,上!
鲍奈:奈古斯,上!
于连对鲍奈的出现和他的介入感到惊奇,他看着鲍奈。
于连:奈古斯是他的真名吗?
鲍奈(轻蔑地):你以为呢?
巴比诺:上!拉维龙!
于连(厌烦地):瞧他那张臭嘴!你认识他吗。
鲍奈:他叫拉法日,是我最好的朋友。
一个孩子:拉维龙,上啊!
64,中景,处在观战者包围之中的斗士们。
65.特写:高跷底部。拉维龙钩住对手的一只高跷,抄了他的下路。
拉维龙:呜啦!打死穆斯林!
66.同64:奈古斯被迫把脚落到地面上,象挥舞长矛似地舞动他的高跷。众人笑。
一个学生:太棒了拉维龙!打得好!
米歇尔神父吹哨,宣布课间休息结束。
米歇尔神父:先生们,课间休息到此为止。回教室去!(学生们不回去。67.近景:接米歇尔神父的背面)鲍奈,快点回去!
学生们终于走了。

厨房,内景,日
68.中景:各种厨具整整齐齐地排放在架子上和碗橱里。于连坐在一条长凳上,贝兰太太在为他治伤,她是厨师,很胖,说起话来带乡下口音。她给于连膝盖上的伤口消毒,于连疼得直叫。
于连:哎哟……
贝兰太太:这一点儿也不疼。你安静点,我给你贴块橡皮膏。玩高跷会出人命的……
一个学生(画外):纯黄油,地地道道的糖。(于连抬起头)
贝兰太太在后景,准备着敷药。
贝兰太太:这几天,肯定会有把腿摔断的。
69.中景:从门框可看到通向厨房的走脚。约瑟夫,男厨师,20多岁,正在同一个学生讨还一盒糖的价钱。学生从他手里夺过票子立即走开,约瑟夫一瘸一拐地追了上去。
约瑟夫:哎,不行!刚才说的是45!(他停住呆了一会,然后走回厨房,把糖盒放进围裙兜里)人真是越有钱越财迷!
镜头随约瑟夫向左移,当他走进厨房时框入贝兰太太,待她说话后再框入于连。
贝兰太太(画外):约瑟夫,你又出什么坏点子呢?弄土豆去!(对于连,温和地)好了,贴好了。
贝兰太太向约瑟夫走去,他在削土豆皮。约瑟夫脸庞英俊,棕色头发,但很散乱。贝兰太太时常爱喝点酒,她现在就在喝一杯酒。
约瑟夫:您喝得太多了,贝兰太太。
贝兰太太(又倒一杯):住嘴小家伙!恶有恶报。(她朝后景走去)
于连朝约瑟夫走来。将他们重新框入,贝兰太太处在画外。
于连:你有邮票吗?
约瑟夫:我再不跟你们这帮小子打交道了!
于连:我有果酱。
镜头慢慢向他们推近,直至变成特写。
约瑟夫(低声地):午饭以后……医生的老婆,她迷上你的果酱了。(嘲笑地)果酱可以稳定子宫。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他们长久地交换着目光。

食堂,内景,日
70.全景:孩子们坐在长条饭桌前(拍成倾斜状)。深景处,一面有窗户的墙,一张讲课桌。镜头推向于连和他的同班同学所在的饭桌。桌上递来一只长方形的筐子,里面装着每个人的饭。约瑟夫在饭桌的过道上来回忙碌。
布朗日:把筐子给我!(他从筐子取出一只大饭盒)
巴比诺(坐在布朗日旁边):现在呀,面包里有草梗。我要写信告诉爸爸。
布朗日:你爸爸又能怎么样呢?
巴比诺:他可以去告状。
钟声轻起。
71.中景:讲课桌,是专为教士预备的或不是。过肩镜头,后面,学生们的头。
让神女(向食堂里的人):我提醒那些自己备有食物的同学,你们应和你的同学们一块分享。
约瑟夫(画外):喂,贝兰太太,请您帮我推一下餐车。
一学生(画外):谁想吃香肠?
另一个(画外):我。
72.近景:大筐子已放在桌上。布朗日往面包上抹很多肉糜。
一学生:我告诉你,这是马肉。
布朗日(为了他自己,他觉得无论如何有必要为自己辩护):那我也得吃。我有贫血症。(他又把刀插进肉糜罐头里)
悉隆(愤慨地):那我们呢?你听见让神父的话了吗?
布朗日(嘴里塞得满满地):所有的人都不够吃,你该向你父母去要。
73.近景:鲍奈坐在他教室里的同桌纳瓦尔旁边,纳瓦尔用一只大盘子吃饭。
纳瓦尔(指着肉):就剩一块了。
鲍奈(无所谓地):你吃吧。
纳瓦尔(高兴地):多谢,你真大方。
鲍奈吃扁豆。
74.中景:饭厅。随着钟声传来,一个学生站起,处在画面前景右侧,他开始念一本书。其余的人看着他,心不在焉地听着。莫罗站在后景。
学生:今天,圣·西梅翁·斯迪利特……圣·西梅翁·斯迪利特13岁了,他看管着父亲的羊群,忽然听到《福音》书里的这样一段经文:“你现在若笑将招来灾祸,终有一天你会哭泣。”(笑声)……于是,他就离开双亲,成为隐士,在一根柱子上生活了30年……(笑。这位学生看他的同伴,极力保持严肃)“他站在那里,没有遮避,(75.食堂的远景)潜心于无穷无尽的祈祷之中。”
这个学生站在右边,其余的人大部分转向他。于连站起,一条腿放在凳子上“休息”,双臂伸开。其他人笑。于连接着把胳膊放在他前面那个男孩的身上,男孩推之。于连坐下,心满意足。莫罗从每行饭桌经过,他在发饼干,每人一块。后景,有些孩子已离开食堂。
莫罗(对饭堂里的人):维生素饼干,维生素饼干……
76.近景:鲍奈和纳瓦尔。鲍奈在吃一只削过皮的苹果。两人听到学监的叫声都抬起头。
莫罗(画外):维生素饼干。
77.近景:莫罗发饼干。于连成功地得到两块。摄影机随他向右后方向移。纳瓦尔走开了。于连挨着萨佳尔在左边。萨佳尔夺过别人递给鲍奈的饼干,来回倒去地舔,然后还给鲍奈。
萨佳尔(恶意地):喏,现在更好吃了。
鲍奈觉得恶心,推开饼干。他沿着桌子走想离开,于连拦住他。
于连:给,我有两块。
鲍奈:不,谢谢。我吃饱了。(他走了。莫罗在画面左边)
于连(现在在右边):这家伙真令我恼火。
约瑟夫收拾桌子,将盘子放在一只大盆子里。他朝于连走来。贝索,一个高年级学生从他后边经过。
贝索:这不是美男子约瑟夫嘛!
约瑟夫(没注意。对于连):你有果酱吗?
于连(指筐):有啊。
贝索抓住约瑟夫的肩膀将他拖到身后。镜头右摇。
约瑟夫(叫喊):住手,别把我裤子弄脏了!
贝索绊他,他身子一晃,摔倒了,钱包甩了出去。贝索在别人的笑声中把钱包夺了过来。
78.近景:贝索被弗朗索瓦和另外一个高年级学生围住,他从钱包中取出一张照片。其他学生也凑过来看。
贝索:约瑟夫坠入情网了,伙计们……不过,你这未婚妻可不怎么样啊……
约瑟夫(爬起来,从贝索的手中夺过照片,挑衅地,气恼地):那你姐姐呢?你姐姐又怎么样呢?……
约瑟夫一痛一拐地走开了,还尽量跑几步,其余的人还在追着他起哄。镜头随之左移。
贝兰太太(画外):约瑟夫……

操场和学校饲养场,外景,日
79.中景:鲍奈、奈古斯和杜普里在院子里正面走来,他们边散步边交谈,只有杜普里一个人身着校服。
鲍奈:丹修看起来象头母牛,是不是?
奈古斯:不,他挺好的。
鲍奈(对杜普里):你呢,你觉得他怎样?
杜普里:不错,我的拉丁文使他很吃惊。
于连走得很快,手插在裤兜里,超过他们。镜头随于连移动,他向约瑟夫干活的地方走去。于连走上塌墙后边的那条小路。
80.近景:约瑟夫在画面右边,用食堂的剩饭喂猪,于连吹着口哨来到他身边。画面景别渐渐变大。后景是学校的那座漂亮的楼房。于连穿过木栅栏,看猪。
约瑟夫:再过三个月,就可以吃猪肉了。
于连:瞎说!得等到学校过节的时候吃。这样,家长们就会说:“你们吃得真不错呀!”……让我看看邮票。
约瑟夫把盆放在栅栏上,然后来到一棵树下(镜头跟移),于连跟随其后。约瑟夫递给他一个信封。
约瑟夫:上面有张马达加斯加邮票,面值15生丁。那家伙说这种邮票很少见。
于连(检查信封,想砍砍价):这么少见……(把信封还给他。冷淡地)我想我还是留着我的果酱吧。
约瑟夫(从围裙兜里掏出另一张信封):你这人真贪得无厌!
约瑟夫吹口哨。于连接过第二张信封,把藏在毛衣里的那瓶果酱拿出来递给约瑟夫。约瑟夫接过果酱放在围裙兜里,回去取他的盆。镜头跟移。于连走近。
于连:哎,你坠入情网了?
约瑟夫(看着于连):别逗了,这可是正经事。你能借给我50个子吗?……女人,老兄,可得舍得花钱呀!你会明白的。
于连(好象生气地):我什么也不会明白的。首先,你这么称钱(他转身离去,双手插在裤袋里)。
约瑟夫:是啊,他们就付给我那点工钱!……我要是能再找份活干该多好,(他继续干活)
于连:我一个子也没有。问弗朗索瓦借去吧。

教室,内景,日
81.中景:吉布尔,数学教师,站在黑板前画图。他60开外,身材削瘦,满头白发。他穿着羊皮里大衣,戴着贝蕾帽和手套。他在画好的圆里画上一个梯形,背对学生讲课。
吉布尔:悉隆,往炉子里添点干柴,冻死人了。(悉隆起身,行个军礼。笑)别以为我是故意开玩笑,(笑)
82.近景:吉布尔转身向学生,指着黑板上画的几何图形。
吉布尔:谁能告诉我,在这个四边形中,两条相对应的边AB与CD之和同另外两条相对应的边BC与DA之和是否相等?……
83.中景:学生们面对我们。于连和布朗日坐在第一排。有几个学生举起手来,其中有鲍奈。在鲍亲前面,悉隆在往炉子里添干柴。
吉布尔(画外):你,那位新来的。
悉隆:他叫杜鲍奈,先生。
鲍奈站起,镜头随之运动。
鲍奈(经过悉隆面前时):行了,人家知道了。
鲍奈向前走,布朗日给他使了个绊儿,他差点摔倒,他向布朗日投去凶狠的目光。
吉布尔(递给鲍奈一只粉笔):去写吧!
鲍奈轻而易举解完了题目。他边写边指着黑板上的图形讲解。
鲍奈:大家知道,从一点向同一个圆引出的两条切线是相等的……
吉布尔:好。
鲍奈:那么,A就等于小a加小a……
吉布尔:对。
鲍亲:B等于小b加小b。
84.近景:布朗日用胳膊肘碰碰于连,让他转过头来。镜头随其目光(右摇)直到一个非常瘦弱、脸色苍白的男孩(巴比诺),他半睁着眼,桌子被掀起,好象要昏倒。在这同时,鲍奈继续在黑板前讲解。
吉布尔(画外):好。
鲍奈(画外):C等于小c加小c。
吉布尔(画外):对。
鲍奈(画外):D等于小d加小d……
吉布尔(面外):很好。
85.近景(同84开始):布朗日用手做打手枪的动作。于连笑。两人低声说话。
于连:你相信吗?
布朗日:这事看来没劲。跟他在一起没什么风险。
鲍奈(画外):AB加CD等于(86同83结尾框入鲍奈)b加c加d加a……
吉布尔:这是出于同一道理,很明显。做得很好。
鲍奈放下粉笔。吉布尔双臂交叉站在他身后,向全班同学转过身去。
87.中景:全班同学。接鲍奈走回座位。
吉布尔(画外):大家都懂了吗?
学生们(齐声唱歌似地):懂了,先生!
当鲍奈坐下的时候,报警器响了。坐在他身后的那个男孩立即站起。
男孩:糟了!警报!
其他人也站起,高兴地叫喊着,拿起大衣。
吉布尔(画外):赶快进防空洞!(88.近景:他举起手)还没下课,带上书。(他合上自己的书,很平静)
89同87:全班学生。孩子们拿起各自的东西。

学校地下室,内景,日
90.中景:地下室通道。孩子们从右边的阶梯正面进来。他们继续向左走,背面加入了其他孩子,同样俩俩一行排成队,由一名修道士带领。孩子们边走边起哄,镜头向左移。
91.中景:学生们沿着狡窄的过道坐下。
米歇尔神父(在后景):快点孩子们,动作快点!
一个孩子(唱歌):米歇尔嬷嬷丢了她的猫……
米歇尔神父:安静!
吉布尔面对我们坐下。镜头右摇框入学生们,他们俩俩一排地坐在灯光下,看着他们的书。镜头直摇到于连和鲍奈,他们并排坐着。
吉布尔(他讲话时镜头移开):现在接着讲代数。请把书翻到第61页……代数数的平方:就象对于算术数一样,小a的次方是同小a相等的n公因数的乘积……
于连翻到这节数学课要讲的那一页后,在数学书上又放上一本有趣的书《三个火枪手》。他把小手灯打亮照在书上。他身旁,鲍奈紧缩双肩,处在半阴影中。
吉布尔(画外):……先写上小a,然后在小a的右上方写上n,这叫什么?
一学生(画外):叫指数,先生。
鲍奈:给我照点亮好吗?
于连:让我安静。
鲍奈(坚持地):把你的手灯抬高点。我什么也看不见。
于连(心情不快地):你真让我烦心!噢!你让我恶心!(于连转身背对鲍奈)
吉布尔(画外):就象在算术中。唠,小a是一个代数数,还有令人惊讶的是……
92同91开始:吉布尔面对学生坐着。
吉布尔:……5平方的次数越多,就意味着互相乘的次数越多……(过道里的光线已经很弱,学生们不安起来,低声细语渐起)……而6平方的次数越少……
灯光完全熄灭。孩子们开始大声讲话。
孩子们的声音:他们在轰炸火车站。
另一孩子:不对,是炮兵营。
米歇尔神父手持一只手电筒走过来。
米歇尔神父:安静些。请坐下……我为你们祈求圣母的仁慈……(孩子们随他一起祈祷)上帝与你们同在,在所有的妇人中间,你们将得到祝福。耶稣啊,您心爱的孩子们得到祝福……
93.特写:于连和鲍奈没做析祷。于连用手灯照鲍奈的脸,然后又照坐在他后边的那个男孩的脸。
米歇尔神父:……圣母玛丽亚,上帝的母亲,为我们这些可怜的罪人祈祷吧,从现在直到我们安息,但愿如此。
94.特写:于连将手灯的光在孩子们的脸上晃来晃去。
95.特写:两个男孩蜷缩在一起,灯光一照慌忙分开。
一个声音:一对恋人……(笑声)
96.特写:于连和鲍奈。
米歇尔神父(画外):冈丹,把灯关掉了……我为你们祈祷,玛丽亚……
干连改变灯光的照射方向,米歇尔神父心烦意乱,可又无可奈何,重新开始机械地做祷告。鲍奈始终沉默不语。

学生宿舍,内景,夜
97.中景:孩子们跪在各自的床前在做祷告,莫罗学监站在后景。
莫罗和学生们:愿您的意愿在天上地下都能得到实现。赐给我们每天的面包。宽恕我们吧,就象我们宽恕那些冒犯过我们的人。不要让我们受到邪念的诱惑,把我们从苦难中拯救出来。但愿如此。
于连划十字。莫罗走到门口把灯关掉。孩子们躺下睡觉。鲍奈处在画面中心,有人把他的床单对折着铺在床上,他怎么也钻不进被窝。其他人笑。于连看他。
拉维龙(从后景走来):你只有蜷着腿睡觉(笑)。
鲍奈(对于连):这是你干的吗?
98.近景:于连坐在床上,但脚还在地上,他铺开被单躺下,头放在枕头上,没有理鲍奈。
99.中景,稍俯:半明半暗的宿舍。寂静常被轻声咳嗽、鼾声和呓语声打破。
100.近景:于连枕着枕头,好象睡得不安,他转过身,笑,好象在做美梦。慢慢地,他睁开眼,在床上透过床单看,然后朝四周看,他站起来。
于连:妈的,妈的,妈的,妈的,妈的……
101:用近景接他起来时的动作。他拿起挂在床头下的毛巾使劲地擦湿了的被单,然后把毛巾重新展开。他又躺下,侧着身子以免接触湿乎乎的那一片。他浑身打哆嗦。后景,一个孩子在睡梦中翻动身体。
孩子:不,不,不!
于连看着被这声音惊醒的鲍奈。
鲍奈:什么?怎么回事?
他转向于连。两人交换一下目光,重新睡了。

操场,外景,日
102.近景:一个孩子在做俯卧撑。摄影机向左后方移动,框入站在这个孩子旁边的体育教师,他有80多岁,黑色头发和胡须,肌肉发达,身着一身运动服。四年级这个班的其他孩子也都在做俯卧撑练习。教师在他们中间来回走动。
教师:一、二、三、四、五、六……(他按住一个学生的嘴部,以使他挺直身体)……肩膀往后……七,八、九……膝关节绷紧,肩膀往后!你们的二头肌象碎纸片。十一……
当他在讲话时,音乐教师达温娜小姐来到了,她年轻漂亮,骑辆男式自行车。她骑车沿着学校的楼房走(镜头向左跟摇)。孩子们扭着身子看她经过。她向孩子们打招呼。
达温娜:你们好!
103.用中景接她下车的动作:她在下车时裙子飘了起来。喝彩声,画外。弗朗索瓦和另一个“高年级”学生在后景。一个修道士走过。
教师(画外):十二……膝盖绷紧……十四、十五……
104.近景:布朗日两手撑在地上,一脸转向我们,动作做得不好。
布朗日:她有意这么做,好让我们着她屁股。
悉隆(在他旁边):她的屁股比你的好。(笑)
教师(在后景):别说话,悉隆,(105同103:镜头对着达温娜小姐。画外)你另外还得给我做20个俯卧撑。
达温娜小姐从自行车货架上取下她那沉甸甸的公文包,精神抖擞地朝大楼走去,向经过她身边的两个男孩匆匆地打个招呼。
达温娜:你们好。
弗朗索瓦(朝她走来):达温娜小姐!我想打听一下我弟弟的情况,他的钢琴课,我想说……
106.近景:于连脸朝后(对我们),双手撑地。带着蒙面兜和手套。
传来几个钢琴弹出的音符……

音乐教室,内景,日
107.近景:于连坐在钢琴旁,辩认乐谱。达温娜小姐坐得稍靠后,边听于连弹琴边修指甲。于连看她,弹错了。他弹得又慢又糟。
达温娜(甚至没有抬头):这是个升号(她微微一笑)。你没听出来你弹错了一个音符?(更加温和地)来,再弹一次……(于连又弹错了)你应该去试试拉小提琴。你讨厌音乐吗?
于连:一点也不。是我妈妈偏让我学弹钢琴。
达温娜(心不在焉地,看着还在画外的鲍奈走来):你妈妈做得对。如果你现在不学,会后悔一辈子。好了,到时间了,星期二见。
于连:再见,小姐。
于连记下时间,然后站起。摄影机向左后摇,景别变大。鲍奈走过来,弯着腰,样子挺羞怯。
达温娜:你叫什么名字?
鲍奈:让·鲍奈。
达温娜小姐看乐谱,这时于连在后景,慢慢地穿上披风,很不情愿地走开了。
达温娜:让我看看你弹得怎么样。喏,试试这一段。
鲍奈坐下。达温娜好奇地着着他,但并不相信这位新来的学生有多少才能。鲍奈开始慢慢地弹,辩认乐谱。达温娜又开始修指甲,不一会,她停下来看鲍奈,她对鲍奈出色的弹奏既惊讶又入迷。
镜头推向鲍奈,他聚精会神,熟练而灵活地弹着。达温娜笑了。
108.近景:于连从玻璃门走出去,犹豫片刻,出门后把脸贴在玻璃上看钢琴,神情非常优伤。
109.近景:鲍奈背对着我们坐在钢琴前,达温娜小姐的侧面,她在画面左边,微笑。
110同107结尾:于连恢复镇静,忧伤变作厚脸皮。
于连(咬牙切齿地):真会拍马屁!(他终于不顾一切地走开了)

教室,内景,夜
111.近景:鲍奈同其他学生一样在做作业。他打开一本书放在桌边。一封折好的信从书中掉在地上。(音乐停止。摄影机向右下摇)坐在鲍奈相邻那一排桌的一个男孩将信抢起。
112.近景:鲍奈见此情景立刻站起。
113.接近景:那个捡信的男孩把信传给邻座。那封信被传来传去,镜头随着这一动作和鲍奈移动。鲍奈想把信收回来。伊波利特神父站在教室后面监视学生们做作业。
伊波利特神父:鲍奈,回到你座位上去!
鲍奈眼睛不离开他那封信,回到座位坐下(镜头向左摇)。
114.近景(景别稍大):信被传到于连手里。他瞥了伊波利特神父一眼,然后打开。
115.俯拍,特写,接于连的动作:信折叠得很整齐,有些破损,字体绢秀。
于连(结结巴巴地边辩认边读):我亲爱的孩子,你知道,我给你写信很困难(116.近景:于连在念信,后景,鲍奈焦急不安,眼巴巴地望着他的信)。D先生去里昂时答应邮这封信,我和你婶婶都尽量少出门……
当于连念信的时候,一个从教室后门进来的男孩对神父说了几句话。
伊波利特神父:于连·冈丹,你应忏悔。
于连停止念信,站起。
117.近景:鲍奈左侧身(左边是火炉)。与他的同桌相反,他没有做作业。于连从他面前经过,把信放在他桌上。
于连(轻蔑地):你妈妈可不太安分守己呀。
于连走开。鲍奈目光随之,把他这封珍贵的信收了起来。

让神父的办公室,内景,夜
118.中景:让神父坐在办公桌前,桌上只有一盏灯亮着,房间里半明半暗。神父在画面左边,于连跪在他面前,四分之三正面。
于连:是的,假期里我和妹妹打过架。
让神父(温和地):你没拉掉什么吗?
于连:我想没有。
让神父:你就没有过坏思想吗?(于连不说话)你知道我想说什么,所有的人都有坏思想。
于连(“天真地”):您也有?
让神父(微微一笑):对,我也有。(于连把全身的重量从一个膝盖转移到另一个膝盖上)你怎么了?
于连:长冻疮了。
镜头向他们推近。让神父向于连俯下身。
119.特写:让神父(正面)弯腰看于连的膝盖。
让神父:这是因为缺少维生素……(120.特写:于连正面:神父在左边)让贝兰太太给你些鱼肝油。
于连:主要是冷,学校都要冻死人了。
让神父:我知道。想想有人比你们更不幸。(121同119)你曾跟你妈妈说过进修会。
122.特写:同120.于连吃惊的样子。
于连:她跟您说了。
让神父:依我看,你没有任何理由(123同121)去当教士。这是一种坏职业!(电话响)
124(同120):于连将头转向电话。
125同118:神父站起,走向办公桌,拿起听筒(将他框入)。于连站起,开始析祷。
于连:我为你们向玛丽亚祈求仁慈……
电话里传来一个女人的发疯似的声音(有一部分听不清)。
电话里的声音:喂,让神父……市长听说……这可不是谣传……您可得多加小心……我还要给省长打电话……
让神父(平静地):您从哪儿听到的?
126.特写:于连谨慎地祷告,向让神父转过头。最后,他干脆转过身来看神父。
让神父(画外):……提防着点谣传……您想让我做些什么呢?(127.近景:让神父。)我们都在上帝的手心里。
电话里女人还在讲。神父慢慢挂上电话,沉默片刻,提提襟带,坐下,看着刚刚被框入画面的于连。
让神父:你同那位新来的同学相处还好吧?
于连(向前):是鲍奈吗?
让神父:对他好点。你在同学中还是有威信的。我就靠你了。
128.近景:于连的正面,在右边。让神父的背面,在左边。他们中间是那盏亮着的灯。
于连:为什么呢?他病了?
让神父:没有病!好,快回去吧……
神父做了个手势。于连离去,随手关上门。
129.中景:让神父静静地坐在办公桌前沉思。

枫丹白露大街,外景,日
130.全景:在寒冷的晨雾中,四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俩人一行排成队,由米歇尔神父带领着向前走。一个德国兵骑着摩托车经过,向右骑去。学生们都围着围巾,头戴贝蕾帽。他们相互说话。于连边走边看书,并陶醉其中。镜头随学生们向左后推移,然后停下让他们经过并随之,背面。
布朗日:贝当是个糊涂虫!
巴比诺:我不这么认为。没有贝当,我们会陷入困境的。
布朗日:这话谁说的?
巴比诺:我爸。
布朗日:我爸爸说是拉瓦尔被德国人收买了。
萨佳尔(以教训人的口气):犹太人和共产党可比德国人更危险。
悉隆(转过身):这是你爸说的吗?
萨佳尔:不,是我。
布朗日:这我并不吃惊。
一个酒鬼唱着歌儿踉踉跄跄地骑着车向他们这边走来,孩子们笑了。
131.接那酒鬼在小街上的镜头:他出画,此时米歇尔神父停下,让那些掉队的孩子跟上队伍。
米歇尔神父:别掉队,跟紧点!
于连经过米歇尔神父时把书收了起来,现在又重新打开看。鲍奈走近他。镜头跟移,框入他们的上半身。
鲍奈:这书挺好,是吗?
于连:什么?
鲍奈(用头示意于连正在看的书):《三个火枪手》,你看到哪儿了?
于连:他们在审问米拉蒂。
鲍奈:那个坏女人!
于连(吃惊地看他):你打算以后干什么?
鲍奈:不知道。可能学数学。
于连:数学,真烦人,除非想当会计。
鲍奈:我爸爸当过会计。
学生们米到另一条较宽些的街道。摄影机停下。当于连和鲍奈出画时,我们可以看到后景有一间充满悲哀气氛的房子,房门上挂着黑色帘布,一辆卡车和两个年轻人的剪影向我们走来,他们手里拎着箱子。
132.近景:一座砖块建筑物,门上刻有“市浴池”字样。摄影机退到紧接进口的台阶。米歇尔神父站在价目标牌旁边指着价目表。楼梯底下,有一个宪兵。镜头推至门口。
米歇尔神父:孩子们,快点!冈丹,快一点……快,巴比诺……
米歇尔神父随最后一个孩子也进去了。在一扇门的玻璃上有这样一个标语牌:
犹太人禁止入内

浴室,内景,日
133.中景:浴室的更衣室。铺着瓷砖的墙壁、衣架和长凳。三四个年轻的德国兵相互用毛巾打闹着。鲍奈走过来坐在一个士兵和一个男孩之间,(镜头随鲍奈)。鲍奈在经过那个德国兵时,往后退了一下。他提了提浴巾和贝蕾帽,开始解鞋带。德国兵向他转过身,一边轻抚他那柔嫩的面颊,一边和同伴们说话,士兵们笑。鲍奈扭过身,装作什么都没注意。
134.近景:从另一角度拍更衣室。一个士兵收起毛巾,坐在凳子上,一男孩站在他前面。士兵抚摸孩子的头发。镜头转向孩子,他在凳子下边看到一本杂志。他旁边的人弯下腰看,当发现是女人照片时不禁发出赞叹声。
米歇尔神父(画外):先生们,我提醒大家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孩子们出于惊奇,赶快把那本禁读的杂志收起来。
135.近景:布朗日坐在鲍奈、于连和杜瓦利埃坐的凳子旁边。
于连(对布朗日):你有两个星期没洗澡了吧?
杜瓦利埃:鲍奈,你真的不参加领圣体?这是很庄严的事情。
鲍奈:我是新教徒。
布朗日(坐下):不信教的人!是卑鄙的人。
于连(一边脱衬衫,一边看鲍奈):鲍奈不是新教徒。
鲍奈(不耐烦地):我是新教徒。
米歇尔神父:那对双胞胎,你们快点。
136.中景:米歇尔站在过道口,过道两边是些挂着帘子的一间间浴盆或淋浴。神父穿着裤子和白色祭服。当孩子们进来时,神父指给他们该用哪个洗澡间。
米歇尔神父:悉隆,你用第二个。
悉隆(不高兴地):淋浴,不是浴盆?
后景,巴比诺在和另一男孩打闹。
米歇尔神父(对悉隆):对,淋浴,去洗吧……巴比诺,你在干什么呢?巴比诺,够了!(他转向我们,其他孩子来到过道)鲍奈,你用最里边那个浴盆。
于连:我能不能也用个浴盆?
米歇尔神父(指着第一个帘布):你用这个。
罗兰(走向神父):我呢,神父?
米歇尔神父(指着第一个的对窗):喏,这一个。
罗兰(抗议地):这个浴盆太小了,我的脚都比它大。
米歇尔神父(厌烦地):听着,罗兰,你自己看着办吧。
187.近景:于连(正面)躺在浴盆里,头几乎全放进水里。水龙头里的水有几滴溅起水纹,他在凝神想事,目光无神。摄影机推过,传来鲍奈弹奏过的那段钢琴曲,夹杂达温娜小姐的柔声,和这位年轻教师对于连的老不留情的建议。
达温娜小姐的声音:你应该试试小提琴。
米歇尔神父(画外):冈丹,你在干嘛呢?我等着你的浴盆呢。
于连如梦初醒,使劲用肥皂擦头,然后扎入水中。
138.近景:米歇尔神父揭开于连的帘子,非常吃惊,急忙走向浴盆(镜头随之运动)。
米歇尔神父:天哪!
139.接特写,俯拍:神父双手去拽看上去象丧失知觉的于连。过了一会,于连开始笑了。两张脸离得很近。
米歇尔神父(愤怒但轻松地):小调皮鬼!我跟你说过让你快点!
140,接近景:米歇尔神父把于连夹在臂下抬起他来,于连光着身子站在他面前,神父双眼避开。
于连:这不是我的错……(神父走开)
141.特写:于连的正面。
于连:……我的肥皂不起沫。
于连笑,他想到了并利用了米歇尔神父的慌乱。

浴室,外景,日
141.中景:台阶。学生们分散地站在门和楼梯之间。他们想暖和点将贝蕾帽拉得很低,身体哆嗦不已。
布朗日:快点,都冻死了。
米歇尔神父来到门口,一个穿着浅色上衣的青年男子迅速而悄悄地下了几级台阶,他正在穿一件缝有黄星的大衣。镜头稍往后拉,巴比诺和布朗日看着他经过,面带惊奇之色。
巴比诺(在他后面走一步):这人可真有胆儿。
布朗日(坚决地):住嘴,巴比诺!
米歇尔神父:天很冷,我们跑着回去。走,快点。
于连向前走。他头发湿,贝蕾帽没带上。
米歇尔神父同最后几个男孩一起走。

学生宿舍,内景,夜
143.特写:于连在睡觉。画面传来低声细语。这声音似乎要吵醒他,他转身向后。镜头向上摇,框入鲍奈,他站在自己床前,双眼紧闭,一只手放在另一只手之上。他在背一段无法理解的祷告词。他的床头桌上放着两只燃着的蜡烛。
144.特写,稍俯:醒着的于连,惊奇地看着,然后闭上眼睛。
145.特写:鲍奈也看着于连,知道他是醒着的,他接着祷告。
146同144.特写:于连重新睁开眼。

操场,外景,日
147.全景:操场上,一座圣母塑像放在一小片盖满了雪的草坪中间。房顶上也落满了雪,变成白色。天空灰暗,天气很冷。莫罗跑着过来,后面跟着学生们,他告诉学生们该做的动作。镜头向右跟移最前面的几个学生。
莫罗:向后展臂,用力…屈臂,一、二……再来,一、二……(画面停在朝街的小门上。画外)……向后展臂……再屈臂……屈臂……
门开了,三个自卫队员(身着“传统的”服装:灰绿色制服,带着有羽饰的贝蕾帽)立即走向左边的大楼。镜头随之运动。
148.全景:莫罗跑向我们,注意地看着这些自卫队员。他伸展一下双臂,又跑起来,浑身裹得严严实实的于连跟在他后边。
罗兰:喂,他们看上去象打兔子的猎人。
悉隆:不,他们是自卫队人员。
149.全景:让神父从楼里出来,他赤脚穿着便鞋朝这帮人走去。贝兰太太从厨房的门看着,约瑟夫经过。
一个自卫队员:搜查。
让神父(坚决地,其他人围上来):你们没有权力进入这里。这是私立学校,只有些(150.近景:鲍奈停止跑步,看。画外)孩子和教徒。(学监来到鲍奈身后拍了拍他的肩膀。其他学生也过来了)
巴比诺:这些坏蛋想干什么?
自卫队员(画外):我们奉命搜查。
让神父(画外):谁的命令?
151同149:自卫队员们悄悄地走向门口。
自卫从员:我们头的命令。
让神父:我要上告。
自卫队员(恬不知耻地):向谁告?
152.中景:孩子们向右边跑去。莫罗回到后景,赶快朝一扇小门走去。
莫罗:你们可以进去了。搜查完了。
学生们(高兴地):已经完了?噢!
153同151:米歇尔神父跑向画面左边,学生们朝另一方向走去。他牵着鲍奈的胳膊,把他拉到后景的门口。镜头随他们移动。于连好奇地跟着他们。后景,鲍奈、于连和神父进入大楼。于连双手插在衣袋里,独自呆在那里。
约瑟夫(吹口哨,画外):告诉你,你的果酱发生不幸了。你还有其他的吗?
于连(转向画外的约瑟夫):出什么事了?那些自卫队员来干什么?
镜头框入约瑟夫,他带着两只大的空垃圾桶。
约瑟夫:他们没事找事。有人对他们说学校里有逃避服兵役的人。
于连:逃避服兵役是什么意思?
约瑟夫:就是那些躲藏起来的人,因为他们不愿意到德国去干那些别人强迫他们干的工作……莫罗学监就是一个。
154.近景,于连(正面)浑身包裹得严严实实,约瑟夫在他前面,过肩镜头。
于连:是吗?
约瑟夫:没错。莫罗不是他的真名。不过,这与我无关。(155同153结尾:约瑟夫抬腿向后,象小孩一样)因为我的腿,可以免服兵役。
贝兰太太打开厨房的门,扯着那副尖嗓子喊。
贝兰太太:约瑟夫!
约瑟夫(不耐烦地):来了,……她比德国佬更坏。
约瑟夫远去。于连(出画)跑向另一个门。
丹修的声音(画外):……罗兰,中等,9.5分……

教室,内景,日
156.近景:丹修走在两排课桌间发作业本。镜头左摇至于连。
丹修:鲍奈!鲍奈没来吗?
一个学生`画外):这下可轻松啦!
丹修:冈丹,13。做得不错,就是有点傲气。比方说,你写道:“查理·倍吉看见了大教堂,那教堂就象一座巨大而慷慨的灯塔。”……
鲍奈在让神父的陪伴下从玻璃门进来。
让神父(对鲍奈):到你座位上去。
镜头向右摇直至他走到座位上。
纳瓦尔(对坐在身旁的鲍奈):刚才到哪儿去了?
鲍奈不答。
157.近景:丹修站在于连前面,转向鲍奈。让神父离开。
丹修:悉隆,12分。
158.特写:纳瓦尔和鲍奈看于连。
丹修(画外):在布斯中间你们去哪里寻找驳船?(钢琴曲起)
悉隆(画外):弗萨尔德运河,先生。(159.特写:于连看鲍奈。画外)我在那儿度过假。
丹修(画外):鲍奈。
于连抬眼望老师。
160.特写:丹修将作业本还给鲍奈,鲍奈象是刚从梦中醒来,漫不经心地接过作业本。
丹修:我给了你13分半。做得好。认真而且书写工整。冈丹(161.特写:于连。画外),你应该再努把力。
于连一动不动地呆着,直盯着鲍奈。
162.中景:学生们和老师走出教室。在门口,莫罗发饼干。于连没有出去,而是朝我们走来。沿着衣帽架直走到通往食堂的过道。镜头向左后移。
莫罗:谁还没领维生素饼干?
伊波利特神父:达索瓦尔,不要拖凳子。
在过道里,弗朗索瓦同约瑟失说话。镜头将他们框入。
弗朗索瓦:我不能马上付钱……
约瑟夫:你可答应了,冈丹。
163.特写:他们的手。弗朗索瓦手夹支烟。
164.特写:他们的脸。约瑟夫正面,弗朗索瓦先是侧面,然后转向他的弟弟于连(面朝我们)。
弗朗索瓦:你问问这小混蛋。我肯定他还有糖。他这人抠得要命!
165.同162结尾,近景:有些孩子经过。弗朗索瓦走向我们,然后向右走去。约瑟夫从他的围裙兜里掏出一只弹子球来,走近于连。
约瑟夫:瞧,你想要弹子球吗?
于连在灯光下看弹子球,听到有人叫他就跑开了。约瑟夫玩另一只弹子球,从一只手扔到另一只手。
勒弗朗(另一位学监,画外):阿兰·贝尔奈—朗贝尔。马克·杜瓦利埃。于连·冈丹。
约瑟夫(试图追上于连):等等!
166.中景:楼梯下面,勒弗朗在发信,孩子们围着他。于连朝他跑去。
于连:于连·冈丹。
勒弗朗:噢,于连来了。
他把于连盯着好久的信递给他。于连上楼,镜头稍跟。
勒弗明:米歇尔·拉维龙……费尔南·拉玛兹。
杜瓦利埃(对学监):有马克·杜瓦利埃的吗?

学生宿舍,内景,日
167.中景:空荡的宿舍。于连进来坐到床上(四分之三背面,在画面左边)。镜头向他推近,直到信。
冈丹夫人的声音:……没有你在,房间里显得空荡荡的。此时巴黎已没有什么意思。我们几乎每晚都遭炮击。昨天,一颗炮弹落在了布洛涅—比拉吉尔的一座大楼上。8人死亡。真是骇人心魄!你的姐妹们已回到圣—玛丽。索菲星期四和星期天在红十字会工作。不幸的人太多了,你爸爸在里尔。他的工厂萧条不堪,他的心情糟透了。战争实在该结束了。我星期天8点钟到你那里带你出去,就象我们说好的那样。(168.近景:于连的侧面。)我们去巨鹿饭馆吃饭。想到这我高兴不已,紧紧拥抱你。爱你的妈妈。另,别忘了吃你的果酱,我还会给你再带去一些。好好保重身体。
于连把信叠好,吮吸着信纸上散发出的香味,然后弯腰把信塞到床头柜里(镜头跟摇)。他想到一个主意,他看鲍奈的床,从鲍奈床上拽起被单,把手伸到床单底下,然后又伸到枕头底下,从中拿出两根小蜡烛,用一根敲打着另一根,沉思,然后将之放回原处。
169.特写:于连打开他的放东西的格子的门,他的东西整齐地排列着。右边,放着一盒糖。他打开盒盖,里面有只小老鼠,他把老鼠轻轻地推开。
于连:走开,奥尔当斯……
他拿起一块糖放在嘴里嚼,脸转向鲍奈的格子。
170.接稍大些的景别:于连走向另一个格子。后景,他的格子门开着。看看周围没人,他将这个格子打开,里边的一面小镜子照着他的脸。他摸了摸几件衣服,在最上面一层拿出三本书。他打开第一本,翻着。
171.特写,俯拍:书中有张照片,于连仔细地看着。照片上鲍奈处在父母中间。三人微笑。他把书合上,书名是《黑衣妇人的芳香》。第二本书是谢洛克·奥尔姆斯的著作。
172同170:于连将两本书放回原处,留下第三本(封面精美,红色烫金)。
173.接特写,俯拍:书名是《耳朵受伤的人》。内封面上贴着一张签条:奖品。儒勒·菲利中学。1941—1942学年。
于连(仔细辩认):数学第一名,让……(……可是姓被抹掉了)。
174同172:于连把书放在镜子前。在第一页的背面,于连可以辩认出这个学生的姓。
于连:……让……
175.特写:镜中反映着的书。
于连:……让·吉倍尔……吉倍尔斯坦……让·吉倍尔斯坦。
铃声响了,课间休息结束……
176同174:听到铃声,于连转身。他赶快把书放回原处,关上格子门。
177.中景:布朗日和几个同学从宿舍门进来,然后是鲍奈和纳瓦尔。镜头向左移,跟拍鲍奈和纳瓦尔。
布朗日:我饿了。
纳瓦尔:什么是垂直平分线?
鲍奈:通过一条线段中心的垂线。
纳瓦尔:它有什么作用?
鲍奈:垂直平分线上的任何一点(178.特写:于连关上格子门,看鲍奈继续讲解,画外)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这很容易。你明白了吗?
纳瓦尔(画外):我对学数学没什么天分。就因为这我才留级的。也因为拉丁语。我讨厌拉丁语。
于连着了魔似地,站在那里一言不发。

教室,内景,日
179.近景:弗洛朗,希腊语教师,30多岁,乱蓬蓬的卷发,在座位间走来。镜头后拉,景别加大。
弗洛朗(让学生们做听写练习):En te poliet t Athenaium……(移向坐在于连后边的萨佳尔)是theta,不是tau。
萨佳尔:噢,知道了。
弗洛朗从于连前边经过,走向另一行。当他远去时,于连从抽屉里拿出《三个火枪手》,很快地听写,同时还有时间读这本书。
弗洛朗(听写):Eiside Katato epikorion e tetragonos ergasia……(铃响了)好,我们下节课接着做。
180.近景:鲍奈抬起头,弗洛朗走过来同他说话,其他学生都出去了。
弗洛朗:你知道,希腊语是很有用的。所有的科学词汇都源自希腊语。
弗洛朗远去。镜头推向鲍奈,他在画画。
181.特写,俯拍:他给刚画好的一幅画着色(画的是一架飞机和一些炸弹)。
182.特写:鲍奈低头画画。
183.特写:于连(右侧身)结束阅读,合上书。
184同182:鲍奈听到铅笔落地的声音抬起眼。
185.中景:教室,从鲍奈的座位上拍。于连起身,朝他走来,镜头向左移。
于连:阿多斯和达达尼昂你更喜欢谁?
鲍奈(画外):阿拉米斯。
于连(站在火炉前):阿拉米斯!他是个大傻瓜。
鲍奈:对,他也是最聪明的。
于连:你怎么不学希腊语?
鲍奈:我学现代拉丁语。
于连:在哪里学的?
鲍奈:在中学。在马赛。
于连(走近桌子):你是马赛人?你可没有口音。
鲍奈:我不是在马赛出生的。
于连:那是在哪儿呢?
鲍奈(抬眼看于连):我就是说了,你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希腊语难学吗?
于连:不太难,只要你懂字母表就好??

 短评

再见,孩子们。(该死的“深海小豚鼠”毁掉了我对这部电影的好感)

4分钟前
  • Alain
  • 推荐

愿二战中还有这么一个美好的角落,做游戏,看禁书,抢食物,变成好朋友。两个孩子的关系推进很合理很生活化。整体没有特别惊艳之处

8分钟前
  • 傅尔曼
  • 推荐

不管美国还是法国,大概都让路易·马勒爱恨交加。黯然离开美利坚,如同当年黯然离开法兰西。他终于决定要动用那段在纳粹统治下的童年记忆,把它拍成电影。这段记忆深深地影响了他,在马勒的另一部重要作品《Lacombe Lucien》里亦有所表现。全片叙事娓娓道来,犹如夏日里的偏僻海岸,带我们体验着平淡真挚的情感。而成人的偏见和暴力则毁掉了这些感情,“纯真的丧失”,这几乎构成了路易·马勒所有电影的主题。

10分钟前
  • 畸小山
  • 力荐

路易马勒是新浪潮中最不被眷顾的一个,早先拍了揭露法国伤疤的片儿,被逼的去了美国,再回来时带了这么一部自传色彩的片子,正合了法国人的意,好评一片。我反而觉得温情足够、冷静足够,少的偏偏是递进的节奏。俩个少年感情的升温慢得离谱,也并不觉如胶似漆,若少去那些乱伦的隐喻,就更凝练了

12分钟前
  • 饭夫斯基
  • 推荐

本該天真無邪的孩子們,爲什麽要承受太多,年少友情沒有破碎,生命沉重如此無奈。猶太人、納粹、集中營、蓋世太保…這些永遠分不開聯繫的詞語,是怎樣的一斷悲痛歷史。

14分钟前
  • TOWNE
  • 推荐

【B】没有戏剧化的情节,细腻平淡,娓娓道来。欠曝青色调子的画面很美。

18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那种贴近大众的叙事、欧洲才有的仁慈,就像是男孩天生的坏天生的好天生的那种思想。太实际了,没能很抒情。就是古典文学抒情也是更多的。比较贴近这个时代的大众吧,或者一丝知识分子味道,淡淡远远稍微伤感一下,姿态比较正

19分钟前
  • NVHZ
  • 推荐

7.7分 孩子们每天打打闹闹经常发生矛盾,这并没有影响他们的友谊,反而在军官把他们的朋友带走并且关闭学校是他们意识到那些朋友已经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

22分钟前
  • 尊驰
  • 推荐

中规中矩的故事和节奏,是一部非常有年代感的“老样子”电影。一方面教堂是多重社会身份的混合物,另一方面孩子是介于童真与成熟之间的混合物,张力由此而来。

24分钟前
  • 仁直
  • 还行

心碎了啊,就算一起寻宝,一起看书,一起对着卓别林的电影笑,在那个冬天阴冷的早晨,他们再也不会回来

29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路易·马勒的童年半自传影片,获1987威尼斯金狮奖。基调隐忍而克制,避免了任何刻意煽情与渲染,节奏不疾不徐,结尾的平静中狂涌着穿心的伤悲,面部特写长镜令人想及[四百击]。灰冷的冬日色调,两人心照不宣的秘密同盟。操场踩高跷比赛,灌木林寻宝,饭店,宵禁,盖世太保对比,[天方夜谭]。(9.0/10)

31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我一直以为封面那两个孩子是女的。好吧,我知道他想要讲什么了,但我觉得表现力还不够。大概是我看不惯孩子之间那种打打架就出来的感情?想到同是法国的放牛班,觉得后者更甚,估计是有音乐作陪吧。

33分钟前
  • 脫繮的蛇肉堡
  • 还行

恐惧终于降临,天使和圣母只能见证未来的欧洲,这一段留着导演记忆的重现,我最感动的是校长被捕离开学校的场景:再见,孩子们!还有男主噙着眼泪像他好友告别,平静的钢琴响起,留下的确是意味深长和沉重在主动的告别里,生命选择遗忘;在被动的告别里,我们陡然长大。

37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力荐

“四十年过去了,但我至死都会记得,那个一月清晨的每一秒钟。”马勒用极其克制的手法再现童年时代刻骨铭心的民族伤痛。没有什么比看一两部好的电影更适合度过平安夜,也没有什么情绪比哀而不发更回味绵长。弹钢琴的美丽的伊莲娜雅各布。孩子们在防空洞里上课和祷告。孩子们观看卓别林会心大笑。

39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真难以置信,我是这个学校里唯一思考死亡的人”。几乎触到泪点的电影,我时常在想,一个人是否只有接近暮年才能与年少时的自己达成谅解。对比路易·马勒五六十年代作品,再来看这部去世前七年作品,他把自己最隐秘的身世都诚实说出来了呢,难道不值得流泪吗?

43分钟前
  • Peter Cat
  • 力荐

在主动的告别里,生命选择遗忘;在被动的告别里,我们陡然长大。

46分钟前
  • Jokery
  • 力荐

校园上学的影像,勾起了不少中小学的读书回忆:那时候学到新知识有时会如获珍宝的喜悦,乖乖小孩的我基本没跟同学打架(打闹不算)倒是经常劝架(不果偶尔还会叫老师帮忙),有几个玩得很好的好伙伴……这世界始终是不公平的,所谓的平等只是在缩小“不公平”的差距……他被带走后,于心不忍地泪流了!

50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8 童年难以承受的告别 朱利力安自己也不知道那一别就是永远;二战占领下法国社会一瞥 助人的德军士兵和保护犹太人的军官 为虎作伥的卖国贼 走投无路的内奸 苟安的小资产阶级市民 坚持信仰的牧师 以及一群正值思春期躁动不安的孩子 让纯真面对时局的残酷 用分离教会他们大人的纷争太过无情

54分钟前
  • 東郷柏
  • 推荐

慢慢渗透我的心脏,待回过神来的时候,却早已泪如雨下…… 对生命的认识,却源于死亡。再见,孩子们!再见,童年!

59分钟前
  • L.L
  • 推荐

他们死在童年,他们再也不会长大了。

60分钟前
  • 小猪大侠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