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梁海战

战争片韩国2014

主演:崔岷植,柳承龙,赵震雄,晋久,李贞贤,权律,大谷亮平,李成俊,金明坤,鲁敏宇,金太勋,朴宝剑

导演:金韩民

 剧照

鸣梁海战 剧照 NO.1鸣梁海战 剧照 NO.2鸣梁海战 剧照 NO.3鸣梁海战 剧照 NO.4鸣梁海战 剧照 NO.5鸣梁海战 剧照 NO.6鸣梁海战 剧照 NO.13鸣梁海战 剧照 NO.14鸣梁海战 剧照 NO.15鸣梁海战 剧照 NO.16鸣梁海战 剧照 NO.17鸣梁海战 剧照 NO.18鸣梁海战 剧照 NO.19鸣梁海战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09 20:51

详细剧情

1597年的朝鲜王朝危机四伏,朝鲜海军主力随着大将李舜臣(崔岷植 饰)被贬而遭受巨大打击,军纪溃散,只剩少量军舰。而倭寇伺机派出胁坂安治(赵震雄 饰),协同令人闻风丧胆的“海贼王”来岛通总(柳承龙 饰)的海盗军共同出击,势必攻克汉阳。危急关头,李舜臣力排众议,决定率领仅 剩的十几艘军舰前去鸣梁海峡迎战倭寇。李舜臣先是派遣部下任俊永(晋久 饰)去敌方汇合卧底俊沙(大谷庆彦 饰),又重振军心,以“勇者生,畏者死”的气概,号召与倭寇决一死战。 决战开始,李舜臣身先士卒,死守血岛,击溃“海贼王”好几拨先遣军,关键时刻任俊永的哑妻(李贞贤 饰)读懂他的唇语发挥作用,使得李舜臣将船成功获救。最终军民协力,重创了日本舰队,创造了世界海战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长篇影评

 1 ) 斯密达300勇士

我并没有掐着表算,所以不知道那场海战戏到底持续了多长时间,但是总体上给我的感觉就是“根本停不下来”。交战双方把各种体位试了个遍,海战中能用的招全上了,即便是对于不带脑子专门看战斗场面的观众,也已经值回票价了。

这电影很难不让我想到上半年的《300》续集,特别是本片也出现了一艘自[哔]式爆炸船,而且还占有相当重要的戏份。不过在这部情感充沛的电影里,那对夫妻的生离死别故事反而显得不算太感人。李舜臣将军也在决战前来了一番鼓舞士气的演说,不过比起希腊的特米斯托克利的所谓普[哔]价值,他讲的“爱作死就不会死”的道理更深入浅出也更实用一些。当然对我来说,两场演说都没什么太大感染力。别逼逼,赶紧开打才是要紧事。

不同于好莱坞电影的打一会儿逼逼一会儿,本片中的文戏和武戏存在于泾渭分明的前后两部分。这种布局的好处是让爱看海战大场面的观众们一口气爽到家,弊端则是让前半段的文戏成了鸡肋:要说这段戏份没用呢,其实它还真是很用心的在为后面做铺垫;可要说它有用呢,又实在拍的太无趣了。

前半段有多无聊,后半段就有多带感。而且这种带感是全方位的,绝不仅仅是滑溜滑溜眼珠子。如我上面提到的,本片的情感非常充沛,而情感的传达则基本上不依赖于台词,甚至可以说没了台词本片的情感宣泄的更酣畅淋漓。我不懂韩语,不好评价这次的字幕翻译水平如何,但我是真没感觉出来本片字幕的存在对于剧情理解有多少帮助作用,当然这也可能是因为台词本身就太过深奥了,即使忠实的翻译过来了,我也不知道到底是在说什么。文戏不好看也是这个原因,不管是翻译的问题还是原文本就晦涩,总之前半段主角们不断叨逼叨,却没说出几个能让人印象深刻的字眼。倒是影片的后半段,几乎没有台词,而这不多的台词里,还有将近一半是各种人反复喊着“李舜臣!”但就是这台词极简的影片后半段,反而承载了电影情感传递的重要功能。崔岷植领衔的主角一方,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准确无误的传达出心里的潜台词,不需要张嘴便能激起观众内心的滔天巨浪。

令我印象深刻的台词还是有的,就是后半段山上的老者喊的“龟船复活了!”电影的最后以接近于彩蛋的形式展示了一下用电脑特效做出来的传说中的龟船。而在影片主故事当中,龟船则是看似缺席,实则无处不在。因为当老者喊出“龟船复活了!”的时候,观众们就明白了,其实有李舜臣在的战船就是龟船,无论何时何地。

反复渲染失去了龟船的朝鲜水师的境况多么窘迫,其实有点刻意营造紧张和悲壮气氛。事实上,当时的朝鲜水师虽然处境不容乐观,但那十几艘板屋船与日本的战船相比,性能上仍是很占优势的。从影片最后对日本水军的碾压就能看出来,相比于小个子的日本人驾驶的小个子的战船,朝鲜的船确实比较高大上,即便一开始就走这种横冲直撞的路线,收效也不见得很差。

除了那句“龟船复活了”,影片中还有两处情节让我大受触动。一处是围观的百姓们奋力拉主角们出漩涡那里,虽然这段原创情节未必科学,但确实很燃,我一向对这种走群众路线的戏份没有抵抗力,从年轻时看《龙珠》里的“撒旦撒旦”到《超凡蜘蛛侠》里建筑工人们用塔吊为小蜘蛛搭的天桥。另一处是终于取得胜利后,船舱中缺胳膊断腿的士兵们的打屁吹牛逼,特别是这句“如果将来我们的后代不记得我们今天做过的事,就太混账了”(大概意思),当年浴血奋战的将士们恐怕没想过这么多,这其实还是今天的人们替先人们说的,真正想表达的是今人们自己的觉悟:“你们在这片大海上洒下的鲜血几百年来不曾被人忘记,以后也不会被忘记,请安息吧!”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这样的台词萦绕心头久久挥散不去。

 2 ) 李舜臣鸣梁大捷:实际是日本打败朝鲜水师(转载)

韩国举行庆典宣传著名“鸣梁大捷”

据韩国“国际新闻”网站10月12日报道,韩国2014年“鸣梁大捷”庆典于10月9日至12日在全罗南道海南郡举行,庆典再现了世界海战史上以少 胜多的著名战役“鸣梁大捷”,共有44万人次的游客前往海南郡观看了这次庆典。按照一般的宣传,“鸣梁大捷”是明朝神宗万历年间朝鲜王朝抗倭名将李舜臣在 朝鲜半岛鸣梁海峡重创日本丰臣政权的一场海战。公元1597年10月26日,李舜臣将军利用鸣梁海峡的特殊地理特征,以12艘“龟船”击退130余艘日舰(也有说法是300多艘),创下了世界海战史上的一个奇迹。

李舜臣鸣梁大捷:实际是日本打败朝鲜水师

龟船实际上就是一艘适合沿岸航行的船只,很难想象这么小的船是怎么运作上百名士兵与水手。

龟船实际是没有远海战力的近岸船

其实这一伟大的让人难以置信的战绩只是韩国单方面的说法。我们知道李舜臣的主力战船是龟船。那么400年来不断被歌颂,被神话的龟船到底什么样子呢?真实的龟船甚至都不是真正的海船。因为龟船的造型和那么小的风帆和10来个桨橹根本无法不可能去征服大海。

龟船是木头制作只有30多米长,需要10-20个桨撸行进的沿岸防卫船。这个船并没有传说中的装甲,只在一些特定部位有一些薄铁皮,并且在船外钉有竹钉和铁钉 护着用来防止登船跳帮,里面有50个兵,再加上50个-70个水手。由于这个船内部空间非常小,人员又多,所以内部非常拥挤。

龟船上只有二踢脚威力的小型火铳

那龟船上有什么超级武器可以以一敌十呢?主要就是朝鲜五大名铳。包括天字铳,地字铳,玄字铳,黄字铳和胜字铳。什么是火铳,实际上就是一个喷子。这里的胜字铳是个单管 喷子,仿制的是“鸣梁大捷”爆发之前200多年前的明朝洪武年间的火器,就是20-30MM口径和50多厘米长,5斤多重的一根铁管,铁管里面可以填塞1两粗火药和1个7钱重的小铁子或铁砂,在后部点燃火绳后,轰的一声巨响,黑烟弥漫。这种原始发射方式的火铳射程最多就是10-20米,在中国民间都是拿这 个轰兔子或者结婚的时候放着听响的。在朝鲜还有3斤重的小小胜字铳,那更是没有什么用处了。现在韩国的景福宫和陆军士官学校博物馆里都有实物,如果有兴趣 可以去参观。

朝鲜的大炮是什么样子的呢?那就是天字,地字,玄字和黄字系列。其中天字实际上就是大号火铳,同时也是朝鲜最大的火炮,大约 400-700斤重,口径115-130MM,可这个东西后坐力很大,一旦开炮是咣,咣的往后飞,还不够士兵们往回抬的。所以一般只用在守城,这要敢放在 船上,后坐力就能把船板给凿烂了。至于精确度那更是一点没有,连个瞄准工具都没有,射程也是几十米到100米的最大距离。

地字和玄字就是比天字小1号的火铳,大约50-200多斤,100MM的口径。

李舜臣鸣梁大捷:实际是日本打败朝鲜水师

这就是朝鲜大炮,实际上很小,而且发射的不是炮弹,而是把巨型火箭插在炮筒里发射,很难相信这东西有十余里的射程,要知道300多年后的中国解放战争时期,国军使用的美制75MM山炮最大射程也没有超出20里。


神机箭只是神话根本没有实战能力

但是朝鲜火炮的主要功能不是发射炮弹而是发射箭,这个功能还被拍成过电影叫做神机箭。比如最大的天字号大炮,可以发射大将军箭,就是一种箭长11.9尺,镞长7寸,全重50斤的巨箭。地字发射将军箭,长9.23尺,重33斤。玄字发射次大箭,长6.37尺,重7斤。

用脑袋想想,就算是最大的天字号大炮,也才700斤。才能装多少火药?靠什么能把一支重达50斤的巨箭给发射出去呢?而且这个箭有11.9尺长,把箭塞进大炮,那外面还露着2/3呢,就是勉强发射出去,估计也打不了20米。准确度那根本就不用去想。

到了1815年朝鲜还出了一本书叫做戎恒必备,在这本书里说朝鲜神器天字,地字和玄字火铳可以把炮弹打出10余里以外。我只想说在援朝抗日战争结束近200年以后的1803年,当时已经横行世界的大英帝国最强战列舰胜利号上的最强68磅大炮的平射有效距离也不到400米,而12磅大炮才不到200米平射有效距离。

所谓大龟船有36个射击孔,左右各8只橹[桨]。按照编制是一大船,配备船长1人,白刃手20人,射手10人,炮手24人,水手10人,桨手100人,旗手 10人。1个全罗道水师营的编制是龟船2只,战船2只,其他兵船和杂役船13只。装备地字铳11支,玄字铳27支,黄字铳27支,百字铳27支和胜字铳23支。

李舜臣鸣梁大捷:实际是日本打败朝鲜水师

朝鲜军队实际上并没有鸟枪,后来从1593年开始生产数量也非常稀少,是明朝后来在1597年最后决战之前大量援助给了朝鲜佛郎机炮和鸟枪。图为日本火枪。


朝鲜基本没有鸟铳是明朝后来援助

当然会有人说龟船上还有鸟铳啊,1个朝鲜水师营还有430支鸟铳。但是李舜臣自己写的乱中日记第167页明确的说,郑氏所造鸟铳妙于倭铳.可惜数量太少才30只。(1593年9月14日)。朝鲜名臣柳成龙在记鸟铳制造事说:旬月之中,都城失守,岁出于升平百年,民不知兵而然,实际由于倭贼有鸟铳之利,而弓矢莫能与之相交故而。也就是说朝鲜本身是不会制造鸟枪的,制造鸟枪就是从1593年才刚刚开始,而且制造过程非常缓慢。

后来是明朝的援助才提升了朝鲜水师的装备水平,现在我们如果可以到朝鲜或者韩国看,那场抗日战争所遗留下,现在还可以在博物馆展出的佛郎机炮和鸟枪基本上都是中国军器局和兵仗局制作的,上面都是有铭文的。正是明朝的援助才把朝鲜水师从14世纪的装备水平一下子提升到了16世纪。到1597年的露梁海战,每个朝鲜水师营终于配备上了30门佛郎机炮和430只鸟枪,但是光有武器,朝鲜还不行,他造不了那么多弹药,所以明朝还大量援助火药,鸟枪铅弹,炮弹和铅皮水铁弹丸给朝鲜,才解决了朝鲜水师的弹药问题。

日本战船相当于中国福船高大坚固

日本出征朝鲜的主力舰多为安宅船,这种船相当于中国的福船,分大中小三号,大体分为500石,1000石和2000石。船身被厚木板包着,船上的屋顶有箭楼,士兵可站在箭楼上利用枪眼居高临下使用铁炮(鸟枪)和喷火筒作战。是真正的海船,船上火力也不差于朝鲜,怎么说鸟枪也比火铳强。而且日本水军主力船上也有火炮。

李舜臣鸣梁大捷:实际是日本打败朝鲜水师

图为日本安宅船舰队正在航行中。


日本第二次侵朝长驱直入所向披靡

在日本与明朝的和平谈判破裂以后,双方重新爆发战争。中国万历25年,日本庆长2年,公元1597年2月,日本发布军令摧毁全罗道和忠清道的抵抗力量。日本军队主力在5-6 月渡海进入朝鲜。在7月15日的漆川梁海战中毁灭性打击了朝鲜水师。在陆地上的南原城和黄石山城都迅速击败朝鲜军获胜。

随后日军将领加藤清正,黑田长政和毛利秀元率领大军继续按预定目标推进。到9月中旬,朝鲜在全罗道的抵抗仅存在于南部小块地方。战斗力仅有朝鲜水师仅剩的12艘船只。而此时,日本陆军正在继续推进,而日本水军则沿海推进。

鸣梁海战实际是李舜臣伏击日本前锋

日本水军在藤堂高虎,加藤嘉明,安治胁坂等将领带领下,正在全罗道沿海推进,日军前哨在9月7日抵达兰浦达洋面,在这里与李舜臣的12艘战船遭遇。朝鲜水师开始诱惑日本水军。9月16日,在获得了发现朝鲜军主力的消息后,藤堂高虎带领中型关船30艘甩开大部队开始追击,准备与朝鲜水师决战。结果被朝鲜水师 引诱到一片陌生水域,此时海水退潮,日本水军前面的几艘船被朝鲜埋在浅海底的铁索和木桩挡住去路,遭到朝鲜水师掉头围攻。导致来岛通总等数十名日本人阵亡,那几艘搁浅的战船也被放弃。

在这次海战中的朝鲜水师损害轻微,但是众寡不敌,所以傍晚开始急速退却。日本水军不熟悉路况,无法继续追击朝鲜水师,也是害怕再中这样的圈套。第二天,也就是9月17日,藤堂高虎和胁坂安治再次来到战场上巡视,没有发现朝鲜水师。

李舜臣鸣梁大捷:实际是日本打败朝鲜水师

朝鲜龟船上桨手和炮手是混在一个操作面的,一旦开战,这里将挤满上百人,场面必定非常混乱。而且朝鲜所谓的炮实际上就是大号火铳,而且还是发射箭的。


日本水军主力到达后朝鲜水师已经逃跑

日本水军一看朝鲜水师已经退去,继续前进攻克朝鲜水师的大本营。一面突进到全罗道西岸地区,支援日本陆军的攻击。此时日本军队的作战目标和扫荡全罗道朝鲜水师的任务已经全部完成。开始在顺天,泗川,昌原,蔚山修筑城墙要塞,准备与南下的明军决战。

鸣梁是日获胜控制制海权摧毁朝鲜军港

鸣梁海战就是在日本水陆大军进军全罗道的过程中,李舜臣在预定海区引诱并且伏击了日本水军的前锋部队,只是使日本前锋稍微受到一点损失,随后为保存就离开撤退。日本水军夺取了该地的制海权和摧毁了朝鲜水师的基地,这么看实际上是日本取胜,损失日本损失了几艘船,死了几十个人,但是日本达成了摧毁对方水师基地,夺取制海权,掩护陆军前进的战略目标。但是在现代韩国的说法里,这场战斗变成了,李舜臣的12-13艘战船迎战日本133艘战船和200艘运输船,并且击沉31艘日船,击伤92艘日船,杀死日军9000人,阵斩对方主将的巨大胜利,并且拍出了“天军”和“鸣 梁海战”两部票房大片。要知道整个日本舰队也只有7200人,藤堂高虎2800人、加藤嘉明2400人、胁坂安治1200人、来通总600人和菅平右卫门们长200人。另外,李舜臣自己写了的乱中日记也只写有“贼船有三十只撞破”而已,不要说击沉的记述,就是撞伤敌舰的记述也没有。

韩国现在完全没有告诉大家,这次战斗结束后,李舜臣舰队是向北方退却了,而且被日军摧毁了水师基地,日本水陆军顺利完成既定计划的事情。朝鲜水师就算全是龟船,那12艘龟船上,也仅有200多个只能打7钱铁子和射程不超过30米的大箭。靠什么打沉打伤对方的133艘战船和运输船?韩国电影的表现手法是李舜臣水师火箭万箭喷发打败了日本舰队,实在不想再说什么了。

李舜臣鸣梁大捷:实际是日本打败朝鲜水师

朝鲜记载自己的火铳火炮随便一个什么型号就是射程800步,上千步。要知道200年后横行天下的大英帝国海军战列舰上的68磅巨炮的平射有效射程也不超过400米。图为英国海军68磅炮。


李舜臣从来谈不上在海上切断日后勤线

但要说什么李舜臣切断了日军的后勤线路更是扯淡,从来也没见过日军缺乏过从本土运输来的军械和兵员过,也从来没见过李舜臣独自到过外海大洋之上过,还妄谈什么切断了日军的后勤线路?

要是真有李舜臣从玉浦海战到釜山浦海战,四个月期间十战十胜,消灭了胁坂安治、加藤嘉明、藤堂高虎、九鬼嘉隆等率领的日本水军,阻断了日本军事物资的运输通道。如果朝方掌握了制海权,再加上金时敏仅用3800人就打败细川忠兴的2万日军,其他日军也陷入了义兵的游击战争中。那朝鲜还请求明朝援军干什么?日本水军都在海上已经被干掉了,日本后续部队和物资根本送不上来,就是半岛上的日军也已经饥寒交迫,焦头烂额了。

李舜臣鸣梁大捷:实际是日本打败朝鲜水师

按朝鲜兵书的说法,这种只有不到2米长的,724斤的火炮可以把33斤重的炮弹打到800步以外。如果真是这样,那其威力要比百年后那些3000斤,6000斤红夷大炮要大的多的多。


真正摧毁日本水军主力的是明朝水师

在那场战争中真正对日本水军进行重击的是露梁海战。在这场最后的大决战中,中国明朝水师精锐尽出,明军一个水师营,大福船4艘,中型海苍船和小型苍山船,配备4门前装大发熕,40门佛郎机炮和碗口铳,68支鸟铳,500个喷筒,2000只火箭和登船近战的标枪,勾廉枪,过船钉枪。

海战时,先是前装大发熕和佛郎机开火,到了近距离碗口铳,鸟铳和火箭开始射击。靠的再距离近一些,就是喷筒和火球了,最后就是勾廉枪,过船钉枪,钩住敌船,进行跳帮,用标枪,军刀白刃战了,这个才是哪个时代海战的典型方法。

如果按照朝鲜那样就拿着几只打出7钱小铁子的喷子就想靠纯粹火力战打沉数十艘大船?就是把一艘1000石的大船摆在哪里不动?20多个人拿着那种小喷子在20-30米外随便打,打一天能打沉吗?

李舜臣鸣梁大捷:实际是日本打败朝鲜水师

明朝的大型佛郎机炮,只有大号佛郎机才有可能在海上重创对方舰队,而不是朝鲜那些百十斤的小炮。


露梁海战李舜臣打下手明军才是主力

露梁海战那才是货真价实的打败了日本水军主力。这场大战的日本水军岛津义宏,立花宗茂和高桥直次带领500只战船,17000日军出战。

迎战的明军水师是陈璘,王元周领导的600只海船和19400名明军。李舜臣的朝鲜水师只不过是打下手的,才100只船和7000士兵,李舜臣和明军将领邓子龙都是担任伏兵角色,分别埋伏在露梁海峡北侧和南海岛附近的观音浦。

明朝海军提督陈璘才是统帅和担负正面决战任务,日本水军在向外突围的时候在观音浦打死了前来封堵的李舜臣和明军将领邓子龙。

露梁海战舰队决战是中日水师大战

但是随后明军水师主力压上爆发舰队决战,在明军佛郎机炮轰击和近距离投掷火球的攻击下,日军大败,损失战船200多艘,而日军只捕获2艘明军战船。露梁海战和中途岛海战就是是日本海军300年不败神话的一头和一尾。

李舜臣确实是一个水师高手,在那个朝鲜面临亡国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在全国一片惨败的情况下,还能打出胜利,鼓舞了朝鲜军民的士气,确实非常厉害。但是没有必要做过分的夸大。在明军水师进入朝鲜以前,李舜臣实际上就是在沿海搞袭击或者伏击战,战果实际上都不大。而他的战绩也是来自于自己的记述,全部记录在他的乱中杂录中,无论是对手日本,还是联军明朝都缺乏这些光辉耀眼战绩记录。

李舜臣鸣梁大捷:实际是日本打败朝鲜水师

韩国非常重视宣传,现在李舜臣的名字在世界上,甚至在中国也远比那些实际在朝鲜抗日战争中担任绝对主力的明军将领出名。现在韩国海军军徽也采用了龟船的标志。


大明水师提督陈璘名气远不如丁汝昌

直到明朝水军大举入朝,露梁海战爆发,李舜臣才是第一次参加外海大海战。而且只是担任埋伏的副将。可是由于缺乏宣传,如今世人皆以为露梁海战是李舜臣一手全面指挥的。

今年是纪念甲午战争的周年,在想念起北洋水师和大清水师提督丁汝昌的时候,是不是也能为那支大明水师和那位大明水师提督陈璘树立一座塑像呢?毕竟陈璘取得了到现在为止,中国5000年文明最大的海战胜利。在为失败者扼腕惋惜的时候,请不要遗忘那些辉煌的胜利者。

 3 ) 16世纪远东的战船,《闲山岛海战》怎么拍?

       《鸣梁〉中豪华的来岛旗舰大家已经看到了,现在我比较担心的是《闲山岛海战》中“日本丸”的样子,按照史料记载鸣梁中的来岛水军的旗舰是以周身挂“南无妙法莲华经”的五彩帐幔为看点的大型安宅。
        而1593年的闲山岛海战中,船手众次大将九鬼嘉隆(其实这个才是当时真正的“海贼王”,而来岛通总只是三岛村上水军家族中的旁枝,论起水战和长房村上武吉都没法比。)的“日本丸”作为秀吉原本亲征的旗舰应该规模更加庞大,有一中说法是其是“二次木曾川”海战前信长公命九鬼和佐佐成政共同建造六黑一白共七艘干舷和矢仓附加铁板的大型安宅,但结果只有六艘黑船出击,白船因滞后,黑船当时配有葡萄牙佛朗机,但长度显得过于短体,其体型让我想到了二战的“大和号”战列舰怪异的长宽比。而白船后来就被改造成“日本丸”,也就是闲山岛海战中九鬼的旗舰,但是其造型已经被用在了《鸣梁》中(大小双天守的格局),而事实上来岛的这艘大安宅应该还是单天守。闲山岛海战中这艘“日本丸”被李舜臣的龟船击破吃水线下损毁严重,但凭借强大的生命力摇摇晃晃逃到了巨济岛后来维修后逃回了日本(而朝鲜史料说其被彻底击毁),大怒之下猴老大下令九鬼回来罚俸,所以自此九鬼在余下的朝鲜的经历几乎就消失了,也有说法是以加藤嘉明和肋坂安治为首的嫡系少壮派被船手众总大将藤堂高虎挑唆拒绝九鬼提议的合流作战,最终造成了九鬼的失利。不过这艘“日本丸”最后苟延残喘竟然活了下来甚至度过了日本后来的关原、大阪两次内战,还“活”到了三代德川将军家光时代,重新拆除朽木改小尺寸成为了“大龙丸”。

 4 ) 李舜臣的哀歌

我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就是每当遇见历史题材的电影,我总是先看电影后查史料,这么做的好处就是,我在看电影的时候,不会对电影过分的苛求,当然,这也是我对艺术的态度。

韩国对于李舜臣题材的电影基本跟我们“横店”题材(你们看我都不说抗日了哈哈哈)是一个概念,多而不精,不同的是,我们喜欢拍是出于社会需求,而他们拍则是除此之外,真的没啥好拍的了,大韩民族几百甚至上千年才出了这么一个不仅被本国甚至被他国(主要是中日)都认可的大英雄,怎么能不大书特书?而电影人对待这个人,基本就俩态度:胡编和乱造。

这是个不可避免的现象,我们翻一番李舜臣先生的简历就可以看到,这个人无论成名前还是成名后,甚至在他死后都被这种命运所笼罩着。首先抛开他的历史功绩不谈,他在成名前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一件事上:造船,如果是太平年间,他干到死也许只能收获一个“著名工匠”的头衔,按照当时对手工艺人的态度,可能没过几年这个人就随历史而去,但他造的船却是战船,更巧的是当时正在打仗!所以命运第一次捉弄他就是在这个时候,现在我们众所周知的“龟船”其实不是他发明的,首次提及龟船的纪录来自于1413与1415年《朝鲜王朝实录》中的记载。这些龟船被称为“戈船”或“蒙冲”,主要被用来抵挡女真与日本人海盗,提到“蒙冲”可能有些五毛们就要激动,没错,这里的“蒙冲”就是我们早在三国时期就有了的艨艟船,只不过中国从来就不是个“大洋国”,对舰船的兴趣不大,但朝鲜就不一样,他们三面环海,而且资源有限,对于艨艟这种船型小,用料少,机动好的船有极大需求,李舜臣就是看准了这一点,于是经过他的改良,“龟船”就诞生了,但除了几个抠门的历史学家,普通百姓谁会纠结“发明”与“改良”的区别,于是,“发明家”这第一顶大帽子就先扣在了李舜臣头上。

李舜臣在闲山岛海战一战成名之后,曾被革职了一段时间,这段情节也出现在了本片开头背景介绍里,这里面真实的历史是一段极其搞笑又令人扼腕的故事,而大韩民族的“躺枪之王”李舜臣的人生观也是在此时出现了极大的转变。我们都知道,朝鲜这个王国,到了明朝时期,对中国的崇拜早就无以复加,以至于中国有什么,他们就学什么,也不管好坏,统统照搬,最后他们终于把大明亡国的征兆“党争”也学去了,我仔细查了那段历史,李舜臣就是因为陷入了党争,而被已经谁都不信任的朝鲜王隔的职,当然,更流行的说法是日本人行的“反间计”,更有人直接提出就是丰臣秀吉出的主意,其实猴子真没那么大能耐,稍微懂点历史的都知道,只要一个朝代出现“党争”这个现象,再牛的人都会被玩死,李舜臣其实算幸运的了,他被玩的半死的时候复出还打了一场惊天动地的“鸣梁海战”,但他复出以后,就像我前文说,他对待生死,早就是另外一种看法了。

本片对考据党最大的刺激,就是战争初期,李舜臣亲率大将船单打独斗小日本的那几场戏了,翻开史料,鸣梁海战的初级阶段,李舜臣是派了两艘小船去诱敌的(就是后面他升旗招来的那两艘船),但史料里没说他是在军中还是在船上,这就给了电影人极大的想象空间,我们看到电影里所呈现的画面,其实是经过了严谨的逻辑推理,最接近史实的故事,你想想,一个普通士兵,在面对数十倍于我军的敌人时,恐惧肯定是唯一的心理活动,所以片中李舜臣那段“恐惧论”分析的是条条在理,他自己只有十二艘船,而且不是龟船,在没有任何战史,先例,心理准备的情况下要面对300多艘船,他除了卖自己,事后的我们都想不出还有什么办法,所以我是相信他是跟着那两艘船一起诱敌的,俗话说“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如果他自己都没办法把恐惧转化成斗志的话,他拿什么去转化他的部下?然而,电影工作者把他这个行为更加艺术化的加工了一下,让他和他的大将船先出去迎敌,引诱的其实不对对手,而是对他身后那些观望的部下们,当然,这么做还有一个解释就是,他在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后,看到了他所效忠的朝廷患的是不治之症,他不想活了。

关于后面一个论点,最好的论据就是李舜臣战死的那场“露梁海战”,这场战斗发生在“鸣梁海战”几个月之后,是朝鲜抗倭的最后一场海战,而这场本来属于典型的“痛打落水狗”的追击战,居然造成了抗倭以来最大将领伤亡,明朝水师副提督邓子龙和朝鲜水师提督李舜臣双双殉国,一场追击战死了一个正司令,一个副司令,居然都还是追击方的,仔细想想,都不知道该跟人怎么解释,我们看看李舜臣是怎么死的,史料上说,他是率领着龟船冲入敌阵,被包围了,然后战死,大家再看看他以前的战史和战绩,这怎么可能是一个正常的李舜臣干的出来的事儿?忘了是谁说过,军人最大的荣誉,就是死在最后一场战斗的最后一颗子弹上。李舜臣是真心做到了。

李舜臣死后,他得到的封号只有一级宣力功臣,而在他死后43年,才追封为现在人所皆知的“忠武公”,为什么死了那么多年才拿到这个最高级的谥号?因为人总是一步一步才变成神的,而李舜臣的故事也是经过了几代人的加工和神话,人们才终于在历史上找了一个无论从地位形象还是故事都跟他差不多的人,那就是:诸葛亮……

 5 ) 历史上的的鸣梁海战

围绕鸣梁海战的争议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中国网民认为李舜臣是副手,实际指挥是明朝水师提督陈璘。这是对史料不了解或者未读史料而造成的混淆。鸣梁大捷确实是李舜臣打的,也没有明军参与。陈璘指挥的海战是鸣梁海战不久之后的另一场露梁海战,这是由中朝联军打的。

是鸣梁海战还是露梁海战消灭日水军主力,鸣梁海战并没有史料宣称消灭日水军主力,恐怕是网上以讹传讹。鸣梁海战出名是因为其以少胜多,利用天时和地形设下伏击,打了一场漂亮的战役。而日海军主力则是在露梁海战被歼灭。

另有观点对朝鲜水师以十二艘战船对日军一百三十余艘战船取得如此战绩表示不解。这也是对史料不了解,对当时海战不了解造成的。

首先李舜臣并非硬碰硬的以十二艘船去攻击一百三十余艘。而是凭借对环境和气候的熟悉,事先设下伏击地点,将日水军引诱至鸣梁海峡,在水下还设有木桩铁索。其次,李舜臣的十二艘是战船,另还动用了一百余艘民船,加以改装。而日军一百三十余艘也是战船,后来还跟有两百艘后勤船。这样数量差距并不是太大。龟船是全封闭结构,铁制护板,顶盖四周有尖刺,船头有大铳,不惧近战。日呈秀吉之对龟船的描述是:“朝鲜人水战大异陆战,且战船大而行速,楼牌坚厚,铳丸俱不能入。我船遇之,尽被撞破。”。而史载日海军战法以投掷焙烙和焙烙火矢为主,并无炮火。对铁甲船难以造成伤害。在加上二百后勤船只几乎无战斗力,所以朝鲜水师以少胜多大捷。

关于朝鲜水师和日本水师舰船数量的争议。有诸多说法,更有一些说法完全脱离史料。依据史料记载,比较正确的是,朝鲜水师方面,战船12-13艘,另动用改装民船100余艘。日本水师方面,战船130余艘,另有后勤船200艘。

 6 ) 历史剧进退揖让多有不便

拍历史片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没有深厚的考据功底,没有广博的历史视野,都容易糟人诟病。但具备了这些还远远不够,没有波澜壮阔的情节起伏,没有细腻入微的情境描写,更会被人吐糟谩骂。
这就不由让人想起《韩非子》里的一个比喻。齐王问画师,什么最难画,什么最容易画?画师说犬马最难画,鬼最容易画。犬和马是常人最容易见到的,画得好与不好一观便知。而鬼却从来没有人亲眼见过,谁也不能说你画的像还是不像。
历史不忍细看,拍得像了会被人说乏善可陈,拍得不像呢,又要被人说假大空。总之是一件苦差事。《鸣梁》的导演金韩民倒是乐在其中,前作是《最终兵器:弓》也是历史剧,评价不俗。时隔三年,拍的还是历史剧。当然本作已经不可同日而语,请的腕更大,场面更壮观,情愫也由“家恨”上升到了“国仇”。
崔岷植大叔的演技在《老男孩》中就已经体现得淋漓尽致,从此,中年废材大叔的标签永远地贴在他的脸上。本片中出演民族英雄李舜臣,难免让人会不时走神。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李舜臣的戏份虽多,但其实情绪相对单一,无非是镇定如恒、大气凛然、善恶分明。这让崔大叔身上弥漫的黑暗气质没有了用武之地。
反方一号人物“海贼王”来岛通总的蛮霸气质呼之欲出。当然一半还要归功于道具师,他那幅杀气十足的兜旄带来的气场太震撼了(虽然几乎是照抄自武田信玄)。腾堂高虎面部表情僵硬,加滕清正则有些面色浮肿,怕是水土不服之故。也难怪,谁叫他们劈腿劈得太厉害了呢?
如何以12艘板屋船击退300多艘敌舰,创下世界海战史上的一个奇迹,这是片子的重心。剧本交待得很有层次,从第一梯队到第二梯队,再到发起总攻,总攻得以逼近主舰进行贴身围剿,被李舜臣集全船之炮炸开一路血路,再到双方围绕升旗展开狙击战。来岛的蒙面美少男神射手弹无虚发,枪枪命中。几乎要一枪致李舜臣于死地,千钧一发之时,一发冷箭贯脑而过,坠海身亡,渲染得很出色。最后主舰坠入旋涡,眼看着全船人员殒命殉国……两岸观望已久的老百姓驾着小渔船,齐心协力将主舰拉回,才得以逃过一劫。
尾声时来岛通总丧心病狂,亲自杀到板屋船上,结果被李舜臣枭首示众,大快人心。这里隐约能嗅出一点《赤壁》的味道。同样是描写海战,吴宇森的的历史巨制从拍摄手法、镜头语言上半点都不逊色,可惜的是吴导胃口太大,非要搞成上下部,而且闯完好来坞回来,难脱一口西洋腔,价值观、审美观都不中不洋,丢失了三国时代所赋予的朴素韵味。再拿出去年国内较红的一部《大明劫》来比较,有波澜壮阔的家国情怀,有炮火纷飞的大场面,可惜场面调度、镜头语言都还处于电视剧层次上,不免让人扼腕叹息。

 短评

选了一个化了烟熏妆还这么任性的做先锋,关白大人还真是眼瞎啊蛤蛤

6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还行

歪曲历史

10分钟前
  • 海薛狄
  • 很差

燃燃燃燃燃,炸炸炸炸炸,太祖穿回三国杀杀杀杀杀!

15分钟前
  • 了不起的花轮君
  • 力荐

棒子的狗血爱国

18分钟前
  • skywalker
  • 较差

在首尔看的第二部电影 看朝鲜人打日本人 总有种借刀杀人的感觉

23分钟前
  • DennisGerrard
  • 推荐

老男孩大战海贼王,哈哈哈哈

25分钟前
  • 武侠小王子
  • 推荐

意淫。

28分钟前
  • Echo
  • 还行

被韩国的主旋律爱国电影煽得狂哭不止……我国啥时候抗日抗倭能拍出这水准啊?啥时候观影人次可以达到五分之一以上啊?眼见着三五年无望……继续哭(T_T)

32分钟前
  • 风向未来吹去
  • 力荐

利用民族自豪感骗票房的韩国抗日神剧

37分钟前
  • 夏生
  • 推荐

原来不仅仅是中国才有抗日神剧。2014.12.12成都万达影城(成华店)

39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还不错。旁边的妹子看得哭了....李舜臣盔甲上四条龙头上更是多得数不清这是要造反。

44分钟前
  • rena7
  • 力荐

形式大于内容,小人物的动作比较夺人眼球,两次比较小激动的地方一是僧人们的由静到凶狠搏斗,还有就是探敌兵的舍身炸船,没有什么特别要费脑的地方,看看潮汐看看船战就好,略单薄,但肯定烧了不少银子

46分钟前
  • ZHANG-ZHANG
  • 还行

见识到了这部破纪录影片的票房号召力,下到几岁儿童、上到大叔大妈,一个朝鲜最著名的民族英雄的故事最大的优势就是低门槛、强感召力从而观影人群广。可对我一个外人而言,未免太过个人英雄主义,bug略多。人物脸谱化,主角各种不死光环,狗血情节。韩国人的军教爱国电影。

47分钟前
  • zykmilan
  • 还行

大概能体会到韩国观众的嗨点,毕竟是很民族自豪感的东西。影片起码能让这战争很热血,而bug或夸张的部分,其实也是服务于这种热血的,这样才更有燃点嘛。不过,这场战争总感觉拍的很乱。有点胡打胡有理。

4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不算佳片,但拍的就是精彩,一些韩国电影总有这种功力。海战太棒了,戏份够多,剧情转承启合都很棒,小漩涡呆萌呆萌的……

52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既然是史实就不要意淫了,当年大明带着逃到中国的朝鲜王室收复朝鲜半岛,才出了李舜臣这样一个英雄,别整得跟那场仗是高丽棒子的胜利一样。。。跟北韩一个德行,把朝战说成是自己英勇决口不提志愿军。

56分钟前
  • J号枪
  • 较差

鸣梁是一场海上足球赛 还自带主场观众..

59分钟前
  • zjj
  • 推荐

被砍了二十分钟,所以感觉就是劈头盖脸上来一顿打,没有决定性的高潮胜利,只是一次以少打多的海上战役。李舜臣伟光正,高丽人民围观发功也是斯巴达思密达了……人物内心情感上,还不如《最终兵器:弓》

1小时前
  • 木卫二
  • 还行

利用国民爱国心骗取票房的烂俗电影... 其实电影中心一句话概括 “我们还有龟甲战船” 完。

1小时前
  • 孤独患者张先生
  • 力荐

鸣梁之后的露梁海战才是真正决定整个战争胜负的关键,在那场战斗中李舜臣阵亡了,一同牺牲的还有明朝老将邓子龙,而那场战争的指挥者是明将陈璘。戚继光干死的倭寇比李舜臣要多一百倍还不止吧,弹丸小国的几千人海战都能拍的有声有色,我泱泱大国号称百万雄师的赤壁之战却拍的跟屎一样。

1小时前
  • Se7en丶小七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