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熔炉

大陆剧中国大陆2020

主演:付辛博,董琦,李感,兰海蒙,孙浩涪,鞠帛展,卜宇鑫,刘翰阳,郑家伦,孙鹏飞

导演:董哲

 剧照

战火熔炉 剧照 NO.1战火熔炉 剧照 NO.2战火熔炉 剧照 NO.3战火熔炉 剧照 NO.4战火熔炉 剧照 NO.5战火熔炉 剧照 NO.6战火熔炉 剧照 NO.13战火熔炉 剧照 NO.14战火熔炉 剧照 NO.15战火熔炉 剧照 NO.16战火熔炉 剧照 NO.17战火熔炉 剧照 NO.18战火熔炉 剧照 NO.19战火熔炉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4 20:36

详细剧情

国民党军连长赵和在南宁战役中被俘,在他准备领了遣散的路费回家之际,四连连长唐大成却将他当做“解放战士”从俘虏营中领了出来,带到了朝鲜战场,对于四连的陈天放、苗全禄、王保全等老兵而言,赵和就是他们曾经的敌人。一场远在异国他乡的战争,改变了所有人的命运。在云山,在长津湖,在临津江……异国他乡,战火纷飞,战场的那边和这边,都是赵和的敌人,他必须背负着过往和现在,在这场战争中艰难地活下去。在枪林弹雨中,赵和和四连一起成长,赵和逐渐地认识到这支队伍是一支多么伟大的军队,而四连的战士们也逐渐接纳了赵和。停战协议生效的子夜,在和平最终到来之际,赵和和四连战士们在战线前见证了历史。

 长篇影评

 1 ) 我们真不是靠人海战术

感觉比长津湖更有深度!这部电视剧告诉我们:我们的先辈是如何走上战场的,他们为什么那么英勇无畏,凭什么说我们的军队是一等一的陆军,战争的残酷,他们如何面对血与火的考验,他们为谁而战,面对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军,他们敢于亮剑,向死而生,他们用铁的脊梁,树起中华民族的丰碑。虽然场面可能并不恢宏,但是胜在演员用心演绎,希望更多一些这些好的电视剧!

 2 ) “残剑”一把,也能给《金刚川》补补钙

尽管电影《金刚川》票房不达预期,但也取得了7亿多的票房,并且引发不少讨论。而几乎与之同时,在优酷、央八联播的抗美援朝题材剧集《战火熔炉》,在播完13集大结局之后,几乎毫无声响。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70周年,加上复杂的国际局势,官方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了高规格的纪念。

就文艺作品而言,不仅排播了不少纪录片、专题片,还对一些老电影、电视剧进行特供剪辑。但就“新出炉”的抗美援朝题材影视剧而言,严格来讲只有两部——电影《金刚川》、剧集《我们的战争》。

众所周知,《金刚川》上马仓促,8月初开机,10月底上映。紧张的制作周期导致其在文本上也使用了“巧劲”——把一个故事从四个视角讲四遍,这也引起不少争议。

据报道,《我们的战争》2018年9月底开机,2019年3月杀青——它不是一部“赶工”出来的剧集。

今年7月底,总局将抗美援朝纳入“重点题材电视剧”序列中。彼时,《金刚川》正准备开机。全国影视剧库存的这一题材作品只有一部《我们的战争》。

物以稀为贵,《我们的战争》被剪辑成了一部网剧,和一部院线电影。这部网剧就是“深藏功与名”的《战火熔炉》,电影则是之前官宣过海报的《英雄连》。

不久前,中影股份总经理傅若清透露,电影《英雄连》是从一部17集的网剧中梳理素材,并补拍适合大银幕的镜头和场景,重新制作而成,预计将于11月6号上映。

今天,笔者就为尚未关注到这部13集战争剧的观众强力推荐一下《战火熔炉》。

《战火熔炉》讲述了一名“解放战士”(解放战争中俘虏后加入解放军)赵和在朝鲜战场,和四连的战士们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后,互相接纳的故事。这部剧的短板是明显的,但这依然难掩其在国产战争剧中的光彩。

《战火熔炉》最大的短板是不连贯,情节与情节之间、战斗与战斗之间,经常会出现跳跃。虽然已经用字幕板进行串联,依然难掩戏剧中间的割裂。

以第三集为例,开篇是战士们在谈论冬装的问题,一切换就变成排长命令赵和去和黑人美军连队进行谈判;这一集结尾四连准备在夜间发起攻击,一眨眼战斗就开始清扫战场。也就是说如何与黑人连队遭遇以及夜间战斗的过程都略过了。

类似的片段还有很多,整部剧只有最后4集与美军空降兵的遭遇战,是比较完整的。

这种“残章”的出现有两个原因,第一,要把素材剪到电影中去,挪用了;第二,压根没有拍,后期也没完成补拍。毕竟战争戏太烧钱了。

尽管有点残缺,《战火熔炉》依然是一部有特色的战争剧。武戏讲究,文戏出彩,主题深刻——这三个长板一定程度可以掩盖住“残章”对观剧造成的破坏性。

先说武戏。在早期的海报上,《我们的战争》就被形容为“一次对标国际级制作的战争剧集”。并且“首度启用即时军械装甲,全景还原战场群像”。从最终呈现的质感来看,片方不算吹牛。

从故事结构上来看,《战火熔炉》有点类似HBO的《兄弟连》。这不仅仅在于两部剧都聚焦于战场中的一个连队,还在于二者都通过连队的战斗任务不断推移战线,最终呈现出战争的全貌。

《兄弟连》的故事从诺曼底登陆一直延续到攻占柏林,而《战火熔炉》则串联了志愿军在朝鲜战场的五次战役(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10 日),全景展现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一阶段的战况。

而为了表现这种时间推移,《战火熔炉》使用了冬、夏两个外景地来拍摄。在第4集中,四连接到临时任务支援东线,战斗打响后,他们穿着白色伪装服在冰湖上冲刺,这很可能就是“长津湖战役”。

不管是军械、战斗经过,还是战场氛围的还原,《战火熔炉》都让观众印象深刻。它能一下子把生活在和平时代的人,带入到敌我装备差别极大却依然士气昂扬的惨烈战场。相比之下,之前绝大部分抗战剧在这方面都过于简陋了。

再说文戏。剧中有不少“闲笔”,其实都没有那么简单。四连俘虏了一位美联社随军记者,作为懂英语、又熟知美国人的“前国军士兵”,赵和与这位美国记者有不少共同话题。

但当这位美国朋友心平气和说出“十个美国人中有九个人认为中国人该有辫子,在遇到你之前,这是我对你们的全部认知”“这场战争是超级大国的游戏,中国不在这个行列,没资格参加这个游戏。这是大多数人的认知”时,他还是被刺激到了。这是赵和思想改造的开端,他开始思考——“我为何而战?”

作为四连的一位女战士,雨三湾有一个传奇的身世。她是一个弃婴,1927年在三湾村被工农九班的8名战士在雨中捡到,所以取名“雨三湾”,于是有了八个爹。

“雨三湾”的出生和历史上著名的“三湾改编”联系在一起。“三湾改编”后,毛泽东创造性地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而她的八个爹的人生轨迹则勾画出一部人民军队光荣奋斗史。

“一爹在直罗镇,死在东北军手里。”这是西安事变前的“反围剿”。

“二爹死在平型关,三爹、五爹‘五一大扫荡’的时候跳崖了;四爹在关家垴之战被鬼子炸掉一条腿,失血太多没救过来。”这些都发生在抗日战场。

“五爹后来去了上海,死在76号的手里;六爹被调到平西,四三年局面紧张,每天亲自盯电台,走几十里山路送情报,累到吐血,咽气之前还在写电文。”这分别是沦陷区与敌后的情报战。

“七爹在延安去了炮校,后来去了东北,1948年10月初在义县,朱校长要上去看弹着点,他不放心跟着一起去了,踩上了反步兵地雷。”朱校长指的是朱瑞,东北炮校校长,是解放战争中解放军牺牲的最高将领。

八爹则是她现在的上司、军政治部主任余万里,战斗在朝鲜战场。

最后说主题。一部抗美援朝题材剧集,首先要回答两个问题——为谁而战?为什么能胜利?这两个问题又引申出一个问题——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志愿军究竟是一支怎样的军队?

如果撇开这些问题不谈,那么真是白瞎了抗美援朝这个题材,它和其他抗日剧没有区分度。

故事的主人公赵和,是一位没有完成思想改造的“解放战士”,他日常交流中用“我们”和“你们”来区分解放军和国军。同时,由于和美军打过交道,他有很强的惧美心理,一开始认为志愿军是在白白送死,牺牲没有意义。

而就在每天的战斗中,赵和一步一步融入了志愿军当中,从思想、信念、精神上焕然一新,不再区分“你们”“我们”——因为这是“我们的战争”,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从某种意义上讲,《战火熔炉》与电视剧《特赦1959》在主题表达上有相似之处。二者都是讲战败后国军的思想改造,一个在功德林战俘监狱中,一个在朝鲜战场。

当赵和最后一集中以代理连长身份做战斗动员时,他已经获得“重生”:

“我们现在面前的敌人从未将我们视为敌手,因为他们觉得我们不配。他们可以无视我们的警告,他们可以肆意轰炸我们的国土,他们认为,屈服或者死亡,我们只能选择一个。他们错了,因为我们来了,我们站在这里,我们绝对不会退让,我们也绝对不会妥协。

我们的民族曾经用了100年的时间来谋取独立和平等,我们已经战斗了100年,我们可以继续战斗100年。在平等还没有到来之前,这场战争不会结束;在胜利到来之前,这场战争不会结束;在正义到来之前,这场战争不会结束。”

文/杨文山

 3 ) 最可爱的人

我上上周用两天时间刷完了这部讲抗美援朝的《战火熔炉》,心情一直在激荡和感动里无法自拔。

这部剧看过的人巨少,可能因为目前全网无在线资源的缘故,豆瓣标记只有4k多人看过,打分目前是8.6。

主演是付辛博。

我晓得很多人看到主演名字就自动退出了,可依然想用力的安利一下,真的很精彩。

男主设置很巧妙,是个还没有完成思想改造的国民党坦克兵战俘,机缘巧合被拉去四连当了通信员——四连是他投降前最后一战的对手,他操纵坦克杀了四连至少六个士兵。

按剧里的台词,“要不是他年纪小,妥妥能算战犯。”

是血仇,又在抗美援朝背景下成为战友。

男主十六岁从兵,跟美军合作过,通英语,了解美军装备和作战方法,对志愿军简陋的装备和不屈的精神十分不适应。

最开始是,“你们”和“我”。

到最后是,“我们一起”。

有一句台词我一直印象深刻,说“战场就是一个大熔炉,你一百来斤的体重塞进去,出来必须是块钢!”

那是对一个文兵团的小号手说的。

和平年代才配谈艺术,战火绵延时的艺术……并不比一把枪更有用。

看着那个小号手最后扔下了曾视作性命与一生追求的小号,转而扛起了那把枪向敌人发出怒吼时,真的没有办法不咒骂掀起战争的罪魁祸首。

剧里对指导员的刻画很好,对集体讨论战术-少数服从多数-令必行的还原都很好,也有苦中作乐,也有痛不欲生,也有牺牲与鲜血,也有看着每一个鲜活生命倒下时的冲击和战争后城市的荒芜画面。

和平多不易,和平多珍贵。

生命多脆弱,生命多伟大。

剧里解释了为什么要打这一仗,解释了这一仗我们的付出,解释了每一个平凡日子背后是谁在支撑。

最可爱的人,永不过时。

我真的非常非常喜欢我转的这一段,配上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的节选文字,跟着因为受伤被送回国内的男主感受军民一体,大家对志愿军发自内心的尊敬和爱护的情绪,真的很轻易就可以落泪。

这是男主作为军人的一次重大的思想改造,来自切身体验,超越一切言语教育,那些拳拳热爱,是最质朴又最温柔最高级的奖章啊。

现今每一天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日子,都是先烈们浴血得来,他们值得被永远铭记,永远敬仰。

而他们,在那时,都还那么年轻。

战火熔炉,真的值得一看。

最可爱的人,永不过时。

 4 ) 融不进去

别再安利了,也别再水了,观众没那么傻,这里的高分包含了太多我们对于那场特殊战争的特殊感情了。抛开故事的特殊历史背景所带来的感情因素,我们从旁观者的视角看,客观来说,仅就拍摄手法及服化道方面而言,片子质量还是不错的,不过也仅就这些了。因为作为一个中国人来观看描述这段特殊历史的剧,是很难抛开情感因素的。而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我,一路看下来却更多的是这样一种感觉,这是在看兄弟连和太平洋战争,只是把演员的脸改成了中国人而已。看了被帖子狂安利的高级军事素养,其实就是参考美剧而已,不禁让人想起近年来流行的高级美。更主要的是士兵的肢体语言根本不是国人的样子,皱皱眉,耸耸肩,你见过身边哪个中国人是这样的?中国人是不会这么说话的,这么说话的人在中国就是一脸欠揍的样子。我们讲究站有站样,坐有坐样,士兵们更是如此。这部剧里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外国人的肢体语言,准确的说是兄弟连和太平洋战争里面士兵的肢体语言,至于为什么这么演,怕只有导演自己明白了。

 5 ) 战火熔炉 名副其实

题记:刚看2集时本来只写了短评,但随着自己看剧的推进,越来越觉得本剧剧情细腻,细节中展现真情和伟大。几次修改短评,发现字数有限制,所以尝试写个影评吧(第一次)。

什么才叫有价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时争论不休。这部剧给出了积极而正面的回答。真是一部好剧,导演轻重得体,剧本逻辑清晰、重点突出、真实感人,演员自然而然,整体制作水平超过许多电影,剧情紧凑(个人认为,再加一些战争整体方面的情节就更好了,比如战略背景、战术指挥,战役配合、后方后勤斗争等。当然,出品方导演编剧可能考虑到制作成本等因素,从一个连队的角度拍一个短小精悍的,也不错)。

看完全部剧情,短小精悍四个字名副其实,虽然只有13集,剧情显得有些跳跃,但细看下来编剧在细节上下了功夫,全剧思想上很强,又红又专,通过人物回忆对话的形式简单的介绍了党史军史和优良传统( 雨三湾 这个角色设置的好)。剧中多次出现党支部会议的情节,这在同类剧中是难得的,不仅体现了将“党支部建在连上”这一创举的伟大作用和意义,也对当今军队建设继承传统、不要盲目学习所谓国际化提供了警示作用。

赵和、雨三湾等角色设置的好,设置的妙,自然而巧妙地展现了敌我双方在装备、战斗素质、指挥等方面的背景情况和对比差距,同时表现了革命战士是怎样成长起来的。任何一个人、任何一名党员,在他刚加入部队和组织时,他还不是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战士或党员,像伟人所说的,在组织上入了党、在思想上还没有。本剧体现了一名战士或党员成长的必要经历,就是要经历战与火,经历人性党性的考验。听说,本剧原叫 我们的战争 ,后改为战火熔炉。改得好,由平庸而浅显改成了伟大而深刻,再次体现了伟大的思想性。

好的剧本对于一部影视剧来说很重要,但却不是决定性的,因为一个导演完全可能把好剧本搞得面目全非、不得要点。刚了解到,本片的导演是编剧出身,难怪拍出了精髓。 有的导演、有的人认为,战争片就是血肉横飞、枪炮轰隆,大错特错,人们不是要身临其境的感受战争的残酷,而是要获得正义感,勇敢的心、团结奉献的精神洗礼;有的还硬要把战争片拍成反战的,看似站位很高、悲天悯人,实则庸俗不堪、徒有其表,没有哪一场战争可以被几句口号,几部莫名其名的影片反对掉,战争止于战争,侵略者惧怕失败,以前、现在、将来,战争都无法轻松避免,因为野心家剥削者还没有被消灭,空唱高调的人必然要通过战争掩饰自己虚伪脆弱贪婪的内心。

希望其他将要拍摄的同类题材作品的导演编剧们,向战火熔炉的团队学习,注重思想性,尊重历史,注意细节。不要砸钱玩狭隘的高深和歇斯底里的嚎叫,愚弄历史和群众。完全碾压金刚川,欢呼这样的好作品。

 6 ) 注定寂寂无名——《浴血无名川》与《战火熔炉》

《战火熔炉》《浴血无名川》注定将是寂寂无名的影视剧,也许十年后没有人会记得这两部戏,现如今时光网上都没有条目,豆瓣上没有剧照。

不过,国产战争片能拍到这个份上算是不错了,我专门给孩子看了一下,里面的服化道很有味道,特别是演员的妆容,绝对是硝烟弥漫战场上的感觉。特效不多,做得用心,展现了战争的残酷,故事内容向小人物聚焦,更接地气。

相比《战火熔炉》《浴血无名川》里的演员更的叫不上名字,所谓电视剧里的大咖,也只有张光北友情出演,开头下命令,结尾一句开炮落。对于极少看电视剧的我来说,演员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吸引力。

难得女演员摆脱了花瓶的嫌疑,非但没有奇装异服,脸也不那么白净,这才是向历史负责的态度。

《战火熔炉》作为一部十三集电视剧,时长保证了故事的相对完整性,也造就了主角赵和心路历程的转变相对可信。解放战争中大量解放战士加入各野战军,随即在抗美援朝中冲锋在一线,为祖国解放,国家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图片 很早前就有一个故事构想,一名老兵,1911年辛亥革命开始,礼历经北伐战争、中原大战、围剿苏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到朝鲜战争,时间跨度近40年,有没有这样的人呢?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如果有,即使十四五岁参军,抗美援朝时也已经五十岁了。

缅甸佤邦有这样的年纪的老兵,从北伐一直打到了解放军跨境剿匪,年龄也到了差不多60,。台湾影星郎雄在《异域》中饰演的老郑就是其中之一。

赵和作为国军坦克兵,有知识、有技术,难得懂英语,会思考,战场嗅觉灵敏,是天生的指挥员。

杜川是侦察排长,敢打敢拼,神枪手,但是对整个战场的掌握就局限在有便宜就占,敢于牺牲,非常符合角色设定,一个不会算数的排长,总不能挥斥方遒吧。

《浴血无名川》中“做你的第三枪”完全按照好莱坞经典台词重复三遍的原则,不过第三遍是无声的手势,做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

狙击战一直是中国军人的短板,虽然在抗日神剧中,常常有神枪手、神箭手出没,但都是胡编乱造。真正出现中国狙击手还真到了抗美援朝后期,为什么呢?道理非常简单,解放战争时期,装备第二好的四野,林彪还提出刺刀见红,一方面是强调“三猛”战术,一方面就是子弹不能敞开了用,临敌不过三发是大多数战斗的真实写照。

此外,抗美援朝前期,后勤保障很差,直到成立总后,才算有了好转,特别是苏联的援助(抗美援朝纪念章上士兵手持苏制波波沙冲锋枪),到相持阶段的冷枪冷炮杀敌运动(主席所谓的零敲牛皮糖)弹药就不缺了,这才能产生狙击手,没有足够的子弹真的练不出来。

《战火熔炉》有一条赵和与陈天放和解故事线,两人从战场死敌,到并肩作战,最终凝结兄弟情义。很好地体现了我党我军统一战线和阶级斗争的政治工作威力,用时髦的话就是,屁股坐得很正。

近期国际形势对我国不是特别友好,西方反华势力开始围堵中国,一度有点灰心,日子越过越好,偏偏有人欺负,就不想让你好,想起来就心烦,但是听到赵和动员讲话,“我们可以继续战斗100年”,突然之间就想起了1901年,义和团运动引来八国联军,签订辛丑条约,联军不仅烧了颐和园来侮辱皇家,更要每个中国人赔偿1两白银来以示侮辱,屈辱距今已120年。120年来,我们都在继续战斗,中国人是压不垮的,大不了再战斗一百年。

《浴血无名川》的外籍演员水平是有点低,特别是反派少校,很有点装腔作势的样子,像西部牛仔多一些。

外籍群演应该是没有接军事训练,军事动作明显外行,机枪扫射的样子像极了打电动,脸部表情倒是很狰狞,明显是在表演。

两部戏都有长津湖的内容,《浴血无名川》是回忆,女主思念哥哥的快速闪回,可以看出是为了节约成本,这一部分的化妆差点意思,优点是情绪饱满。《战火熔炉》里有一段战斗场面,拍的就好很多,两部戏都没有过度煽情,毕竟现在拿冰雕连转眼泪和流量的太多了。

说到战场的残酷,两部戏都表现得很好,《战火熔炉》里有一段文艺兵遭遇战,背景是第五次战役撤退,看着像花一样的小姑娘血肉横飞,视觉冲击很大。《浴血无名川》开头一声炮响过后以为是主角的孟大关排长说没就没了,干脆利落,也体现了战争的残酷。

两部戏的结尾都是很有力的,《浴血无名川》结尾,呼啸而来的炮火覆盖了美军炮兵阵地,随即出现字幕,纪念那些无名英雄。《战火熔炉》随着美军坦克逼近,赵和结束讲话,士兵们毫无惧色的投入战斗,让观者心潮澎湃。

历史上,抗美援朝中数不清的无名英雄用血肉之躯抵挡住了美军钢铁洪流,第五次战役负责阻击的志愿军战士以连为单位,孤零零的分散在铁原平原,出了牺牲没有第二条退路,硬是把美军机械化部队迟滞了12天,靠的就是志愿军顽强的意志力。

上甘岭战役,坑道里的战士宁可喝尿也决不撤退,增援的士兵用血肉之躯穿过美军火力封锁,靠的就是不怕死的牺牲精神。

希望抗美援朝的影视作品越来越多,给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以信心和勇气。

PS:给《浴血无名川》编剧提个意见,作为一个陕西人,首先非常感谢安排了陕西方言对白,但是真的说的不地道,陕西人听了有点发毛。其次是对羊肉泡馍的描述,真的非常传神,可惜有一处技术性错误,羊肉泡馍是不用油泼辣子的,用的是很咸的辣子酱。希望编剧有机会来西安玩,亲身体验一次就好了。

张涵予解说了一部抗美援朝纪录片,台词几乎是王树增《远东朝鲜战争》里的原话,其中烟台峰吹起小号片段,就应该用这张剧照,太有感觉了。

 短评

瑕不掩瑜,缺点很多,但是剧本,表演,质感都很好,有时还有点小幽默

6分钟前
  • 税控AT
  • 力荐

剪辑是灾难啊,不过据说是24集强行剪13集的,那这就有点惨了。支持一下。

8分钟前
  • 过路看员
  • 推荐

制作相当精良!

11分钟前
  • 圣光玫瑰
  • 力荐

以国民党战俘为主角的切入角度非常独特,随着抗美援朝战争推进,主角在战火洗礼中思想得以改造,让战争的意义不言自喻。战争场面真实细致。问题在于某些镜头明显连接不上,不知道是经过大量剪辑还是没有拍完。

16分钟前
  • sweetbear
  • 推荐

1.口型没有一个人对的上,同期声对于战争题材多重要知道吗?2.急行军之后的战士们,衣服新的像是刚从服装厂拿出来一样。3.那个女兵,知道你想扮酷,还画了个精致的素颜妆。4.志愿军战士不是兵痞子,希望各位演员大爷不老是撅个嘴,展现出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5.剪辑支离破碎,从哪来,到哪来去,要干嘛,为什么,铺垫的过程单薄地像纸片一样。6.因为剪辑问题,根本让人记不住角色。看了半天,稀里糊涂,还是各位慢慢欣赏吧。

19分钟前
  • 水之涯
  • 还行

真的不错,可以说本年度最大的黑马,本人不懂军事,但看弹幕里各位大神说的导演和剧组道具都很真实。可能因为一些不可抗力的剪辑问题倒是个人观感入戏较慢,剧情撕裂感很强,但整体的质感和素质让人渐入佳境,忽略瑕疵。强烈推荐观看,还有希望以后能出个未删减版最好。剧场版一定会去捧场~

22分钟前
  • SUNINGS
  • 推荐

拍到这份上了,就不能在剪辑后期各种细节上再精益求精一些?

24分钟前
  • 非魚
  • 还行

第一次见到能转炮塔的国产潘大头道具。点赞!

29分钟前
  • 不死鸟的红头罩
  • 力荐

看到12集了,说实话,如果都是前八集的节奏,五星绝对没啥说的,但之后节奏放缓,特别是第十二集,狙击那段过于老套而且过于煽情,严重影响了节奏,还剩下一集,如果第13集还是这样的话,那么只能四星了。话说这么多年了,终于把朝鲜战争拍出来了,而且很有兄弟连的感觉,但是剪辑、节奏以及场面调度都差了那么一丝,希望能重新剪辑。13集后补充:果然,我就不该相信政治任务能拍出真正的好战争片!这部剧全毁在最后几集了,战争神剧忽然之间就有了抗日神剧的赶脚,为了凸显我军大无畏和“无敌”的形象,强行给敌人降智降军事能力……导演和剪辑估计也没什么兴趣了,所以再也没有前面的凌厉镜头和手法,变得很“正确”很“和谐”很“国产”匆匆结尾,嗯,一切都很好很强大……吧……综合三星半,再加半星给情怀,不能再多了。

33分钟前
  • 昹羑仴慅
  • 推荐

有美剧的结构和韵味,一支连队的战争史,人物的设计和变化合理,形象丰满立体,战争细节值得鉴赏。因为某些原因,删减严重,剧情和剪辑极不流畅。否则这将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

34分钟前
  • 木偶
  • 推荐

3.5,不俗不烂不神的抗美援朝片,缺点:画面太过高清,服装太新太干净,嘴型全都对不上,一开始还以为是朝鲜演员。剪辑太多,剧情缺失不连贯。优:主演给力,没想到付辛博演的还不错,主角配角们都在线,故事够真实所以更感人。

35分钟前
  • 云图
  • 还行

无力吐槽这两集,还是参杂着情爱,另外,看过了觉得志愿军后勤挺给力的,前一秒还在水中飞奔,下一秒从上到下就干净了。军服洗的真快,干的更快,朝鲜天气真好。美军技战术真差,比日本人还不如,火车站给端了第二天还照常发火车,什么口令啊电话啊都是假的。一张文件上随便记载800人队伍人员装备配置,作战目的,很轻松就在一个火车站被发现。这志愿军真轻松。

40分钟前
  • 一条鱼
  • 较差

我们的很多导演一拍“敢于胜利”就是送死,一拍“善于胜利”就是各种脑洞大开的所谓“奇袭”、“绝技”,这真的是对中国军人战争能力的侮辱。但是这片就像那个时代的老电影一样,拍出了志愿军的战术水平、精神水平和组织水平。还有,这部剧也揭露了美皇军和韩乡团们的累累血债。

43分钟前
  • wg111111
  • 力荐

国产兄弟连!制作精良,细节到位,服装道具都很好,这国产战争剧能拍成这样太难得了!

48分钟前
  • 摩卡史塔克
  • 力荐

比99%的抗日神剧强很多

51分钟前
  • 与你千里共蝉娟
  • 推荐

还没出分,但起码可以打八分以上。这部剧是真正体现了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我军与土地革命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不同的。虽然依旧有一些战术上的虚构,但这种虚构是在合理范围内的。党指挥枪是基础,后勤保障是核心,战术组织先进是优势,明白为何而战是根本。它做到了。

53分钟前
  • 孔鲤
  • 推荐

竟然还不错,其实朝鲜战争可以拍很多的内容,希望这波能拍出好的战争电影或电视剧。

56分钟前
  • woaini浮尘
  • 推荐

只能说真的非常一般!导演和编剧对剧情设定我觉得没啥可圈可点的地方,演员也没有特别好的呈现出那些人物,毕竟主演们都太年轻!也许根本就体会不到那场战役的艰辛

1小时前
  • 普通的胖子
  • 较差

这个剧真的是好剧啊,有点像美剧,兄弟连和太平洋战争尤其是基层干部,充分发扬我军的军事民主而不是金刚川那种兵痞尤其是为何而战,侵略者就是侵略者,任何洗白都是没用的,而且难得的见过在国产少有的坦克大战,各种细节至少对我这样一个普通观众来说,已经很满足了赵和受伤回到了国内,人民对志愿军战士们是那样的爱戴,各种各样的优惠,签名都要找他实实在在最可爱的人们还有毛泽东选集,一定一定要看,今天的军队之所以叫人民军队离不开毛主席的领导但是问题也很明显,后面的3级明显拖沓,废话且降智商,前面明明不错,真的感觉女主很多余,而且个个打仗脸都那么干净,而且有一种说不出的装对比以前的老电影,没有那种亲切感

1小时前
  • 朔夜
  • 推荐

真心不错,打一星的,你是认真的吗?抗美援朝题材的有比这个更好的吗?情节好,人物塑造也到位,服道化考虑的也很细

1小时前
  • 闲云野鹤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