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光源

大陆剧内地2016

主演:葛秦宏 朱柏杨 高榕

导演:牟方立

播放地址

 剧照

逆光源 剧照 NO.1逆光源 剧照 NO.2逆光源 剧照 NO.3逆光源 剧照 NO.4逆光源 剧照 NO.5逆光源 剧照 NO.6逆光源 剧照 NO.13逆光源 剧照 NO.14逆光源 剧照 NO.15逆光源 剧照 NO.16逆光源 剧照 NO.17逆光源 剧照 NO.18逆光源 剧照 NO.19逆光源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17:26

详细剧情

该剧讲述了外貌俊朗、成绩优秀的大学生方源,在温和、仗义的外表下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一面;方源的室友染光是个长相清秀,沉默寡言的学霸,但时时刻刻仿佛都有心事,在大学生活中方源常常为染光解围,但是每一次两人关系的递进仿佛预示着什么,究竟一个沉默寡言的学霸有着什么样的事牵绊着,不能开心面对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方源又会有什么样的情感归属?染光如何面对真实的自己?他们各自的同学又会上演什么不一样的大学生心态呢在纷繁的大学生活中,各自面对着爱情、友情、现实等问题,发生了一系列爱情、矛盾和各种浪漫而颇具神秘色彩的校园故事

 长篇影评

 1 ) 好运气往往躲在尘埃里

裕翔从宿舍到琴房,明白需要经过多少棵大树多少次转弯避开多少次障碍,手指碰过多少个敞开着拉手的柜子,会遇到多少次花香和阳光,冷落和心慌。

而我。每天从租住的小房子到上班的地点,大约跟裕翔从宿舍到琴房差不多的距离,随着太阳起落混入人群,除了偶尔抬头看看红灯绿灯就只剩躲开路边的乞丐,上次下雨踩到的水坑今天还一样让自己奋不顾身的遭殃。

裕翔明白的我渐渐开始不明白,这是生命赋予他莫大的好运气。

好运气在每个时代都是稀缺的,大多时候它躲在看不见的尘埃里,在手指缝中不经意的一再错过。

有一天回来的路上,一辆电瓶车随意的停在人行道上。走在我前面的年轻人一个助跑就跨了过去,我愣在路边很久都没敢跨出那一步,内心咯噔一声一时间说不出话来,不仅是因为自己突然意识到已经老的没办法跳出一个漂亮的跃高,而是发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过观察生活中这些“尘埃”中的小事了。

我们每天都陷入处理各种莫须有“大事”,上班讲协同、合作、成功,甚至撒泡尿的功夫都要挤出一个足够BIG的IDEA;下班不停刷着社交网络跟着夜色一起进入城市的声色犬马,然后在某个夜晚夜深人静的时候想想这个月还要还多少贷款什么时候才能再遇到心上人。

一代大师王阳明说过: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那些曾经让我无数次心跳加快、隔着几道墙还能滚烫着烧着脚心的声音它们一直都在,也许需要学着有节制的生活,也许才能在路上遇见它们,慢一点,再轻一点,小心翼翼的剥开不试图穿破,才能听的见内心的声音。

如果你有幸正在跟这些躲在尘埃里的声音对话,那么要格外珍惜,此山此水此时此刻都不会再重来,那些带着阳光和温度的瞬间会成为生命中熠熠发光的力量,不但可以丈量脚步,还可以强大到伸进云层,冲破天堂。

如果你还和我一样,还在慢慢找回拼凑内心中往日的力量。不妨让我们跟着裕翔一起,不管在北京还是台北,大城市还是小城镇,闭上眼睛,在没有光的世界里,踮起脚尖,轻声呼吸,勇敢迈出那些让我们内心勇敢心跳加速的脚步。

在通向另一个世界的路途上,享受安静带来的运气。

 2 ) 有梦的人是幸福的

于我而言,电影就是造梦。
只不过有的电影一夜无梦,有的电影假装做梦;有的电影独自梦呓,有的电影梦里不知身是客;有的电影梦得轰轰烈烈,有的电影则如《逆光飞翔》这般,梦得恬恬淡淡。

《逆光飞翔》本身就是一个关于梦想的真实故事。
男孩裕翔天生目盲,把一句古语倒过来形容他也许合适,“目不见太山之形”,却能“耳调金玉之音”,弹钢琴是他唯一能做得比别人好的事。女孩小洁热爱舞蹈,迫于生活的压力却只能在饮品店打工,美丽的面孔都用来“装屎脸”。两条人物线,一声一形,一静一动,最终相交于他们的梦想,碰撞出各自的灿烂。
故事是如此的简单,小小的起伏也都淡淡如水,节奏甚至有点慢吞吞。不过转念一想,又觉得不是不合适的:在快节奏年代,还是有人如裕翔这般在磕磕碰碰中摸索着前进,“跟着那个声音,慢慢地,往前走。”
电影风格走台湾典型的小清新路线,优美,诚恳,如同扮演片中小洁的张榕容,把自己收拾得清清爽爽,就已足够青春动人。

若说对电影有何遗憾,那就是她太美了,太轻盈了,虽然间或有来自周遭的挫折,但很快就被更可爱的笑脸、更温暖的调子所淹没。整部片子也如置身于逆光之下,勾勒出明亮的梦想轮廓,但营造美丽的同时,却减损了生活本身的粗糙质地。反而是另一些并不闪闪发光的小细节让我念念不忘:裕翔妈妈在台北的扶梯上忘记靠右站立,醒悟之后的尴尬和畏缩;裕翔妹妹一遍遍追问小洁“你是哥哥的女朋友吗”时,满脸闪动的好奇和八卦……这样的生活琐细会让我记起这故事来自于真人真事,而不是一个夹在青春日记里的励志标本。
如同修饰一张图片,很多时候我把柔光、复古、哥特等等各色特效一一试过,最终却还是回到原点,选择本色,因为本色的质感才是最可贵。

全片最热烈的地方也不过是SM乐队和小洁各自参赛,平行剪辑中,两个人乃至更多人的梦想交相辉映,短暂停顿后台下热烈的掌声是对他们热情与勇气的最大褒奖。所以说,这个电影太美好,到处都被善意和温暖所包围。
回头想想,现实中的裕翔根本无法看到由自己演绎自己的这部电影,那会是怎样一种感觉,我实在无法想象。然而他赋予了观众明亮的眼睛,让我们看见梦想——那梦想就奔跑在裕翔清越的琴声中,跳跃在小洁舒展的手臂间,绘声绘形,美轮美奂。
有梦的人是幸福的。裕翔、小洁、还有张荣吉,你们都是幸福的梦中人吧。

 3 ) 无法去很喜欢

       很励志的故事,尤其是影片勇于用一个盲人当主角,而且演的是他自己的故事,镜头很美,也有很多听上去很有意义的台词,很小清新的风格,可电影也就做到这几点而已,故事很零散,可以说基本上没有一个很吸引人的主线,台词也是一味的小清新,显得空洞,尤其不喜欢每个角色都那么好,都那样笑,看多了真会觉得假。。。
    开头开始不久,故事就开始失去连贯性,一味用镜头和小清新台词来拖完片长,这样的电影无法去做到很喜欢。。。

 4 ) 《逆光飛翔》:讓夢想放飛到更遠

《逆光飛翔》是一部絕對不應該錯過的台灣電影,除了在金馬獎獲得了三項獎項外,還代表了台灣參與奧斯卡。說實話,近年的台灣電影憑小清新的風格走出了自身的一條路線,而且得到了各地影迷的支持與期待。獨立電影走到主流是近年台灣電影的趨勢,而當地政府,文化部門又熱烈的配合。在奧斯卡的頒獎台上,李安的一句「感謝台灣」讓我們看到這一個小島有很多的可能性。台灣的小清新、青春、勵志電影給觀眾最大的感覺是純真、是回到過去、是從生命的無奈裡找到一點正能量,電影產業除了是提供娛樂作用與商業考慮外,重要的是尊重創作,鼓勵共融,具反映社會真實的特質。

  當一個殘疾人士有份擔當男主角時,我們看到電影在有需要時是要真實地面對群眾,《逆光飛翔》讓筆者想起在《The L word》裡頭正就是有位殘疾的演員。共融是重要的,最重要是給演員參與其中,證明到他們是殘而不廢的。或者在電影裡頭黃裕翔的角色並沒有突破,因為他做的角色就是他自己。而導演其中一個目的就是要帶出殘疾人士與社會之間在磨合方面的問題,他的同學並沒有口說歧視他什麼的,但背後卻嫌棄他,認為他是製造麻煩。而他自己脫離了家庭的保護圈,走進社會,走進繁華的台北市,讓他有感要學會自立與做到的事情就應當自己做。《逆光飛翔》與幾年前的《聽說》比較,看起來《逆》片最為真實,《聽說》在結尾寫到原來是一場「美麗的誤會」在某些程度上對於殘障的觀眾來說,有種尊重彷似是空談的。

 然而《逆》片採用真實的人,不但證明其殘而不廢,更是證明只要有才的就可以擔當其它的崗位,比如參與電影的原創音樂的創作。裡裡外外,電影反映出來的是完完全全的生命力,青春、夢想、愛、友情,再加上小清新的拍攝手法,女主角的演技等都昇華了這部看似是平淡的電影。而在戲內巧妙之處是如何把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人連繫在一起,兩個都是青春年華的年輕人,他們分別有各自努力的目標,然而有人很想曝光,有人不想曝光,正好成為了戲裡的對比。讓人看得見總是有優點與缺點,無論做得怎樣總會有人批評,但批評也是一種反響,主人公希望得到的不是同情,而是對他才華的認同。至於女生方面,她需要的是自信,她介意別人如何看待她,她一直都覺得自己跟在別人背後跟得太久,終於決定要走自己的路,不受制肘。

 他們二人互相給予對方鼓勵,互相的理解,或者前方的路未必很順暢,但起碼他們都嘗試過。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嘗試的那一步是重要的,我們會失意,我們會被現實打敗,但我們要從挫折中站起來。這是電影教會我們重要的信息,他們做到了,而我們也要堅守自己心中的小夢想。

  台灣影人叫導演張榮吉做有前途的明日之星,第一部處女作長片就一鳴驚人,成績突出,又得到觀眾的愛戴,的確叫人驚喜。再看回導演在零八年拍的短片《天黑》時,大概就感覺《逆光飛翔》是前作的進化版。電影是有很多可能性的呈現,同一部電影也有不同的解讀。《天黑》是粗糙的,是即興的,而《逆光飛翔》是再造,是經過時間的洗禮,是經過心思熟慮的。曾經有一些電影,例如《Cashback》與香港有套講述粵劇的紀錄片《乾旦路》最初的版本都是短片,長片是彌補短片的不足或者是延伸。如果劇本的添加是有意思,而導演在拍攝上又能駕馭的話,又何嘗不可呢。至少劇本沒有過份的加鹽加醋,也是點到即止的。觀眾可以把兩套作品放在一起觀看,而不是單一的看完就評論別人沒有新意。看電影是需要做一點功夫,而不是基於前作怎樣怎樣,就說別人不應該這樣處理。

  當看到《天黑》中的張榕容到今日的她,已經進步了不少,在《逆》片中她的演出精湛,跳舞跳得如專業的舞者,經過幾年參演不同的電影,從她身上看到一份親切,她是一個相當有潛質的演員。年華二十五,已獲得三次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的提名,證明她是絕對有才華的,同時她也是個專業的演員,從她身上看到了演戲的熱誠。

  張榕容固然是令人迷上這部電影的原因,另外叫人迷上的是這部電影的原聲大碟,一部好電影要有靚人、好的故事之外還要音樂。音樂是電影其中一個靈魂,再加上黃裕翔動人的琴聲,使《逆光飛翔》成為一部接近完美的電影。論者偏心也是有理由的,因為它是真的好。

  來吧,帶上《逆》片去找尋自己的夢想吧。

文/Dorothy

 5 ) 逆光更适合飞翔。

很久没看台湾小清新的电影了
这部电影是根据真人真事创作
所以从开始看时就带有强烈的悲悯感

在这部电影中裕翔的妈妈从一开始带着裕翔去台北求学
亲戚问说 放他一个人在台北放心吗
他的妈妈说 总是要试试看 不试怎么知道呢 我又不能一辈子跟着他
那种多带点无可奈何 又无能为力的感觉
其实裕翔心里 又何尝不是呢 但 总是要试一试吧

在学校妈妈从叮嘱他日常用品的放置位置 洗衣 吃饭之类的琐事
到深更半夜 带着他逛校园认路 一步一步 从头开始
从牵手到放手 这短短的几天时间 却是裕翔一家这二十多年的一个缩影
其中的辛苦和努力 心酸和泪水 又怎能通过这短短的几分钟 十几分钟能表达出来的呢
如果从一开始裕翔妈妈给我的感觉是不耐烦 又略带埋怨
那从她和老师的交流 默默地陪裕翔适应新的生活 到后来参加他的表演 等等等等
都能看出一个母亲对孩子深沉的爱吧 不论孩子贫富 健康疾病
也只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 心甘情愿 不求回报的
其实 在妈妈的心中 裕翔一直都是让自己骄傲 的健康小孩
而裕翔送妈妈离开的时候 即使自己根本就看不见 也仍然目送着她回去
想起 龙应台《目送》中的一段话: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但我相信 裕翔和母亲 却不仅仅于此 命运只会将两个人越绑越紧

裕翔本色出演 认真说来也不是演 只是在做自己
所有他的每一个表情 动作 都是最真实的他
不知道是因为盲人的关系 他的表情动作 和普通人比起来 都更加的敏感 和不加掩饰
嘴角的失望和悲伤 手指交缠的不安 眼里坚定和自信 总总
总是显而易见 没有修饰
在看电影时 最让我感动的两个画面都是关于裕翔弹琴的部分
一幕是在社团练习室一个人弹琴时 灵动的手指徜徉于琴键
指尖挥洒而出的音符 是他灵魂深处的倔强和执着 即便是我这个门外汉
在听到他的琴声时 也泪流雨下 这就是他的魔力吧
还有一幕那就是他和super music成员一起在舞台上表演的那一刻吧
因为小时候的阴影 我一直以为他会逃避会落荒而逃
但 让我意外的是他没有 也许在等待的那段间隙 他也曾怀疑过 胆怯过
可是站在舞台上时 在触碰到钢琴的那一刻 他却勇敢坚定的向过去的阴影发起强烈的进攻 掷地有声的第一个音符 是他自信 勇气的有力呐喊 是他黑暗中最耀眼的光
真的让人骄傲和敬佩
此外 很想说说他身边一群朋友
我觉得 他真的是个很幸运的人 因为这群朋友
比如阿清 作为朝夕相处的室友 虽然看着滑稽
可是 也是个很善良 礼貌 仗义 的人
印象很深的是 每次看到裕翔妈妈总是很有礼貌的问好的他
还有裕翔送走妈妈时 从在门口遇到后到裕翔出来就一直站着看着她 目送她离开
不知道是否是导演的刻意安排 但是这个细节 真的让这个人物大大加分
当然还有搂着裕翔去社团招新的时候 躺在床上听着小洁给裕翔的录音时的动容 和暗自下定的决心 无不掩饰对他的喜欢
最后要说的还有两个月的代课老师 是她的鼓励和坚持
让班级的同学渐渐的接受他 包容他 并让大家看到了他的才华
也是在她的帮助下 才让他和他的队友们站在了舞台上 发光发亮 让所有的人看到了一个不一样 自信 坚强 勇敢的黄裕翔
虽然 有很多的中伤和歧视
但是因为有这些朋友老师的陪伴 才让裕翔的人生更加的丰满

电影中的小洁从登场开始就带着懦弱的标签
不论是在亲情中 还是在爱情中
她都是易妥协 不反抗 然后一个人默默地承受着一切
因此 她看似总是被生活抛弃 被命运捉弄
直到遇到了裕翔 并在他的鼓励下 勇敢地迈出自己梦想的第一步
就像他说的 试一试 如果不试 怎么知道自己能够做到多少
即使最后 小洁没能如愿进入舞团
但 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 也得到了她的母亲认同和支持
在小洁给裕翔的录音带里 她说
在没有光的世界里,踏出的每一步都需要很大的勇气,我想每个人的存在都有他的原因......因为有你,让我相信我所遭遇的一切,并不是在阻碍我的前进,而是要让我下定更大的决心......谢谢有你,让我明白,如果对喜欢的事情没有办法放弃,那就要更努力地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存在
配合着这段”心灵鸡汤“ 画面播放着裕翔自信弹琴和小洁忘我的舞姿
导演真的很会啊 这种一字一字敲打着观众的灵魂

我们拥有健全的身体 仅仅在这方面我们就比裕翔幸福
可是 在很多方面我们却比他更加的 悲哀
每天三点一线 单位上班 阿姨家吃饭 哥哥家睡觉 碌碌无为消磨着时光
曾经也是信誓旦旦 志向远大 最后却也被困于小小的空间
和小洁一样 一样的懦弱 一样的易妥协 也 一样的屎面 哈哈
却不曾像她一样的勇敢 就算看完了这部电影 也仅仅只是羡慕
而不是我要 我要去 我要做 真正的付出实践
也许有太多的牵绊 家人的朋友的陌生人的 眼光 期望
想照着他们的步调走 不想让他们失望 却让自己的理想永远的绝望
他们贪念安稳 那我那颗躁动不安渴望自由的心呢 也许在某一刻也在寻求另一种安稳 也说不定呢

感慨矫情完就是
很喜欢这部电影运用了大量的特写和近景
色调也一如所有小清新电影 干净 温暖
就是 海报 真扣分

 6 ) 我们需要怎样的励志片


即便口碑持续高涨,《逆光飞翔》现在也已很难找到排片的影院了,与其同期上映的《富春山居图》却仍在各大影院张牙舞爪攻城略地,真是让人感叹:这究竟是什么世道?所谓“劣币驱逐良币”,就此在电影界开创了一个极坏的例子。我们的观众之所以选择看一部电影,似乎只是为了抓住一个可以与人讨论的话题,为此就算自虐也在所不惜。

面对如此恶劣的现象,我也实在不愿意再添油加醋了,于是只有转过身,专心来讲一讲《逆光飞翔》的好。

这仍然是一部标准的台式小清新电影,看多了确实会腻,只不过,在目睹了一大串内地乌七八糟的话题之作后,再来面对这样一部电影,就只会生出由衷的感动。即使《新周刊》把“今年最好的华语电影”列为电影水军的话语标配之一,我也要壮着胆子说一句:《逆光飞翔》,确实是今年到目前为止我看过的最好的华语电影。它在口碑上的胜利,或许可以归因于真实的故事,归因于黄裕翔的本色演出,归因于漂亮的摄影和美妙的音乐,但归根结底,这其实是价值观的胜利。特别是在《中国合伙人》的话题席卷过后,我们实在是太需要这样一部电影来正一下自己的三观了。

之所以拿来和《中国合伙人》相提并论,是因为《逆光飞翔》也是以“青春+励志”作为标签的,只是这两部片所励的志实在是南辕北辙。《逆光飞翔》中的男女主角,一个弹钢琴一个练舞蹈,可到最后也没能取得成功,他们甚至都没想过要取得什么成绩,特别是男主角黄裕翔,作为一个盲人青年,他所想的只不过是“不用事事都麻烦别人”,只要能独立地从宿舍走到教室,在他看来就已经是莫大的成功了。而之所以练琴,就更是和成功无关,他甚至拒绝参加比赛,因为不想让别人觉得他是因为看不见才获得同情分。练琴对于他,就跟盲人按摩类似,是一种生存方式,而与按摩不同的是,钢琴更能让他获取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感。他练琴,并且只是练琴,陶醉于其中,这就够了。至于比赛名次和知名度,有什么重要?

说到按摩,想起自己前几天在一家盲人按摩店的经历。因为腰摔伤了,就去了家熟人介绍的按摩店,给我按摩的是一个看不出年纪的女人,之所以看不出,是因为她的脸只有惨白的一片,五官都看不清。我趴在那里,以前没按过嘛,觉得疼,大呼小叫的,而这女人非常耐心,不停地跟我解释为什么要这么按,讲得很有条理,声音也很好听。等我慢慢适应后,她就开始跟旁边的按摩师聊天,用贵阳话有说有笑的,偶尔的,她还会哼起小曲,是《给我一个吻》,“给我一个吻,可以不可以……”

我憋不住好奇心,终于问了她,眼睛是什么时候开始看不见的,她轻描淡写地答道,是1999年,她才二十出头的时候,被人泼了硫酸,不但毁了容,眼睛也看不见了,现在哪儿也去不了,只能呆在屋里。“唉,我是没有自杀的勇气啊……还好我们家那位,能够将就着我一起过日子……”说完这些,她停了会儿,又开始哼小曲,还是那首《给我一个吻》。我趴着静静听,觉得真好听啊。

什么叫“励志”?这首歌就是最好的答案。1999年,她二十出头,那么现在也不过就是三十多岁,是一个女人最需要爱和美的时候。她虽然被毁了容,但仍然能够感受到爱,并且用声音创造出美。

《逆光飞翔》中的黄裕翔就更是这样,弹琴不是他向上爬的敲门砖,而是自处的方式,是安放灵魂的所在。他弹琴,是因为热爱弹琴本身,这样的人即使看不见,也不会觉得生命虚空。而《中国合伙人》中的成冬青呢,他就算背会了所有的英文词典,灵魂依然无处安放,因为他并不爱英语。他的公司上了市,他赚了大钱,他成了第一,可空虚依然会随时向他袭来。你得了第一,证明了自己,然后要怎样呢?终究还是没有可以依托的东西,只有靠别人的认同才能证明自己,这也实在是挺可怜的。

《逆光飞翔》的好,就在于这种平淡与真实中的生命张力,这种自己对自己的认同。黄裕翔说他不想因为别人的同情而获得成功,这一点非常重要,既让这个角色变得立体,又让电影远离了那种廉价煽情的模式,没有利用盲人的困境来压榨观众的眼泪。正好相反,除了开头黄裕翔妈妈的几个侧影让人有些动容鼻酸以外,这部电影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让人开心的。不只是黄裕翔,还有他周边的那些人,练舞蹈的小洁、小洁的舞蹈老师、奶茶店老板、大学里的学生们,每个人都光彩照人,而这光彩,就来自于一种灵魂有所依托的状态。

这部电影还会让人联想起萧煌奇的那首《你是我的眼》,电影和歌几乎可以互为注脚。这首歌这么流行,也并非因为萧煌奇是盲人,而是因为词好曲好唱得好。听歌的人对他不是同情,而是欣赏,因为他真的比我们要优秀,他是一个不需要用“盲人”来定义的音乐人。在产生正能量这一点上,我们可能真的要向台湾的这些小清新学学了。不过可能真的是社会阶段不同,在他们追求自我的时候,我们还停留在把撒钱玩儿当成最高追求的阶段,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短评

闭上眼睛,跟随梦想的声音,永远不要低估自己。真实自然的故事,流畅的叙事,张弛有度的表演,不矫情的小清新是如此的让人喜爱,这才是年度正能量!

9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推荐

溫柔而富力量的電影,攝影與配樂極細緻

11分钟前
  • 裘笛
  • 推荐

给女主和配乐加一星;手持近景、各种柔光、大块色彩和微微仰头的角度,定下清新基调,但自分叉叙述一开始就能预测到其后发展(同类题材过于泛滥),平行剪辑既俗套又刻意,仍流于浅白心灵鸡汤;正如盲人易博同情,此片题材也讨巧,赢得了我那些同事的大量喝彩、满堂笑声、交口称赞。。

16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台湾青春片如今应该算是一种类型片,小清新的审美,台湾腔的嗲气,加上各色青春的阳光面孔,这里又套上了一层好莱坞青春励志类型片的双保险,还有着真人真实改编的感染亲和力,但情绪铺垫还是难以到位,套招般的剪辑就不幸的跟着沦为了音乐录影带。★★★

19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我们所经历的的一切,都是为了让我们找到真正的自己~

22分钟前
  • 戴小肆
  • 力荐

加长版《天黑》,在其基础上做了许多剧理填充,显得恰如其分。影片前半段处理得非常好,自然洗练,后程显现台式小清新的“旁白+特写”顽疾,尤其是配乐严重过满。但这并不妨碍影片的白描状态,张榕容的支线故事也足够好看。相信金马新人导演只是一个起点,看好张荣吉。

25分钟前
  • Obtson
  • 推荐

改編自真人真事,介於小清新和勵志片之間的作品,男女主角各自敘事線既不夠平行又不夠緊密,敘事手法近乎白描,雖親切無距離感,但又顯得太過平淡。配樂好聽,但過猶不及,再加上剪輯手法,過於MV化了。張榕容的表演依舊精彩,細膩與大氣皆具,但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她在《陽陽》中的表演。

26分钟前
  • 一條魚佔滿了河
  • 还行

雪花虽然淡爽,喝多了也吐;小清新虽然温暖,看多了也麻木。

27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有几次我忽然跳戏,猛然发现我居然弯着嘴角却不知在笑什么。

31分钟前
  • 大島
  • 力荐

平行人生,同样的梦。

3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很值得一看的台湾片,真诚不做作,整体像首后摇曲。

36分钟前
  • Doublebitch
  • 推荐

平行线的优美在于笔直的延伸,两个人各自发展各自的故事会不会更好些?交点的存在,让故事的主题从寻梦变成了爱情——不是不好,只是有点貌合神离的遗憾。

3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看这样的台湾励志温情片,就像喝片中的Coco奶茶,一次两次还算新鲜,喝多了就腻味了…

42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很慢但卻細緻的治癒系,在電影院裡看著畫面掉眼淚。想要為彼此扛著夢想前進,成為彼此的力量能去做自己喜歡的事,不管是友情或愛情,這樣的情感已經巨大得讓人淚崩了,這是一部需要專心並且細細品味的電影!大螢幕看真的很爽!

47分钟前
  • kuma
  • 力荐

一部温柔的电影

50分钟前
  • bamboo
  • 推荐

數次落淚又數次大笑,平淡簡單的故事最動人。

55分钟前
  • 克莱因壶
  • 力荐

很温情小清新的文艺片,电影里徐佳莹的《调色盘》这首歌很好听,也很符合这部电影给人的感觉

56分钟前
  • 🚬🍓
  • 推荐

以改编自真人真事作为前提,母子间的情感演绎得十分动人。影片没有刻意刻画残疾人不容易之类的情节来博取观众的同情,更多的是一份内心真挚的感动,让我们看到盲人的勇敢,看到了勇敢的力量,让我们知道勇敢是可以传递的,信心是可以共造的。

57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因为有你,让我相信所遭遇的一切并不是阻挡我的前进,而是让我下定更大的决心,谢谢有你,让我明白如果对喜欢的事情没有办法放弃,那就要更努力的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存在。一下子想起了天黑,原来也是张荣吉的作品。不强求剧情,人物,技巧,故事一切都是那么的平淡,梦想却很真实,慢慢的展开,像一朵花

59分钟前
  • 西决
  • 力荐

舞蹈美极,钢琴好听。泪点满载,笑点不断。“我总是照着别人的方向飞翔,这次我要按着自己的方式飞一次。”

1小时前
  • Madao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