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盛魁

大陆剧中国大陆2013

主演:于震,乔振宇,吴连生,周显欣,午马,王绘春,郑玉

导演:王新民

播放地址

 剧照

大盛魁 剧照 NO.1大盛魁 剧照 NO.2大盛魁 剧照 NO.3大盛魁 剧照 NO.4大盛魁 剧照 NO.5大盛魁 剧照 NO.6大盛魁 剧照 NO.13大盛魁 剧照 NO.14大盛魁 剧照 NO.15大盛魁 剧照 NO.16大盛魁 剧照 NO.17大盛魁 剧照 NO.18大盛魁 剧照 NO.19大盛魁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3 13:05

详细剧情

电视连续剧《大盛魁》由创业、兴业、歇业三部一百集构成,历史跨度270年。由三个独立完整的故事构成。讲述了王相卿、张杰、史大学等三个赤手空拳创业的故事。本剧由王新民执导,于震 乔振宇 吴连生等主演。   电视连续剧《大盛魁》由创业、兴业、歇业三部一百集构成,历史跨度270年。由三个独立完整的故事构成。   创业   第一部,讲述了大盛魁是如何诞生的。三百年前,当王相卿、史大学、张杰等三个赤手空拳的山西汉子在关圣人的塑像前起誓同心合力闯世界的时候,谁也不相信他们会成为亿万财富的创造者;当第一支驼队迎着漫天的风雪,艰难地跋涉在崎岖的山路穿越国界的时候,谁也想不到欧亚两大文明从此又被紧紧连结在了一起。伴随着悠扬的驼铃,蒙、汉、回、满等民族的商业先驱,爬冰卧雪,风餐露宿,靠着双脚,行程万里,开辟了一条横跨欧亚大陆的商业大通道——茶叶之路。   兴业   第二部,根据内蒙古著名作家...

 长篇影评

 1 ) 评大盛魁的头饰,配音等

刚看了大盛魁几分钟,这部戏真的很好。刚看了几分钟,觉得导演的服装头饰很讲究,也很考究。

就拿众所周知的清朝戏辫子来说,以往我们看到的那种发型其实是清朝末年才会出现,至少在乾隆时期,男人的辫子还是那种前面额头延伸至脑后全部剃光的,又叫金钱鼠尾。

今天看了大盛魁,光是这个辫子头,就比以往的清朝戏正确很多,点个赞!

另外,有部分演员用的是原音,没有后期配音。相比当下我们已经特别耳熟的男女主声音配音,这点也很赞,避免了听觉疲劳,此外,演员使用原音也很考验演员的台词功底。

总之,这部剧从服装,道具,台词,剧情发展等都不错。

 2 ) 大盛魁的成功法则



        每个朝代能够将本朝治理好的帝王几乎没几个,要么从开始逐渐衰落,要么起起落落最终被其他人取而代之。而造成这种情况的最跟本原因,就是基于人的自私心理所产生的“不管优劣的家族世袭制”。“国家制度”完善初期,为了让天下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世代安稳,尧将首领职位传给有能力且仁义的瞬,瞬百年后传给了治水有功的禹,也是本着天下为先的理念。但禹没像尧舜那样无私,而是把首领位置让给了自己的儿子启,由此将天下百姓置于了水深火热的奴隶制社会当中。历朝历代都会出现明君,但却没有真正的仁君,即使他知道自己儿子不能让百姓过上好生活,依然会让他的儿子当皇帝,哪怕可能被控制做傀儡。有这样的开始也就注定了灭朝的结局。

        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尧舜制定了“禅让制”的铁律那么后面所有的一切也就改写了。人心都是自私的,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不管是‘天下’还是‘商场’都以世袭制为主,同时也将这‘天下’与‘商场’圈在了一个框架里,无法扩大,任其毁灭。在这种世袭制的洪流中却独独有一个商号跳出了这个框架,建立了一个“举贤禅让制”的商业大帝国——大盛魁。




        大盛魁是由王相卿、张杰和史大学三个山西汉子在草原建立起来的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国际商
号。所有事情的开始都是艰难而曲折的,大盛魁也不例外。创业初期没有资本,以吸收外来股本为主,所有参与人都是财东,也就有权干涉号内的决定权。生意好了高兴跟你干,生意不好说散伙就散伙,动不动就半路撂摊子,既无法圈住资金,也保证不了对客户的承诺。几经失败最终选择了一条与其他商号不同的方法——不再设立财东,唯一的财东就是财神爷。每年把收入的一部分收进财神股里作为风险金;设立顶身股,三年一分红,以保证资金运转;创始人自己也只能获取顶身股;招收学徒,专业培训,按属性分派职务,按能力给予顶身股的多少。这样一来入号的伙计也都有了盼头、有了归属感,激发了伙计的积极性。

       大盛魁不仅对内形成了一种积极的良性发展模式,对外,乐善好施、造福民生;对客户关照,即使当年还不上货物欠款也照常供货;实行“一本一利”,免去客户因长期还不上欠款而需支付的高额利息;帮助困难商号共渡难关,打碎“同行是冤家”的这一古话,继而弘扬“有钱大家赚”的和谐商圈风气。

       当大盛魁稳住了在草原上的地位,成为了草原第一商号,当三位创始人即将年老离去时,关乎三家利益的话题摆到了桌面上,同时也成了大盛魁能否继续发展下去的一个关卡。人心都是自私的,古往今来没有谁能真正的扔掉这个词。曾经风餐露宿、爬冰卧雪、生死与共的三兄弟,为了各自后人的利益终于爆发了冲突:每个人都希望由自己的孩子来接掌大盛魁,这必然会引起另外两家的不满。在不断争执中,大盛魁即将面临着解体的风险,经过这次事件也让三位创始人认清了一个事实:不管三家谁来做这个领头的都无法保证大盛魁会安然无恙,同时也可能改变大盛魁的现有体制,那么由他们亲手创建起来的大盛魁很有可能在他们离去后就会瓦解。为了保住辛苦建立起来的商号,三人接纳了徒弟秦钺的建议:为三位创始人建立永久身股,只要大盛魁在就可保证三家后人衣食无忧,但三家后人皆不可再入号任职,不得干涉、参与商号经营;每一届的大掌柜都由前任大掌柜提名,再经各分庄掌柜商议认可方能接任,既保证了大掌柜人选的质量,也避免了私心传位。




       为了大盛魁的长久,他们传承了尧舜的“举贤禅让制”,为了将这一行为贯彻始终,将这大掌柜人选的方法做为号规、铁律,历代相传。

          纵观大盛魁,“舍”字贯穿全剧,如果要我来说大盛魁成功的关键,就只有一个字——舍 。不仅对外舍,对自己所创的基业同样放弃了 ‘世袭’,交给了外人,交给了可靠、有能力的人。用号规让每代人都能够做到“仁义”为先,让每位大掌柜都能是大盛魁当代最优秀的人,让这些优秀的管理者带着大家励精图治,前赴后继,不断创造着新的辉煌。

        能够将自己辛苦几十年创下的基业拱手让人,怕是只有大盛魁一家了吧。也正是因为三位创始人最终的“舍”,让大盛魁成为雄踞塞北的“草原第一商”,开辟了横跨欧亚的国际商道——茶叶之路,堪称是蒙汉乃至中俄贸易的一座里程碑,也为民族交流、融合刻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

        做生意做的就是人心,古人将“舍”与“得”合为一个词也是有其意义所在,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但真正能够做到的人却寥寥无几。大盛魁将“舍”做到了极致,所以,不管他得到多大的成功也都是一个必然。

 3 ) 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 ——浅谈剧版二掌柜张杰与小说描写中的三个细节

大盛魁,始创于清朝康熙年间,三个一无所有的异姓兄弟,他们凭借着胆识,智慧与机遇,在蒙古草原的战争风云之中,根据蒙古牧民的生活特点,以汉地物产,满足蒙古民生之需,用赊销方式,打开了广袤的草原市场,并最终发展成为一个凝聚万千人,雄踞三百载,拥有亿两白银,横跨欧亚九千里路的商业帝国。
为了把这段历史真实地还原到荧屏上,《大盛魁》创作团队深入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北,远赴俄罗斯、蒙古国考查调研,收集百万字资料,剧本数易其稿,历经四年之久的策划,于2009年10月在呼市回民区段家窑影视基地正式开拍。经过二百多天的风霜雨雪,完成了最后一个镜头的拍摄。同天根据电视剧本改编的长篇小说《富甲天下大盛魁》亦付印纸端。
因为文学所形成的艺术形象是间接的,它是通过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想象来成于脑海中的,而影视艺术是用镜头、语言来叙事的,它形成的艺术形象是可以直接看到的。而这部电视剧更是真山,真水,实景拍摄,茫茫戈壁,万里驼队,它的视觉冲击是极其震撼的。它把你在阅读文字时脑海中所想象的画面直接立体地、生动地、真实地呈现在你的眼前,那种感觉真是异常地美妙。
因此,在内蒙古新闻综合频道把这剧恢弘的剧作搬到荧屏之时,一边阅读文字一边观看影像,岂不快哉!
与电视剧相比,小说版马贼张杰的出场略有不同。草原上横七竖八的死尸,血的鲜红与草的枯黄混在一处,一个男孩静静地站在一具男尸前,若不是一群骑马的汉子到来,只怕这个男孩要一直这样待着了。只见其中一个长相英俊,贵族气派的年轻汉子蹲到了男孩面前。他凝视着男孩,男孩也凝视着他。他微微一笑,男孩也笑了。年轻汉子掏出一样东西,递给男孩,是一把锋利的匕首,短柄上镶着椭圆形宝石,放出璀璨的光芒,男孩盯着那绚丽的中心,任由光芒将他整个人包裹起来,无尽的暖流涌遍全身。
这个细节是电视剧所没有的。张杰的出场充满了亲和力,这份温暖不仅融化了战争的残酷与血腥,也融化了张杰身为一个马贼的狠戾与凶暴。接下来一句“海螺号角特有的厚重鸣声随风传来,他从熟悉的梦里惊醒:有买卖上门了!他一个翻身,手中已多了一支单筒望远镜,山崖下的情形一览无遗。”璀璨的光芒、熟悉的梦境,这极具象征意义的镜像,可以引发人们无尽的遐思,因为这光芒、梦境显然是与马贼刀头舔血的生活格格不入的,那么张杰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境?他之前的生活是怎样的?他又如何成为一个马贼?那一系列的疑问都因这镜像喷涌而来,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
而剧中张杰的出场,更霸气,也更孤独。一个身着大氅,头戴皮帽的剽悍男子,豪迈地站在崖上,举着单筒望远镜,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尽显眼底,那长长的运粮队伍在他脚下犹如蚁队。这里没有语言,只是近景、远景的切换,冽冽的寒风,荒凉的沙漠,浩荡的运粮大军,把张三爷映衬得更象一个精心筹划、单刀长入的孤胆英雄。“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这里张三爷的出场,也是与未来的大盛魁的大掌柜王相卿的初次相遇,初次交手。小说温和,更具故事性,而影视凛冽,更具冲击力。二者孰优孰劣?私以为难分轩轾,只是我个人更喜欢剧版的大气磅礴。
而三爷与王相卿的再次重逢,在表现手法上,小说和电视剧亦有细微不同。王相卿被噶尔丹叛军丢在了大草原上,天大地大,除了他,再无半分人气。在这茫茫草原上,他根本找不到回郭多里大营的路。
小说中,是这样描写的:忍住满腹饥火,王相卿踉踉跄跄追踪驼蹄印。头晕眼花,仍咬牙前行,所幸,就在他快要支持不住的时候,一峰孤驼出现在他模糊的视线中,驼上骑着一人。“兄弟!”王相卿隔着老远喊叫,可有气无力,那人动也未动,骆驼也仍在悠悠前行。“安答!”王相卿再叫,依然如故,骑骆驼的人根本没听到。“救人啊!”王相卿这一声好不凄惨,骆驼止步了,驼背上的人也转过身,王相卿只来得及挥一下手,便一头栽倒在地……
与电视剧版王相卿晕倒在草原上,张三爷恰巧牵着骆驼经过这里,并俯身翻捡王相卿身上的财物相比,我更喜欢小说中的描写。天苍苍,野茫茫,一骑单驼,悠然行走在苍茫天地间,那是多么壮阔,又多么悠闲的一幅画面,即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与开阔,又有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空云卷云舒的怡然与逍遥,更有念天地之悠悠的寂寞与孤独。如此的诗情画意,映衬的是张三爷的那份雄浑,那份逍遥,那份孤寂,我真想电视剧能把小说的画面搬到荧屏上来,而三爷的饰演者乔振宇,更是那种能将一个背影演绎出无穷意境的演员,此生竟然错过这样诗意的画面,不能不说是一点遗憾吧。剧版的张、王二次邂逅,体现更多的是张三爷的匪气,
小说中还有一个细节,也是电视剧没有表现的。在张三爷带领王相卿回郭多里大营的途中,传来凄厉的哀嗥。是狼!张三爷从火堆里捡出一支火把,举着站起身,迈步就走。王相卿一愣,问“你去哪?”张杰没搭理他,径直上了山坡,钻进杉树林。夜里的林子像一张黑黝黝的大网,王相卿什么也自不清,只是紧紧跟在一言不发的张杰身后。最后,他们在一棵杉树前停住了,火光照亮下,一只狼趴在那里,那嗥叫声便是它发出来的。此时,那只狼不叫了,而是死死地盯着他们两个,眼睛闪着凶光,露着锋利的獠牙。一只后爪被牢牢扣在一个木头夹子里,鲜血直流。王相卿吃惊地看着张杰一步步走进那只狼,狼也明显惊慌了,身上的毛立了起来,并发出急促的低吼。张杰却不慌不忙连连做着一个手势,狼这才渐渐平静下来。这时张杰已经蹲在了狼的身边,认真查看起来。摆弄起那个木夹来,随着“咔“的一声,那只狼拔出了伤腿,重获了自由。只听张杰笑着说了一串蒙古话,那狼甩了甩尾巴,随即一瘸一拐消失在林中。
说实话,我太喜欢小说中这段描写了。用小说中王相卿的话讲:“你这贼忽拉,不干甚好人事儿,救一条狼倒挺上心。”“要是一个人和一条狼都遭了难,我宁肯救狼!”张杰的口气发狠。每每读到这里,我都会在心中叩问,三爷到底经历了怎样的人生际遇,能让他对人性发出如此的感慨,宁肯把爱心施舍给狼,亦不肯给人!
小说与电视剧,真的是相得益彰!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祝《大盛魁》收视长虹,也希望乔振宇为观众奉献出更多更精彩的艺术形象。

 4 ) 转载:收视破8,《大盛魁》主创该有惊世骇俗的举动了 作者 白廷旭

3月7日《大盛魁》开播,收视率从4.118 5.619 6.389 到8.38,剧播到十七、十八集,两周时间,收视率就破了8。如果我没记错,这是新闻综合频道成立以来,电视剧收视的最高记录。

     收视率连创新高说明个道理:没有过时的媒体,只有不合口味的内容。数据也让我们看到了电视业回暖的一个实例,也在传统媒体过时论一片哗然的今天,扯开个口子,看到电视的希望。

     《大盛魁》受热捧,我认为原因有三,一、深厚 二、亲和 三、真诚。

     深厚:

     我不鄙视文化快餐, 但我更赞赏十年用心的力作,与小情小调的无病呻吟相比,《大盛魁》要来的深沉。三个创业者,王相卿是个梦想家,张杰是个擅于公关有国际视野的国贸专才,史大学则是个精打细算的经济学家。在清政府稳固政权的大背景下 ,从商业入手三人组铁三角抓住机遇,成就了奇迹。

     以往清剧皇上是主角,大臣妃子是配角,话题展开是政治,尔虞我诈、阴谋是剧情,而《大盛魁》平民是主角、皇上王公大臣是配角,话题展开的是商业,展示的是自强不息。清代宫廷纷争的场景已经人所熟知,但被称作贱民的百姓,真实的生存状态是什么,不敢说《大盛魁》是正史,但为了还原历史,导演史学家在包括人物、传说、语言、服饰、发式等方面所做的寻访,最终资料编纂成260多万字的《旅蒙商通览》足以见其用心之深厚。

     在熟悉情境的转角处,从一个新的方位视角,带着我们走进一扇门,看到的不再是皇权至上更多的是黎民凄苦,《大盛魁》从皇到民的转变与文艺复兴从神到人的转变异曲同工,当然这是惊喜更是震撼。

     亲和:

     一口此地话,吃的是焙子、烧麦,逛的大召、席力图召,喝的是玉泉井水,《大盛魁》嵌入的历史知识,嵌入的民间传说丰富了可观赏性,此情此景又怎能不让呼和浩特观众流连。

     地域的接近性无疑增进了与观众的粘度,但只靠一个地域的接近性能让收视节节攀升吗?还有哪些因素可能推升了收视率。

     策划《大盛魁》宣传推广的时候,各方有一个共识:我们所做的活动不仅是为了收视率,还是想人们看过剧后能更多了解这段三百年前发生在草原上的故事,也能带着人们思考晋商的商业精神是什么,又是什么炼就了他们的精明强干?伊利、蒙牛、遍布全国的营销大军,这些呼和浩特本土生长起来的商业神话,是不是与祖上留下的,积淀在血脉中的商业基因有关?我们也希望通过电视剧的播出帮着走西口的后人们,回答人生三大哲学命题“你是谁,从哪来,到哪去”。我认为满足人们文化寻根的需求,也是这部剧引人入胜的一个重要原因。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汴梁城的一幅民俗画,看《大盛魁》就像看另一幅《清明上河图》它带着我们穿越回清代,让我们看到从归化城北去大青山再到千里草原,一路上的生民状态。剧中草原牧民是消费者、满族是管理者、山西汉族是生意人、回族的驼队是物流。

     “愣德儿记、球门没有”方言土语,粗但不俗,营构出的形式感,增强了剧的亲和也增进了剧的个性和辨识度。

     真诚:

      王卓、苏丽跟我讲参与《大盛魁》并不全是冲着片酬来的,据说乔振宇也是推掉了一部片酬高过《大盛魁》的剧后加盟的。当时我半信半疑,但看过剧,我信了,是冲着剧来的。于震、周显欣、苏丽、王卓、午马的表演,令人折服。

      高成本似乎已经成了电视节目生产的一个代名词,相比而言《大盛魁》投入是不多,但力作经典从不跟投入的多寡成正比。好钢用在刀刃上,把心思花在了怎么刻画人物,怎么讲好故事上。拿掉不必要的做作,不需要太多的雕琢,镜头对准生民的艰辛,自然的苍凉孤寂。有质感、流露着质朴的画面,入木三分的人物性格刻画,情感表达的感人至深,真诚的故事催人泪下,难道这不是大制作吗?

       大家都说王新民导演眼力好,当时《大盛魁》的角儿现在都成了腕儿。想想十年前,演员们不计报酬来到剧组,寒冬腊月顶着零下二十多度的西北风,雪窝子里摸爬滚打,荒郊野外一拍就是一个月,这需要的是何等的一种精神。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是《大盛魁》的主题立意,注定了只有理想化,很真诚,想把剧演好的人,才会走进《大盛魁》的家门。对职业敬畏,对艺术执着,谁能日后不成功。

       奢华之风裹挟的影视剧生产的当下终将过去,巴洛克式的浮华也终将褪色,朴实无华,去伪存真、去芜存菁,真诚是一切艺术表达的终极追求。

       3月12日《大盛魁》收视过6的时候,我在群里曾建议当收视过7,主创就该做点惊世骇俗的举动, 3.15消费者权益日当天《大盛魁》收视直接到了8,主创没做啥,上周五周六周日连续三天收视过了8,主创依旧泰然自若。而我呢,《大盛魁》首播当日收视率4.118其实就已经在路上蒙眼狂奔了。

 5 ) 井外之天 ——张杰出场

在武家堡那片巴掌大的地界里头,拖油瓶王相卿随随便便就长大了。身无长物名下无地,打打架,逞逞强,每天混吃等死的无聊日子,一过就是十几年。

        连名字都不被人记得的王二疤子至此为止的人生最大的成就大概就是给乡里乡亲们带来了很多欢乐,说得难听点,也就是说,他其实就是大家茶余饭后用来取乐的笑柄。

       在那一片小池塘里,王相卿勉强也能算是条地头蛇,文不成武不就,胸无点墨羊都数不清,在混混里头都是个垫底的。

        生于斯,长于斯,而葬于斯,那会的王相卿抱着这是个典型的中国封建小农思想,一门心思想着怎么窝在太谷这片乡土上平安到老,再不想重蹈父亲死无葬身之地的覆辙。发财的事情,充其量不过是闲聊里的一场白日梦,最多是争取每天的小工多点工钱,打个小赌赢点酒钱。

        二十几岁空有一身好筋骨和不知道要干嘛的大把日子的王相卿,实在太过平凡了,甚至是比平凡还要不如。

        投机取巧,不务实业,还满嘴跑火车的王相卿,别说是从小娇生惯养的孙家大小姐看不起他,就是作为普通观众的我们也看不上他。


       但是后来就是这样的王相卿,却成就了大盛魁百年不衰的庞大基业。

       诚如导演王新民所言,大盛魁是一个讲述古代平民奋斗的励志故事,一个古装版打工仔如何创造亿万财富的故事。

       故事之外的我们只知道当年“南有胡雪岩,北有大盛魁”的辉煌,却不知道那年的他们一路走下来筚路蓝缕的艰辛。说实话,这个故事要不是有大盛魁真实地存在着,我是不大信的。

       谁又能想象一个传承300年不倒的商号大盛魁的创业者不但一贫如洗,毫无本钱,而且是那样平凡卑微甚至只是一些社会最底层的无业游民呢。

        别说我不信了,就连那时候的王相卿跟张杰他们自己也不信呐。

        当然了,现在的王相卿除了有一点不因循守旧的眼光和初生牛犊不畏虎的勇敢之外,还远远不是后来成就商业帝国的那个王相卿。

        按照咱们老祖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古训,考虑到他不能的,需要增益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这个王相卿是必须给扔出他的安乐窝去好好折腾几回才行。

        王相卿逞了一时的口舌之快,诽谤了孙家的名节,人孙家可不打算就这么放过他。抱着把这个无赖赶出武家堡的心态,总算是以赶鸭子上架的方式帮他迈出了这人生最关键的第一步。

       那时候,关于未来,王相卿并没有什么概念。

        窝在太谷的王相卿总觉得自己年富力强,鬼点子多,是个人才来的。出门在外,也是一身硬骨头谁也不服。

        运粮的一路上,斗百夫长,带头抢军粮,不但没怎么样,还给他争下了一点名声。这会儿,他总觉得人生顺遂,总能逢凶化吉,对人生自信满满的,很少把别人放在眼里。
       
       张杰算是这西行路上遇到的第一个坎。



       这个相貌俊俏的年轻后生,有着多年的草原经商生涯,精通多门语言,见多识广,深谙世故人心,凭着一条三寸不烂之舌轻易就能做到八面玲珑。

        他身上有着王相卿的蛮力所无法企及的灵活和机变,王相卿那点小聪明在他面前就是大巫见小巫,秒怂。

         正所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出门在外的王相卿大概是头一回觉得诚心实意的服了一个人。

        张杰这货一出场就显示了他高超的忽悠技能,在打听到王相卿是太谷人之后迅速用一口太谷口音切换了老乡模式。再加上各种送礼套近乎很快就哄得王相卿一干人等对他掏心掏肺。

         他充满异域风情的装扮和满脑子的新奇故事,都对王相卿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当了二十几年的井底之蛙的王相卿,对张杰描绘的广阔世界感到无比新鲜与神往,几乎不加考虑地就相信了他。

          张杰一遍一遍为王相卿描绘了一个未来世界的模糊蓝图,让那个每天活得稀里糊涂的汉子开始考虑前程这种沉重的问题来。可以说,正是张杰勾起了王相卿对于商业帝国最初的兴趣。

         我们张三爷很快就用自己神乎其技的坑蒙拐骗技能让王相卿见识到了更加广阔的大千世界,还一下子把他坑进了牢里。

         张杰一出场就充满了异类的气息,一双贼亮的眸子总在人们不注意的时候观察着周围的一切。话说这个人真的是一看就不是啥好人呐,一身的匪气也就是王相卿那种头脑简单的人才会深信不疑吧。

        好在后来王相卿也正是用他的忠厚与赤城感化了这个骗子,不过那都是后话了。

        乔振宇的张三爷这个形象也让作为观众的我感到眼前一亮,这还是我们家那位玉树临风器宇不凡的世家公子吗?还是我们家那位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少年剑客吗?还是我们家那位一身正气清清冷冷的老干部男神吗?
这贼眉鼠眼,一身邪气的套马汉子是谁呀?

       真是忍不住想问一下导演大人你到底对他做了什么?

        前两天首页都还都是衣冠楚楚的大君和风度翩翩的子离,这两天刷的一下子就全变成了这个套马汉子,画风转变得太快接受起来还真有些吃力。

        看到这个角色之前,我是完全无法想象乔振宇这一身装扮会是什么样子的,但是这一身戏服上身,就变成了戏里那个角色的样子,又仿佛他本来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这也许正是作为一个演员最让人着迷的地方,戏服一换,神色一转,就变成了另一个毫不相关的人。

        以笑以泪,成全着他人的悲喜;亦真亦幻,完满着自己的人生。所以每一次他都充满期待地沉浸到新的角色里,体验着戏外无法体验的人生,我们也跟着他或爱或恨欣赏新的故事,追随着他的步伐的同时也是丰富我们自己的人生。演员,角色,与观众的彼此成全,大概不过如此吧。

         张杰让王相卿看到了他从前蜗居那一小片井口之外的天空,大盛魁这个故事也让身为观众的我们看到自己生活的这口枯井之外的天空。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见证这个大盛魁崛起的百年兴衰程,也见证诸位主创与故事相互成全的辛苦历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6 ) 潜龙在渊--记王相卿

《大盛魁》一开场就用旁白开宗明义:“二十岁时,一个身无分文的汉子,站在天下皇商首富的豪宅前说:‘我要娶你家的小姐,我的买卖要超过你家!’任何人都认为这是痴人说梦。然而,四十年过去了,一个雄据塞外三百年,横跨欧亚九千里的商业帝国终于变成了历史的真实。这个商号就是大盛魁,这个人就是王相卿。”

当时有“南有胡雪岩,北有大盛魁”之说。注定要成为大盛魁商业帝国王者的王相卿现在是什么样子呢?“王相卿”有着出将入相之意,充满着家中亲人对他赢得高官厚禄的期许。但现在穷困潦倒的他大名还少有人提起,更多的人是叫他的外号“王二疤子”。英雄发于微时,穷倒不是问题,想当初胡雪岩也是劳苦出身。既然注定会富可敌国,如今的王二疤子又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随着情节的展开,王二疤子的个人素质不免令人失望。他文不成,武不就,满脑子发财梦,满嘴跑火车,却成天就与一群无所事事的闲人厮混。心心念着能娶到青梅竹马的孙家大小姐。可惜孙小姐只当他是想吃天鹅肉的癞蛤蟆,一颗芳心全系在未婚夫曹公子身上。王二疤子最可恨的是,为了赌局的六十文小钱,不惜胡吹大气,毁了孙家大小姐的名节,简直毫无底线。

想来蝴蝶在破茧成蝶之前,不过是贪婪而丑陋的毛毛虫。若是日后能一飞冲天,至少本身会有一些过人之处。而王相卿虽然出身贫寒,却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眼光。他能提出开边禁,让皇商用民夫运粮,允许民夫带货物来抵充人力费的办法确实很巧妙。这是个三赢的方案。除了必需废除祖制开边禁之外,其他对朝庭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毕竟叛军攻来,危急存亡之秋,急需军粮,朝庭也顾不得那么多老规矩了。对皇商而言,不用再倾家荡产借款给朝庭,又能避开层层官府的盘剥,利用朝庭的旨意建立并扩充自己庞大的物流网,将自己的生意范围扩大,赚取更多的利润。对民夫而言,本地地少人多,饥寒交迫,早有人甘冒风险违背祖制到口外走私。现在朝庭开放边禁,还给补贴,自己可以光明正大地去口外作生意,简直是天大的好事。如此三赢的方案一经孙老爷提出,便得到皇帝的重视,最终依计执行。

但从另一个方面想,为什么这样的好主意不是朝堂上的大臣、饱读诗书的学者、头脑精明的皇商们提出来的呢?偏偏是王相卿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山野村夫提出呢?难道王相卿真的比这些人都聪明?其实问题的关键就在“妄议废改祖制,杀无赦”上。这条规定是为了让子孙永远执行祖先的规定而制定的,目地是杜绝改祖制的苗头。不要说改祖制,甚至讨论一下改祖制的可能性都是杀头之罪。朝庭的大臣深知其中利害,当然不会拼上身家性命去提这种砍头的建议。另外,清朝对文人学者的压制迫害历世少见,文字狱的严苛程度史所罕见,其中康熙、雍正二朝犹烈。连写句"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的徐骏都能照大不敬律,被判斩立决。不敢说有水平的学者都被杀光了,就算还剩下几个,也早就噤若寒蝉,生怕被罗织罪名招来杀身之祸,还议什么祖制?片中的皇商代表孙老爷,他圉于见识,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皇帝要借款,他就一门子心思想如何去筹款。没有跳出定式思维,换个思路去想如何解决根本问题。于是时也,运也,命也。头脑灵活,思想解放,完全不知道“妄议废改祖制,杀无赦”为何物的王相卿提出了最正确的建议。

潜龙在渊,因风云际会而一飞冲天。困在太古的小水塘里的王相卿,永远不过是条小毛虫。时势造英雄,英雄也造时势。王相卿开边禁的建议,给无数和他一样的贫苦汉子们开拓了一个可以大展拳脚的广阔世界。也给大盛魁的成立和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

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

 短评

想学做生意,先学做人。

6分钟前
  • 乖不乖
  • 推荐

今年是正剧年啊,好多压箱底的正剧都要播了,鼓掌撒花。

11分钟前
  • TT豆
  • 力荐

和大染坊比,这片主角能力不行,情商低,全凭运气开挂在飞。

16分钟前
  • 自在
  • 还行

啥时候播啊。。我想看高清的,

21分钟前
  • 静敏love
  • 力荐

被藏这么多年,终于播了,这可是老乔最喜欢的人物。

26分钟前
  • ᥫ᭡້໌
  • 力荐

导演对于剧情和镜头的把控能力到位 故事情节紧凑穿插部分幽默剧情让整部剧有想看下去的欲望 好剧 推荐

30分钟前
  • 鱼香肉丝
  • 推荐

挺好的,尤其是结合那本《清代旅蒙商述略》来看~

33分钟前
  • 臭包子
  • 推荐

大盛魁还过得去。于震其实是个不错的演员,可惜作为演员有时候不得不接烂片,太多身不由己

38分钟前
  • 百了断
  • 还行

边看边骂

40分钟前
  • 愿我可
  • 推荐

这么好看的电视剧怎么不播啊,地方台的版本少了一半,还是这么出色,不知道广dian怎么想的

45分钟前
  • 标枪问
  • 力荐

以前地方台放过,剧情很写实,演员互飙演技,赞!

50分钟前
  • 不具名
  • 力荐

这是一部叙事宏大、场景宏大,逻辑真实,正直励志,发人深省的优秀剧作,值得认真看,适合全家人一起看。大漠黄沙全部采用实景拍摄,商号创业兴业歇业的经济之道堪称专业,商号在清政府垄断下的求存之道更值得深思。唯一不足:画质差。

54分钟前
  • mengchuichui1
  • 力荐

星给刘奕君和郑玉,盛德裕的没落和大盛魁的兴起真是很现实又讽刺的对比,如果换个男主可以考虑加一星,男主零分(还是演你的抗日神剧去吧)……

58分钟前
  • 云之心
  • 还行

正在地面播出,追着呢,特别好看!绝对的演技派实力派演员,绝对的实景拍摄,我以为在现在这种绿幕棚景泛滥的情形下是看不到这种良心拍摄的剧,这部剧场景壮阔,色调舒服,演员表演又很自然,现在还有这样的剧甚是感动啊!对大盛魁的历史背景我是不太清楚的,但是现在我想去了解了解,总之,强推!

1小时前
  • 江湖骗孑
  • 推荐

这片子良心,为何不上星?

1小时前
  • 北有南霏
  • 力荐

贪心惹祸 十分仍不满足乃人生大病 舍利招财 一味就学吃亏乃处事良方私心 我们都想挣钱 为了挣钱好好工作 vs 好好工作才能挣到钱企业要发展 还要靠人 信任 忠诚谦虚 不情敌不要把钱看得太重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长生天看着呢爱一个人 就是无怨无悔的付出

1小时前
  • 迷糊娃娃
  • 推荐

为什么不播!为什么不播!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明明是个良心剧啊!

1小时前
  • 力荐

不知为什么禁播啊,不过我大多都看了,色调庄重大气

1小时前
  • 雪拥蓝关去归
  • 力荐

场景大气恢宏,情节生动有趣,三兄弟性格鲜明,讲述了大盛魁从无到有的故事,推荐!👍

1小时前
  • 麻黄桂枝汤
  • 推荐

没有 任何 符合 逻辑 的地方 and 主演太恶心了

1小时前
  • 豆友58745636
  • 很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