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

剧情片中国大陆2023

主演:朱一龙,倪妮

导演:何一非

 剧照

春风 剧照 NO.1春风 剧照 NO.2春风 剧照 NO.3春风 剧照 NO.4春风 剧照 NO.5春风 剧照 NO.6春风 剧照 NO.13春风 剧照 NO.14春风 剧照 NO.15春风 剧照 NO.16春风 剧照 NO.17春风 剧照 NO.18春风 剧照 NO.19春风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0 12:36

详细剧情

2023年VOGUEfilm展映短片。朱一龙饰演的调酒师“程磊”与倪妮饰演的“子悠” 不期而遇。子悠凭借着记忆中的味道回到老地方,却发现一切都已物是人非,当年的老面馆如今成为调酒师程磊所经营的酒吧。在短片里,无论是昔日的老面馆,还是今朝的小酒馆,同一片空间在时间的奔流中承载着不同的记忆,跨越着新旧的交替,留下不同的回忆和感受,将人们的情感紧密相连、缔结在一起。

 长篇影评

 1 ) 交媾过后终要离散

  电影结束的时候跑到窗口抽了根烟,天空多云,一下明一下暗,偶尔几道阳光也照得人眼睛发花。
  照例看完这种片子心情总会抑郁一阵,电影一开始姜城和王平做爱的场景看得一带而过,恍惚间不知道是谁说了那句“我爱你”,于是当时一下搞得我有点不耐烦,这仅仅是开场而已,却低沉地道出同志电影里最沉重的话题。
  女人的偏执很可怕,也许是大脑构造的问题,导致她们总是任凭情感和直觉的驱使去做一件自己并没有预期结果的事。男人出轨,妻子要查,查到了第三者也是个男人之后完全不能接受,然而还是不肯罢手,自作聪明地打着游击战,直到自己的行为被发现才猛然想起挽回,但是一切从一开始就错位了,注定了最后的于事无补。
  电影里的另一个女人李静,突然剪了短发的样子很好看。她的行为举止完全不像个纺织女工。我也曾经幻想过做李静做过的这些事:发现情人的情人,然后和这两个人唱歌跳舞出门远行,但是不3P;给情人温暖的拥抱给情人的情人温暖的笑容,然后最终在适时或者疲倦的时候一声不响的离开。幸福与否这么空旷的命题早已经离生活太远,我只能给予我所能够给予的,之后转身大家各自不幸或平淡。

  我一直以为我是箭,却没想到你早把自己放在了弦上。
  不知道死亡是不是必要的,王平到了电影的后半段好像已经没有了什么重要的意义,因为他越过了姜城的底线所以无奈地被出局。爱与不爱果然不能左右所有交媾过的人了,“不是爱不爱的问题”,烦躁的人们明明白白地这样说,但说到底又究竟是什么问题也从没有人清楚地解释,因为接下来没有人追问没有人在意了。除了爱不爱之外的问题早已失去了讨论的价值。
  不是爱不爱的问题,那也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王平自杀的早晨姜城在罗海涛身边醒来,可能感觉到了什么轻微的不对劲使他心里有点发慌。姜城可能一直以为自己是最被动的,结果没想到王平说爱也许就是真爱了,也或者他一时间挣扎不出来,所以干脆就带自己离开了。
  
  “自杀!我有勇气,早就干了。现在还能想到这两个字,足证我的志气还没有完全消磨尽哩!”“哈哈哈哈!今天的那无轨电车的机器手,他骂我什么来着? 黄狗!黄狗倒是一个好名词……”

  当初王平给姜城读郁达夫的《春风沉醉的晚上》,那时他还想不到自己有自杀这样莫大的勇气。两个人依偎在一起时爱是一件很不错的事,谁也不会想到死。后来情人离散了,一个像是不甘心的弃妇一样去挽留,一个觉得对方太任性了既然我已经做到了这一步。接下来其实是一场默默的角力,王平自杀了,姜城在酒吧的后巷哭了一场,不知是震惊是害怕还是真心的难过。
  隐喻一般,在经历了种种之后,姜城也死过一次,他被人割开脖子躺在马路中间流血,无力喊叫,路人纷纷躲闪。
  因为懦弱,他不能自杀,终究沦为路边开膛破肚的黄狗。于是这样和其他同类过一生。

  所谓爱情,终究是这样的结局。

 2 ) 秦昊陈思诚访谈表白娄烨,陈思诚巨大失落只因亲了秦昊

《春风沉醉的夜晚》演员秦昊&陈思诚 日本访谈

访谈视频应该拍摄于2010年7月,《春风沉醉的夜晚》于日本公映,秦昊、陈思诚赴日本宣传期间。收录于《春风沉醉的夜晚》日本版DVD花絮。之前这段访谈视频没有在网上看到过,也未见文字整理。因此特整理出来。

DVD提供:seabisuit

文字整理:汪金卫

第一次和娄烨导演合作的契机

陈思诚:娄烨导演看了我的一部电视剧,找到了我。为这部电影光等待就等了半年。期间推掉了很多其他电视剧、电影工作。我跟秦昊一样,都觉得虽然当时这部电影前途叵测,不知道会发展到什么方向。完全出于对娄烨的信任。

秦昊:和娄烨导演合作是因为看了《苏州河》觉得他是非常优秀的导演。接他的(这部)片子是两年前,那时他在国内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不能拍电影。我觉得作为那么有才华的导演,在那个时期还想拍这么优秀的电影,我非常感动。所以我义无反顾地要和他合作怕电影。

出演《春风》的顾虑

秦昊:看剧本时发现有同性恋题材的桥段,我本身是异性恋,(看到这些戏份安排)我的内心会有一些抗拒。中国和日本作为亚洲文化也比较相似,我的父母也会顾忌我为什么会拍这么一部电影,会不会是一部色情电影?我和娄烨见了一面,他说你去看看我拍的《颐和园》。你看了那部电影后再去判断我是一个色情导演还是艺术导演(笑)。我看了那部电影,我告诉我的父母说,我要合作的导演是一个艺术电影导演,不是色情电影导演。在同性恋方面,娄烨给了我很多文字、影像资料。拍摄过程中会有两个人性爱的问题。这是在接戏前、拍摄中都会困扰我自己的问题。

陈思诚:首先我跟秦昊比较相近的是,我们性取向一样,我也是异性恋者。同志电影在中国大陆,我们应该算是比较……而且最重要的是娄烨导演当时是被禁忌的,四年不让拍电影的阶段。本身这部电影就方向未卜。娄烨当时和我谈,说“你要做好(心理)准备,这个电影可能拍完了就不见了。”当时我们在南京接触了很多同性恋人群,试图和他们走近。我觉得这部电影给我带来最大的改变是,通过两个多月的创作,我拓宽了自己的人生体验。我通过对同性恋族群的认知,觉得自己更接受这个世界的多元化、世界的广泛。我越来越明白要接受各式各样的人群。这给我带来是最大的改变。

秦昊:变了吗那现在?(笑)

陈思诚:没没,谢谢啊!(笑)

表演的进步

秦昊:作为电影的基础,我们有个剧本。在人物关系方面完全按照剧本走的。成片到剧本基本没有变化。在单个个人的塑造方面,我们加了很多,删减了很多。比如我演的姜成的角色,在拍了几天的时候,娄烨有一次找我,说“秦昊,我觉得姜成这个角色,你现在的人物大概的感觉、气质方面都是对的。但是我特别想让这个角色有一点疼痛感的东西。我希望大家觉得这个人很心痛,很可怜这个人。”他说了这些话后,我们加了成片中姜成的女装、唱歌,在女装的时候听到男朋友去世在哭,这些都是和娄烨聊“加疼痛感的东西”后,后加上来的。加了这些东西我觉得都是为了角色个人魅力、性格服务的。但对于整个电影来说,没有脱离之前剧本的框架。基本还是忠于原剧本的。

陈思诚:我在国内拍电视剧比较多,我觉得电视剧的表演跟电影还是不一样的。通过这部电影的表演,我自己真正在表演上又有了一个进步。我跟秦昊我们俩都是一个学校,都是中央戏剧学院的。我们都是话剧演员。我觉得话剧到电视剧,电视剧再到电影,都是不一样的。表演上有些东西还是不同的。跟娄烨这次合作,对自己表演技巧真的有很大的帮助。

拍摄困难

秦昊:这方面困难肯定是有的。我们整个剧组规模不是很大,随机性要很强。在街上如果碰到好的地方我们要马上进入状态去拍。这一点也是娄烨到现在为止见到我们都会说“哇塞,真的不知道当时我们是怎么拍出来的,你们做得太好了!”(笑)现在回想起来,确实是创造了一个奇迹。自己想可能我要再进入到那种状态都不是很容易的。

陈思诚:我觉得天性“Natural”这事儿,就是我生下来是一个异性恋,去尝试同性之间的情感。确实这对我是巨大的障碍。我需要去跨越这道障碍。我跟他们讲,我体会到了最深切的一种感觉,那天我和秦昊拍完一场激情戏,一场吻戏以后,我那天特别失落。那天忽然南京下起了小雨,我在南京那个车窗前雨刷器在不停地摇摆,那个镜头画面我至今难忘。我觉得有一种巨大的失落感。那种感觉可能就像……

秦昊:就因为我亲了你?(笑)

陈思诚:(大笑)是我亲了你!(就像)女孩失去了第一次,但第一次又是那种不情愿失去的那种感觉,巨大的失落感。所以我在影片里的那种状态我自己看都也挺奇怪的。这种感觉我和秦昊是一样的,我也是不想再去看那个东西。怎么说呢……整个影片塑造的氛围其实是挺拧巴的。我觉得“拧巴”这个词你可能翻译不过来。你能翻译过来吗?就挺……挺不舒服的这样一种感觉。

秦昊:纠结。

陈思诚:纠结,对对对。

印象最深的事情

陈思诚:印象最深的是娄烨的工作方法。他在用镜头,用这个Camera不是在拍摄,而是在捕捉。我觉得“拍摄”和“捕捉”是两个不同的动词。他尽量让我们演员也好,生活的环境也好,尽量做到最真实的还原。我觉得这样是有违于戏剧的“戏剧构成”的。

秦昊:首先从演员角度来说,让我发现娄烨导演是一个给演员很大的创作自由、创作空间的导演。作为演员能够和他合作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以至于他可能会给演员养成一种毛病,再跟别人合作的时候会有一些不适应。这是他很宠演员最后可能对演员不好的地方。通过这次《春风》电影和他的合作,我的人生观有一些改变。比如说我会变得更加宽容,在拍摄过程中、剧本遇到问题的时候,娄烨都会跟我说“你要给别人犯错的自由”。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对待事情都有他的权利和自由。这样就让我觉得,我会对待身边的很多人、工作碰到的很多事情会变得很宽容。我也允许别人去犯错。另外一点就是艺术创作上面,我在娄烨身上看到了“纯粹”,这是让我非常非常感动的地方,也是我今后想要去追求的东西。

 3 ) 消失在城市里的光与人

(Spoiler Alert! 以下内容有细微的剧情泄露,可能影响观看)

我所熟悉的影迷圈子里,这部电影被简称为“春晚”。用一无比主旋律的事物去假称代替一部见不到光的地下禁片,的确有说不尽的讽刺意味。相较那个特殊夜晚电视机里洋溢着幸福的欢歌热舞,片中居然也有两人起舞和把麦自唱,然而怎么看都有一股压抑痛苦在里头。昏暗摇晃的镜头、同性情侣多角恋,从外在形式到内容本身,它都有别于主流华语片,在这个四处膨胀的国度也不会受到太多人的欢迎。

《春风沉醉的夜晚》,早先被认为与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有脱离不了的干系,实际上除了床上读大段书和工厂女工的人物设置,电影跟改编或致敬都沾不上边。不管“夜晚”和“晚上”的字眼差别是误用还是故意明示,在春晚的称呼里它们都消失于无形。在英文名里,电影应该叫做《春热》,不过里头的南京春寒未了、乍暖还冷,根本见不到几缕阳光,到处是灰蒙蒙和冷冰冰,潮湿、凝重。此处的“热”倾向可以视作发高烧,遭遇爱情的重感冒,持续的高烧不减几乎毁掉了主人公的身体和生命。

观影的一长段时间内,我并不是太入戏。跟踪男恋上目标就好比杀手爱上猎物,回想下总觉得有些不对劲,原来搞错位在欧洲文艺片里太常见了。这回,中国人也可以不分性别对象,情欲热烈奔放。我当然知道“太常见”不能成为贬低理由,于是转而努力去挑刺寻找瑕疵。可从逃离南京的三人行开始,电影渐入佳境,我发现自己居然喜欢上这部电影了。以往我对娄烨作品是持保留意见的,一阵风吹过就有爱情和无限幻想的说法也不可能次次灵验。比如拿前人词句来充当感性延伸就不见得奏效,一股抓不到的文艺腔。不过在细微处上,娄烨这回大有进步,几个人的情感崩溃和无语以对也相当到位。由始至终,镜头跟着人,人物情绪顺着一路走。没有跳,更消除了以往常见的断裂感。前面说的街头跳舞,早先有部以成都为背景的文艺爱情片也有类似场景,怎么看都不真实,可在《春风沉醉的夜晚》里,这是一份情感催化剂,应情应景,恰到好处。

与其说《春风沉醉的夜晚》在讲南京的阴暗面,不如说电影是在讲情感的的阴暗面:刀片划过身体的感觉,留在身上的伤痕和印记。当水中的莲花化作刺青时的图案,电影离一花一世界的意思也不远了。我无法认可同性恋在电影里不重要的说法,没有黑暗中和夜色里的偷偷摸摸,他们就不至于被周围逼迫到窘困的地步。我也知道娄烨在讲广泛意义上的爱情,只是事后说法远远比不上当时的绝望无助。影片的私密在于里面的世界好像离很多人的生活很远,然而它就发生在很多人熟悉的身边环境当中,你无法轻易找出硬伤毛病。

主人公受伤之后选择了退避,旧日情感化作了身体的记忆。另一段肌体亲密发生时,他又想起了南京城里的春夜迷蒙,发暗、无光。当娄烨抛弃前作的时代汹涌来讲述起个人情感,他所关注的是人与城市的关系,在脏乱旧城区里的爱情命运——同样可以定义为个人命运,那开始与结束就如同眼前破败与杂乱的景象。一个不怎么好的时代,确实没有大费周章的明言必要,那可能只需要片名的隐约暗示,供人无限联想。【理财一周-东方早报-上海杂志】

 4 ) 夜深沉, 爱难吟

    在经过了近一年半的等待之后,我们终于能有幸观看到娄烨的这部“新作”。《春风沉醉的夜晚》与娄烨的前作相比最大的突破在于将摄影机真正深入到人物内心世界的同时仍然对外部空间和社会规则保持着某种“轻蔑”意味的批判色彩。在这种程度上,娄烨的影像是对当代中国“既熟悉又陌生”的社会状态的展示,是边缘人物与主流话语之间权力战争的缩影。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苏州河》之后的作品中,娄烨重拾了在“第六代”那里被淹埋的历史伤痕,努力探寻着人物的“存在”与历史的“在场”之间的压抑与孤独。

春风吹 三人游

    《春风沉醉的夜晚》的故事情节可以简单地抽象为三个三角恋的架构模式。(王平与江城的同志关系以及夹在其中的王平的妻子林雪;林雪派去跟踪王平的罗海涛爱上了江城,在江城与女友李静之间左右摇摆;女工李静在与男友罗海涛交往的同时又与老板保持着暧昧关系)在这三组三角恋关系中有两组均涉及到了同性恋情,而且这两组关系在影片中是详细展开描述的,分别占据了影片的前、后部分,而第三组关系只是穿插其中,作简略交代。
    同性恋情是《春风沉醉的夜晚》中关键剧情设置。《春风沉醉的夜晚》也是华语电影中迄今唯一能与王家卫的《春光乍泄》相提并论的同志题材电影。娄烨对同志群体的关注延续了他在《yi he yuan》中开始的“时代零余者”的影像主题。电影题目直接来自于郁达夫的代表作品,以及王平给江城朗读该小说的情节设置,在具体与抽象两个层面将被时代抛弃的孤独个体置于历史的横断面,进行了一次显微镜下的观察。在《春风沉醉的夜晚》中,特写镜头的使用是极其频繁的,特别是对人物的脸及身体的特写镜头。脸外化于情绪、谎言、疏离以及情欲的煎熬,江面上吹来凛冽的春风,扬起三个人的头发,却吹不动那三张静止到毫无表情的脸庞。身体承载着欲望表述主体的重要角色。在影片中身体释放着情欲、传达着焦虑,也表达着孤独。每个人都在与其它人的身体接触中,寻找着一种更加刺激或者更加稳定的生活状态。可是冒险与安稳本身就是矛盾的,所以寻找的过程绝望又痛苦。
    王平与江城将生活分为了安稳与冒险两部分,他们一边在社会群体中努力扮演好一个“正常人”的角色;另一边又在一次次的秘密约会中寻求刺激与解脱。但维持这种“双重生活”的力量却在情欲中迷失了。当王平若无其事地将江城介绍给妻子,谎称是大学同学时,对于早已知晓真相的的林雪来说,她生活中唯一的情感重心失衡了,她开始了对江城歇斯底里式的报复。一切关系都在被打破,然后又重新组合,接着又被打破。只有当事人的离开(死亡)才能彻底终结这场无聊的游戏。谁不想过安稳的生活呢?但欲望的黑洞早已将理智吞没,情欲的巨浪也早已将真爱卷走。“只剩下身体在狂欢”,当每一个人面临着这种无望的选择时,离开还是继续就都成了问题。江城离开王平,是迫于林雪的压力?还是他明白“有一种爱叫做放手”?抑或兼而有之。罗海涛离开江城,是欲望早已耗尽?还是因为对李静的愧疚?抑或也是兼而有之。这世上的一切都比不上人心的复杂,同时人心的复杂也造就了这世界上最无解的难题。
    娄烨电影中边缘人物确认自身身份的方式就是身体,与他人的接触,在这种不稳定的关系中寻找安定的可能。从《苏州河》开始,没有天长地久的爱情,每次情感投入的最终结果就是分离。这是个被欲望吞噬的时代,这是个人人都孤独的社会。手持摄影机的晃动似乎是在告诉观众不要对“美好”抱有幻想,一切美好与稳定的事物都在累积着不稳定的“熵”,在一定程度之后会必然断裂。我愿意把罗海涛的那段恰恰舞看作是对张国荣的致敬,《阿飞正传》中的无脚鸟对现代社会的漂泊个体来说是一个再恰当不过的比喻。我们用一生寻找可以栖息的枝头,可以遮风挡雨的屋檐,可是当落地的那一刻,才发现,我们其实已经死了。人总被欲望控制,占有的欲望、寻找满足的欲望、渴望刺激的欲望。理智如同那张薄薄的浴帘,欲望若隐若现,只需拉开,就能享受。理智也如同那面被蒸汽所覆盖的镜子,即使擦去蒸汽,也只能映照出自己,背后的那个人、那个欲望依然模糊不清。娄烨用浴帘与镜子来表现江城与罗海涛之间暗涌的欲望与彼此对抗的理智。这样的表现手法非常高明,几场戏也张力十足。除了浴帘与镜子,门与窗的景框的使用同样出色。利用门缝制造的偷窥视角,将同志群体生活的地下、边缘的特点强化,同时也是对个体尊严与自由丧失的焦虑。王平与江城的约会,双方总是表现得小心翼翼,导演更是将两人周围的环境作为表现重点,镜头穿过树林和指向外围的高楼,从丛林到钢筋丛林,人物不管是在乡村还是在城市都被周围的客观环境所左右、所限制。而林雪观察江城则是通过他办公室那扇大落地窗。之后三人吃饭,导演则将镜头放在餐厅的窗户外观察坐在窗边的主人公。玻璃是一种隔离,但这种隔离并不彻底,它能挡住风,挡住灰尘,却不能挡住别人的目光。门与窗的景框构图出现在影片中有助于营造更加真实和更具象征意义的镜头语言。

香水有毒 那些花儿

    影片对人物孤独心理的刻画主要采取三种方式:一种是前文提到过的特写镜头;第二种是个体与群体、寂寞与喧闹的对比;第三种是背景音乐的使用。张楚说,“孤独的人是可耻的”这更像是里尔克那个悲观预言“谁现在孤独,就将永远孤独”的绝妙注脚。当你习惯孤独,就会慢慢开始享受它,最后你就离不开它了。当江城与王平分手后,游走于各个同志酒吧,吸引罗海涛的不是江城的反串表演,而是他面对孤独时的气质。酒吧的音乐、疯狂扭动身体的人群以及主人公毫无表情的面部特写,三种方式完美融合。在得到王平自杀的消息后,江城穿着女装躲在后台哭泣,这时大厅里响彻着那首著名的网络歌曲《香水有毒》,在这首赤裸裸的“一夜情”歌曲的歌声中,江城的眼泪显得更加真诚,庸俗的歌词起到了很好的反差效果。通俗音乐在这里也具有了贾樟柯电影中通俗歌曲的大众文化话语替代者的功能。不管是《小武》还是《三峡好人》,通俗歌曲作为大众流行文化的代表,并以一种公众广播的形式出现,是对个体自由意志的剥夺和异化。《香水有毒》所宣扬的廉价爱情观肯定也是娄烨反感的对象,他将这次声画对位当作了对抗主流话语的武器。
    个体情感对抗大众价值,个体的痛苦对抗大众的狂欢。更直观的是娄烨在电影中直接以字幕的方式引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及郁达夫的《春风沉醉的晚上》。《荷塘月色》是林雪在讲这篇课文时得知王平自杀的消息,(这里有个小漏洞,这篇课文是高一上期的课本里的,可按当时的时间,应该是学习下册课本的时候,不过外国评委们可能不知道这些,没有影响影片获得戛纳电影节的最佳编剧奖)而《春风沉醉的晚上》则是王平对江城朗读的内容。这是娄烨对历史的回望,通过对历史的引用,思考时代变化背后孤独个体的生存状态。荷塘与自杀、朱自清与王平的联系明显,而郁达夫笔下的“零余者”也直接对应现代社会中的“多余人”。三角关系中,必须有人放弃,才能维持平衡,而谁才是那个“多余人”呢?引经据典的用意是重塑现代社会中个人的尊严,这也是因为现实的无力,历史的可悲,社会与个人的战争仍未停止。在前作《yi he yuan》中,“5+1•5—1”之后背负历史重担的男、女主人公十余年的漂泊是对这场战争留下的巨大历史创伤的逃避。在《春风沉醉的夜晚》中,片尾瓦房与高楼、黑暗与光明的对比却是对个人与历史战争结果的悲观表达-----黑暗终将吞没这一切。
    时代洪流中,每个人都是不稳定的,如同影片开头那漂浮的睡莲,随水流去,不知何方,但是无论怎么走也走不出那个玻璃缸,怎么跳也跳不出那个小圈子。影片中段是典型的公路电影模式,旅行是告别的好方法,但人终归还是要回到原点。旅行前拥有,旅行后丧失,人生总是不断重复着“得到与失去”的悖论。明知要失去为何还有爱?明知要死为何要活?哎,这些问题一扩展开来就变的如此面目可憎。当李静发现男友与江城的关系时,她没有选择林雪的歇斯底里,而是一个人默默去k歌,这一段看似很做作,但却是电影中最打动人的场景。《那些花儿》的歌词与《香水有毒》不同,它不是反衬,而是正相关。“各自奔天涯”完全符合这趟旅途的最终结果。当江城进来,罗海涛进来,三个人轮唱《那些花儿》,并开始翩翩起舞时,在这间狭窄的KTV包房里正上演着人间最奇妙的告别仪式。“他们都老了吗?他们在哪里呀?”似乎是十余年后三位主人公的心理表述,在还未分别时唱出,给人一种现实与未来的时空错位感。

中围石化 和谐旅馆

    在《春风沉醉的夜晚》里娄烨成功地将背景的“物”与前景的“人”并置,成功地实现了“复调”的表达效果。人物背景的广告招牌是当下中国社会的缩影,诸如“快捷办牌照”、“自由点服饰”之类的招牌很容易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最绝的是江城在旅途中出现的两块背景广告牌“中围石化”和“和谐旅馆”。提到“中围石化”,我们领导前段时间去山西自驾游,去到一个加油站加油,结果进去了才发现不是“中国石油”而是“中围石油”,他当时还考虑身为中国石油的一员,自己是否应该去“检举”这个加油站。现在看来,他完全没必要想那么多,人家“中围集团”是两块牌子,拿下一个,还有另一个。“中围石化”是当代中国“山寨”文化的代表,是经济快速发展中产生的“怪胎”,是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反讽,同时它也是一种抵制权力,甚至解构权力的表现形式,某种程度上还带有点“反乌托邦”色彩。当然,娄烨肯定不会为“山寨”而“山寨”,衬托前景人物才是最重要的。“山寨”商品的身份得不到主流社会的认同,同样,身为同志的江城也不会在有进入“正常人”圈子的机会了(之后的剧情也证明了这一点)。“和谐旅馆”就不仅是对经济权力的解构了,它还是对政治话语的解构,这是影片中最明显的一处社会批判的暗喻,在这个宣扬“和而不同”的社会中,作为“不同”的江城却不得不忍受孤独和被排挤的命运。在江城等三人开车通过南京长江大桥时,大仰拍,桥头堡的工人、红军的大型雕塑与车内渺小个人的来回剪辑,同样是一种“轻蔑”意味的批判。
    好了,故事讲完了,夜已深了,窗外万家灯火,你还要再听一遍吗?这是电影的最后一个场景。

 5 ) 我不是007,我是同性恋。

在我的印象当中,世间似乎有五种东西,是有原罪的。

电影,漂亮女人,金钱,间谍与同性恋。

从存在的那一天起,就有了不可撤销的罪名,无法被世人原谅的罪名。

《春风沉醉的夜晚》里的三个男人,是中国同性恋,所以他们必须像英国间谍一样活着,小心翼翼的活着。因为一旦暴露,就必须自杀。

从我热爱电影的那一刻起,我就相信三条:

第一,电影对于我,就是一层像纱般披在万事万物之上的微光,肉眼是看不到的。只有通过镜头与屏幕,这层光才会浮现,它让这人世间不仅仅有凄楚,还有尊严。不仅仅有粗硬的物质,还有柔弱的光与影。

第二,伟大的电影对于我,就是几个人,从头到尾的关系变化,却说尽了酸甜苦辣,爱恨离别。。

第三,伟大的电影剧作对于我,不是如同上帝一般,造出河流,山川,土壤与微风,再像做盆景一样,把它们放在能够掀起足够大矛盾冲突的地方。而是唯物主义的,河流早就在那里,山川也早就在那里,万事万物早已存在于亿万年前,故事却像只鸟一样,划过所有空间时间的上空。它的眼睛就是我的眼睛,它带领着我,看透六道轮回,万千红尘,

以这三条来看近五年来的中国电影,我近乎于绝望。拍物,焦都不准。说事,事都不清。

更别提事物中的人了。

因此我有足够的理由为这部电影激动,痛哭,失眠。

好久没有在电影中看到有质感的人了。

手持摄影与密集的跳切焕发了它们本该具有的光彩,人物在影像中被偷窥,被揭发,被抚慰,被审视。迷醉而又疯狂的中国,沉沦到无家可归,沉沦到家变成了炮房的中国,终于被一个个切割到凌乱不堪的画面,拼成了整体。

该有几个人就有几个人,这几个人该有几组关系就有几组关系。关系与关系之间的连接与渗透层次清晰,纬度丰富。每个人物该有多少戏份,在每场戏中占多大比重,起什么功能,编剧全都了然于心。

并且在它的剧作中,物与空间,还有声音的运用也令人着迷。我一直相信,起承转合还不能叫做电影,时间空间那才是电影。

只能在这个空间,只能在这个时间,才能发生这个故事——我喜欢这样的电影。

空间是这个国家——人只有在一种情况下才可能变成禽兽,就是当一个国家的动物性大于理性,并用伦理与法律来遮掩贪婪的时候。

时间是现在——全是想爱不能爱的人啊,就像那些花儿,散落在天涯。所有的拥抱全都破碎了。

暧昧与苦涩的爱,凶猛与爆裂的爱,

我们活一万年死一万遍,在佛祖面前哭泣在阎罗面前抽疯,所做的这一切,全都是为了爱。

男人与女人,男人与男人,女人与女人,关系再怎么隐秘,性交方式再怎么复杂,到最后也只能剩下人与爱。

在这个春风沉醉的夜晚,剩下人与爱,总比只剩下恨要强吧?

我认为它能跻身于”伟大的中国电影“行列的原因就基于此:

它是一部不折不扣的”中国“”当代“”电影“,并用中国当代电影该有的电影观念,丰富技术与坚硬风骨,描述了庸俗生活之下,那些暗探一般活着的人心中那奔腾的炽热之爱,并给那些人那些爱以高贵的光。肉体的,皮肤的,指甲的光。

春风沉醉的夜晚,因为爱,所有的间谍,都成为了光。

 6 ) 听了吗?我再给你读一遍吧!

“她是不想做工,而工作要强迫她作。
我是想找一点工作,终于找不到,就去做筋肉的劳动吧
但我这一双弱腕,怕吃不下一部黄包车的重力。
自杀!
我有勇气早就干了,
现在还能想到这两个字,足证我的志气还没有完全消磨尽哩。
今天那无轨电车的机器手,他骂我什么来?
黄狗?
黄狗倒是一个好名词。
我想了许多凌乱断续的思想,终究没有一个好法子,可以救我出目下的穷状来。
听见工厂的汽笛,好像在报12点钟了,我就站了起来,换上白天脱下的那件破棉袍子,仍复吹熄了蜡烛,走去外面去散步去。
贫民窟里的人已经睡眠静了,对面日新里的一排临邓脱路的洋楼里,还有几家点着红绿的电灯,在那里弹罢拉拉衣加(俄罗斯民间的一种三弦的三角琴)。一声二声清脆的歌音,带着哀调,从寂静的深夜的冷空气里,传到我的耳膜上来。这大约是俄国漂泊的少女, 在那里卖钱地歌唱。
天上罩满了灰白的薄云,同腐烂的尸体似的沉沉地盖在那里,云层破处也能看出一点二点星来,但星的近处,黝黝看得出来的天色,好像有无限的哀愁蕴藏着的样子。”
1923年7月15日
听了吗?
我再给你读一遍吧!
(当这样的无可奈何,春风沉醉的晚上, 我每要在各处乱走,走到天将明的时候。)
郁达夫
一九二三年

 短评

“我们时常感到春风沉醉,却忘了我们仍在夜里” ——我爱你。

5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他爱他,她爱他.她爱着他还想着他,他爱着他还想着她.四牌楼,angry jerks,莱迪,古堡,东大的摩登天空...他失去了他,我离开了南京...

7分钟前
  • 移动应用
  • 力荐

看完以后有种夜里出门四处走走的冲动。

8分钟前
  • 牛腩羊耳朵
  • 推荐

我认为这是我看过最好的电影

11分钟前
  • 小王子
  • 力荐

秦昊真是太好了,完全可以理解为什么娄烨那么爱他,为什么陈思诚跟踪跟踪就迷上他。走路的样子,微微上扬的嘴角,抽烟时的妩媚,全是戏。

13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年度最爱之一。属于可以铭记这个时代的电影。

15分钟前
  • 老晃
  • 力荐

“不是爱风尘, 总被前缘误”,灰色的胶片揣忖着每个人的私密生活。片名印证了郁达夫所描写的小人物的悲苦,出轨的意乱情迷,被出轨的尊严剥落,都在湿热的夜晚化作挥之不去的迷雾。好剧本,好演员。

1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男主角身為出櫃同志卻得要陪著他的男人們躲在櫃子裏,而他們身後總是還有個女人在拉扯著,他必需在被抛棄之前先拋棄對方,讓肉體和心靈都留下了疤痕。主角以冷漠包裹著他的愛意,以堅決掩飾他的脆弱,卻也只能投入傷害人與被傷害的宿命之中,情慾的悸動有如加諸於他的詛咒。

21分钟前
  • alfredo
  • 推荐

复杂感情世界的集大成。非常私,非常自我,非常美,非常罪,也非常醉。

23分钟前
  • 阿巴厮
  • 力荐

与上一部一样,依然是情绪化的电影。模糊环境,强调个人,以便更细腻的关注个人的情感。一直觉得娄烨是6代里最有灵气的一个,放在欧洲算不上极优秀,放在内地这种类型的导演倒是极稀缺。配乐很赞。不错

24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我从来都没有问题”

25分钟前
  • A L E X
  • 力荐

娄烨是中国最有文艺气质的导演。这部电影真让我惊喜。

28分钟前
  • 苏觋觋
  • 力荐

鹿特丹夜晚十二点,走出影院,并没有察觉出异样。只是等一个人安静的骑车回家,电影的镜头就不停的闪烁,还有那些屏幕左边时而出现的诗句,那时才算明白了,我也只能这样看你离开。雪花飞满了一整片天,这是你我一起看的最后一场电影。

33分钟前
  • Millet
  • 力荐

看来,娄烨一直忘不了郝蕾啊……

34分钟前
  • 战国客
  • 推荐

真够憋屈的,中国式的。沉醉的是春风是夜晚,而你只有无限的压抑,无限的无可奈何。而我仍觉着娄烨的叙述里一直流淌着诗意。

39分钟前
  • shu
  • 推荐

一花一世界。身体的记忆。前守后攻——前面偏弱、后面渐强。音乐不错。

43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相爱后动物感伤

45分钟前
  • 沉歌
  • 力荐

最后居然被掰直了?

46分钟前
  • lixunhuan
  • 还行

明明糙着一张脸,却拍出了秦昊眉眼间的风情。明明是破败老旧的城区跟广告牌,却流淌着清冷又无可奈何的诗意。姜城说,我从来都没什么问题。全片最虐。人人都征求他意见,却从来都没把他放在最重要的地方。他在夜晚不停地游荡,心底求的还是个长久。可原来,求长久的都是傻冒。

51分钟前
  • 某J。624
  • 推荐

慢慢开始觉得,娄烨和体制最突出的对抗性其实不在于他的目光所及,而在于他是我们当中可贵的“主观性”颂者。确切地说,是拥有一种对现实场域毫不畏惧并将其掌控、利用的主观性。有多少时刻,往后退半步是纪实,往前进半步是风格化(狭义),但偏偏都不是。这种源自影像的个体性能量对于维稳、统一、大局、集体主义,本身就是最纯粹的逆流。能为表达内容的自由代言的人有很多,能为表达方式的自由代言的人很少,娄烨有时是前者,娄烨一直是后者。

53分钟前
  • Ocap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