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马贼

剧情片大陆1986

主演:才项仁增,旦枝姬,蒂巴,扎西,高哇,加洋加木错

导演:田壮壮

播放地址

 剧照

盗马贼 剧照 NO.1盗马贼 剧照 NO.2盗马贼 剧照 NO.3盗马贼 剧照 NO.4盗马贼 剧照 NO.5盗马贼 剧照 NO.6盗马贼 剧照 NO.13盗马贼 剧照 NO.14盗马贼 剧照 NO.15盗马贼 剧照 NO.16盗马贼 剧照 NO.17盗马贼 剧照 NO.18盗马贼 剧照 NO.19盗马贼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3 12:48

详细剧情

  1923年,藏民罗尔布(才项增仁 饰)游弋在高原上,以盗马维生。为了自己的孩子扎西,罗尔布放神羊为其祈福。头人的父亲死去,老阿妈对头人一家的善良感佩,同时又担心罗尔布因盗窃不能魂归于天。罗尔布与同伙抢劫了政府送给寺院的礼物,并打算用赃物为扎西向寺院还愿。抢劫事发,愤怒的头人将罗尔布一家驱逐,从此,罗尔布和妻子卓玛(旦枝姬 饰)、扎西只得在草原上流浪。扎西的病情不见好转并逐渐恶化,罗尔布用圣水为扎西沐浴、虔诚的求佛爷保佑却终于不能挽留自己的孩子。不久卓玛再次怀孕了,罗尔布和卓玛磕头为扎西还愿,但苦难并没有离他们而去……

 长篇影评

 1 ) 田壮壮:电影会带着你的生命传播、流动,这是挺幸福的事

来源: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2016.12.17
链接://mp.weixin.qq.com/s/iOkNVmqDW_z-XPRpEUtX6w

对谈地点:成都峨影1958

何小竹:大家下午好,我是何小竹。现在坐在我面前的是李少红导演、何多苓老师(小编注:由于当天成都大雾、田壮壮导演的航班延误,此时他正在从机场赶往影城的路上),两位艺术家都是从八十年代开始创作,一般统称为第五代导演,和田壮壮老师一样。我呢,也算是李少红老师的影迷,您拍的电影《红粉》我特别喜欢,还有电视剧《大明宫词》,我特别强烈的感触到这个电影的台词完全像莎士比亚一样非常西化的台词,当时也是引起了好多争议。大家都觉得唐朝怎么是这样说话的,可是大家都不知道唐朝是怎么说话的。我们貌似像学文言一样去模仿唐朝说话,其实不是的。但我觉得像莎士比亚这样这样的台词反而暗合了我们对唐朝盛世的想象。何多苓老师的很多作品也是在八十年代有了很大的反响。何多苓老师和李少红、田壮壮老师的作品在意蕴上都是十分相近的。我们刚刚把《盗马贼》看完,可能大家跟我一样心里也有很多感触,我们先请李少红老师谈谈您的观感,对这个电影做一些解读。

李少红:解读其实还是要等壮壮来,我现在在台上主要是先为壮壮站一下台。他飞机已经落地了,飞的还挺快,原来以为三个小时,两个半小时就到了。我觉得应该还有二十分钟就能到现场了。在这之前呢,如果有观众比较关心的问题我可以帮他解答一下。但是对于这部影片的解读最重要的是壮壮导演,他亲历了整个过程。我能说的是比较周边的,壮壮和我是电影学院的同班同学,他是我们班长,一个不太靠谱的班长。他这个人看上去属于挺吊儿郎当的,但是我觉得他对电影的热爱是属于血缘的关系。

另外我觉得也因为他自己家庭的原因,田方老师和于蓝老师,他在我们班内的时候我觉得他比我们都优越,因为他能够拍电影的条件比我们都要好,所以他在八十代初就拍摄了《盗马贼》。这是那时候让我非常震惊的一部电影。因为那个时候我还在给谢铁骊当副导演的时候他就已经拍电影了。这是让我非常羡慕的一件事情。而且《盗马贼》已经是他的第二部电影了,第一部电影是《红象》。我们毕业的时候都要拍一部作业。哟~来了!(小编注:此时田壮壮导演、黎涛导演赶到了对谈现场)

何小竹:欢迎田壮壮导演。

李少红:你自己说吧。刚刚已经把片子都放完了,说说你的《盗马贼》。我就简单说一下,大家看完都有很多感悟。我刚刚讲到说你是我们班的班长,你比我们我们条件都好,首先拍了《红象》,又拍了《盗马贼》,让我们无限的羡慕。我们那时候还只能去给谢铁骊导演做助理,他去拍戏呢就把他当副导演的戏扔给了我,让我去拍《出门挣钱的人》。我俩当时都在北影。

今天我坐在这儿和观众看了一半儿然后被记者叫去。我也挺感慨的,因为我一边看一边就想起了八十年代初我们的很多经历和事情,还有当时看过这部影片的感触。我觉得能够修复这件事对我们来讲意义非常重大(小编注:当天电影资料馆联手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宣布正式启动对《盗马贼》的4K修复,这是国内首次对经典影片进行4K修复。从这部影片开始,导演协会将协助电影资料馆邀请被修复影片的导演参与,与修复师共同完成对影片的“二度创作”,确保修复作品的艺术性完美呈现。)我也特别高兴是因为这个2K的修复完成后还有4K的修复。我觉得这个修复真的是很重要的,但是我也想幸亏壮壮没看,我就告诉你,有一点,你肯定不满意,就是这声音的问题。我觉得声音还是有很大的问题,声音怎么修复感觉是没有修,所以我觉得4K的时候,如果真的是我们导演协会要和资料馆合作这件事,我们还是要和他们好好的商量一下,就是声音的问题,我觉得还是有点不太达标。

好了,我把话筒交给壮壮,让他讲讲。你别和搞大批判似的,你干嘛低着脑袋啊。抓住他一次特别不容易,影迷朋友们你们一定想好你们的问题好吗?

田壮壮:不好意思,谢谢各位。盗马贼,我想想是86年拍的是吧,30年了。那时候年轻气盛,口吐狂言。终于跟各位见着了,也是我一荣幸吧。

李少红:不要把他当老干部看待。

田壮壮:退休老干部,肯定的。我是觉得,我上台说些感谢的话,感谢我们会长先过来帮我撑场子。我今天和黎涛我们两个在机场,延误很长时间,我们俩在聊天,觉得修复这件事呢到组织,是艺术院线也好,文化院线也好,或者是小众一点的院线也好,我觉得是挺有必要的。因为这是我一直的一个梦想。对,我二十年前就在张罗这事,一直没张罗成,想做一个大学生院线,一直没有做成。那个时候有好多客观原因,因为我觉得电影是这样子的,我今天也和黎涛讲了很多方法,我觉得应该把电影的前史和很多东西都介绍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大家会在意这部电影,因为毕竟时代和大家的价值观都发生特别大的变化,如何在那个时候看,比如说,我现在看卓别林的电影我还会特别特别感动,这些老的电影是让它有传承,这是我们做电影人的一种幸福吧。

你比如说卓别林都不知道已经走了多少年了,我还是要看他的电影,电影会带着你的生命在时间还传播着还流动着,其实是挺幸福的事。我挺感谢能把《盗马贼》拿出来修复,因为这是一部我被批判了两期的电影,从这以后我就开始完全没有锐气了。就觉得我可能没有为大众服务,有很多问题。

李少红:后来又拍了什么?

田壮壮:后来又拍了好多好多,不提了。但是不能说他们不好,《摇滚青年》《大太监李莲英》《手术室》等等等等吧。但我那段时间没有拍电影,我做了一件事也挺好的,我想了好多事儿,后来拍《蓝风筝》又被。。不是又被批判,又犯了一点错误,其实是我犯了一点错误,然后又糊里糊涂十年没拍电影。其实是我的问题。我自己也觉得,说心里话,世界上好电影太多了,不缺我这一导演。看好电影是一件特别享受的事,拍电影,费钱费力,给大家找好多负担,自己也好大负担。

李少红老师当时也讲了,你看现在脸都这么老了,老拍小众电影吧,老找别人要钱,老觉得还不上人家这人情,就愁的愁成这样了。这几年别人都说我好多了,不拍电影了,退休了,精神面貌比以前好了。也谢谢各位到这来看着电影。其实这电影还是挺笨的。我也不知道还能说什么,你们有什么想问我的或者想批判我的都随时可以,我从这接着。

何小竹:谢谢田壮壮导演,刚下飞机让他先歇一会,喘口气。黎涛导演,他也是和田壮壮导演一起刚刚下飞机,也先喘口气。我们请何多苓老师谈谈他刚刚看过了这个片子,我刚刚挨着他坐,我注意到他好多个画面他都很激动。何多苓老师他八十年代画的那些题材的画也是少数民族,在我的印象里他好像还没有涉足过藏族的题材,但是那种质感我觉得它是有想通的相近的地方。我们想听听何多苓老师对《盗马贼》这部影片的观感。

何多苓:各位朋友下午好,我今天是作为一个观众来看电影。田壮壮导演他的电影我只看过两部,我实在也不像一个影迷。就这两部电影,今天我向他致敬。首先我向田壮壮导演致敬,我都非常喜欢。我先不说其他的,影片中很多画面让我想起八十年代。八十年代我们看了很多电影,我们可能就是在电影里成长起来的。自己画了很多画,我觉得一看这个画面就回到那个时代。后来这些画面都没有了,那个时代就没有了。

我觉得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就在那个时代,差不多八九十年代吧。当然我觉得中国艺术各个方面,不管是绘画、音乐或者电影,其实还是同步进行的。那会儿大家都在凭着满腔热情,基本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做自己的事情。我觉得出现了很多前所未有的东西让我觉得非常可贵。那时候也没有太大的市场,好像绘画市场、电影市场都还没开始,电影票房这都是后来的词。那个时候大家觉得电影等于艺术,艺术等于艺术,音乐等于艺术,这都是一个天经地义的事情。

后来市场化了,发展到现在,就电影来说,出现了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这种区别。我自己就比较茫然了。现在你要问我什么是艺术,我绝对答不上来。虽然我在画画。那么对电影我也同样有这种困惑,就是艺术电影跟商业电影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它们之间分界的节点在哪里。我想就这个问题请教下三位导演。

何小竹:这个问题提问得好,这也是我想提问的问题。

田壮壮:您不会不知道吧。您要是不知道就……

何多苓:可能是心里知道说不出来。

田壮壮:我想也是。我只能说我自己最浅薄的理解。今天有个学生拍了个电影让我看,看完以后我问,我说你学电影是要干嘛,他说我想证实自己。我给他写了封信,我说证实这俩字你不如去证虚。我跟他讲,虚呢其实是真正的艺术的一种形态,是很难触摸得到的,是真的爱,是真的美,是完全的给予,是用心去做的事情。它可以永久的在这个世界上传承。因为它是属于人类最心底的最灿烂最光明的那个部分。我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我觉得对我来讲,我是这么想的。

李少红:我觉得每个人对艺术和对商业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我觉得壮壮是从他那个角度来讲,他讲了最关键的一个点。我觉得艺术电影最重要的是个人的一种表达,你自己对世界的表达。我觉得艺术电影一定要有个人性。个人性是一种观念,这个观念涵盖了自己的独立的想法,这个跟每一个创作者有直接的关系。在你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人是什么样的,心灵是什么样的,这个表达要非常完整我觉得都可以叫做艺术电影。

严格意义讲,没有什么商业电影。它可能属于类型片。市场把类型片划分为几个类型,它有一定的公共性,公共的规律和要素。要做商业片要按照这种模式化去创作的。在这里面也有他的艺术性,也有它的个性,但总体它是公共领域的规律。这个是它区别的地方。它不完全服从于个人的观点和个人的表达。我比较客观的理解是这样的。

黎涛:前面两位大师哥大师姐都说完了,我就没什么可说的。其实我就想说一句,艺术电影也好,商业电影也好,类型片也好,只要拍出来,大家喜欢就是最主要的。

何小竹:一说艺术电影放映联盟就有一种莫名的兴奋。觉得为艺术院线提供了一丝希望。或者没有艺术院线的情况下,艺术联盟对艺术电影的放映起了推动作用。我想请问下李少红老师对艺术联盟的运作、前进能不能给艺术电影带来希望。

李少红:刚才壮壮导演也讲到了他在很多年前就想要做大学生院线。我们俩有个渊源就是都在北影厂,他那时候张罗好多事,又培养年轻导演,又弄大学生院线。我觉得他虽然说不能拍电影,但他每一分钟都没有离开对电影的思考,对电影的憧憬。那个时候我经常给他泼冷水,说还是拍电影吧,这些事多难啊,你想弄大学生院线这谈何容易,都不太可能的事情。但是没想到过了若干年以后,我自己就被大家推到了协会的这个公益的事情上来。

我们想了半天,能做的事情就是这两件事,一个是培养年轻导演,另一个就是为艺术电影的放映为艺术院线做动力。我在无形中接过了这个事情在往下推进。艺术电影放映联盟在这么多年这么多人的推动下,如今也被政府被电影局开始重视,开始真正想要怎么操作。因为有政府的推动才能联合十几家院线来做这个事情。从政府的角度上,这件事情总归是迈开了它的第一步,从民间的角度上,我们靠每年的表彰大会连续做了七年的艺术电影的展映,规模也不是很大,但我们坚持了六七年。

这几年里我们坚持放映了纪录片,放了年轻导演的文艺片,这是我们在一分钱没有的情况下,靠每一个导演的资源拿出来去和每个院线去沟通,也和大学生的院线去谈,从北京到前几年在各地的各大院校去放映。对我们来讲有几个非常重要的点。一个是光靠我们这样的活动是不行的,所以我们从去年开始我们在跟万达院线沟通,我们觉得它必须要固化下来,一个是时间要固化下来,一个是地点要固化下来。从五六年的放映情况来看,有很多的文艺青年和影迷,他们对于艺术电影是有追求的,是有观众的,只是他们找不到在哪儿去放,在什么时间能看到。

反过来讲,很多拍艺术影片的导演他们被挤到商业电影的电影院去抢时间,抢排片,这是很不公平的事情。所以包括王小帅导演、很多青年导演我们也呼吁。但是和商业电影在一个空间里去抢地盘的话是很不公平的一个交易。所以我们就在想固化下来时间和院线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让有限的观众找到他的空间和路径,希望政府能够重视怎么去建立一个文艺院线。当然现在可能时机不是很成熟,但我觉得从方方面面的推动来看是有成果的。

现在联合了这十几家院线,它是要拿出时间和厅去排片,在什么时候排片,怎么排片,怎么做营销,能让观众知道在什么影院什么时间能看到这些电影。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开始是好的,但依然有很多的工作在后面等着大家。

前两天我们在北京开了第二届导演协会扶持青年导演的启动仪式,这次我发现有好多电影公司来,我说我就感谢一下,结果发现感谢的名单特别长,我还是挺欣慰的。这才第二届,大家都知道了,觉得这是一个扶持青年导演的好的平台。

电影资料馆和华夏的人都来了,来了就说我们一定要做青年导演的放映,他们都愿意拿出院线来和我们合作,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事情是非常好的事情,但是任重道远。

何小竹:谢谢少红导演。现在我们回到开始放映的片子《盗马贼》,现场的影迷观众肯定酝酿了很多问题来问田壮壮导演。请大家抓紧时间把自己心中想问的问题请教田壮壮导演。

问1:两位导演好,我是一名高校老师,刚看了您的《盗马贼》有几个问题想跟您聊一下。第一问题问下您为什么要拍摄这样一个藏族题材影片,是不是跟您的个人信仰有关呢?我在里面看到很多藏族的仪式,我个人感觉本身故事性和情节内容没有这么长,但我看到您浓墨重彩放了很多在宗教仪式上,您是怎么考虑的呢。下个问题我想问一下关于演员方面。演员是不是非职业演员。您在沟通的时候是不是存在语言难度。最后问题关于第一个儿子死去的时候画面突然变成了蓝色的基调,其他画面都是正常的彩色,当时创作的时候您是怎么考虑的呢。谢谢。

田壮壮:蓝色画面我没印象了。关于语言问题,国家解放之后都在普及普通话,藏区的人都会说普通话就是不爱讲而已,所以沟通没有任何问题。我想说一件事就是我不是一个有宗教信仰的人,我所有的电影都来自于反思。坦白的讲,我是用西藏这么一个地区的符号来表达下人的生死命运到底是什么样的状态,所以你可以把所有东西都理解成我故事里的一个大的符号就可以了。因为那时我不可能把汉族地区这么拍。其他的你都能想明白了。

问2:我对您还有所研究,瑞典有个导演叫伯格曼,您有没有受到他的影响。第二个问题,我们知道第五代导演拍摄弱化叙事,如果您再拍这个电影,您还会这么拍吗?如果您不这么拍,那您增加什么,减少什么呢?谢谢。

田壮壮:谢谢您还研究我。我和伯格曼不认识,但我特别喜欢他的电影,他的有些电影我看过很多遍,可能大家国度不一样,大的信仰不一样,他们还是有天主教和基督教的信仰,有传承的一面,有对宗教本身的探求。我是对没有信仰的痛苦。在中国为什么有的人对政治崇拜到那么一种程度,到今天他们对金钱崇拜到这种程度到底是出现在什么问题上,我们从来没有去想过。

我前两天陪同学去国子监我特别感慨。我拍《我们的角落》的时候跟曾念平在那儿,曾念平是少红导演的爱人,是一个摄影师,也是一个导演。我们俩的处女作都是在那儿拍的。我陪一个朋友去玩,又重新看了一次孔庙里的东西,还是很感慨的。这么多年了,中国有那么多老子、庄子,那么多优秀的思想家,那么悠久的历史,但到最后我们是最没有传承的一个国度,我就觉得特别可悲。我们的历史都写在纸上,全世界的历史都在街上,都活生生的在。所以可能《盗马贼》的信仰是刚开始进入到30岁时对人生的的探索和向往吧。其实听文青的,没必要,还不如撅着屁股挣钱去呢。如果再拍的话还是这么拍吧,这是唯一的,唯二的话就不是创作了。

何小竹:好的谢谢各位导演,今天的观影活动就结束了。

 2 ) 有信仰的盗马贼

田壮壮86年将镜头对准了西藏,对藏族人文的一种关照。
卓玛在扎西死去的下一个画面的时候说:“佛爷又赐给我们一个孩子”,还有许多画面是转轮的场景,都映射出生死的一种轮回。盗亦有道,贼也是有信仰的贼。罗尔布虽然是盗马贼,但在他身上更多时候闪烁的是他善良的一面。比如他只抢东西不杀人,比如他把抢来的东西拿出一部分分给寺院,比如他和自己的孩子扎西玩耍,对于家庭和妻子都是浓浓的爱,甚至为了新出生的孩子能够活下去,当了“浑身都是邪气”的河鬼。
《盗马贼》一片的主角是谁?是整个藏族人民!!
唯一一点,如果全片对白能是藏语就更加出色了,原生态语境。

 3 ) 他们中间隔了……一整个中国

说到第五代导演,话题可多了:

陈凯歌,中国唯一一个拿了戛纳金棕榈的;

张艺谋,多少年导演界的名人,全中国几个不知道张艺谋的?

接下去呢?

对了,还有那个拍了《三毛从军记》的张亚建;

或许那个拍了《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的吴子牛也有人会知道。

那田壮壮呢?

田壮壮是谁?

哦,那个最近在《最后的我们》里饰演了林见清他爸的那个田壮壮。

演得是挺好的,超喜欢,超感人,我都看哭了。

再接着呢?

再接着还有什么吗?

从80年第一次执导《我们的角落》到现在,40年,还有人记得导演田壮壮吗?……

《盗马贼》

说起第五代导演,就不可不提那个神奇的北影78班。

全班一共二三十人,从田壮壮开始排到李少红几乎大半都是中国导演界封神的人物。

可是说到78班,也不能不提另一个一直让我们忌讳的时代——文革。

78班是文革后北京电影学院恢复招生后的第一批毕业生。

所以说他们其实是生于一个特殊环境,又长于一个特殊环境下的特殊群体。

就是这样一批人,扛着几代人汇聚起来的压力,拍出了许多令人叫绝的影片。

诸如《黄土地》,诸如《红高粱》,诸如《盗马贼》。

网上有好多的惋惜声,说第五代不再拍经典类的文艺片了,缺少了一种大师的气概,为什么都去拍商业片了……巴拉巴拉。

可是就在所有人都嗡嗡嚷嚷的时候,他其实一直都在那,拍着《红象》、《盗马贼》、《蓝风筝》……

后来电影不给拍了,就演戏。

《大宅门》、《道士下山》、《后来的我们》,每一部都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地演。

于是好多人都恍然大悟,“啊!原来这里还藏着一个老戏骨啊!”。

可是好像谁都忘了,曾经的第五代,成绩最好的不是张艺谋,也不是陈凯歌。

而是那个“演员”田壮壮……

每次不管是哪个频道、哪本书籍,一提到第五代就是:

第五代导演是中国电影史上辉煌的一笔,代表人物有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谁谁谁、谁谁谁……

这个名次排的可有意思了。

我们每次都说的可好听了,叫做排名不分先后

可是哪有真正的排名不分先后?就算是姓氏笔画也有个先来后到吧。

更何况这里的排名也没按着拼音,也没按着笔画。

于是每次我们做什么排名的时候,要么是出了名的在前边,要么是地位高的在前面。

也不全是传说中的势利眼,也有博人眼球的意味在呢。

毕竟刚开头就是些谁都不认识的路人甲,谁还愿意往下看呢?

所以每次念排名顺序的时候都可有意思了:

张艺谋(哦,我知道,挺出名的);
陈凯歌(《霸王别姬》是不?);
田壮壮(路人甲);
路人乙;
路人丙;
路人丁……

再到后来听众都要睡着了,于是更不起眼的名字就不报了……

田壮壮的电影之路好像真的跟传说中的路人甲有的一拼。

说得好听了,叫“大隐隐于世”;说得不好听了,就是“销声匿迹”。

其实第五代导演在刚出现的时候之所以那么名声大噪,还不是亏得他们的叛逆精神。

拍的是谁都没看过的片,走的是谁都不敢想的路。

归根结底,还是来自那个极端压抑的年代。

因为压抑,所以爆发。

可是电影拍着拍着,有人就知道收手。有的东西不能拍,有的内容不能写。

为了活着,折点腰算什么?

可是田壮壮偏不是这样,别人都把压抑的东西藏得几乎都看不出头绪,他偏是在表面上只轻轻地浮一层纱,好像这样就算是伪装了。

田壮壮最大的倔强,就在于不装。

谁都知道第五代翻来覆去的都是拍那些玩意儿,可是谁都是悄么声地拍,悄么声地导。

田壮壮非不肯,既然谁都知道,还藏着掖着做什么?

矫情!

好吧,但是既然你说不能直接拍,那我便也学学所谓的“世俗眼光”。

《盗马贼》拍好了,内容跟你不想让我拍的完全不一样吧?

我没提到什么年代,也没提到什么政治。

就是一个偷马的想要改过自新,求老天赎罪的故事。

怎么样,健康吧?向上吧?“三观”正吧?

可是这也还是不行,天葬太残暴了要删!不是普通话的不准用,改!你这拍的什么玩意,根本看不懂!

结果被马丁·斯科塞斯预言为“中国最伟大导演”的田壮壮只能拿着剪刀对着自己刚出世的娃娃,乱砍乱减。

剪完了,撂下一句话:“我觉着你这就跟天葬台似的”,头也不回地走了。

《盗马贼》里的情节其实细品起来极有滋味的。

在西藏,只有“好的灵魂”才能够接受天葬。

天葬不仅是死后的一个葬礼仪式,更是一种殊荣。

可是天葬也够残酷,够血腥。

就像田壮壮自己说的,“天葬”就跟“肢解”似的。

但是这天葬台似乎也并不好上,男主罗尔布就因为是盗马贼,不管他多少次的祈福、祷告,甚至朝圣、膜拜都没有用。

佛爷到底还是没能原谅他。

原本霸气侧漏的罗尔布,最终也不过是个被“全社会”否定的“渣滓”。

犯下的错就跟人的原罪一样,是永远都洗不干净的。

可是若你想要这份“被肢解”的“殊荣”,你似乎不得不褪下你身上所有的利爪,低下头来,才能得到别人的“恩赏”。

这似乎是个悖论,却也是个逃不过去的“灾难”。

我们常常说,环境不重要,自己怎么做怎么想才重要。

可是到了有的环境里,似乎所有的安慰都成了开脱的借口。

无解的并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方程式,而是一整个大的社会。

社会无解,个人又如何能生存?

一段过往的历史,究竟是拿出来晒晒太阳、重见天日,还是就那么一直屯着,等到它发霉、腐烂,直至自行消失?

田壮壮迷茫的很,很多人都迷茫的很。

田壮壮很倔,也很现实。

不让拍电影了,那就演。

不让说出声了,那就在心里想。

很多的事,很多的问题,现在都是无解的。

既然现在无解,那就等待吧。

总有一天,所有的问题都会等来属于它的答案。

而我们此刻能做的,唯有等待……

文末点赞~

大吉大利,今晚吃鸡φ(>ω<*) ~

该文章由小朕先生独创,转发请询问作者并注明出处,谢谢。

 4 ) 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这是1923年的西藏,这是那时候一个底层藏民最真实的样子。

有病求圣水,没钱想偷马。

导演真实的还原了这样的场景,在4k修复后的画面中,在苍茫的雪原上,男主人公抱着自己僵硬了的孩子。黝黑的面庞,散乱的头发,天下着雪,衣服搭在一边,他没有说一句话,却好似把能说的话都讲尽了。

每当有人提起对西藏这些年变化的异议时,不论中外,我都想立刻把这部片子呼到他/她的脸上。我想让这个人知道,以前的生活让有的人当盗马贼,而他做这些不是因为他认同这种生存的方式,只是因为他没得选。

如果有的选,他也想做个好人。

他去抬灾神,即使这有违他的信仰,部落将这作为不能接纳他回归的理由。人们用石头去砸那灾难的象征,却打在了他的头上。血从他的指缝中流出来,他能做的只是把扔在地上的报酬一个一个捡起来。

劫取送往寺庙的财物,再将部分财物捐给寺庙,只留下极少的一部分供给生活。乍一看这段剧情似乎有些令人费解,可是如果仔细想想,这种貌似不和逻辑的行事方式不正体现了一个虔诚的教徒在生活与教义间的执念与挣扎么?

所以当剧里的群演穿帮,里边穿着自己的衬衫外面套着泛着黑油光的藏袍演戏的时候,你很难不联想到,这种戏内戏外的冲突,就和剧中每一个油画式的镜头一样富有现实的冲击力。

我们现在去看这部1986年拍摄的讲述1923年故事的影片,如果完全的以我们当下工业电影的评价标准或者文艺片的欣赏角度去审视这部影片,对它来说都是有失公允的。

如果我们能把自己放在当初拍摄年代的语境中,以我们现在的见识和影片呈现的故事生活所对比,或许才能对这部电影有一个明晰的理解,也和导演在影片中蕴含的信息产生沟通和共鸣。

说完了


我的公众号 “这话我可没说”

 5 ) 看了大银幕藏语4K修复版,依然只能给到三颗星

今晚刚刚在香港国际电影节看完,还是似乎豆瓣上很多人期待的藏语版,趁着想法还是热的,赶紧记录下来。

说实话我有一点失望,尤其是在昨天刚看完同时期拍摄的《黄土地》,我期待的是一个饱满的故事,而不是一部国家地理般的风土人情片,也不是一部大风一吹三分钟的文艺片——对了我刚刚仔细看了一下豆瓣的标注类型是“剧情”,于是我只能给到三颗星。

还是先说说我觉得不错的地方吧,很多意象拍的很美,藏语极大地还原了藏民的真实生活腔调。我正好刚看完一部西藏的纪录片《极地》,也是原声出演,说实在的,这部片子很有点《极地》的悲伤故事版的感觉。想到这是三十年前拍的,镜头的切换、布景、光线等全部技术在线,镜头比同时期的《黄土地》一看就成熟不少。雪地里藏民抱着死去孩子的背影让我直接想到国家地理的封面。

再说说我觉得不好的地方。看片之前没有做任何作业,所以我是带着没有被剧透的好奇心来观看的。简言之,我看明白了导演想表达的意识流范儿,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既然最后还是想讲一个实实在在的故事,那能不能拍得user friendly一点呢?

首先,节奏太慢,根据它极早的拍摄时间,我严重怀疑是不是后来文艺片导演都是跟这学的,影片不是照片,我知道需要给观众思考与想象的空间,但影片带来的观感本身就是动态的,随着时间轴的推进,观众其实是不需要那么多大段大段的留白的。且作为一个思考略为迅速的观众,我总有一种自己在跑步却不停被导演往后拉的感觉。

其次,主题不明确。看到一半的时候我就在想,跟片名到底有啥关系,盗马贼的偷盗只进行了一次,倒是还大挥笔墨抢劫了一次,而且抢劫的前因后果也不是很明显。既然用了盗马作为最主要的定语,那至少在相关的故事中铺垫多一点,不同的故事有不同的权重嘛。我回来专门看了一些影评,才明白影片想表达的是一个曾经的盗马贼因为儿子生病想赎罪而不得的故事。既然如此盗马的罪孽深重是不是描绘得再添油加醋一点比较好?反正这一段我是觉得不轻不重就过去了,我觉得情节上还可以有更好的安排。

再者,想表达的东西太多反而混成了一团。比如我看到的几个主题,一个如上所述,表达了一个盗马贼因为孩子生病而想回头是岸而不得的故事,想告诉你人生而艰难;一个是表达了人作为个体跟社群之间的必然关系,比如你再强大也是受所在的小社会制约的,你厉害你脱离部落,最后还不是要回归,自然环境越恶劣,社群的势力就越大,对比当下盛行的个人主义,其实很值得思考和挖掘;另外两个我猜测的主题,一个是立意较低的讲狭义上宗教对偏远地区人民的负面影响;一个立意再高一点,谈宗教对人尤其是作为一个族群的人们的影响。我不想站在科技的制高点上说他们愚昧,但我总是感觉导演想表达这些人被环境、历史困在了这片高原上,他们走不出去,然后自生自灭。

我们是旁观者,所以可以冷漠地说,行动上自然环境限制了他们走不出去,思想上宗教限制了他们走不出去,而对宗教的绝对虔诚又正是自然环境所孕育的。所以在没有外力入侵的情况下,这根本是一个死结。我想到《枪炮、病菌与钢铁》里面说到塔斯马尼亚还是哪个岛,上面本来有几千人的社群,后来就灭绝了。因为人群的数量不够多,多样性渐渐被中和,没有外力的刺激,然后就自生自灭了。我看完电影第一个联想到的是这个,如果这样,这部片子的意识流就略微可以原谅了……

但即便这样,长镜头也用得太冗长了一些,几个小段之间的衔接也有点莫名。也许有人会搬出鲁迅的话来,“文学最低级的层次就是小说这种只有情节的东西”,但我觉得这不能作为此片的辩解。中国人的小说喜欢讲情节,但是你看毛姆、米兰昆德拉之流都是大段大段的夹叙夹议,拍电影也是一样,你可以不拍《Edge of Tomorrow》那种突突突一派美式高能然后看完就忘的东西,你可以放慢脚步私藏一些思考的时间,但是故事本身还是要好好交代清楚,这个是戏剧里最基本的要求。

不知道导演拍这个电影的时候多大年纪,总体而言感觉是一部比较生涩的片子,而且刻意拉满的镜头真是有一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

 6 ) 生存与信仰

#ICA #CelluloidSunday 有被惊艳到,几种风格的杂糅效果居然很棒,极简主义风格+意识流超现实表达+现实主义叙事。大量的空镜,双爆转场,故事大量留白的高效叙事,去戏剧化表达,考究的构图和带有禅意和象征性的“意象”。影片以盗马贼视角讲述,开场的主动天葬与结尾他的被动天葬形成一个似轮回般的闭环。

从整体叙事结构上看比较清晰,起承转合的节奏非常棒,表象故事很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那种悲痛和困苦,而内核上看则是有着极强的信仰与生存间的矛盾与迷茫的阐释,从开始偷马时还不忘了要留给寺庙一份到最后的宰杀圣羊求生存形成鲜明对比。

视觉上,大量的空镜,尤其是那自由的苍鹰,开场与结尾都有出现。固定镜头所表达的受困状态也非常的明显,火红的背景都能让我想到万玛才旦的“梦境”,几次对准诵经的僧人的推轨和三重曝光下的磕长头也似乎强化了影片的宗教表达。

听觉上则是不太满意的,尤其是译制片的效果实在是有些差,总时不时感觉要出现一句“哦~我亲爱的罗尔布”,最崩溃的一场戏肯定是藏语原音的唱歌同时译音还回答了个“嗯”,看得我目瞪口呆。

散场后还跟朋友以影片是否有存在文化挪用展开讨论,非常开阔视野,有这种交流真好!

 短评

跟田壮壮的感觉一样对这个国语配音无语,而且同期声很少音效更是粗糙,尤其小孩用成年女性配的那种做法。但是新修复的版本画面确实比以前的好太多了,就是可惜没用失传于国外的藏语版胶片。导演跨越了宗教民族,其实还是投射到了自己,在当时把想要说的那些表达出来。北影节资料馆见面场。

8分钟前
  • seabisuit
  • 还行

83年的电影,导演挺大胆尝试新手法,可惜地理环境不连贯(甘青藏好像都有取景),故事也很一般,所以唯一的价值是就是记录了80年代藏区的真实面貌。

13分钟前
  • 劈柴少年
  • 还行

造成叙事断裂的绝不是“叙事意识的局限”,而是叙事环节的有意识省略。影片的戏剧性因素很弱,心理和情感也不占主要,而是由神性和宗教性编织起总体的统摄。因此,点对点地分析宗教仪式对人物心理的影响显然太过功利,观众可以通过主观的配乐和运镜获取强烈的直观感受,感知(甚至接收)宗教对人物(甚至观众)的渗透。同时影片采用大量即兴拍摄,这些段落不是必要环节,不提供行为动机,但它塑造了宗教氛围,以及人在宗教中的具体坐标。省略叙事环节,增添审美图像,在近乎纯客观的画面中思之咏之,这是更为高级的组织逻辑。因此我绝不同意“把宗教抽离,内核就是xxx”的说法,倒不如说“把故事抽离,渗透进每个角落的依然是那样的宗教”。

14分钟前
  • DIY shop
  • 力荐

剧本挺好的,讲了一个平民与世俗,与神的抗争,可惜是悲剧藏元素是吸引我的主要原因

18分钟前
  • 线形单调
  • 力荐

对抗毛意识形态之作品,冷色调。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些你不了解的人过着你没见过的生活,经历着你无法理解的人生。

20分钟前
  • 深夜的阿斯伯格
  • 还行

影片围绕牧民罗尔布的悲剧命运,描绘了主人公以彪悍强壮出场、软弱无力落幕的一生,反映了主体为改变自身命运做出努力抗争但因环境和旧秩序的限制,无法挣脱命运的束缚,不得不悲惨收场的现实,引发人的反思和对与宗教等观念对人的影响的思考

21分钟前
  • ZHANGWANHE
  • 推荐

第五代作品中最酷的,影像大胆,犀利,前卫。正如评论家汤米雷恩所说,这是拍给下世纪的人看的电影。影片以盗马贼罗布的一生为主线,为我们展示了信仰和生存之间的关系,即使生活再艰苦也不能放弃信仰。结尾出现的老鹰气势恢宏,升高了影片的格调。

24分钟前
  • 波尼奈奈
  • 推荐

资料馆4K修复首映 映后谈田壮壮说 我没和你们一块儿看啊 我也受不了內国语配音(哈哈哈哈哈太喜欢你们第五代的人了! @小西天

29分钟前
  • kidultcc
  • 还行

彪悍的生命!老谋子英雄里那蜡烛原来打这儿偷的……片子里叠画的频繁使用,造成了非常奇特的效果。我的眼底,只有那翱翔天宇的苍鹰~

30分钟前
  • 推荐

超晦涩,小时候进场看还骂过外公带我看怪怪的片子

31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推荐

形而上信仰之光照耀形而下生存之苦。

32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8thBJIFF# 壮爷只拍“歌词大意”,看完秒懂[狼灾记],而且壮爷竟然当年因为……没钱做意大利语字幕……而……拒绝了威尼斯……【捂脸】。以及,4K修复虽好,48帧就TMD是个笑话。

37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终于看到了《盗马贼》的藏语版,非常的了不起,一部超前于它的时代的电影,当所有人都在讲故事,田壮壮那时候就已经这么拍藏人的民俗和精神世界了,在一个盗马贼身上寻找神性。这种拍法拿到当下,很多欧洲的文艺片这几年才流行这么拍。2K修复很漂亮,相较于它的意识形态,我觉得还是那个时代的藏区传统和自然景观更有意思,这正是这部电影称得上伟大的原因!

41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力荐

天葬尸骸秃鹫啄,策马狂盗非议多,祈福转经冥河涌,瘟疫羊群活埋坑,百鬼夜行,枪阵驱邪;游牧民族原生态考,将汉人视觉的景观猎奇元素聚拢于一个简单故事内,又拍得如此波澜不惊,田壮壮还是有点厉害;看的是藏语修复版,可以想象普通话配音版的可怕

46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写意电影,剧情退而求其次,用胶片拍这样的电影还是奢侈的,汉语配音突兀出戏,感觉时长不足,剪得有些零碎。

49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还行

精神信仰与物质生活的脱节甚或矛盾冲突,冷酷自然和社群道德对渺小个体的威压,罪与罚的无限链条与无处脱逃的求生—自毁之路。风光摄影与空镜编排极美,不过与各式宗教仪轨相结合后还是难免给人一种异域奇观展示的印象,想完全共情是很难做到的。叙事简约、去情节化,若把片中的时空抽空替换掉,把影片看成一个寓言,倒也不失为更有意味(也更符合田壮壮想法)的读解方式。声音运用与几处叠化镜头相当出彩。(8.0/10)

52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一種原始的生命力...無論以何種形式都將繼續生存和繁衍下去...

56分钟前
  • 野人泰
  • 力荐

田壮壮唯一的特色是作品在表现边缘人虔诚执拗的精神,并将之神性化。这没什么了不起,而且除此之外他电影的所有环节全部糟糕,田壮壮的叙事节奏、调教表演、整体协调等等能力全部是一坨屎

57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较差

信仰与残酷生存现实的巨大冲突,个体在环境和族群中的渺小和无助,盗马贼把抢来的财物大都送到寺院还愿,却不想那些本就是送到寺院的物资,一家遭到驱逐,荒谬而又凄凉,一场场宗教仪式的展现,绝对不是在猎奇神秘感,一走一跪的朝拜,满天纷飞的纸钱,诡秘躁动的舞蹈,这些都是强大视听语言带来的震撼

1小时前
  • 🌵🌵
  • 力荐

代表作,我总觉得他像荷索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