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千利休

剧情片日本2013

主演:市川海老藏,中谷美纪,伊势谷友介,大森南朋,福士诚治,檀丽,柄本明,袴田吉彦,伊武雅刀,川野直辉,黑谷友香,中村贺津雄,克拉拉

导演:田中光敏

 剧照

寻访千利休 剧照 NO.1寻访千利休 剧照 NO.2寻访千利休 剧照 NO.3寻访千利休 剧照 NO.4寻访千利休 剧照 NO.5寻访千利休 剧照 NO.6寻访千利休 剧照 NO.13寻访千利休 剧照 NO.14寻访千利休 剧照 NO.15寻访千利休 剧照 NO.16寻访千利休 剧照 NO.17寻访千利休 剧照 NO.18寻访千利休 剧照 NO.19寻访千利休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3 12:51

详细剧情

  16世纪末4月的一天,暴雨浸淫下的京都,某座并不起眼的宅邸内,一代名流的人生正走向尽头。房屋的主人乃是举世尊奉的茶道宗师千利休(市川海老藏 饰),遥想当年,他在战国乱世得到了织田信长(伊势谷友介 饰)的赏识,并曾以其影响力救助了命悬一线的羽柴秀吉(大森南朋 饰)。英雄霸业烟消云散,秀吉成为新一代枭雄,却渐渐不满利休那种对美毫不妥协的追求以及对强权的漠然蔑视。本不该有交集的二人,裂痕愈来愈大,这似乎也注定了利休的悲剧。  生命将逝,在妻子宗恩(中谷美纪 饰)的陪伴和问询下,利休回忆起往昔的岁月,以及年轻时代那段令他刻骨铭心并左右命运的恋事……

 长篇影评

 1 ) 狗血爱情戏毁了好电影

这部电影如果只看前半部,有画面、有意境,宁静中透出雅韵,特别是电影开始的漆盒里的水中映月真是惊艳,加之男主演深厚的歌舞伎功底,举手投足间彰显的非凡气质让电影增色不少。只可惜这样一部佳作却在后半部落入了“一个成功的男人都要拉几个女人来垫背”的俗套,整个后半段剧情就像是用来延长电影时间的狗血戏码,逻辑混乱。 先是高丽公主被拐卖到日本,抵死不从,绝食抗议。结果男主就跟妓院的高丽奴隶学了一些家乡菜,投喂之,高丽妹子就被驯服了!且不说这个男的是敌国的人,而且还偷看过你洗澡啊!就因为说了几句家乡话,做了几道家乡菜你就从了!感情发展之迅速,妹子演技之贫乏让这一段戏显得乏善可陈。 再来就是私奔戏码,男主角晚上潜进牢房,也没有人看守,拉上高丽妹子跑了,就有一大堆的人全城搜捕。因为老爸的出卖,男女两个就被堵在海边的小黑屋里,男主出去无意义的拿刀乱舞几下回来了,开始劝妹子殉情,因为语言不通,他们就用汉字笔谈,妹子借白居易的诗说她想死,然后男主就用日语说“我也会随你而去的”,你他喵的劝妹子死的时候用笔谈,说自己死的时候用妹子听不懂的日语,这不是明摆着欺诈吗?果然妹子被老鼠药弄过去了,男主自己却不敢,最后悲伤自责,就冲出去了(外面的人竟然没有把他抓起来),还冲到了妓院门口,这初恋(还不确定就是了)刚被自己毒死了就本能的跑去妓院......然后他跟妓院的高丽奴隶坦白自己贪生怕死,还背出了妹子死前说过的话(一个高丽话会不到10句的人,就可以在极度悲伤的情况下,把从未听过的一句话完整的复述出来,就算主角天资聪颖,也太过刻意),高丽奴隶听到后就说出了本片最最俗套的台词:“她是叫你好好活下去啊!”,男主随即做悲痛状在雨里面打滚,这真的不是一般的狗血,而是80年窖藏的纯正狗血啊! 最后一个败笔是男主去向师父请罪,师父就叫他放心,说妹子不值钱,都不及一个茶具,主家也没有追究。不值钱你还让人玩命追,看人家殉情很过瘾是吧!

 2 ) 安静的茶人

好安静的电影啊~

因为之前了解过很多日本战国相关的背景,对于有着茶神称号的千利休有所耳闻,他留下了大量经典的珍品,是日本茶人时代的开创者。
我觉得这是部好作品,自己喜欢,所以给了很高的分数。

当电影里分为两个部分来讲述他的故事时,前半部分平和的叙事,突然到后半部分开始倒叙,真正开始打动了我。

后面开始,就突然精彩起来。

关于茶道,一定要注意细节。到现代其实对于古代中国茶艺有传承的,只剩日本了。国内的传统早就遗失。真正的茶艺其实是抹茶,而不是现代的功夫茶。整部电影都是在细节、细节、细节里面不断重复,仔细去看茶室里设计的细节,茶花、茶具、茶勺、茶屋的设计,全是有讲究的。不同礼仪对应的不同动作,不同对象的不同对待方式,以及人和人之间的情感。这部电影真的不像屁都不懂的人在那胡乱瞎喷的那么肤浅。

而且,对于这种初恋赴死的爱情故事,我总是不能免疫,对不起!
而且朝鲜姑娘太美了!!!!!!!立即动心!
那种轰轰烈烈的爱情,谁又能抗拒呢……

亲手赐死这种事情,也正是千利休落发为僧,对茶道大彻大悟的开始吧。

其实直到最后,千利休妻子的那段独白,才真正打动了我。君臣不屈,决绝的爱情,已经被赞美过太多次;而千利休妻子那种超脱爱恨的平凡感情,其实才是伴随主角一生的守护。
我以为自己能够忍住,结果到了最后这一幕,眼泪还是不争气的掉了下来。
年纪渐长,对于人生情感有着不同的理解,才会对里面的段落产生共鸣吧。

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去过多评论这部电影拍摄得好与坏,所谓技巧在对待“美”的执着面前已经黯然失色,为什么不跟着电影一起安静下来去品味历史?能喝上一杯好茶本身不就是一件幸福的事吗?片中几次提到茶神对待茶的那份超然领悟——悟道之后是宁静、简单、不屈、与放下。

当年轻的那个故事出现,一切皆可解释,一切也可以放下了——在狭小的茶室里,我也可以自己切腹。

我们这个已经丢失传统、连报刊亭都没有的国度,应该好好安静下来,去喝一杯用心的茶。



P.S. 刚看了一篇别人的影评,原来里面用的茶碗都是真品:“黒楽茶碗,赤楽茶碗,井戸茶碗,熊川茶碗全部都是當時流傳下來的東西”,真的,这电影够意思了。

 3 ) 请享受这生命的片刻欢愉

千利休快70岁的时候,被丰臣秀吉命破腹。原因不明,便是千利休自己,也不做解释。绝命词:人生七十,力囲希咄。吾這寶剣,祖佛共殺。 其中“祖佛共杀”是《临济录》中的名言。千利休本名千宗易,后来当他易名“利休”时候,一个法师如是解释:利是 锋利 的意思,而利休,便是收敛锋芒。但锋芒终不能匿,死时的一代茶人,以宝剑自况。利休在他的茶室破腹时,作为介错的官员,对其言道,茶室狭窄,无法举刀。利休一笑,慢道,那你且慢慢欣赏。
电影《寻访千利休》,便讲的这节故事,从他生前的那些年一段段的讲起,某时,他与一个武将闲聊完毕走后,武将的妻子与丈夫说,这个男人,内心存在敬畏,似乎在害怕什么。武将问他怕什么。妻子说,他怕美的东西。
这部电影讲的便是美。织田信长寻访天下的宝物,于是众人带着不世的奇珍自夸。这时候迟到的千利休,只带来寻常一个漆盒,在大家鄙夷时,拉开移门,将漆盒置于走廊上,倒上清水。明月恰好而至,倒影其中,波光嶙峋,月影与漆盒上的景物融合。境界一下子活了。顿时美不胜收。他人的物件,哪里比得起来。
又有一节,是外国的商人来日本谈买卖。这个 老外,对日本的风物还是不屑。织田信长请他喝茶。也是很不情愿。于是泡茶的时候,大家闲谈。老外拿起一个名贵的壶子,说这东西值钱吗?利休道,泥巴做的东西,当然不值钱。与百姓百无一用,亦无价值可言。众人愕然,听利休继续侃侃而谈:只有少数人才会欣赏到其中的美,而少数人左右了大众的审美。信长大乐,道,我便是定义天下美的人。利休则道,陛下只是定义天下,而天下的美,由我定义。狂妄的可喜,也难得织田信长有雄主的气量,他笑道,你看,我手下又有一个要问鼎天下的人。
这部电影,讲的是茶人,唯独,没怎么讲茶。算是遗憾。日本的文化艺术与中国相似,但细节之处大异其趣。中国更多是对于事物进行客观的模拟,可以简约,但必要抓其神韵。神韵可感觉之,却说不出来。而日本也许出于地域的狭小,更愿意对一个美好事物进行高度的概括,最终简练成许多元素。元素清晰可见。所以,有时候看日本的东西,更觉得像是东方。
朋友最近做茶。于是没事的时候,总要去他的茶室坐上一会。喝点普洱。普洱当然比绿茶更为慎重的对待。主要喝得热闹,几个人,小杯子喝来喝去,谈些闲话的时候,也不可避免要去谈论杯中的茶。朋友也不时拿他的好茶出来。喝到快意,再换一款。
当然于我而言,更喜生茶,茶汤玉绿,有暗香袭来,入口甘甜。几杯茶喝下去,谈性大起。也不失为一个下午的欢乐。
丰臣秀吉当时还是织田信长手下的武将,某天遇到大麻烦,感到大难临头,慌乱之际,跑到利休的茶室,讨杯茶喝。也是感触在心,秀吉一边坐等茶到,一边喋喋不休自己的 际遇,涕泪纵横。
利休则不动声色,慢条斯理的将茶泡好,递于秀吉,平静道,请用这杯茶来享受这生命中的片刻欢愉。
有些欢乐,确实需要外在的物去体现。
有些,则藏于内心。不被言说。
但这杯茶喝下去,能顿感释然。又有何物可比啊。

 4 ) 究極な美にたずねよ

這樣一部電影,卻有這樣一副難看的海報,這讓我恨不能理解。
===================================
私は美を決める。

似乎聖誕節去看這樣一部電影都些不太合適,怎麼說都應該看快要下檔的《清須會議》 不是么。對利休的歷史略知一二的人也知道這部影片不可能是個HE,所以我抱怨了一路不該站在聖誕節看。

我看完後執意認為,利休並非在年輕氣盛時愛上了一位自高麗而來的美麗女子,而是愛上了姣好面容下那一顆能水滴石穿的強大心臟,又或者說,只是愛上了“美”。所以在正好的時候遇見了正好的人,而這位如白色木槿花一般的女子也在正好的時刻也如木槿花一般凋零了。之所以說利休並非以男人的身份愛上了作為女人的高麗女子,是因為他最後將女子的指甲拔下來永久保留這一行為。我突然想到他將師傅武野紹鴎的花瓶削去一塊的舉動,認為這似乎是異曲同工。那時屬於千利休的美正在逐漸形成,而被他念了一輩子的女子的死,又正好成為某種契機合理地促成了他後來對美的完整的理解。

電影中木槿花是出鏡最多的花,這種花期短到不吉利的花也成為整部電影美意識的一個側面,將人世短暫的繁華與絢爛表現得淋漓盡致。浮躁如我的人,看這部節奏緩慢的電影,卻不會覺得焦躁,反而可以沉下心來領略利休獨特的詫び茶、而從而感受日本所謂的わび·さび的美意識,在我看來這是一部無比精美的電影。

OST自不用說,畫面也精美無比,這部電影用了許多仰角拍攝,我印象最深的卻是,對利休的手,高麗女的手,以及宗恩的手的長時間特寫,每一個畫面都美得讓人沉溺其中。這雙手可以泡出舉世無雙的茶,可以握住愛人的手,也可以結束自己的生命。暫不說電影,就說這種對究極美擁有如斯執念的人,最終也會死在美之下,因為這種人的美,可以殺人,也可以殺死自己。

值得稱讚的是這部電影得到了表千家・裏千家・武者小路千家的協助,並且所有的茶具都是真東西,利休使用的黒楽茶碗,赤楽茶碗,井戸茶碗,熊川茶碗全部都是當時流傳下來的東西,能做到這一點也可以看出這部電影的誠意。

而關於演員,ebi醬的一舉手一投足,讓我不得不感歎這果然是憑藉歌舞伎演員的質素才能完美呈現的畫面呀。而傳聞原作者在寫這本書的時候,心中就是想著ebi醬而寫出的這本小說。再說中谷美紀,我常常能在電視上看到伊藤園的那個「お〜いお茶」的CM,算是廣告的本色演出了(笑)。而最好笑的是中谷在《清須會議》中出演的是北政所(這次的北政所是檀麗),我和朋友笑稱,難怪最後豐臣秀吉要逼死利休了,因為老婆在另一部戲里被搶了啊。讓人十分出戲的還有伊勢谷友介,在《清須會議》里出演的是信長的弟弟信包,而在這部戲里出演信長,在今年早些時候播出的《女信長》里出演了秀吉,這讓早就認定他應該出演織田家各種人物的我覺得,演秀吉的話,畫風有點不對啊(笑)

這是一部十分有誠意的電影,畫面十分精美,雖然我有時覺得故事情節不夠豐滿,但已經是足夠好的一部影片了,所以給了五顆星。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清須會議》,他們兩部一起上映簡直就是一動一靜相得益彰,而兩部電影演員也有重合,這一定是約好了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5 ) 术道之欺——《寻访千利休》解读(二)

【造就美物之能】

丰臣秀吉是何时出现的?其实早已出现。在引子之中,那个与一代茶人对峙的权力主宰,在正片开始那个在街边自得其乐哼哼唱唱的织田家臣,就是丰臣秀吉。他更出现在,当宗易化现水月幻景之后,那个凑上来的家臣,露出无比惊讶表情。

略知日本历史,便不会不知道丰臣秀吉的名字,结束日本战国,一统天下之人。但他却出身连姓都不能有的底层,幼年时候叫做日吉丸,成为了信长的武士之后叫做滕吉郞。据说因为自幼生活艰辛,所以身材很是矮小且容貌委琐,被称为猴子。传闻他之所以获得信长赏识,是因为他在为信长提草鞋的时候,将草鞋在怀里捂热了,大获信长的好感。

丰臣秀吉喜爱茶花,在15世纪的日本,曾下令在京都各处多种茶花。宗易不取阁中之花,却选择了流水石臼之中的一朵茶花,就是对应了舍织田信长而取丰臣秀吉。信长出身高贵,一如阁中之瓶花,而丰臣秀吉出身卑微,正合水边臼内的物象。由此观之,其中缘故,或许就有瓶花已经成形,而野花无样容易包裹的缘故吧!

一朵茶花从藏于怀中,成为了过渡到下一个情节的线索。我曾看见有影评说本片被生硬劈分成段,是导演的失败,其实看明白了才知道,这是导演的用意,内中藏着无数的表达。再来已是千利休切腹前十二年,片中出现的是两位葡萄牙传教士,抱怨着日本的茶道。问题首先是来自于那极不合脚,为了进入茶室需要更换草鞋。

草鞋是入茶室的规矩,西方之人并不习惯,但镜头一转,却是丰臣秀吉着一双草鞋,仍旧哼歌自乐,无不安然。当然此时的丰臣秀吉,还是织田的家臣滕吉郞。他与传教士的对话透露一个信息。信长正合西方势力有所接触,因为两位传教士带着西方极具价值之物,前来取悦织田信长。

传教士视茶室如鸭棚,茶室之中的一切毫无价值,甚至认为喝茶的日本人都是头脑有问题,是愚蠢。这是西方文化的自狭之处,难以理解另一种文明,也是典型的西方式的傲慢和自大。说明他们对于信长并非真的认可,只是想要在信长的支持之下,实现自己的目的。在此之前滕吉郞所谓的论得天下者定是我家大人,若能取悦他便可无惧一切。

一茶过后,信长以一茶罐发问,价值几何?作为怀抱于国的人,在西方人面前自然不只是问茶罐,而是要确定自己在他们眼中的价值。一如之前自称带来西方最具价值之物,传教士也坦诚表示此小壶在他们眼中并不值钱,没有人会愿意为此付出高价。

不是完全没有价值,只是没有高价,这是做交易的谈法。信长自笑名贵之物、竟无人欣赏,是西人不识得他是个英雄,转而将话头抛给了一侧的宗易。这里就清晰无比地体现了宗易的角色,是茶室之中的一等谋臣。

一个小小茶罐,究竟有什么样的价值?与其说这是传教士的问题,不如说这是宗易的问题。因为所谈论的茶罐将因人而不同。织田信长在谈茶罐是谈他自己,传教士也所谈也是一样,只是不能相信信长真的能够统一日本。他们的相信需要对方来证明,这就是交易。

但宗易的回答却是:

“那朵花蕾,您觉得如何?”

是传教士在库房之中看见的竹筒之中的茶花,对应的是此前传教士与滕吉郞的相见相谈。宗易称之为生命的萌芽,之后却突然话锋一转,再次提及一杯茶让人心情愉悦。别忘了,宗易此前说过,茶,是合乎心意的。那么怎样的一杯茶才能让传教士心情愉悦呢?当然是要合乎他们的目的。

信长是一代英主,自有主见,已是成型的瓶中之花,配合困难。但是那一朵花蕾却还在生命的开始阶段,意味着未来的无限可能。只是“唯有独具慧眼者,才能发现此物的价值。”

这一段情节为,信长和传教士谋求合作,为了凸显自身的价值。信长带了传教士进入茶室,让宗易进行说服。不料宗易却另举出了一个能让库房的土墙都能生辉的人,竟是信长的部下滕吉郞。因为宗易已经敏锐地捕捉到传教士对这一朵茶花的另眼看待。

宗易的逻辑应该是,有如此部下的人,自然是将来征服天下的人。但信长却警觉到这一朵茶花的志向,是无限绽放的生命的力量,对自己的威胁。所以马上追问了一句,发现的价值,将由谁来决定,是不是由他?

自信之人是不会询问主宰之权的,因为他们会将权柄牢牢紧握。但信长如此之问,暗含的意味是,他从宗易的判断之中感受到了来自滕吉郞威胁。出口询问,是试探!他是否还能够掌控滕吉郞!

宗易的回答是,出乎意料:

“美,由鄙人来决定。”惊动茶室外滕吉郞抬头!

“鄙人所挑选的珍品,能够孕育传奇!”此言出口,宗易目光如虎。什么是他所挑选的珍品,当然不是茶具,而是人物。信长有识人之能能欣赏他,他也一样,能够发现滕吉郞!日后当滕吉郞成为了丰臣秀吉,正是他所挑选的珍品,孕育了日本的战国传奇!

此时信长不由失笑“这家伙,是个相当坏的人呢!在我左右又添欲夺天下之人了。”是在左右而不是身边,因为是有两个人。信长说完之后,转身叫名:“是吧,滕吉郞!”滕吉郞开门相见。

信长让传教士将贡品带回,看来是他拒绝了与传教士的合作。实际上的情况是真正得到传教士的助力的人,是滕吉郞!历史上,丰臣秀吉和织田信长一样,曾对西方天主教刻意怀柔示好,只是到了丰臣秀吉掌权之后,突然发布了驱逐天主教的政令。这一态度转变,世人不解,史上称迷。但说穿了又何其简单,不过是利用完了而已。

真正和传教士有所联系的是宗易,因为第一个传教士对第二个传教士说,那个男人会改变你的看法。而在茶室之中,所发生的一切,正是宗易所主导着每一分的变化。这是一段完全是属于电影语言的情节,一定不是真实的历史片段,却是电影可以编织的讲现实关系讲清楚的表达,是高明的手段!

电影是象征和比喻的艺术,从某种角度而言,象征和比喻才是艺术,只会写实,便失去了空灵变化的趣味,俗不可耐。而同时象征和比喻也是另一种层面的欺骗,影片如此欺骗着观众,宗易本人何尝又不是如此,是布局弄幻的高手,拨动人心!

此前织田信长挑选美物之时,等候已久的人询问宗易如何姗姗来迟。原本一路小跑而来在不远处才缓下脚步的宗易却淡然道,还早了一些。既然还早,此前何必匆匆,这是他展现给世人的样子,因为他是堺之三茶人。但既名为茶人,为什么呈现给信长的美物,却与茶无关?

因为他知道信长需要的是什么,能够做出合乎心意的事情。这不是道,而是术!

明白了织田信长如何起了猜忌,才能明白下一个情节,为什么丰臣秀吉大人会愁眉苦脸的前往千利休的茶室。值得注意的是两点,第一是原本的滕吉郞已经成了秀吉大人。第二点是当秀吉走在进入茶室小径的时候,突然听闻了一阵鸟叫,明显是两只鸟的叫声,抬头查看,却看不见有鸟的踪影。

名字的变化,是身份地位的变化。看不见的鸟来处,那是因为这两只鸟源自开始的烛火光影,来自宗易的那一句,为吾妻者,非您莫属。当时他选择的茶花,此刻正自投门而来。隐喻早已埋下,却到现在才传出动静。所以秀吉来到门前,树后转出宗易,原来是早已等候。在物之初,便已经能够看见物之壮,这就是先知。世人所谓的先知,往往以为是能知未来,其实真正的先知,不过是能先觉罢了。其心入微而后入妙,能觉人所不能觉之纤细,便是先知。

弟子口中交代了秀吉恐有斩首之过,这是信长起了杀机。弟子之言被宗恩制止,称言多必失,说明相会是密事,不可外宣。秀吉区区一个家臣,起自卑微,以日本注重出身的社会,竟然会让胸襟广阔信长动了杀念,其中原因可想而知。秀吉声称为茶而来,但是宗易却待之以粥。人在虚弱的时候,不需要茶。因为茶是假相,而粥是实际的果腹之助。

粥后有一杯茶,宗易说让他好好品尝生命的喜悦。一杯茶,能够品尝的生命的喜悦是什么?此前说花蕾是生命的萌芽,唯有绽放才是生命的喜悦。信长口中的无限的生命力量正是要在此时绽放出来。

秀吉进入茶室的第一句话是说临死之前,因此地备受推崇,所以前来尝试。若真的是说茶,何必临死之前才来尝试,平日机会甚多。人到生死关头,想要尝试的,很自然的应该是求生吧!何况是秀吉这样的出身,求生之本能会让他不择手段。

强调临死之前,意味颇深,表示此前并不是没有这样的想法,只是时机不至,没有让他有足够的居心。说到生死,表示没有退路,也表示决心已定。由此便知秀吉来求的不是一杯茶,而是一个生机。

求人有道。今天的人难以求人,往往开口便错,一不留心便成了用情感要挟、利益诱惑,甚为地下。看秀吉求人,就知道此人非凡,也明白了为什么他能被宗易视为珍宝。本来求人,却说试茶,更绝口不提一字自己的处境,却说了一段自己小时候的生活。这不是闲话,而是示弱,真情流露。让人不禁心生悲悯。世上的人都会觉得孩童无辜,却很少可怜成年人。所以真正的示弱,不是一味自贬,而是让人看见自己的可爱之处、值得呵护珍惜之处。这才能策动人的善念,策动人心。

读古书看见处绝境的人往往装疯称病示弱,得以脱身,如孙膑装疯、刘邦示弱、司马懿装病、几成惯例。因为疯子行为之中有自毁,弱者如尘埃渺小而被轻视。毁坏了的东西,往往让人心生悲戚。如颓坏了的屋子,破碎了的花瓶,容易让人心生怜惜,是一样的道理。这个世上的人,都活在他人的悲悯之中,因恻隐而得活。

看见毁坏,心生恻隐,这是获得活路。当然这也要看对象,往往要是对高贵者、上位者,因为他们往往没有经历太多残酷,享受优渥,心不残忍。要是面对自下而起之辈,心意决绝,就未必有那么好的效果了。比如宋江也装疯,却被小官吏打到熬不住为止,只好认了。

这应该算是秀吉和宗易第一次交锋,秀吉遂了心愿,宗易亲口答应会去为秀吉说情。表面看容易让人误会是宗易要去信长面前为秀吉说情,但细思信长要杀秀吉的原因,真的是可以说情而解决吗?生死之事,当以生死之决,那么要救下秀吉这一条命的,如果不是一次求情,又会是什么呢?

一碗粥,一杯茶,粥前茶后,影片都给出两个画面,是茶室之中一副墨迹,是个闲字。导演精细,不会浪费镜头,如此重复,必有深意。从茶室而言,似乎是宗易给出的茶境,让秀吉暂忘烦恼,体会当下之心。一个闲字,能治烦恼。而秀吉的烦恼来自信长,能治信长的闲字是什么?

影片的下一个情节,是宗易来到了一处作坊,找到了一位正在做泥塑的老匠人。宗易恭谨上前,语态谦卑,自称茶人,想要让老匠人帮助烧制茶碗。老人诧异反问,让老夫这样一个制瓦作泥的匠人吗?制瓦作泥,如何能够烧制茶碗?宗易不答,却拿出了怀中的图纸,原来他早有准备,有了详尽的方案!

这里不妨插入一段,据说影片拍摄所用场景,都是日本国宝级建筑物之中实地拍摄,其中所用的茶碗,皆是当时真品,影片之中出现了包括千利休本人使用过的黑乐茶碗等珍贵名器,是日本茶道家族的协助。而演员在接受饰演邀请之后,准备工作长达一年,不仅学习了各种茶道、历史,乃至还购买了利休传世茶器,力求感应人物。而在真实的历史之上,千利休的确也在日本天正初念,找到陶工长次郎,由利休设计,长次郎烧造,创造乐烧茶碗。茶碗主要是黑、赤二色,这一点可能是因为日本笃信佛教影响有关,佛门《四分律》规定,僧徒的食钵只能使用黑色和红色,与此相合。

言归正传,宗易除了拿出方案之外,还说出了自己的要求,是要烧制一只不是摆设的茶碗。若是摆设之物,便是闲物。不是摆设之物,便要起用,岂能闲置。既名茶碗,便应该是盛茶而用,世上岂有闲置的茶碗?难道说,宗易的意思是,在他的审美之中,见自己所在时代的一切茶碗,都不符合他的茶道理念,所以索性要自己动手,亲自创造吗?

影片在此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给出了一个消失的身影。借用宗恩的口中叙述,每当木槿花开的时候,宗易总会不知去向。这时候的镜头给出,是一片汹涌的大海,远处一座破败小屋,宗恩来到屋前站定远望。从这样的镜头语言来看,她是知道宗易去了哪儿的,只是不知道小屋之中的情形罢了!

影片至此,似入幽幻!

(更多影评,请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打破一担砂锅!谢谢!)

 6 ) 本來無一物,無一物中無盡藏

#影# 2013《一代茶聖千利休》《利休にたずねよ》8/10

第一次去京都的時候,坐車路過待庵,沒有察覺,後來在金閣寺茶室大紅傘下吃著利休饅頭就著茶翻著旅遊介紹才發現錯過了如此一寶。兩年後路過京都,欲上門拜訪,才知道只接受提前預約。從此記掛在心,也從此發現利休無處不在,利休扇子,利休柵欄,利休豆腐,利休木屐等等等等。“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利休把茶道發揚光大,滲入到日本文化的骨子裡,他已經超越了了“朽”和“榮”。

這部電影通過時空剪影重點記錄了利休一生幾大轉折點,但分割跳躍過大,故事前後調換的手法處理不佳,對利休一生完全不了解的觀眾,很容易困惑故事發生的時間和邏輯。另外電影畢竟需要戲劇性,和茶道禪意無法融合,經常在心剛剛要沉下來的時候突然跳開,很是不適。

雖然如此,導演在藝術上的表現力把握很好,傳奇的“水中月”,場景設置和茶具細節都美得讓人窒息。男主角海老藏側身微推茶杯的姿勢和力度不緊不慢不卑不亢,配上“利休灰”的服飾和簡樸的茶室,意境完美再現。但是豐臣秀吉太過呱噪,醜化得過頭了,沒有他的推廣,茶道和利休都不可能有今日的地位,這樣粗暴處理他的角色實在不公。另外對利休的刻畫也過於不食人間煙火,削弱了人物的飽滿性。

想通過儘看這部電影了解茶聖一生的,還是算了。先去了解時代背景,特別是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各自的豐功偉績,讀讀介紹利休的故事,再來看這部電影,才會不受敘事跳躍的干擾,完完全全投入享受茶道的“和敬静寂”。

“先把水燒開,再加進茶葉,然後用適當的方式喝茶,那就是你所需要知道的一切,除此之外,茶一無所有。”這是利休對“茶道”最高的領悟。

本來無一物,無一物中無盡藏,人生能過得如一張白紙,才是最炫彩啊……

 短评

电影本身四星,一星给团爸

6分钟前
  • Uso Foolman
  • 力荐

霓虹国和高丽国的交流用的白居易的诗。美是一种追求 是永恒的

9分钟前
  • 南樹
  • 推荐

虽然一直在强调千利休对美的执念,但似乎表现得还不够具体和明确。但整体而言,本片是部好片,饱含了日式文化中的物哀和极端,值得一看。

12分钟前
  • 闪电杰克
  • 推荐

但是我喜欢。整个氤氲的调儿,对脾气。岩代太郎的曲子不是动听,是需要结合画面来听。所谓观赏音乐就是这样吧。

16分钟前
  • 贾小年
  • 力荐

后半闪回内容违和感太强...

20分钟前
  • xxhhcc
  • 还行

出色的原型人物和构图上的简洁干净提供了非常别致的享受。为信念以及心中的那份“美”所做的坚持与牺牲,茶道之间的小智慧大奥妙,极为点睛。这种处理到极致精巧的工艺呈现,也多少掩盖了倒叙、时间线跳跃、略偏冗长的中心叙事。是非常独特气质的古装片,亦是了解茶文化的一堂选修课。【日影季 . 线上展映 #10】

23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太墨迹了,要不是对日本美学和当年的历史有点兴趣,完全撑不下去啊……

28分钟前
  • 贝果在唱歌
  • 还行

原来又是一个胭脂扣的故事

33分钟前
  • 喜喜自動販賣機
  • 推荐

I touch my forehead to the floor only before objects of beauty.

36分钟前
  • vivi
  • 还行

本片中将日本的茶人,高丽的公主,用易凋的木槿花,再加上中国白居易的诗,竟能相连,此场景让我叹为观止。或许有人说逼格过高太卖弄,但讲到茶岂能庸俗,为了展现追求极致美学的千利休,以及茶道精神,导演匠心独运,画面极近典雅,且一点也不沉闷,5星大赞。

37分钟前
  • 寻常客
  • 力荐

几乎所有的统治者都想让文化服从于强权,但是文化却只服从于美和内心的善念。利休之死的历史真相也许并不那么高尚,但我宁愿相信这个高尚的解读。所谓“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 ”,设想很美妙,实际上却很难真正做到。太阁秀吉总归还是差了那么点气度。

40分钟前
  • 梦野千秋
  • 推荐

【B】

44分钟前
  • 思路乐
  • 推荐

文字交流那段泪崩

48分钟前
  • 消失
  • 力荐

辰光只开一刻钟,但比千年松,并无甚不同。一代茶圣,毕生都在追求美好的事物。对山河社稷来说,他的茶盏杯具只是尘埃,但对他来说却是整个世界。禅境一般的画面美学。

5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隐忍之美,侘寂之美,只向美好的事物低头,要有这样的觉悟,好像也经历了宇宙诞生般由灭到生的境遇。木槿一日自为荣的决心,太受教育了。

52分钟前
  • 一愚
  • 力荐

东瀛关于“美”的趣味的集中展示。暗含茶器由唐风经高丽风格向日本本土化转变的过程。

56分钟前
  • 霾桑 等108个人
  • 推荐

中谷美纪最后欲要摔茶罐的戏简直了

57分钟前
  • 风华正茂陈二栓
  • 推荐

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生去死来都是幻,幻人哀乐系何情。

1小时前
  • 老五
  • 力荐

因为永恒的美和寂静。

1小时前
  • 严彬
  • 力荐

很美,茶道的静谧,以木槿花象征生命与爱情。“在下只为美的事物低头。”“凡此种种,尽皆美物。”(but一切都因初恋)

1小时前
  • 熊嘴兽✨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