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

大陆剧大陆2019

主演:姚晨,倪大红,郭京飞,杨祐宁,李念,高鑫,高露,陈瑾,张晨光,王东,彭昱畅,康群智,侯长荣,田丽,王正权,红花,赵彦民,涂凌,石雨鑫,薇薇,李俊霆,王成,孙微木,岳旸,刘钧,赵千紫,李盟,范哲琛

导演:简川訸

播放地址

 剧照

都挺好 剧照 NO.1都挺好 剧照 NO.2都挺好 剧照 NO.3都挺好 剧照 NO.4都挺好 剧照 NO.5都挺好 剧照 NO.6都挺好 剧照 NO.13都挺好 剧照 NO.14都挺好 剧照 NO.15都挺好 剧照 NO.16都挺好 剧照 NO.17都挺好 剧照 NO.18都挺好 剧照 NO.19都挺好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3 13:06

详细剧情

  表面上无限风光的苏家,随着苏母的突然离世,瞬间分崩离析。意想不到的隐患层层显露,对毫无主见却又自私、小气的苏父的安置和后续生活问题,打破了远在国外的大哥与本城的二哥 、小妹三家的平静生活。父亲苏大强终于摆脱了妻子的铁腕,对几个孩子变本加厉,不断提出过分要求。在美国工作的老大苏明哲回到国内,一心要挑起家庭重担,却力不能及不堪重负,致使妻子孩子与其不断疏远。一直啃老的老二苏明成毫无悔改之心,贪慕虚荣一心发财,从而导致事业和家庭的双重惨败。最不受父母待见,十八岁起就和家里断绝经济往来的老小苏明玉,曾发誓与这个家庭划清界限,却因亲情牵绊,再次搅进了苏家的泥潭之中,在苏家的一次次危机中出手相助。最终,苏家人明白到,虽然有血脉相连,但是一家人彼此间的沟通也不能忽视,终于实现了亲情的回归。

 长篇影评

 1 ) 当你屈服于众口

你为什么会气愤。

当你真的投注感情,跟随剧情发展,为一个角色所受的诋毁而悲,为她获得的赞扬而喜,跟着她全部的情绪捶胸顿足、击节赞叹,你会明白当她被轻描淡写地拉入戏内必然的欢喜团圆的沉重枷锁时那份无所宣泄的滞胀和郁结。而你无能为力。

你屈服于众口,他们告诉你这是应当的,运用一种无懈可击的组合拳法,“事已至此”,“出于你明白的原因”,“也只能这样了”,“不要太强求”,“毕竟比起其他的”,“难道不应该吗”。每一句话在你的脑子里都能毫无障碍地接下去,但又有另一个声音在说。

它很好,各方面,都挺好,演员一流,镜头表现力过关,各种细节到位,甚至连流浪狗在海报上都有一席之位,你很难忍心去挑什么毛病。但是。但是。

哦……原来四十多集就是为了说这个呀,好一个先抑后扬,好一个包藏祸心,所有的真情实感都变成了真实可笑,好了你骗我看完了,但是,你休想骗我给四星。

苏明哲是和苏大强最像的人。苏大强一直同大哥亲近,是因为他了解苏明哲懦弱又无主见,你只要咬着他不断欺负,他一点办法也没有。这样的人比苏明成更可怕。苏明成是一颗你清楚知道他什么时候会爆破的炸弹,他是有逻辑的(虽然这个逻辑自相矛盾,稍后说),你可以讲理,虽然讲理的后果可能是挨揍——但就算是挨揍也是一种有明确指向性的通路。

苏明哲不是,苏明哲只会拿一些如今被贬义化的“儒家的”、“中庸的”惯用理论来道德压制别人。“我是家里的大哥,我不管谁管。”“XX真是太让我失望了。”“你就别再跟着添乱了。”气到你原地爆炸。这种人和稀泥的手段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他们通常会用一个或几个常识性的论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由于常识和公理是不会出错的,你如果去反驳他,就会进入他的逻辑圈套:你怎么这么不懂事。

但问题在于,通过论据A能够证明论点A,不等于通过论点A能得出结论B。假设苏明哲说,爸病了,我必须回到爸身边去,因为我是家里的大哥,明成照顾得不好,明玉又不管。这句话中,已知条件“爸生病”,结论是“我得回去”,论据1是“别人没照顾好”,2是“我有责任和义务”;隐藏的论点是“我照顾得好”和(或)“我不管没人管了”。

事实1,苏明哲铁定照顾不好,别人没照顾好不能作为他能照顾好的必要条件,故结论不成立。事实2,大哥的盲目责任滤镜下“没人管”并不真实,故结论不成立。事实3,同样由于盲目责任感(与同等或更高程度的自大)作祟,他对自己的实力十分没有清醒认知,故论点和结论都不成立。

须知人的精力极其有限,分摊在几件事上注定此消彼长,排序取决于重要程度,你选择过度关注某一个事项,就必然有旁人替你承担其余事项里你那一份义务。这些义务在剧情发展的不同时期鲜明地转嫁在了他周围人的身上,他滥用别人的爱、同情与善心,只是因为即便如此他过得也挺惨,由此引发了二度怜悯,使他看上去是个“善良又没用的老好人”。

他是吗?他不是。苏明成是一种儿童式的、令人可以直言厌烦和憎恶的坏,甚至苏大强都是一种理直气壮的坏,而苏明哲是伪装成“没用”和“无可奈何”的,看起来甚至是“好得可怜”的坏。他是一块渺小的、不会过度恶化却永远在那里的疮疤,他好不了,你也觉得他可怜兮兮而不忍责骂。这种人会永远拖着你,因为他“尽力”了,天知道他的力都尽在了哪里但他真的没落好,他比你惨了,你又怎么能扔下他呢?

吴非,请问你为什么不跟苏明哲离婚。作为电视观众,我们期待逻辑。不离婚当然有不离婚的逻辑,剧中以冗长的集数渲染了矛盾,就像苏明哲的A证明不了B一样,矛盾飞速地解决了,这个剧里面的大部分情节攀升导向的剧情高潮都如此,生怕观众看得太仔细似的,总是过分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

讲道理,我国观众已经很宽容了,体谅审查,体谅导演的不能拍,体谅编剧的语焉不详,但你们不能因为这些客观原因而枉顾角色行为的延续性,既然吴非不是个能忍气吞声的人,她的忍气吞声便理应被渲染得更温柔和妥帖些。

苏明成更奇怪。我们知道妈宝是什么样,我们也知道妈宝不会是什么样。妈宝是苏明成这样,妈宝也绝不会是苏明成这样。现在你可以想通了,这是一个奇怪而割裂的角色。在编剧和演员的角度上他当然不奇怪,如果我们把洗白当做一种必然走向,或者说得委婉些,要展现出一个不那么正面的人物的层次性,必得赋予他一些可爱的特质。但这样的人真实存在吗?不能的。

不谈洗白后的越来越多的加分项,这是一个立足于现实的剧,我们谈谈现实的可行性。一个从小在家横着走的男孩,母亲帮亲不帮理,成长环境中仅有的两位女性一个常年受他压制、毫无社会(家庭)地位,比起妹妹更像个谁都可以随意呼来喝去的用人,另一个无条件地纵容和溺爱他,为他所有不人道也不正确的行为撑腰。

他学会了花言巧语和阿谀奉承,却从不懂得理解、体谅和尊重,他所属的家庭关系是一种封建强权式的:母亲和妹妹分属这个家鄙视链的顶端和底端,女性对他来说是十分两极化的权力符号,你只能畏惧她——或者欺压她,凌辱她。

同时,辈分在他之先的两位男性也为他提供了侧写,他害怕大哥,那是一种顺带的谄媚,母亲因大哥成绩好而倚重他,他对大哥的敬重是出于对母亲威严的顺从。成绩好在这个家里是与地位相互捆绑的加分项,妹妹的成绩也很好,却仍然位列最底层,这教会他的只能是一个道理:性别原罪。女性是最低劣多余物品,只有当她有了儿子,社会地位才能自然而然地提升,那之后她便成了家中话语权的掌握者,所有的男性变得需要俯首帖耳。父亲就是一个典范。

这男孩后来结了婚,可想而知他在婚姻关系中会怎么对待他的妻子,何况他们结婚至此已经有了不少年头,却连孩子都没有一个。

苏明成的成长环境与母亲潜移默化的教育决定了他不可能是剧中呈现的样子。他只能是绝对自私的,除此之外,他是一个打女人和家暴的人,朱丽的父亲在听到明玉的事之后说了一句,害怕女儿以后也会挨揍,这个担心后来被印证了。一个人的暴力倾向是不会因为人生中的一两次受挫被消去的,阻止他再次跟人动手的只有他自己的道德约束,还是那句话,就剧里的表现而言,作为观众,不能确切感受到苏明成这个人在道德方面具有延续性的发展和转变。

在这里也不得不郑重地指出另外一点,电视工作者面向的是未经分级的广大受众,绝不应该在没有明确的是非引导下纵容和宣扬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因为你为了剧情发展这么写,很多人可能当了真,在自己遇到相似情况时选择原谅。

女性和男性有着蚂蚁和大象之别的力量差异,而人在愤怒中根本无法控制自己的力量,这一点剧中也有相应的呈现,明玉的表现到位了(尽管拍摄上还可以将恐惧的力度再放大些)。这也是那么多人在原则上不能接受男人打女人的原因。女性朋友们,你们挨打的时候是没有任何还手余地的,那些想看两年后和复婚的请清醒些,其他任何是,家暴也不是能洗白的污点。

当然你可以说这是电视剧不要强求真实。那你宣传的时候就不要吹咯,用真实当卖点,把我骗来又喂我吃屎还不让我骂街?事实上,这个剧从一开始就存在很多不真实的地方。一整部剧都是割裂的,反映现实和不得不为团圆美满而铺垫双线并行,于是所有角色都存在着奇怪的自相矛盾。

明玉是个万能挂神,最终的落脚点在于有钱。被叫作“现实”的童话背后是个充满着非现实主义逻辑的赤裸裸的霸道总裁故事。

给妈办葬礼,出钱。爸被非法集资坑了,出钱。大哥没工作了,给找。二嫂没工作了,给找。大哥大嫂回国了,出钱。大嫂没地方住了,来我家。爸卖老房子,出钱。爸买房子,出钱。爸请保姆,出钱。爸没地方住了,来我家。矛盾被一次次用钱化解,不胜枚举。

除此之外,她有个开饭馆的男朋友,每天随缘开张为了苏家鞍前马后被警察抓还要被棒球棍打头,比苏大强亲儿子还上心,当了苏明玉男朋友之后全家吃饭都不要钱了,地位好像还不太如前几集的免费保姆。最后说这个人是个富二代。那好巧啊,石天冬是挂神的挂神。

苏明玉向来不在乎家庭关系,恨不得没有关系才好,出钱是为了堵嘴,能用钱解决的问题能叫问题吗。那换个问法,如果苏明玉没钱的话,故事能进行得下去吗?

需要强调的是,角色外在的社会属性和加持在其身上的标签,都是为了让故事和人物增加趣味性的变量,而角色本身不会随外物转移的性格、原则、立场,才是维持角色独特性的根基。没有金钱,没有分公司总经理的身份,如果苏明玉还是她本人,保有她那独特迷人的性格魅力,我们才能够说,这个角色立住了。

故事和人物这么设置,当然也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最末尾几集价值观的输出。

明玉的人设之崩起于老蒙闹离婚。她可能不至于劝离,但也绝不至于去劝和。离婚避免分股权的方法有很多,苏明玉这样的人早该明白,人和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师父好不意味着师母也好,站在她的立场上不会幼稚到希望以“家庭”为限把已经想要离婚的人继续绑在一起,更不可能去渴望有个“正常美满”的家。老蒙的儿子都明白家庭是个伪概念,明玉被这样强行为最后回归家庭做铺垫,其心可昭。

每个人都需要归属感,没有家便会产生相应的替换。对于苏明玉来说,她所有的付出都是为了“让众诚好”,她的角色的立意是,通过实现人生价值和付出劳动换取社会价值,从而获得师父的认可,以得到归属感和自我满足。这一切都建立在“通过自身能力作出奉献”上,而不是牺牲自己来获得补偿性的快慰。

她被屈服了。

她确实也许会变成赵美兰。她先前所有的努力都变成了不懂事的挣扎和叛逆,她甚至被和苏明成放在同样的位置:你们都改掉了自己身上的缺点,而大哥是个很好的榜样——远在美国,有像样的家庭和孩子,尽管这个剧里的外国人都异乎寻常地坏。她终于摆脱了前四十多集里让女孩子们羡慕和喜欢的一切,变成了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精神文明的模样。

你们,做得好。

 2 ) 原生家庭欠你的 纵然一地鸡毛 也要自己找回来

原生家庭这四个字,是每个孩子所有幸福或者不幸的开端。

造物主所创造的人类所有缺点,自私,懒惰,傲慢,暴力等等,它们给当事人造成的痛苦都远不及缺少安全感,敏感以及迷茫,而后者的始作俑者都基本来自于原生家庭。

而那些经历过原生家庭伤害的人,会用一生来和“如何放过别人,放过自己”这个命题做斗争。这场战役,要么生,要么生不如死。

那一地的鸡毛,始终是刺猬的刺。拔了,流血。不拔,扎人。

 3 ) 《都挺好》里的家居布置,有哪些来自宜家?

最近在看《都挺好》,虽然剧情有些人物设置有点夸张,但静下心来看,还是能体悟到很多东西的。具体剧情我就不说了。剧情节奏明快、不拖沓、人物设置不是非黑即白、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心的小九九,所以很符合我的口味。

在看这部剧的同时,我发现不仅明成家的软装很多来自宜家,朱丽她爸妈家也有,甚至是远在美国的明哲家也是。所以我就索性整理了一辑,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看看吧。

.

1,悬挂式小件物品储物件

这个储物袋简直就是收纳小物大法宝,可以放在家里任何位置,比如挂在扶手上、沙发上、挂钩挂杆上、或者挂在车子的座位后面。存放眼镜、遥控器、钥匙和信件等一切物品。

宜家给出了多种应用方案。

如果你懂刺绣,还可以绣一个独一无二的记号。

2,上菜用碗

我不敢保证这就一定是宜家的,虽然样子差不多。不过你如果喜欢做沙拉、凉拌,这种玻璃碗还真的是非常好。做工扎实,清洗也方便。

3,斯考迪斯洞洞板

这是墙面收纳里的明星产品,特别是对于小物件,比如厨房的调味品、女生的化妆工具、办公学习用品,“收”“拿”所见即所得。

而且这个系列有超级多的配件可以自由选择,可以满足你各种需求。

化妆品、厨房干货平时也是艺术品展示。

台面上的砧板,非常的大,还可以挡水。这款是竹制的。我之前买的是木质款,没有抹油,非常容易翘。后来用了半年就废了。

上图左上角还是宜家的杯架。竹制材料,经过处理了,耐用,挂杯子再好不过了。

4,门/墙挂钩架

这款挂钩架一般用于挂衣服,明成家用来挂厨房毛巾其实也不错。

上面的隔板和托架其实也是来自宜家。

当然,还有挂勺子的挂杆,水龙头上的海绵架。

5,隔热手套

这个手套不分左右手。不过我觉得用起来一般。现在有流行那种隔热手指套。

还有挂在墙上的调味罐。

6,浴室开放式储物架

马桶上面的空间利用一般是两种,墙面隔板柜子,或者储物架。明成家的就是后面这种,对于面积小的浴室来说非常有用。他家浴室的储物镜,宜家也有类似款,不过有细微差别。

马桶刷也来自宜家,我们家同款。

7,七钩挂杆

实木材质,整齐划一。七钩,不够用可以再加一根。浴室也可以用。

对,就连苏大强穿鞋的时候手上用的鞋拔子也是来自宜家。不过那款货号官网已经找不到了,现在是黑色款。

8,工作灯

这是苏家老宅明成的房间。看的不太清,酷似宜家工作灯。类似的工作灯宜家还有很多款,价格区别也不小。

9,波纹纸板附盖储物盒

就连明哲被公司辞退,装办公用品的纸盒子也是宜家的。不得不感叹,导演也是一个宜家粉。

小咪用的彩笔,24.9元12只。

10,立镜

这款穿衣镜我钟意了好久,后来发现占地方就只是买了一款钉在墙面的镜子。

看这张效果图,是不是觉得很适合放在明玉现在的房间里呢?

11,搁架单元

这是卡莱克系列的产品。无论墙面固定还是带脚轮,都可以。还可搭配抽屉、搁板、储物盒及插件,都没问题。

12,搁架单元

一款开放式、清爽、简洁的置物架。钢化玻璃和金属均为耐用材料,扎实,承重能力强。

还有左上角的玻璃柜门

13,坐卧两用床,带2个床垫

这个其实可以拖开,睡两个人都是没问题的。其实房间里床真不需要那么大,还这么占空间。

苏大强房间里其实宜家的东西还不少。

比如桌子,我家同款,只是桌面不一样而已。

门右边的架子,我朋友就用来作花架用。

桌子旁边的桦木搁置单元。上下的隔板宽度是不一样的。

14,篮子

嗯,就是马桶前架子上的篮子,我不懂为啥放在这里。

15,马尔姆 6屉柜

除了柜子,还有很多宜家的东西。比如墙面的留言板

还有搁画质的挂杆,以及画纸卷

以上就是我随手整理的。实际上宜家商品远远不止这些。

最后我想说一下,作为一部现代都市情感剧,在居家布置这方面,宜家其实是一个高性价比的选择。产品齐全,设计简约,价格合理,拍完了还可以就地转让使用。可以说,宜家家具绝对是剧组居家布置的品牌首选。

-

如果你想获取这些单品在宜家的货号,可以通过公众号(拾无缺)里回复关键字(都挺好)获取。

.

 4 ) 编剧千万不要给我大团圆

千万不要最后来个和解谅解原谅大家都是一家人我们还是血浓于水相亲相爱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我们重新一起来帮助不争气的二哥关键时候亲情爆发最后抱在一起哭!

千万不要!千万不要!千万不要!

撕他!撕你哥撕你爸撕你舅!苏明玉你要争气!不能心软!不能心软!不能心软!

然后各种恋爱谈起来! (๑⁼̴̀д⁼̴́๑)台湾男小少爷马屁下属都谈起来!做你自己的女王!

 5 ) 苏大强父子的作天作地,不肯面对现实的逃避

苏大强家的那点事,本来只要说开了,就很容易解决。

然而一堆屁大点的事,父子三人都拐弯抹角,逃避迁延。

谁都不肯面对真实,才带出了《都挺好》这一大堆事。


苏明哲前期,看似总在试图负责,其实在逃避,不肯接受以下事实:

他学业有成,表面光鲜,自觉该担负一切;然而先离家,又失业,两边顾不到。

一个人越缺什么,越念叨什么。

所以远隔重洋嘴上尽孝,“我是苏家的大哥”、“这个家离了我不行”、“这个家不能散”、“我对你们很失望!”

说这些的同时,他其实早知道了,这个家跟他的关系其实挺淡薄的。他最该失望的,是他自己。

他要出钱买房,“谁让我比你们挣得多呢?”他要独挑大梁,“咱爸我管了。”

他不是不知道,这些举措是过度补偿,但他逃避这个事实。

每逢妻子向他指出事实,他就迁延逃避,“这不是一回事嘛!”

每逢自己遥控出了问题,就赶紧推给他人:“太失望了!”

苏明成不是不知道自己啃老,不是不知道论事业,自己远不如明玉。但他没法接受,所以一直在逃避。

苏明成最爱念叨的,两句话。其一,“苏明玉就是有几个臭钱!”其二,“这钱是妈给我的!”

“苏明玉有几个臭钱”,就可以抹杀苏明玉的优势;“这钱是妈给我的”,就可以掩盖自己啃老的事实。但他这么说的时候,色厉内荏,自知理亏。

所以朱丽去跟明玉借钱时,他觉得这是在伤害他的自尊。父亲掏出账本时,他暴跳如雷。

叫得越响,心里越虚。

骨子里,这是他的软肋。

为了逃避现实,他可以暴跳如雷。听到朱丽说他精神没断奶,一巴掌甩了过去。听到朱丽劝他别投资,拒绝接受现实,“你不要跟我说投资回报率什么的,我就是相信自己这次能赚钱!”

他甚至不肯接受母亲亏待明玉的过去,一听到苏大强说自己母亲不好,可以喝醉堵门骂:因为一旦承认了这点,就承认了自己确实是不当得利的家庭第一废物了。

他是真不敢面对现实。一旦被迫面对了,哭腔都出来了:

观众都念叨,苏家二位媳妇前期是正常人,特别好;后期则显得,现实。

其实她俩并没好得上天入地,只是相比于二位小苏,能接受现实而已。

吴非做的一切,就是一个理性人的逻辑:先顾小家,再顾大家,别充大尾巴狼;有事先(找明玉)解决问题,而非嘴上拿大。当然,许多时候显得过于现实:那是她自己作为一个妻子的立场。

朱丽做的一切,也是一个理性人的选择:直面现实选择还钱,工作丢了告状,工作回来了感激,远离显然不肯接受现实的苏明成——当然她工作丢了告状,导致老公去打小姑子时不大对,但大体是个正常人的思维。

她俩只是相对务实,偶尔显出点利己,但对比两位不顾事实的丈夫,已经显出好来了。

当然,本剧一切的矛盾源头,都是赵美兰与苏大强。

而他俩也一直在……逃避。

依照剧情,赵美兰跟苏大强本是图利,得利后想另攀高枝,却因为明玉没法离婚,于是将一生不得意,迁怒于明玉与苏大强。

迁怒也是心理防御自我保护的方式之一。赵美兰一生为弟弟奔忙,又自觉不得志,必然得找个理由。“女人就是给男人做陪衬的”,强化这个思维,她就能自我开解,自己为弟弟忙是对的。“都怪明玉和苏大强”,强化这个思维,就能让她接受自己一辈子嫁在苏家的不得意了。


而本剧矛盾的万恶之源苏大强,则是逃避之王。

赵美兰在时,他一直在逃避:躲洗手间,逃出去散步,好逃避赵美兰亏待明玉的事实。

赵美兰死后,他一直在逃避面对明玉:因为自觉理亏,也知道自己会习惯性面对强硬者退缩。

怕强的,当然就擅长捡软的。

苏大强先缠着苏明哲要去美国,还特意摆酒吹牛:被压抑久了,得对同僚,尤其是高主任,抖抖威风。也是因为知道,苏明哲好欺负。

寄住在明成家时,发现朱丽肯负责,于是凡事不叫明成,只叫朱丽,提各种无理要求;一边催苏明哲,“快给我买房子!”

不敢碰苏明玉,之后逐渐不敢碰苏明成,之后逐渐不敢找吴非。凡事找苏明哲、朱丽和石天冬。很简单:柿子捡软的捏罢了。

他对儿女们颇多恶意,各色细节不提。很容易理解:他觉得自己一辈子窝囊,都是被赵美兰压迫的;他总幻想远离老宅远离赵美兰,压榨儿女,就能作天作地,获得幸福。

“这事不怪我!”

“我那不是,我哪有能力管哪!”

“我血压高了!”

他一直在逃避一个父亲的义务,只想享受权利罢了。

这也可以解释,苏大强急吼吼要跟蔡保姆结婚,老房子着火没法救的迫切。

“以后没人能管我了!”

明玉与明成反复劝他:人家保姆是图你的钱。他内心深处,又何尝不知道?

但他被赵美兰压抑了一辈子,所以总在自我催眠:蔡保姆对自己是真心的,是欣赏自己的魅力。

所以被蔡保姆赶出来了,他才怒吼着歪曲事实。非说是儿女阻止自己结婚,才让自己爱情受挫——因为一旦承认了自己瞎了眼看错了人,还被人如此屈辱地赶出来,自己就真的是,彻彻底底窝囊了一辈子。

骨子里,苏大强的思想是:

只要逃避在“父亲”、“亲情”、“老人家还有做错的吗”这几个壳里,不去面对自己当父亲很糟糕、当丈夫很失败的事实,就想一直苟过去了。


真实情况其实很简单:

苏明哲根本无力管父亲;苏明成就是啃老;苏明玉是他们之中最成功的,却又是被家里亏负最多的。

苏家三个男人如果直面现实认输服软,在赵美兰的葬礼上坐下来,承认自己或无能或混蛋,这个剧第一集就解决了——当然,也就拍不了这么多集咯。

随着剧集进度,苏明哲的变化是:多少知道了自己没能力管全家。回美国时还特意对明玉承认了自己无能。

苏明成的变化是:多少承认了明玉的强大,慢慢发现了自己的幼稚,开始负责了,还啃老的钱,踏踏实实做事了。

所谓巨婴的成长,不过就是开始接受事实上的自己,不再逃避了。

可见世界对亲人的要求,是真的挺低的:

只要不躲在亲情里撒泼打滚,能好好地有事说事,各自负责,就已经算好了。

这剧真实也不真实。真实在,世上的确有这么多琐屑的家庭纠葛,躲在面子、自尊和逃避的壳里,不肯就事论事。

不真实在,三苏各自的逃避撒泼,都夸张到了极点,所以才出这么堆破事。

以及,苏明玉过于神通广大,过于挥金如土,才能解决这一大堆问题。

当主角必须靠过于强大的主角光环,外加忍气吞声,才能求得半个圆满,那反过来说明:这只是1%过于理想的案例。

现实生活中99%的苏明玉,因为没有这么神通广大,兄长们也未必能通情达理地反省,所以,大概只能守着类似的创伤,憋一辈子?

这个疑似要大团圆结尾的故事背后,世上万千没团圆的委屈,想起来,才让人觉得揪心吧?


《都挺好》这故事在苏州。

苏州隔壁的无锡,有个江南家庭。一个女人年轻丧夫,带一子一女改嫁另一个男人。子女被后爸从小欺负到大,甚至女儿找的男朋友上门吃饭,都被后爸拿竹竿打伤过——当然,那位男朋友当时徒手折了竹竿,吓住了后爸;又跟派出所那边说没事,没把后爸捉进去,镇了场子;后来女儿顺利结婚,自立了;后爸老来,反而得靠女儿养老,对女儿女婿外孙子格外亲近。

八十岁上,后爸承这位后女儿养老送终时,流着泪说自己以前错了,就是一直没脸说。“我也晓得你心里一直有口气,我么是对你不好”。

这位后女儿——嗯,就是我亲妈——后来跟我说:

“到老了才说这种话,有什么用呢?吃的苦头,过也过去了。笑笑吧,除了笑笑还有什么办法呢?”

我妈算是个超低配版苏明玉,在她看来,她得的结果已经算好了,但终究不无遗憾,也只能自我宽慰“笑笑吧”。

所谓放下,不是疮疤平复了,只是不再去自揭疮疤而已。

世上又有多少苏明玉,面对逃避问题、不肯面对事实的亲人们,连笑都笑不出来呢?

 6 ) 你怎样理解《都挺好》中的各个人物角色?

第三集,苏明玉靠在老屋走廊的墙上,她的哥哥在屋里哭的声嘶力竭,一声声的妈妈喊着,泪水与不舍弥漫在整个走廊里。而苏明玉,只是靠在墙上,眼泪默默留下来,连声音都没有。

看到父亲穿着很久以前的旧衣服,她没说什么,就拉着父亲去商城买了一堆高档货。

母亲的葬礼是她一手操办的,虽不说豪华,却一定是高档的。

可是最终,她因为不肯对二哥让步,被二哥打的落荒而逃,连母亲的最后一程都没送上。

她的原生家庭带给她的最大痛苦,不是没让她考清华,不是卖掉了她的房间,不是让她为哥哥们洗衣服做饭,而是没有教会她爱与被爱的能力。

一、坦然地被爱,不带任何的愧疚与自责。

这看似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对于很多从小没有得到充分爱的人来说,是很难做到的,当身边人但凡对你说一两句好听的,做一两件感动的事情,你就会恨不得把命都给他。

原谅他对你做过的一切。甚至不仅仅如此,心中还生出很多的愧疚感,觉得对方的爱自己无以为报。在这样痛苦的经历中,有的人甚至干脆把自己冰封起来,免得遭受伤害,外表看上去就像一个麻木冰冷的王八蛋,更可悲的是,有的人依然渴望被爱,不懂得包裹自己,外表看上去便十分的“轻贱”。

苏明玉是这样的人,当她听父亲说母亲也会想她,只是嘴上不承认的时候,她的心马上就软了,当她看到父亲可怜兮兮地害怕存款被瓜分,跟自己老实交代所有的事情的时候,她马上就带父亲去疯狂购物,把最好的全给父亲买下来。她总是对一点点的温暖报之以热烈的泉涌。

二、直接地表达爱与痛苦的能力。

苏明玉哭不出来,也说不出像哥哥们那样伤心露骨的话。

她只会默默地流眼泪,心中是有一点不舍,或者比一点多一点。

她自己都不清楚。

有时候,她甚至搞不清楚自己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妈妈。当然也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恨不恨自己的妈妈。

或许她纠结过,我其实应该是不爱的,但是又好像有点难过,我其实应该是不恨的,但好像又有点放不下那些伤痛。

她的哥哥们永远不能理解,一个女孩子怎么可以这么冷漠。因为他们俩从小就被爱包围着,所以他们具备感受一份正常的,自然而然的被爱的能力, 在他们的人生中,所有的关系和感情都是正位的

他们无法感知到苏明玉心中的那种自我矛盾,那种先天的本能和后天的残缺。

所以他们想妈妈了就去抱母亲,母亲死了,他们就大声痛苦。

苏明玉不知道怎样去表达,她心中有太多的问题没有解答,那些问题的答案,只有自己的母亲能给,现在这个母亲就这样突然离开了,那些问题在她的心中永远也不会有答案了。

她的人生,注定只能伴随着这些印记,假装没事一样地走下去。

她是可悲的,永远只能躲在自己坚硬的盔甲里拼命付出自己已有的全部,却永远无法说出自己需要的。

愿上天,都能多多眷顾一些这样的孩子,如果没有给他们一个正常的原生家庭,那么至少给他们一个重建正常家庭的机会吧。

 短评

题材方面题还是比较新颖的,剧情直击老年人养老问题,立意是不错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剧中随着母亲的去世,父亲的赡养问题成了整个家庭的矛盾,这也是很多人都会面临的问题。

9分钟前
  • 红骷髅
  • 推荐

2.5,本质上依旧是亲情绑架、家和万事兴的陈腐套路,前面的花式撕逼越是扭曲,才愈发凸显大团圆结局的虚伪。想传达的无非是“血浓于水,一切皆可原谅”,但为什么不可以不原谅、不和解、不放下呢?

14分钟前
  • 成知默
  • 还行

重男轻女的妈第一集就会死

17分钟前
  • 钮钴禄哥斯拉
  • 还行

大姚 五分顶上 有些人 简直就叫恶毒!

19分钟前
  • care 92
  • 力荐

倪大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哥特爹,眼袋有文学气质。陈瑾:山东强势母权含鲁量逼近峰值,动气时子宫都在发力。

20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这种剧看多了会焦虑,后面矛盾和撕x估计会很多,这种剧看了让人上火啊

24分钟前
  • mverger
  • 还行

不满强行大团圆

29分钟前
  • Messi
  • 力荐

这个电视剧反应了挺多社会问题的,重男轻女,啃老,剧情冲突也很大,演员都是演技派,会继续追下去

30分钟前
  • 已注销
  • 推荐

这俩哥哥像极了我家亲戚。投胎也是很要运气的。一地鸡毛。(不接受大团圆靴靴以及看这“危害安全”的热评,时光要倒退50年吗?帽子这么容易扣的??希望这句话不会成为二次革命中我被批斗的把柄

32分钟前
  • Vesper
  • 力荐

三妹应该感谢母亲、二哥当年对她这么无情,所以现在她才是过得最好的。不不不,她应该感谢自己的强大,所以才没有被母亲和二哥打倒。

37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除了说声感谢计划生育,竟然没有什么别的想要表达…

41分钟前
  • Sherling
  • 力荐

姚晨挑电视剧眼光不错啊 一开始就冲突不断 刺激

43分钟前
  • 哔哔赖赖
  • 推荐

天涯生活板块十年精华提纯。

44分钟前
  • 姨妈的鸭
  • 还行

生活剧却看不到生活。

4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提前剧透一下,这个剧有一个非常有别于其他国产家庭剧的优点,就是女主苏明玉恩怨分明不圣母,两个嫂子都是心智正常且通情达理的女性,比起传统的展现女性互害抢夺资源的套路,可以说是难得一见的奇迹。

50分钟前
  • 末药煎肉塔
  • 推荐

和小说很贴合了,明玉前期刚因为葬礼回到这个家,和谁都很冷,一个是十年没见的大哥,一个从小关系很差的二哥,还有讨厌她的妈。节奏略慢,后期会好

55分钟前
  • wet
  • 力荐

不好意思 依然期待姚晨 再怎么样演技还是在线 好久没有追过国产电视剧了 剧情 演员都很吸引人 希望别烂尾

59分钟前
  • 范特西
  • 力荐

不!可以理解,可以接受,但不会原谅!!!不会!

1小时前
  • 哪吒男
  • 还行

虽然最后硬拧了回来,但是整体制作还是非常出色了。几个演员的表演也特别好。尤其是倪大红老师的苏大强,真是苏大强,咙咚呛。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行吧,女儿被打进医院都不要去看的爹,老了以后会给女儿切俩苹果下碗面就算好爹了。十几年前连本练习册都不给买的爹,十几年后还念着这一茬就算好爹了。极度重男轻女任女儿自生自灭的妈,因为好歹也抱过一两次女儿,所以也算是好妈了。虽然是意料之中的和解,但如此简单粗暴的手法实在令人作呕,行吧,谁感动祝谁拥有苏大强这样的爹吧……

1小时前
  • 王大根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