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陆

剧情片美国2021

主演:露丝·威尔森,安德鲁·斯科特,耶夫·威尔布什,萨利姆·道,瓦利德·祖伊特,艾格尔·纳尔,多瓦勒·格利克曼,罗坦·凯南,Itzik Cohen,托比亚斯·齐哈库斯,塞森·加布埃,杰拉尔丁·亚力山大,亚当·瓦库拉,约阿希姆·保罗·阿斯波克,山姆·费尔

导演:Bartlett Sher

 剧照

奥斯陆 剧照 NO.1奥斯陆 剧照 NO.2奥斯陆 剧照 NO.3奥斯陆 剧照 NO.4奥斯陆 剧照 NO.5奥斯陆 剧照 NO.6奥斯陆 剧照 NO.13奥斯陆 剧照 NO.14奥斯陆 剧照 NO.15奥斯陆 剧照 NO.16奥斯陆 剧照 NO.17奥斯陆 剧照 NO.18奥斯陆 剧照 NO.19奥斯陆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3 12:52

详细剧情

  Recounts the true-life, previously secret, back-channel negotiatio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ivotal 1990s Oslo Peace Accords between Israel and the Palestinian Liberation Organization.  影片叙述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制定1990年代奥斯陆关键和平协定过程中的真实生活,以前是秘密的后通道谈判。

 长篇影评

 1 ) 《奥斯陆,八月未央》:死去是一种孤独的艺术

(芷宁写于2012年6月2日)
    约阿希姆·提尔执导的影片《奥斯陆,八月未央(Oslo, 31. august)》,和他的上一部作品《重奏(Reprise)》在风格上有不少一脉相承的地方,仿佛都是他个人人生体验和心路历程的细腻再现,宛如纤细敏感的心情笔记,又仿若迷惘中的人的踯躅与探路,只是《奥斯陆,八月未央》让孤寂和绝望来得更冷寂一些。
    影片改编自法国小说《内心之火》,导演提尔似乎受法国影人的影响颇深,在胶片流转间总流动着法国电影的味道,例如侯麦早期对法国巴黎街头的拍摄方式就被提尔引入到了这部挪威语影片中,用于再现奥斯陆的街景,因而对该片也产生了这样的评价,“虽然也是讲述一夜间的故事,虽然也是话唠级的电影,但是这部影片和《日出之前》还是很不一样的。从质感和主题上来说,它更接近于法国电影”。
    看过《重奏》的观众还会发现,此片仿佛《重奏》的续篇,就像一个年轻的文化人在两个不同时段的历程,提尔曾表示,影片主人公和他有很多相似之处,如此看来,似乎可以把这两部影片当做提尔的内心写照,是外化了的不同时期的他的内心波动,提尔用他简单却哀愁的光影技法,在主角安德斯的游历中,在短短的一天中,寻找岌岌可危的存在感和生命的意义,在境况和心情不断被拖拽至承受底线的同时,也将安德斯的情绪和周遭的氛围营造地细致入微又冷白自然。
    影片将故事背景圈定在一个清寂的城市内,在北欧恬淡安闲的天空下,以缓慢移动的镜头,沉静地叙述着一座城市的美丽与寂寥,一个人的孤独与无望。虽然剧情略显薄弱,但其中的心理描写细腻而丰富,手法克制简约,不少细节充满亮点。从中不难看出导演想展示奥斯陆这个城市性格的意图,好莱坞报道也认为:“这部影片的拍摄非常细致入微,所有的细节都展示出了奥斯陆这座城市的特色和性格。”同时,本片出色的声效设计凸显了人物的困境和奥斯陆的独特,对叙事起到了晕染与包容的作用。
    该片也从一个侧面反应了欧洲的现实社会,在物质和精神均丰沛的成长、生存条件下,一个敏感而脆弱的年轻文化人的迷失很具代表性。跟随着他游历的脚步,观众品到了一种无法消弭的孤寂和无助,年轻的涉毒者在返回正常生活的第一天里,找不到任何可以与社会与常人交接的点,被放逐的孤立感无助感便悄然而至且不断发酵,仿佛从来都没舍他而去一般,而他却也只能默默舔舐着内心的失落与痛苦,昔日的沉迷毒品,今日的孤独无依,其中的迷离与缺失如出一辙。
    虽然整部影片并没有过度渲染灰暗的色彩,却始终弥漫着阴郁消沉的气息,似乎究其所有也找不到存在的希望和生命的意义。伊始,影片便将一场自杀戏呈现得平静熟稔,仿佛安德斯走到水里的所作所为都是理所当然的,而其中所渗透出来的滞闷感和焦虑感却十分真切,宛若阴郁也是常态一般。
安德斯这一天的游历,并没有成为他重返社会生活的契机,反而令他坚定了自杀的信念。安德斯的绝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他对重返常人生活所抱有的愿望,作为一个有过特别经历的人,他的愿望在现实中便趋于无望,他必须承受无法沟通的现状,话不投机的杂志主编、见不到面的亲人、不接电话的女友等境况都让安德斯的回归逐渐演变成了最后的挣扎。
    饰演安德斯的男星也叫安德斯,从小习琴的安德斯·丹尼尔森·李有种独特的文艺气质,十分适合诠释迷离中的文艺分子,在《重奏》中他便饰演过精神失常的文学青年。除却片头自杀戏的出挑,聚会上偷窃被发觉的刹那则更能体现安德斯的失措与迷乱。独坐咖啡馆听取周围人的谈话时,安德斯的表情令人难忘,周围的喧闹反衬了孤寂者的艳羡、寂寥与无奈,李和这个角色的契合度,让人感叹提尔的慧眼。
    临近结尾时,安德斯拒绝和女孩一起跃入游泳池嬉戏,他那澄明的眼神似乎宣告着他的决定。约翰·斯坦贝克曾说过:“悲伤的心灵能让人很快的死去,远比细菌快得多。”悲伤而文艺的安德斯注定要选择一个极致的消逝方式,手臂上针头的特写,表现的是一种无望的决绝与孤寂,也是一种令人心痛的妥协与屈服。
(杂志约稿)

http://nicolew.blog.hexun.com/77581245_d.html

 2 ) 友情、亲情、爱情

影片讲述了一个戒毒10个月,
被戒毒所放假一天出来面试工作的人,
在寻求友情、亲情、爱情的怀抱不得之后,
孤独的自我了断的故事。


影片的一开头,
男主从一个裸体姑娘身边离开,
去森林的河边抱着石头自杀,
若干秒后,
他又从河里爬了出来,
是什么让他在最后放弃了这个念头,
应该是导演后面展开的,
友情、亲情、爱情,
这三样里应该还有一样,
或者几样是他活下去的希望。

从戒毒所出来后,
男主第一个找的是友情——兄弟。
这个兄弟也是友情、亲情、爱情里唯一露面的角色。
影片借别人之口说男主是奥斯陆人脉最广的家伙,
影片中他唯一能找的朋友却只有一个。

男主坐在兄弟家里格格不入,
曾经的道友,精神上的知己,
陷在老婆孩子之中,
彼此望着,
这么近,
那么远。

和兄弟的对话最震撼。
摘录1.
男主:你看看我,34岁了,一事无成,一无所有,
没办法再重头爬起来了,你不懂吗。
... ...
兄弟:你还是可以做到的。
男主:做到什么?
兄弟:很多事。你有家人支持你,有朋友,有脑袋,拜托。
看看其他在戒毒所的人,他们都没这些机会。
男主:是,但是他们很快乐。
在大卖场上个班,
跟老嬉皮生个娃之类的,
很容易快乐。
兄弟:那就当个失败者,如果这是你要的。
男主:干,我不需要那个。
我不是过来寻求你告诉我“振作,兄弟”的,
我不需要这个,不需要同情。

摘录2.
兄弟本来是要给男主正能量,
展示生活多美好,
多么值得活下去的,
结果... ...

兄弟:我的脑袋一碰到琐事就要爆炸...
没办法理清,
我的腰很痛,
现在又要整修我们住的房子...
有两个快要到的演讲,
我还没开始准备......

还要烦工作...

老婆跟我再也不做爱,
完全没有,
孩子(之一)在发疹子......


我连朋友也不能自己选,
老婆喜欢有孩子的人... ...
这种人也不多

所以我们坐着,
假装很开心。
喝两杯葡萄酒,
最好的状态就是这样了。

真他妈的可悲... ...

孩子出生后,
我希望我能写作,
结果屁也写不出来,
老婆和我几乎不怎么说话了,
我有个游戏机,
我们坐着打“战地”喝啤酒。

我们接到一些邀请,
但宁愿在家呆着,
跟保姆说临时决定不去了,
坐在家里打“战地”。

这妈蛋的什么生活啊... ...


这就是没有再吸毒,
曾经朋友圈里最有思想最有学问的兄弟现在的生活,
男主想在这得到正能量,
结果看到的听到的是这样的狗屁生活。
兄弟叫男主晚上去以前姐们的生日party。

从兄弟那里出来,
去面试工作,
发现那种无挑战、没意思的工作,
如果去做,
简直生不如死。

等着和姐姐见面,
但是姐姐没有出现,
让她的女朋友代替出面,
说辞是,
还没做好心理准备。

持续和曾经的爱人联络,
留言,
希望对方回电话,
给他活下去的希望,
整整一天,
没有回复。


去以前姐们的生日party等待兄弟,
或许那是他最后活下去的希望,
尽管兄弟的生活也是狗屁,
但兄弟没出现,
很可能临时决定又懒得来了。


他选择了毫无留恋的去死。
尽管在奥斯陆,走到哪都有认识的人,但那不是友情;
尽管父母为了他卖房子,但那不是他要的亲情;
尽管随时有姑娘送上门来,但那不是爱情。
于是,
没什么好留恋。

 3 ) 迎面袭来的风,和那容易让人兴奋的二氧化碳

影片开场Anders企图自杀不遂的段落很精彩,其让人闷热和窒息的氛围非常到肉。之后随后就落入了让我纳闷的大量对话,听不懂一句挪威语的情况下看法语字幕相当吃力。只是后来那股观影疲惫的劲儿过了之后,随着那些缓慢移动的空灵般的镜头运动,以及质感浑浊的声音设计,特别是那场四人一边骑单车,一边玩灭火器的场景——迎面袭来的风,和那容易让人兴奋的二氧化碳,难道不正在吸引着Anders逃避人到中年一无所有的困境而回去过去那样的醉生梦死和自暴自弃么。最后Anders弹起有一个键不出声的钢琴,给自己灌入毒品的拿个长镜头,摄影技术鬼斧神工,演员表演也从容不迫。那段有点瑕疵的钢琴曲仿佛是对Anders曾经崇高美好的人生的最终总结,而Anders纯熟地烧着海洛因,最后躺在床上,针头还插在手臂里,随着夏天的结束,Anders所奢望的生活:家庭,爱人,青春和幸福也一起结束了。

 4 ) 安德斯的开始与结局

开头,安德斯离开戒毒所的时候,他将自己一双翻在地上的运动鞋整理好,归回空位。 街头漫步的独白我也看了很多遍,他提到母亲:她教我永远要用牙线 要把东西摆回原位。 三十岁,他的过去将他塑造今天的模样。安德斯说,他们对姐姐比对我严厉。安德斯说,我就是个被宠坏了的混蛋。 安德斯对汤马斯说,如果最终是那样的结局,我希望你知道那是我的选择。 汤马斯说,那你的父母呢?安德斯说,不知道,大概他们会以为是吸毒过量。 在面试得到消极反馈之前,在姐姐回避见他之前,在前女友的聚会上被另眼相待以前,在酒后与蜜娜调情被拒绝又偷了来客的钱被她撞见之前,在酒吧被无情指出自己就是个混蛋之前,在弹奏钢琴曲却总是出错之前,他就已经决定了自己的结局。 安德斯是来告别的。 选择死亡也许是一种逃避,也许是一种绝望,但我想有时也许是出于自尊。 酒精是诱惑,毒品是诱惑,有了钱就想买海洛因,但也并不快乐。我有很长一段时间被同样的问题困住了。我很难理解在这种糟糕的世界里怎么会快乐,看着许多快乐的人,我觉得他们都是傻子。但在快乐的傻子以外,很快就认识了并不傻的人,也很快乐。安德斯问汤马斯,但你们很快乐,你们不是傻子,对吧? 安德斯始终没能跳出这个圈子。他的傲慢与自尊最终把他推向死亡。 如果一个人无法成就自己,无法再获得快乐,能结束生命也是证明自己决断力的方式之一。面对死亡是需要勇气的。 也许是加缪的论述,记不清了,谈到人为了摆脱不能反抗的命运而选择自杀。 但,是不是有时候选择结束正是顺应了命运呢? 父母恰到好处的疏离,良好的教育,挑剔的品味。然后是毒品,然后是与亲人爱人友人逐渐远离。 他看着陪他度过生命最后时光的女孩,二十岁出头,还在医学院读大学,不敢相信他没有工作。她天真地笑着,她有虎牙,她和他接吻,她载着他骑车,二氧化碳飘散在那个凌晨,他环着她的腰闭眼穿过。他带他去回音场,另一组男女绕着他们在圆形广场上逆时针骑车,为安德斯的生命倒计时。他们跳下泳池,他脱鞋时栽倒在台阶上,于是他只是坐下来,看他们游泳。她呼唤他,他平静地微笑着,发呆,目光逐渐涣散,但他并不下去。 奥斯陆八月三十一日的太阳升起来时,他揣着将结束他生命的毒药一路走回家。

这影评写的不怎么样,我现在很难静静地完成它。但我很少与一部作品能建立这么深的联结,我一遍遍地看,陪安德斯度过生命的最后一天。最后看他回到家中,我几乎觉得那就是我的家。 不过话说回来,我最后是怎么获得快乐的。方式很简单,是放下自尊。学会明白其他快乐的人并不都是傻子,学会理解世界,学会靠自己。父母没教的事情,也还有机会靠自我学习完成,学会不要把事情怪罪到别人头上去。谦卑地聆听世界。

但是很奇怪,我依然能与这部电影有强烈共鸣。提尔导演实在很擅长捕捉细腻的情绪,在他的作品里有普遍的这种风格,那些动人的小细节遍布全片。 反复看了很多遍,发现有小彩蛋。 片头的墙上有Iselin和Anders的照片,就是安德斯和他生活中的妻子伊瑟林的照片。 所谓的奥斯陆著名景点回音场,就是《重奏》里史达尔住所附近的那片公园。

最后是街道上的独白: 他教我骑车 划船 如何超速20%而不疲累 50骑到60 90骑到108 她用英语讲大人的事 她教我永远要用牙线 要把东西摆回原位 他们讨厌保守主义 但过了很多年才买了录像机 他们两个都是奥斯陆人 记得那些我们经过的地方 他有点耳背 还要坚持听荒谬剧 “你觉得哪个最好” “你绝对要吃生蚝” 他们认为知性上的成就要优于运动上的成功 他们同情要保护个人隐私的名人 他们让我成为挑剔的读者 修辞太弱的就报以轻视 但我带谁回家他们都热情招待 他们从不错过晚间新闻 他做了个测验 骄傲地告诉我们 他有艺术家性格 他说凡重视军旅经验的人都很笨 她对吸毒持宽容的态度 他希望禁止在公园里烤肉 民主是最佳选项 她觉得碧姬芭杜应该去帮助人 而非动物 他们尊重我的隐私 也许太尊重了 他们教导我宗教是虚弱的 我不知道我是否同意 他们从没教过我烹饪 或建立一段感情 但他们看起来很快乐 他们从没告诉我友谊怎么消失的 直到朋友形同陌路 徒留名字 他们容许我对食物挑剔 她说我可以照我想做的 自己决定想当什么人 想爱谁 想住哪 他们会永远帮助我 他们对姐姐比对我严厉

我从未觉得对一部电影如此亲近过,很多个时刻它都以奇妙的方式安抚了我。所以,就先草草写下这个影评吧。

 5 ) 活着是种无法无法解释的状态

     人们总是带着那么多的向往和失望生存者,当看到荡漾的水纹填满了镜头,一种令人窒息的向往填满了心情。水,上上下下的沉浮着的液体,晶亮亮的貌似透明的东西。为什么要活着呢?
     八月的天气,热热的,就要蜕变的夏天,人们或者幸福的笑着或者说着自己的苦难,可是幸福又是什么呢?“幸福的人都是白痴”,因为幸福停滞了担忧,幸福凸显了不幸的苍白,幸福让生活变得充满向往却教会人绝望,总是那么多的小瑕疵,总是要离开的人和总要说再见的岁月。当一切都失去了颜色,心上留下个大大的黑洞的时候,曾经那么美丽的幸福,却失去了冲击力,不再晴朗。
    那些嘈杂着的说着话的人们,没完没了的愿望让人听着有些反感,看到人生是钟摆,陷入无聊的空虚之中,满足了又能怎样。曾经幸福的理由被剥夺,别人说过普通人的生活会让幸福来临,可一切看上去为什么还是那么平淡而不起眼。当你对着那些已经过上了平淡生活甚至已经有些成功迹象的人们说“你已经很幸福了”的时候,他们往往会若有所思的点头微笑,这不是幸福的标志,很明显,那些细小却繁多的瑕疵令幸福褪色了。
所以,不如在平静还没选择你的时候就把自己枪毙掉吧。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不断地询问着为什么活着的话会得到无数个会随着时间变迁的答案,为了爱情,为了亲人,或者仅仅是因为惧怕死亡,对死亡的渴望还没有战胜对痛苦的排斥。什么都给不了你答案,书本或者是电影,街上的行人,活的很快乐的人说不出答案,红灯绿酒也给不了你答案,那些匆忙的人走过匆忙的街道,他们匆忙地忘记了活着的原因。
     后来你看到活着并不是一个结果,活着只是一种无法解释的状态,人类完全有能力结束这种状态,在你被动地活着之后可以用自己的力量选择死去,屏蔽掉生命带来的一切,对幸福的向往,摆脱忙碌,摆脱必须承担的责任,摆脱那些说着他们需要你的人们。只是在这之前又必须要摆脱渴望和恐惧。
    

 6 ) 坏掉的琴键

周末和Echo去电影院,一番排除法之后,就只剩下这部我俩谁都没听说过的片子和某喜剧片campaign。看了看预告片,阴暗的色调和一脸忧郁的北欧小帅哥,依然不知道这部电影打算讲什么。Anyway,抱着可能会睡着的觉悟,还是果断挑战了这部看起来很文艺实际上也很憋闷的文艺片。

片头是一段一段不同口吻的关于oslo的叙述,各式各样温暖的生活的痕迹,画面却突然断裂在建筑物忽然轰然倒塌的声音中,像是预见着某种终结般的开始。奥斯陆,八月的最后一天。整部片子,讲述的也就是八月三十一日到来之前的这一天。短暂,却又沉重得像永远无法逃脱的日常。

画面通常是沉寂的。对白很少。有明亮刺眼的日光,永远偏爱黑色外套的主人公,和时而震耳欲聋,时而静得让人心疼的背景。这片子拥有着一切致人忧郁的要素:自杀未遂,吸毒,偏见,抑郁,名存实亡的友人,游离的家人,只剩一个名字的无法挽回的恋人,言谈之间笑容的停滞和微妙的气氛。

主人公聪明,俊秀,接受过良好教育,很容易招人喜欢,可是他却一眼看不到任何未来。他在一开始便下决心自杀,没有成功;在往日友人的劝慰鼓励下决定好好面试并联络被抛在一边的恋人,试图开始新的生活,没有成功;当他愤怒地把简历摔进垃圾桶,坐在咖啡馆里游离在外似的看着他人的生活,他人的幸福,我突然有些理解所谓"happy people are all morons“的心情。咖啡馆里那个女孩儿带着甜美的憧憬一字一句地述说着自己的梦想,一桩桩,一件件,"...and be loved",在下午的空气中是这样的温暖。也许我的人生也还是可以有梦想的吧,他想着,一面在餐厅里等待姐姐,等待那一丝亲人的温暖。他等来的只有猜忌的责备,和冷漠的不信任。那个时候我就在想,这片子恐怕不会是happy ending了。他一次次地经历幻灭与痛苦,余下的,恐怕只有愈加麻木的心,和更深更深的放纵自流。

躺在公园的草地上,睁眼醒来,暮色四垂,四周空寂无人,曾今热闹环绕的人群仿佛如同不真切的幻影。在party上的格格不入,带着怀念气息的叙旧,偷窃,再次购买毒品,夜场里的狂欢,片子的节奏也在加速地腐坏。深夜无人的街头,自行车在二氧化碳的烟雾里穿行,带一丝绝望与放纵意味的笑颜,笑着,笑着,笑容不断扩大,最终捂住眼睛让泪水渗出指缝。在晨曦里跳入即将消失的游泳池,看着明亮的初升日光,镜头晃动着穿过甜美安静的树丛,这最后一日的挣扎,终止于侧卧在床的一个恍若垂死的姿势。

八月三十一日已然来到。逝去的恋人终究无法挽回,而一同逝去的,还有即将被卖掉的家,以及重新开始的希望与可能。Anders说Thomas曾说过,如果一个人想毁掉自己,那么这个社会应该允许他这么做。然而Anders渴望着关心,渴望着有人能对他付出爱,渴望着并企图艰难地说服自己还能有重新开始的机会。然而他仍然把所有事情搞得一团糟,这一次,他是被动的毁灭自己,被毁灭的人生让他无法在相信任何变好的可能。他说,会好的,当然都会好的,except that it's impossible.

我一直记着他最后弹琴的那个片段。从一开始便发现了某个坏掉的不再发声的琴键,他一面磕磕碰碰的弹,我却一面担忧着这个坏掉的琴键会在何时终止掉整个乐章。坏掉的琴键,犹如简历上被抹去的那几年,空白横亘,阻断的却是全部未来的可能。

在最后,我甚至都在想,干脆让他shoot himself up吧,这样崩坏的过程至少能有一个结局。然而,像是传来一声轻轻的嘲弄,这崩坏的生活,怎么可能就这样轻松地结束,或者说,连结束都无力做到。周而复始的空镜头,坏掉的琴键,这崩坏的循环乐章仍在继续,仿佛无止无境的囚笼。

不知为何,对着一片寂静中升起的片尾字幕,坐在椅子上,却久久不愿起身。眼前总是晃动过那无声的琴键,坏掉了的,却一声声像是震动在心房。

 短评

现在社会有太多吸毒的人,只要染上毒品可以说这一生就毁了,不管之后怎樣努力振作仍是挫折,死亡不是唯一的選擇,但这样的人生,死亡卻是唯一想要的選擇。“远离毒品,珍惜生命”

6分钟前
  • 爱情海
  • 推荐

傍晚六点下班,换掉药厂的衣裳,妻子在熬粥,我去喝几瓶啤酒,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厦崩塌——当你站在奥斯陆的斜街或是弯道上瞥见「云层深处的黑暗」抑或「淹没心底的景观」时,你或许会和我一样,想到一首名叫《杀死那个石家庄人》的歌。提尔这部讲述旧爱重逢的作品无疑是《重奏》的变奏:他之所以将「中年迷茫」与「年少轻狂」混剪到一起正是为了强调二者的同步性。按照中国人的说法就是:危中有机,机中有危。而「转机」正诞生于昨日与今日分手的那一刻:对明天好奇的人向前迈进,沉迷于过去的人向下滑落。男主是一个游荡在《奥斯陆,8月31日》里的浪子,当他「蓦然回首」时发现,未来已犹不可追,唯有记忆触手可及,而等待他的也必是《本命年》式的结局——在双簧戏台,疯狂的人民广场,用一张假钞,换一把假刀,保卫他的生活,直到大厦崩塌。

8分钟前
  • Muto
  • 力荐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从过往中寻找喜悦,可惜这一切都失败了。故事的格局很好,大段大段的人物对话将主人公的过往描述得清晰而生动。一个个人物从另一个侧面凸显男主角的身世行为心路。情绪在渐渐推进的剧情里越发饱满,只是节奏用力很平均,最后的爆发点哑了。

13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还行

燈蛾撲火?!

16分钟前
  • 北极光
  • 还行

可怜的男主。。

17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战胜不了的始终是心魔,不仅仅对毒品。男主骨子里透着强烈的孤独感

19分钟前
  • 彌張
  • 推荐

镜头里的风光格外的漂亮寂静,男孩在人群之中寻找生活的出路。朋友,情人,家人,所有人都希望你做自己的决定过自己的生活,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可是真正的绝望只有自己了解,回归毒品给予自己死的赞歌。可是影片好慢而且都是话唠,让人有点不耐烦了。

20分钟前
  • Morgan
  • 还行

我今年看过最爱的外语片. Cinéma vérité的终结者. 我看着电影, 感觉自己就跟着安德斯一起不停地游走奥斯陆. 最后跪坐在他床前看他结束8月31号这天. 太深刻的真实了. 太真挚的拍摄.这是我一直以来认为好电影的模板. 小故事, 大感悟.

22分钟前
  • 包子岛
  • 力荐

LOSER的一天

24分钟前
  • 青貓
  • 还行

你能看到导演的用意和摄影的用心 cast也不错的 可惜剪辑也粗糙了点

25分钟前
  • Fran
  • 还行

路人女孩向朋友历数自己的愿望:结婚、生小孩、环游世界、买房子、整天只吃冰淇淋、在海外生活、维持理想体重、写本很棒的小说、跟老友保持联络、种一棵树、从头开始准备一顿美味晚餐、洗冷水澡、跟海豚一起游泳、办特别的生日派对、活一百岁、维持婚姻到死、寄很棒的瓶中信也得到同样有趣的回信、克服所有恐惧、整天躺着看云、有栋装满小东西的老房子、跑全马、读一本很棒的书一辈子记得书里的话、画表达真实感受的画、墙上挂满画和深爱的句子、拥有喜欢的节目的每一集、专注某个重要议题让大家愿意听我讲话、玩高空跳伞、裸泳、开直升机、有一份每天都期待的工作、有浪漫特别的求婚、演出一部电影、或在国家剧院演出、中乐透彩、每天都过着有意义的日子、被人爱着…我听着这些,跟男主一样难过。

29分钟前
  • 奥兰少
  • 推荐

普鲁斯特曾经说过,通过看女人的胴体来理解欲望,就像小孩通过拆解钟表来理解时间。但是,如果只是没有可供理解的欲望呢?如果没有寄托前行,在任何人眼里,你都将只是个瘾君子。你自己也只好认为自己是那样子。色调明亮鲜活的绝望中寻找希望,延续了导演处女作Reprise的风格。

30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以一种无比温柔的方式描述生活的窒息,所有人都试图尝试理解,但最终都和你保持距离,划清界线。男主的表演让人印象深刻——自尊,反叛,脆弱,和疏离,当这些杂糅在一起时,很难再用具体语言描述,但它却无比贴近我们每个人在命运面前的卑微与执着。电影的“社会指向”相当明确,但它的内核是极其私人化的。与很多好莱坞电影通过个体情绪服务“中心思想”的方式不同甚至相反,本片调动起一切外部因素,初衷只是为了让我们哪怕再靠近一点人物的思绪轨迹和内心。如何让社会进步或许本是个伪命题,人文关怀才是这个冰冷的八月所最需要的。

32分钟前
  • 北回归线
  • 推荐

还不如说是北欧片本身的气质吸引了我。

36分钟前
  • 蜉蝣
  • 推荐

真要講絕對的優雅,這部可以排到不知到哪裡去。

41分钟前
  • Amushi
  • 还行

受不了词语匮乏的写作。快乐的人全是智障。在嘈杂的派对里与面目模糊的人接吻,做爱,记不得任何人是谁,也无所谓是谁,只有一副空心的躯干从肉体深入世界的下水道。耳边年轻女子对生命的一切期待,与自己已无半点关系。社会应该允许一个人毁掉自己。爱你的人再也不接电话。曾经的爱人,女人,为三十岁悲伤,男人永恒地与二十出头乳头粉嫩的女孩在一起妄想永葆青春。活着,忍受世界无尽的空虚。

45分钟前
  • 0000
  • 还行

真悲剧青年的一生,今天在学校旁边的电影院看的,学生票4镑7,挪威语,英文字幕,觉得这孩子悲催到极限了,再看看自己又算了什么

49分钟前
  • 大赤赤赤赤赤兔
  • 推荐

生活就是这样 别人总说一切都会好起来 可是有多绝望永远只有自己知道

50分钟前
  • RITA
  • 推荐

空旷暗示人所处的精神状态?

51分钟前
  • [Deleted]
  • 还行

长时间的戒毒后准备重新过回正常人的生活,才恍然发现周围的世界都变了,自己已经毁了本该大好的青春。导演受法国新浪潮的影响很重,尤其侯麦,一个大龄青年在24小时之内寻找生命的意义,影片以台词为主,剧情很弱,心理描写异常细腻,了解奥斯陆的人应该更有感触。★★★★

52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