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忘诗行

剧情片其它2017

主演:胡安·马加略,托马斯·德尔·伊思塔,曼努埃尔·莫龙,伊西娅尔·艾斯普鲁,胡利奥·晶,安帕罗·诺格拉,贡萨洛·罗伯斯

导演:阿利雷扎·哈塔米

 剧照

遗忘诗行 剧照 NO.1遗忘诗行 剧照 NO.2遗忘诗行 剧照 NO.3遗忘诗行 剧照 NO.4遗忘诗行 剧照 NO.5遗忘诗行 剧照 NO.6遗忘诗行 剧照 NO.13遗忘诗行 剧照 NO.14遗忘诗行 剧照 NO.15遗忘诗行 剧照 NO.16遗忘诗行 剧照 NO.17遗忘诗行 剧照 NO.18遗忘诗行 剧照 NO.19遗忘诗行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3 12:46

详细剧情

  The elderly caretaker of a remote morgue possesses an impeccable memory for everything but names. He passes his days showing corpses to those searching for their lost ones and tending to his beloved plants. When protest in a nearby city breaks out and the militia covertly raid the morgue to hide civilian casualties, he discovers the body of an unknown young woman. Evoking memories of personal loss, he embarks on a magical odyssey to give her a proper burial with the help of a mystic gravedigger who collects stories of the dead, an old woman searching for her long-lost daughter, and a hearse driver tormented by his past.

 长篇影评

 1 ) 鲸鱼叫了

这部电影是B站首页推荐给我的,标题只有以中文和西语写下的它的片名,以及它上映的年份:2017。然而视频的封面吸引了我:老人从一处隘口向外看去,一头鲸鱼飘浮在云端。于是我将它下载下来,并决定在没看过一部电影的其他一切——导演,国家,奖项,剧情简介,影评,评分——的情况下“生吃”这部电影。只有这样,才能延续这次相遇的气氛。

整部影片确实有一种如诗的感觉,节奏舒缓,色彩柔和。在很多时候,导演并不像大多数电影那样,让镜头跟随着主人公,而是把镜头固定起来,任由他走出画面,或者干脆用大特写聚焦在某个细小的物件上。这种克制的叙述方式事实上把观众从快速频繁的镜头切换中解放出来,使人得以有时间思考“主线”之外的东西,增强了影片的感染力。 影片中能看到死亡和遗忘这两个主题。然而不同于同年上映的《寻梦环游记》,《遗忘诗行》的主人公——独守入殓房的一位老人——并没有迫切地设法逃避遗忘和死亡。因为他似乎在影片的一开始就是一个被遗忘者。不仅与他共事多年的朋友对他的过去一无所知,连他自己都说不上自己的名字。然而,他却能在访客来扫墓时,清楚地想起对方曾是自己多年前的狱友,并清晰地背诵出自己曾为对方代笔的家书。因此,这种自我遗忘更像是有意为之,而非老弱所致。事实上,这种自我“毁灭”的激情,在全片很早的地方就有闪烁:老人进屋时,背景里的电台播报着鲸鱼自杀的新闻。在那则新闻中,主持人表示,不清楚为何这种地球上最聪明的哺乳动物会选择自杀。而这或许也是本片要探讨的问题。 由于我历史知识的欠缺,以及对影片背景信息的不了解,我在观看时并不知道它描述的时代背景,然而从其中频频出现的游行、竞选等字眼,可以窥知其世并不太平,秘密逮捕与处决或许也并不少见。或许这部分解释了生的欲望为什么遭到压抑。不过,即使除开这一点,也可以从神父的致辞、百姓对死者亲友的慰问中看到影片中的社会文化对此世短暂,来世永恒的信仰。 全片的“片眼”就在第三十九分钟。一阵响亮的鸣叫过后,老人缓缓回头,硕大的鲸鱼从窗外游过。 在我看来,鲸鱼象征着一种彼岸的启示。它是死去的大海上的灵魂,已经脱离痛苦的尘世,进入永恒而自由的死的王国。鲸鱼之死象征的并非美的逝去,而恰是美之永恒的达成。在这一情节之前,老人从被打砸过的房里拾起一枚蓝色鲸鱼耳针,而在看到鲸鱼之后,他开始全力为停尸于此的一位无名年轻女子筹备葬礼。于是,老人从对自己生命的无谓投入到成全他人之永恒上来。 影片结尾,这一工作完成,老人乘车来到海边。在几头鲸鱼的遗体旁伫立。眺望海面。一头鲸鱼从水中漂亮地跃出。全片唯一一处配乐激越地响起。全片终——这部电影本身也把自己的美在结束的时刻彻底绽放出来。 马孔多在下雨。 鲸鱼叫了。

 2 ) 这位80后拍出了一部魔幻的电影

作者:方汉君

1

如果一部电影,整体上极为沉默、寂寥,我想,这既是剧情的需要,也是导演的创作风格。1980年出生的伊朗导演阿列热扎·卡塔米,就拍了这样一部相当冷硬的《遗忘诗行》(又名《湮没的诗》2017),可谓出手不凡。如此克制又自虐的影像,充满历史的反思,融入了拉美的魔幻风,尤其承续着伊朗电影一贯的简约风格,所以我说他用西班牙语,在智利拍了一部伊朗式的电影。

智利这个狭长的国度,犹如一把高悬的长剑,其历史也多有磨难。影片的背景,出于智利一段皮诺切特独裁统治的黑暗时期。1973年9月11日,智利军人发动政变,推翻了阿连德政府,陆军司令奥古斯托·皮诺切特任“军人执政委员会”主席,进行长达16年的军政府统治,直到1989年,智利举行差额选举的总统大选,帕特里西奥·埃尔文于次年接替皮诺切特出任总统,才结束这段臭名昭著的历史。

位于首都圣地亚哥郊野的这座入殓殡仪馆,连着墓地,老看守(西班牙著名演员胡安·马加略饰),一个70多岁的老头,性情沉默寡言。我们不知道他叫什么,其它角色的姓名也都隐去了。影片贯穿着一位我们看不见的盲人老头,边挥铲挖着墓地,边跟老看守讲述一个电影的故事。他说,好电影,需要一个好结尾。虽然他只是随便一说,却涉及到影片的核心主旨,这个新墓为谁开挖,将要安葬的是谁。

影片的简约,突出其藏的部分。当一个老男人,向老看守问路,自称迷了路,走不出去,还说看到一个墓碑,跟他母亲同名,让他驻足好久,直到那家祭拜的后人来到,他才如梦方醒。老看守倒静静地说,我认识你。那人吃了一惊。老看守的记忆力惊人,他知道对方关押了多长时间,如何被提前释放。对方简直不敢相信。

原来老看守,以前也是一个政治犯。他说,当时每天枪毙很多政治犯,你得到了监狱官的信任,他们就让你用石灰洒在那些政治犯流血的地方,你从中得到遗留物诸如手表之类,然后就卖给狱友。你还让我替你给表妹写过一封信。老看守甚至仍能背下来给他听。对方说是的,那是我一生唯一的一封信,但你就是个骗子。

被揭了老底的家伙,心生不安,再度撂下了“你是一个肮脏的骗子”这句话,就逃之夭夭。在一个人人自危的时代,无疑,老看守的话,会让对方不寒而栗。但老头眼下操心可不是这些过往的如烟往事。片中,他主要的交流对象,就是运送逝者的司机。每个周日,他们都能看到那位80岁的女老人,孤独的等待她女儿的消息。

2

老看守在星期日的那个夜晚,遭到了不明人的殴打,因为他看到了不该看的东西。他们让他别乱说。第二天,入殓房负责人,问询他昨夜看到了什么。他说没有听到什么,也没看到什么。这是特殊时期以求自保的统一格式化语言。负责人说那就好,这儿安葬了上至总统、各界名流,以及各级官员,如此重要的地方,不能让你再呆下去了,你也老了,该让你退休,回去陪陪孙子。我没有孙子。那你就养条狗。但老头并没有走开。紧揪他的,就是那个让他寝食难安的心事。

实际上,那晚,那帮人运来了12个装尸袋,他们慌乱中,落下了两个,其中一个,正是那位女老人的女儿,仍放在冷冻间。老看守想的是,如何安然运出去,给她一个简单的葬礼,却难比登天。首先,要警局开设“死亡证明”,还要入殓房的“身份证明”。老头是个天才。他对这一套程序了如指掌。关键是他一颗良善的心和内在的驱动力。他不忍心看着孤零零的老太如此难过,也不愿看到这位女死者就一直赤裸裸地躺在那。

影片并无详细交待这位漂亮女死者的身份,只知道她是一个知识分子,但从老看守查询的剪报中,我们还是看到了“三名女性与六名男性恐怖分子,在与武装力量的交火中被击毙”这样的新闻,以及上面刊有的照片。也就是说,这些持不同政见者,因参加了反对军政府独裁统治的抗议游行,居然被当作“恐怖分子”击毙了,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老看守有条不紊地着手,给这名女死者,做着完整的身份档案,如何瞒天过海,骗过负责人,并非易事。他首先从入殓房的冷冻间,找到这名流有血迹的女死者,给她进行了简单的清洗和妆饰。她静静躺在那,仍如此的美丽,这是最凄美最悲切的诗篇,她不能被遗忘。然后,老头给负责人呈上他做好的材料,在看过“死亡证明”和“身份证明”后,那家伙说还缺“出生证明”,如何证明她就是她呢,这就是法律。

影片打趣的是,这位臃肿不堪负责人的办公桌,满是他设定的闹钟,隔几分钟就会响一下,显然,这暗讽已浑浑噩噩的独裁政体。老看守实在走投无路,只得找到老太太。他们之间并无对话,只是他在她门外等着,她如期出去又如期回家。甚至招呼都没打。然后,影片直接跳到入殓间,让老太看看那名女死者。老太轻轻掀开死者身上的遮布,瞪大眼神,终于认可了。

老太并无嚎啕痛哭,她必须克制这深藏的悲伤。任何的大呼大叫,都是对于死者的亵渎,也是影片的滥殇。如此,老看守通过老太拿到了死者的“出生证明”。那位僵死的官僚终于开了合法的“入殓准予安葬证明”。

就在此时,老头的行迹,引来了不明者的怀疑,他们跟随老看守来到死者的档案地下间。其阴森恐怖气氛,吓得他们出来,居然强行留下老头,并用砖砌起开窗,这样就把老头永远地密封于这幽闭的黑暗空间。

3

他们之所以要置老头于死地,无非仍是对老头不放心,索性就把他禁锢于黑暗中,让他活活憋死。可老头真是神人,他对这儿了如指掌。他从中找到一条缝隙,艰难地撬开后,硬是爬了出来。逃出生天的老看守,并无后退。他仍要为这位女死者安葬,但她还静静躺在入殓房。他找到司机,司机说我女儿明天就要举行婚礼。老头独自来到入殓房,正在他撬门时,新来的小伙子过来帮了他。

这让他感动,年轻人的帮忙,让他看到了这个国家的希望。等司机开车过来,他们就一起抬着女死者上了车。他们即在教堂举行悼念祭祀。

这时,我们才看到了那位一直挖坟叨叨的盲人老头,他假扮神父的说辞,给影片带来了一丝轻松的气氛。然后,他们在挖好的墓地,位于那棵古老又虬劲的大树旁,给这名女死者举行了简单的安葬仪式。

片中,老看守和老太,自始至终,没有一句真正的对白,顶多只有他的问询。这种克制可谓到了极点。老头终于完成了他的“义举”,犹如保留了一首被遗忘的美丽诗行。在我看来,这位八零后导演深藏的隐含意味,对于他当下的祖国,同样有着不言而喻的现实感。

葬礼之后,便是婚礼,失望总是会伴随着一丝喜乐的熹微光亮。广播曾不停播出巨鲸搁浅的消息。在老头为女死者忙碌之中,他曾听到凄切的嚎叫,原来一头巨鲸从天空掠过。

所有的罪恶都不会轻易地被抹去,所有的死亡都不会被遗忘。但一个时代需要老看守这样行大道的人。如果没有他、盲人老头、司机和年轻人,那位女死者将永远寂寂无名,那位老太也将永远无从知晓她女儿的下落。这是一个社会尚存的良知和正义感。如同博尔赫斯一首诗说过的“黑暗需要眼睛才能看见,声音的寂静需要耳朵分辨,镜子要形象充斥才能反应。”

最后,已被退休的老看守坐车来到了海边。大地荒凉,犹如遗世独立的僻静。现在,他就来到了搁浅巨鲸的眼前,他无能为力推他们下海。海滩搁浅的,不只是巨鲸,而是一段已湮灭的历史。但他可以瞩望大海,如同期盼不羁的未来。一会,一头巨鲸突然从海里跃起,这就是无界的天空和自由的海洋,这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飞跃和瞩望。

2017、9、27

 3 ) 遗忘诗行:永不被遗忘的前行者

浅浅为遗忘诗行写一点感悟 示威者的被抛弃的尸体,在社会底层默默工作的守墓人,看起来井然有序的社会生活(比如需要出生证明才能入葬,主角被打后提前退休),交织成了现实。 抗议者们永远不会停歇的,他们需要自己的权利,当局的镇压也永远不会停止,他们同样需要自己的权利。 温铁军在《十次危机》中谈到,农村是危机转嫁的天然海绵,对映在影片中,社会的普通人们,或者说孕育出了反抗者们的顺民们,同样是这样的海绵,他们会平静地埋葬,同时也会真诚地纪念这些死去的人们,他们是社会惯性的最大组成部分,是鞭子下的绵羊,他们同样是社会中的大多数人,也是代价的承担者。 对于一些人来说,生来是nobody,死去之后也是nobody,不过,你们大可舍身去做一些事情,历史可能不会铭记你们,但是,包容的人类族群会照顾好你的痕迹。

如若这片土壤所孕育的希望之花被掐断,花儿的尸体会被这片土壤无声的埋葬,这片土壤则会继续沉默着,并等待着下一次希望之芽的迸发。

 4 ) 一千零一夜

这是一部刚刚上映没俩月的西班牙语电影,伊朗导演阿里雷扎·哈达米的处女作。故事的背景设在智利,或者世上任何一个你愿意的角落。电影时长93分钟,很讨喜。昨天下午一刷,觉得对白零零碎碎,虚虚实实,有点懵。今天上午再静心刷一次,越看越有味道,不禁拍着大腿说,妙啊,本月的三甲有了。 西班牙语的电影,色彩鲜明,热情奔放,人物饱满,情节缜密是它的特点。而南美洲电影独有的风情,常常将暴力美学和死亡结合在一起。东方人将死视为庄重的仪式,讳莫如深。南美人则肆无忌惮的议论死亡,尽情的调侃死亡,与死亡同眠,显得不拘一格。如果再融入了这片热土上纷乱的政治和战争,独裁军阀和腐败等情节,会让电影有一种奇异的魔幻感,像一出荒诞绝伦的黑色童话。例如《潘神的迷宫》,《杰出公民》等。 电影的所有人物都没有名字,都上了年纪。作为老年人来说,死亡不再是一个遥远的天边,是几乎可以预见的眼前。更可况,这些人物的身份很特殊,他们是一个墓园的管理员,阴森的停尸房,驻满十字架的墓地就是他们日常的工作场所。电影以太平间看守员和掘墓人的工作场景对话为开篇,一个瞎子掘墓人,眼瞎路子广。在为每一个死者挖坑前都喜欢讲一个道听途说半真半假,关于他们生前的故事。算这个枯燥行业的自娱自乐,算对死者的盖棺定论,也算人世间对死者最后的送别。 编号997,一个76岁的老头,一张不辞而别的纸条,一趟没有回程的公交车,一具永眠于此的尸体。家属认领,文件审核,签字盖章,挖坑下葬。一个生命就此告别,看守员一天工作的结束,年终无休,日复一日。看守员很老了,须发皆白,他的记性很差,行为反应迟缓,他甚至记不得自己的名字。看守员的记性又出奇的好:他记得所有相关数字,他的所有时间以天数作为计算;他记得那个每个周日都在墓地里徘徊的母亲,查看墓碑上有没有她失踪女儿的名字,这已经是第249周了;他能一眼认出犯人的脸,记得十几年前为他代笔的一封家书,他唤起那些从良的恶人们内心最害怕的秘密。 停尸房里都是死人,死人不会说话,身上的伤痕却提醒着活着的人他们生前经历了些什么。看守员收集的剪报,“被秘逮捕的人消失于世”,“像流浪狗一样被杀害”,“罢工中止”等触目惊心的标题,暗示着凋敝落兮的墓园外的种种不太平。运尸车司机是他的朋友,被砸烂的车窗是城里暴乱留下的记忆。这场风暴愈演愈烈,黑暗的势力已经渗进了墓园。看守员年事已高,到了告老还乡的年龄,却被卷进了一场无妄之灾里。几个在运动中枉死的人,他们的伤痕累累的尸体成了“那些人”的眼中钉,需要尽快毁尸灭迹,顺便还想将无辜的看守员变成殉葬人。 也许是凶手漫不经心,也许是看守员的命不该绝,他趁着夜色逃脱,惊魂未定中匆忙返家。朋友都劝他赶紧走吧,执拗的老头摇摇头,说还有一具尸体那些人忘了带走,是个年轻的女孩,我想帮她下葬。乱世,生得艰难,死也不易。若要入土为安,资料证明,繁文缛节数不胜数。看守员不惜将给自己的墓地都拿来给她安葬之用,还动员了那个苦苦寻觅的母亲,将她视为自己失踪的女儿,用她的名字申报,方得如愿。 电影头尾都穿插着一条新闻,七只鲸鱼在岸边搁浅,奄奄一息,上百名志愿者前往拯救。鲸鱼被视为海洋中最聪明的哺乳动物,为何要出现这种集体自杀的状况尚不得解。电影出现了几处匪夷所思的镜头,例如天空忽然浮现了一条巨大的,仿似在翱翔的鲸鱼,房间里下起了不知是雨还是泪的水滴。空中传来了鲸鱼的长啸,像是悲鸣,又像是对看守员的示意感恩。鲸鱼搁浅,同类不顾自身风险上前营救,虽不是人类,却具有和人一样的灵性,即使前赴后继的死去也在所不惜。最后时刻,唯一一条存活的鲸鱼离去,在远方的海洋里鱼跃翻腾,是重生,是告别,看守员久久凝视热泪盈眶,观众的心也随之起伏不定。此时此刻,鲸鱼和人化为一体。 许多细节在二刷时得以发现,甚为巧妙。 首先是数字上的安排,最终的编号是1001,这个披着奇幻色彩的故事和《一千零一夜》不谋而合。葬礼过后随即而来的是婚礼,死亡迎来了新生。倾斜的街道,破洞的胶袋,散落的橘子,电线杆上贴着的竞选者留着神似独裁者希特勒的小胡子;竞选者海报的背面,竟然拿来当葬礼的印刷单,一正一反极具讽刺感。看守员张贴海报,狂风骤起,卷走了所有的印刷单,即使被印在背面的竞选者,也注定在历史里不能留下痕迹。 最初滚来的轮胎,镜头浮现的是孩子们的戏耍,再后来滚来的轮胎,跟着的竟然是年轻的“自己”帮忙,倒后镜和人物褪色的身影都暗示着这些是不合理的存在。还有那黑暗狭窄,宛如九曲十八弯的资料室,和迷宫一样的墓地,这些死亡气息越浓的地方,看守员却越游刃有余。“那些人”想置他于死地,他却能每次都在死亡的区域里化险为夷。逃脱时发生了强烈的大地震,到了边缘的几乎要跌落的玻璃杯,还有地板上捡起的鲸鱼耳环,丰富的电影语言里留下了大量遐想的空间。 作为一个导演的处女作,这部电影堪称惊艳。 四星半。

 5 ) 一个拒绝遗忘的故事

在超级平淡到了过了头的舒缓叙事中,包括血迹斑斑的入殓房,我们可以想象影片没有直接呈现的可怕场景。

这部智利影片讲述一位看守入殓房的老人为一位在抗议中死去的年轻女子办一场葬礼的故事,这具遗体被军警在对其他11位遭处决的抗议者毁尸灭迹过程中遗落在停尸房中。

老人在试图完成此事过程中遭到当局诸多限制,当局试图让人们忘记发生的事。

鲸鱼搁浅的新闻及其奇幻画面穿插影片,最后,幸存的在死去的鲸鱼旁边游弋,拒绝遗忘。

影片摄影构图也较出色,尤其是片尾。

 6 ) 《遗忘诗行》文摘

我没有因为任何事物而感到孤独,我只是太阳落山时刚好是一个人。

世界已离去,我承载你享受一部电影,不代标签。闭起眼,以第三只眼睛观物。伸出双臂,要是你希望被拥抱的话。—— 鲁米

世界已经分裂了,我必须带你走。

世界已消逝,我必须背负你——保罗·策兰

这是一个答案,也是一个信念,即使我无能为力,但也要背负着你前行,带着你留在人世间的遗憾,去完成你曾经坚定不移的选择。躺在通往极乐摇篮的你慢慢享受着离苦的幸福时光。

庄严肃穆的白墙已然被时间所侵蚀,一束耀眼的鲜花让画面增添了活泼生动的气息,男子与老人的对话却让人无奈和震惊。在时间的长河中遗忘曾经深爱的人,忘记曾经和爱人在一起许下的诺言;忘却曾经逼不得已的伤痛和罪恶,又试图通过磨灭不堪回首的记忆来救赎内心的惭愧和虚荣。老人揭开这层纱布,让血肉模糊的伤口暴露在阳光之下,揭开赤裸裸的人性自我保护层,让真相暴露在这个阳光灿烂日子理。试图逃脱曾经的罪孽,殊不知逃避只是懦弱暂时的避风港而已,终有一天,有个人会去让你直击面对。

衣着整洁的妇人,慢悠悠的步伐,看不到情绪的脸......来墓地寻找自己的女儿,一次次孤独的背影归去就是一次次希望的来临;在现实面前,宁愿告诉自己内心所担忧的一切将不会发生,因为活着,要用希望来引路,当作航海中的眺望塔,不会迷失在汹涌的海洋里。老人如使者般守护着妇人的希望,温柔的拾起掉落在地上的希望。无声的陪伴给予最大的支持和守护,回家的路就在前方。

哲学家般存在的挖墓人,伴随着泥土飘扬,平淡的叙述着别人的世界,听不出任何情绪上的变化,如同电影里面最平常的旁白。上帝视角的你又有着怎样波动起伏的故事,是否被别人叙述的时候也是同样的语调。你漫不经心的叙述着诗,而又很认真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每一次泥土的飞扬都伴随着承重的呼吸,平静而又努力的为他们的归宿努力着。

忘记你忘记的事,这才是真正的遗忘,就如同山坡上一座座坟墓,没有名字,毫无痕迹,一个个数字就如生前所居住的门牌号。他们失去感知静静的躺在山里享受着阳光和雨露,而他们在世间的过往又有多少被人们所提起,还会有多少人在一个闲暇的午后谈起他们。爱你的人一如既往的爱着你,在不同空间维度的他们是否能感应到这平常的一切。他们,我们都是时间的战利品。

平凡的他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女孩办一场体面的葬礼,就如同老人在给自己的儿子,妇人在给自己的女儿办葬礼一样。彼此互不相识却竭尽全力给予善良,信仰的支撑,对现实的抵抗,微小却不曾懦弱或违背自己内心。在这顽固丧失公平和光明的社会勇敢的选择内心渴望。世界已消逝,我必须背负你。即使我无能为力,但也要背负着你前行,带着你留在人世间的遗憾,去完成你曾经坚定不移的选择。

试图去读懂他们人生真谛并从中获得面对生活的力量,带着信仰勇敢出发。将信仰如雨露洒在这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给予处于幼儿社会一场隆重的洗礼。在挣扎中寻找生的希望,不曾放弃对你的热爱,愿竭尽所能陪伴这你成长。原谅你曾经的不堪,理解你所处的环境。

我们贡献给生者的时间很少,但我们会给予死者永恒的爱,我将永远活着,如果你可以活着,活下去,违抗天堂最神圣的法则。

 短评

B+ / 荒漠中的诗无尽头,海边的鲸鱼马戏团,地下室的幻梦墓园,随风而逝的残影余像。玻璃窗分割复制,低机位掘土镜头,房间与冷柜的双重空间遗忘。一开始觉得堆砌感过甚,之后魔幻现实中的一切在不断呼应连缀中获得了诗意的合法性。80后伊朗导演处女作居然如此克制地拍出了南美奇幻历史气息?

8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推荐

独裁的手掌立在文明荒漠骇惶人间,反抗的尸体滞留历史殓房籍籍无名。掘墓人无眼,葬礼上看得见凶手;守墓人无名,材料里写得出姓氏。鲸鱼翱翔天际,寻找滩涂上搁浅的同类;老头举起明灯,探寻被遗忘苦难的典籍。孤身对抗荒谬系统,迟暮撬动集权大门,滚着轮胎的男孩倏忽长大,男孩唤作信念,浇灌记忆。

10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伊朗导演Alireza Khatami的处女座。获本届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最佳剧本奖&费比西奖-最佳处女作奖

11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政治高压的社会环境里,反叛者的故事注定要被掩埋。

13分钟前
  • 半城风月
  • 推荐

可能更多的人会留意到大漠中伫立着的“五指山”劫后余生,呻吟的蓝鲸划过天空,空荡的前挡迎着冷风,此类等等,魔幻现实往往就是将现实的一切罪恶化作触手可及的梦,让观者自己选择沉默抑或觉醒,伊朗导演的殇,穿过智利历史的痛,让世界另一头的我们,看到的可能是镜像,也可能是似曾相识恶的平庸

15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力荐

#Venice2017# 本届第二个五星!伊朗导演的处女作竟然是智利题材,有着极其精到的对政治话语的把握,遗忘、记忆、历史与现实的主题在少言寡语的守墓人身上完美统一。处理极为节制而且形式感真是到位(超现实的段落多了点)。导演电影语言意识极强,前途绝对不可限量,好好发展成就不会亚于萨金塞夫!

19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2018电影节@影城,智利乃至拉美残酷历史的悲鸣,淹没在逝去的年代里那些消失的身影,沉默在迷宫般的故纸堆,生如孤独游弋在深海的鲸,沉重悲切的呜咽,带来大洋深处的信息,为逝去的同伴迟迟不愿离去;影片细节讲究,墙上画也是鲸,屋门放的是守护与引导亡灵的阿努比斯之犬,反光镜所见如定格的老照片

21分钟前
  • 甘草披萨
  • 推荐

“遗忘里的遗忘,才是真正的遗忘。” 遗忘之尸,遗忘之诗。

25分钟前
  • vivi
  • 推荐

沙漠盛开的手掌,天空遨游的蓝鲸,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佐杜洛夫斯基,魔幻现实主义后继有人。那些消失在独裁年代的人并没有被遗忘,纵使没有名字,但每个逝者都有一个故事。

28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1.几处魔幻的场景太精彩,伫立沙漠的巨型沙掌和游弋在天空的哀嚎鲸鱼,惊呆我了;2.对于拉美历史的缺失丝毫不影响我对影片的喜爱;3.地下的资料室犹如一个黑洞,想要探知,人就会被吞没消失;4.无论生前如何,死亦永恒;5.结尾搁浅的鲸鱼群,它们寻死。

31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8.0】感觉有点太刻意,不过摄影是真的美,随便截一张图都和油画一样,主角都仿佛油画里的人物一样,真是如诗如画。

36分钟前
  • FrozenElsa
  • 推荐

#BIFF# 伊朗导演的西班牙语片,生与死、葬礼和婚礼交织,好几个段落有阿巴斯的影子(起初不露脸的掘墓人、滚动的橙子和轮胎)。飞翔的海豚作为唯一的超现实元素感人。『记得忘记不是忘记,忘记忘记才是真正的遗忘。』

40分钟前
  • btr
  • 推荐

3.5;消匿于历史罅隙的微末个体,化身冰冷数字徘徊于尘埃档案,鲸鱼掠过的那抹天空颜色,最终停留于也曾温润鲜活的年轻躯体,符号意象纷繁堆砌;一出民族集体失忆症,如百年孤独中仿若从未发生的屠杀,马孔多四年多的雨意外降临,伊朗导演在南美的文学作品和土地滋养中,也获得神奇的魔力。

43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细腻写实的伊朗导演遭遇拉美魔幻土地,混合的气质是另一番新的气象,成熟的影像风格和沉重的叙述完全不似处女作品。通片是超现实以及符号,殡仪馆的故事串联起家国历史,这部作品真需要导演现身解读,到底什么是超现实下的现实。用通俗故事承载碎片化诉求,鲸鱼搁浅的情感力量又将碎片拧成一股线.[B+]

48分钟前
  • 帕拉
  • 推荐

忘记了自己的名字 却忘记不了每个存在的故事和精确到细微的数字 影像是伊朗风 可是故事却充满了南美的魔幻主义 存在 死亡 政治 和世间的所有纷扰都在一方墓园中暗淡寂静下来 只有时间不会遗忘

52分钟前
  • doherty
  • 推荐

夐绝的诗意!越是非常的时期,越容易看到应景的电影。通片犹如在溺水后海马体缺氧神思混沌,但迷走神经的回路依然本能地向自己暗示着求生的情感信号。前赴后继牺牲身躯护卫巢穴的蜂群、长歌当哭依旧从容搁浅的鲸群……将记忆湮没在无垠宇宙中、蓄意屈服于磅礴暴力的人类,远不如那些向死而生的动物!

57分钟前
  • 冰山的阴影
  • 力荐

7.几乎没有迫害殴打的镜头,却无处在说残暴,有人极力抹去罪行,却抹不去普通人的记忆,而且这种记忆知道什么该遗忘,什么该永远都记得。几处超现实镜头不经意出现,却惊艳。缓慢的人物动作言语让记忆凝固。

58分钟前
  • jude_chen
  • 推荐

沙漠盛开的手掌,地上矗立的孤坟,鲸鱼在天空哀鸣,尸体于地下腐烂。诗人的天职是还乡

1小时前
  • 峰峰峰峰
  • 还行

正直的人会忘记自己的姓名,却不会忘记在这土地上曾经发生过什么。黑暗者会记得自己的姓名,却会忘记自己曾经做过什么。影片很沉闷,语言很少,却是满满溢出的对暴政的控诉,对虚假民主的控诉。没有一滴血,没有一个直接的暴力场景,鲜血却溢出屏幕。

1小时前
  • 陈哈
  • 力荐

遗忘尸行【中字度 /s/1c2fFJQ4 码 sipt 小娟】

1小时前
  • 深夜声噎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