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年华粤语

剧情片中国香港2000

主演:梁朝伟,张曼玉,潘迪华,萧炳林,张耀扬,孙佳君,钱似莺,顾锦华

导演:王家卫

播放地址

 剧照

花样年华粤语 剧照 NO.1花样年华粤语 剧照 NO.2花样年华粤语 剧照 NO.3花样年华粤语 剧照 NO.4花样年华粤语 剧照 NO.5花样年华粤语 剧照 NO.6花样年华粤语 剧照 NO.13花样年华粤语 剧照 NO.14花样年华粤语 剧照 NO.15花样年华粤语 剧照 NO.16花样年华粤语 剧照 NO.17花样年华粤语 剧照 NO.18花样年华粤语 剧照 NO.19花样年华粤语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3 13:16

详细剧情

1960年代的香港,报馆编辑周慕云(梁朝伟 饰)与太太搬进一间住户多是上海人的公寓,和某家日资公司的贸易代表陈先生与太太苏丽珍(张曼玉 饰)成了邻居。因为发现各自在外工作的配偶背着他们有了婚外情,周慕云和苏丽珍开始见面商讨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以及相应对策。   起初两人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就事谈事,可是日子一日接一日过去后,在周围一帮上海邻居的闲言碎语中,他们发现配偶的事早空出了他们的脑袋,彼此眼里只剩下了对方,而刻意回避已生出的感情的结果,是更加刻骨的相思。

 长篇影评

 1 ) 爱情形而上

  「1」
  第一次看《花样年华》,不记得是在什么时候。若非为了写点什么,大抵永远不会再看第二遍。不是这个电影不好。只是它本身其实就像是一团雾气,再看也是模糊。而我以为,它的精华也尽在这模糊里,隐隐约约、欲说还休、欲罢不能……直到最后也没落个清明,就不了了之了。若是,扯开那层薄纱,一切了然,反而令人失落。就如这部影片的英文名《Inthemoodforlove》所说的,它要表达的,就是一种心绪,关于爱的。
  没看过这部电影的朋友,问我,讲什么的呀。我整理思路,思索如何向她传达那一团情绪。最后,我干脆利落、斩钉截铁地说,婚外恋。话一出口,我自己就呆住了。哦。朋友有些失望地应着,走了。留我一人愣在那。原来,这样的情节美就美在形式,一旦剥去优美伤感的外衣,核心也变得苍白无趣,即便那是人人趋之若鹜的爱情。这样说,似乎也不准确,因为一旦变成核心,就不再是爱情了,而是一种关系。有时间,有空间,有主体,而爱情只是一种心绪,莫非,剥去的那件外衣才是真正的爱情?
  「2」
  行而上是指不存在于时间、空间的现象,自身即是超自然的存在,以理性的思维,或是与生俱来的第六感才能感觉到的终极之物。好极了,我终于给爱情找到了最准确的定语。爱情就该是这样的终极之物。这样的解释再好不过了。他们没有接吻、没有做爱、没有结婚、甚至都没有住在一起。导演高明极了,那么多个孤男寡女独处一室的夜晚,都没有发生任何的有色事件。最为亲密的镜头也不过是,陈太太靠在周先生肩上的背影,和一双握在一起的手。这还不足以破坏爱情的纯度,保证他们不会成为性伴侣、夫妻,而仅仅是爱情的双方。这种爱情,最终会开成遥远的佛国里,古老的石洞里一朵淡紫的花。一首永恒的诗。就像修行的人,有隐忍,有放弃,才能成全真正的道行。
  我不该在看电影还去影片的情节梗概,里面说,陈太太的儿子是秘密中的秘密。不言自明,那也就是说那是两人的儿子了。于是,两人就成了一个孩子的爸爸、妈妈。不再是爱情的双方了。也许,你会反驳我的偏执。但我,坚定于此。若是,先看了这样的结果。我定然不会重看影片。
  「3」
  重温之后,才在心里刻下了一些细节。张曼玉微微上挑的眼梢,墙纸上古典细致的花纹,灯罩上繁复的枝蔓,软腻而市侩的上海话,还有那些旗袍的花色及穿在女人身上所呈现出的流畅线条。街头喧哗的热气腾腾的小吃摊,斑驳的水泥墙,突突直响的老爷车,和无数掩藏在忙碌生活下和谎言里的暧昧。一切都似乎处在彻底清醒前的蒙昧状态里,又有着乱世将来的酴釄色彩。这样的年华可不是,真美。
  他,总是那样一个忧郁而真诚的男子。在灰色、无人的长街。他说,我不再找你了。尔后,决然转身。我竟也几乎落下泪来。尽管他们只是在排练,但生活不就是如此,谁说得清何时真,何时假,更多的人以真的身份说假话,假的身份说真话。他说的是真的。他不再找他了,尽管有过犹豫。
  “如果有一张船票,你会跟我走吗?”我捏了把汗,直到确定她不会跟他走,才放下心来。圆满终会是最大的缺憾,而缺憾的美感却更能震撼人心。真正的爱情,就活在这岌岌可危的缺口里。如果圆满了,我会微笑,但会叹息。而现在,我叹息了,却会长久地欣喜和铭记。
  音乐声里,张曼玉摇曳的腰身,就像传说中那无法捉摸、超然时空的爱情,美得让人忧伤。
  叶子/文
  

 2 ) 如果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和我一起走?

好片子像是一杯清茶,乍品没什么滋味,可细尝之下,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便会不知不觉地飘溢在你的五脏六腑间。《花样年华》就是这样一部片子。无论是镜头中精致的特写,还是丝丝小雨中由昏黄路灯投下的柔和光线,或是整个画面色彩的鲜明层次,色调搭配技巧的夺人眼目,都是导演王家卫和摄影杜可风深厚功力的体现。还有不得不提的片中的声音艺术,就算是雨滴落地的声效都是那样富有感染力,就更别提片中那伴随着男女主人公在楼道里多次相遇时恰如其分地响起的影片的主旋律--抒情中带有丝许压抑的提琴曲了。影片的这些硬件设施做的完美无瑕,更可贵的是影片的灵魂--内容情节,王家卫一样描写的匠心独运。像是片中经常出现的一个场景:周慕云一个人在面摊落寞地吃着云吞面,此时的镜头长时间地定格在他的面部。他的眼神里充满苦闷和孤独--为了总不归家的妻子。这时苏丽珍提着精致的保温壶出现在潮湿的石板路上。镜头由她纤细的手拍起,逐渐上移到她的胸前,却始终看不到她的脸。这种开放性的构图可以引起观众无数的想象力。她来到面摊前,同样一份云吞面,脸上带着一种沉思的忧郁的神情--为了不归的丈夫。另一对在享受爱情,而这一对只是在各吃各的云吞面。不得不说,此刻导演用一种明暗线交织的手法既含蓄又内敛地表现了两种爱情的理念。而这种意境,只有在反复细细地品味后才能理解,可谓是该片的一个经典的情节。
    片尾,周慕云离开香港这个伤心地之后,苏丽珍来到他的房间,点燃一根雪茄,不抽,只是放在那里任它的烟雾缭绕、盘旋、四散。一种她曾经熟悉的香味。她呆坐在椅子上,眼泪开始滑落。一滴一滴,最后连成一片。此时,电影中的背景声全部消失,一阵寂寥后,一个男人的声音响起,响在苏的心里,也回荡在观众的耳畔--
   “如果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和我一起走?”
      无言......

 3 ) 交错的爱恋——《花样年华》分镜头

那些消逝了的岁月,仿佛隔着一块积着灰尘的玻璃,看得到,抓
不着,他一直怀念着过去的一切,如果他能击破那块积着灰尘的玻璃,
他会走回早已消逝的岁月。

错位的家具
镜头一
  哎,这个柜子不是我的啊。
  又错了啊。
  是不是隔壁的?
  好,往后退往后退。
  这些鞋不是我的,是不是拿错了?
  影片一开头,家具便去错了地方。以后,人和心,也会去错地方。

错位的道具
镜头二
  其实,我先生也有条领带和你的一模一样,他说是他老板送给他
的,所以天天带着。
  我太太也有个皮包跟你的一模一样。
  我知道,我见过。你想说什么?
  我还以为只有我一个人知道。
  领带和皮包,只是一个道具,泄露秘密的道具。

交错的阶梯
镜头三
  曼妙的扭动着的腰肢,跳跃的音乐,若不是她矜持的眼神和优雅
的微笑,很容易让人觉得这是一种挑逗和引诱。
  她下去,他上来,他上来,她下去。就在那高高的阴暗仄仄的阶
梯上,俩人错身而过。

交错的镜中影
镜头四
  镜中,是她倾斜的身影,对着镜中的他妩媚地笑,她在引诱他,
却不希望他看到,他也没看到。
  镜头晃过去,他深情地凝视镜中的她,他不指望她会看到,她也
没看到。
  几秒钟而已,彼此错过了一场无声的引诱与深情。

交错的身份
镜头五
你帮我点,我想知道你老婆喜欢吃什么。
……那你先生喜欢吃什么?
……
  你老婆挺能吃辣的。
  爱吃辣的人大多性欲强烈,她在讽刺他老婆。
  今天干吗打电话给我的公司?
  我只是想听听你的声音。
  你倒挺象我先生的……油腔滑调。
  沉默,她在他的眼神中明白过来,一脸的尴尬。
  他在诱导她承认自己先生油腔滑调。
  对对方的另一半心生怨恨,最后不得不承认,他们是你情我愿,
都是情色男女。

镜头六
  她对他不住的责问:“你外边是不是有女人了?”
  他扮演她丈夫的角色,让她有个心理准备。
  我没想到会这么伤心。她倚在他肩头哭泣。哭她丈夫的背叛。
  他比她坚强一些,于是他哄着她。
  试试而已,又不是真的。

镜头七
  他要去新加坡了,他向她要一个心理准备。
  当他的手滑离她的手心的时候,她终于恐怖地直面了自己的心,
无处遁形。她第二次倚在他的肩头,哭得不能自已。哭他的离开。
  别这样……别傻了,说说而已……不要哭了……这又不是真的……
  在身份角色的互换中,他们帮助彼此阅读自己的心和爱人的心。
读懂了,于是深深的悲哀。

交错的道别
镜头八
  铃声,沉默,打字的嗒嗒声。
  是我……如果有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一起走?
  他等着,她没有来。
  她急急忙忙下楼梯。他已不在了。
  是我……如果有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带我一起走?

交错的旧地重游
镜头九
  对了,现在隔壁是谁?
  嗨呀,我啊勿晓得,现在啊,隔壁邻居大家啊不来往,那能向以
前年纪呢,顾先生顾太太来嗨的晨况,大家真是闹忙的。象自家宁一
样各。唉……想起来啊开心,侬刚是哇?
  是啊。
  她从这边的窗看过去,眼泪涌了上来。


  那现在隔壁住的什么人?
  我不太清楚诶……好象是一个女人和一个小孩子。
  他从这边的窗看过去,目光婉转而深情。
  他经过那扇门,凝视良久,他不知道敲门进去,就可以看见她。
  终究还是错过。

  在整部影片中,张曼玉的高领旗袍贯穿于每个镜头中。高领,象
征着保守,拘谨,自我保护。

  让彼此错过的,就是这种无法跨越的心理障碍,就是这一句:
“我们不会跟他们一样的”
  折磨我们心的,有时候就是这一句话,过不了自己这一关,只好
由它去错过,去遗憾了。

  最后,顺便说一句,这部在国际影坛拿了大奖的电影里,有那么
多上海话,大概又要让阿拉上海人自我感觉良好了。

2000.11.27 08:00 发表

 4 ) 逝去的时代

重看了一遍《花样年华》翻查记录发现我分别2001年,2006年看过两次,这次看比前两次都更能理解,也更享受。所谓艺术--绘画音乐文字电影等--都是艺术家想表达自己的内心,有的传达出来期望理解,有的甚至对理解都无期望,只是告诉世人我感到了,我看到了,我表达出来。让世人明白人类之异于禽兽的那稀有的部分:审美力感受力和独一无二的思考能力。这也是我爱看文艺片的原因:有时候想穿过屏幕和创作者握手告诉他我多么激动他传达了我不能传达的内心,有时候感到非常震惊,世界上居然还有这样的人,这样的生活,大大满足了好奇心,让我知道世界之大,人和人之不同,不再是个井底之蛙--这是大部分法国电影带给我的感觉。

和李小龙杜琪峰周星驰一样,王家卫也以一己之力把香港电影--尤其是文艺片--推向了世界,并且取得不小的成就。我一直有个非常非常好奇的问题:为何香港会产生王家卫?有且只有一个。我疯狂的喜欢香港电影是因为香港电影的市井,热闹,通俗,甚至浅薄,如研究专家所言“尽皆癫狂”。王家卫绝对是港片的异类,简直是港片的反面,他每部电影都那么克制,雕琢,精致。

《花样年华》讲了一段发乎情止乎礼的婚外情,借这个故事拍出了49年大迁徙后66年左派大暴动之前的香港,从电影开始选择的字体起,对一个时代的怀旧就开始了。那是上海政商学人舶迁香港避祸的时期,是金庸出走左报办《明报》的时期。战争结束有些日子了,香港继续着她殖民时期的辉煌,又接受了避祸的南来文人商人的文化与资本,正是个东西碰撞与结合最精彩的一段平静期。接下来是六七。

王家卫这部电影既非常香港又非常中国,摄影和美工上精雕细琢,活灵活现的还原了那个时代,那时候的香港,延续自大清年间的中国传统没有割裂,女人美艳,欲扬先抑的旗袍,男人的三件套都非常讲究中规中矩,无论是大户人家还是租住唐楼一隅的周慕云苏丽珍。人和人之间既有同乡的亲热又有礼节的疏离,正是那个时代中国“礼”的成熟表达。

二人情感更是东方的代表,由暧昧到明朗,用了整部戏的长度。而且终于表明心迹后的选择竟然是避开。那出大雨里的表白非常经典,电影语言也非常直白:香港常见的瓢泼大雨里,站在旧楼的屋檐下,周慕云对苏丽珍表白了一切,话语很平静内心是非常澎湃的。需要很大的勇气,终于说完了,雨也停了,滴滴答答的屋檐水声余音袅袅,重出的太阳照在地上积水里荡漾着,贴切的反应了二人的新潮起伏到终于捅破那层窗户纸后内心的几分幸福与激动,惆怅与哀愁。

接着,六七的乌云将近,周慕云调去了新加坡(金庸那时也被列入暗杀名单,不得不避走新加坡,一年之后才回来)。房东太太收拾行装离开混乱的香港避乱美国。他再回来时, 已经平息,但物是人非。那段没有开始亦没有结局的感情只能珍藏于心,吐露给树洞。

重看完《花样年华》我更能理解王家卫花十年功夫拍《一代宗师》了,正如在《花样年华》里重建了一个王家卫刘义鬯都怀念的香港,他在《一代宗师》里也重建了个真正礼仪之邦,洋溢着东方文化魅力的中国。因此《花样年华》在国际电影界广受好评,无论是专业人士还是普通人都非常喜欢这部电影,获奖无数。

那个香港,那个中国,不光是存在于电影里的幻影,她们是真实存在过的,只是阴差阳错,一个美好的时代被破坏殆尽,逝去了。不知不觉中,几乎所有美好的东西都一点点的消失了:审美,礼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被摧毁的差不多了。王家卫在这两部电影里还原给我们那美好的年代,也还原给外国人看一个逝去的中国,逝去的香港。在我看来,这才是真的爱国。

周慕云离开香港前,电影里打出字幕:"那个时代已过去,属于哪个时代的一切都不存在了“。今时今日,香港的命运走到了又一个交叉点。现代文明的洗礼,东西交汇的辉煌,终难敌。很快我们不得不从电影里去体验如今生活着的香港了。想来令人唏嘘无奈。唯有文化不灭,精神不死聊以慰藉了。

 5 ) 对着洞口说话的人——《花样年华》中的回忆晶体

(一)无回忆的回忆

《花样年华》的结尾,梁朝伟饰演的周慕云来到吴哥窟,正如人们所说,如果有什么不想为人所知的秘密。就对着树洞说出来,然后将其封存进去,随后一系列空镜头展现吴哥窟的建筑空间,在佛教含义上,万物本来无去无来,因此这段关系不会消逝;与此同时,柬埔寨则因为其历史,地理成为一个特殊的空间,西方影评人敏锐地发现了影片隐藏的政治符号,例如来到香港的上海人身份,以及柬埔寨迎接戴高乐的新闻播片,这暗示着王家卫并非仅仅执着于微观而私人化的男女关系,而是将此隐藏着更为宏大的象征世界——周慕云与苏丽珍的故事是香港岛20世纪的寓言,影片拍摄于1998至1999年左右,上映于2000年,自此之后,这座命途多舛的城市就此封存了它的历史。

它是一段不纯的历史,香港也是一个不纯的城市,我们可以参照基耶斯洛夫斯基,阿莫多瓦等欧洲导演的巴洛克风格将《花样年华》称之为“东方巴洛克”,这是一个复合词,在影片的表意系统中,中国式的音乐,戏剧,甚至粤语流行歌曲让位给Quizas,Quizas,Quizas这首西语Tango,成为了诉诸听觉的回忆空间,而不同于“巴洛克美学”的直接呈现,在构图上,影片的前半部分,前景被以各种方式遮挡,镜中的影像被割裂,苏丽珍是一个神秘的女子,从来不以正面示人,“不纯”构成了处于夹层下香港的集体认同,这里没有历史,大多数人都是逝去的上海的难民,尝试着在已经商业化的空间中召唤过去的黄金时代,而这种没有历史,恰好构成了香港的历史回忆。

(二)消亡的时间晶体

在这些前景遮挡物中,钟表是常见的元素之一,在影片中,时间是一种晶体,晶体意味着不确定性,它是固体的,因此没有办法流动,在拾得的那一刻就此消散,如同周慕云手中飘乎直上的烟,当它进入到我们的感知之时,就已经消亡。

烟,晶体影像的终极隐喻

更确切地说,《花样年华》以及王家卫的其他作品可以被称为“状态电影”,“状态电影”并没有将影片直接交付给纯粹的时间流动,而是通过“情动”暗示影片消亡的时间它是肌肉,心律,皮肤等一系列强度性质的生理反应,先于我们对于周慕云或苏丽珍的有意移情。

通常在固体的影像之中,首先是一个固定的结构(在悬疑影片中,固定结构的打破是叙事的终结),不同的状态是结构的不同方面,但在《花样年华》中,苏丽珍和周慕云是两个变量,支撑着这种变量的是某种偶发的生命冲动,除此之外没有任何联系,此外,在这种变化之中,某种梦境的运作逻辑取缔清醒的状态,某种程度上的延续,需要摧毁前者的结构,这就如同影片中,苏丽珍身上颜色多变的旗袍,也许在下一个本应该“连续”的镜头中,身上穿着的变成了另外一件,王家卫以这种方式,暗示对影片线性叙事的迷恋不过是虚假的一厢情愿。

《花样年华》的前半部分,对于苏丽珍的爱恋出自一个丑角性质的角色阿炳之中,他的出现实际上暗示了某种自由的空间,在他与周慕云的对话之中,实际上呈现了周真正意义上的淫秽想象,但与此同时,周慕云对于他粗俗话语的回应却是“但人家是有老公的”,周慕云必须否定他,或者说王家卫必须让周慕云否定他,因为道德上的“正确”令观看者更“安全”地想象着周慕云的性幻想,却又由于表面上的纯洁,免于超我的压抑,换句话说,暗恋是最为淫秽的强奸行为,因为只有在这个阶段,我们可以拥有最为淫秽的想象而不接受处罚。

接下来,阿炳的退场来自于通过两场对手戏所创造的结构缺位,分别出现在同一个空间:餐馆之中,第一次,周慕云约苏丽珍出来,问她的手提包从哪里买到的,他打算买给自己的妻子作为生日礼物,苏丽珍告诉她在香港买不到,然后紧接着问周慕云他身上的领带,在这场戏中,随后,我们了解,周慕云的妻子有一个相同的手提包,苏丽珍的丈夫也有相同的领带,物品再一次成为了自反的,消隐的中介,是身体的提喻,与此同时,这场戏更揭示了双方对于彼此的表意系统中,作为可替换的能指这一事实,周慕云可以是苏丽珍的丈夫,苏丽珍可以是周慕云的妻子,如此错认开启了第二场餐馆的对手戏:苏丽珍问周慕云“我想知道你的老婆喜欢吃什么?”周慕云没有回答,而是反问她的丈夫喜欢吃什么,错认接下来是“搬演”,而这种“搬演”则在周慕云的妻子发现丈夫的出轨行为之后戛然而止,错认结构被打破。

阿炳再一次的出现是间接的,在周慕云的叙述中,我们得知:他邀请周慕云去新加坡,并以此促使了周慕云与苏丽珍的再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幽会,所以我们更能确定,这个其貌不扬的人是戴着面具的周慕云,他通过留存这种爱意,选择自我放逐,《花样年华》最为著名的台词诞生了:如果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带我一起走?但是,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来思考:船票为什么恰好只能有一张呢?

(三)谁讲述电影?

在晶体化的“状态电影”之中,香港超越了地域认同,而是情动中的身体化身,当周慕云即将离别苏丽珍的时候,伴随着Quizas Quizas Quizas这首乐曲,他在走廊站定,走廊的红色调是燃烧着的欲望,与此同时,也是苏丽珍旗袍上玫瑰的颜色,从这座走廊走入房间,是进入苏丽珍的身体,而仪式化的离开,则是快感结束后的贤者时刻,接下来,这座身体化的走廊再一次以空镜头出现,插入于两个由远及近的,单独一人的苏丽珍的镜头之中,作为观看者,终于短暂地产生了苏丽珍的主体认同,“如果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带我一起走?”周慕云内化在她之中,而苏丽珍对于周慕云而言是一个鬼魂,电话那头的鬼魂。

当我们诘问这种主观化的重构之时,我们难免会遭遇到一个电影叙事学的一个经典命题——谁讲述电影?

当周慕云对着洞口讲述秘密之时,摄影机聚焦在他的身后,一个小和尚的背影,作为评论者,我们在此发现了天真的自己,而当我们作为观看者,处于柏拉图洞穴般的影厅之中,却很难将他认出,也没能将在此刻轰然崩塌的叙事指认为虚构,如同拉康镜像理论中第一次面对镜子的婴儿,就在那一刻,他不知道面前的这个人就是自己,这里,我们通过评论语词与精神分析学理论重新书写了佛教中的偈语——非风动,非帆动,实则心动,或者说:情动。

参考文献:

奥利维耶·阿萨亚斯等:《酒吧里的读诗人》,谭笑晗选编,河南大学出版社

斯拉沃热·齐泽克:《斜目而视》,季广茂译,浙江大学出版社

Slavoj Zizek:The Art Of Ridiculous Sublime,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Brain Massumi:Parables for the Virtual,Duke University Press Books

 6 ) 华丽的忧伤

   看过这部影片的人,都会为梁和张的演技叫绝.加上杜可风的摄影绝技,在噶纳电影节上获得几个大奖也是很应该的.
   其中那句经典已经家喻户晓:"如果我有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走."在这场华丽的邂逅中,一切都象梁手里的香烟一样 ,永远是漂在上空的。不管表明不表明,不管在意不在意,不管他们的关系淡也好,近也好,一切都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我想在这世界上,再没有什么比距离更好的东西了,因为有距离,所以我们能更好的和谐的相处,因为有距离,所以一切都是美好和神秘的.也正因为有距离,我们可以更好的品味.
   我喜欢里面穿插文字的感觉,就象几年前看<悲情城市>一样的感觉,我独自沉浸在那时的那天那刻那一瞬.一切都在我的小小世界之外,不被任何事情打扰,仿佛世界会在这一刻为我停留一瞬间.那象风又象云的爱情,就在两颗受伤的心灵中间展开了,在偶然的邂逅中,在共同写作的时候,在互相安慰的过程中.
  我爱极了里面的一段,当张到缅甸去找梁时,电话通了之后,只一声喂就没有了后文.而且短暂的沉默后,梁也意识到电话那头是谁了.然后又是一阵沉默.最后张轻轻挂上话筒,并在走的时候带走了她原来留在梁家的鞋子.是啊,该说什么呢?问候显的肤浅,思念又似乎不真实,说爱又好象已经错过了,于是只有沉默了.就在着沉默中,他们的感情也宣告落幕了,其实这段感情到底有没有发生过,对他们来说本身就是个大的问题,可能一切只是当时的感触吧,过了那情那景一切可能就都不复存在了吧.所以才有了最后,梁在很美很伤感的吴哥窟把自己的心事放在树里面的后文了.
   经历过才知爱过,爱过才知伤心过.或许一切华丽的东西,奢侈的东西都注定要在我们的生命中走过,注定不能再来.注定着能是一地华丽的忧伤吧.就象一个人在行人很少的街上遇到原来喜欢的人,彼此一声问候,一个微笑,然后擦身而过,仅此而已.一切都只是手中断了线的风筝,注定不能迎着阳光再来一次.所以这世界才有珍惜的可贵.其实人往往不是不懂珍惜,而是不知道该珍惜什么.而当自己知道的时候,又已经晚了.世界上的事情从来不会按我们的意志转移,所以才有神秘和距离.想要和上帝站在同样的位置,除非你自己也是上帝.

 7 ) “那是一种难堪的相对”——评王家卫《花样年华》

<图片1> 六十年代的香港,晦暗老旧的房屋,两对青年夫妻,故事便这样展开……周太太和陈先生偷情被陈太太苏丽珍和周先生周慕云发现,自然而然,他们成为一对“苦命”的人,他们互诉衷肠,模拟出轨者怎样开始的情景。他们有意无意地约会,共进晚餐、一起编写武侠小说、一起讨论,最终暗生情愫……苏反复说“我们和他们不一样”,其实反复的强调不过代表内心的不安和怀疑。“本来我也这样想,所以不怕人说什么,我相信我自己不会跟他们一样的,可是原来我会。”周表露情意,但他选择逃离。
       她是矛盾的。一方面她对自己的要求近乎苛刻,出去买面也要带着精致的妆容、穿着婀娜的旗袍,对待自己的婚姻、人生更是如此,不允许一丝一毫的瑕疵,不允许“错一步”。但她又是勇敢的,言辞上一再疏离,情感上却一再靠近,紧张慌忙地奔赴2046,却徘徊犹豫,离开时又迟疑不舍……
        苏和周与他们一样,也不一样。一样的是都是红尘中人,免不了俗,躲不过一个情字。不一样的是苏骨子里的优雅、高傲和自尊绝不允许她做出不轨之事,即使她发现自己经爱上了周慕云。她明白完美的爱情总是留有缺憾的,她想就这样永远的浪漫下去,暧昧、朦胧……所以,即使有多一张船票,仍不会跟他走。<图片3> 最终,他怀着绝望离开,将这一切留在了吴哥窟的墙洞里,用泥土封存。她对这一切淡淡一笑,也只是“忘记了”。
       他不够勇敢,她只顾矜持,便这样错过了……<图片5> 关于插曲,电影选取了古巴歌手Nat King Cole的《Quizás, quizás, quizás》、《Te Quiero Dijiste》、《Aquellos Ojos Verdes》三首爵士乐作为插曲,还有在慢镜头下反复出现的Yumeji's Theme。低沉的大提琴和弦与整体的怀旧基调十分和谐,充斥着暧昧,而又悲伤的气息。《Quizas,Quizas,Quizas》创作于上世纪四十年代,这首歌不仅浓重的年代感与影片十分契合,主题也和影片一致。也许插曲中便揭示了结局:
        Y así pasan los días
  Y yo, yo desesperado
  Y tú, tú contestando
  Quizás, quizás, quizás
        Estás perdiendo el tiempo
  Pensando, pensando
  Por lo que más tú quieras
  ¿Hasta cuándo? ¿Hasta cuándo?
  时日就这样飞过
  我的绝望与日俱增
  而你,你却还是这样回答
  或许,或许,或许
  你在浪费时间
  思考着
  思考着什么才是你最需要的
  可是,这抉择到底什么时候才是尽头?<图片6>  王家卫秉承着自己一贯的风格对电影的色彩进行处理,暗淡的画面色调与不断变换的旗袍色调形成对比。
        苏丽珍旗袍的颜色成了电影中最具表现力的色彩,代表着人物的心理变化、情感变化。有人说这就是王家卫最厉害的地方,运用独特的色彩处理让人掉到一种情绪和情怀中去……<图片7> “忘了是怎么开始,也许就是对你,有一种感觉。”王家卫的主题永远是拒绝与被拒绝。周慕云和苏丽珍的感情好像无由而生,但却又不可遏止。那种不可遏止的感情每次在即将喷发时却被硬生生的咽下去,就被堵在胸口。苏一袭旗袍在昏暗的巷子里,在缓缓的旖旎的音乐中,和周擦身而过。那一刻,她的心里是什么感觉呢?些许落寞,可能又有些简单吧,即使他们面对面时,强烈的压抑和强烈的爱慕都不会轻易会从眼神中流露,永远是纠缠,永远是暧昧。
  “那些消逝了的岁月,仿佛隔着块积着灰尘的玻璃。看得到,抓不着。他一直在怀念着过去的一切,如果他能冲破那块积着灰尘的玻璃,他会走回早已消逝的岁月。”
        不敢面对自己的内心,结果暧昧一场。
        我们易看见红尘的模样,却未必捉摸的透。真真假假,假假又真真……

 8 ) 残念 以及浮生若梦

我在东京,很想打电话给你。这里有很多的av可以买,可以坐新干线去悦子的大阪。
我在熊本,口吞着豚骨拉面。想起你说这难吃的像3块钱一碗的青菜面。
我想起了跟你在一起的许多事。在一座小城里,你幻梦所以我幻梦。穿过熙熙攘攘的涩谷街头,我曾经告诉过你,这里在日文中叫做shibuya。你弹着烟灰,笑着,什么鬼东西~

难以想象喔,在我十九岁的时光里。浮生里奢侈的脸孔充满了我的梦魇。珠光宝气,她缓缓走来,老老的旧唱片机里唱着花样的年华。谁说她叫苏丽珍了?她说自己是陈太。周先生还好没有第二张船票。就是这样,“你要残念一辈子对吧,我陪你。”

生难久居,爱可永留。不就是残念啊。当年你不是问我了嘛,我怎么说。我爱你永远大于在一起。所以你走吧走吧,走到哪都好。求你,再见面的时候不要再问我,为什么是你。
那我爱的就是你,我怎么知道原因。

阿菲有663家的钥匙啊。6个小时后,你能不能也给我一把呢?
擦肩而过只有那么短短一瞬,我看到你没有看到我。陈太讲,不是做好自己就没事啦。周先生说,我地又没错,想那么多,好累嘎。看到这里,我深深地笑了,躲在镜头背后的王家卫。他调的这杯春酒,好够劲。

不愿承认的事情密密麻麻,铺满我的眼球。刷牙的时候居然把牙刷刷飞了出去。镜子里你赤裸的上身还是我梦境里的巧克力般的细腻和光滑。突起的锁骨像一个大大的笑脸。转身过来对着我笑。可是镜子里背过去了,是同样突起的蝴蝶骨。狰狞又冰冷。没结果的花,就像不想触碰的伤疤。那是多少年前了哟,听你跟我的第一首歌,“我为什么总在非常脆弱的时候,怀念你?”

今天看了巴黎野玫瑰,我好羡慕女主。下辈子我要当那样的女人。憋到自己内伤真的很伤。
不过你不会知道的哦。

一直跟我在一起吧。我这个提议多棒。

 短评

张曼玉比梁朝伟高,但他们站在一起那么协调。想来,是穿了高跟鞋的她,懂得委婉地低头的缘故。

5分钟前
  • Ruby超人小姐
  • 力荐

“回去给我打个电话,你不用说话,响三下就好。”看这部时真的会觉得旗袍就是为张曼玉而生。

7分钟前
  • Hey Johnny
  • 推荐

其实我好鬼烦墨镜王拍戏由头到尾都係嗰几招,慢镜、落雨、失落情绪(几乎贯穿佢职业生涯嘅每一部电影),最衰嘅係居然连配乐一直都係嗰首冇变过(花样年华同埋重庆森林)!几时佢先玩厌呢啲嘢啊?佢未厌我就已经厌了。

9分钟前
  • Mademoiselle B
  • 较差

好看。又闷骚又让人心痒痒的,最后那个无声的电话还真是让我有点心痛呢。。。而且听久了,感觉上海话和粤语混一起完全没有不和谐啊哈哈。顺便求张曼玉全部旗袍的相册(豆瓣一定有!

13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孙太太的暗示,何先生的摇头,同样的事情,总是对女性苛责过多。

18分钟前
  • 无用西泮
  • 力荐

深夜,雨巷,慢镜头;暧昧,寡欢,语还休。与君淡如水,千杯亦不醉。

20分钟前
  • 颜叙
  • 力荐

在梁朝伟喂到第二声的时候,我的眼泪突然就下来了

23分钟前
  • 嘉沐難再續.K
  • 推荐

张小姐小腿不错,梁先生发型不错。

27分钟前
  • 露娜peace
  • 推荐

They are in the mood for love, but not in the time and place for it. 剧本很有意思,设置了一对在电影里没有任何镜头的偷情男女,却又无时不刻地提醒着周慕云和苏丽珍不要做爱,所以王家卫镜头里沉闷的男女,空荡的房间里充斥着一种不可得的情欲,极省略的叙事,舒缓优雅的大提琴曲配乐实在是太到

31分钟前
  • 醉舟
  • 力荐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感君用心同日月,誓拟侍君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34分钟前
  • 青灯有味
  • 还行

东方人讲出轨故事真心有调调啊,脑补一下类似的故事让伍迪艾伦来讲……

37分钟前
  • Sophie Z
  • 还行

王家卫最强的,就是让人掉到一种情绪中去

39分钟前
  • 寂地
  • 推荐

一切都退去了,香港、1962年、那个陈旧的秘密…“如果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和我一起走?”也许~也许~

41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隐忍的中年激情。"我一开始只是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开始的,后来我发现原来一切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

45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一对处处隐忍憋炮的男女,一场原本毫无压力的换妻,一段彼此错过的爱情,一张留在电话声里的船票。再也回不去的时代,再也晾不干的记忆。空余怀念过去的情绪,积满灰尘的玻璃。

46分钟前
  • 劳永逸
  • 推荐

谁先感到了寂寞,谁就输了。

47分钟前
  • 小Z
  • 推荐

张曼玉最致命的武器便是她的各种旗袍。

48分钟前
  • 办公室甜心
  • 推荐

这些年来我一直想问你,如果有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他走?

49分钟前
  • 沉歌
  • 推荐

最棒的故事不是大战七七四十九个回合,而是欲言又止。

52分钟前
  • 樹一
  • 力荐

【從明天開始我不能再見你了。】【真的麼?】【是。】於是蘇麗珍伏在周慕雲的肩頭從未有過的傷心。

53分钟前
  • 亂馬2/1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