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下的鱼

剧情片中国大陆2020

主演:高放,周波,庄馨,王莉,崔璐,张弘海,朱艳彬,周洪儒

导演:张力

播放地址

 剧照

冰下的鱼 剧照 NO.1冰下的鱼 剧照 NO.2冰下的鱼 剧照 NO.3冰下的鱼 剧照 NO.4冰下的鱼 剧照 NO.5冰下的鱼 剧照 NO.6冰下的鱼 剧照 NO.13
更新时间:2024-04-13 13:17

详细剧情

本片讲述了冬捕开始前的七天里,发生在中国东北一座老工业城市的一个老人的故事。丈夫去世几年后,82岁的赵丽华患上了轻度抑郁症。她打算去职工浴池泡澡,却多次被拒之门外而且遭到羞辱。儿子朱红兵为了找到两个陪护母亲洗澡的女人费尽周折,一个看似简单的日常生活,摆在这对母子面前却显得异常地艰难。母亲最后也没实现在职工浴池泡澡的心愿,尽管她曾在这个工厂工作了一辈子。对于赵丽华而言,“泡澡”是洗礼一般的自我清洁,有尊严地“安乐”地离开,是她最后的选择……

 长篇影评

 1 ) 《冰下的鱼》

《冰下的鱼》是一部小成本制作的文艺片,该片讲述了一个老太太想在工厂洗澡却多次遭拒绝,而儿子为了帮助母亲费劲周折的故事。片中没有激烈的场面,但每一个画面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而导演张力正是通过发掘这些温馨的画面,抓住观众的内心,使观众产生共鸣。从家庭里的婆媳矛盾,到工作时对领导低三下四求人办事。这些画面可能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这就会使我们更能体会到朱红兵生活中的无奈。 在影片开始,构造了一个冰冻的湖面从里面蹦出一条鱼。就是这样简简单单的开头蕴含了深刻意思。以我个人理解第一点这个画面直接点亮了电影的片名冰下的鱼,同时告诉我们这个故事发生在冬天,使电影整个环境都是暗淡荒凉的。其次,这个片头中鱼是摆脱了冰的束缚,它自由了,能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而在看完电影后,我认为朱红兵就是冰下里的鱼。在家里,他为了照顾母亲,不惜打了自己的妻子;自己本身生活贫困,而又摊上一个啃老的儿子,为了儿子买房装修又把老家的房子卖了;在工作中,他为了说服领导让自己的母亲能在工厂的浴池里洗个澡,喝的自己是不省人事,但最后也没能还是没能洗上澡。自己作为房东把房子租给别人后,还被别人骂……这一系列生活中的繁琐的事情都是困住朱红军的冰块。虽然他为了母亲打了妻子,为了儿子买了房子,为了洗澡陪酒。这是他从冰中跳出呼出的一点气息。但是影片最后,得知自己母亲在洗完澡后去找自己的父亲后,他崩溃了。这个男人的瞬间被冰冻了,生活上的贫穷和不如意都比不上母亲的离去。影片最后朱红军绝望的站在火车轨道上,那个冰冻已经封住了,他不知所措。而这个电影最精彩的部分我认为就是结尾。朱红军的母亲是他生活的支柱,在电影结尾,并没有交代朱红军之后发生了什么。这个就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悬念,让我们思考。其中我个人认为,影片中最后的配音声音杂乱且越来越大,可能是这个配音是驶来的火车,最后朱红军也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但这都是我个人的猜想,但是最后的结尾是真的精彩。 一个好的电影就是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引发我们的思考。影片中的朱红军一个平平淡淡的普通人,却经历百般刁难。但他没有放弃,依然以给母亲洗澡为目标生活。而这从电影中反映出社会的黑暗,那些官大的反而会用政权欺压,本身洗澡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却处处为难朱红军,反而按摩女却心怀善良,在最后一直帮助着朱红军,帮助他的母亲洗澡。这部电影将生活实际反映的淋漓尽致,这也是打动我的地方。从朱红军与母亲的母子情,与媳妇的爱情,溺爱儿子的父子情。就是用这些简单的情描绘了一个简单的生活,更反应了社会的黑暗与人际关系的复杂之情。

 2 ) 入冰,上岸,压迫,解脱

老人切掉烟蒂,拿起香烟点了起来。故事发生在冬季东北的齐齐哈尔,一个被工业化笼罩的四线城市,整个电影多线发展,但并不平行,彼此交错中架构了一个生动的故事。东北的社会性电影取材可谓是源源不断,该片就以第三人称讲述了一个工业化四线城市大部分百姓的生活。

该影片讲述了82岁的赵丽华想要去职工浴室洗澡的故事,这个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足足花费了一个半小时去讲述它。赵丽华因岁数太大被浴室拒之门外,甚至遭到冷嘲热讽,但老人仍旧一次又一次地前往,其儿子朱红兵最后想尽千万种方法,最终在陌陌的帮助下完成了母亲的心愿。

这就是电影的主线,思路逻辑清晰,脉络简单,但我认为这部电影其出色的地方在于部分支线和一些处理手法。朱红兵是引导了这些支线的主要人物,是把主线和支线缠绕起来的凝结点,一位中年男人所能遇到的所有困难,几乎让他全遇了个遍,真实到我中途甚至产生了放弃观影的想法,极具烟火气,让人产生强烈的同情心。自己母亲的愿望无法满足,自己的妻子与母亲关系水火不容,儿子在北京要结婚买房,工厂改换工作机制自己的格格不入……工人阶级中年男人的窘境一览无余。每次当朱红兵经历困难时,总会出现猪牛羊的头颅,寓意朱红兵和这些祭祀的动物一样,被生活屠宰着。

在进行多方查证后,音乐上用的应当是东北本地的歌曲,十分的大胆激烈,同时给人一种紧迫感和压抑感。影片采用了很多的长镜头以保持故事的连续性与整体性,使故事在大方向上平稳地发展,突如其来的几个转场又仿佛是投入湖面的石子,让故事有了起伏。在语言上导演并没有进行艺术加工,真实性表达的很好。并且该影片演绎了中年夫妇的床戏,这无疑是一个大胆的表现与突破,这是在国内电影中极难看到的艺术表现。

在服装上就是采用了普通的老百姓服装,我只是在朱红兵的外套和围巾上看出这是个平日沉默却又倔强的男人,其他人在服装上符合现实,但没有过多设计。

整个电影设计得比较亮眼的部分就在于冰下的鱼和这个故事的联系上,首先是在东北有冬季冰钓这个传统,其次在开篇有一个鱼跳了上来,挣扎过后,又十分用力地一下跳进了水里,最后是对应人物的多样性,这个电影中的许多人都可以说是冰下的鱼,赵丽华被社会对老人的不耐所压迫,朱红兵被中年男人生活的压力所压迫,刘朝红被家暴所压迫……影名预示影片内容,影片内容解释影名,这无疑是一种好的联系手段。

但是这部影片作为一部叙事性题材的影片,我认为仍有一些不足,虽说这类电影出于生活,但作为一门艺术,总是要表现出一些超脱于生活的东西,影片直到最后的老人在电视中现身,朱红兵在街上奔跑,都没有对电影的中心思想进行升华,这是其中一点不足,其次是有些小点的设计仍有些拿捏不好,比如“你哪都软,就是嘴硬”这些想要使主题更生动的一些心思和手段,这些的力度可以把控得更好,最后是在影片的最后,朱红兵向镜头跑来的场景,虽是致敬,但稍显拙劣与牵强,没有什么新意和创意,无疑为这部影片减分不少。

但是这部影片依旧让我看到了国产叙事片的大胆创新与巧妙的手法,虽然有不足,但我仍愿意给我们的国产电影一些发展的时间,国产导演不可谓不用心,不可谓不努力。

以上就是我对这部影片的见解以及分析,至于像最后下雪表示朱红兵内心的悲凉之类的普遍手法,就不赘述了。

 3 ) 冰下的鱼影评原创

《冰下的鱼》是一部成本不高的文艺片,里面没有十分知名的演员,但之中的剧情却抓住了我。这部文艺片的切入点并不是高大上的画面或是一段优美的音乐和场景,而是在一个十分平常的事情上,围绕解决母亲在职工澡堂洗澡的核心事件,已经多个小事件描绘出了一个十分疲惫的中年人的模样。

从声音和画面的设计上来看,最最令我惊艳的是拉着猪牛羊的车分三次分别从主人公边上经过,那个声音的运用真的十分触动我,牛、羊、猪依次出现在片中,呈现出男主角被生活宰割的意象,很简单,但我很喜欢这种现实中带点魔幻的感觉,这种魔幻中,我能感受到导演的心意。还有就是电影刚开始时,冰窟中的鱼跃出的画面,让我对整个故事充满了猜想,引发了我的兴趣。影片的音乐也十分的有趣,我觉得甚至可以说的上是大胆,运用了东北的民谣,使人眼前一新,但是也会给人一种扎耳的感觉。

再从故事设计上来看,整个故事围绕着中年男人开展,为了在北京给儿子买房卖掉了在老家的大房子,挤在母亲的老房子里,妻子和母亲之间水火不容,作为老工人仍然坚持着上世纪师徒传代关系的工作习惯,而工厂已经转轨改革,主张现代企业制度的人事处年轻人接到投诉不断找他谈话,母亲因为年龄大,澡堂不允许她进去洗澡,职工澡堂早已外包出去,而他想托关系却发现恰巧得罪过澡堂老板。这些琐碎的小事与出入大学的我们看似有很大的距离,但影片成功将我代入到了这个角色之中,怎么说呢,我感觉这种中年男人身上背负的责任感,和各种事情所带来的压迫感给了我一种长时间的沉重感,我不知道这种感情从何而来,是因为对于自己未来生活的担忧,生活带来的恐惧还是说对于这种生活的难以接受和对片中中年男人的同情。作者选用的这种题材还是比较有新意的,而且符合当今社会的很多家庭和角色。

情感上来看的话,虽然全片都是以中年男人身边发生的事情作为过度,但我认为想要体现出来的感情绝对不止如此,小城夹缝中的中年人,垂死的老者,讨生活的年轻人,每个人都有这共同的特点,我们都在我们当时的年龄下,做着我们本应该做的事,仿佛每个年龄都被下了定义,我们就应当去做什么,步入社会的年轻人就一定要在大城市扎根发展打拼,中年的男人就要既能尽到孝,又要为了在北京发展的儿子卖掉房子给他买房,这种对于生命的服从,是我从中体会到的,说实话我不能接收这种对于生活的一味服从,没有对抗,没有竞争是不行的,就如那冰下的鱼一样,努力跃出冰窟,不循规蹈矩,为自己的人生做出改变,这就是我的感受,无论是在哪个年龄段,我想作者都是想要带给我们的思想就是打破循规蹈矩。

没有盼望的人生就是一场疲于奔命的奔跑。希望我们的生活都可以有所期盼,向前奔跑。

 4 ) 原创:《冰下的鱼》影评

在电影文化与电影史选修课上观看了这一部影片,《冰下的鱼》这部影片可以说是对商业类型片的一个冲击,作品充满了生活气息,真实的展现了我国社会中年老年人群体所面临的困境。

该部电影所采用的各个镜头都非常写实,像是每一个镜头都来自真实的生活一样,和传统的商业类型片相比《冰下的鱼》并没有运用很精细的电影语言,每个镜头的构图都很自然,这更能让观众对朱红兵的中年人形象走入内心。

这部影片主要讲述了现代中老年人群体所面临的各种困境,以老年人为例讲述了老人因年岁已高行动不便,而对生活产生了各种不便的影响,以中年人为例则彰显了一位中年男人上有老下有小,夫妻生活不愉快,工作压力大等这样一些困境,影片名称冰上的鱼也形象地比喻了这一点,冰面代表所面对的困境,而鱼代表每一个想要从平常困境中脱离出来的人。在这部影片中我主要感受到了身为中年人的无奈,影片中的朱红兵的母亲因为年事已高,去澡堂洗澡需要两名健康的女性陪同,而朱红兵偏偏找不出具备条件的女性,而这引起了朱红兵家庭与工作的矛盾,影片中有一个有趣的地方就是朱红兵想找澡堂的徐总给他走后门,可是朱红兵以前刁难过徐总的儿子,他走后门的诉求被徐总无情拒绝,而就在这个场景下徐总的背后有一道“打击黑恶势力”的横幅,在这一处显得十分的讽刺。家庭方面,朱红兵为了给儿子在北京买一套房,将自己的房子卖掉,自己和妻子不得不居住在母亲的小房子里,传统的婆媳关系更是让这个家庭水深火热,工作方面则是因为朱红兵传统的观念给他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思想束缚,凡此种种让他真正成为了一个疲惫的中年人。

影片在镜头方面显得比较的随意,我甚至能感受到摄像的人手在抖,影片多处都是一些近景镜头,给我的感觉非常的压抑,也许是为了营造那样的氛围吧。

这部电影的配乐应该是采用了民间音乐,可能是我没有这方面的欣赏天赋吧,我只觉得这部影片有些时候的配乐很吵,和电影的镜头运用不那么的契合。

这部影片还是有让我能够共情的地方的,我自己的父亲年过50,也过着很疲惫的生活,影片中朱红兵与妻子的争吵也是我所经历过的,想必他也经历过冰上之鱼这样的困境,一面想要逃离艰涩疲惫的生活,一面又还要支撑起整个家庭,我想这也是这部影片在结尾写上“谨以此片献给我的父亲”的原因。

《冰下的鱼》是一部比较优秀的影片,但是这样的影片就注定了它只能引发少数人的共情,并不能对21世纪的我们产生很强的感染力,整部电影看下来我也有一部分看不明白的地方,可能这就是代沟吧。

 5 ) 《冰下的鱼》仅为自己记录

短评写不下了,只能打在影评里TAT

#2021SIFF 老年女性困境的主题,第一时间想到了李沧东,但这部影片远没有大神处理得细腻,没有让我产生强烈的情绪共感。男朋友说这是粗旷的男性视角,着重在中年男人面对的困境,觉得有些道理。演员的演技略有生疏,配角的台词功底也比较弱,多处会让我出戏。台词需要再打磨,几场吵架冲突的戏,情绪没有顶上去,台词比较尴尬,无意义地重复有水词的感觉。结尾的处理也是一处败笔,男主奔跑寻找的镜头过于冗长,如果结束在情绪最热烈处,则会简短有力,画面传递的力量不会往下掉。同时,因为男主并不是影帝级别的演技,最后长时间的脸部特写,情绪传达并不到位,可以采取其他拍法用视听语言辅助。影片有几处优秀的蒙太奇:1. 男主独自在公路抽烟,背后三次驶过运牲畜的车,车上依次是“牛羊猪”,似乎预示着困难在逐步解决,但这些牲口最后被献祭,也表达了一种无力感。2. 男主与女同事车内偷情被抓包这场戏,三人在车外打架时,车内配上了播报冬捕节的新闻,欢快的民族音乐配上三人扭打在一块的画面,运用音画对立使场面激情中略带诙谐,同时也强调了冬捕节这个故事的背景。3.“冰下的鱼” -- 被冻在冰下形态各异的鱼,这个意喻我觉得见仁见智,导演并没有较为清晰的指代。或许是男主和母亲这些面对生活困境、社会排挤,想要去冲破却无可奈何的人;亦或者是呼应了最终母亲选择跳入冰坑自杀,这种结束方式,展示出母亲给自己生命最终画上的一个平静且体面的句号。

 6 ) 原创!!《冰下的鱼》影评

《冰下的鱼》影评

《冰下的鱼》是由张力导演自编自导的一部生活类文艺电影。本片主要讲述了儿子朱红兵为了找到两个可以陪护母亲赵丽华洗澡的女人而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母亲今年已经82岁了,在她的丈夫去世之后,她患上了轻微的抑郁症,再加上建华机床厂职工浴池老板郑总的阻挠,她多次被拒绝在了职工澡堂外,她只是想洗的干干净净之后,再去另外一个世界找她的老伴儿。

本片构建可谓十分精巧,该影片从最朴素、靠近生活的“泡澡事件”发出,反映出了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等民生问题,导演以小见大,由浅至深,逐渐反映出导演想要表达出的主题。

从视听语言来说影片配乐极其讲究。开水壶开水的声音,马路上人来人往的声音,东北特色民谣和劳动号子,在东北的冬天都显得格外生活化。

从拍摄的手法来看,影片以蓝、灰作为主要色调,多次出现老人抽烟解闷的场景,可见老人十分孤独,也也给整个影片奠定了压抑的基调,描绘出人生的不易。

朱红兵的家庭关系也不是那么美满。他为了儿子卖掉房子;妻子和母亲的关系本身就不好,并且因为搓澡的事情使婆媳关系更加紧张了;朱红兵自己也在外面找了情人。

朱红兵在外面的时候有三个镜头,我们可以分别听到猪、羊、牛的叫声,随着导演镜头的不断推进,表现出了主人公朱红斌对于生活的无奈,他在生活面前就像这些猪、羊、牛一样,任人宰割,毫无办法。而且三种牲口的声音就是给人一种极其无奈、悲惨、等待着任人宰割的感觉。

公交车上有人给赵丽华让座,可是年已82的她拒绝了,这从侧面反映出赵丽华的执拗,她并不服老。就像她一定要去搓澡完,干干净净的去找她老伴儿一样,她已经不再害怕眼前的苦难了。当然影片中的这件事也反映出当今社会公交车让座问题,年轻人是不是必须给老人让座?不让座就应该收到辱骂吗?

最终给予了朱红兵一个长长的特效镜头,他离母亲越来越远了。母亲也要去找老伴儿了。

本片原名《不孝之子》,但我也认为该名字太过偏激,男主本身生活就已经很苦了,他也很想满足母亲搓澡的愿望,只是由于生活上的种种苦难和郑总的不配合,男主人公在心里上遭受更多困境,一个个的问题,正如渴望从冰下蹦出来的鱼。再者,《不孝之子》这个名字不如《冰下的鱼》隐晦。

电影一开篇,一条鱼从一个冰窟里面蹦了出来,经过一番挣扎,最终又蹦回了湖中。这是整个电影里面最意味深长的一个镜头。 此处运用仰角拍摄,带着观众走进鱼生活的世界。人生就像这条鱼一样,是选择一直被困在冰下,还是勇敢的从水中跳出?如果选择从冰窟中跳出,能否有勇气承担之后的一切后果。人有的时候就像冰下的鱼一样,多有困境。赵丽华失去丈夫的痛苦、邻居老头对她说的那些露骨尴尬的话。就像导演所说:每个人都是“鱼”。

最后,说一下拍摄的城市:东北老工业区——齐齐哈尔。当今东北重工业逐渐衰落,大不如前,人们的生活水平不高,经济下滑造成家庭矛盾尖锐,这也是这部影片折射出的一个社会问题。电影不就是基于现实但是高于现实吗?所以,一部优秀的影片,或多或少都应该反映出那个时代当时社会,或是在故事发生地区的一些状况。

总的来说,《冰下的鱼》作为一部文艺片,主题明确,内容不空洞,不是假文艺,不有华无实,并且该影片反映出了当今很多社会问题,真的很不错,期待上映,等上映之后,还会去电影院观看!!

 7 ) 【原创】冰下的鱼

故事发生在中国东北老工业城市--齐齐哈尔,82岁的赵丽华在丈夫去世几年后患上了轻微抑郁症。她打算去职工浴池洗澡,浴室管理员却因其年老怕出意外担责任而多次拒之门外甚至羞辱她,儿子朱红兵也为了找到两个陪护母亲洗澡的女人而费尽周折,可是母亲最后也没有实现在职工浴池洗澡的愿望,结局以一封遗书离开。 《冰下的鱼》镜头一开始聚焦于一条跃上冰面的鱼,经过一番挣扎,重新跳回水里,或许这就暗示了人物的结局最终也如同回到了冰封的世界。整部电影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影片配乐的设计,其中包括水壶烧水水沸腾尖锐的声音,朱红兵为母亲浴室洗澡找人帮忙无果蹲在路边时机车轰隆隆驶过的声音,整体来说这部影片的配乐紧张而尖锐,给人以窒息感。同时,电影使用了多处暗喻,电影中朱红兵三次站在街道上,身后载有猪、牛、羊的货车三次经过主人公,而这三只动物在最后也被宰杀,这也象征着朱红兵被生活肆意“宰杀”。电影的名字叫做《冰下的鱼》,生活中的琐事如儿子的装修费、厂里人的质疑以及婆媳关系的不和谐等,都是阻挡朱红兵这条“鱼”冲出水面的“冰”。这部电影是张力导演对于日益迫近的老龄化社会的关注与思考,而我更为人物无法解脱而惋惜。

 8 ) 《冰下的鱼》影评

影片开头,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冬天从冰面下的寒流中跃上冰面的鱼,你不知道它在挣扎什么,在我观看完整部影片后我觉得这条鱼由两层含义,冰下的鱼寓意着男主朱红兵这类大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冰下的水流也暗藏着很多困住他们生活的牢笼,这牢笼由各种琐碎的生活烦恼组成,你只要游进去,你就会拼命的想挣脱开它,但到最后只会发现组成这牢笼的铁条会越来越多。等牢笼松散、你挣脱开来一跃上岸,就会成为像她母亲一样成为跃上冰面的鱼,那也就意味着你的人生走到了尽头。冰下的鱼到冰面上的鱼只是时间过渡的问题,到最后大家都会变成这样,像极了一部分人的一生。

故事发生的背景是中国东北的齐齐哈尔,由于齐齐哈尔是我国以前的老型工业化城市,所以在影片中你还能看到上个世纪末这个世纪初的老型工厂。在时间线上,推动着影片走的是靠着一件很普通的事情,就是朱红兵年迈的母亲想要在工厂职工宿舍洗一次澡,这件看似很平凡普通的事,实现的过程却又反映出了过程中遇到的每个人生活的不易。

剧中的配乐选取我觉得很好,印象特别深的是朱红兵在车上与刘朝红发生的一时冲动导致了一场误会发生,刘朝红的丈夫在与朱红兵殴打时,背景音乐是一段节奏很快的当地少数民族曲子,而整首曲子一直伴随着殴打过程中的每一次变化而不断起伏,让人很能感受到当时气氛的紧张感。镜头的转换与铺垫并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地方,像背景男主独处时出现猪、牛、羊来寓意男主的方法,很容易就能体会到。

 短评

勉强三星,设计感过强,很多自以为是的设计和符号,尤其是结尾那个朝镜头跑,都知道是致敬,但太变扭了。台词写得也不好,很多信息都是用台词硬说出来的,太别扭了。唯一的亮点是,有一场中老年夫妇的床戏,挺难得的,国内电影很少有这个领域,因为不美,但却是难得有人拍的。

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4th PYIFF# 首映-世界首映。挺有意思的片子,其实比较像FIRST选出来片子的风格,讲了一个“疲惫的中年人”的故事,小事儿变大事儿,处处碰壁;又放在国企背景下(地点落在齐齐哈尔),说起来也蛮“东愁”的,点题句子比如“这是工厂职工的,怎么就能卖给你私人了”,这句话背后的血泪还真是不少。男主角写得挺真实也挺有人味儿,身边三个女人各有生动之处。不过导演很多地方使得太过了,比如不少长镜头,比如背景中滑过的屠宰场的车上的动物(好歹拍到屠宰场家暴男的时候你换辆车啊),比如除了找茬啥都不干的十几家连锁浴池老板,比如隔壁老王,比如“除了嘴硬哪儿都不硬”,比如达族的无伴奏合唱,方向是对的,分寸拿捏还欠火候。

13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八旬老太太找地方洗澡却困难重重,这个入题点出了问题。随剧情展开,老太太却并没执着于非得职工澡堂,更让角色接下来陷入的一系列窘境非常不可信,工作和感情线到人物关系也就变得很拧巴。虽然刷小聪明的弄了一些捧腹笑料,并在结尾为洗澡园个说法,但已经不可挽救。倒是有视听最出彩的一幕,两人在车内“被迫”偷情,广播放着喜庆的节日预告。

15分钟前
  • seamouse
  • 还行

所有演员演技在线,导演对音乐的运用也十分大胆,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在电影里面不断缠绕,抽丝剥茧出人和人的爱恨别离、官僚和各式脸谱,但问题也出在这个简单的问题上,一大早就酒店开房洗澡不就完了?或许作者想表现这家澡堂对老太太的重要性,如果放更多笔墨在这上面可能更有说服力一点。片头的第一个镜头印象深刻 #SIFF 24

19分钟前
  • Colman
  • 推荐

#8 PYIFF 影片前三分之二中年男人的困境建构得特别好,摄影冷静克制,虽然过分强调现实压力,但依然成熟可信,很大部分归功于成功的表演。到后三分之一像泄了气一样,特别是结局的处理不但没有升华,反而影响观感,大部分时间主角是中年男人而不是老人,对于老人个体的自尊和情感点到为止浮于表面,导致最后老人出走这个举动显得苍白无力。

21分钟前
  • HoSaiiRai
  • 推荐

细节的捕捉、人物的状态都很到位,至于缺点,不提也罢。反正能戳中我

24分钟前
  • Joeb
  • 推荐

#2020平遥

29分钟前
  • 豆友83908392
  • 还行

【平遥国际影展展映】世界首映场。现实主义惊喜佳作。围绕“让80岁老母亲进职工浴池洗个澡”这件小事为中心,展现、表达诸多命题:老年人生存和死亡的尊严、中年男人精神压力与生活困境、国营工厂职工世代更替矛盾、中年男女关系的复杂暧昧、下一代啃老问题等等。剧情、台词、表演都在国产片中属突出且亮眼的,精准再现了东北各种身份阶级人群的为人处世风格与种种“人情世故”现象,真实可信且尖锐。巧妙地以“牛猪羊”等动物起到承上启下分章节的作用。80岁演员高放奶奶收放自如的表演令人惊叹,为拍戏而去抽切掉过滤嘴的香烟并出演裸戏,贡献了动人的桥段。周波极好地演出了男人被生活压力喘不过气、苦苦周旋的疲惫与固执。素人演员也都可圈可点,状态自然、对白真实,非常难得。至于“冰下的鱼”意象则过于明显刻意。瑕不掩瑜值得鼓励。四星半

30分钟前
  • 汪金卫
  • 力荐

#PYIFF#第二部。视听语言和部分细节处理,已相当成熟。冰下的鱼,明喻生活在寒冬东北的,那些内心荒芜、无处安放的灵魂。牛、猪、羊,这些最常见的生活事务,被置于片中,指涉某种隐喻。配乐与影像的配合,震撼人心,压抑的生活状态,被导演拿捏、处理得相当高级。最后一个镜头,暴雪将至,一个遭遇中年危机的男人,脸上挂满了无奈。唯一缺憾,可能是全片的节奏有些问题,但瑕不掩瑜。

33分钟前
  • 凡凡不在家
  • 推荐

#4rdPYIFF#出了意外,这部尤其戳到了我。啊,献给我的父亲,真好啊。

36分钟前
  • 艾因斯忐忑
  • 推荐

非常一般的水平,但结尾的镜头实在减分,近两个月已经看到两部国片这样结尾了,不会都以为自己是特吕弗吧……过程中想到《诗》但真的差远了……高放老师其实演得蛮好,怎奈剧情撑不起来。

40分钟前
  • 已汪销
  • 较差

景行中几次出现关着牲口或动物的屠宰车,显然是某种隐喻,隐喻男主的生活处境。最后一个镜头是男主直视镜头,是无耐,惊惶,羞愧,抑或另有深意?还包括那艘在冰封的江中倾斜的船,是否已正是男主的生活或家庭的某种隐喻。

42分钟前
  • 句句
  • 力荐

PYIFF我很喜欢这部电影,不仅仅是喜欢片子本身,更喜欢的是它代表的拍电影的一种态度,踏踏实实拍一个故事,不擅长镜头就不用太多镜头,围绕自己想表达的去营造氛围,打磨剧作,太太太难得了。电影的情绪在最后那句“献给我的父亲”被推到了顶点,我流下了这个影展唯一的,也是最真情实感的两滴眼泪。

45分钟前
  • 笑聪
  • 推荐

PYIFF | 非常典型的小镇传统家庭,中年苦闷的日子,70后的男主人公性格轴脾气倔,自尊心极强,工作不顺,家庭不合,儿子只会伸手要钱,妻子母亲水火不容,无数个底层普通人的家庭写照,真实、有烟火气。电影中出现过三次非常有宗教色彩的片段,一辆屠宰车载着牛、猪、羊分别三次经过男主身边,不禁让我想到《撞死一只羊》这部作品中羊的宗教隐喻。中年男子的无力感,就像这些最后被献祭牲口一样。最后一幕也让我想到了奉俊昊导演的《杀人回忆》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窒息绝望。

47分钟前
  • NerveDamage
  • 推荐

很像《老兽》,都是讲的典型的中国男人的中年危机的事情,会是今年最被低估的片子。

52分钟前
  • 独孤一竿
  • 推荐

虽然视听不够成熟,表达也不够艺术化(那些与电影主基调脱节而格外惹人生厌的造作意象不和谐感太强),但除此之外对东北困境与东北人(乃至中国)情境和精神状态的捕捉应该是见过最为真确、精准与尖锐的,尽管它是如此直白、粗暴、丑陋。若是好好打磨一下影像与选择刻画线路(主视角由中年男性改为老年女性)应该会是极有力度与冲击力的电影。

56分钟前
  • 推荐

有点可惜,因为有点刻意

1小时前
  • 在那之前要多想
  • 还行

情节有些刻意,用力过猛

1小时前
  • 较差

张力导演的这部作品,基于对齐齐哈尔深厚的情感而沉淀下来的作品。沉稳有力量,时光对于人们生活的侵蚀被张导诠释的淋漓尽致,周波和高放的表演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那些苦和累的后劲比肯洛奇劲儿还大。不过开头鱼的镜头有失自然,过程略显沉闷,题材比较小众,对观众的观影门槛要求较高。

1小时前
  • 未卜
  • 推荐

整体还行,但故事还是没讲好。

1小时前
  • 白又白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