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女人2019

剧情片美国2019

主演:周洪,艾伦·伯斯汀,大卫·库比特,莎拉·加顿,小约翰·加拉赫,罗拉·科克,大卫·托帕,德鲁·维尔戈维尔,Matt Gordon,Richard Walters

导演:塞米·切拉斯

播放地址

 剧照

美国女人2019 剧照 NO.1美国女人2019 剧照 NO.2美国女人2019 剧照 NO.3美国女人2019 剧照 NO.4美国女人2019 剧照 NO.5美国女人2019 剧照 NO.6美国女人2019 剧照 NO.13美国女人2019 剧照 NO.14美国女人2019 剧照 NO.15美国女人2019 剧照 NO.16美国女人2019 剧照 NO.17美国女人2019 剧照 NO.18美国女人2019 剧照 NO.19美国女人2019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15:58

详细剧情

  在[缩身]中有上佳表现的周洪正就加盟[美国女人](American Woman,暂译)展开洽谈,该片将把目光投向著名的“帕蒂·赫斯特绑架案”。塞米·切拉斯(《广告狂人》系列)执导该片并亲自操刀剧本。周洪将在影片中饰演Jenny Shimada一角,是一位25岁的前激进派分子,故事将围绕她与旧金山报业大亨的孙女帕蒂·赫斯特展开,后者在被绑架期间,意外地接受了绑架者的信条与信仰。

 长篇影评

 1 ) 第八集 Marriages Don't Break Up on Account of Murder - It's Just a Symptom That Something Else Is Wrong.(更新至第十集)

第十集 Kill Me As If It Were the Last Time

本集的分集标题来自老电影《卡萨布兰卡》。

上一集好人坏人的标签一贴出来,以为最终集没什么看头了。结果还是惊喜多多。

三个年代的人最终出现在一个场景中:Simone与卡尔翩翩起舞时,Rob和家暴男在旁边打斗;当卡尔疲倦两人搀扶着慢慢上楼时,Taylor为了逃命从楼梯上滚下来;Beth Ann跑去厨房拿枪,经过了Jade的那条杜宾犬;染有Eli鲜血的刀落在打911电话的April脚下。。。真是神来之笔。整个过程魔幻又浪漫,这个地方如何像往常那样分镜头处理倒显得拖沓了。

还表现了每组人物刚买下房子和最终离开的场景。初见总是欢喜,结束时有了不同的感悟。

Beth Ann妙计啊。如果枪里有子弹,Rob杀掉家暴男,可以因为正当防卫而脱罪。现下的结果就是外人闯进家里杀了男主人,没有任何理由逃脱罪行。当时死刑还存在。一石二鸟,棒极了。

1960年代我只预测对了Beth Ann与April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Happily ever after的童话结局。Beth Ann在丈夫咽气之前的耳语,只有画面没有声音,不同观众对她说的话有不同的猜测。我猜是I'm happy now。因为Rob一直要重新看到她的happy smile face。

真是喜欢这个年代啊,是我个人没经历过的年代。那是玛丽莲-梦露和肯尼迪的时代,所以女人们的穿着打扮不是梦露风格,就是第一夫人杰奎琳的庄重派头。特喜欢她们出门时的白色小手套,不但优雅,而且感觉很卫生。Beth Ann的小裙子到现在也不觉得过时。(80年代的大垫肩,宽肩西服和肥裤子也很有年代感。)

当然这也是马丁-路德-金的年代,种族歧视还相当严重。有些社区是严禁有色人种入住的。保守的州如Virginia,直到1970年代州立大学UVa还是只招收white male的学生。那个时代的画作中也一样尽量避免有色人种,如果出现的话,也只能是服务人员。

所以不管如何政治正确,60年代的故事也是白得不能再白。

这部戏有趣在,凡是有色人种都是闪闪发光的好人,特别是主角。不管卡尔或Eli做过什么对不起自己的事情,Simone和Taylor都对他们不离不弃,始终相伴在旁边,till the death do up apart。所以最后的结局,一个是mercy killing,另一个是正当防卫。

能想象Taylor与Jade换位置吗?好莱坞绝对、百分之一万、借他们六千个胆子,也不敢把一个黑人写成那样的蛇蝎心肠。亚裔做坏人的电影,Lucy Liu本人就演过,《杀死比尔》,昆汀-塔伦蒂诺的,不是特别的主流,但也一样给了坏人悲惨的童年,以便justify她的杀戮行为。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患艾滋的卡尔的所有病友,也都是白人。他的发型师黑人情侣就能逃过魔咒。

而且这些白人,都不是犹太人。美国的宣传机构,各大影业,都掌握在犹太人手里,绝对不会抹黑自己的民族。本剧直到最后,接盘买下Taylor和Eli房子的,才出现了第一个犹太人。

Taylor和Eli也在重新考虑开放式婚姻。我以前说过,貌似凶残的剧名,其实一直体现的都是主流价值观。不可能随便杀人,不可能小三上位。好莱坞有自己固定的行业规则。开放式婚姻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存在,但不可能在文艺作品中加以歌颂。“救赎性转折”也是它的规则,细看美国电影或美剧,比比皆是救赎。

这部《致命女人》已经得到续订,明年接着嗨。但我有点希望能换个形式,比如写一写同一时代的三个不同国家的女性之类的。如果总是转着同一所宅子,怕会雷同无味。

感谢字幕组的辛苦工作,“魔鬼本鬼”“凑不够打一桌桥牌的T细胞”,笑死我了。

Less is more,也是金句。


第九集 I Was Just Wondering What Makes Dames Like You So Deadly

标题中的dames,意思是女士们。这剧是越来越精彩了。

这一集的信息量爆表。

Lucy Liu身兼导演和主演,自己的角色并没有太多负面的东西。为了卡尔向所有人据理力争,女儿不让卡尔参加婚礼,好吧他不出席的话我也不会露面。甚至放下身段向内奥米道歉,那句I'm begging you撕心裂肺。Simone的确有情有义有担当。我本人也是个倔强的人,虽然现在几乎每天都会说sorry,但像Simone这样真心地向某人道歉,并且是为了别人,是一次也没有过的。

至于祈求别人,以前没有过,现在不会做,未来大概率也不会做,因为知道越是祈求,对方怕是越不会放过自己。这一集的内奥米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在Simone那样真诚地道过歉后,在儿子因为她的所作所为要离开时,内奥米反而把错误全都怪罪到了别人的身上。

所以1980年代的这场谋杀,真凶原来是内奥米。也不知道她最后得手了没有,好担心Simone。看下集预告里还有卡尔和Simone跳舞的镜头,希望那不是发生在卡尔的回忆中。

本集一开场,逝去的人们给了我们一些线索。内奥米的先生死于57岁,他很担心自己的孩子,因为内奥米是个控制狂。

Beth Ann的女儿让人心碎,她知道妈妈不幸福,在天上默默地看着她。一桩陈年往事翻了出来,Rob把女儿的死怪罪到Beth Ann身上,原来是故意的,这么多年来他就这样利用她的内疚,让她当牛做马,而自己一直不停地出轨。这种事,出现一次还可以将之美化为爱情,多了就是公狗发情,无论如何也是没有借口。Claire从情人家逃走时是多么狼狈,希望每个女人都不要经历这样难堪的境地。

即使没有忘记锁后门这件事,在老婆准备晚餐时,当父亲的就不能陪孩子在院子里玩一会儿吗?这里又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心酸。

不过Claire能直面Beth Ann,说出自己的不堪往事,这真是难得。只有这样,才能开始自我的救赎。April开始意识到所谓的希拉是Beth Ann,是正妻。对她来说,更重要的是意识到Rob不可能让她完成唱歌的心愿。一个有趣的细节是,Beth Ann对Rob谎称April(四月)的名字为June(六月)。

对1960年代的谋杀,我的设想是再次出场、遭受家暴的Mary与Beth Ann交换杀人,这样在做案动机和不在场证据上两人都可以get away。

2019的Kill这是已经完成了么?Jade杀了杜克?不过预告看下一集还有戏。Jade就是个变态人格,无可救药,也没有分析的价值。不过每个人都要思考如何杜绝类似的人出现在自己的生活中。


第八集,时代特色又突出了。

开场三个lovers的自白就非常有特点:April为自己的未婚先孕向上帝忏悔,祈求他的原谅;Tommy也祷告了,但相比较而言,这只是一个延续了几辈人的宗教习惯,也许说是肌肉记忆更准确些,他并没有April那样发自内心的恐惧,最后还想到了要向Simone求婚,这里不但表现信仰上的退潮,还有一个男人的责任感,这种男人的责任感到2019的Eli身上似乎已荡然无存了;2019年代的Jade,知道自己sinned a lot,但丝毫没有后悔,更不要提恐惧或忏悔,甚至多少还有些得意的神情。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宗教,从最初的信仰、依赖,到如今的淡漠,这也确实是这些年来西方社会的变迁。信仰的变化也导致人们道德观的改变,这是必然的。所谓的“敬神如神在”,知道有个人在时时刻刻地看着你的所作所为,想必一定会诸事小心。

此外剧中的时代特色,还有1960年代的人工流产,尚属于illegal;1980年代的艾滋病刚刚出现,死亡率非常高,人们对这种疾病的误解很多,谈之色变,称其为gay disease;2019,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是手机、社交媒体和信用卡的时代,也是一个过度消费的时代。

上一集看到Beth Ann撒谎说自己得了癌症,还有些不解。第八集真相大白,这是为了更突出Rob的无情。想到Rob向April奉子求婚,并承诺六个月以后兑现诺言,就非常寒心——六个月是老婆在世上的最后时间,一个男人的恩情也就这么多。

Beth Ann是太天真了,会想到领养April与丈夫的孩子。人性复杂,整个过程中不可控制的因素太多。且不说April生下孩子后会有天然的母子bonding;万一秘密泄露,对Rob来说,与年轻貌美的April共同抚养两个人的孩子也是更佳选择。但是与Rob摊牌就是最佳出路吗?也不一定。所以这个时候女性的自强自立非常重要,有足够的能力,就可以淡然退出,有尊严地转身离开。

邻居Sheila说的,小时候妈妈没教过你吗,长大以后不要随便假装得了癌症。是在以一种微微搞笑的方式传递这样的观念:撒谎是不对的。

但是讨论区里骂Beth的,我也不同意。我们看剧时是上帝视角,但实际操作过程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Beth Ann的天真,对未来一厢情愿地幻想和设计,其实都非常真实,都是现实中的人们会做错的事。

我不相信会有精确算计、一步不差的人生。

美剧或好莱坞电影中宣扬的价值观,一直都是非常正向的。从《廊桥遗梦》《英国病人》《断背山》,到昨天看的《真相捕捉》(这个其实是英剧),婚外恋都没有好结果:或无疾而终,或以死亡结束,或者像《真相捕捉》中那样,Carey与Hunt最后几乎是撕破了脸。再早一些的作品,还有俄国的《安娜-卡列妮娜》等,传递的一直都是相同的东西。这反映了主流价值,也是宣传的必须。

即使是《绝命毒师》这样略暗黑的剧,也始终把家庭和爱放在首位。《绝命毒师》在最初,也被许多影业公司拒绝,因为怕有人误会这剧是在美化冰毒。

但是,也不能因为婚外恋,就把人物一棍子打死,将其挂上“小三”的牌子游街示众。承认每个人都会犯错,承认人性复杂;以更包容的心态看待这个世界,它不是非黑即白的;以更宽容的心看待周围的人和剧中的人物,不单纯以“好”或者“坏”来评论别人,不任性地贴标签。April犯了错,但仍是个好女孩,这是我的主张。

看剧多角度。承认grey ground。

以《致命女人》中的Simone为例,知道丈夫患病,就立刻放弃了与情人的欧洲行,因为知道自己不会enjoy myself。有情有义,与之前的自私和虚荣,既形成了鲜明对比,从现实的角度考量也并不矛盾。一直都是最喜欢60年代的Beth,这一集Beth和Simone同样喜爱,不分伯仲。

精明的女律师Taylor也会被爱蒙蔽了双眼,拥有上帝视角的观众就不要去骂“引火烧身”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不少。

2019的戏我不太喜欢,大概是因为坏人坏得太明显,以至于显得好人太愚蠢,这里确实用“好”和“坏”区分人物了。2019明显不如前两个年代的戏那样设计得精巧有看头,人物的复杂性上也不及60和80两个年代。前两天与一位剧迷朋友讨论一部戏,“耐看”两个字很重要。坐等Taylor绝地反击。话说回来,虽然角色招人恨,但Jade的演员演得太棒了,比Taylor的演员演得到位,难道坏人更好演一些?

 2 ) 爽归爽,女性能否从婚姻内拥有一切

先讲个大家可能都听过的一个老套笑话:以前有家可供人挑选婚内伴侣的商场。女人走进后,在一层丝毫未停留便径直上了二层。接着她驻足稍稍观望了一番又毫不犹豫地走上第三层,这一层的选择果然更好。她心想,楼既然不止三层,自然还有更好的。抱着找寻完美伴侣的期许,她又往上走了走,一直走到顶层,不料顶层空空如也,只有一块招牌,上面写着:这层只是证明女人到底有多么难被取悦。相较之下,男性基本都停留在前两层,其他几层鲜有人问津。

讲这个笑话与其说是女性要求颇多,不如说在婚姻这场双方斗智斗勇的消耗性长征战里,男性步入婚姻几乎不需要过多理由,让女性犹豫不决的考量因素却着实太多。

回到《致命女人》剧情本身,看了前三集,不得不承认利落的剪辑和转场、高速发展的剧情和短时间内多线爆发的激烈冲突提供了一种观赏舞台剧的刺激感。作为观众,想必不难发现随着时代的变化,女人在家庭范围内面对的困境也在随着时代向后不断「进化」:

故事1中事事围绕丈夫的家庭主妇 Beth Ann 缺乏经济独立性和主体性,她像冰柜里冷藏的速冻饺子,只是半夜回家的补充,不是引人渴望的甜品。Beth Ann 在泼辣的意大利女邻居和金发女招待的双重刺激下的觉醒和种种反叛举措无不透着快感,可又引人担忧:出走的娜拉到底能走多远?这是女性在婚姻里遇到的第一重,也是最常见的困境:一个仅在家庭范围内有参与权,实际无经济地位的女性如何能不沦为婚姻的附庸,又该如何追回和实现她的自我价值?

故事2里,刘玉玲饰演的名媛 Simone 生活优渥,虽是半老徐娘仍不失艳光,丈夫英俊幽默有学识,俩人结婚十年,一切似乎都恰到好处的完美。而她背后有过两次糟糕的婚姻,却再次选择步入第三次婚姻。在被人爆料现任的丑事后,她快刀斩乱麻式的处理和与年轻男孩的地下情揭示了婚姻的第二层困境——社会名誉。正如《傲骨贤妻》里的 Alicia, 自嫁给 Peter Florrick 那日起,她的名字便和 Florrick 牢牢绑定。婚姻中如若出了丑闻,羞辱的不仅是犯事的那方,而是双方。对拥有优渥资源的人而言,婚姻不止是搭伙过日子,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捆绑关系。上流圈内的名声,旁人艳羡的目光下暗藏的落井下石的看笑话心思,无一不是桎梏。激情过后她回到派对餐桌上和丈夫十指相扣扮演恩爱夫妻,后厨里面对心思单纯、一身腱子肉年轻情人的质问,她回道,他是我的丈夫,我不会恨他。这一切让人感叹,婚姻何尝不是场处心积虑的表演,而这场表演又将持续多久?

故事3设在我们正处的2019年,编剧从各方面塑造了一个新时代先锋女性Taylor。容貌上,她不是迎合了主流审美的标准美女。职业上,她从事高难度高压力的律师行业。种族上,Taylor是非裔,在家的经济和话语权地位强势,也不具备多少传统顾家的特质。最后在婚恋观上,她是个女性主义者,性向上是双性恋,对婚姻的观念相对“开放”,并和配偶共同践行开放式关系。那么她在婚姻里是否一路顺遂呢?答案依然是否,且问题看上去更多了。丈夫长期没收入的事实无形增添了她的焦虑,虽秉持双方不隐瞒要坦诚的准则,实际生活中为维护男方自尊又按下问题避开不谈,只得通过炮友缓解焦虑并逐步心生依赖和爱意,带炮友回家被丈夫问起时又撒谎隐瞒实际认识时间。而在丈夫妥协让炮友住家中后,又不得不面对三人关系的复杂和炮友并非她个人专有物的失落和精神崩溃,也只有在此时,她才张口吐露心底真实的想法,即还是介意丈夫长期没有收入的事实,而炮友成了她压力的出口和依靠。如若将男女角色转化,她有没有些像那些苦苦一人养家,心里埋怨妻子没有经济贡献又不够持家,于是移情别恋到别处的中年危机男呢?这大概是婚姻,或者说亲密关系里最难处理的部分,即第三层困境——亲密关系的排他性和人在亲密关系中的权力欲。

若说故事1体现了男主外女主内式传统婚姻中的结构性不平等,故事2 则展示了社会对婚姻的期待对人的束缚,等到了故事3,在个人主义的重要性逐渐超越其他事物的当代社会中,当传统的家庭模式和婚姻边界变得更加不确定和模糊时,新的问题变成了个体应该如何平衡个人的欲望、亲密关系需要的稳定和他人介入后带来的种种人性上的挑战?当女性获得了传统语境里男性角色拥有的一切时,她是否就能高枕无忧呢?答案恐怕不是一个简单的是与否。

如此一路下来,没有经济地位显然不够得到幸福,拥有经济地位不能保证幸福,而有了经济独立性和话语权和开放式的婚恋心态依然没能得到幸福,问题究竟在哪儿,又该如何解决?回到开头的笑话,再套用下Anne-Marie Slaughter 于2012年在 The Atlantic 上发的那篇颇有争议性的文章标题,why women still can't have it all (为什么女人还是不能拥有一切)?

接下来的剧情走向一波三折,并从六七集开始显露崩塌之势,好在结尾数弹齐发,该死的、求死的、不该死的都有了一一对应的结局,也算给了观众满意的交待。三个时代的女人,Beth, Simone 和 Taylor 也似乎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路。这里不多赘述剧情,但想说说不同时代的三对关系分别折射出的一些令人玩味的设定。

60年代:女人的敌人究竟是谁?

按照多数八点档爽剧的设定,女主是唯一的正确,那些家庭破坏者都是女主晋级路上应被铲除的绊脚石,所有的一切指向一个目标:婚姻保卫战。在这目标下隐藏着共同的逻辑:该骂的是那些破坏我幸福的狂蜂浪蝶,而不是事情的始作俑者,那个不忠的配偶。基于此点,不得不说60年代这条故事线写得颇为引人动容。

我们已在数不清的影视作品中看到女性之间的猜忌和相互倾轧,也习惯了日常生活里对这种针锋相对的同性关系的刻画和渲染。假若一名女需要靠依附男性来完成自我实现,那么她在这条道路上遇到的敌人必然来自同性。在致命女人里,能看到 Beth Ann 的自我救赎不是通过打压同性实现的,而是通过和其他女性结为同盟实现。不否认 Beth 最初假用 Sheila 之名与 April 交好带有些许私心,但随着接触的深入,能看出二者的纽带越来越深, 且如一面镜子,折射出传统婚姻对女性的桎梏来,不管她身处笼中或笼外。若说 Beth 的天真是以为勤勤恳恳地当个好妻子和好母亲就能挽回婚姻或留住丈夫的怜惜,那April的天真则在于,以为婚姻是男人能对女人许下的最诚挚的爱的许诺,却不想这看似甜蜜的许诺正是锁住她脚步的镣铐和砝码。因而在这段旁人看起来有些扭曲的友谊里,Beth和April在未揭开的明面上是竞争对手,在实际的行为互动中却是相互照应的关系。无论是April对Beth自我意识的催化和鼓励,还是Beth对April的安抚和照顾,尤其是带她逃离地下堕胎私人诊所的一幕,均体现了女人之间设身处地的相互理解和惺惺相惜。感谢编剧,这一条线没有烂尾。在片中结尾,随着真相的揭露,Beth Ann 彻底摆脱了曾经身为母亲的“失职”带来的愧疚和束缚,她从赎罪的角色里挣脱而出,借他人之手惩戒了那个始作俑者,不仅为自己,也为他人寻得了自由。

诚然,现实生活中有剧中这般理想结局的少而又少。但Beth Ann这条故事线还是给我带来了不少触动,让我看到女性关系的更多可能性。

80年代:假戏亦可真做,无性的形婚竟是最体面的婚姻

关于这一对的溢美之词已有太多人写过,这里不多重复。三对婚姻中,只有这对真正实现了开放式关系。从最初的愤怒到不解到和解,爱即是放手,也是与自己的和解。

当代:S和M,谁才是关系里的实际操控者?

人看故事时倾向自我代入,并把剧中发生的事设想在自己身上,如此引发的愤怒和焦虑自是人之常情,却也易一叶障目。论狗血程度,Taylor & Eli 应是三对故事中最闹心的一对,Eli 因吸毒、长期待业无收入、没收入还胡乱消费等原因毫无例外地成了众矢之的,那么在发泄愤怒之余,有人是否想过如下问题:为什么Taylor 作为头脑清晰、事业有成,一出场便自带气场的成功律师会选择看上去各方各面都远不如自己的 Eli 做配偶呢?是被真爱影响了理性,还是另有缘由?同样,Eli 性格上的种种弱点并非在Jade到来后才暴露,此前吸毒已算突破底线,为何当时的Taylor 没有选择离婚还努力帮Eli戒毒?开了上帝视角的观众或许会觉得Jade的行为破绽百出又虚情假意,那么顺着前两个问题,如果说对Eli不离不弃是因为俩人之间的情意,那见过各种场面的Taylor 又是出于什么缘由爱上了Jade,甚至不惜违反和丈夫的约定执意把炮友身份的Jade带回家呢?答案肯定不只是那双摄人心魄的蓝眼睛。

要让俩人发生肉体关系,只需营造化学反应稍稍推一把即可。可俩人如能长久地在一起,必是从深层次彼此需要。从Taylor在某集的自述和整部剧中的行为中不难看出,她遇到困境时喜欢掌控全局和解决问题,也享受具备这种能力带来的安全感。 放在感情关系里,Taylor像dominant (S),即主导的一方, Eli是M, 性格上相较温和被动,也更能接受妥协。在俩人坎坷不平的多年婚姻里,我们很容易把Eli视作一个处处需要Taylor收拾烂摊子的失败者, 却很难注意到Taylor恐怕也是需要通过「拯救Eli」来实现掌控感和成就感的一方。这样的例子现实中比比皆是,为什么有人放着优秀的伴侣不找,却总被性格有重大缺陷的人吸引?为什么有人痴迷在感情中当救火员?我们习惯了男强女弱、男人拯救女人的叙事, 可能忘记了女人也想且也能做拯救者和主导者。事情的吊诡之处在于,在看似不平等的SM关系里,S的安全感是以M的顺从和妥协为前提的,而M的脆弱和对自我弱点的暴露也恰恰是让S欲罢不能的地方。如果你问在这样的关系里,谁才是真正的控制者,答案恐怕是被控制方,因为一旦TA不想被再拯救或顺从,主导方的安全感和成就感便不复存在。

Jade的介入正是如此,她不仅是作为第三者打破了双边关系,更是以一个无所不用其极的极品M姿态搅乱了Taylor和Eli间的平衡。当Eli因长期写不出稿,在家自我封闭并逃避和Taylor沟通时,Jade的出现让Taylor觉得自己是「被需要的」,她那无家可归的可怜姿态更是激发了Taylor想要再次拯救他人的情结,很难说Taylor对Jade的爱意不是从这种被需要的需求里生根发芽的。随着Jade侵入两人的二人世界,并以极度迎合的姿态讨好Eli时,长期处在感情弱势一方的Eli心底的保护欲和表现欲被激发出来,以Taylor为核心的家庭结构开始不稳,这种冲突不断发酵,并在三人和Eli经纪人共进晚餐时爆发得最为精彩。当Eli的经纪人称Jade为Eli的女神缪斯时,Taylor情绪失控,因为缪斯二字意味着那个曾经掌控全局,给Eli出谋划策解决难题,那个在Eli精神世界里占据重要一环的人不再是她自己,而是Jade, 这是一种真正意义的夺权和越界,与这点相比,二人私底下调情或上床根本算不得什么。至于后来的发展由于过于狗血,不想赘述。

剧末二人重归于好,也能看到Taylor的一些转变,她舍弃了自己曾坚持的那部分自我(双性恋),选择和Eli专注在现有的二人关系,看了不禁莞尔,这正像剧中的探戈一般,有退方有进。


婚姻之路曲曲折折,在二人的一进一退中蜿蜒向前。如抱着输赢的心态,争夺权力的路将没有止尽。有人选择放手,有人选择逃离。没有完美的伴侣,亦没有一蹴而就的完美解决方案,无论选择哪种,自有其答案。

 3 ) 致命女人 | 如果开放式关系并不能解决婚姻困局,究竟什么可以?

从婚姻对“绝对忠诚”提出要求的那一刻开始,所有的婚姻也就同时陷入了一种不可避免的“紧张”之中。因为,严格意义上,所有婚姻都存在“不忠”的可能性。它,构成了婚姻中永恒的“张力”。

yours 非非马

在看了李安的新片《双子杀手》后,觉得还是《致命女人/Why Women Kill》要有趣得多,也更值得花笔墨去写。

上周四,《致命女人》大结局,以至于国内播放它的一家视频网站一度瘫痪,足见其热度。

随着大结局的到来,也争议声四起

大部分观众叫爽的同时,也有批评者指责该剧落入“爽剧”俗套——简单以“杀死渣男贱婊”来大快人心,其对婚姻情爱复杂性的探讨,远不如预期般深刻。

在进入正题之前,先来简单说说对该剧的“争议”。

我是觉得,对《致命女人》寄予过“严肃”的期待,本身就是场“误会”。

著名的行业大刊《综艺/Variety》用Soap Opera,即“肥皂剧”,来定位该剧,无疑才更精准。

那么,作为一部定位于主流观众市场的商业电视剧,《致命女人》的“肥皂剧”本质,注定了它必须照顾娱乐性,也注定它不可能在底层价值观上“脱轨”,不论它看上去有多前卫和先锋。

它对严肃话题的探讨与呈现,一定是有限度的,也一定是在主流公众能接受的尺度之内的。

商业片/剧的复杂与深刻,注定是“不超纲”的复杂与深刻。

  • 所以,它绝不会彻底颠覆目前仍居社会主流形态的“一夫一妻婚姻制”;
  • 也不会真正挑战与一夫一妻制匹配而生的主流婚姻观——比如对夫妻忠诚、家庭责任感的高度强调。

一如,曾经火遍全球、拍摄尺度极为大胆的《欲望都市》。

尽管它看上去在前卫犀利地探讨呈现现代美国都市女性“琳琅满目”的性与爱,也有Samantha这样不要婚姻只要性的“单身女郎”担纲“四女主”之一,但整体上,《欲望都市》依然是捍卫现存的婚姻制度,也赞美忠诚与家庭责任承担的。看看其余的三位女主,无一不是这个人生走向。

所以,回到《致命女人》的大结局,渣男Rob必然会受到惩罚——

与其说他是因为背叛Beth Ann而受到惩罚,不如说,他是因为背叛了主流体制(婚姻制度)和主流价值观(崇尚忠诚的婚姻观),而必须受到主流观众(主流社会大众,尤其是女性)的惩罚。

同理,Taylor和Eli的开放式婚姻,也必然不可能在这部剧里work,必须得在结局中完成向一夫一妻制的回归。

这些,都是可预料的。

然而,即便如此,我仍然认为,《致命女人》的精彩,并不因这些“预料之中”而有太多减损。

它依然称得上优秀、大胆、好看。一如表面奔放、实则“传统”的《欲望都市》。

“好看”,即娱乐性,几乎已毋庸置疑,豆瓣9.3分足以说明一切。

而在完成度极高的“娱乐性”之外,它也大胆犀利地揭示了人性/欲望,与一夫一妻婚姻制之间,几乎永恒的冲突,它不粉饰、不回避;

它也试图探讨,不同的社会经济文化形态下,婚姻对于男人和女人,到底意味着什么;

人,尤其是女人,又要怎样来面对婚姻中那个几乎永恒的困局?

结局里,除了2019的女律师Taylor选择继续留在婚姻里,其余三位最重要的女性角色——Beth Ann、April、Simone都放弃了婚姻形态。而且,她们看上去都还过得很滋润惬意。

撇开其他配角,单身对已婚,3:1, 这样的结局设置,其实够大胆,对传统够有挑战性。虽然表达得比较含蓄。

今天,就来借这部剧,讨论下婚姻制度里永恒的欲望困局,及困局的解决可能性。

01

人并非天生的对偶动物。

婚姻制度对忠诚的绝对要求,从来不是指靠人的天性而实现,而是依赖教育规训和惩罚制度——社会文化中的性道德规训、宗教教义的训导、舆论的谴责、法典里的通奸罪等等。

可即便如此,人类自古至今的婚姻史上,都不乏各种形式的“不忠”。

不是谁都能很好地驯化、“管好”自己的天性。

禁不起诱惑而偷食禁果,也是人类天性的一种。

婚姻制度和人类天性之间的冲突,注定是永恒的。

也所以,“不忠”,才是人类社会生活与文艺作品里,一个永远不会过时、永远受关注的主题。

从婚姻对“绝对忠诚”提出要求的那一刻开始,所有的婚姻也就同时陷入了一种不可避免的“紧张”之中。因为,严格意义上,所有婚姻都存在“不忠”的可能性。它,构成了婚姻中永恒的“张力”。

《致命女人》的主线,就是围绕三个年代、三段婚姻的“不忠”而展开的。

02

1960年代的Beth Ann, 遭遇的是最常见的丈夫出轨。

在女人需要靠男人供养的年代,男人在外拼命工作,挣钱养家,做家庭的“provider”,一方面获得家庭主宰权与掌控感,同时又深感疲惫,力不从心。

另一方面,在婚姻走过一段时间,进入“程式化”之后,审美疲劳和厌倦感如期袭来,于是,男人们在家里坐不住了。

在离婚人士尚被视为异类的时代,有条件、有心思出轨的丈夫们,都会选择一边维持婚姻的稳定性,一边在外“红旗飘飘”。就像剧中的Rob。

  • 他会事先就给情人们设立好规则,只谈性,不说爱。
  • 这些女人的功能,就是充当他单调乏味生活里的一块块爽口小甜品,一次次“花销”可控的entertainment。

这种出轨,和感情毫无关系。

所以,当情人April告诉Rob,爱上他了,Rob立刻暴怒担心自己体面而受人羡慕尊敬的稳定生活遭到破坏,狰狞尽现,冷酷又无情。

妻子呢,最常见的反应当然也是开展夺夫大战,一面劝退/吓退婚姻威胁者,一面睁只眼闭只眼地假装所有事情没发生,想尽各种办法挽留丈夫,进而保住自己的婚姻和那个wonderful provider。一如开始的Beth Ann。

这种中产丈夫集体出轨的现象,在当时的美国社会,其实相当普遍。

美国影史上的经典电影《桃色公寓》,对此就有犀利刻画。该片1960年上映、并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

影片主人公Baxter的公寓经常被他的老板、高管同事们借去作为偷情场所,其中,一位高管幽会的情人Fran,正是Baxter暗恋的对象。

而这部影片的价值观落脚点,自然也落在了揭露、批判出轨渣男的谎话连篇与丑恶嘴脸,告诫无知年轻女孩不要轻易受骗,最后以年轻女性及时醒悟、回头是岸、找到真爱为终。

男主Baxter也勇敢地蜕变为一个勇敢说“不”的好男人——为了良心、人格尊严与真爱,他不再因图谋个人升迁充当协助大佬们偷情的“共犯”。

这部半个多世纪前的电影,以女主人公Fran嫁给好男人Baxter给广大女性送上了“美丽希望”——好男人还是有的,擦亮眼睛,选对人,就是解决婚姻不忠问题的一剂良药。

不得不说,这个“解决”,真是“太喜剧”、太“银幕化”了。

这里,还可以说说好莱坞影史上另一部经典爱情片,1959年的《枕边细语/Pillow Talk》。

男主人公一出场就是位花花公子,每天晚上和各种女人在电话里调情。

最后的结局是啥呢?

他陷入了真爱,爱上了女主人公——由当时如日中天的影歌红星Doris Day扮演,从此变成了一枚“专一男”。

Well, 这部电影试图“告诉”(麻痹)女性,只要遇到足够优秀、让男人心动的好女人,大猪蹄子就会变情圣,“只为你钟情”。

爱情可期,婚姻可期啊!

关键还是,女人要找对人,找到你命中注定的Mr. Right.

我为什么会想到这部电影呢?

因为剧中April唱的那曲极好听的《Whatever will be, Will Be》正是《枕边细语》的女主演Doris Day演唱。

在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Doris在银幕上扮演了众多新都市女郎形象,她们爱工作,也追求爱情,广受当时年轻新女性的欢迎。

梦想当歌手出名,又期望同时拥有爱情的April显然受到了Doris的影响。

我读电影研究的Master时,有门课专门放过Doris的电影,讲她的银幕形象为何在当时大受欢迎。

对于刚走向觉醒的新都市女郎而言,浪漫爱情、英俊又忠诚的好男人、外加一份体面工作以及一份足以让自己打扮得漂亮时尚的薪水,就是她们对未来人生的美好期许。

好莱坞,专门负责在银幕上帮你“满足”梦想。1959年的《Pillow Talk》,1960年的《桃色公寓》,都是。

但到了2019年,编剧再讲述1960年代的“不忠”问题,下的可就是剂猛药了。

看清渣男本质后,妻子彻底放弃对丈夫的幻想,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借刀杀人,干掉渣男。

甚至,妻子从此和美丽单纯的小三与baby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除了性需求我不知道她们怎么解决,她们看上去真过得挺开心。

  • 这两位女性,展示了婚姻难题解决的一种可能性:干脆就放弃婚姻和大猪蹄子,谁说离开大猪蹄子我们女人就不能活了呢?

与其让April“上位”之后,再经历一遍自己曾经历过的痛苦,甚至毁掉一生,不如解决一切痛苦的根源。

杀夫,是构建戏剧冲突的需要;不婚,则的确符合今天的社会现实。要知道,在今日的美国,选择单身的女性,人数已经超过已婚女性。

03

如果说,婚姻所要求的一对一的绝对忠诚,注定与人性,尤其是男人“以广播精子为己任”的天性相冲突,因此而制造出无数婚姻悲剧,那么,除了像Beth 和April这样干脆放弃婚姻形态算一种解法,像Tayler和Eli这对所尝试的开放式婚姻关系,是否就能解决这个永恒的婚姻困局?

电视剧的答案是,不能够。

这主要不是因为Jade后来变成了绿茶婊,甚至是女杀手。即便在她没有黑化之前,这个三人组也已经危机重重。

Tayler发现自己其实并不能handle这种三人行。

  • 因为独占、嫉妒,也是人的天性。它与人的逐新厌旧或不厌旧、对“未得到”之外的跃跃欲试一样,都根植人的天性之中。

她不能忍受丈夫Eli的情感天平更向Jade倾斜,也不能容忍起初只是自己情人的Jade,对Eli的亲密超过自己。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多角关系中的那个中心,每个人其实都无法忍受自己是次中心,甚至是边缘化的那个。看看一夫多妻制下永恒的争宠宫斗戏,就知道了,虽然性质并不完全一样。

如果说一夫一妻制违背人的天性;一夫多妻制或者多角关系的开放式婚姻,也同样违背人性,在不同的维度上。

所以,Tayler才想到报名让三个人去参加“情感辅导营”——那种专门帮助解决多角关系情感问题的辅导营。而这种辅导营的存在,也恰恰说明了,和一夫一妻的婚姻关系一样,开放的多角关系,同样存在各种问题。

现实中最著名的开放关系,要算萨特和波伏娃。

可这两人也都没我们想象中那么强大,尤其是波伏娃。嫉妒心、独占心,始终都在咬啮她。在这段开放关系的实践中,她从未曾彻底停止与嫉妒和独占欲的斗争。

而目力所及的影视作品里,但凡表现开放式婚姻关系的,还没见到“幸福在一起的”。

李安1997年的电影《冰风暴》,讲述1973年代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的困境。电影里的那些夫妻,正流行换妻游戏。

这种开放式的婚姻关系解决了他们的精神困境,真正让他们获得了解救与快乐吗?并没有。

影片的结尾是,冰风暴之后,人们幡然醒悟,回归传统家庭。

前几年的大热美剧《性爱大师》,中间也有一集探讨开放式婚姻关系。

结果是什么呢?

勇敢实践的女当事人,最终到底无法忍受嫉妒、无法容忍那种不在情感中心而带来的受伤感,退出了。

到了《致命女人》这里,电视剧用极端的罪案、行凶,揭示了多角关系对于社会稳定的破坏性,传达了对“多角关系”的不认可,是再鲜明不过的立场。

哈士奇Jade这个角色告诉我们,在婚姻情爱生活里引入一个“不知凶险的陌生人”,是一件极度高风险的事情。

这种玩火自焚的出轨游戏,1997年的经典电影《致命诱惑》中也有惊悚呈现。

这部由迈克尔.道格拉斯主演的影片,正讲述了一个原本家庭幸福、工作体面的男人,就因为一次不慎,禁不住诱惑,与一位看似知性的女性发生了一夜情,结果一场人生噩梦由此展开。

这部电影用惊悚片的外壳包装了一个婚姻伦理片,以此“警戒”社会上的男性,玩火有风险,入场需谨慎啊!

出轨的人,总要在“外头”经历了伤害,甚至是惊悚,才蓦然醒悟,发现“里头”的千好万好。

回到《致命女人》,“经历过一切”的Tayler和Eli在经历了惊心动魄的死里逃生之后,也最终发现:

  • 夫妻之间,还是放弃性自由,以一对一的忠诚、尽职而建立出的信赖、义气、恩情,才更可贵,值得珍惜。它是人在穿越黑暗隧道时,照亮前路的一盏灯;是人在落魄沮丧时,打在心上的一束光。

性自由所带来的快感与愉悦是真实的;人对安全感、亲密感的渴望,对死亡和孤独的恐惧,也是十分真实的。

当然,危机过去之时,他们是否会再次因为荷尔蒙的骚动而重回老路,也很难讲。

因为,好了伤疤忘了疼,也是人的天性。

所以,婚姻它才是个永恒的难题。

04

在三段故事里,所有角色里,好感度最高的是刘姐Simone.

人们喜欢她在婚姻中的有情有义,也喜欢她,不管是在婚姻内外,都能尽情尽兴地忠于自我,活出自我。

有缺点,但依然真实、动人、可爱。

其实,她与卡尔的婚姻,虽然发生了因性取向错位而导致的“不忠”,但他们却为什么是良好婚姻做出了一个绝佳示范。

平时哄你开心、逗你笑,欣赏你的优点、也能容忍你的无理取闹,有困难时挺身而出,有病时不离不弃,旁人嫌弃时你撑起ta的腰,为了生命与爱, 能舍弃曾经极为看重的金钱财富。

我们喜欢这一对,其实是因为我们都希望被爱人如此对待。

  • 他们,尽管无性,但那份亲密的友情与亲人般的恩情,不正是我们渴望从婚姻里得到的?这种温暖,也才是婚姻之于凡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可这种获得,必然是以付出为前提的。

那么,你是否愿意为此对抗自己的天性,交付出自己的自由、责任承担?

如果选择婚姻,这大概是每一对夫妻想要获得幸福的唯一出路。

如果不想一对一的绑定,只想在每一段关系中尽情尽性,那就像咱刘姐这样,干脆放弃婚姻。只在今朝。

婚姻的确不是人生的必选项,但选择进入婚姻,就遵守契约,承担起婚姻的责任,付出爱,也收获爱;要自由,就放弃婚姻的好处,比如可能没有伴侣陪伴的残岁时光。

这是《致命女人》开出的又一种“药方”。

此处必须再多说两句社会我刘姐,她更牛的是啥呢,她渴望美好的爱情和性,却又不像世界上绝大部分女人那样——但凡没对男人和感情绝望的,多少都会迷恋于爱情,执念于所谓的天长地久,无论是以婚姻的形式,还是非婚姻的形式。

她无疑是爱Tommy的, 也享受和他的性,但是她也清楚地看见了两人的未来。不可能有所谓的“结果”。但这又何妨,只在今朝。

不以结婚为目的的爱情,有时候非但不是耍流氓,还要更纯粹一点。

她不后悔过去的每一刻,尽情享受,也媚眼如丝、笑靥迷人的拥抱未来。

这样的拿得起也放得下,这样的自我忠诚与自我承担,真正是现代新女性的榜样啊!

单单是这个影视作品里独一无二的女性形象的塑造,也足以让《致命女人》在女性题材的美剧中留下一笔。

我猜,你也和我一样喜欢刘姐,是吗?

如果你喜欢、认同今天的文章,欢迎点“在看”支持,并分享出去。谢谢阅读!

作者非非马

传统媒体人出身,而立之年赴英留学攻读电影研究硕士。毕业后留英,为著名文化国企创建英国子公司,任总经理。现为文化创业者、中英电影节英国首席代表、领英专栏作家、英国FT中文网特约撰稿。个人微信号:feifeima778。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非非马FM(feifeima-uk)

 4 ) 致命的从来不是女人,而是……

刷完了,情理之中又意料之外的爽感,自《绝命毒师》后很久没刷到这样的美剧了。

整剧叙事方法特别,三个年代,同一个房子,相互穿插讲述各自不同的故事。特别像《哈扎尔辞典》或《我的名字叫红》,一种多线多角色交织衔接结构。

一开始会有点迷糊,越到后面越自然。

争取平等的第一代的女主Beth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女人对平等的渴望正在萌芽,Beth是其中之一。

传统家庭,女人们相夫教子,隐藏事业野心,全心铺在丈夫与孩子身上。事实上,很多家庭表面其乐融融的背后,都是残忍与压抑:女人在家被男人呼来喝去,面对丈夫的轻视和背叛,甚至拳脚相加。在外还要保持优雅维护丈夫的权威。

不是傻,而是没办法。之所以对鬼混的丈夫装聋作哑无可奈何:经济地位低下,离开丈夫要怎样生活?就像《肖申克的救赎》里离开了监狱的老爷子选择了自杀。

社会的对女人偏见甚至限制了她们的视野,刚搬进豪宅时,唯一算得上好人的邻居,用针对他老婆的毒舌,点出了这样的社会现实:女人的时间大概都来无聊的攀比家具

Beth,从乡下到城市,是那种被传统熏陶的小女人,丈夫敲敲杯子就知道给添满咖啡。尤其她背负着害死女儿的罪名,更是对丈夫诚惶诚恐。

当她逐步发现真相,了解事实,从一开始要想方设法夺回丈夫,到理解丈夫的情人,或者说更多的理解女人,包括被暴力困扰的女邻居。

她决定离开,把丈夫让出去,拖着行李去办公室向Rob告别。

丈夫更深一面的无耻和恶心被他的秘书兼前情人揭露出来。她的自卑与自怨自艾,变成了仇恨。她改变了主意,坚定了想法:她知道她要什么,应该做什么。

虽然杀死丈夫是情理之中的事,但精巧的设局却在意料之外,正象第一集的结尾所说:唯一的问题,她能逍遥法外吗?

恭喜Beth,他成功觉醒,既学会了平等的看待男人与女人,也学会了强大,并和可能由情敌到姐妹,由姐妹到lala,开始了一段更自由的关系。为平等而Kill,她做到了。

某种程度上,lala之间的友谊比gay们更能互相理解与扶助,因为她们往往有着共同的敌人:男人和社会的偏见。

大概受到压抑的女性之间,更能相互理解吧。

争取自由的女主Simone

接手了Beth的房子,Simon在10年后办了场张扬的大趴,但,那个被丈夫抛弃了的塑料姐妹花旺达,用一个匿名信封毁了她的完美人生,至少表面上的。

旺达为什么这么做?

是的,不管从前还是现在,你的朋友都不喜欢这样的话。那些整日在朋友圈编辑幸福生活谋划完美人设的职人,要引以为戒哈。

旺达毁了她的虚假幸福,simone气到飞起对她暴揍。其实,她真该感谢这个气堵心朋友。

这纸糊的完美人生不轰然倒塌,哪来的勇气去改弦更张追求自由?

当她自怨自艾的悲叹自己的生活时,一段奇妙感情就开始了

她闺蜜的小她28岁还未满18岁的帅哥蛾子,成了她的床上发动机

彼时,同性恋正逐渐走台面,女大男小被视为勾引,偏见随处可见。艾滋病更是谈之色变的社会禁忌。男女平等不再是问题,但社会的约定俗成和偏见,对每一个人的压抑依然无孔不入。

所以,性别平等之后,人们还要疾病面前的平等(对病人的歧视,现在依然困难重重),还有放下虚伪追求自我的自由。

比如,搞砸了儿女亲家相见现场,被揪出同性恋的不只是Karl,还有亲家的女儿

一个钢铁直男的老爹,本随口鄙视Karl ,但却引出了不小心躺枪的女儿亦是同性中人。尽管偏见仍在,但显然更多的人不愿意在压抑和委屈自己,他们偷偷的寻找自我,尝试自由。

很多人搞错了重点,把刘玉玲捧为了女人的励志目标:通过婚姻赚到了钱,通过钱和魅力睡了小鲜肉。

但Simone 最令人感动的,是她的的温柔。

经历三次失败的婚姻,参透世态炎凉,她从一个准备自暴自弃,贪恋男色放纵欲望追求自由的中年女人,变成了一个令人敬佩的生活强者:确认Karl与理发师的真实情感后,她开始尊重Karl ,得知karl罹患艾滋病后,没有嫌弃他抛弃他鄙视他,她花光所有的钱,卖掉了最心爱的画,关掉了画廊,给Karl看病。

她拒绝了汤米欧洲旅行的邀约而陪伴摇摇欲坠的Karl。患难见真情,尽管不一定是爱情,但得了病的Karl对Simone从惧怕欣赏到最终的依恋,一个饱受了歧视的男人教会我们怎样保持优雅。

而刘玉玲目睹了同志之间的友谊,送走了他们的伙伴,硬钢歧视他们的餐厅老板,展示了她作为一个人的伟大与温柔,反衬了世人的虚伪。

人之所以为人,体现在你如何对待他人,而不在于你名牌美食与圈子。

这个故事,至此开始渐入佳境,在各种狗血之后,演绎成了全剧最动人的泪点。

是的,泪点。

一曲探戈,卡尔自尊且从容的接受了死亡,他深感此生无憾,亲手送走卡尔的Simone为爱和理解和Kill。

所以她对汤米说:以后你也会对别的女人说我爱你,但我很自豪成为第一个。

真挚的情感和发自肺腑的理解,人生短暂没有什么比它们更重要。肉体的自由是短暂的快乐,精神的自由是绵延的博爱。

Simone用一个人的温柔,挽救了整个剧的狗血。

追求体验的当代人,存在主义的凶险实验

Talyer Jade 和Eli,一个萨特波伏娃式典型开放婚姻样本,里面充斥着双性恋吸毒各种后现代的剧情。

几何里的三角形是稳定的,人之间的三角关系则是脆弱的。

他们是先锋的实验性质的当代人。

平等与自由与生俱来无可争辩。每个人都敏感的看待对方,任何感受都会看的很重要:I don’t want change you ,我可以救你于水火,但,我不想让你委曲求全牺牲哪怕一部分自我。

是的,总而言之,尽管我认为萨特忽悠的开放婚姻,就是丫骗炮还逃避责任的借口,但是对于当代的先锋年轻人来说,这都不是事,感受最重要,只有感受才能确定我之为我。

面对史上最漂亮的绿茶,幻想着3P的Eli,最终得偿所愿,但欲望之后边界在哪里?

他一方面拼命的想反抗tayler的控制,一方面又坠入了Jade的圈套。

脆弱的三人关系逐渐陷入到危险的境地

并逐渐演绎成最终刑事案件,Tayler最终因自卫而Kill。

而历劫不死的夫妻俩发现,相对刺激的开放婚姻,保守的二人世界似乎更有安全感,如此不安世俗的存在主义式的开放婚姻践行者,说出了“至死不渝”这种上个世纪爱情中的老梗

逐渐漏出真容的Jade很可能会成为下一季的主角,作为一个把生存放在第一位的女人,她几乎睡了她所有遇到过的人(注意是人,不是男人或者女人),你很难不好奇她到底经历了什么?

最终,tayler&Eli心有不甘又不得不的回归右派,这是社会性解放运动的某种自我调节。

太注重感受,人就有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因为刻奇到深处,人会忘了什么才是更重要的:稳定的财务,健康的生活,还有远离威胁的日常,才是前面那个1,否则再多刺激也是空泛乏力。

与其说tayler的kill是为了守护自己的爱情,不如说,他在守护一个已经快被现代人忘记的边界。

存在主义仍在演化,人们在试探它的边界,未来会是什么样呢?

最后,致命的,从来不是女人,而是危险关系。

 5 ) 【手绘人物插画+点评】10月5日更新~觉得Taylor有点儿外强中干~

等更新中百无聊赖

所以决定边画边等~~

会持续更新发布手绘人物及剧情点评

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剧情呀~~


10月5日更新~~

4. Taylor

看到第八集,感觉Taylor这个角色简直有点儿外强中干,完全扳倒了前几集树下的人设。

第一集里恶怼强势的装修大叔,面对Jade的前男友表现得比老公Eli还勇猛,除此之外,还是高薪的律师、家庭经济支柱、对待婚姻和感情的态度异于常人……嗯,总之,以为Taylor会是个女汉子般有勇有谋的狠角色

结果完全没想到会被绿茶Jade算计得团团转

难以理解一个高智商、高收入的精英怎么会忍受得了Eli这样没能力、没主见的老公

身为阅人无数的律师,却看不出Jade的伪善

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虽然此“三人行”非彼“三人行”。

期待下集Taylor和Jade的前男友如何联手击退绿茶婊

不过即使赶走了Jade又能怎样

Eli这样的老公即使最后幡然悔悟还有留着的必要吗?

利用自己的职业技能夺回自己的房子和钱,让贱人们净身出户才是正经事吧?

Eli这样的又蠢又懦弱还好色吸毒的老公可比Beth的出轨老公Robert烂多了

不同之处在于,处于2019年的Talyor看似比生活在1965年的Beth强势精明

却一手培养出了更糟糕的伴侣

历经几十年的变迁,即使观念开放到可以接受3P、双性恋、性伴侣

但女性在婚姻中的自我定位真的发生了很大改变吗?

至少从Beth 和Taylor身上没有看出来

二者还不如同年代的Sheila和1985年的Simone活得透彻洒脱

可见,处于哪个年代并不重要

各个年代都有在那个年代活在当下的明白人。


1. Sheila

全剧最喜欢的女人,三观正、有主见、该强势的时候强势、该体贴的时候体贴

好想有个Sheila这样的闺蜜啊~~

虽然是家庭主妇却满溢出强大的独立女性气场~

发现Beth在谎言中越陷越深时果断叫停,阻止无果后立马转身离开,不再跟着瞎胡闹——真想让国内编剧学习下什么才是真正的三观正~~

Sheila姐的教育理念~~

“妈,xx打我~~ T-T”

“我是你的保镖吗?!打回去!!”

哈哈哈~~

不愧是能培养出黑手党的意大利女人!

2. Simone

有钱、有身材、有女儿、有(未满18岁忠心不二的小)情人、有(虽然是gay但足够贴心的)老公

刘姐饰演的Simone简直就是人生赢家了

人物看似荒诞不经但其实很难演绎到恰到好处,控制不好就会显得做作油腻

反正我想了半天,没想出国内的哪个女演员能演绎好这个人物~~

Simone这个角色看似虚荣刻薄,实则重情重义

实在是太有血有肉了好吗~~

国内编剧好好看看这部剧补补课吧~~学习下人家的人物设定~~~

3. Beth

追完第8集,快被Beth气死了

实在是受不了这种蠢萌圣母人设

估计也快离黑化不远了吧?

这一P的故事和另两条时间线比实在有点老套,希望后期的发展能带来点惊喜吧~~

第8集Beth向丈夫谎称得了癌症实在是有点儿狗血……

实力演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未完待续

边追边画边更新ing

期待剧情人物交流~~~

 6 ) 关于JADE

看下来其它两对的主线都是成年人之间的情感问题(汤米虽然看着是奶狗但真的在努力成年中)

但第三对完全有嫌隙的夫妻关系被趁虚而入形成了更不正常的亲子关系😓😓😓

有人说Jade是绿茶

但她完全没有真绿茶那种从容(绿茶是骗感情 她是骗生存 一旦有失败迹象 立刻应激暴走。。。)

她根本就是一个还没长大的十几岁寄养孤儿

她的寄养生活模式就是勾引继父谋求生存优势 被发现被退养 纵火报复

如果要脑补的话这个模式的起点可能是一个禽兽继父 但她从小就把这个循环练的很溜了。。。

不收费的X就是她从小的谋生手段 她已经是条件反射式的主动熟练使用这一点了

不想说是坏 但这个生存模式已经是本能的了

包括她向泰勒坦诚二人关系 当时泰勒还是家长 她就是寄养小孩子那种必须遵守家长的明文规定

到了吸毒这种家规没提过的大问题上 她立刻跟随本性连涂带抹

她只能趋利避害 却完全没有是非观念

Eli有钱了 家长地位开始转变 她立刻就跟着变了阵营 她和这两个人从来就不是对等的恋爱关系 根本就不存在爱情 她是个寄养儿童 所以他们只能用family 来称呼她

前半段的焦点都在这三个人如何平衡他们的情感关系 但最终并不是两人偷情这件事破坏了三人行 而是经济地位变化导致权力(政❤权)转移 以及JADE不为人知的本性

所以开放式婚姻的问题并不在于亲密关系的平衡 而是婚姻作为经济共同体必须考核人品提供保障 开放式婚姻导致考核成本翻倍 多点连线的人际关系又进一步使问题复杂化干扰视线导致女超人先看漏了丈夫复吸又盲目信任JADE

所以现有的婚姻模式要不是一对一 要不是中、央集、权是有原因的 因为婚姻隔着人心太难了 什么时候能思想透明 大概就可以随便开放婚姻了

 短评

表白下劉玉玲惹好喜歡她演的Simone 打她老公那段真是笑死了 本劇集齊 (三人行 同性戀 雙性戀 姐弟戀 )

6分钟前
  • yhtacshy
  • 力荐

"妈,他打我。"“我又不是你保镖,自己打回去。” 哈哈哈哈哈哈,意大利女人👍👠

7分钟前
  • Justina
  • 力荐

2019花式切镜头大全。

9分钟前
  • wang_15th
  • 推荐

我他妈真是太爱刘玉玲了!!!!!

13分钟前
  • INASTU
  • 力荐

必须要吹一下这个平行蒙太奇 太流畅了 而且节奏丝毫不乱 叙事结构虽然相似 但是真的一点不影响故事的独特性 不知道这个故事后面怎么串联 但就第一集真的八错 唯一吐槽一下刘姐的造型 阴影也太重了叭

14分钟前
  • 一个大疯子
  • 推荐

Beth这么努力拯救婚姻,但Rob依然选择在罹患“绝症”的妻子过世后迎娶小三。2019年的那三个就更不用说了,所谓“开放关系”“人性自由”的明亮旗号下,全是肮脏不堪的欺瞒与算计。唯一温情的部分还是在刘玉玲,当她向Karl挑明知道他生病的事时,Karl急着解释病不会传染给她,玉玲姐却说“你觉得我是怕我自己染病吗?”不是,她只是在担心Karl而已。虽然是形婚,但这对才是真感情啊!他们两个人的所言所行都是在为对方着想,他们真情实意地希望对方能幸福,能快乐,能尽情享受人生。这种理解和共情是极其深刻的,是站在“身而为人”的角度上,在深切理解着彼此的处境。这样的感情虽说不是爱情,却已经足够强大,足够亲密。其实,婚姻生活的本质就是亲密关系。或许可以没有真正的爱情,但一定要有真正的爱。

15分钟前
  • GYY
  • 力荐

哇哦,这个平行剪辑真的很不错,不会显得杂乱,过渡也很好,国内学学吧,虽然故事有点狗血但是看的很有意思

19分钟前
  • elaineOoo
  • 推荐

完全膜拜,太牛了!瞅瞅人家这节奏,看看人家的镜头转换,再听听人家的配乐,还能说啥?眼睛耳朵根本不舍得离开一秒钟。最重要的是,这东西有现实意义啊,开放式婚姻、三人行、家庭主妇的危机、原配和小三!天哪,这简直就是对未来婚姻的预言!片名叫“why women kill”,看完第一集,还没有杀人的苗头,但光黑色幽默就让你合不拢嘴。五星推荐!

22分钟前
  • 木石子
  • 力荐

挺好看的一剧差点因为译名错过了,建议译为《她杀》。

26分钟前
  • 小感叹号 !!
  • 力荐

讲述同一栋房子发生的三个不同年代的故事,让人联想到《云图》。生活的年代不同,人们所面临的问题却是相同的:爱人出轨。贝丝得知丈夫出轨,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是不是做得不够好。事实证明,即使她换了新发型,买了新衣服,丈夫仍然丝毫不在乎。于是她终于明白,丈夫之所以出轨,是因为他是个渣男,和自己做得好不好没有任何关系。相对于贝丝长期被丈夫打压、丝毫没有地位,萨蒙妮则是有绝对的话语权。的确,拥有财富和权力并不能保证她丈夫就不会出轨,但至少丈夫出轨后,她不会手足无措。同样是得知丈夫出轨,贝丝是不敢说出来,萨蒙妮不仅敢于主动说出来,并且可以提出离婚。对萨蒙妮而言,丈夫不是必需品,是可有可无的。没有丈夫不会对她造成任何困扰,反而她还可以名正言顺地去找小鲜肉。当然,一切都因为她本身足够强大。

30分钟前
  • 朝暮雪
  • 力荐

年度仇男大剧

35分钟前
  • 力荐

所有人都各怀鬼胎 只有小奶狗在认真恋爱!

36分钟前
  • 我有一头小毛驴
  • 推荐

居然是第一个看过的,anyway,无论刘玉玲演啥我都追。

38分钟前
  • 瑟歪沃尔
  • 力荐

从基本演绎法追着刘玉玲过来的,这里面完全是另一个性格啊,太赞了,和小奶狗之间的感情好有趣,另外两个女主也很好,童话镇里的白雪胖了好多哈哈

40分钟前
  • 金汐月
  • 力荐

给我一种,芝加哥的感觉

45分钟前
  • Victoria
  • 力荐

「时代变了,谈恋爱哪有杀老公好看。」

48分钟前
  • 堂·吉诃德
  • 力荐

没有什么特别的,但就是节奏奇好,重心特别明显,看着一点也不累。

53分钟前
  • 纯Jun
  • 还行

Why women kill? Because men ask for it.

58分钟前
  • UE
  • 力荐

虽然才更两集,不过太对我胃口啦!第二集刘玉玲那句youth 可以回味无数遍!

1小时前
  • 醴醁
  • 力荐

天哪这个神选角!每一个、真的是每一个配角都是以前就非常非常喜欢的,居然凑到一起了,谁干的?给选角导演跪下了!《基本演绎法》完结给我带来的巨大伤害已经治愈60%了,百分百还在逐渐上升中(我要破天荒提前给五星了

1小时前
  • ==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