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利交易

惊悚片美国2012

主演:理查·基尔,蒂姆·罗斯,布里特·马灵,苏珊·萨兰登

导演:安德鲁·杰瑞克奇

播放地址

 剧照

套利交易 剧照 NO.1套利交易 剧照 NO.2套利交易 剧照 NO.3套利交易 剧照 NO.4套利交易 剧照 NO.5套利交易 剧照 NO.6套利交易 剧照 NO.13套利交易 剧照 NO.14套利交易 剧照 NO.15套利交易 剧照 NO.16套利交易 剧照 NO.17套利交易 剧照 NO.18套利交易 剧照 NO.19套利交易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22 00:39

详细剧情

60岁的罗伯特·米勒是个事业有成的亿万富翁,备受业界尊重和家人崇拜。然而这都是表象,实际上他不仅私自在公司的账目上动手脚以掩盖投资损失和欺诈嫌疑,还背着妻子在外偷腥。一天夜里,米勒因疲劳驾驶而发生车祸,情妇当场死亡,而他逃离现场。为了掩盖涉嫌谋杀和保住商业洽谈,米勒开始疯狂地销毁和制造证据,然而随着探员布莱尔的层层介入,以及自己的女儿似乎也觉察了个中蹊跷,米勒渐渐发现,他在谎言的路上已经越走越远……

 长篇影评

 1 ) 各退一步,海阔天空

主人公获奖的大结局是在反讽吗?我看不是,它更像是一场没有真正受害者(当然除了小三,但……谁让她是小三,何况还是个外国小三?)的幸福结局。幸福结局原本属于好莱坞类型片里俗到爆排行榜的第一名,但放在这部貌似揭露批判资产阶级腐朽堕落的类型影片中(并且还是集非法金融交易《华尔街》与疑似查布罗式外遇谋杀为一体的双重加倍版)偏偏产生了一种别样的感觉。为了努力营造这种感觉,编导需将角色与情节从原有的服务于揭露控诉大方向上各自退上一步,或者几步。

1、情妇死于交通事故而非谋杀。于是叙事框架未变,但其中一条重要原罪已被大大弱化。即使这么做并不足以使李察基尔饰演的男主人公完全达到“无辜的人”的道德基准,但你必须承认,它还是多少减低了一些观众在移情于此人之后的种种脱罪行为时的自身道德纠结感。紧接着,危机爆发后的第一求助对象被特别设定为黑人青年,则具有更为强烈的缓和阶级矛盾的意图——你看,华尔街的大老板和底层民众并非大家想象的那样形同水火势不两立。

2、黑人青年深夜出车帮忙掩罪的初始动机只是为了报恩而非图利。但最终,不管是妻子授意,还是自身立场发生动摇,总之接受了吉尔两百万的金钱补偿。这又在传递何种理念?很简单:“非常时期”,富人要懂得割肉出血;穷人也别一根筋得坚守道德高地,要学会变通与妥协。

3、妻子对于主人公的外遇早有察觉,只是出于维护家族名声和上流社会奢华的生活品质,才隐忍不发。单单这部分,仍属于标配的套路模式。但本片并没有让妻子继续朝着豪门恩怨蛇蝎女的路线发展下去,而是为其特别打造了一条几乎不容妥协的原则底线:老公,你怎么折腾都没关系,女儿无辜,不能牵扯其中!换言之,富贵豪门不该只是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刻板印象,他们也可以看重传统伦理,骨肉亲情。

4、女儿呢,的确不太天真(如果说有,也是值得肯定的天真:认为与自己的父亲一直是合伙人关系),否则也发现不了老爸的账目窟窿。但清纯可人的外在形象,以及兢兢业业奉公守法的工作态度,仍明显区隔于传统意义(特别是好莱坞新黑色电影中的)堕落放荡富二代。很显然,影片想说的是:出事的是老一代,年轻一辈还是有为青年,所以要对自家体系的未来抱有信心。

5、与个人英雄类保守主义大片相反,自由民主派的作品中,最不易受到攻击领域之一就是司法体系。但本片也有意将这一传统阵地“明显后撤”:蒂姆·罗斯饰演的探长为了揪出车祸元凶而不惜照片证据作假!但,作假归作假,你又不能真的发展到使观众产生司法滥权的过度负面感受。这时,早早释放的主人公挪用公款、外遇车祸、并一度以金钱收买黑人青年说谎等自私行为便起到了止跌平衡的功效。也因此,探长才会在造假败露之后还能如此振振有词反诘法官:难道要等着混球富人们嚣张跋扈到不可无视才能出手吗?……显然,直指金融监管。

6、有趣的是,辩方律师在法官撤告判决之后,只是欣然道谢离开,却从未表示对于检控造假一事提起司法诉讼。这种貌似有点不合常理的“不了了之”的姿态,既可以理解为,自知也是通过不正当手段(主人公指使黑人律师伪造查阅检控影像的授权文件)才扳倒对手,加之整起案件真是在撒谎隐瞒事实而自觉有愧;也可以理解为,它就是本片的真正主旨所在:各退一步,海阔天空!过去的各种恩恩怨怨,就让它过去。当下的美国社会,需要的是各阶级,各党派,各利益团体,摒弃前嫌,妥协共生。只有这样,美国这个国家才能……

7、可慢着!万事都有一个由头。如果根源不在主人公,不在警方,更不在妻女,甚至远道而来的死者母亲都能与真正的肇事“元凶”抱头痛哭(查布罗片境中,这一幕绝对是黑色反讽,但本片中却不是),那么整起事件到底又是因何而起?公园长椅父女交心给出了答案:此次套利风险不高,但唯一没有想到的是,原本友善的俄罗斯政府突然变得不再友善,于是数百万的铜矿投资血本无归……看见没!追根溯源,普京才是罪魁,体制才是祸端!

8、也许正是看到了本片“精诚团结,一致对外”的积极社会意义,艾伯特才给了四星,列入了年度十大。

 2 ) 关于412M的交易

还没看完,想看看有没学金融的讨论这个交易。结果发现很多人的理解有误,说说我的看法:
首先,亏空是因为和另外某人各花100million买了俄罗斯的铜矿,然后李察吉尔就在大宗商品市场上卖空铜。结果俄罗斯政府不允许出口铜了(尼玛俄罗斯政府简直就是金融家的克星,当年LTCM也是被俄罗斯搞死的),李察哥估计期货市场杠杆放的比较大,亏空412million。
然后,miller公司就跟李察哥的朋友借了412million去补这个hole。但是这个借钱不能做成loan,那样就不能补亏空,只能是负债了。
最后,还钱也没可能是李察哥拿卖公司的收购款还钱,因为,412million这笔交易(报表上应该不是借贷)是miller公司与那个朋友发生的,而不是李察个人与那个朋友发生的。只能收购方自己慢慢填这个窟窿。

 3 ) 同样中年危机有感,把想说的做了个短片,求交流

【子缘细品】另类金融电影《套利交易》Arbitrage - 50后华尔街老法师和三个女人、一个黑人的故事_影视杂谈_影视_bilibili_哔哩哔哩

《套利交易》在各平台的评分都不高

我却很喜欢它的题材

我认为这是一部关于中年危机的电影

虽然主角曾经身边又有老婆又有姘头又有女儿

我感受到的却是他至始至终的孤独

我觉得 他无时无刻不在承受巨大的压力

却没有一个真正朋友可以为他分忧

哪怕只是说说话

他和女画家发展的婚外情

与其说是放荡 不如说是对命运的抗争

和姘头片刻的缠绵

可能是他无趣生活中唯一的小情趣了

 4 ) 谁挣钱,谁赔钱了?

1、
  Robert Miller 罗伯特。
   整个计划不成功,就会破产,公司破产-$525mm(按交易价格)+做假账金融欺诈罪20年监牢+酒驾过失杀人罪3年监牢+没收非法所得(俄国铜矿权)。
   计划成功了,获得$475mm+公司ceo的6个月薪金+子女5年薪金+$1200mm铜矿收益(虽然政府禁止,但权益仍在)+名誉
     所以,他无论如何都要冒这个险。
   Mayfield梅菲尔德
   米勒计划失败,损失差旅费+审计所小费
   米勒计划成功,获得($600mm-$475mm)=$125mm个人酬金+公司股价上涨个人股票收益

2、借朋友的-$412mm+利息 无论计划成功与否都要还给人家,所以就不算到上述收益中。
3、虽然两人草签协议为$525mm,但两人最后达成口头协议,Mayfield 按照$600mm收购,Robert Miller从中提取$125mm给Mayfield个人酬劳。
4、米勒夫人是真正的策略大师,整个过程完胜,米勒只不过是自救而已。而米勒夫人怂恿探长做假证告自己丈夫通奸,威逼米勒达成自己意愿,临危不乱,于情于理都是大师级人物!
5、米勒说白了就是个挪用公款炒股票之类的行为,但美国法律对做假账违法重刑对待,不像我们给个留职查看之类的。差别呀!
6、米勒不是什么期货或买空卖空高端买卖,就是挪用自己公司公款买个铜矿,看中铜不断涨价,想赚一把,并不断投入设备人员等,合伙人撤出,自己一个人在扛,用借款朋友的话用公司流动资金的近一半去做,作为一个金融老狐狸,把这么多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实在匪夷所思,不过从近十年铜价从2万到近8万的疯涨,也就不难理解了。
7、米勒公司的$412mm债务怎么处理剧内未提,但根据剧情是公司自己消化了还是米勒用卖公司股权的钱堵上了?没看明白。
8、但还是糊涂?实际上交易为Mayfield所在银行集团收购米勒基金集团公司,两个同为上市公司,收购活动成为两人之间的私下交易?而不是股权收购?本人非金融人士,有些想不明白,除非米勒基金不是上市公司,是米勒的全资私人公司才会这样,但米勒却好像总说为股民负责?而且这样他也不用做假账,自己的公司,光明正大投资,赔就赔吗,反正是自己的公司。奇怪。
9、审计所两头都收钱了,所以两头都糊弄,那个哥们真是不容易!
10、从米勒的话以及前面的细节大概推断六个月后俄政府放开出口,到时候就是大赚了,像山西煤老板一样,呵呵。
11、整个影片觉得两个亮点。一个是契约精神,说过的话就算数,这就是我们喊了无数年的商业诚信;另一个就是无罪推定,没证据就是好人,宁可放过一万个,也绝不冤枉一个。
12、从米勒借款朋友的话可以看出$412mm是公司流动资金的一半,但流动资金不代表是米勒自己的钱,大部分是客户的钱,并不是公司实际资产,即非所有者权益,米勒的个人资产估计不够412,而买铜矿是米勒挪用公款个人投资,从开始的100万,到后来的不断投入,当他发现这是一桩失败的投资后,对于公司而言意味着资不抵债,就破产一条道了。米勒就毛儿也没有了。所以米勒走了一招险棋,就想出借款平账包装后出售,出售款回来还借款。但这样的风险就是金融欺诈,米勒孤独一掷,赌徒的风格展露无遗。这样事成之后不但一屁股债都还了,而且还有一个好名声。没想到发生了小插曲,但如果因为酒驾过失杀人进去了,他的笨子女谈不过那些金融老狐狸,而且这样的负面事件对于买家而言很可能会放弃收购,所以米勒干脆冒险到底了。
13、人混到这份儿上还能挺得住,并能抓住每一个细节,米勒也是个人才!

 5 ) 成功不是结果,是原因;欺骗不是动机,是错伤......

       “要创业,必须先打造形象。什么形象?——成功。现在的市场是灾难,所有人都一样,谁也不敢动,所以你必须展示销售量。大家看到了会说,哇!她怎么做到的?——他们会永远记住。”

    这是罗伯特·米勒在影片中的一段台词,也是他现实困境的自白写照:投资铜矿资金被套,他唯有变卖生意才能扭转局势。但偏偏他的公司账上有4亿美元巨亏,这对他而言,无疑是收购上的灾难。

    谁敢收购一个有着四亿美元亏空的公司?即便有人愿意,四亿美元亏空也会成为他价格谈判的沉重负担......怎么办?!正如米勒自己所言——他必须展示自己公司的成功。

    于是,他从生意伙伴手中借了4亿巨资腾挪过来:说好听点,这叫美化公司的审计报告;说不好听点,这是严重的诈骗犯罪。而为了掩饰这一诈骗事实,他不得不对身为公司“首席投资官”的女儿隐瞒事实;甚至,可能还要赔上女儿的前程。

    屋漏偏逢连夜雨。他为公司收购忙得心力交瘁,竟然在与情人出游时发生了严重车祸,情人当场毙命。为不影响收购,他不得不和警察周旋,掩饰他与这场车祸的关系。

    生意、车祸双重打击,若是你我可能就要完蛋了。但米勒偏偏就化险为夷了过来。在生意上,他通过假意拒绝交易来刺激收购者:你可以说他是在冒险,但也可以说,他实则胸有成竹——因为他知道,收购者足够看重他的公司,只是在和他讨价还价。而他最不能牺牲的,就是讨价还价浪费掉的时间。所以,他选择估低而售,牺牲部分收益促成交易落实。

    而收购者,实则成为这一影片的最大赢家:他们低于预期拿下了想要的公司,至于米勒公司4亿美元的亏空,他们并非没有察觉,但那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呢?——这4亿的大窟窿,米勒自会用卖公司的钱填平;而收购者只需关心,米勒公司是架足够好的赚钱机器,就可以了。

    而在车祸命案中,米勒小心安排黑人旧友的儿子接他离开现场......如此的脱案设置,让人折服——谁会相信一个六十岁的白人亿万富翁,和会一个贫民区的二十多岁黑人男孩私交甚密?身份的悬殊,成为他最好的掩饰。

   而他更小心嘱咐黑人男孩避开可能被拍照的路卡,以保证不留下证据;虽然中途遭遇警察使用伪证,但米勒还是在最后通过细节比照,发现了伪证的破绽——可见,足够的小心谨慎、足够的收集材料,以及足够的细节为王,真的是你我与足够成功者的分界线。

    而回到米勒的生活,他真的不在乎他的女儿吗?不,他努力在收购条件中,为子女争取到今后五年在公司的利益;并为让收购者安心,选择自己从公司彻底离开——从这一角度而言,他是个足够伟大的父亲,只是他的子女们看不到。

    但另一方面,他不得不面对因为欺骗,给女儿带来的伤害。“世界是冰冷的”——这是米勒的世界观;但实则,他对家庭和公司并不冰冷。他只是选择了用粉饰、掩盖甚至我们叫做欺诈的方式,用最小的代价,自己扛着为家庭和全公司赢取最好的结果!——但是这一切,他的女儿无法理解,他的妻子也选择为女儿与他反目......到底,谁更自私无情!?

    影片最后一场戏,镜头始终对着米勒的背影——这是导演诠释孤独者时,惯用的表现方式。而米勒的结局,也确是一个花甲之年的孤独男人:虽然他依旧英俊、依旧智慧、依旧胆识。但他只能面对女儿和妻子的冷眼相对——正如片头他在自己六十岁宴会上所言:活了大半辈子,取得无数金钱上的成功后,他才发现:家庭,才是他最好的礼物。

    可在影片结尾,他失去了这最好的礼物......

       所以说:人,有时是注定孤独的。虽然他所做的一切,从公理上未必正当;但在情理上,他是真心想去呵护那些不得已被他伤害的人们的......但,那些被他爱着又被他伤到的人们,能理解吗?

    “微斯人,吾谁与归?”

 6 ) 评论此片的套利交易

对金融比较关注,所以很感兴趣,看了一遍电影,再看了影评,发现大部分影评对此片中的套利行为影评中分析的有问题,再看了一遍,才初步分析出电影中的套利交易,可能不太准确,但是应该比较接近真相。
(吐槽一:影片的导演有些失误,将大家的理解力高估了,估计大部分人看完之后,都觉得套利交易非常危险,但是为什么主角要犯诈骗罪,而且不卖公司就要破产,并且威胁女儿的前程搞不清楚,片中交代的较少,所以不是做投资学金融的很难看懂。
吐槽二:影片翻译不太好,估计翻译不懂金融,也影响观众对影片的理解)
一,主角应该开的是一家私人投资公司,片中没有董事会开会的场景,估计主角占股至少90%以上,应该有几个小合伙人,不构成主角卖公司的障碍。
二、主角的公司不全是用自己的钱去投资,片中主角公司应该设有两支以上基金。基金的钱是投资人的钱,如果挪用和贪污基金的钱,就构成了欺诈罪,而且绝大多数的基金对风险都有控制机制,主角应该是绕过了风险控制,进行了大额投资,而主角的女儿是公司首席财务官CFO,不管她知道不知道,如果曝光,女儿以后就没法在投资界混了。
三、主角私人或者用公司自有资金5000万去投资铜矿,然后用公司的自有资金去做空期铜,可能总共亏损4.12亿(以下摘录另一个影评,:亏空是因为和另外某人各花100million买了俄罗斯的铜矿,然后李察吉尔就在大宗商品市场上卖空铜。结果俄罗斯政府不允许出口铜了(尼玛俄罗斯政府简直就是金融家的克星,当年LTCM也是被俄罗斯搞死的),李察哥估计期货市场杠杆放的比较大,亏空412million。然后,miller公司就跟李察哥的朋友借了412million去补这个窟窿)。
片中没有交代,应该已经斩仓止损,要不然亏空是浮动的,就不是4.12亿那么准确了。
四、主角考虑卖掉公司,用卖公司的钱去补上亏空,但是美国新出台的法规要加强对私人投资公司的监管,因此在主角在朋友那里借了4亿元,以弥补账面损失,应付审计,但是朋友出于控制风险目的,要回了借款。没钱之后主角只好铤而走险,挪用了未审计的一只基金的钱,弥补了亏空。此时他已经构成了犯罪,片中交代要坐牢20年就指的是这个。
五、为什么主角不主动交代问题,光明正大解决问题呢,因为如果他挪用基金的钱,投资失误造成巨额损失的事曝光,主角的公司将一文不值,根本不足以弥补亏空,而且骗基金的钱主角就真正破产了。

最后,主角成功卖掉了公司,应该是卖了5.25亿,还上亏空后,还可以得到一亿多,所以主角很高兴,已经成功了一半,过失杀人洗白后,主角就完全成功了。人前光鲜亮丽的退休了,只是代价是自己的家庭已经暗中分崩离析,再也没有往日的和睦亲情了。
补充:为什么买公司的银行投资经理,发现问题后依然继续交易呢。因为他认为银行买到了一个能赚钱的投资公司,这是他最关注的,损失的钱是基金的,公司买到手之后,这笔钱追偿责任在主角身上。主角挪用基金的钱要主角来还。即使卖了公司以后,因为损失的是基金的钱,追偿是无限责任的,也就是要卖掉所有财产来还的,而主角得到了5.25亿,肯定能还上这笔钱。

 短评

我手又松了觉得很好看啊, 尤其是applebee's的那个笑点超级搞...导演煞费苦心的把画廊妹,慈善富太,哈林区有志青年,等着靠收拾到大人物搞选票的法官(前有eliot spizer后有benjemin lawisky啊...)等等纽约众生相囊括进客观叙事里,还不忘使劲嘲笑auditors和lawyers,只是点解那个女儿那么幼稚呢?

8分钟前
  • yoshimi
  • 推荐

这种四平八稳讲故事的电影,是有点考验耐心的。尤其是现在快餐电影看多了的今天。光鲜外表下隐藏的都是不可告人的东西,就像那伤一样,是“体内流血”,穿上衣服就看起来没大区别。最后的掌声结尾,想想有点意思。

11分钟前
  • 咖喱老人
  • 还行

华尔街惊悚

13分钟前
  • 吴嘎嘎
  • 推荐

not bad

15分钟前
  • 老一辈资深小孩儿
  • 还行

如履薄冰的人生,一个盹儿,就可能导致一切分崩离析。但你有足够能力,你可以改变它的表现形式。

17分钟前
  • 神甫
  • 还行

lie to me ……

22分钟前
  • 披着人皮的鬼
  • 还行

Richard Gere穿越到了Lie to Me,Tim Roth居然败在他手下,主角光环开挂,貌似严重受损的内脏或者肋骨自动痊愈,突如其来的一大堆麻烦就这么消失不见。如果我是导演,最后致谢辞那里一定会让主角倒下,事业和生命同时坍塌。PS:片尾曲还以为电脑同时开了两个播放器……

27分钟前
  • 坐等1900
  • 推荐

廉颇老矣。观众席某位大叔的鼾声是全场的亮点和笑点,哈哈哈

32分钟前
  • ABCD的D
  • 还行

有评论将本片于《利益风暴》比较,虽然没有那么惊喜。不过扎实的剧本和相似的金融题材还是让人眼前一亮。节奏的紧凑程度以及紧扣的情节,还有多线人物都可以拓展开来拍美剧了,除了几处冷场,整个片子还是非常抓人的。理查·基尔的表演也为影片增色不少。略带反讽的结尾则深化了故事的内涵

3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似有所指

37分钟前
  • 徐徐
  • 还行

我倒是很喜欢,首映满座,很有商业/谋杀老片的感觉,Tim Roth简直又演了一集Lie to me,不是Richard Gere粉但这次表演很令人信服,看有人说三流剧本,我觉得明明就是剧本精彩撑着我一直没睡着啊。

41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年龄30+看此片认同感会很强

42分钟前
  • Joe
  • 力荐

这类电影还真没看过一部拍得比较好的。

46分钟前
  • Button
  • 较差

一流演员,二流表演,三流剧本。不过理查基尔在中央公园对女儿说了一句:yes,you are young, but not that young! 至今回荡于心哪!

47分钟前
  • 蔡鸟
  • 较差

的确比利益风暴要差多了,能拿的出手的演员就理查·基尔和罗斯大叔两个,罗斯大叔貌似还是从LTM里面神游出来的一样,连审问嫌犯都一副斜靠着椅子的鸟样,其他人发挥正常,不过在颁奖季发挥正常是不够的。剧本还可以更加好的,金融加犯罪加惊悚,很容易出彩的类型,却偏偏被处理的波澜不惊,失望

52分钟前
  • scofieldd
  • 还行

收购风云就好了,叫什么套利交易,严重标题党

54分钟前
  • Spike
  • 推荐

冲着“金融”这个元素去看的,结果一点都不金融★★☆

57分钟前
  • 芹泽虾饺菌
  • 还行

被电影名吸引才看的 结果有点失望故事太单薄 不如<华尔街>,当然我指的是第一部 这种剧本如果想拍成好电影 只能找演技超级好的演员 可惜李察基尔不是

1小时前
  • 愛德華華華
  • 还行

还行,老家伙演得不错还有她女儿

1小时前
  • Bounce l
  • 还行

手法上是一部非常传统的惊悚类型片,价值观上却是非常的愤青非常的现代,一个有罪的华尔街富人如何为自己摆脱罪名,不惜一切代价的冠冕堂皇的生活。扎实的剧本和戏剧构建,加上几位大腕奥斯卡级的表演,摒弃了时下好莱坞各种花销包装,新人导演带来一部扎实老派的黑色惊悚电影。★★★★

1小时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