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军夺宝队

战争片美国 / 德国2014

主演:乔治·克鲁尼,马特·达蒙,比尔·默瑞,凯特·布兰切特,约翰·古德曼,让·杜雅尔丹,休·博纳维尔,鲍勃·巴拉班,迪米特里·列奥尼达斯,尤斯图斯·冯·多赫纳尼,扎哈利·巴哈罗夫,迈克尔·布兰德纳,山姆·哈兹尔丁,迈尔斯·贾普,亚历山大·德斯普拉,迪尔梅德·默塔,塞尔奇·哈赛纳维奇,吕克·费特,格兰特·赫斯洛夫

导演:乔治·克鲁尼

 剧照

盟军夺宝队 剧照 NO.1盟军夺宝队 剧照 NO.2盟军夺宝队 剧照 NO.3盟军夺宝队 剧照 NO.4盟军夺宝队 剧照 NO.5盟军夺宝队 剧照 NO.6盟军夺宝队 剧照 NO.13盟军夺宝队 剧照 NO.14盟军夺宝队 剧照 NO.15盟军夺宝队 剧照 NO.16盟军夺宝队 剧照 NO.17盟军夺宝队 剧照 NO.18盟军夺宝队 剧照 NO.19盟军夺宝队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2-07 12:42

详细剧情

1944年,德国纳粹战败前夕。为保护人类所共有的艺术瑰宝免遭恶意损毁,罗斯福总统授意成立一支盟军夺宝队,该队伍由弗兰克·斯托克教授(乔治·克鲁尼 George Clooney 饰)领军,网罗了詹姆斯·格兰杰(马特·达蒙 Matt Damon 饰)、理查德·坎贝尔(比尔·默瑞 Bill Murray 饰)、沃尔特·加菲尔德(约翰·古德曼 John Goodman 饰)等散落在各界的艺术领域精英人才。德国人全线溃逃,夺宝队一路追踪,挽救了不少珍贵文物。当他们抵达巴黎时,见到了曾在德国人麾下管理艺术品的法国国家博物馆雇员克莱尔·西蒙(凯特·布兰切特 Cate Blanchett 饰),在她的协助下得以令无数的瑰宝物归原主。这是一场关系着人类遗产的战争,争分夺秒,不容喘息……  本片根据二战期间发生的真实故事改编

 长篇影评

 1 ) 盟军夺宝队中的名画十问

一希特勒为何看重《根特祭坛画》? 希特勒曾是一位不得志的画家,他崇拜古典大师而仇恨现代艺术。纳粹在柏林举办的堕落画展对毕加索、马蒂斯等人的作品加以丑化和嘲笑,犹如一场面对艺术品的集中营清洗,而对那些他垂涎三尺的古典大师抑或是他认为符合日耳曼理想的作品,早在入侵那些国家之前,他就在心目中的元首博物馆中规划好了将要掳掠来的名画的摆放位置。《根特祭坛画》是影片中纳粹盗窃的重头之作,它是由12块门版、20副画面组成的大型作品,其真实细腻、栩栩如生的画风在诞生的十五世纪简直是一件神迹,被誉为艺术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油画作品,地位崇高神圣。 在希特勒眼中,根特祭坛画的风格足够日耳曼化,理应归他的元首博物馆所有;更重要的是一战前,祭坛画12副木板中的6副原本属于德国,在《凡尔赛条约》签订后作为赔偿被迫交给比利时,而希特勒决心纠正这种“错误”。1940年比利时被侵占之后,教堂将祭坛画移交给法国政府保护,后还是被纳粹窃走。五年后,当古迹卫士们打开奥地利阿尔陶塞地下矿场的铁门,凡艾克的圣母玛利亚王冠上的珠宝就在对着他们熠熠发光,“似乎把士兵手中乙炔灯的光线都吸引了过去。”历经数百年,这幅杰作依旧鲜艳、璀璨。在片中,比尔•默瑞的角色发现玛利亚门板被纳粹翻过来当成普通桌板使用,这显然是一处好莱坞式艺术“再创作”。 二 《达芬奇的晚餐》差点被盟军摧毁? 影片《盟军夺宝队》主要以古迹卫士在德国、比利时和法国等地行动为线索,而舍弃了拥有无数艺术瑰宝、情况更为复杂的意大利,原著作者埃德塞则另外写了一本书名叫《拯救达芬奇》。1944年,盟军飞机在意大利将巍峨的基督教圣地蒙特卡西诺修道院夷为平地,之后才发现这里并非是纳粹的据点,引发了纳粹媒体的大肆宣扬,将盟军冠以艺术毁灭者的头衔,这一事件得受到了盟军统帅重视,之后才有影片开头的古迹卫士分队登陆诺曼底。片中出现了米兰市民在盟军轰炸期间保护《最后的晚餐》的一幕,绘有这幅巨作的墙壁依靠沙包和木板的支撑得以保存下来,但还是遭受了巨大损坏。 三 《绘画艺术》是被希特勒非法占有? 维梅尔这幅作品原名《画家在画室中》,从被后世冠以“绘画艺术”这一通用名就可以想见它在的崇高地位。维梅尔在世时名气不够大,死后被遗忘两世纪之久,画家的身世让自诩“天才超前”的希特勒找到了“共鸣”。维梅尔是希特勒最喜爱的画家,他曾立志要收集其所有作品。然而在《古迹卫士》这部影片中,《绘画艺术》却是最不应该出现的一副作品,原因是它是被希特勒以165万马克的价格正常购得的。纳粹战败后,盟军在被奥地利阿尔赛陶的地下矿场发现了这幅画,但并没有把它返回给当初自愿售出的所有者,而是归奥地利国家所有。 四 最不该被影片所遗漏的名画是? 相反,我们在影片中遗憾地没有见到维梅尔的另一部作品《天文学家》。据希特勒身边人回忆,在纳粹大势已去之后,希特勒曾长时间静静凝视这幅画中那位手抚着地球仪,面前摊开一本神谕之书的科学家。希特勒曾打算在家乡林茨建立一座举世无双的艺术博物馆,而博物馆的中心位置留给了这幅《天文学家》。该画原本归巴黎收藏世家罗斯柴尔德家族所有,纳粹入侵法国后被强行带走。直到今天,在这幅画的背后依然可以看见一枚小小的纳粹黑色十字记号。1945年,盟军在阿尔塞陶地下矿区里发现了这幅画,并将它归还给了罗斯柴尔德家族。目前它是罗浮宫的镇馆之宝之一。 五 纳粹大元帅戈林是个艺术门外汉? 在希特勒带领下,收藏艺术品在纳粹军官中“蔚然成风”,希特勒和他的二把手戈林就因为争名画闹过矛盾。影片中巴黎的网球厅博物馆中存放着纳粹四处搜刮掠夺而来的艺术珍品,然而当戈林走进来,巡视一番后却对着一瓶香槟酒发出了赞叹。和流行观点一致,影片倾向于把戈林刻画成为爱慕虚荣的装腔作势者。战败后,戈林试图逃走时在身边留下几幅小尺寸的名画,其中包括维梅尔的《耶稣与娼妇》,然而最终在狱中戈林却得知这幅画是赝品,他当时的眼神“仿佛是头一遭知道世上有邪恶这种东西存在”。 (图为出现在片中,存放于网球厅博物馆的委拉士开兹名作)在《纽伦堡访谈》中留下了他的这样一段话,“在所有针对我提出的控诉大纲中,所谓我对艺术珍宝实施了掠夺的说法,给我带来的痛苦最大。” 六 《小艾琳》被纳粹下级军官藏私囊? 法国沦陷后,纳粹并没有碰那些被转移藏在乡间的卢浮宫珍品,光是罗斯柴尔德这些巴黎收藏世家的家族藏品就足以满足他们的胃口,这些人当中很多是犹太人。片中这幅出现在戈林的副手军官斯塔尔家中的《小艾琳》就是来自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一幅藏品。作为雷诺阿最为人熟知的作品,片中却被斯塔尔明目张胆地悬挂在家中,这样的处理有些“侮辱”纳粹的智商。斯塔尔这个角色有着现实原型,但他并非是纳粹军官而是一名艺术品经销商,戈林用这幅《小艾琳》向他交换了另一幅画。1945年,盟军找到这幅画后将它返还给了画中的人物小艾琳。现如今它被收藏于瑞士布尔勒展览馆。 塞尚的《加歇医生的家》同样出现在斯塔尔家中。就像片中所展现的一样,人物原型罗切里兹位于旧天鹅城堡附近的家中悬挂着22幅来自西斯莱、塞尚、莫内、德加以及雷诺阿等人的作品。加歇医生是艺术史上一个响亮的名字,他是许多印象派画家的挚友,梵高为他作了后来拍出天价的《加歇医生的肖像》,而初出茅庐的塞尚也曾受到他的款待和赏识。二战中,纳粹曾多次来到位于巴黎郊区的“加歇医生的家”,搜寻印象派画家的作品。尽管希特勒本人反对印象派,但戈林却了解这些画作能带来的巨大金钱利益。塞尚这幅作品同样是从罗斯柴尔德家族落入纳粹的手中,战后它被盟军归还,目前收藏于巴黎奥赛博物馆。 七 盟军解放的名画均为纳粹掠夺之物? 马奈这幅展现一对夫妇若即若即关系的画作出现在了影片片尾。然而从严格意义上说,它不能算作是被盟军拯救的艺术品之一。该画原本收藏于柏林德国国家美术馆,纳粹战败后,它与其他来自国家美术馆的众多件艺术品以及绝大部分德国的黄金储备、纸币一起被转移到了默克斯镇一处地下盐矿。1945年,盟军找到这一藏宝地点引发轰动,还留下了一张士兵们抬着这幅《在温室中》的黑白照片。储藏在默克斯的艺术品中,并没有来自其他国家的遭受纳粹掠夺而来的艺术品。后来它被返还给了德国,目前依旧收藏于柏林德国国家美术馆。 八 希特勒《尼禄法令》下令摧毁艺术品? 希特勒在战败前下达了《尼禄法令》,要求德军毁灭德国的一切基础设施以避免被盟军利用,然而在影片中《尼罗法令》被解释为希特勒本人有意毁掉德国境内一切艺术则属于偷换概念。希特勒在他自杀前几小时写下的遗嘱当中,依然没有放弃在家乡林茨建立一所伟大博物馆的幻想。然而在纳粹战败后的无政府混乱下,许多艺术珍宝遭到了被偷盗甚至是灰飞烟灭的命运。其中最著名的一副消失的名画便是拉斐尔的《年轻人的肖像》。这幅作品与达芬奇《抱银鼠的女人》都是从波兰掠夺而来,被纳粹波兰指挥官弗兰克挂在私人府邸,准备献给希特勒的元首博物馆。 九 拉斐尔肖像真的被纳粹烧毁了吗? 1945年,汉斯弗兰克被捕之后,《抱银鼠的女人》被返还给了波兰克罗拉夫博物馆,但《年轻人的肖像》至今下落不明。影片中一场虚构的戏份显示,以汉斯弗兰克为原型的纳粹军官烧毁了这一名画。但在电影结尾,克鲁尼饰演的古迹卫士声称依然在寻找这幅作品。二战后,与《年轻人的肖像》一起消失的作品不断现身,有理由相信这幅拉斐尔同样存活了下来。2012年底,艺术品交易市场上又出现了这幅画的踪迹,目前藏身地依旧不明,但可以肯定它还“在世”。与《抱银鼠的女人》一起,这幅画是由波兰亲王1798年从意大利购得。它被美国FBI列为世界十大失踪名画之首,目前估计市值约1亿美元。 十 片中致敬伦勃朗的细节你发现了吗? 在片中的默克斯矿区我们还见到了荷兰大师伦勃朗的这幅自画像。片中年轻翻译官山姆出生于德国卡尔斯鲁厄,这幅画就收藏在离他家不远的博物馆中,身为犹太人的山姆却从未得缘一见。最终在默克斯,山姆第一次和伦勃朗这位他的“邻居”打了照面,这时电影以一种典型的伦勃朗式“三角打光法”来呈现出他的面部特写,这是一处精美的致敬细节。山姆这个角色的现实原型在看到这部电影时笑着说,“可是,电影里面的事情我一件也没有做过。”事实上,这幅伦勃朗是在海尔博隆而并非是在默克斯发现的,它并未经过纳粹之手,而是博物馆官员为了安全起见存放在了这里。 ①米开朗基罗《布鲁日圣母像》 米开朗基罗的大理石雕塑《布鲁日圣母像》也是片中古迹卫士寻宝的重中之重,“唐顿老爷”唐纳德•杰弗里斯的角色用一句话来解释其重要性“它是米开朗基罗在世期间唯一不在意大利境内的作品”。这是事实,但显然并非布鲁日圣母像伟大的原因。和米开朗基罗同时期作品中慈爱的圣母形象不同(国内上映字幕将其翻译为《圣母怜子像》是一出混淆谬误),这里的圣母面目光忧郁,似乎遇见了孩子未来的命运。拿破仑上台时曾将这幅作品强行运往巴黎,而崇拜拿破仑的希特勒也把它列为掠夺艺术品的头号目标。1945年,圣母像在阿尔赛陶的矿区中被古迹卫士找回,但片中古迹卫士为其献出生命的情节则属艺术创作。 ②罗丹《加莱义民》 影片中古迹卫士们在新天鹅城堡的门外找到了这组六个人物组成的青铜雕塑,马特·达蒙的角色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这是罗丹”。《加莱义民》是罗丹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创作于1884年,描绘14世纪百年战争期间的一个动人故事。当时英军围攻法国的加莱市,加莱市必须选出六个高贵的市民任他们处死,这六个人出城时必须光头、赤足、锁颈,把城门钥匙拿在手里,才可保全城市。这是法国历史上令人难忘的一个悲剧时刻。二战期间,纳粹将这组雕塑运到了德国,却最终把它遗弃在新天鹅城堡附近的一处树林中。据发现它的古迹卫士回忆,最初见到雕塑时,他还以为是树林中有埋伏在等着他。

 2 ) 藝術是亡國之本

在《The Monuments Men》中,喬治克隆尼想要保護藝術品,以做為民族國家的見證。
就似他在開頭說的:一個民族可以被殺盡,卻不能沒有藝術,因為藝術可以保存這個民族的過去與未來。
正氣凜然,不是嗎?
這就是老喬治在這部片的極限了。也是本片的經緯與隱藏的核心:藝術屬於民族。
所以,這部片努力把德軍妖魔化,邪惡化,將這群從義大利英國比利時等地強奪藝術收藏到柏林的德軍變成無腦又貪婪的哥步林,努力塑造德軍是一群到處偷竊的搶匪與小偷,而喬治明星軍團是從壞蛋手上搶回寶物歸還的英雄。呵呵。二元對立,清晰又好懂。

可是試問:藝術品真的屬於誰過嗎?

摩羅倫斯全才達文西的著作蒙娜麗莎,現在在德國的羅浮宮收藏。
北晋畫聖吳道子的著作《八十七神仙卷》,世紀末由英屬香港的收藏家購得。
達文西時代的義大利城邦也是國家,但不是現在的義大利國;如果我們現在以國族為理由要求蒙娜麗莎歸還到義大利,合理嗎?
魏晉亂世的吳道子更別說了,國都沒了好千年,現在《八十七神仙卷》給香港人收藏。請問《八十七神仙卷》是屬於英國,屬於中國,還是屬於香港,屬於誰?
藝術是收藏,但也是文化。文化可以持續脈絡,國家卻會改變而消逝。假如想用藝術去保存國家意識,就像是叫永生去保存短暫一樣荒謬。
反之,如果妄想一個國家有收藏些藝術品,就可以保留國家意識於長久,恐怕亦是空想。

寄存這種想法於藝術收藏的國家,恐怕離亡國也不遠了。

我們假設一下,假如今天德軍得逞了,元首博物館成立,柏林取代巴黎成為新的藝術之都(事實上希特勒也是一直如此夢想)。這些在元首博物館的藝術品,供人參觀,哀悼,讚嘆......跟他們在巴黎,在英倫的時候並無二致。
請問:那喬治克隆尼這些The Monuments Men得作為,還有意義嗎?既然藝術品還是照樣發揮他所稱的"保存歷史"的作用,他們這種一來一往得搶奪戰爭,豈不是無形消耗著藝術品的保存價值,增加藝術品損壞的風險?畢竟他們在片中都差點因為打翻馬克杯就毀掉一格壁畫了。

並不是說:德軍這種偷拐搶騙是正當的。偷是事實,占據私人財產是事實,不管今天偷的是金礦還是藝術品,都該要替當初的擁有者討回公道。
但這部片是談藝術的,是真人真事的The Monuments Men部隊。如果喬治克隆尼打出奪回藝術是為了文化,那就該有文化大道的格局,而非僅僅是社會公道的水平。
而我在這部片,是看不到這種水平的。我看到的只有短窄的民族主義。
這是個美軍替同盟國討公道的故事,而不是關於一群文化人的故事。
不信?
假如喬治克隆尼真得像他說的,是要將藝術品的歷史價值保存在正確的地方,又何以在片尾蘇聯入都時,他們急急忙忙運走所有藝術品,只為了怕俄國佬來"接手"?
俄國可不是德軍,他們是友方,美國軍隊憑甚麼毫無理由的就堅信自己才有對這些藝術品最後的處決權,而不惜用偷渡的方式運走?這是正義,還是和平後的強搶?我並沒有看到電影中有合理的解釋。

我想,老喬治自己在片子裡拍著拍著,應該也有意會到自己的劇本邏輯講不過去吧。於是他多添了一段德軍燒毀藝術品的惡行,企圖將德國扣上藝術殺手的帽子。
可惜,觀眾是眼尖的。敵人的可惡,不一定代表自己的可親。
在這裡,我要先向各位談談一本書:《希特勒的私人圖書館》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1531722/
這是一本想從希特勒的閱讀經驗上分析希特勒人格的企圖大作。
之所以提,是因為裡面費上不少篇幅,鉅細靡遺剖析假設了希特勒的藝術品觀。這個德國暴君,為什麼致力於打造首都博物館,欲收天下精華於柏林呢?出於自卑,出於志向,最後影響了德國的搜刮藝術品政策。
如果說《The Monuments Men》的故事是表象,《希特勒的私人圖書館》就是影子,可以令人補足本片甚少的德國陣營在藝術品大戰的資料。一光一影結合,方能窺探真實的輪廓,而非一廂情願的妖魔化彼此。
而且......緩緩讀這樣一本書,可比《The Monuments Men》枯燥的兩小時觀影經驗,要有趣多了!

我實在很不解......The Monuments Men部隊雖然是真人真事改編,我也沒聽過這段歷史,但我想,以這樣正氣凜然的素材,又以喬治克隆尼過去的導編成績,他真的有可能拍不出更好的改編嗎?
我的意思是:假如從藝術家從軍的角度去看戰爭的黑白,假如從羅浮宮也展義大利作品的史實切入藝術為什麼非要限定國族的爭議性......假如假如,挖得深些,都是大可發揮的地方。
以喬治克隆尼有過《神經殺手 》(Confessions of a Dangerous Mind)與《晚安,祝你好運》(Good Night, And Good Luck)這樣錯綜敘事的導演經驗,我很難去解釋,何以他會在這樣保守的題材上,撞一遭滑鐵盧呢?



 3 ) 从希特勒和斯大林手中救出圣母的乔老爷导演的不只是上帝

【前排无剧透】
那年Grant Heslov十九岁,在UC遇见George,俩人一拍即合,相爱至今。
关于制作Monuments Men的原因,Heslov说完全是巧合。拍完The Ides of March不久的某一天他在机场等待起飞,发现忘记带书,就去书店闲转,结果看到一本名叫he Monuments Men: Allied Heroes, Nazi Thieves and the Greatest Treasure Hunt in History,作者Robert M. Edsel的书,封面特别拉风,翻几页就被吸引住了,萌生买版权的想法。然后因为该书信息量太大以至读的很慢这事儿就搁那儿了。

The Ides of March过了很久,闲的蛋疼的乔老爷和Heslov在办公室没事做到只能四目相对。。。闲不住的俩人决定下次要拍就拍大制作,于是敲定MM。在写剧本之前他们还请作者来给他们上了十来天的课,认真做笔记和历史背景调查,才开始着手剧本。
被问到和乔老爷写剧本谁打字的时候,Heslov嘲笑乔老爷说当然是自己打字,乔老爷什么都要靠手写,而且他现在还陈旧到会拿剪刀把有用的内容认真剪下来贴整齐。他们办公室又一个剧本墙,删改啊调序都在墙上【你可以想象半墙打印半墙手写的剧本什么德行。。。
于是剧本正经写了仨月。
谈及casting,除了Preston Savitz出演的Bob Balaban,是在Argo一个活动见到时拉入伙的,Heslov说他们写的时候早就想好了有Cate有Matt有Bill Murray等等。所以,传说007水管工要演呆萌的角色后退出的消息不知从何而来,涉及剧透不方便在这个段落说,但是看过电影感受过呆萌许多情节里那种被编剧设计浓浓的恶作剧感绝对是乔老爷事先计划好的。
当然,拍摄期间乔老爷的黑手再次伸向呆萌,也伸向Bill Murray【这两段故事最近文章啊视频好多。。。

关于预算,Heslov说成片后他们 5 million under the budget【不能更击节赞赏!!乔老爷前期准备特别好,拍摄效率非常高,所以省下不少钱。Heslov更表示他们拍片从来没超支过。

关于音乐,是在Abbey road录的哟!

以上信息都来自1.30在学校pre release screening后Q&A,Heslov本人的回答,记忆或许不全。


【下面开聊片子,剧透警告!】

预告片真的很误导人,一直抱着期待看一部艺术版十一罗汉,不是十一罗汉,也可以无耻混蛋的想法,结果一直在等待的全片高潮,好几次都以为:矮油,是不是要来了,结果到最后——也只是哦…还……蛮感动的——然而也是靠有人牺牲换来的。

所以乔老爷这故事其实是想讲述一段被遗忘的二战历史,那些你如今在博物馆随便欣赏的文化艺术品背后的牺牲,是值得感激与纪念的。
所以这就有个问题,乔老爷的角色Frank从头到尾的拯救人类文粹的使命感道德感无论给同伴打气还是跟领导做汇报都活生生的导演价值观输出传声筒,虽然比《英雄》里手办帝和杀手无名聊“天下”时要高大上得多,依然有被强迫灌输后的反感【我只是说这种价值观输出的形式。不过好在乔老爷穿军装要人命,戴墨镜开军车阳光下笑一笑,磁性的声音,鼻血喷一地之后也不计较他强行灌溉了。

这片子另一处高大上在观众稍微得有点儿二战历史常识,还要了解那么点艺术史,米开朗基罗,毕加索,莫奈,塞尚,伦勃朗,罗丹什么的的名字听得出来,对得上作品。出镜的那些先收藏在美帝Met Museum, National Gallary,法国卢浮宫啊什么的等等围观过,听过讲解,懂点它的价值——总之只要了解那么一点点后,就不能更赞同乔老爷角色的动机,觉得Hugh Bonneville和法国让的角色为文化为后世子孙死得其所,看到党卫军烧画心肝儿疼,苏联抢法国收藏的时候希望美帝捷足先登。

然而讽刺的一点是,当然也许我并不了解战后收藏捐赠的历史的缘故,影片中不少理应留在欧洲的收藏如今都挂在纽约大都会和DC的国家画廊。。。应该不是顺回来的吧。。。

关于为什么Hugh Bonneville为什么因为米开朗基罗的Madonna而死,为什么乔老爷发现Madonna时脸上要打那团光,最后是乔老爷在跟苏军争分夺秒时被救出,为什么乔老爷跟领导作报告一副Morgan Freeman附体视角,告诉领导牺牲当然值得,是故意暗示什么或是我个人达芬奇密码后遗症想太多,可惜Q&A时间关系没有问到Heslov。。。

换到乔老爷和呆萌的对手戏上,四个字就是不忍直视。。。爱意太明显!!对酌的时候明明应挂牌高压危险啊!!!看过乔老爷恶作剧新闻之后从头到尾都不能不注意呆萌的衣服和腰身儿了。。。还有呆萌踩炸弹的戏绝对是乔老爷赤果果的恶作剧啊!把人家挂在柱子上,拐弯抹角嫌弃人家智商和体重,坏透了!!【呆萌你这水平也就偶尔能复仇一下Kimmel而已。。。

然后呆萌的戏份,尤其是他在巴黎跟Cate的戏份其实有脱节感,但Heslov表示并没有删掉什么大戏。然后就是,Cate跟呆萌的对手戏竟然没发展啥关系。

乔老爷在影片开头介绍是个父亲,然后就没有深化塑造父亲形象了,可惜可惜,等于只是介绍下她有老婆孩子还跑去参战多么崇高啊而已。

法国让和John Goodman搭伙特别萌,可惜被拆西皮了。

Bill Murray和Bob Balaban俩老头就是组团温情搞笑的。

纳粹和苏军是用来憎恨和嘲笑的。

乔老爷执导筒方面,Bill Murray洗澡,同时Heslov客串医生的戏拍的剪的音乐都相当漂亮,一流水准。再就是在战争背景下的喜剧中营造始终哀伤气氛,总能在关键时刻刺一下观众的小心脏。整体说来,乔老爷导演这饭碗抢的是越来越心安理得了。

综上说来,故事够特别很吸引人而故事结构有缺陷,一流卡司一锅烩,个个有中上表演,在没啥好戏的2月份新上映,还是很值得买张电影票捧场的。

————————————4月9号的分割线————————————————

本来是觉得自己喜欢自己的。
国内上映后看到满屏的一星两星反而想多说几句。

其实这题材和阵容想拍成十一罗汉还不容易吗,然而乔老爷选择尊重先辈付出与牺牲的角度向观众介绍这段不为多数人所知的历史,更体现了他的情怀。
至于故事结构松散,人物关系的把握的不到位只能说是乔老爷导演才华远比不上orson wells。兼职太多,恐怕很难专心在导演工作。
导演讲故事能力不足,这就是一部大烂片吗?执导演员呢?拍摄技巧呢?这些都发挥的很好啊。还有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片子后期特效人物相当重,乔老爷为把这做好推迟上映时间,你看出来影片有哪些特效上的不足了吗?
所以说烂,不至于,这是部质量中等偏上的片子,说的要求严格些也是能及格的。
给一星,恐怕是多是失望于瞧演员阵容来看热闹结果发现导演在讲述情怀,静不下心就嫌弃说教的人。
——人家导演当制片人时的工作质量太好笼络得来一流演员纷纷参演反倒给影片减分了是吗?
嫌浪费好演员的人倒是可以等看看还有没有谁能一下子叫全这几位。

最后的最后,这也是我最感谢grant和乔老爷决定拍这部片子的地方,那就是我通过他们了解了一段我很可能没什么机会了解一段历史,让我知道我以前逛大都会、国家博物馆能看到那些艺术品是多么幸运,也让我今后再去任何艺术博物馆时都带着一颗感激的心。

而我也觉得,如果一个导演的情怀,能够多让几个观众像我这样感激这些monuments men的牺牲付出,他的作品真的很成功。

 4 ) 豆瓣评分如此之低,只让人觉得无知趣味的冷漠无情

大约13年影院上映时,就有很多人半路退场,散场时,听到也是说无聊的抱怨居多。原因大多“以为是会像夺宝奇兵那样的电影”。

豆瓣评分如此之低,只让人觉得无知趣味的冷漠无情。那些说故事很好但“拍的很烂”的人,也根本就没有好好体会故事。

今日重温,我仍十分喜爱它不合时宜的幽默和风轻云淡的忧伤的一面:你可以说克鲁尼对战争的理解太表面太零散,但你不能说他没有拍出艺术学者参与和看待这段历史的感觉。这些人往往既不向往暴力也吃不了苦,对战争的宏伟壮丽毫无兴趣,但这不妨碍他们经历突如其来的死亡,书呆子般适应战争的需要,自鸣得意地想象自己是英雄。

有人说不理解Jean-Claude欣赏马匹这个桥段有什么“象征意义”。So sad a question…在我看来,马匹没有象征和隐喻意义,它只是表现了真正热爱艺术的人在面对美的事物时会有的忘乎所以。也许这个剧情会显得有点愚蠢,可是这里的主角是为艺术品走上战场的人,为了片刻浪漫情怀有点傻乎乎地送了命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观众会说这偏离了他们对战争、对英雄壮举、对“夺宝”的想象,不够惨烈,不够雄壮,不够刺激…但看电影仅仅是为了满足想象的刺激吗?影片中,在发现了黄金储备的记者会上,艺术学者们躲在一旁暗笑:军人只会对黄金感兴趣。这句话并不是在自我解嘲,以为他们因为被忽视而感到尴尬的话,就太低估他们的强大内心了。难道观众不是也只会对黄金感兴趣吗?

这种略单纯略顽皮略笨拙的态度就是主角们的处世之道,热爱艺术和艺术史的人自然会相视一笑,如同电影的基调,如同这个故事本身的基调。

也许该说克鲁尼的电影试图面面俱到,有冲突,有残酷,有温情,有幽默,因此中庸拖沓,但也应值3星了,因为它仍有某种符合故事及其人物气质的真实之处。而这是剧情片往往会忽视、可称难得的。

另一颗星,一半留给布鲁日圣母像的首次出场,影片中的那一段让了解这件艺术品的人都会心有戚戚——无尽黑暗里的一处温暖的庇护。另一半留给凯特布兰切特的表演,关于这个角色,我还想到索科洛夫的《德军占领下的卢浮宫》。

 5 ) 无层次感

乔治克鲁尼自导自演的片子。集结了好莱坞的老中青名演员,外加一段生硬的感情戏。片子起初的拍摄手法和故事还算ok,越往后越觉得冗长!不知道电影重点在于讲二战还是讲夺宝。感觉像小学生的流水账日记,毫无主次更别谈层次。可怜的小马还要学习蹩脚的法语。。。
两个字形容乔治克鲁尼的片子“失望”

 6 ) 看完失望的请举手

话说这部片'12年就标注想看,看到题材跟卡司阵容期望颇高,结果却大跌眼镜。

看@米粒 短评说此片编剧也是Argo编剧,所以真的是RP已经在那部剧里面消耗完了吧估计...

先说卡司:
George Clooney(编/导/演/旁白),Kate Blanchett,Bill Murray,John Goodman,Matt Damon,Hugh Bonneville,Bob Balaban...

再看剧情:
克鲁尼发现问题> 提出解决方案> 队伍招募> 培训> 上前线> 分头作战> 汇合> 总结大会> Ending

从队伍招募那里开始感觉不对了,剪辑有问题吧?多是一两个镜头交代下原来身份就过了... 背景音乐下,John Goodman躲在石像后面,探出头看了电报笑着点点头然后就被招了?!?!... Bill Murray站在升降机上一转头看到克鲁尼就被招了?!?!... 好吧...

分头作战开始,Matt Damon跟女神一条线,负责言情;Bill Murray跟Bob Balaban一条线,John Goodman跟法国人一条线,这两条线主要负责搞笑娱乐(好吧也有其他,这两条线好一些);Hugh Bonneville这条线负责悲情残酷,但是也死得太快了吧(= =||);克鲁尼那条线负责旁白...
然后电影就这里咬一口那里补个镜头这样子把五条线给完成了...

最后克鲁尼代表参加表彰大会,下面有人提问一个似乎深刻的问题:你觉得Jeffery为一件艺术品死了值得么?30年后有人记得他(们)么?
克鲁尼思绪漂浮眼神特写酝酿感情后给出肯定回答。然后镜头切到比利时,老人牵着孙子来看雕塑,煽情欲以泪点剧终。

擦,怎么跟高考作文神似啊!!... 泪奔

评分给了3星给cast吧...

 短评

没想到课堂上学过的Ghent Altarpiece(根特祭坛画)还有这样一段历史,看过这部影片会使你以后更怀有感激之心地去参观艺术馆。新颖的视角拍战争片,没有血腥杀戮,只有辉煌的画作雕塑。虽然少不了战争片的特有要素:英雄主义色彩和对敌人的仇恨,这片还是一部很OK的feel-good movie。

3分钟前
  • yicdian
  • 还行

或者是乔治·克鲁尼太想在真实上做文章,故事太平了。一段段无聊对话,一场场毫无波折的故事。只有伤感却没有冒险与紧张,更不要提惊心动魄了。甚至由于平淡,那些人为保护艺术品所做的牺牲都显得那么轻。电影毕竟是电影,需要更多的转折与惊险来支撑影片。除了凯特·布兰切特,看点太少。还总放主旋律

4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较差

我以为会是动作基情片,结果是没有剧情的剧情片。

7分钟前
  • 张无情
  • 还行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12分钟前
  • 假面Vic小飛俠
  • 还行

对于我来说,看完只想飞奔去欧洲。。

14分钟前
  • 密斯Tracy
  • 还行

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还是没能找到讲故事的角度,其实我很有兴趣听到某单个人物的详尽版本(比如布兰切特的),但人物实在太多了,到最后不知道要说的是保护文化很重要还是体现战争的残酷。编剧竟然是argo的,大概是把自己的狗血都在上一部里撒完了,这部严重缺氧了是吧

19分钟前
  • 米粒
  • 还行

berlinale2014.Day 3.请直接忽略这部片,不要被卡司和题材给欺骗蒙蔽了双眼。真的,向真正的战士致敬。去你的钻石王老五。

21分钟前
  • 鸡头井。
  • 很差

2.5吧....超豪華卡司煮出如斯平庸無聊的菜色,太浪費了....Clooney再次證明了他沒什麼當導演的才華...不如專心演戲嘛....拍得很散,多線群戲調度吃力,沒有一線拍得深刻,都在蜻蜓點水,平常似乎想要詼諧一點,但又不時冒出主旋律說教或煽情實在尷尬....

24分钟前
  • 裘笛
  • 较差

简直太low不能忍,全篇基本不着重点,而踩点部分又无理煽情过度说教,最后还来一个Q&A结尾点题,直接在电影院扶额无法直视,low到爆!!!(以及内核是不是很想来一下十一罗汉啊?呃呵~~

26分钟前
  • 冻冻kirakira
  • 较差

选题相当赞,真实事件永远最震撼人心。最喜欢片中唐顿老爷见到米开朗基罗的圣母抱子像激动得快流泪那个细节,简直感同身受。只是欢脱的气氛和想表达出来的历史沉重感略不协调,感觉克鲁尼既想拍另外一部十一罗汉又想拍战争史诗,结果弄巧成拙了。不过作为一个认油画强迫症患者,观影体验还是不错的。

31分钟前
  • 弥呀
  • 推荐

靠,为什么要把名字翻译的这么萌!!!我乍一看还以为是 萌宝夺军队!!!

34分钟前
  • 豆瓣酱里的鸽子
  • 推荐

题材好≠电影好,本来以为只是「平庸」没想到如此「难看」。嫌弃《为奴》太主旋律的都来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美国白人自恋主旋律,从头到尾充斥着做作的假大空和说教,奥斯卡级的演员们全成了木头,剪辑配乐无一不恶心,根本找不到任何加分点,几度看得白眼想吐,跟天朝抗日神剧无本质区别,怒打一星。

39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很差

好比就是打算做佛跳墙的材料却做成了一锅东北乱炖,白白浪费了好演员,编剧导演不给力!

40分钟前
  • 元宝宝
  • 还行

时间空间各种跳,故事乱七八糟,戏份的安排让人时常忘记某些人物的存在,没有半点风格,节奏也不统一,开始你以为它是冒险片,结果它前面还有点喜剧,然后你以为它是喜剧片,结果中间它开始严肃起来,连高潮都可以让人昏昏欲睡,还真是难看到一种境界,真的是浪费了一票大明星。

42分钟前
  • Ron Chan
  • 很差

观影前看有媒体抨击本片 直言“烂片” 在我看来 是作者看明星耍帅上演全民偶像的期望没有得到满足 本片虽众星云集却没有纯粹的主角 乔治大叔身兼导演编剧演员 不能不说煞费苦心 纵观全片 虽讲述沉重历史时期故事却惹逗观众不下十次 而重结局轻过程的方式可以让观众更好的铭记这段历史 充满人文关怀

44分钟前
  • Jason_波波
  • 还行

有制服克鲁尼大叔就够了!

47分钟前
  • 啃啃
  • 推荐

大牌云集,可我真觉得挺难看的。。。笑点有点牵强,刻意煽情的地方又不动人,流水账一样的感觉~ 影院里坐我旁边的美国人看睡了打起呼噜,结尾看到挂美国国旗很多人开始喝彩鼓掌,所以这电影其实大概只适合自卖自夸吧。。。

48分钟前
  • kallen
  • 较差

就像看了一场NBA全明星,我说的是近几年毫无新意哈欠连连不断转台平庸至极的全明星

52分钟前
  • Fitzzzzzz
  • 还行

拍的又乱又轻浮,只有Cate Blanchett表演特别稳,其它的角色都特别飘。

56分钟前
  • 小晨
  • 较差

好多人都提前离场了,在场的纷纷掏出了手机

60分钟前
  • 狷介有乌青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