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摩纳哥王妃

爱情片法国2014

主演:妮可·基德曼,帕斯·贝加,米洛·文堤米利亚,蒂姆·罗斯,帕克·波西,杰拉丁·萨莫维尔,德里克·雅各比,弗兰克·兰格拉,罗杰·阿什顿-格里菲斯,尼古拉斯·法瑞尔,罗伯特·林德森,奥利维尔·雷堡汀,让娜·巴利巴尔

导演:奥利维埃·达昂

 剧照

摩纳哥王妃 剧照 NO.1摩纳哥王妃 剧照 NO.2摩纳哥王妃 剧照 NO.3摩纳哥王妃 剧照 NO.4摩纳哥王妃 剧照 NO.5摩纳哥王妃 剧照 NO.6摩纳哥王妃 剧照 NO.13摩纳哥王妃 剧照 NO.14摩纳哥王妃 剧照 NO.15摩纳哥王妃 剧照 NO.16摩纳哥王妃 剧照 NO.17摩纳哥王妃 剧照 NO.18摩纳哥王妃 剧照 NO.19摩纳哥王妃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14:55

详细剧情

  1962年,格蕾丝(妮可·基德曼 Nicole Kidman 饰)大婚已经有六年,她的一颦一笑已经成为20世纪王妃的经典影像,但此时,她正在力图使自己的过去与现在和解。她渴望重返大银幕,却因如今身兼三职——两个孩子的母亲、欧洲公国的王妃、雷尼尔三世(蒂姆·罗斯 Tim Roth 饰)的妻子——而踌躇不前。
  希区柯克(罗杰·阿什顿-格里菲斯 Roger Ashton-Griffiths 饰)建议她重返好莱坞,这个提议令格蕾丝陷入苦恼。当时丈夫雷尼尔的现代化改革措施遭到了法国总统戴高乐的抵制,戴高乐要对摩纳哥课以重税,并推动武力以保证此项措施得以实行。
  逐渐膨胀的国际性危机和法国迫近的入侵脚步,不仅是格蕾丝家庭、婚姻、国家的危机,也是她个人生活的危机。这是一个远离美国家乡的银幕明星不得不做出艰难决定的时刻,是回去做那个受全球瞩目和万千影迷爱戴的大明星,还是拥抱她的新身份,拥抱她对于丈夫、子女,以及这个世界第二小却是她的家、她的王国的责任……

 长篇影评

 1 ) 天鹅绒女神的大时代

文/梦见乌鸦

 


    摩纳哥王妃格蕾丝·凯莉闻名于世的理由很多,绝世的美貌、奥斯卡影后、王子公主的婚姻、悲剧的命运。但等到一切喧嚣散尽,她铭刻在人们记忆中最多的还是那不曾在时光中陨灭的优雅以及时尚。但最被世人铭记的便是她那真人童话般的生活,一个生活在最好时代,也是最坏时代的王妃。这不是格蕾丝·凯利的小时代,而是她的大时代,也是《摩纳哥王妃》所讲的事情。或许本片作为一部传记电影并不是一部完美的作品,但作为一部描写王妃的电影,电影拍出了格蕾丝·凯利最美、最大气的瞬间。假如有人问我有没有一部电影能表现女性最美的时刻,看这部就可以了。


     格蕾丝·凯莉,1929年11月12日出生于费城,曾是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御用女演员之一,接连主演了他的3部作品:1953年的《电话谋杀案》、1954年的《后窗》以及1955年的《捉贼记》。1956年她凭借《乡下姑娘》一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随后便息影,嫁给了一位王子。这样颇具童话色彩的经历有完全有拍成电影的可能,这个颇具戏剧性的人生剧本乃是商业电影的标准配置,不过《摩纳哥王妃》并没有将格蕾丝·凯莉光彩的生涯搬上银幕,而是选取了其生活中相对跌宕的一段,也就是摩纳哥在上世纪60年代与法国的外交危机中,她扮演的那个具足轻重的角色。作为一国之母,她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外交努力化解这一危机的经过。

 

   来自《玫瑰人生》的导演奥利维耶·达昂为本片打造了极具美感的镜头语言。美丽的地中海之滨、蒙特卡洛古堡、海克力斯神庙,一场风光秀丽的华丽之旅。电影的取景和镜头感相当惊艳,人物的站位、光影的渲染,其实在《玫瑰人生》中,奥利维耶·达昂超凡的镜头效果就以领教,在本片这种效果更上一层楼。

 

   有了油画级导演的坐镇,妮可·基德曼,这位阿汤哥的前妻生涯出演过无数经典角色,却从未有一部作品将其塑造的如此美丽。早年间妮可曾因自己过高的身材(180cm)和白皙的皮肤而苦恼,因为很难找到相应的男星与其配戏。但在这部电影中,或许妮可已经年逾不惑,但相比起当年那些青春靓丽的少女,华贵成了其代名词。电影里,妮可饰演的格蕾丝·凯莉光彩照人,雍容华服和举手投足均魅力十足,加之导演运镜的独到之处,高亮背景光打在其身上,犹如维纳斯女神般的脱俗。有意思的是,现实中的格蕾丝·凯莉引领那个年代的时尚,片中很多镜头都对当年格蕾丝的经典造型进行了复刻,比如经典的露肩装及白手套,蓝绿色露肩装搭配伞裙,头巾连帽手袋等都成为当时最热门的潮流,这样的服饰搭配在片中都有展示,甚至当年格蕾丝著名的雕塑的姿势在电影里妮可也模仿的惟妙惟肖(只是由于剧情设置,电影里没有见到格蕾丝用Hermes手袋遮掩微凸的腹部的经典造型)。

 

    就像摄影师格外偏爱格蕾丝·凯莉的侧脸一样,片中对妮可·基德曼的头像特写也是非常频繁,或许摄影师要证明她拥有完美的轮廓线条那样,电影对角色魅力的展现,将其优雅大方的气质塑造的淋漓尽致。毫不夸张的说,《摩纳哥王妃》中只要有妮可·基德曼出场的镜头,每一帧都可以用来当做电脑桌面和屏保。


    关于电影的剧情,不得不承认本片作为一部传记片,相对波澜不惊,其实乍一看这个片名,很多人会觉得本片是在拍摄格蕾丝从奥斯卡影后到王妃的那段往事,实则电影从另一方面展示了前者作为一国之母的不俗之处。电影代入感不佳,前20分钟令人有些昏昏欲睡,而随着剧情的推进,外交和格蕾丝的婚姻危机逐渐暴露,电影逐渐进入正轨,结尾动情的演说又让人看到了《玫瑰人生》的味道,但基调不同,平静中透露着激昂,就像整部电影一样,始终波澜不惊,但光彩表面之下暗涌不断,可以这样说,《摩纳哥王妃》带着一点宫斗剧的影子,而且在片中夜晚的反间谍跟踪一场戏中,完完全全的致敬了希区柯克的《捉贼记》,后者正是格蕾丝·凯莉主演的电影之一。

 

      所以本片在最初定位的选择上无疑是有理可循的,《摩纳哥王妃》不是《公主日记》,将传记片拍成浪漫色彩浓重的电影本无可厚非,但格蕾丝·凯莉的一生本身就是一出浪漫童话电影,根本无需在银幕上复刻一遍。而《摩纳哥王妃》就是让所有人,包括熟悉格蕾丝和不熟悉的朋友,从她身上看破时代的魅影,从她的另一面更多的了解这位传奇王妃。


        1982年9月13日,格蕾丝驾车载着小女儿斯蒂芬妮从罗卡角回摩纳哥,路上发生一起严重车祸,车子冲出道路,径直摔下悬崖。最终,斯蒂芬妮活了下来,而格蕾丝遭受了不可逆转的重度脑损伤。9月14日,格蕾丝·凯利因医治无效被宣布死亡,享年52岁。在电影开场30分钟左右,有一场妮可·基德曼在公路上驾车遇险的戏份,是对这位王妃的追思。

 2 ) 比想象中深刻

影片讲述了当年好莱坞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Grace Kelly嫁给了摩纳哥大公雷尼尔三世之后的故事。 典型的商业片的节奏,虽然牵扯其中有爱情,阴谋,政治,励志。但每一样都没有淋漓尽致,和看公主日记的区别也不是很大。不过不得不说妮可基德曼有点神似凯莉。 电影给我的感受就是,好莱坞巨星嫁入了皇室,但并非代表两个人的爱情开枝散叶,开花结果,相反正因为美国人和欧洲人价值观的不同,自由独立和注重形象的皇室而产生了矛盾。 影片中格蕾丝最一开始虽然息影,但没有彻底的放弃好莱坞的艺术事业,心中矛盾不堪,痛苦非常。虽然尽力的去做好王妃的角色,可作为自由的美国人,她接收到的教育却与王室需要的礼仪格格不入。她自己也并没有真心的去感受如何做一个王妃,因为这时的她心里其实也只有她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嫁入皇室,作为一个王妃的意义。 影片中期,矛盾显现出来,疑似内部的篡权,外部有法国给予的巨大压力,本来为全世界称道的爱情也近乎支离破碎,无法转圜。 但主角的光环迫使她领悟到,这些问题其实都不是问题,于是她用美国式方式去改变这些,去捍卫一个内属于自己的家庭和国家。 其实影片传达出来的,还是有些美国主旋律的灌输,尤其是最后的演讲,相比很多同样有演讲片段的电影,显得娇柔做作,那一刻就好像是赵宝刚附体。相比AlPacino在《闻香识女人》中最后的学院演讲,显得有些牵强和稚嫩。 但影片的构图,色调我都很喜欢。也成功的讲述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有得必有失,但要看你怎么去想和做。 格蕾丝是一个好莱坞巨星,是一个演员,她对舞台是有眷恋的,对艺术和自己是有责任的。但抱着这样的想法下去,毕竟是痛苦不堪的,作为王妃没有登台的先例。格蕾丝在最初只是想着要去尽一个母亲,一个妻子,一个王妃的责任。而非热爱这个生活舞台所赋予的角色。当把视野放大,着眼于生活,她会发现更大的自己,整个世界都是她的舞台。 当她发现了这一点,认真思索后转变了自己的态度,认真的投入了自己是摩纳哥王妃的角色后,她发现了原来这个角色比所有的好莱坞角色都要有挑战,而舞台,是整个王国乃至世界。 生活中有很多人,有很多困扰。但大抵是不能适应角色的转变,毕业了还以为自己是学生,当妈了还觉得自己是少女,还停留在过去的功劳簿上,不去适应变化,结果只会徒增烦恼。

 3 ) 生活充满了选择

这部电影是在一次机缘巧合的选修课上看的,开始觉得这部电影应该不会有什么新意,但是刚刚开始就让我深陷在剧情之中。 理想、家庭、公众形象……摆在格蕾丝面前的,是矛盾重重的选择。作为奥斯卡影后,电影是她的兴趣、理想所在;而另一方面,作为庄严的摩纳哥王妃,她又必须时刻考虑自己的举止、形象以及选择给王室带来的种种影响。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和各方压力的角逐,面临国家的危亡,她的心中有了答案。她开始学习法语,以一个优雅、端庄的美丽王妃的形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改变世人对她的偏见认识。她挽救了摩纳哥,做了一个王妃应该做的,同时也放弃了自己的电影梦。

剧中的妮可把王妃的忧郁、无助、脆弱、紧张,一直到后来的优雅、迷人、高贵、大方饰演的淋漓尽致,我觉的每一个细节都处理的很完美,完全展现了妮可的演技。格蕾丝因为政治和个人因素曾动过想要与雷尼尔离婚的念头,她向往着自由,向往着好莱坞,但最终,她作为一个王妃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这种责任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母亲,更是作为一个妻子和王妃需要肩负的责任,她需要帮助她的丈夫度过那6个月的政治危机。 她努力的学习摩纳哥的历史,努力的学习法语,上形体课,学习如何使自己更优雅,更有王妃范。她注重公众形象,去集市帮大婶卖菜,增加亲和度,去边境给法国的士兵送水果彰显亲和,利用自己曾经是好莱坞演员的身份周旋于欧洲各个国家,利用媒体造势,最终成功的邀请到各界名流成功的举办了舞会,巧妙的化解了摩纳哥6个月的政治危机。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选择,我们的命运就是在选择中产生的。   

 4 ) 二个《摩纳哥王妃》

二个《摩纳哥王妃》


《摩纳哥的格蕾丝》这一个,是妮可·基德曼塑造的那个王妃,据说本片是根据真实历史改编,当然,这个真实应该更属于传记作家罗伯特·雷西。
影片中,将她描述为助君,力挽狂澜的国家女性。
1962年,摩纳哥与法国发生了长达6个月的政治危机,身为摩纳哥王妃的格蕾丝·凯利在重回好莱坞和拯救国家两者之间徘徊,最后坚定选择国家利益为重。
并且,在摩纳哥与法国危机之间,格蕾丝通过自己的方式最终帮助摩纳哥解除了危机。
这让我想起那个茜茜公主,还有贝隆夫人,这些银幕上的著名国家女性,但很明显,妮可·基德曼塑造的这位女性,即不迷人,也无气势。

为何?或许因为,还有一个更为科普的真实摩纳哥王妃。
1、王妃的夫君。
兰尼埃三世亲王1923年5月31日生于统治摩纳哥700多年的格里马尔迪家族中,13岁时被定为王位接班人,但父母的离异并未给其留下温馨的孩提时代。他在皇宫里长大,随后奔赴英国、瑞士留学,最后决定选择巴黎政治学院深造,这为以后执政生涯打下坚实基础。1939年他像大多数先辈们一样,从军入伍,曾驻扎在法国阿尔萨斯,参加过二战。
1949年5月9日,他继承外祖父路易二世亲王之位成为国家元首后,其执政能力和经验并未被外界看好,甚至被认为他的权力源于世袭而不代表能力。战后,欧洲百业待兴,社会背景复杂,再加上摩纳哥国小人微、资源极度匮乏,离不开法国的支持。因此,摩纳哥当时面临的生存、发展与赢得世人尊敬三大挑战,这使兰尼埃三世亲王施政步履艰难。同年,他号召国民“我们的未来在于团结一致、共同捍卫民族独立和保卫国家主权。”这种民族主义精神始终伴随他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程。

2、1962年。
1962年初,摩纳哥曾与法国产生不悦。
摩纳哥出于发展经济而采取的优惠税收政策,使得法国感到有必要与之协商,另外,兰尼埃三世亲王与当时法国总理埃米拉·贝尔蒂耶之间的隔阂和冲突,再加上法国误认为好莱坞影星格雷丝·凯莉王妃当时拟寻求美国的支持来解决摩纳哥与法国的摩擦,使得法国极为不悦,并发出暂停电和煤气供应的威胁。在此背景下,全体国民所表现出的民族主义情感令兰尼埃三世亲王备感欣慰。次年,双方经过谈判达成协议,特别是随后的摩纳哥王室成员在爱丽舍宫受到隆重接待,化解了一度紧张的双方关系。


电影把历史上摩纳哥与法国之间的小摩擦放大成了一个国家的生死时刻,最后用“爱情”来拯救,煽情但无说服力,就像一出皇家肥皂剧,令全片透着一股好莱坞式的平庸。
电影中虚构了法国总统戴高乐参加蒙特卡洛慈善晚会、希区柯克亲自前往摩纳哥王宫送剧本等桥段。导演自己也强调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传记电影。
最后,摩纳哥王室2014年5月2日发表声明,指责这部影片篡改历史。摩纳哥王室在声明中指出,《摩纳哥王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被描述为传记片”,预告片已经证明了这部影片的“虚构性”,其创作依据是“被错误记载的历史资料和值得怀疑的文学作品”,摩纳哥王室不愿意与这部影片产生任何联系,而且很“遗憾”王室的历史因为“纯粹的商业目的”被篡改。

好吧,为了商业目的扭曲历史,除了赚钱,更大危害应该是让观众迷惑/迷失。

 5 ) 世间安得双全法

摩纳哥是我那天通宵电影的最后一场,大部分观众在看完《分手大师》之后就散场了,凌晨4点漆黑的影厅里响起了均匀的鼾声。但我确认为,这是当晚3场影片中最棒的一场,妥超《变形金刚4》,让这样一个“重量级”的女王压轴出场,位置算是摆对了。

影片一开场就是妮可扮演的奥斯卡影后格蕾丝的领奖以及婚礼画面,举手投足之间透露出一种皇室的雍容华贵。看看对比照片就可以发现,妮可基德曼和格蕾丝之间还真有几分神似。有意思的是,摩纳哥皇室在影片上映之后直接发表声明来谴责该影片,摩纳哥王室在声明中指出,《摩纳哥王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被描述为传记片”,预告片已经证明了这部影片的“虚构性”,其创作依据是“被错误记载的历史资料和值得怀疑的文学作品”,摩纳哥王室不愿意与这部影片产生任何联系,而且很“遗憾”王室的历史因为“纯粹的商业目的”被篡改。但这并不能阻挡《摩纳哥王妃》成为法国电影节的开幕影片,不过在片中戴高乐可谓是被狠狠的黑了一把,我们只能说法国人民还是很大度的~

既然是以王妃为主的电影,对于皇室的描写是必选动作,导演在这方面还是相当用心的。礼服,红毯,灯光,宴会,而妮可的举手投足也将名媛范儿演绎的淋漓尽致,恰到好处。毫无疑问,妮可是本片最大的看点,片中有大量的大特写,镜头明晃晃的直接推到妮可的眼睛上,而主人公格蕾丝的情绪全靠这流转的眼波传达。星眸闪动,妮可在片中奉上了绝对影后级的表演。

而当我们剥去这些光鲜亮丽的华服之后,《摩纳哥王妃》剩下的是每一位女性都要面对的一个朴素命题:如何在事业与家庭之间抉择,哪怕这个家庭是无数人期许的皇室。如果说在希区柯克到来之前格蕾丝还没有陷入这个两难的选择题前的话,那么希区柯克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这一池平静的春水。一边是自己深爱的孩子和丈夫的政治生涯,另一面是自己如日中天的演艺事业,任谁都是一个心痛的选择。而导演又让格蕾丝的个人选择变成了一场政治争端的导火索,这些设定非常戏剧化,凭这我就相信王室所说的,这部电影篡改了历史。

格蕾丝从一开始坚守自己的演艺事业,到心中激烈斗争,最后到放弃事业保卫家庭与王室尊严。整个过程被妮可演绎的扣人心弦。其中有两个细节令人印象深刻。一是格蕾丝深夜在卧室研读剧本,对着镜子用不同的语态练习台词。全身还是手捧小金人时的姿态,只是眼神之中多了好多疲惫。另一个场景是影片的结尾,格蕾丝坐在片场,沉默,微笑。这是在表情训练时遗憾的表达,这一瞬间为之动容,她终究放不下曾属于她的那方舞台,只不过因为已经做出了选择,对于人生的另一个可能性,就只有沉默,微笑。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想必这个答案是没有的,每个人都要做出选择,像希区柯克说的那样不辜负自己。要知道现实生活中,妮可也是在结束了与靓汤的婚姻长跑后,才迎来了演艺生涯的新高峰的。

 6 ) 不老的唯有故事和风景

  很多人都分不清“摩纳哥Monaco”与“摩洛哥Morocco”,但只要去过一次,前者鲜明的特质绝对让人难忘。摩纳哥曾经是我生活里熟悉的一部分,蔚蓝海岸上那么小小的一个角落,熟的甚至厌倦了;然而离开之后,那里的一切——海景,花园,楼宇,豪车,游艇,甚至那充满了金钱味道的空气——都因太美而不真实,就像一个“童话故事”。只是那是属于巨富的童话故事,我只是个来了又走的画幅背景上的小人。

  我常常想,这个国家的存在,真是神奇。为何法国和意大利会容许这样一个“避税天堂”的存在?对这个没有军队的弹丸之地,收为领土不是分分钟的事情吗?历史上法国也的确兼并过摩纳哥,但之后又恢复了它的主权。历史上的政治博弈可能不像影片里给的答案那么简单,但摩纳哥确确实实是一个传奇,Grimaldi家族的统治从1297年延续至今,期间世间多少沧海桑田啊。而且,今日的摩纳哥,真的发展得贵气十足,像个穿着华服、收拾得干干净净的有钱人家的孩子。

  如果你对摩纳哥有兴趣,这部影片讲了个还算有意思的花边轶事;反之,它就是一个发生在还不如纽约中央公园大的国家上的琐事。我对Grace Kelly谈不上多有兴趣,她的电影我一部也没看过;明知Cannes那边的恶评还跑去看完全是因为摩纳哥和Nicole Kidman。

  但就像片子里Grace说的,“我,就是摩纳哥。”她的确已经成为摩纳哥这个传奇的一个代表。或者,更准确的说,摩纳哥成就了她的传奇,她也融入了摩纳哥的传奇之中。她的嫁妆缓解了王室的经济危机,她的个人魅力增加了这个小国的影响力,或多或少帮助它度过政治危机。在摩纳哥,处处可见Grace的影子:以她命名的玫瑰园、台阶、街道,按她遗愿建起的日本花园,以及无数路边的牌子,写着Princess Grace,某年某年某日,在此XXXXXX,配着她的照片。最重要的是,她让人们,依然相信世界上真的有王子和公主终成眷属的童话。

  片尾旁白说,“人们会一直轻声念出您的名字,Princess Grace”。看到这里因脑中浮现起摩纳哥的种种而感动,因为她真的做到了。我这才彻底明白海报上the greatest role of her life不是指Nicole Kidman演的Grace Kelly,而是Grace Kelly演的Princess Grace of Monaco。世界上留名影史的演员有很多,但Grace of Monaco式的传奇,真的就这么一个。

  常说好莱坞这同辈的四人皆成传奇,梦露因她的死,泰勒因她的八次婚姻和作天作地,小赫本,我也不知道为什么,Kelly,因为她的"童话人生"。

  最晚死的泰勒死了以后,每每想起她们其中一个就想起其他几个,想到最后总是一个词,红颜易逝。连Nicole Kidman也开始老了,不过还是很美。这并不矛盾。就像玫瑰花开得极盛后,最外面的花瓣开始失水、暗淡、显现出几条不易察觉的皱纹。

  不老的唯有摩纳哥所处的那片蔚蓝海岸如画的风景,还有,只要人们还记得,你的传奇。在故事里,你永远年轻,永远那么美。

 短评

我是尼可粉,五星不解释。

5分钟前
  • LENZ
  • 力荐

三星的水准,多一颗星,因为Grace是我眼里穿DIOR最美的女人,在Nicole还美的时候去演一个在历史里永远美丽的王妃。

6分钟前
  • Danny
  • 推荐

Grace长得超美的好么!Nicole脸上有打过肉毒太多次的感觉。。。

9分钟前
  • 六月物语。
  • 还行

我一直等着,等妮可·基德曼在“假下去”和“老下去”之间作抉择,这是个历史性的艰难选择,作为粉丝,我等着。

11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Nicole Kidman写真集

15分钟前
  • 虾子
  • 还行

把“小国无外交”的冷酷现实织成一个温暖动人的爱情童话,不但不沉闷还意外的优雅迷人。妮可实在太美!法媒铺天盖地的差评让人齿冷,不就是戴高乐政府被塑造成反派了么?至于这样去黑?

1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五星好评:1.妮可脑残粉不解释 2.剧情流畅配乐赞 3.影评人装逼不解释 4.那些自己标榜高大上的....呵呵!这不是妮可一个人的电影,请给予她的努力一点掌声。(5刷成功)

21分钟前
  • Takuya家小吹吹
  • 力荐

这部片当时是去电影院看的 印象还不错。挺佩服女主角的,身为知名演员原本在美国已经一身光环, 放弃一切嫁到摩纳哥 还因此卷入了政治风波。 结局有点不记得了 不过我喜欢情商高的女性~

24分钟前
  • 如错看了都好-
  • 推荐

你想看到的是银幕上的女神,还是现实中真实的王妃。反正这片子里都没有,只有“完美“的拯救了摩纳哥的妮可。

29分钟前
  • daangel
  • 还行

导演一直拉近妮可的眼睛透露着她复杂的心情

30分钟前
  • 只桃子
  • 推荐

最后那段嘴炮毫无说服力。暗梗是妮可·你凭什么是影后·基德曼跟王妃一样善于利用媒体是么。

33分钟前
  • 了不起的花轮君
  • 还行

也许有人会想,身为一个王妃,远非表面看的那么风光,然而事实上,即便处于一个普通家庭,你也需要为之付出你作为一个女孩时不曾知道的一切。Grace Kelly是什么?她展示的远远不止童话、奢华和优雅,她展示的是作为一个女子应有的处世之道。

35分钟前
  • A-sun*
  • 推荐

比特么新版希区柯克还平凡……另外爱琴海的座椅很好,看什么都很好睡……

38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还行

格蕾丝的长相温柔,圆润,大眼睛里带着友善的亲和力,而妮可无论线条还是眼神都过于凌厉,虽然她已经尽力去模仿,但她们气质上确实是截然不同的女人。希区柯克则完全是被毁容了。。。老头其实也还是有帅的时候的好吗。

43分钟前
  • 亚比煞
  • 还行

不是普通人的生活再怎么拍看到的也只是表面上的浮华

46分钟前
  • 雄一样霸天下
  • 还行

其实就三件事:演戏顾家两难抉择、王妃捉叛徒、王妃外交公关。Nicole还行,但Tim Roth驼背耸肩颓废得完全不像个国王。希区柯克和卡拉斯的出现是惊喜,尤其是卡拉斯那一首"O Mio Babbino Caro",惊鸿一瞥太美❤

51分钟前
  • 晚安好运©️
  • 还行

各方面都惊艳不起来。身扛137个头衔的格蕾丝只是又一个挣扎在政治和爱情游戏中的女人而已。妮可真是老了,曾经风尘媚人的样子变成了一种强装的优雅。Tim Roth更差,170的个子在妮可边上简直迷你,各种屌丝表情感觉是刚从蒙特卡洛的赌桌上下来。拍成royal soap drama也就算了,但不煽情不励志是怎么回事

55分钟前
  • 鸡头井。
  • 较差

妮可基德曼华丽MV,只是有点长

60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推荐

妮可真是无死角。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如此乏善可陈味同爵蜡的公主童话,韦恩斯坦怎么还嫌不够好莱坞。PS:不过还是比《戴安娜》好多了。

1小时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我愿意花80块坐在第一排中间看90分钟妮可的面部特写

1小时前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