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情比山高

爱情片大陆2015

主演:寇世勋,刘筱筱,王柏杰,钟证祥,衣珊,杨步亭,郭建国,张荟玲,柳明,崔刚,张山,苏丽娅,张育姗,陈晨,杜金学,何杰,戴普锐,魏嘉檀

导演:王艺

 剧照

情比山高 剧照 NO.1情比山高 剧照 NO.2情比山高 剧照 NO.3情比山高 剧照 NO.4情比山高 剧照 NO.5情比山高 剧照 NO.6情比山高 剧照 NO.13情比山高 剧照 NO.14情比山高 剧照 NO.15情比山高 剧照 NO.16情比山高 剧照 NO.17情比山高 剧照 NO.18情比山高 剧照 NO.19情比山高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30 12:36

详细剧情

  1937年11月间,日军占领上海后,又攻占杭州、苏州,国家的对外运输线几近封锁。仅存的国际运输通道滇越铁路有随时被日寇炸毁断路的危险。修建一条新的国际运输通道“滇缅公路”成了国家战争物资运输保障的重中之重。
  随校迁往大后方昆明的学子王俊荣参加国民政府临时组建的筑路队。经 过简单培训,被派往“滇缅公路”怒江两岸雷公山和地母山动员当地百姓修路。
  怒江两岸的雷公山和地母山是当地原住民族世世代代赖以生存之地,被他们视为神山。山上有供奉山神的神庙、有宗族祠堂、有世代祖先的坟冢,人们无法接受在“神山”上开凿、爆破,修筑一条与自己无关的路。于是,整寨的寨民开始策划、捉弄筑路员王俊荣,希望他早日离开,将路修在别处。
  正当寨民们采取种种手段迫使王俊荣离开他们心目中的“神山”,而王俊荣又异常固执地非要在此筑路的僵持时刻,县民政科送来了阵亡通知书和抚恤金,雷公山寨和地母山寨参加滇军的所有壮丁在台儿庄与日军作战中全部战死。顿时,寨子里户户奔葬,泣声动天地。
  面对亲人为国捐躯,两个山寨头人李大和杨八代决心筑路,并抛弃以往的恩怨,带领寨民们联手修筑一条支撑正义之战的运输大动脉。于是在雷公山和地母山上演了一曲人们用原始工具、尽倾财物、经历饥饿、虐疾、献出鲜血和生命开山辟地、修筑公路的悲歌。
  在筑路的过程中,年青英俊的王俊荣明白了:最终的路是与心相连接。在“路与心”相连的过程中,王俊荣和雷公山寨李头人的女儿,美丽的李鹭也渐渐地走向了“心与心”相连的温馨旅程……

 长篇影评

 1 ) 《情比山高》头人一句话,真正解决了野种身份认同危机

将宏大的家国主题与个人化的经历相结合,一直是国产电影中较为稀缺,但也是极具挖掘潜力的题材。10月24日上映的由王艺执导,寇世勋、王柏杰、刘小小等主演的历史剧情长片《情比山高》,以云南各民族为支援抗战,齐心协力在八个月内修筑完成滇缅公路的壮举为主线,讲述筑路过程中发生在两个民族村寨之间的一段感人至深的传奇故事,将国家危难与个人际遇有机结合在一起,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电影。

电影巧妙地将拯救国家危亡之际的大义与民众摒弃个人恩怨和偏见结合起来,从两个从村寨义无反顾地选择修建公路为切入点,彰显各族人民群众在国家危难之际焕发出来的巨大爱国热情,表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生命力。而片中头人(寇世勋饰)与私生子野种(章证翔饰)之间爱恨交织的父子关系更是以从个人化的视角浓缩了浓浓地家国情怀。

头人与私生子野种之间的父子关系经历了出走与回归的历程。片中头人因为参加政府组织的剿匪导致儿子野种被寄养。由于缺少父爱带来身份认同的危机,野种落草为寇也正是这种身份认同危机的直接体现。在机缘巧合之下,头人将野种被寄养的真相告诉了他,解除了野种身份认同的危机。

后来野种为解救妹妹身负重伤重新回到山寨,刮掉自己的胡子,这种内心情感巨变的外在表现,标志着野种自己身份的自我认同,也标志着野种回到父亲的身边,回到传统的家庭社会。

影片中,头人与野种父子感情,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极具代表性。头人与野种之间父子关系的危机,从根本上是因为儿子因为身份认同危机带来的不安全感导致的出走,一旦父子关系中的认同危机解除,回归家庭,恢复身份认同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电影中,头人对野种说“在我心里头,你从来不是什么野种,更不是土匪,你是我李大的儿子,你叫李豹,是你母亲给你起的名字。”正是这一番话才真正解决了野种身份认同危机。

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父亲不仅仅是儿子的价值范本和人生榜样,还是人作为一个“社会人”的核心标准,这使得依靠血脉关系建立起来的父子关系具有了双重的属性,即使父子反目,但依靠血浓于水的血脉情感联系和社会价值认同的强大吸力,能够让父子关系重归于好,这种血脉亲情令人感动。

头人父子关系的历程反映了血脉宗亲传承和父子情感在我们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的强大凝聚力。在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文化氛围中,父子关系一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的血源性联系”,更是“社会的血源性联系”:以父子关系为标志的父系体制不只是自然生命的遗传,也是文化生命乃至价值生命的来源。千百年来,以“父子”这一血源性关系为核心,扩展开来形成了我们政治社会共同体——国家。

在传统儒家文化中,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基本准则的人际关系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家国模式,以一个逐步扩展的模式,实现从家到国的扩展。

影片中的主线让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共同为抗战而修滇缅公路,主要是站在国家的角度;头人和野种的父子关系则是作为影片的辅线而出现,国家的认同和个人身份的认同最终修建滇缅公路而达到统一,这也符合我们以父子关系为核心的家国情怀。

《情比山高》影像风格粗砺古朴,在充满少数民族风情的配乐中,展现了云南少数民族的人文精神和自然风景,充满着原始地野性之美。电影更是以讲述中国抗战和滇缅公路的历史纪录片的形式开头和结尾,将发生在雷公寨和地母寨的故事放在一个宏大的历史背景当中,增加了电影的厚重感和艺术魅力。

 2 ) 永远的320

15年去云南的时候,在去香格里拉的路上,曾经经过了320国道,也许是一种情怀,这条路给我的感觉很不一样,或许是我对它长久以来的幻想,或许是它承载的故事,你会发现这一条静谧却没有失去活力,平静却“躁动不安”的路。《情比山高》就好似一块幕布,拉开了滇缅公路的序幕,坚韧的人民,恶劣的环境,人与人的抗争,人与自然的执着,故事一幕幕上演,汗水,泪水,鲜血铸就了这条“情比山高”的公路。

 3 ) 两大仇家结怨多年,和解的代价竟是…

有那么一条在修筑在神山上的天路,在抗战期间曾经闻名遐迩震惊世界,光阴荏苒,现在了解那段历史的人已经很少了,这条路就是著名的二十四道拐。

两大仇家结怨多年,和解的代价竟是……

二十四道拐一度成为闻名遐迩的滇缅公路的象征,它是中国最美的十大公路之一,它掩藏在崇山峻岭间被亲切地称为“消失的二十四道拐”。

虽然经证实它并不属于滇缅公路,不过作为抗战公路,二十四道拐与滇缅公路见证了同样的苦难与雄起。

两大仇家结怨多年,和解的代价竟是……

《情比山高》从历史的角度真实还原滇缅公路修筑的始末,娓娓道来那段峥嵘热血的曾经。历史不该被遗忘,这段过往值得所有中华儿女铭记在心上!

年轻的筑路员临危受命带着政府的一纸公文来到村寨,动员当地群众修筑一条生死攸关的战略物资运输线。

两大仇家结怨多年,和解的代价竟是……

这条支援抗战唯一的生命线,修还是不修?

这条穿越神山宗祠的公路,神山是毁是留?

两个世代共存又彼此对立的村寨,路由谁来修?

两大仇家结怨多年,和解的代价竟是……

利益的牵绊,祖制的存留,生死的抉择。

爱情亲情家国命运,悲壮热血凝筑成“第二长城”的奇迹。

《情比山高》雷公地母寨寨同心,燃起少数民族的激昂与血性。抗战伊始的中国风雨飘扬深陷封锁的困境,少数民族远赴台儿庄的子弟兵战死疆场,世代积怨的两个寨子摒弃前嫌,齐心戮力举寨筑路。

两大仇家结怨多年,和解的代价竟是……

穿越险山恶水的滇缅公路几乎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它就这样由20万老弱、妇孺、儿童在8个月的时间里用血肉之躯硬生生挖了出来,它的每一寸蜿蜒都浸透着滇西人民的鲜血。

锋利的刀刺在低矮的树桩上,这是一个参加修路的身高标准,可是所有高过刀柄的,没有高过刀柄的人都出现在了筑路的队伍中……

两大仇家结怨多年,和解的代价竟是……

山之上,国有殇。路之往,魂之乡。

民族团结与家国大义相互交织彼此融合,震撼心灵的精神感染与情感激荡,感人至深。

《情比山高》荣膺22项国内外大奖,走出国门让世界看到神秘迷人的云南少数民族的民俗风光。

诞生在抗战烽火中的滇缅公路,它不仅是当时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运输通道,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云南少数民族与汉族团结一心艰苦筑路的历史也得到了国内外的双重肯定。

两大仇家结怨多年,和解的代价竟是……

两大仇家结怨多年,和解的代价竟是……

《情比山高》入围38个国际电影节,在16个国家进行首映,斩获好莱坞国际电影节最佳剪辑和最佳新人奖、北京国际电影节民族影展最佳故事片等22项国内外知名大奖,声名远播驰名中外。

两大仇家结怨多年,和解的代价竟是……

云南少数民族古老的民俗风貌也因此在大银幕上大放异彩:

山寨深林刀耕火种

两大仇家结怨多年,和解的代价竟是……

世代庇佑部族的神山

两大仇家结怨多年,和解的代价竟是……

神秘肃穆的祭祀

两大仇家结怨多年,和解的代价竟是……

原始野性的匪寨争斗……

两大仇家结怨多年,和解的代价竟是……

滇缅公路让中国的抗战得以胜利前行。

生命延续希望生生不息,祖国去往哪里,路就修到哪里。

10月24日,《情比山高》重返滇缅生命线,回望历史,壮阔前行。

 4 ) 有人要挖他祖坟,他竟然这么干

有那么一条在修筑在神山上的天路,在抗战期间曾经闻名遐迩震惊世界,光阴荏苒,现在了解那段历史的人已经很少了,这条路就是著名的二十四道拐。

二十四道拐一度成为闻名遐迩的滇缅公路的象征,它是中国最美的十大公路之一,它掩藏在崇山峻岭间被亲切地称为“消失的二十四道拐”。

虽然经证实它并不属于滇缅公路,不过作为抗战公路,二十四道拐与滇缅公路见证了同样的苦难与雄起。

《情比山高》从历史的角度真实还原滇缅公路修筑的始末,娓娓道来那段峥嵘热血的曾经。历史不该被遗忘,这段过往值得所有中华儿女铭记在心上!

年轻的筑路员临危受命带着政府的一纸公文来到村寨,动员当地群众修筑一条生死攸关的战略物资运输线。

这条支援抗战唯一的生命线,修还是不修?

这条穿越神山宗祠的公路,神山是毁是留?

两个世代共存又彼此对立的村寨,路由谁来修?

利益的牵绊,祖制的存留,生死的抉择。

爱情亲情家国命运,悲壮热血凝筑成“第二长城”的奇迹。

《情比山高》雷公地母寨寨同心,燃起少数民族的激昂与血性。抗战伊始的中国风雨飘扬深陷封锁的困境,少数民族远赴台儿庄的子弟兵战死疆场,世代积怨的两个寨子摒弃前嫌,齐心戮力举寨筑路。

穿越险山恶水的滇缅公路几乎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它就这样由20万老弱、妇孺、儿童在8个月的时间里用血肉之躯硬生生挖了出来,它的每一寸蜿蜒都浸透着滇西人民的鲜血。

锋利的刀刺在低矮的树桩上,这是一个参加修路的身高标准,可是所有高过刀柄的,没有高过刀柄的人都出现在了筑路的队伍中……

山之上,国有殇。路之往,魂之乡。

民族团结与家国大义相互交织彼此融合,震撼心灵的精神感染与情感激荡,感人至深。

《情比山高》荣膺22项国内外大奖,走出国门让世界看到神秘迷人的云南少数民族的民俗风光。

诞生在抗战烽火中的滇缅公路,它不仅是当时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运输通道,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云南少数民族与汉族团结一心艰苦筑路的历史也得到了国内外的双重肯定。

《情比山高》入围38个国际电影节,在16个国家进行首映,斩获好莱坞国际电影节最佳剪辑和最佳新人奖、北京国际电影节民族影展最佳故事片等22项国内外知名大奖,声名远播驰名中外。

云南少数民族古老的民俗风貌也因此在大银幕上大放异彩:

山寨深林刀耕火种

世代庇佑部族的神山

神秘肃穆的祭祀

原始野性的匪寨争斗……

滇缅公路让中国的抗战得以胜利前行。

生命延续希望生生不息,祖国去往哪里,路就修到哪里。

10月24日,《情比山高》重返滇缅生命线,回望历史,壮阔前行。

 5 ) 听说,他们就这么把山炸了

有那么一条在修筑在神山上的天路,在抗战期间曾经闻名遐迩震惊世界,光阴荏苒,现在了解那段历史的人已经很少了,这条路就是著名的二十四道拐。



二十四道拐一度成为闻名遐迩的滇缅公路的象征,它是中国最美的十大公路之一,它掩藏在崇山峻岭间被亲切地称为“消失的二十四道拐”。

虽然经证实它并不属于滇缅公路,不过作为抗战公路,二十四道拐与滇缅公路见证了同样的苦难与雄起。



《情比山高》从历史的角度真实还原滇缅公路修筑的始末,娓娓道来那段峥嵘热血的曾经。历史不该被遗忘,这段过往值得所有中华儿女铭记在心上!

年轻的筑路员临危受命带着政府的一纸公文来到村寨,动员当地群众修筑一条生死攸关的战略物资运输线。

 


这条支援抗战唯一的生命线,修还是不修?

这条穿越神山宗祠的公路,神山是毁是留?

两个世代共存又彼此对立的村寨,路由谁来修?



利益的牵绊,祖制的存留,生死的抉择。

爱情亲情家国命运,悲壮热血凝筑成“第二长城”的奇迹。

《情比山高》雷公地母寨寨同心,燃起少数民族的激昂与血性。抗战伊始的中国风雨飘扬深陷封锁的困境,少数民族远赴台儿庄的子弟兵战死疆场,世代积怨的两个寨子摒弃前嫌,齐心戮力举寨筑路。

 


穿越险山恶水的滇缅公路几乎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它就这样由20万老弱、妇孺、儿童在8个月的时间里用血肉之躯硬生生挖了出来,它的每一寸蜿蜒都浸透着滇西人民的鲜血。

锋利的刀刺在低矮的树桩上,这是一个参加修路的身高标准,可是所有高过刀柄的,没有高过刀柄的人都出现在了筑路的队伍中……



山之上,国有殇。路之往,魂之乡。

民族团结与家国大义相互交织彼此融合,震撼心灵的精神感染与情感激荡,感人至深。

 



《情比山高》荣膺22项国内外大奖,走出国门让世界看到神秘迷人的云南少数民族的民俗风光。

诞生在抗战烽火中的滇缅公路,它不仅是当时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运输通道,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云南少数民族与汉族团结一心艰苦筑路的历史也得到了国内外的双重肯定。

  


《情比山高》入围38个国际电影节,在16个国家进行首映,斩获好莱坞国际电影节最佳剪辑和最佳新人奖、北京国际电影节民族影展最佳故事片等22项国内外知名大奖,声名远播驰名中外。



云南少数民族古老的民俗风貌也因此在大银幕上大放异彩:

山寨深林刀耕火种


世代庇佑部族的神山


神秘肃穆的祭祀


原始野性的匪寨争斗……


滇缅公路让中国的抗战得以胜利前行。

生命延续希望生生不息,祖国去往哪里,路就修到哪里。

10月24日,《情比山高》重返滇缅生命线,回望历史,壮阔前行。

 6 ) 支持还在坚持做文艺片的每一位

在学校文艺厅里看完了这部电影。

在映后的演讲里,制片人对整部电影的拍摄过程,内容做了很真挚的演讲。

影片致力于表现云南历史,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的交流融合突出民族地文化特色。

整部影片的色调,叙事风格都很不错,作为一部讲述民族历史的文艺片,感受到了制片人的情怀。中国文艺片不易,坚持做文艺片的导演,制片人更是不容易,支持一下。

 短评

剧情不错,有点感人。

6分钟前
  • 不要不开心哦
  • 还行

个人觉得这类电影还是做成网络电影或者电视剧比较好,毕竟放在电影院会去看的观众并不多。

10分钟前
  • 穆子衿
  • 推荐

了解了一段1937年12月的有关滇缅公路的历史,用时8个月。一段被称为“中国第二条长城”的公路,成为当时抗日战争中最重要民族在为炸山修路中付出的艰辛!在影片拍摄主场地临沧市沧源自治县翁丁古寨,希望有机会到此一游!

11分钟前
  • flower
  • 力荐

总体来说还是挺不错的,故事情节清晰明了,不混乱,完全正叙的拍摄手法。其实我感觉这种少数民族的片子就应该用当地民族的语言说出来才更有代入感,一个个标准的普通话听着以为是在拍城市都市片。不过总体还是很正能量,值得一看的。

12分钟前
  • 乔家专属人
  • 还行

题材挺好,但是拍的。。。

13分钟前
  • wowo
  • 较差

珍贵传奇的历史脚本,可以拍得更震撼完整些,资金问题?

18分钟前
  • saiyuki
  • 推荐

赠票看的电影,剧本问题严重,枝蔓太多主线不明晰,故事细节不考究,夜戏的质感太差,影片高潮没上去,憋的难受,演员不能统一口音,也难受。

20分钟前
  • 水驿
  • 较差

以两个寨子的矛盾来引起小家与大家,家与国,小我与大我的关系和牺牲,影片里的艾月最让我感动,一个克制柔弱聪慧和坚强的女人。

25分钟前
  • 刘郁小宛
  • 还行

看完还蛮感慨的

29分钟前
  • 讨厌下雨天
  • 还行

感人

30分钟前
  • freedom
  • 推荐

挺好的,这种类型的电影,其实再商业加工一下,就是符合我们市场需求的主旋律商业片了,诚恳程度远超港台导演拍的那些东西。少数民族也是中国人,国破家难,人人都痛,这种共情太有感染力了,除了台词真的水平参差了一点之外,完全可以。

31分钟前
  • 坚果养生
  • 推荐

好题材好故事差电影

33分钟前
  • 响亮的名号
  • 还行

难道说剧里的人都不说话吗?预告片还要旁白!!!甚至,说话还这么慢,好着急!!!

36分钟前
  • 墨鱼
  • 很差

2017/10/24 比期待好,5.9的特价票,拍成电视剧感觉会比电影更合适,头目的汉语有点出戏,剪了的4分钟不知是什么,否决炸山到全民炸山转变有点突兀,国产这类的苦情戏BGM有个很大的通病,总是很刻意响起认知度很高的苦情乐。

38分钟前
  • 骑呢星人
  • 推荐

摄影很棒。中国从抗战中涅槃,从此,国不再是皇帝的国,而是每个家庭、每个人的国,中国人的家国情怀由此而生。

41分钟前
  • 听风岁月
  • 推荐

emmmmm…收了很久的片子 终于能看了 居然…是这样的 中心思想挺明确 但是拍得流于表面

46分钟前
  • 喵喵奥特曼
  • 较差

爱国片?

48分钟前
  • 黑白
  • 还行

看临沧沧源外景。

49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还行

关于在高山上修公路的抗日题材电影,主要讲述如何劝服寨民炸山修路,表现出了一些热血与骨气,不过拍得还是太电视剧了,另外少数民族部分配了国语有些出戏。类似影片《我的圣途》。

53分钟前
  • 明光暗影
  • 较差

乍看有几分《赛德克·巴莱》的味道,少数民族的题材也很吸引眼球……并不如此。配乐突兀的煽情,群演完全整齐划一不走心,各种戏剧冲突不强烈且结束的太快。可能是因为宣传的时候夸的太厉害,各种国际大奖吧啦吧啦的,满怀期待的来看……而且每次在这种敏感时期看爱国片,总有一种文化强奸的感觉。

57分钟前
  • 顾知否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