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危机13小时

动作片美国2016

主演:詹姆斯·戴尔,约翰·卡拉辛斯基,马克斯·马蒂尼,多米尼克·福穆萨,巴勃罗·施瑞博尔,大卫·丹曼,马特·莱斯切尔,托比·斯蒂芬斯,艾莉克西娅·芭利尔,弗雷迪·史卓玛,大卫·科斯塔贝尔,莉莎·伊娃斯蒂娜,安德烈·克劳德,大卫·君图力

导演:迈克尔·贝

 剧照

危机13小时 剧照 NO.1危机13小时 剧照 NO.2危机13小时 剧照 NO.3危机13小时 剧照 NO.4危机13小时 剧照 NO.5危机13小时 剧照 NO.6危机13小时 剧照 NO.13危机13小时 剧照 NO.14危机13小时 剧照 NO.15危机13小时 剧照 NO.16危机13小时 剧照 NO.17危机13小时 剧照 NO.18危机13小时 剧照 NO.19危机13小时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5 00:36

详细剧情

  迈克尔·贝导的这部新片根据米切尔·朱可夫(Mitchell Zuckoff)同名小说改编,是一部政治题材的电影。2012年9月11日,在利比亚班加西的美国领事馆前发生一起反美示威事件,入夜后数十名武装分子冲进领事馆,示威演变为暴力冲突,最终导致包括美国大使约翰·克里斯托弗·史蒂文斯(Christopher J. Stevens)在内的四人死亡,这也是33年以来第一个被恐怖分子杀害的美国大使,影片《危机13小时》就是由这一真实事件取材。

 长篇影评

 1 ) 上帝、天堂、地狱都藏于汝心——北美新片《危机13小时》漫谈

首先,说说这部迈克尔.贝新片的三大特点吧:没有大明星、减少了英雄式的人物塑造,以及不可避免的涉及了国家的政治因素。爆炸贝在访谈时说,当他和制片人开始讨论本片的拍摄时,就决定这部电影不会请电影明星来做大主角,因为本片的故事,是围绕六个真实的英雄人物,不需要任何的人物光环,而是要写实的还原人物形象。这也导致了片中的几位演员都是一脸的大胡子,脸盲的同学要好久才能分清。下指令的小队长是詹姆斯·贝吉·戴尔饰演的Rone,机枪手Tanto总是和不爱说话的Boom在一起,最后受伤的是Oz,戴眼镜的是Tig,而全片展开的视角,以约翰·卡拉辛斯基饰演的Jack,最后一个抵达班加西,六名小队成员,全员到齐开始。

电影的主宣海报乍一看,有些混乱没有重点,一名几乎辨认不出的士兵的埋头奔跑,身后尽是爆炸溅起的残余,而传达信息,就剩下了那几行大字:“在困难的时刻,六名勇敢的士兵,做了正确的事。”。影片又名《13小时:班加西的秘密士兵》,讲述了六位普通的海豹突击队员,却在一夜之间,站在了国家立场与自我道德的交叉点,经历了13小时的奋战,既守卫了任务阵地,又坚守了道德底线,尽力营救了美国使馆人员的真实故事。导演说,这部电影叙事的方式,是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去讲述的。影片中,有着间隔紧密的时间提示,令这13个小时漫长如年。 立场的尴尬与道德自省 这六位退役下来雇佣兵,看似没什么特别,强壮的身体,每天坚持体能训练。被班加西CIA基地的长官视为野蛮的动物,而他只需要这六位“保镖”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听命于自己,保护基地的安全。守护他们这个,本不该存在于利比亚的特殊情报部门。作为国家利益的代表人物,他深知CIA在这里的一切,都是见不得光的。影片中通过对白,他清晰的告诉了队长Rone,美国人在班加西的敏感立场。而影片引起争议最大的,也是武装冲突来临时,刚刚建立的大使馆被袭击后,这位长官还在坚持对队长Rone说:“Stand Down.”。影片在公映后,随之而来的很多节目访谈中,根据几位退役的突击队员回忆,这个词语确实是被某长官在当时使用过的。 由于大使馆仅有几名保安人员,并且守备松懈,领馆瞬间就被攻占。而CIA基地中仅存的六位海报突击队员,第一职责并不是保护领馆安全,这也是令营救行动拖延了20分钟的缘由,直到他们实在无法忍受,听着同胞的求救而不予理会,队长擅自下令出发,而男主角Jack说出了令长官颤抖的那句:“如果你让他们占领了大使馆,你觉得他们的下一个目标,会是哪里?”。在这之后,CIA人员才集体觉醒,开始联络求救与出逃方式,配合作战。 迈克尔.贝说,影片并不是以政治批判为目的,而是意图表现,在当时的情形下,六位海豹突击队员,是如何做出抉择,并英勇的完成了任务的。所以影片前半部分,花了大量的时间,展现这六位队员的日常生活。他们如何与家人沟通,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牵挂,也有着归来执行任务的原因。这里没有对个人立场、对国家政治的批判,只有作为个人,对自己深陷困境的反思。一句“我不希望孩子,将来得知,父亲死在了一个,他本不该出现的地方。”,足以令观众动容。还有那句战争过半后,Jack说,一整夜过去,他竟然没有一刻想起过家人,但是现在这一刻,却无比思念。这才是更真实的战场上士兵的状态,当不长眼的子弹满天飞时,你唯一专注的只有作战。而当人松懈下来,才会发觉幸存的可贵,才会感伤。

近年来,美国的真实故事改编的战争电影,无一例外的要反思美国的立场,美国大兵们经历的牺牲,还有当地无辜平民的遭遇。而每一个故事,都要找到独特的主题,而不是单纯一味的讲述英雄主义。这部《13小时:班加西的秘密士兵》,用直白的CIA敏感立场作为背景,片中的CIA长官甚至没有名字,仅仅是The Chief,这里并不是要抨击某位作出错误抉择的领导,或者是让谁去负上责任。而是更加凸显了,六位海豹突击队员的道德立场,不管美国人来到利比亚在做什么,拯救自己的同胞,也是天经地义。而那位美国33年来,第一个因公去世的大使,也为他们自己留下了血的教训。 而关于利比亚人民,除了武装袭击分子们,还特意表现了很多孩子,他们看着亲人拿着枪,看着美国人来了又走,他们在路边玩着爆竹,在废弃的汽车顶上舞蹈。而当他们长大了,会变成两派,一部分坚持武力夺取政权,一部分人说是为了国家在战斗,站在美国人一边,寄予军事力量和政策扶植。影片中,最后欢呼雀跃,开走几辆公车的年轻人们,令美国大兵们,看着也是眉头不展,他们只是清楚,自己当下应该做什么,回到美国,回到家里,就是最对的选择。这一切看似闲笔,却似乎又都有着深意。利比亚的人民很清楚自己的国家在经历动乱,也知道与美国人的敌对,未必会全身而退,但是这是他们唯一的途径。而当地的平民,一方面不参与战斗,只能默默提醒美国人。一部分又贪图美国的先进武器,才让美国人有借口援助,介入局势,导致了局面的混乱不堪。就像大兵们感觉的,似乎全世界都知道今晚的袭击行动, 只有自己全然不知,CIA作为情报部门,更是什么都没有掌握到。 这部影片除了三方立场之外,还有一个更宏大的主题,是Boom在书中看到,告诉队长Rone,Rone又对Jack讲述了两次。“All the gods, heavens, hells are within you.”。这句:“上帝、天堂、地狱都藏于汝心。”,即适用于美国人,也适用于当地的武装分子。他们在一夜的战斗后,利比亚人们跪地祷告,之后再一次拿起了武器,奋勇的进攻美国情报基地。而海豹突击队员们,一面是营救同胞的英雄,一面也是杀戮的士兵。这里没有对错,没有高尚的道德,立场没有善恶之分,即便身为英雄,行为也是恶魔一般,而战场就是地狱。这也是战争片的意义所在,立足于这样的真实事件重现,令人们反思这个世界另一端,还有着同样的事情,正在发生。士兵们也只能为自己祈祷,像Tanto自我安慰的那句:“当我在做对的事情,上帝将会保佑我。”,深陷困境的无力感,只有自己知道。 然后,再来谈谈导演迈克尔.贝的拍摄,人物的塑造与战争场面的刻画。 弱化的英雄人物 在以往的超级大片,那些《绝地战警》《变形金刚》中,英雄人物的视角,免不了慢速旋转的摄影镜头,360度甚至720度来呈现人物的高大。而这一次,不但六位士兵,没有被单独拿出来给予这样的镜头,而是将这样的转角镜头,给了武装分子的领头人之一,一个带着头巾的利比亚男人。似乎在交代着,在武装分子看来,这是崇高的自杀式袭击,他们也是为了自己的国家和生活,与介入的大国进行火拼。直到13小时过后,清晨里尸横遍野,出现了无数黑衣母亲,如灵魂一般,飘荡在战场上,寻找儿子的尸体,掩面而泣,年幼的孩子伫立在父亲的身边,这位领军人物,才在慢镜头下,露出了茫然的悲伤。 影评首周后的风评,倒向了两个半小时的片长,过于拖沓,似乎没有明星、没有高潮的对战场面,令观众们有些目不清头脑,之后就进入了煽情的结尾。不过这些依然不影响迈克尔.贝,对这个真实故事的激情,毕竟复杂环境下,个体生命的重视,个人道德的坚守,是更加真实的英雄主义。比虚幻的超级英雄更加感人,更有搬上大荧幕的意义。虽然六位队员的戏份有些分散,每个人的情感没有机会完全的得到表达,更多的是通过主人公Jack的情感宣泄从而得到释放。但是,这也是导演想要的结果,一个团队,几个真实的人物白描,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英雄塑造。一如Rone开场与武装分子的交涉中直接说出了:“为了自己的国家,你可以做到什么程度,我此时此地就可以送上这条命,你准备好了么?”。 战斗场面的重现 而影片三分之二的部分,在交代近13个小时的武装冲突和战争场面。其中第一部分是街头的巷战,六名队员远距离进行步兵突击,一点一点的接近大使馆,并分两路,从前门与后门进入。其中在街道内的突击,比较混乱与艰苦,因为班加西当地的17军,混杂在人群之中,常常搞不清楚来人是敌是友。而武装分子虽然手里拿的是老套的AK-47,但是火力也不可小觑,尤其是重型火力的部分,杀伤力极强。 黑夜里的巷战,显示出了六名队员的紧密配合,掩体的应用,榴弹枪集中攻击武装车和人群密集点,突击步枪M4作为主力武器,镜头经常会切换第一视角,给我们看一枪一枪的射击,每一枪都稳准狠。再加上轻机枪的连续火力掩护,这里非常全面的展示了海豹突击队的单兵作战能力,以及小队配合的突击战斗力。在激烈的巷战过后,影片给了一个剪影,两侧的高墙之间,路灯下蓝黑色的天幕里,远方跑来了四位大兵,这是片中,对他们最为英雄式的刻画,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集体的赞颂。就像队长Rone在出发前对每个人说的:“你们没有一个人,是必须去的,但是,我们是他们的唯一希望。”。 <图片29> 在突击营救行动之后,是后半段的基地攻防战,一共以三波袭击,分为了三个小节。迈克尔.贝的影片,总是被称为永远停不下来的镜头,一方面是镜头的移动,一方面是镜头内,画面里的爆炸、追车,人物的移动,甚至是远景与前景的同时移动,造就了“爆炸贝”影片给人冲击力更强的感官效果。这部《危机13小时》也是同样。爆炸场面的180度旋转拍摄,当镜头固定时,其中的人物是集体移动的,一起从四面跑进镜头,或是在镜头间,四散开去。 在前两个小节中,剩余的队员,分散在四座建筑物屋顶,进行攻防战。这里可以看到迈克尔.贝最擅长的大场面交代,镜头先跟随某一个人物的移动,进行追身的近景拍摄,之后退到中景,交代一处的人物关系和环境,再径直地拉开角度,瞬间变成大远景,看到整个场面的状况,之后在平移到另一处中景聚焦。令人们在一个镜头里,既看到了具体的人物,又感受到人物所处的小平台和大环境,进行连贯的大场面交代。 而在第二小节中,更多的进行了紧张情绪的铺垫,野外藤架下的塑料布,遮挡了视线,羊群的乱入,令人们摸不清状况。导演在第二波袭击来临前,在空荡的第一人称视角,用了快速的大推进,传递士兵们望眼欲穿的心里状态,而当地方来袭,又用了同样的推进,交代了局势的紧迫性。眼看着对方40名甚至更多的武装分子潜入,却无法先行攻击,只能等待对方的开火,被动的心里压力极大。而最精彩的部分,同样聚集在第二波攻击里,几次的狙击爆头,让刚刚装填好火箭筒的对方只能自爆,同样的效果,出现在对方装甲车里的武器引爆,以及硕大的公交车里,导弹的被迫引爆。几枚重型炸弹,都无一幸免的胎死腹中,其中的快感不言而喻。 到了第三小节的武力升级里,再次出现了经典的迈克尔.贝式旋转坠落。导弹的升空,到俯视的追随弹头自由落体,再到慢镜头的落地爆炸,这一枚炸弹的重量级,足以震慑人心,将情节的惨烈程度,引向高潮。在这之后,敌人也是弹尽粮绝,而仅剩的小队开始清理战场,队长Rone的牺牲,刚刚赶来支援的长官也没有躲过炸弹的袭击,一切都来得太突然,令所有人绝望。Oz托着险些炸断的手臂,走出镜头,左右的两边,还有新的人员补上。这里的悲情,是无以复加的。Jack在事后与妻子电话中,只是泣不成声地说,我只是幸运而已,只是因为走运。 最然队员们在最后等待返回的飞机时说,如果是其他六位队员,未必可以做到同样的事情,但是他们每个人,都深知自己可以活着回家的幸运。影片结尾,两颗黑色星星示意将影片献给两位牺牲的战士:Rone和Glen。影片中,也直言不讳的反应了,CIA人员是如何力求空中的支援,进行武力威胁,或者仅仅是凌空飞过,给予震慑,然而却都没有得到响应,一切也都源自于尴尬的军事立场。影片在呈现事实的同时,更加凸显的是当时的情况下,人员们如何积极的自救,保持镇定,严重受伤的Oz在简单包扎后,依然让身边的女探员,将自己的枪上膛,每个人都做好了战斗到最后的准备。 当所有人,眼看着火力更为生猛的武装卡车驶向基地大门时,几乎是绝望的,如果你还在等待着决一死战,那么接下来忐忑的确认了来人是友军的结局,似乎让这部影片,沦为了没有高潮的剧情线。一切结束的太突然,上一秒还生死未卜,这一秒就看到了希望,令人久久难以相信这一事实,惊喜到无以言表。然而这就是真实的战场,当时的士兵们,就是经历了这样一场战斗。 影片中也不乏汽车的追逐,作战中大量的航拍,天空之眼的配合,人说迈克尔.贝如果拍三千个镜头,几乎每一个都是在移动中的。而配乐的部分,在两次装填武器的时候,采用了气势极强的战鼓节奏。在战斗行进中,切换不同人称视角,用剪辑加快节凑和紧张感。这是一部典型的用“爆炸贝”手法拍摄的,非典型的迈克尔.贝影片。也许并不单纯的纪录片风格,也没有商业大片的高潮迭起,英雄人物树立等问题,导致了影片略显中庸的调性,但是我相信,人们依然需要这样的故事被讲述,就像迈克尔.贝在采访中讲到的:“这一个噩梦般的夜晚,当这样的噩梦来临时,你需要六位这样的英雄。”。在这个有些片荒的一月份,这部爆炸贝的电影绝对算是大餐了。

2016年1月24日 多伦多 小玄儿记 --------------------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

欢迎在 B 站或 Youtube 关注「小玄儿的深夜聊碟」

//space.bilibili.com/1340064530

每周五更新,目前可以观看

#日本电影大师蓝光套装系列

#台湾电影大师蓝光收藏系列

#新老电影混剪系列

未来还有更多CC必收蓝光套装系列

感谢小伙伴们的支持!你们的每一个关注对我来说都弥足珍贵!

 2 ) 些许感想

就影片内容做一简单分析:
1、结尾呼应开头,表现导演对卡扎菲政权垮台的看法---暴虐政权应该倒台、此次事件属于革命、美国对此次事件并无实质影响、英法是事件发展的主要推动国;2、多次展现工作人员对家人之挂念,凸显美国主流价值观之一--家庭;3、战友相互鼓励,体现另一价值观--友谊;4、片末展现利比亚死亡武装人员的悲惨后面,说明导演的政治立场不算太偏隐;5、外交据点需要美军支援而迟迟未到,导演借此似欲表达美国政府的外交行为还算遵守国际法,至少在2012年的利比亚问题上是如此。此外,导演是否还想批判“职权外的工作不是工作”的消极责任观在涉及切身利益时在美军海外联合行动中会对己方造成某种负面影响。
        观影时,我还注意到以下3点:
1、事件之后,全国深陷混乱,居民面临厄运;2、事件之后,利比亚派系林立,政出多门;3、美国大兵撤离时对当地翻译“阿穆尔”说“得你们国家自己处理这烂摊子了。”据此3点,可认为就整体而言,稳定是发展前提,发展是个人幸福的另一前提,处理事务须有主体意识,即此事结果,无论好坏,皆应始终由我,坚持自主。

 3 ) 看战争片 让人犯尖锐恐惧症

看战争片,和看英雄片,完全是两个概念。特别是纪实的战争片,越看心里越空落落越绝望,越感到刺骨的冷。人类的脆弱、不堪一击在战争中显现的淋漓尽致。

每次在战争片的镜头里看见孩子的时候,也是我感觉最绝望的时候。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民族的曙光,国家的未来,人类文明的延续。孩子也是纯真的,柔软的,是需要呵护的。当他们和冷冰冰的武器在一起,在军事设备上肆意玩耍,欢声笑语,我只觉得触目惊心的可怕。而在社会动乱的国家,他们的孩子应该就是这样的吧。这样的国家还能指望孩子受到多好的教育吗,令人无力的事实。

所以“外国的月亮圆”这种言论真的是很可笑了,放眼望去,全世界有几个国家能比中国安全度高,有的国家在晚上出去试试,哪里有地方给你安安稳稳的吃夜宵通宵达旦的嗨。虽然也不是尽善尽美,但是真的已经很不错了。生为中国人很幸福。

 4 ) 你本不该出现在那里

原来事件过去都要4年了,还记得当时看到新闻的时候。
长达2个多小时的电影看完竟不觉得冗余,也许正体现了这个电影不俗的水平。

前有一众电影曾反应或反思美国士兵在中东的境况,包括The Hurt Locker, Zero Dark Thirty, Argo, Lone Survivor, American Sniper。但这是一个不同于其他的战争片,没错,大使都被袭击了,虽然那不是正式的大使馆,但这就是突如其来的战争。
这是美式的爱国主义,但又不那么爱国主义,片中对官僚主义的暗讽比比皆是,从自信的大使到CIA长官再到背后那个一直没有露正面的美国政府,他们说着严肃正经又冠冕堂皇的话,而真正历险的是士兵个人。
你本不该出现在那里。
在历史和地区的焦点上,身为士兵的无奈。没有一个人有责任去营救大使,但还是去了。因为不能眼睁睁看着有人去死。那一刻是个人心中的信仰和准则,而不是国家利益。
其实每一个士兵都一样,包括对面的。或许他们都不知道为什么要打这一场,开火了,就要打,至少为了生存和信仰。这是每一个人的战争。
等黑夜过去,弹片烟花般散落,清晨的阳光下,总有人为你哭泣。
你本不该出现在那里。可是你已经在了。
All the gods, all the heavens, all the hells are within you.

Flag也立了不少,真的煽情起来也并没有太大效果,反倒是和开车的妈妈打电话一段很有趣,小孩子的吵闹特别具有反差感。士兵是真实的人,他们背后是国家,其实是每一个家。

电影在人物塑造上比较突出,每一个都鲜明锋利。男主一眼就认出了是血战太平洋中的帅哥,能从太平洋胜利而归,可惜这次没有从班加西全身而退。民众的刻画也颇有意思,隔壁子弹横飞,我还是要看美式足球,民主更多是有心人的口号,大众更关心的是实在的生活。

摄影不禁让人想起提名了奥斯卡的Sicario,虽然连贯性差些,但对于城市和对战场景的展现很棒,体现了类似的冷峻凄美的质感。音效看看导演是谁就有数了,而配乐来自Hans Zimmer大师(的工作室)。

 5 ) 大使完全是被那几个安保人员坑死了

麻痹大意无人值守,导致袭击者长驱直入,没时间反应,取武器导致被分割。

那个弹药库,距离主建筑应该很近(如果太远根本就不应该把武器库设置在那儿),安保主力取回武器竟然无法返回,声称敌人火力太强大。

但是回顾整晚战斗,美军除了两人被迫击炮炸死,另外两个都是烧死的,袭击者一个人都没打死。。。

更可怜的大使先生最后一个人逃到了小房间,这时候可以说所有的安保人员都已经严重失职,即使这样大使既没有被袭击者发现也没有被枪弹打死,最后还是被朝阳区群众发现延误治疗而死。。。

 6 ) 危机13小时:电影攻心战

软实力是硬实力的宣传片。
如果你能在电影里打得敌人心服口服,现实中的敌人一样会被吓到认怂。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政治战争电影《危机13小时》在07:12秒的时候,有一场戏:两名美国人,驾车被一群手持AK47的利比亚当地武装堵在了街头。
硬拼,人先死,车后丢。
服软,车先丢,人后死。
主人公Tanto,前海豹突击队员,决定选第三条路,吓唬人。


他对领头的、戴眼镜的、知识分子暴徒说:
抬个头,看见无人机了吗?
你没看见?无人机看得见你。
无人机看见你,就等于美国知道你是谁,知道你全家是谁。
要是我出了什么事,你们全家都地炸死!
没事儿老上网追美剧的暴徒怂了。
他知道无人机的厉害之处,也知道美国人的报复是来真的。
扯了一句淡:我有权决定我祖国的未来。
然后,撤了。


《危机13小时》的故事真实发生于2012年,拍成电影公映是2016年,现在是2018年。
观众看热闹,敌人看门道。
6年前,那场6对600的夜战、近战中,美方使用的武器,战术素养,为国捐躯的奉献精神,跨国打击能力,你方现在有吗?


没有,你方就老老实实地盯住人家的软肋,普通家庭的反战意愿。
怎么在自己家里吹牛都行。
一旦到了公海,必须把“和平”挂在嘴上,见谁跟谁说,挨打也要说,坚决不开枪,以免漏了馅,变成卡扎菲。

 短评

超级真实 突突突突的很爽 熬过前半小时就超级精彩,没有过分渲染英雄主义,让人感叹战争的残酷。

6分钟前
  • Lilyace
  • 力荐

非常直白完整纯粹的一部战争片。节奏,摄影,剪辑,演技,音乐,都非常到位。不断发生的冲突场景包括战争都拍得非常记实紧凑。几乎没有任何政治评论或者立场。实打实的讲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枪战过瘾”!

9分钟前
  • Jean
  • 力荐

确实称得上黑鹰坠落之后最精彩的军事题材电影,比孤独的幸存者、刺杀本拉登等等都好看

13分钟前
  • 原教旨托利党人
  • 力荐

卖拷贝终于拍了部自己的黑鹰坠落,熟悉的镜头语言和流光四溢的爆炸。故事单薄老套,紧张气氛堆砌远不如Sicario. 对事件本身缺乏反思力度,冲突点是典型的下级抗命。但是爆炸和枪战真的很爽。

17分钟前
  • 查克同志
  • 推荐

那些武装分子死后,家人前来纷纷认领尸体,掩面而泣的这一段视角很少见。

22分钟前
  • 高尔吉亚
  • 推荐

如果拿卖拷贝跟昆汀比,就能知道循规蹈矩毫无新意的电影学院好学生和鬼才的区别。导演太自恋了,觉得自己拍的都牛逼,一秒也舍不得减。三个小时闷死了。剪成一个半小时能多给一星。

23分钟前
  • 反正要换随便啦
  • 较差

这片对于卖拷贝来说堪称救赎

26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推荐

卖拷贝烟火大师no.1啊!抛开偶像套路,跟黑鹰坠落有一拼。绝对意义上的导演个人秀,无论镜头调度,色调连音乐都太有个人色彩了!40分钟之后切入正题烟火秀上演,突突突通通通,男性荷尔蒙爆棚肾上腺素喷勃。but主观镜头有点儿过文戏煽情略多……ps,兔子那个我乐了

30分钟前
  • 安蓝·怪伯爵𓆝𓆟𓆜
  • 推荐

想起黑鹰坠落。开始我觉得在这样的情色片里进行角色塑造非常鸡肋,看着很尴尬,不过看完觉得还是有必要的,毕竟真实事件改编。且后续令人窒息的车轮战和密集的砰砰砰,顿时让人忘了一切俗套。像动作游戏一样过瘾,然而越游戏,越沉重,越嘲讽。这才是卖拷贝的正常发挥。

34分钟前
  • Rebel Scum
  • 推荐

干净利落的美式主旋律,一晚上的困兽之斗,真的好久没有看到这么纯粹的战争动作片了,给卖拷贝大师点赞!

38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推荐

看得我。。。脸盲症患者请绕道,真是分不清谁是谁,一群男人在打CS,唯一的美女还像白痴一样,男人们穿得一样,大部分都是满脸胡子,脏兮兮的也看不清轮廓,一会哪个伤了,一会哪个死了,到底谁跟谁??

40分钟前
  • 阳光清清
  • 还行

两波攻势看的直接高潮 有黑鹰坠落既视感

42分钟前
  • ゛`修羅;
  • 力荐

舔屏看老公(之一)Krasinski达成:)没有说得那么无聊或冗长,也不算流水线出来的英雄大片吧(海报太有误导性)?角色魅力/人物形象/真实感有大加分,Pablo也演得真好(有一场戏太棒)!对班加西事件很有兴趣了解,这片也算是帮助开了头吧,扣除有些桥段略显滥俗,总的来说是一部值得看的电影。

46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三星半,枪战片拍出了丧尸围城的感觉,前半段太啰嗦,后三分之二非常过瘾好看,没什么野心的爽片。“我在想我的女孩儿们,想着她们如何评价我:他死在了他不该死的地方,一场他不理解的战斗中,在一个对他一点儿意义都没有的国家。”

49分钟前
  • 雪后林中有鹿
  • 推荐

唯一的缺点就是不够含蓄,有些镜头有些很尬的主旋律台词不应该出现,应该用行动代替或是暗示,

54分钟前
  • DrMatthew
  • 力荐

真事改编,不是单纯一味的讲述英雄主义。很棒。

56分钟前
  • 海鲜高汤面
  • 推荐

利比亚义和团事件,战斗的理由比《黑鹰坠落》还莫名其妙。搞倒卡扎菲,美国人还觉得自己挺无辜,浑水未必能摸到鱼。迈克尔•贝确实是大师级烟火大师,炮弹主视角玩的漂亮。

58分钟前
  • daangel
  • 还行

最后穆斯林女人去地里找自己的男人,哭天喊地的样子。真是可怜。

59分钟前
  • Mateo DIaz
  • 推荐

给2星的人有些过分了。如果黑鹰坠落给5星,这个给4星不过分。

1小时前
  • 一团团
  • 推荐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其实卖拷贝也有一颗拍“黑鹰坠落”的心。放在他近年的烂片中算是一股清流了,可惜还是太长,而且我受不了一群人CS从晚上打到天亮...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