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1983

爱情片西班牙1983

主演:奥梅罗·安东努蒂,Sonsoles Aranguren,伊西亚尔·博利亚因

导演:维克多·艾里斯

播放地址

 剧照

南方1983 剧照 NO.1南方1983 剧照 NO.2南方1983 剧照 NO.3南方1983 剧照 NO.4南方1983 剧照 NO.5南方1983 剧照 NO.6南方1983 剧照 NO.13南方1983 剧照 NO.14南方1983 剧照 NO.15南方1983 剧照 NO.16南方1983 剧照 NO.17南方1983 剧照 NO.18南方1983 剧照 NO.19南方1983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15:24

详细剧情

  在小女孩埃斯特雷亚(Sonsoles Aranguren 饰)的眼中,父亲奥古斯汀(Omero Antonutti 饰)是万能的英雄,在他健康壮硕的体格下,有着一颗无所不知又无所不能的聪慧大脑,他将永远年轻,永远强大,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埃斯特雷亚从来都不知道父亲有着怎样的过去,她唯一知道的是,南方,是父亲的故乡亦是归宿。  一转眼,埃斯特雷亚(伊希娅·博拉茵 Icíar Bollaín 饰)已经是一个15岁的大姑娘了,随着年岁的增长,父亲的形象也在慢慢的产生着变化。时常紧蹙的眉头表明着奥古斯汀的脆弱和阴郁,秘密情人的暴露甚至让他失掉了作为一个丈夫最起码的忠诚。埃斯特雷亚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诸多的问题萦绕在她的心头,但她并不急于发问,因为她明白,那一时刻迟早都会到来。

 长篇影评

 1 ) 维克多•艾里斯作品《南方》观后座谈会纪要

维克多•艾里斯作品《南方》观后座谈会纪要
/范达明整理/
                           
时 间:2016年5月27日(星期五)下午15:03—15:33
地 点:杭州南山路202号恒庐美术馆底层讲堂
(恒庐艺术影吧维克多•艾里斯作品《南方》观后现场)

与会者:(发言序)范达明、金爱武、马以乐、张五妹、汪琲琳、王犀灵、孙凤凤、陆丽萍、陈华、陆晓俐、傅佩影、何吉、陆忠佩、彭明明(观影者:沈冬笠、姬伯庆、朱松法、范大茵、翁锡良、王月芳、张晓云、孙继军、倪云霞、林凤英、周洪泽、詹治平、朱法清、祁朗珍、朱剑云、田瑛、章毓苏、顾隽、邱华奋等)
主持人:范达明
记 录:孙凤凤

<图片1>
<图片2>
<图片3>
<图片4>
<图片5>
维克多•艾里斯作品《南方》观看现场:屏幕镜头四

<图片7>
维克多•艾里斯作品《南方》观看现场:屏幕镜头六

<图片12>
<图片9>
<图片11>

《南方》的导演维克多•艾里斯的影片不多,但都是非常细腻精致的作品
范达明:今天的《南方》是“西欧电影月”最后一片,是一部西班牙影片。西班牙电影在世界电影史上可说是举足轻重,我们曾在2012年第四季度做过“大师经典展映”的“西班牙电影季”,推出过两位电影大师级导演阿莫多瓦及其前辈布努埃尔的电影月,前者是双月,展映了7部影片,后者有5部影片。影吧最早还献映过一部上译配音的《影子部队》,也是西班牙影片。《南方》的导演维克多•艾里斯的影片不多,但都是非常细腻精致的作品。本片摄影与画面效果有很强的绘画感。故事是从一个小女孩的角度观察、思索对于她说来显得神秘兮兮的父亲的一切。影片公映于1983年5月;无独有偶,同样是从一个小女孩角度来观察思索外部世界的影片,中国有上影吴贻弓根据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女士小说改编拍摄的《城南旧事》,该片公映早《南方》几个月,在那年年初:两片公映,居然都在1983年!

影片主要表现父亲与女儿的关系,父女间的情感是存在的,底线是互相尊重
金爱武;影片主要表现的是父亲与女儿的关系,底线是互相尊重。对于父亲,女儿是默默地去理解,也慢慢地明白了一些事情。父女之间的情感是存在的,处理方法又是另一种形式。父亲也不只是关在阁楼书房里,他也还是在追求生活的,譬如上咖啡馆,去电影院等。

<图片13>
<图片14>

父亲的最后选择确实有点自暴自弃;夫妻间应有追求有情趣,最好有共同的兴趣
马以乐;在埃斯特拉的家里,父母间没有什么轰轰烈烈,各人做各人的事,女儿感觉到父母间有点问题,女儿对父亲很关心,想了解父亲在想什么;而父亲对女儿也是关心的。家里表面是和谐的,但总好像有点问题,女儿对此有怀疑。而父亲的最后选择确实是有点自暴自弃。我觉得一个家庭,夫妻间还是应该有追求、有情趣,最好有共同的兴趣。

好的片子不用很多语言来表达;在埃斯特拉的人生道路上,父亲对她的影响很大
张五妹;东西方观念不同,50、60后一代与现在一代人不同。艺术的发展有它的规律。好的片子,是不用很多语言来表达的。

<图片15>

陈 华: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是女儿的偶像,埃斯特拉佩服父亲的所作所为,后来发现了父亲的一些秘密,偶像倒塌了。她继续默默地观察父亲,当父亲发现女儿对自己有看法了,觉得他的人生在女儿面前也失败了,所以就走了。在埃斯特拉的人生道路上,父亲对她的影响很大。

可能父亲一辈子也没有得到感情上的追求;父亲的隐私,也是他的脆弱之处
汪琲琳: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造成一些外国电影有时看不懂。按照佛洛伊德的理论,女孩对父亲的恋父情结很自然。我们看到的是他们的家庭生活的平淡与表面的和谐,却也感觉到隐含着悬念,可能父亲一辈子也没有得到感情上的追求。往往男人看起来是强大的,但有些东西从心理上说也是很脆弱的。父亲的隐私,也是他的脆弱之处。我本人就有同影片中的父亲相近的情况,但我终究比这个父亲还要强一点。生活再艰难,也要活下去。

[img=23:C]维克多•艾里斯作品《南方》观后座谈会:陈华发言
[/img]
<图片17>
<图片18>

影片的导演水平真好,表现手段非常高妙,悬念一环套一环
王犀灵:影片的导演水平真好!画面像油画似的,表现手段非常高妙,在出现南方风情明信片的画面,就匹配了相关的音乐。悬念,一环套一环。男人——父亲奥古斯丁,可以说一生不顺。他与自己的父亲也是对立的,奶妈的一番话,述说了他以往与自己父亲在政治上的分歧,是属于两个政治派别的,这与我们“文革”的两大派类似(范达明:祖父是佛朗哥派的,父亲是反佛朗哥的;最后佛朗哥执掌政权,父亲成为失败者,是被迫离开故乡来到北方,这实际上有被流放的性质。)父亲奥古斯丁出身高贵,他早年与女艺人艾琳•里奥斯的关系不一般,很可能曾占有过她;他最后给她写信,却没有获得相应的情感回报。可以说,父亲一生失落,在被迫逃离南方到了北方后,生活也不怎么样,表面上平静,内心就像那挂件钟摆似的,晃荡而不平静。

女儿一直保持着那个父亲给她的钟摆,也就是保持着对于父亲的爱
陆丽萍:父亲一生,一是在精神与情感上始终没放下来,也没有能回到故乡南方;二是他那回南方的遗愿,最后是由他女儿来完成的;三是因为他到老了以后,还未能完成自己的追求,所以终于自杀了。女儿一直保持着那个父亲给她的钟摆,也就是保持着对于父亲的爱。他们家里女儿与父母三人,应该说都是互相爱着的。她躲藏在床底下不出来那一段,更是表现了她与父亲的心理感应的存在。

<图片19>
<图片20>

女儿的身上有一种叛逆的精神,其实也是她父亲性格在她身上的遗传
陆晓俐:在女儿的身上有一种叛逆的精神,如她躲藏在床底下的行为,这其实也是她父亲性格在她身上的遗传。
孙凤凤:女儿在心理上渐渐成熟起来。扮演女儿的两位演员,表演得都很好,很到位。

<图片21>
杭州恒庐艺术影吧维克多•艾里斯作品《南方》观后座谈会一角

[img=24:C]维克多•艾里斯作品《南方》观后座谈会:陈华发言
[/img]

《南方》基本上或绝大部分情节是倒叙的,但影片不是单单一个倒叙结构
范达明:从叙事结构上说,《南方》基本上或绝大部分情节是倒叙的。这可以从影片主角、女儿埃斯特拉这个角色由两个年龄不同的演员扮演时的出场情况来判别。大致可把年长些的扮演者的出场,视为影片的现在时态,而年幼些的扮演者出场,则可视为过去时态。影片开始,第一个镜头里先就出现“1957年秋”的字幕,我们看见的是年长的女儿,她还躺在床上,窗外射来清晨渐明的微光,而我们听到的只是画外音——她被不宁的犬吠声与慌乱的脚步声闹醒,原来是母亲发现父亲不见了,女用人则发现埃斯特拉的自行车也不见了;接着的镜头画面是女儿躺在床上的面部特写,我们继续听到的是画外音:母亲给省医院打电话寻找不归的父亲;再接着是女儿手的特写,她打开了那小圆盒子,取出链条串起的那个钟摆,随之听到了她的内心独白:“那天日出时,当我在枕头下发现他留下的钟摆,我才发觉原来一切已经改变,他再也不会回家”——父亲这个时候不见了,那么他哪里去了?其实,此时的他已是用猎枪自杀在河边了。这正是处于现在时态的影片,却也是倒叙的开端,因为影片在此未用画面去直接显现父亲的死以及他死后情景,而是跳到母亲即将分娩埃斯特拉的画面,这就到了过去时态的最开端了。但影片不是单单一个倒叙结构,在进入现在时态之后,包括进到父亲自杀的时间段之后,到影片结束前还有片长约6分钟的一些新的延伸,譬如展示父亲的遗物,女儿因此而病倒,以及获得奶奶的允诺,准备去南方等等。一个值得注意的艺术处理是,两个年龄不同的演员扮演女儿形象的转换的出现,是比较巧妙地利用女儿埃斯特拉在居家边的郊外公路骑自行车的画面来转换或衔接的:前一个镜头是年幼的女儿踩自行车驶向公路远方;后一个镜头是年长的女儿踩自行车由公路远方驶近而来。如果年龄不同的演员的转换也就是影片时态的转换,那么我们也可以说,从这个镜头,即从年长的女儿踩自行车由公路远方驶近而来的镜头起,影片就从倒叙中的过去时态,相应地转换为倒叙的现在时态或准现在时态了。影片倒叙的结束,是在重新回到女儿手的特写,她收起了链条串起的那个钟摆,把它装回到那小圆盒子里的时候。换言之,这个女儿手中的钟摆与小圆盒子的特写镜头画面,不仅是女儿与父亲不离不弃的相互情感关系的象征物,也是影片叙事结构的重要的标志性节点。这无疑也体现了影片叙事结构的那种严整性甚至精致性的特点。

2016年5月28-30日整理
整理者注:本纪要为杭州恒庐艺术影吧开创以来座谈成文的第121篇纪要。


 2 ) 《南方》:时代悲歌的吟唱者们

影片故事发生在西班牙内战之后,弗朗哥掌权,共和党人被清洗。从埃斯特拉的母亲和前来探望的老保姆口中可以推测,父亲奥古斯丁曾经是一名共和党战士,而埃斯特拉的爷爷则是弗朗哥政权的拥护者,他们二人因政见不和产生了很深的矛盾,父亲逃离南方家乡过上了流亡生活,在一个叫做海鸥镇的城乡交界处落足。那个被称为南方的城市是塞维利亚(旧照片和父亲的书信中写了),这座工人阶级的堡垒在弗朗哥的叛乱中被叛军攻克,工人区被血洗,曾经美好的家乡,如今变得恐怖和令人绝望。老保姆称父亲为“背井离乡的绅士”,结合旧照片中豪华的房子可知,父亲可能生于地主家庭,拥有富足的生活条件,在这样的背景下,父亲依旧选择为无产阶级战斗,可见其当初拥有宏伟的理想和坚定的反抗精神。

父亲在战后做着牧师的工作,他有一只怀表,代表了他身上独有的一种能量,这种能量大概指的是正义和反抗精神吧,它被赋予了神迹一般的能力。怀表被用来预测了埃斯特拉的降生,还能测量地下水的位置以及给病人治病。母亲说,这种能量是父亲天生就有的,他知道这些能量在哪里,埃斯特拉作为父亲的女儿,也许生来也具有这种东西。在阁楼上,父亲还亲手教埃斯特拉如何使用这只怀表,他清楚自己的女儿和自己很像,埃斯特拉也非常崇拜父亲,那是她童年最美好的记忆。

在影片下一个章节中,埃斯特拉偶然发现了父亲的旧情人“艾琳”的存在,父亲与她的书信令埃斯特拉耿耿于怀,这件事也让父亲成为了一个“有罪”的角色。因为失望,埃斯特拉从那开始便决心快快长大,逃离这个无情的家庭,不再和父亲交心。影院门口希区柯克《辣手摧花》的海报是一个情节的呼应(讲的是一个崇拜舅舅的女孩发现舅舅的罪行之后顽强成长的故事)。女儿在成长中的心理活动没有被父亲关注到,母亲也是一个和稀泥的性格,这给女儿带来了长久的影响。父亲与情人的秘密一直埋藏在埃斯特拉的心中,她不再轻易相信男人,在长大后,面对追求者也是一副警惕的态度。

父亲与艾琳究竟是什么关系?在影片中埃斯特拉发现艾琳存在的那一幕,安排了一场虚构的电影《影中花》,荧幕上播放的桥段是一个男人冲进一个女演员的化妆室将她射杀,他们好像是一对情侣,却又因为女演员隐瞒了什么而不得不做出这样的生离死别。结合艾琳给父亲的回信中所讲,艾琳和父亲应该在内战时期是一对情侣,而由于战争原因他们不得不分开,在爱情和理想之间,父亲选择了理想。而如今,战争失败,父亲在看到电影的时候又想起了那段旧情,这动摇了他的心。在一次冲动离家而未遂之后,父亲便不再使用那只怀表,这代表着父亲决定放弃理想,同时与生活妥协,忘掉那段感情,因为他还有眼下的家庭责任要承担,他还是在意自己的女儿的,只是过往太过触目惊心,是人不可承受之重。

长大后的女儿和父亲在一次吃饭的过程中进行了和解,父亲向女儿表达了他的爱,女儿向父亲说出了埋藏在心中的疑问:艾琳是谁?即便过了这么多年,在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父亲还是没有办法坦然面对,先是去洗手间洗脸冷静,而后回到桌前希望多些时间和女儿交谈。不巧女儿急着去上课,父亲没来得及直接回答,“以前的你能理解现在的你吗”,一个反问道出了其中的缘由,个体在不同成长阶段,在不同大环境下,做出的判断是不同的。

战争时期,在宏大叙事和儿女私情之间,父亲毅然决然选择了理想。经历了战争的失败和流亡生活,在旧情人、残存的理想和家人之间,父亲经历了思想斗争后选择了家人。而如今,听着饭店礼堂里面结婚的礼乐,那段死去的回忆又再一次涌上心头,西班牙斗牛士屠杀之前的音乐是那么的雄壮,平淡的过活令人生不如死。父亲最后选择了自杀,把一切真相留在了抽屉中,同时传递给女儿的还有那个吊坠,带着那理想和反抗的象征,未来将由埃斯特拉亲自去南方揭开谜底。

时代的洪流席卷着每个人的生活,在那样的大环境下,人们不断做出妥协和取舍,并生生被命运捉弄,从希望到失望。我们无法评判父亲是对是错,只能悲叹命运的不公,对艾琳不公,好像爱情总是在宏大叙事中被牺牲,对母亲和埃斯特拉不公,建立在爱情之外的家庭还是欠缺一些关怀,对父亲也是不公,一生理想与真爱都被迫放弃,命运的不幸向外扩散开来。就像埃斯特拉小时候闹脾气藏下床下,父亲无动于衷时“他无声的悲痛要大于我的太多太多”,就像艾琳说的“时间是世界上唯一公平的东西”,时代变迁对个体的影响无法逆转,可一切都会随着时间消亡殆尽。

 3 ) 记忆里未曾去过的远方

1957年的秋天,我还在房间里沉睡。朝晖透过窗户,逐渐将原本黑暗的房间点亮。随后,我听见犬吠,听见母亲上下楼梯寻找父亲,并呼喊着父亲的名字,却始终不见父亲的踪影。我拿起床头的闹钟,现在才早上六点半。父亲离开了,我并没有感到意外。我很淡定地看着周遭发生的一切,在枕头下发现了父亲留给我的怀表。我知道,父亲不会再回来了。

这是影片《南方》的开头,“我”即影片中的主角女儿艾斯特拉。艾斯特拉敬仰着父亲,在她眼中,父亲是伟岸的、强大的、甚至是无所不能的神。她越想向父亲靠近,却发现自己与父亲存在着一道跨不过的裂缝,而探索父亲神秘背后的过程,也推动了艾斯特拉的自我成长。这是一部带着薄薄湿气与香草气味的电影,大量的声音旁白以及无比美妙的光影,都构成了这部诗意的、舒缓的西班牙电影。南方,包裹着太多的回忆与美好向往,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它并不仅仅是一个地名,而是成为乌托邦的符号存在。

「绕不开的南方」

影片中被反复提及的一个地方就是“南方”,那是父亲奥古斯丁牵肠挂肚的故乡。而实际上他们住在北方南边一个类似于“围城”的地方,浅滩河畔围绕,四周宁静祥和,它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海鸥镇”,父亲却因为它位于城市和乡村的交界处,残忍地称它为“边界线”。

艾斯特拉从未去过南方,她只能凭借老照片了解那个地方,但她知道,父亲和南方有着极为关键的联系。父亲和爷爷关系不和,这是母亲告诉艾斯特拉父亲不回南方的原因。而实际上,父亲回不了南方的真正原因,是因为特殊的历史背景以及战争让他开启了流放之旅。父亲和爷爷再也不相见,但奶奶却会从南方赶来看望他们。

南方的存在是印证着父亲过往的符号,就空间叙事而言,海鸥镇和南方都各自是一个点,两点之间连成了一根线,父亲则是在这根线上不断徘徊,却始终未抵达终点,即他日思夜想的南方。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影片其实为我们呈现的是一条射线,因为我们一直没有看到端点南方的实际影像。

南方真的比其他地方好吗?其实我们并不能得到一个准确答案,只是因为它是父亲的故乡。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蜿蜿蜒蜒的路,都染上了乡愁的色彩,从而变成了最绚丽的风景。

然而父亲却未能回到南方,这成为了他一生的遗憾,所以他选择了自杀。当女儿艾斯特拉踏上前往南方的路途时,影片却在此戛然而止。海鸥镇是艾斯特拉的家,南方却是父亲的家,她要去往南方,去走过父亲曾走过的路,去呼吸父亲曾呼吸过的空气,而艾斯特拉踏上指向南方的路途,也成为她努力修复家庭关系的标示。

「父与女的主题」

影片用女儿艾斯特拉的视角勾画了父亲奥古斯丁的形象,她在追寻父亲脚步时,逐步发现父亲的秘密,而那秘密正是父亲的脆弱之处。父亲迷恋一个叫艾琳的女演员,他独自一人去看她的电影,反复咀嚼她出现过的镜头,他给她写信,哪怕没有回复,也坚持写给她。

艾斯特拉在发现父亲秘密时是痛楚的,父母间相濡以沫的恩爱似乎都是假象,她小心翼翼地向母亲探测,是否知道有艾琳这样一个女人存在。然而母亲的茫然不知,让艾斯特拉感到更加心痛。原来艾琳即使不在他们的生活里出现,却也牢牢地占据了父亲的心。从这一刻起,艾斯特拉对父亲的认识有了变化。

而艾斯特拉这样的个人体验却能引起我们情感共鸣,因为我们都有这样的时刻:小时候我们觉得父亲是座山,没有他扛不了的东西,我们只需要安心倚靠在他身旁,但随着我们的长大,我们会渐渐发现,父亲其实也会有脆弱、无助、甚至软弱的一面。我们对父亲的认知产生变化,子女对父母的认知变化,并不代表子女对父母的爱减少,而是在意识到原来父母也不是完人后,心存感激他们的养育之恩。所以,艾斯特拉和父亲玩起了游戏,她躲在床下,任凭母亲的寻找和呼喊,她都赌气不出来,也不吭声。唯有父亲用他自己的方式来回答艾斯特拉的沉寂,他用手杖准确无误地敲击着艾斯特拉躲藏的地方,似乎在告诉艾斯特拉,他所承受的痛苦不比她少。

影片结尾处,长大后十五岁的艾斯特拉和父亲展开了一场交谈,他们谈起了爱情,父亲笑着说她和“大情圣”之间的青春暧昧,她也大胆地问起了那个名叫“艾琳”的女人。艾斯特拉的长大促使他们能用更为成熟的状态来对话,他们也能了解彼此的真正的需求。

「迷人的影像」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那无处不在的树、那缠绕的云烟、那落满树叶的园子,都流露出了一股淡淡忧伤。导演艾里斯用最优美的镜头,呈现了一出戏剧化的生活流。宁静的小镇、美丽的少女,还有恰时响起的音乐,都像诗一般让人回味无穷。

整部影片的节奏都是舒缓的,即使当女儿发现父亲秘密时,影片也不将这个情节刻意放大,它就是那么自然地发生了。没有夫妻之间难堪的争执,也没有女儿愤怒的质问。好像告诉我们,生活比这些戏剧事件更为重要,即使这些事情发生了,我们也不应该停留于此,而应该朝前勇敢地走。而整部影片的氛围,又是神秘甚至有些奇幻的,它用光影、音响等手段将现实的残酷感抹去,而更侧重于人物内心世界的塑造,从而给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

艾里斯被誉为西班牙的传奇导演,传奇原因之一就在于他执导的影片的数量虽然少,但都非常精致。《南方》被西班牙影评人协会评选20世纪50部最佳西班牙电影之一,以及TSPDT影史最佳电影1000部之一。《南方》的上一部影片是他在1973年拍摄的《蜂巢的幽灵》,两部拍摄时间相差了十年。十年的时间改变了什么,似乎什么也没变。艾里斯出生于西班牙,但他的影片却有别于西班牙给我们的热烈、激情的印象。他用一种疏离的态度,极为冷静地告诉你他讲述的故事。

所以,当我们在欣赏影片时,我们的心也是缓和的。我们看见女孩坐在秋千上,月光穿过树叶,影影约约地照在她的脸上,她抬头看着阁楼里的父亲,又难掩内心的失落。影片展现艾斯特拉长大的转场镜头,先是镜头跟随年幼的艾斯特拉从屋子骑单车出,接着镜头固定住,艾斯特拉骑单车的身影逐渐变小。接着转为,15岁的艾斯特拉朝镜头骑着单车走来。

艾里斯也非常注意细节的刻画,例如在讲述这样一个带有些许伤感色彩的故事时,他并没有刻意渲染其中的苦大仇深,相反他用暖色调刻画了艾斯特拉一家人的生活日常。他们因为战争来到海鸥镇,女儿好奇父亲的一切,青春里无处安放的好奇与焦虑,都被编排在一个抒情诗般的故事框架中。

美国作家安迪·安德鲁斯曾说过:“我们都是时间的旅行者,为了寻找生命的光,终其一生,行走在漫长的旅途上。”父亲在寻找南方,女儿在寻找父亲的南方,我们终其一生,都在为了寻找自我,勇敢地踏上旅途,哪怕那是记忆里未曾去过的远方。

发于2019年欧盟影展

 4 ) 时间的流逝 是这个世界上惟一能让人 感觉公平的事物

八年前,我决定再也不向你提及任何事情 当时的我十分孤独 那种孤独感不是你能体会的 对我来说就是一种煎熬 你身边一直都有你关心的人 那些比我重要的人 当时我也明白你的难处 让我尝试去为你辩解 会让我觉得自己没有那么可悲 我不停地游离在人群中 但似乎永远也找不到属于我自己的那场戏 你记得吗 就是我们彼此不愿分享的那场戏 顺便问你 如果你要杀我 要用哪一样武器呢? 开个玩笑 故事说的不是我 但却能感觉到女人的情感 你应该对你所在做的事 应该感觉到愧疚才是 我真的希望没有收到你这封信 给你回信需要太多的勇气 时间啊,时间的流逝 是这个世界上惟一能让 感觉公平的事物 尽管我已经成熟起来 但深夜我依然害怕

 5 ) El Sur 南方

(这个真不算影评,惭愧了)


说起南方,我却好像一直都在北方。在夜幕覆盖的华北平原生长,如今短暂来到的,也是另一个国家的东北角。我从没有真正踏入过一次南方的土地。对我而言南方的字眼和概念似乎意味不了太多,至少应该不会像西语世界的El Sur体现出来的那样神秘荡漾。

 

会这样说的头一个原因便是博尔赫斯那篇出名的《南方》,它的诱惑力强大到当我最初认识人大豆瓣上有名的南方小姐时,脱口而出地问道她的名字与小说有无关联。像博尔赫斯老先生的一贯做派一样,《南方》的关注点也在于梦境、死亡、归宿、永恒等字眼上,这个故事也可以有多种解释版本。但无论以何种方式解读,伫立在故事遥远而清晰的边缘的,正是令人渴望的南方。

 

我并没有真能够循着博尔赫斯的足迹来到南半球的阿根廷,而是去到了更本源的西班牙(当然,加泰罗尼亚人、巴塞罗那人假如看到此处,定然会义正言辞地纠正我的说法)。当西语世界坦荡地、毫不吝啬地铺开在我面前时,比起瞬地融入他们日夜狂欢的队列,我更先做的却是停滞、顾盼与凝望。也许你永远不能从这儿的人身上找到负担的分量,即便是再怎么危机。西班牙人或者加泰罗尼亚人在一如既往地生活着的同时,映衬出我在那种意义上讲或许根本没有生活过。

 

在这样的时候,我看了这样一部同样叫做El Sur的西班牙电影。出走的父亲、女儿承继的怀表、旋转的斗牛之曲、海鸥风向标,这些或许便是它的全部的简单的意象。它似乎并没有与博尔赫斯的小说有什么关联,但即使是全然不同的故事,南方在他们之中却都成为了归属感和神秘感的代言。其实影片它并没有让我找到什么答案,无论是关于故事本身,还是整个的所谓南方情结。但我似乎知道一点,一个真正可称为在生活着的人,似乎都会像他们那样,有着些许秘密和寄托。而巧合的是,这些东西往往都牵挂于南方。

 

遗憾的是,我从没试图把整个自我寄托在飘渺的远处,不在三月的烟雨飘摇的米店,不在一直往南方开着的公路之歌,也没有在真正属于南方的姑娘的心上。但我现在迫不及待的想要去到这里、伊比利亚半岛的南方,也许是塞维利亚,也许是马拉加,再或者格兰纳达。尽管我知道我理解的南方很难与他们的El Sur吻合,就像《向加泰罗尼亚致敬》不会等于<Homage to Catalonia>,就像Yingdi Lei不会等同于Kief一样吧。

 6 ) 父亲

El Sur使我想起一些文学中的父亲,经典的理想破灭,自我放逐于现实之外的形象。他是阁楼上变成鸟的父亲,也是飘荡在河流之上永不靠岸的父亲,也是自弃于荒野的父亲。我或多或少倾慕和怜爱他们的背影。

这个父亲太其貌不扬,至少是在最后片段才打动到我。听到和女儿在成年礼上跳舞的那段音乐时欣慰又悲哀的表情太动人了,我感觉自己是懂得他的,就像懂得其他那些断绝一切的父亲一样。那段音乐,和镜子里映出的面孔,令他深切地意识到过去已经恍如隔世,一切没有转圜的余地,他和现实被分隔在河岸的两边,手中空空如也。如果能重来,可以为他做些什么。

 短评

维克多.艾利斯,无以伦比。

5分钟前
  • 充蜜
  • 力荐

“突然间黄昏变得明亮,因为此刻正有细雨在落下” 南方是沉重而缓慢存在于我们脑海的意象,此刻它正隐秘蛰伏,少顷将无声降落。开场窗前的光线变幻即营造出两个时空的迷你舞台,色调如油画,对「光」的运用堪称曼妙无比,如教科书般写就何谓「电影感」。画框外的声效利用,开拓深度空间,留白处的神秘悠远,与大量未交代的父亲前史一样,都存于画面之外。藉孩童视角回溯穿透厚重时光灰尘的往事,政局变化的阴影波及,父子关系的转折,终生耿耿未竟的爱情,通通留在想象中酝酿无数次的「南方」,当她终于要踏上这块因过分被臆想描摹的土地时,竟无法面对,戛然而止的结尾让我想起博尔赫斯之《南方》结尾。全片最爱:1、父亲坐在电影院里追忆往事;2、女儿看到父亲街头借火;3、父女最后一次谈话,“我把他留在窗边,像留给命运。”

10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美感极佳,情绪动人,一段精致的父女故事,同时也是一次细腻的成长经历。在摄影方面艾里斯有相当系统的美学体系,光线忽明忽暗的转换和精准的人物特写无不令人印象深刻,女孩视角的独白和稳定的节奏又给影片增添文学性,两者可谓相得益彰。

14分钟前
  • TWY
  • 推荐

和蜂巢里的幽灵主题相通,五十年的西班牙佛朗哥政权阴影下的生活,导演用一个小女孩的视角来观察复杂的成人世界,片中优美的自然风光、光线运用、淡入淡出转场运用极其吸引人,导演说这片实际上只拍了一半,不能不说确实是个遗憾。

19分钟前
  • 幽灵不会哭
  • 力荐

无感,90多分钟没讲清楚故事。去追寻父亲的脚步,去探寻自己的内心~我只喜欢结尾那点~

24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静谧的动人

25分钟前
  • 愚比王
  • 力荐

每当看到这样的电影,我就忍不住想去写一个与片中故事同样闷骚的故事,但是一关播放器,就作罢了。

29分钟前
  • 不流ᝰ
  • 力荐

那里总是很潮湿,那里总是很松软。

30分钟前
  • 东北洪常秀
  • 还行

起初,导演创造南方。 南方虚无缥缈,画面黑暗。导演的幽灵运行在胶片上。导演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导演看光是好的,就将光暗分开。神称光为电,暗为影。有创造,有光影,导演是一门神的艺术

34分钟前
  • 丁一
  • 推荐

第一部维克多·艾里斯,用光很NB,情绪表达很抑制。下载的画质和字幕太差,需要再看一遍。

38分钟前
  • 阿德
  • 推荐

曼妙

43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1.平缓叙述的故事,几乎没有任何的冲突和高潮;2.南方是存在于记忆和书信、言语中,影片在前往南方的前夕戛然而止;3.“南方”或许是另一个父亲;4.影片的摄影跟海报一样好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西班牙影史十五佳NO.13

48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有些事有些感觉,就只在父女之间,甚至没有交谈也彼此心照。同一屋檐下的其他人即便每日共处一室也是不知道的。

49分钟前
  • vivi
  • 推荐

人们对于想象未来和思考过去的态度是一致的,渴望抓住蛛丝马迹,却又害怕一览无余。追求的不是真相,正如同思念的并不是曾经本身。如此小心翼翼,皆是为了保护他们最亲爱的。同时,交流成为缺席者。人类之所以复杂。

53分钟前
  • 郝小勺
  • 还行

少女在最后去了南方。一直觉得“南方”这个词,因为受美国文学的鲜明刻画影响,本身便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氛围感。当然这是部西班牙电影,自然无法提供那种带有湿气的怪诞想象。甚至,虽然取了这个电影名,呈现的却是伊比利亚半岛北部的稀疏景致,南方成了父亲带来追忆的来处以及女儿一意探寻的内心指向。

56分钟前
  • ample
  • 力荐

影片弥漫着忧伤的气息,每个人都隐忍着自己的情绪,静静地“旁观”着事情的进展,貌似置身事外,却个个都深受其害。父亲对故土的复杂感情,女儿对父亲的深深依恋,都在影片光与影魔术般的变化里非常艺术地传递出来,缓慢而充满力量。

57分钟前
  • 麦兜
  • 推荐

海鸥 结尾的god view

1小时前
  • 𝐓
  • 还行

真正的光影艺术。影片自始至终沉浸在追忆的气调之中,神秘而忧伤。孩童视角与隐隐的内战魔影契如[蜂巢幽灵]。高反差的明暗对比,古老油画般的质感,延缓的淡入淡出,一格格画面渐次暗淡消弭,又缓缓亮堂起来,伴着低回的钢琴曲与沉静的旁白,恍若昔日流光重现眼前。房顶上的海鸥标志,见证了四季轮回。永远在画外想象或明信片上的暖丽【南方】。金色的怀表链坠。父亲的魔法能量,父亲的秘密情殇。电影院里的回想。女孩骑车去,成人骑车来。那场圣餐礼后女儿与父亲的共舞,呈现于悠扬手风琴伴奏的运动长镜头中,让我蓦然想起安哲罗普洛斯与卡兰德若。蓝色的夜晚,父亲独自躺在床上抽烟,烟气缭绕中的孤独令我兀自忆及王家卫与梁朝伟。童年的艾斯特拉执拗地躲在床底,听着隐没在黑暗中的父亲时而将拐杖敲在地上。PS:修订翻译了字幕~(9.5/10)

1小时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单纯是因为题目想看这部片儿。头一次看艾里斯,这部片子声音主导,大量旁白,同时通过声音营造画外空间。擅用光影(尤其弱光)制造异常精致微妙气氛,同时情感细腻动人。当然少不了历史模糊的介入。叙事上算是较为戏剧化的生活流,格局极小(有点像《小城之春》了)。音乐也不错。

1小时前
  • 胤祥
  • 推荐

情圣的那副涂鸦,可以印在T恤上。

1小时前
  • 内个死猴子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