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扇公主

邵氏电影中国香港1966

主演:郑佩佩,何莉莉,岳华,丁红,井淼

导演:何梦华

播放地址

 剧照

铁扇公主 剧照 NO.1铁扇公主 剧照 NO.2铁扇公主 剧照 NO.3铁扇公主 剧照 NO.4铁扇公主 剧照 NO.5铁扇公主 剧照 NO.6铁扇公主 剧照 NO.13铁扇公主 剧照 NO.14铁扇公主 剧照 NO.15铁扇公主 剧照 NO.16铁扇公主 剧照 NO.17铁扇公主 剧照 NO.18铁扇公主 剧照 NO.19铁扇公主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1 17:02

详细剧情

话说这一日,唐朝和尚唐僧(何藩 饰)带着沿途手下的徒弟孙悟空(周龙章 饰)、猪八戒(彭鹏 饰)、沙和尚(田琛 饰)跋山涉水,历经艰苦,辗转来到了烈火炎炎的火焰山。因当年悟空大闹天空踹翻了炼丹炉,导致天火降落人间,非铁扇公主(丁红 饰)的宝扇不能灭除。悟空因之前降伏红孩儿,致令结拜大哥牛魔王(井淼 饰)及其夫人铁扇公主对其恨之入骨,坚决不肯借扇子,由此上演了三盗芭蕉扇的好戏。   经过一波三折,师徒四人好不容易闯过火焰山,结果又遭遇白骨精姐妹(郑佩佩 & 何莉莉 饰)两姐妹的阻截。为吃到唐僧肉,白骨精变化多端,诡计频出……

 长篇影评

 1 ) 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这部号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立体声动画长片,在上映六十几年过后的今天来看,依然是妙趣横生。

许多有趣的创意,例如片头师徒四人到了炎热的火焰山,八戒热得摘了自己的一只耳朵来扇风,让人感到一种特别的诙谐,即使到了充满着冷幽默的现代社会,还是让人觉得,好妙的想法。

制作也相当精美,片中角色唱歌的时候,字幕上面跳动着一颗小球,唱到哪个字就弹到哪里,隐隐有唱K的意味。歌词也非常浅白洗练,还带着民间幽默,特别特别亲切。

配音倒是个小败笔,查了点资料,说是当时请来了白虹、严月玲、姜明、韩兰根、殷秀岑等名角配音。感觉总带着一股放不开的文艺腔,让人感觉特别的“端着”。尤其是唐僧的台词,完全是政治色彩和教化语言,让人听着很不舒服,星爷的大话西游里那个啰嗦的唐僧形象,莫非就由此片中的唐三藏得来的灵感?这丫简直太腻歪了。不过放在当时中国的时代背景下看,还是可以理解的。

从这部片子里能看到很多东西,比如中国传统的水墨山水,人物的阴阳画法,京剧过场的插科打诨,传统剪纸艺术,等等。用现代的话说,是一部很有技术含量的动画片。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能拍出这样高水准的动画,真是件值得自豪的事。

而反观现在的中国动画,不禁有个疑问,为什么有了这么好的开始,却没有好的发展?想起来中国的许多方面皆是如此,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空有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到如今却在很多方面落后于人。为什么?

我们需要反思。

万籁鸣曾经说过:“动画片一在中国出现,从题材上就与西方分道扬镳了。在苦难的中国,为了让同胞迅速觉醒起来,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开玩笑,因而形成了中国美术片与外国动画迥然不同的特色,我们为了明确的教化作用而强调鲜明的创意,在某种程度上忽略应有的含蓄、幽默与娱乐性。这是优势,但客观上对我们后来的发展形成一定局限。”

我想这些话点破了中国动画近年来发展的瓶颈。我们太重视教化作用了,却抛弃了趣味性。

我们没能做到寓教于乐,没能做到潜移默化,相反的,却往另一个枯燥无趣的极端走了。

而这种过分的功利性只能导致反作用。

教育,文学,音乐,电影……有多少领域走进了这个误区?

尤其是爱国教育。这点从最近的抵制事件可见一斑。

要纠正这种方向上的错误,往往要付出更大更大的代价。

 2 ) 翻过火焰山;打烂灵霄殿

在《大闹天宫》四十周年DVD双碟纪念版里看到了这部传说中的《铁扇公主》——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大闹天宫》已经是近两年来的第四次观看了,最近一回是在去年的国际动画艺术沙龙年会上通过大银幕饱的眼福。唯一的遗憾是没看过完整版,但愿在它五十周年之际美影厂能给我们一份惊喜吧。《大闹天宫》那近乎完美的配音和绝佳的配乐,是最让我欲罢不能之处,还有就是几段出彩的武戏,我特别喜欢的是大圣斗哪吒那一段,异常地传神,虽然把可爱的哪吒画得磕碜了点。

而《铁扇公主》是头一回看,如果拿如今的标准和眼光去打量这部划时代的作品,它的不足显然是一定的。但在我看来,光是最后那段众人齐心制伏牛魔王的情节所展现的艺术手法和技术创新,就足以证明这部作品的伟大,更不用说把它放到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去看待了。当年,手塚治虫先生就是看了它才决定弃医从画,成为一代日本漫画之神。在第62届威尼斯电影节的“中国电影秘史”单元,本片是入选的15部经典电影中唯一的动画片,而且其拷贝经过了专业修复,但愿这个修复版能尽早发行吧。当片头猪八戒扒下自己的耳朵当扇子使的时候,我说,这想法可太绝了!

万籁鸣先生的这两部作品,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即把艺术和政治结合得恰到好处:作品在当时的意识形态下起到了特殊的政治作用,但完全的抛开意识形态后,其艺术性和思想性也丝毫不打折扣。今天我们在观影的时候,会去刻意地联想《铁扇公主》是在号召民众团结一心抗日吗?会去刻意地联想《大闹天宫》是在表现苦大仇深的阶级斗争吗?不会,至少我没有。而比如文革结束后拍摄的《哪吒闹海》,至今看来仍有太强的政治隐喻,让我不愿再看。纵观一些优秀的国产电影,也都存在这么个情况,就是一旦撇开了片中所包含的意识形态成分,片子的表现力就大大被削弱。当然了,这大概也反映了政治在中国人生活中所占的比重。

其实在《铁扇公主》上映前一年,迪士尼推出的《幻想曲》里也同样存在着与二战有关的意识形态。而本片即便在最后上映时被伪政权的电检机关强行剪去了“人民大众起来争取最后胜利”这句鼓舞民众的话,它所起到的抗日宣传的效果依旧巨大。值得一提的是,本片在“孤岛”上海上映时,甚至打破了迪士尼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动画长片《白雪公主》独霸动画影坛的局面。

《铁扇公主》中模仿和借鉴迪士尼动画的痕迹是显而易见的。片中的近景比如树木是典型的迪士尼风格,还有牛魔王的脸部刻画也和迪士尼1931年出品的动画短片《中国瓷盘》里的中国人相似。当然了,本片也吸收了中国古典艺术的养分,片中的远景比如大山就带着中国山水画的风格,还有铁扇公主的脸部刻画也颇为古典。不过中西两种风格过于泾渭分明,远没有达到水乳交融的程度。我还注意到一个现象:凡是动物(比如悟空和八戒)的手指头都是画的四根;而非动物(比如唐僧和沙僧)的手则是正常的五指。四指显然是很卡通的处理方式,包括主角孙悟空的形象也是卡通化的,其实片头标明的就是“中国第一部长篇有声立体卡通”。片中一些情节比如插科打诨以及歌舞元素的运用都起到了很好的娱乐效果,就是配乐有些过头和不着边际。但四五指并存着实有些不伦不类,到后来美影厂出品的动画长片里,就都是清一色的五指了,毕竟“卡通”和“动画”的所指还是有区别的。

为什么我们总说《大闹天宫》至今都是一部无法逾越的经典?我觉得好就好在它那近乎完美的中西合璧,正如法国《世界报》的评论:“《大闹天宫》不但具有一般美国迪士尼作品的美感,而造型艺术又是美国迪士尼作品所做不到的,它完全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其实一味的模仿并不是什么难事,难就难在如何和本民族的文化融合。做到这一点,真的不简单。比如万籁鸣先生1950年代回到大陆之后的首部作品《野外的遭遇》,如果关掉声音只看画面,那基本上就是一部典型的迪士尼动画,在画面的美感上完全可以和迪士尼媲美。而与此同时,我们的创作者更多是在模仿苏联动画,以至于1956年,《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在威尼斯国际儿童电影节获奖时,竟差点被当成了苏联动画。好在特伟先生及时提出了“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我们的动画创作才渐渐找到了北。这一口号带来的影响是革命性的,中苏关系破裂后,波兰和捷克动画成了主要的观摩对象,可在我们1960年代的动画里,并没有发现它们的影子,因为,我们有了自己的“中国学派”!可惜的是,这一传统,如今似乎正在渐行渐远。

我觉得这两部作品还有一个不错的共同点,就是结合时代背景对原著《西游记》的成功改编。前者把三借芭蕉扇的主角孙悟空的戏份给分解了,让徒弟三人来共同承担,情节类似《三个和尚》,在三个人都没借到芭蕉扇之后,通过唐僧之口引出本片的主旨:要齐心合力方能成事。而后者更是完全颠覆了原著中孙悟空最终被降伏的情节安排,让他最后过上了自由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个故事的结局,这样的安排再好不过,在逻辑上也是合理的;对于观众来说,跟着扬眉吐气一把,何等畅快淋漓?追求自由、反叛专制从来就是动画片的一种主题,比如来自法国的《国王与鸟》,最后机器人砸碎笼子的一幕与大圣打烂灵霄殿那块牌匾是多么相似啊。

《铁扇公主》当时请来了白虹、严月玲、姜明、韩兰根、殷秀岑等名角配音,大概是如今流行的明星配音之滥觞了,不过那上海滩的文艺腔在动画里听着还真有些别扭。此外,我觉得《铁扇公主》有一个很别致的做法在于,它多处运用了“画中画”,即在一个全景的景别中央有一个小景别,当画面推近到中央时小景别再展现出全景。这倒让我想起了费穆先生在《小城之春》中安排戴礼言出场的那一幕,不过在动画片里,这样的手法确实是头一回见着,感觉挺好。

在DVD的后面附了一部半小时的专题片,平心而论,片子做得相当凑合,能吸引眼球的只有那些珍贵的资料和访谈。特别是《大闹天宫》的摄影段孝萱提到了一些二次曝光的处理,我在观影时还真没有在意。这部短片最大的瑕疵是,居然说万籁鸣先生逝于1999年,可片中拍摄的大万老在上海福寿园钟灵苑的墓碑上明明刻着1997年,真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了。片子里有一段是万氏四兄弟从艺六十周年(当然也是中国动画诞生六十周年)的庆祝会,当看着双手颤巍巍的万籁鸣先生在答谢辞中说到“党的关心、支持、帮助”时,我不禁感慨万千。

说真的,动画精品就是只有在计划经济模式下才能打造出来的,民国时期和如今当下都不太可能。差点夭折的《铁扇公主》由于经济、人员、技术多方受到限制,导致了孪生兄弟二万的好多创作设想泡汤;但也不是说有了足够的钱就可以出精品,花上千万打造的《宝莲灯》也不过如此啊。是什么成就了《大闹天宫》?就是那个时代。如今哪里还有那样大师云集的豪华创作班底?就算有,又有谁还会不计报酬的一干就是好几年?而《大闹天宫》的制作究竟花了多少钱,没有人能说得清。万籁鸣先生本人,甚至一度在香港沦为了电影布景工作人员,当时年过半百的他已经对《大闹天宫》的创作不抱希望了,直到后来有了“党的关心、支持、帮助”。我说这些不是要歌颂那个时代。我只是说,(艺术类)动画精品需要计划经济模式,这恐怕是个真理,即便是在经济发达的加拿大。至于为了迎合大众口味的动画片,自然应该选择商业运作了,但当金钱取代艺术成为了首要追求时,想出精品就很难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同样取材自《西游记》的《金猴降妖》也就成了迄今为止的最后一部精品长片,只是它仍旧无法超越《大闹天宫》。

本来这篇文字只是想记录自己前日在观影时留下的一些想法和感受,所以也没个什么主题。该说的都说了,那就到此为止吧。最后借题目来完成结尾:在翻过了火焰山、打烂了灵霄殿之后,我们的动画还能够走多远呢?

 3 ) 迪斯尼创意跟中国古典风格的完美结合

看到这部动画时让我大吃了一惊。这部动画在细节上无一不透露着当时迪斯尼动画的创意,说得具体点是迪斯尼黑白动画时代的创意。但这些创意放在这里却几乎没有让人感觉生硬的地方,对此照样能够运用自如,并很好得把握住了分寸。然而这部动画却也不只是把这些迪斯尼的创意拿过来而已。动画从各方面都像是东方人的手笔,无论角色形象、布景还是配乐,所透露出来的无一不是中国古典的风格。如此看来这部动画并非只是单纯对迪斯尼动画的模仿,而是很好得将其跟中国古典风格结合了起来,即使让熟悉迪斯尼动画的人看了,也有很多耳目一新的感觉。
动画的剧情基本是根据《西游记》第59回至第61回这块(也就是“三调芭蕉扇”的故事)来改编的,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做了一定的发挥。并因为当时的背景,希望借此来激发人们的抗日热情。
动画虽然说“实为培育儿童心理而做”,但仔细看下来发现还是有一些不适合儿童的设计存在的。其实当时的迪斯尼动画也存在着一些这样的地方,这也是为什么如今迪斯尼在发行这些旧作时会删掉一些地方的原因(不过为此也引起了不少影迷的不满)。

PS:看过这部动画后,我就不再觉得如今出的这些对美国、日本动画的跟风作有多么好了:当年我们对迪斯尼动画就能做到绝不是简单模仿,并为此发展出自己的风格;为什么现在还需要去跟风别人的作品,而且这回完全就成了拙劣的模仿。
如今《铁扇公主》最大的遗憾恐怕还是没有一个比较好的修复版本,但不知这种已经进入“公版”的动画还有人愿意修复吗。

 4 ) 唱片版插曲唱的要比电影中的认真些

 5 ) 彼时

婴孩期的视觉艺术大约有些个共同的大意,就是写实和肖真。这部作品也是。而且迪斯尼的烙印很深,尤其是女性造型酷卡通偶像petty,动作设计也是按照迪斯尼的那套经典的训练方法,请真人特定表演然后临摹动作,这套法子后来演化成了3D扑捉。

不过也得有了这部青涩作品,万老和那些动画才俊摸索到了从本土文化中去取经,方向明了了,他们独不缺的反而是技艺和胆量,有了这段来历,大闹天宫才是服了水土的正果。

BYW 开篇那些提示文字,指明了这部作品是儿童级别,但片子交待成年人的关系还是多了些,大约14岁左右的孩子也才明白什么叫:“外面养了女人”这类台词。

铁扇公主算是海派电影的抛头浪,图新鲜娱乐是都会电影的一级任务,即使镜头切过到赵丹和周旋窗口对唱,也相衬的很。

 6 ) 国产动画曾经也牛过

昨天晚上看了万籁鸣的动画长片《铁扇公主》。该片在角色形象以及风景描绘上是中国传统风格,其中,最有趣的是孙悟空的形象,基本上就是只猴子,手脚总是弯着的——没一点威风凛凛的感觉。最倒霉的依旧是沙僧,变成结巴了。

而在角色动作方面的处理上就很有迪士尼的范儿——把人物理化。比如里面的沙僧被牛魔王踩成一张纸,八戒吹气球似地又把他吹圆实了。

除此之外,有些地方的处理非常现代,八戒从铁扇公主那儿骗来芭蕉扇时,作者表现他得意忘形的样子是拿起芭蕉扇当吉他边弹边唱。

这部片子是1941年在上海上映的,因此整个故事也是对抗日战争的隐喻——最终战胜牛魔王是悟空、八戒、沙僧以及火焰山附近村民同心协力的结果。

可惜,因为种种原因,之后的13年,万籁鸣无缘继续动画事业。1954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邀请万籁鸣担任艺术顾问,他才重拾生疏的画笔。5年后拍摄完成目前中国动画的最高峰《大闹天宫》。然而之后因为文革”期间,有人质疑,这部片子借古讽今:因为玉皇大帝嘴下有颗痣,而毛主席下颌也有颗痣,孙悟空到底是在反谁?万籁鸣遭到隔离审查。

从此泯然众人。

万籁鸣开创的动画事业,虽然国内无人继其后,却惠及国外。铁臂阿童木的父亲,日本现代漫画之父——手冢治虫,正是在《铁扇公主》的鼓动下,放弃医生的职业,决心投身动漫事业的。

 短评

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 大学 现在看受迪斯尼影响很大 其中不乏一些荤段子 里面人物神态动作十分真实与传神 甚至有一点像是真人拍摄转描的感觉(当然1941年完全不可能)手冢治虫当年看了此片弃医创造了日本的动漫帝国 可是现在的中国动画又是什么样呢

5分钟前
  • 基尔
  • 力荐

中国动画事业创始人万籁鸣曾经总结过:动画片一在中国出现,从题材上就与西方分道扬镳了。在苦难的中国,为了让同胞迅速觉醒起来,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开玩笑,因而形成了中国美术片与外国动画迥然不同的特色,我们为了明确的教化作用而强调鲜明的创意,在某种程度上忽略应有的含蓄、幽默与娱乐性。这是优势,但客观上对我们后来的发展形成一定局限。本片却很好的利用中国戏曲手法寓庄于谐,加之耳熟能详的故事,使影片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6分钟前
  • 花儿果果
  • 力荐

原来40年代的“童话”尺度是如此之大。尽管技法上处处是迪士尼早期短篇动画的影子,但避水金睛兽和沙僧化身充气玩具的这种设定的我的确是没想到,整体类型故事的流畅性也是有保障的。另外唐长老最后发动群众的逻辑我也是很服气:既然人家不肯借,咱们组团去抢就好了啊。

10分钟前
  • 楚翰彻
  • 还行

超越年代,超越技术的bug存在,领先当时动画水平50年。感谢万氏兄弟,感谢民国。

11分钟前
  • 武侠小王子
  • 力荐

太神作了,膜拜啊,中国人不是没有创作力的

12分钟前
  • 红皇后
  • 力荐

可惜没有孙悟空携手铁扇公主勇斗小三的段落。就像开篇所述,这就是一个童话,整个故事也保持着放轻松的态度,包括把很大一部分戏份放在猪八戒身上,也是因为更好笑些,尽管总是映着迪斯尼的影子,但创新也是显见的。

1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7/10。平行蒙太奇准确完成了团结抗日的意图,开端镜头平行在獠牙尖锐的火焰山鬼怪和火烧屁股的悟空之间快速切换,紧张、自然地引出矛盾,铁扇公主从口中拿出芭蕉扇,扇向悟空,乱飞的悟空、拉长的大树、晃动的室内大风吹掉女子的床单,用不同事物变化展现芭蕉扇威力巨大,高潮双线平行,牛魔王愤怒地追击师徒四人,眼看要追上,树被村民越拉越大,牛魔王被卡在树中间,悬念的激化与解决表达抗战信念。动作表现灵活,角色造型充分借鉴了迪士尼特色,譬如对狐狸精的长睫毛、眼影处理,突出妖媚,悟空变成的昆虫造型上,硕大椭圆的眼睛带有高光、四肢穿戴白色手套,类似美国动画中拟人化的动物,身体变形幽默(沙僧被打得栽进土里、被牛魔王踩扁后复原,八戒把耳朵摘下扇热、脸撞上门把鼻子缩回去,唐僧讲经时矮子把挡在前面的帽子剪破洞)也没有脱离情节。

22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中国第一部长篇有声立体卡通,制作水准就如此之高。尽管是黑白片,但动画动态效果完全可媲美同期迪士尼,各种奇思妙想也层出不穷,多次人物变身充分利用动画本身的独特性,极具趣味。辟水金晶兽还能当成气球样,抽气卷起来,吹气再还原,真是怎么想出的点子。27年的盘丝洞,41的铁扇公主,师徒四人的人设与今日都差不多,西游大IP可以继续吃上几百年。

23分钟前
  • 十一伏特
  • 力荐

颇有些神来之笔的小调度,不过这个故事也能引到人民战争上面去,也是够有趣的……时代使然。配音是喜剧大手啊:韩兰根+殷秀岑。

28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借鉴了当时迪斯尼的一些手法。看了此片,当下的动画片工作者应该找地缝钻。另外,原来那时起,唐僧就已经是《大话西游》里的口水多……

30分钟前
  • 被迫改名
  • 推荐

第一次看黑白动画。由于是国内首部,按崇古褒先惯例似乎得五星,但我踌躇后却给不得这么高。即便是41年,比较同时代的花和树、唐老鸭,委实差距过巨,且都是人力可以弥补的差距。人物形象粗陋,不美观,唐僧面部简单到敷衍,笔法熟练些完全可以大为改进的;配音是典型的民国电影腔,毫无感情背书一般。

33分钟前
  • 小重山
  • 还行

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手冢治虫看完此片倍受震撼,回家搞出了阿童木,由此一个动漫帝国崛起,同时,中国的动画却逐渐灭亡。

38分钟前
  • 37°2
  • 推荐

很有趣,画风和造型,兼具古风、古意、古趣,稳健自信却不失童心,除了孙悟空画得丑了点,像个跳来跳去的蟑螂,其他的都很棒,居然还有半裸美女春睡,猪八戒调戏铁扇公主,劲。

43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包卫红将其定义为agitation cinema,提出以下分析:1)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她观察到观众与孙悟空两者窥淫视角的重合)在“火”的暴力前失效,展现了梅洛-庞蒂对笛卡尔的客体化凝视的批评之思想,即世界在我周围,而不是在我眼前/前面;2)火的力量也更在于它时刻挑战任何试图辨认、定位它的尝试,成为电影作为一种可塑媒介的反映,这也是动画力量所在;3)孙悟空造型模仿米老鼠,狐妖拟Betty Pop,折射此片生产机制;4)孙悟空或猪八戒没有取得芭蕉扇,获得胜利,而是让大众(the masses)登场,成为战胜牛魔王的主角。个人主义的胜利让位于集体行动(action)的狂喜;5)牛魔王似飞机,坐骑像坦克,火焰即是兵燹;6)“火”连接知觉与行动,展示了人物与背景的动态互动;7)变形质疑统一国族性格,继承火烧片传统和左翼美学。上海非孤岛。

48分钟前
  • Derridager
  • 推荐

很荣幸,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是南京人做出来的。万家兄弟虽然用的是化名,但这并不影响这部电影对手塚治虫的启蒙,至今为中国人顶礼膜拜的日本动画大师最初竟然是因为这部中国动画才迈入此行,是不是很讽刺?可惜,文革期间,万氏兄弟被下放,动画文稿被毁。堪称中国动画顶尖之作的《大闹天宫》也出自万

53分钟前
  • 少年 遊
  • 力荐

两万张画稿,历时一年半的时间制作,亚洲第一部有声动画长片。叙事流畅,以现在标准来看,线条画质免不了粗糙,但是这种画面想象力,比如那些变形方式,在那个年代无疑是开创性的。更为可贵的是最后号召共同合作抗击火焰山和牛魔王的段落,毫无疑问是呼吁彼时国内放下分歧团结一致抗日,真是“国家良心”。日本“漫画之神”,动画漫画始祖手冢治虫本人承认正是看了万氏兄弟的《铁扇公主》,他才弃医从事动漫事业,才有了后来的《阿童木》。现在看来,这动画的历史意义真是了不起。8.6

57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据说手冢治虫就是被这部动画片感染的。

1小时前
  • 没头脑又不高兴
  • 力荐

万氏兄弟是手冢治虫的偶像。

1小时前
  • shininglove
  • 力荐

华丽丽的万氏兄弟!!!1943年,一个14岁的日本少年在电影院观看了来自中国的一部动画片《铁扇公主》,决心长大投身动漫动事业。他就是手冢治虫。

1小时前
  • 🌞娘卷卷🌙
  • 推荐

孙悟空以曲直自如伸缩灵活的如意棒调戏制服侍女、八戒给沙僧做人工呼吸、铁扇公主交织着哀怨与欣喜的歌舞。。。数十年前的动画片,却充斥着一片浓浓的cult味。虽说是经典改编,求扇、夺扇、骗扇、反骗扇、抢扇,情节一波数折,独有匠心的细节层出不穷,精彩纷呈出比原著更高的趣味性。

1小时前
  • 无趣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