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厨的餐桌第一季

记录片美国2015

主演:Dan Barber,Massimo Bottura,Francis Mallmann,Magnus Nilsson,Ben Shewry,Niki Nakayama

导演:David Gelb

播放地址

 剧照

主厨的餐桌第一季 剧照 NO.1主厨的餐桌第一季 剧照 NO.2主厨的餐桌第一季 剧照 NO.3主厨的餐桌第一季 剧照 NO.4主厨的餐桌第一季 剧照 NO.5主厨的餐桌第一季 剧照 NO.6主厨的餐桌第一季 剧照 NO.13主厨的餐桌第一季 剧照 NO.14主厨的餐桌第一季 剧照 NO.15主厨的餐桌第一季 剧照 NO.16主厨的餐桌第一季 剧照 NO.17主厨的餐桌第一季 剧照 NO.18主厨的餐桌第一季 剧照 NO.19主厨的餐桌第一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17:27

详细剧情

Netflix美食纪录片.影片分别记录了来自意大利,美国,阿根廷,澳大利亚,瑞典的六大名厨的厨房生活.本片恢宏大气.是关于食物,信念,坚持与创造的故事,动人心魄

 长篇影评

 1 ) self

S101

u don't feel anything, but anything is there.

主厨跟Lara,Lara约hang out,lora兴趣找共通点的启发。

with her, i become a better person, she open the door.(爱情中对彼此最美好的状态 開闊彼此)

Lara真的有种阳光的温和,充满爱有力量。

02

When you treat nature well, it gives you the gift of great food.

BGM真的太強了

03

u have to respect what u cook.

just Leave it for3min 一開始黏住 但之後會形成酥脆的表皮

與女兒在一起的那段念詩with bgm

長大的好處學會拒絕陳述事實

回歸最原始的做菜方式 追求原始

04 加州壽司nikki

05

這集的鏡頭構圖真的太美了

無論是單鏡景

甚至是人開車的手

一個鏟子

還是動態的海水

.....

他把馬鈴薯包好扔坑

(這裡節奏突然變慢 視覺特別及優雅)

最後的野外食

很實在 很幸福

簡單的馬鈴薯肉麵包卻使人觸動

E06

擺盤加音樂

每次都覺得很舒服

像看展一樣

「anyone can learn to duplicate a technique but that's not creative expression. what's interesting is true development.」

小湯匙的擺盤

「一盤菜永遠比不過一份創作」

我想要創造的原因,是因為我真的想給予別人幫助,而非名留青史;當然,在沒有之前,做好本職,足夠的專業,同樣是給你幫助。而且創作,幫助了一波人,又會造成新的問題,但也可能那些問題的本質本來就存在,只是換種形式出現。所以,有害還是有益還不一定,隨緣吧;先成為一個踏實的人。

 2 ) NETFLIX之「Chef's Table」:现代烹饪的弄潮儿们

这部纪录片带来的愉悦不单是影像上的,比如摩德纳巷弄里后厨伙计们一起踢球的时刻,真像是走入了「春光乍泄」的片场,或是在各路电影中频频出现的贝多芬第七号交响曲第二乐章等等déjà vu,更让人着迷的是,身为行业之外的普罗大众,有幸能借此了解这个世界的角角落落正在发生怎样的厨房革命。 自从物理学家、化学家着手研究起厨房里的科学,厨师们便拥有了更丰富的技术支持来完成更复杂的创作。烹饪不再只是一尘不变的重复性动作,整个过程融入了更多厨师个人的自觉,无论是对食材的组合、烹饪手法的选择,还是摆盘的艺术呈现。正是科学,为世人带来了这一波厨房革命。 如今,我们更多看到的是一位位大厨的崛起,好似那些充满光环的艺术家一般受人追捧。不同过往,人们不再只是被一道道可以想象的、四处都在售卖的、同样制式的大菜所驱使而前往一座城市或一个国家,朝圣的原因开始转变为一个个具化的人。

图片来自NETFLIX

如同从1960年代开始进入人们视野的当代艺术(Contemporary Art),现代烹饪(Modern Cuisine)的大师们,他们的作品无不带有前瞻性的品味,手法大胆、不可想象、无法预见,在家庭厨房中不会看到,在街头餐馆中亦不常看到。身处这个世界,没有人愿意重复自己,新旧更迭之快,更不必提模仿或重复他人。这里没有流芳百世的菜品体系,每一道signature dish都因着每一位大厨的存在而存在、消逝而消逝。 虽然对于这类菜品的记忆只能在时间的长河中短暂留存于食客的脑海,或是影像之中,我们仍可通过与大厨们的交流去窥探其中的方法论,也就是现代厨艺的本质:烹饪技艺、人格魅力、文化修养、创意思维、职业道德、现代农业与科学发展的协力运作。

图片来自NETFLIX,主厨Dan Barber在蓝山农场

想要成为被世人所熟知的大厨,除了本身过硬的傍身之艺,是否还有其他规律可以遵循呢?从片中可以发现,首先需要英文沟通无障碍,在文化修养方面可能得是高知,大部分人都曾去法国镀过金,有过受挫或无人赏识的岁月,最重要的是——会讲故事。相信在众多媒体的轰炸之下,他们早已将自己的那套“哲学”背诵得熟稔于心。“现代烹饪生产必须与现代营销相结合,这是当今餐饮经营的首要任务”。 因而,当主厨Massimo Bottura讲起自己的各种灵感是如何被当代艺术所激发、如何从错误中学到东西时,我颇为不能忍受这种可以被观众设想到的陈词滥调。好在整部纪录片不仅打开了神奇厨房的后门,让普通人有机会一窥众名厨的创作究竟,更动人的是,他们生活中真实的痛苦就这样呈现在我们面前,无论是职业生涯中的落魄、生活中的困境、对家人的亏欠之情,甚至还有迟到的从业后悔。

图片来自NETFLIX

我将Massimo定义为厨艺界的安东尼奥尼,不仅因为两人都来自意大利,更因为当初安东尼奥尼摒弃古典叙事拍摄现代爱情三部曲时,前卫而先锋的艺术性同样令其一度受到冷落。Massimo拒绝麻木的传统,反在创意中向传统致敬。他的高招是放大传统菜肴中最富魅力的一点,比如千层面那人人都爱的酥脆一角。

Massimo Bottura的signature dish

主厨Dan Barber,Farm to Table运动的代表性厨师。这是我最爱的一集。当代农业与餐厅农场的实验令人心潮澎湃,当我们学会有效应用科学知识时,便可以通过喂养来获得红椒色的蛋黄。社会的进步为我们带来有闲阶级的布尔乔亚式饮食生活,但实验性的有机农场不是世界的全部,我们依然需要尊重喂养了绝大多数人类的传统农业。 令人动容的是Dan的坦诚,他讲述厨师这一职业背后的真相,相当折磨人、需要很好的体力,极少时间与家人相伴,以及对自己的追问——做这么多的意义何在。

Dan Barber的signature dish

主厨Francis Mallman活得极为诗意,在事业的顶点选择回归质朴与本真。追溯本源,在原始的环境用原始的烹饪方式带出食物的本味。虽然明火促使的美拉德反应让食物更美味,但我对此持有质疑,比如需要砍伐树木,不够环境友好,焦黑的食物表面是否有健康隐患。

Francis Mallman的野外明火烹饪

主厨Niki Nakayama,用现代手法去呈现传统怀石料理所蕴含的文化美学及内在哲思。她很好地代表了女性大厨在这个行业的尴尬境地。现代烹饪的话语权仍被欧、美、日的男性大厨所垄断,在杂志Le Chef评选出的2015年Top 100的大厨名单中,只有一位女性厨师。

Niki Nakayama的signature dish

主厨Ben Shewry描述了他的人生记忆对菜品创作的影响,对当地料理毫无地域性的担忧,更大的篇幅则是让我们了解他如何在充满压力的实验日让思维获得更大的推进、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的时间分配。相当重要的一句话,他说道:烹饪不应被艺术拖累。

Ben Shewry的signature dish

主厨Magnus Nilsson曾有过对北欧饮食历史的探寻,这其中的细节给了他众多创作灵感。挪威气候寒冷,在偏远地区的食材稀缺问题却难不倒他,传统储藏方式下的渍菜亦被他演绎出一种新的境界。他对农产品的独到认识与见解,让食客能够欣赏到反主流食材之美。

Magnus Nilsson的signature dish

促使我观看这部纪录片的动因在于一个片段:Massimo为拯救地震中破碎的帕玛森芝士如何付出他的努力,虽然渲染这种职业道德略显矫情。同样,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一种潮流,厨师们开始注重对在地食材的选用,让食客体会自己身处何地,而不是在本国吃着他国食材制成的料理,丧失地域的辨识度。厨师有责任让人们更关心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农业,体会一盘菜诞生于此地的意义。这其中亦透露出一种职业道德:为当地农民带来经济收益。 时代要求现代厨师必须具备更强大的思辨能力来迎合这个口味与日俱增的世界。食客们不再满足于单一口味的菜肴(这是大部分中国传统菜的问题),他们需要层次丰富、韵律多变却和谐的视觉、嗅觉、味觉、甚至听觉的多维刺激。

图片来自NETFLIX

然而心中难免存疑,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立根于自己的文化迎头赶上现代烹饪的厨艺复兴。可以毫不留情地说,只要我们继续埋头于不问为什么、不知要什么的辛勤劳作,只要老一辈师傅继续保持密而不传的中国式传承制度,而不是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授人以渔,只要我们继续不注重厨师个人文化修养的养成,“用他人的艺术来完善自己的艺术”,我们的等待仍将遥遥无期。 *** 下龙湾的侯麦 微信号:ma-nuit-chez-maud 一日三餐和去年的电影

 3 ) 生活比电影更美

第一集让我对这个系列无比期待,先来个五星!
剪辑明快,线条流畅,人物和食物都用近景,就像这位大厨本人一样,简单,直击人心。
给我很多启发,比如随机的艺术性和破坏的美感;还有当你走在认知前沿时如何等待人们接受新事物,如何真正“改变”和带来新时代;以及,虽然你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因了解至深而可以影响他的人,你却珍惜尊重爱护,而非试探或反复在他身上验证这种影响力。
爱本该简单,爱一向简单。
实在是耳熟能详的名菜——传说中冰淇淋般的鹅肝,五陈帕尔马,坏掉的(各种意义上)柠檬挞等,看着既亲切又遥远。
第一集我特别注意了一点,近来有一个在部分自媒体网站上扩散得比较广的概念:要让食材本身的味道闪光。这一论点又引发了很多跟风观点,诸如:少就是多。话本身可能没什么问题,但这快餐式的传播让我不舒服。主厨Massimo Bottura本人的理念是,基于对食材本身的了解达到对自然味道的尊崇,进而引起的在一道菜品当中保留、还原食材原味,并同时展现与其他食材的化学碰撞——即所谓“调味”的“调”字究竟是个什么过程。
没有对食材的基本理解和尊重,单纯简化、传递这些“快捷”、“精华”的名言,是对餐饮的误读,会起到反作用。
这部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和《寿司之神》一脉相承。对一个人和他的事业产生兴趣,不妨把他还原到他的生活里去观察。不要预设立场,不要早下结论。所谓“纪录”,不正当如是吗?
镜头语言非常丰富,很能抓住大厨和菜品的个性,针对性还原。
配乐整体为主题服务,单就这集来说,还是有些中规中矩,个人觉得还可以更好。

 4 ) 无处不在的创造力

由Netflix(《纸牌屋》制作方)2015年起放送的美食纪录片《主厨餐桌》(Chef’s table)目前已播出两季,每季6集,每集选取一位世界名厨,为观众倾力呈现其个人经历、烹饪风格及所在餐厅特点。该片在IMDB目前评分8.7。

                                                                   风格-交响乐
 
以第一季第六集为例,该剧情节精巧,描绘了主厨的成长经历和事业思路。它的画面精雕细琢,你能观赏到艺术品一样美妙的菜品;叙述风格热情但不至满溢,主厨的形象在周围人的评价及自我评估中逐渐清晰;选取的配乐与叙事节奏高度契合,时而激昂轻松时而诙谐忧伤,以Vivaldi四季-冬-第一乐章为始,节奏铿锵明亮,令人感到振奋、温暖。

《主厨餐桌》片头曲:
 
和我之前推荐的《烘焙兄弟》不同,这部剧的重点不在风土人情以及如何制作美味佳肴,它将焦点集中于“为什么这家餐厅/主厨会如此成功。”45分钟的记录处处闪烁着微妙灵动的火花,观众亦有机会获得重新认识自我的“顿悟”;它和《寿司之神》着力刻画令人敬畏的镇国大师也不尽相同,于柔美中抑扬顿挫,散逸着日常生活热烈的烟火气。透过它,观众品尝生活的甘甜与苦涩,揣摩着挣扎与妥协摩擦出的复杂况味。
 
                                                               核心-创造力


在我眼里,这部剧不仅是描述艺术品的感性之作,亦是逻辑清晰的纪录片典型 。第一季第6集将主厨m的核心理念“创造力”以及厨师事业发展的轨迹以抽丝剥茧的方式逐渐梳理清晰:
 
m认为,创造力是成功的关键,它需要努力学习及漫长的时间。他认为,"any creative craft is a reflection of the person doing it." 纪录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现优秀厨师具备的素质以及m独特的创造力:
 
1.强烈的使命感 :"the only way for traditions in food to be kept alive is to let them adapt , because if you keep them in museum, they will eventually die out……and my job is to keep the original alive in a way that people can actually understand." 这是他价值观的基石,也是他坚持创新的本源。

2.细心、力求完美 : "I notice everything that happens in the kitchen because I was there to develop them.",“在一流的餐厅里,你没有机会把菜做第二次,一切都必须完美。”
 
3.不断尝试与发掘

之一,充分考据 :m曾受出版商之邀,撰写一本关于瑞典饮食文化的书。为此,他采访各地居民,收集食材样本,观察记录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烹饪风格及饮食文化。这段经历是他发挥创造才能的巨大助力。
 
之二,敢为人先:m摒弃了其他餐厅使用肉牛做菜的传统,转而采用奶牛,在他第一次用奶牛肉做菜时发现 :"it(the meat of dairy cow) had a depth of flavor……you will have much more flavor, much more texture and more natural marbling (自然的霜降油花)。探入这片别人未曾发现的鲜地,他特别激动:"it’s very exciting when you kind of hit that moment where you realize that you’ve onto something , when you realize that there is knowledge that’s just lying there in the open, it’s just that no one is using it."
 
之三,颠覆传统:m摸索出一套管理厨房的独特模式(有点“倒退”的模式)。传统大餐厅的模式是实习生或新人负责择菜等基础工作,接下来有不同的人做层层准备工作,大厨则负责最后的装盘(stand and take plate)。在这样的模式中,最“底层”的人无需承担什么责任;然而,在Fäviken,有一个人做提示并控制整个流程,实习生负责与前者衔接,大厨则亲自做菜。他认为:在上菜之前最好不要有层层的分工(filter),这样每个人都会在一开始就力求完美。
 
之四:敏锐直觉:但m也指出,管理厨房其实并不难,难的是抓住将餐厅与食客关系更推进一步的契机(像谈恋爱进阶那样):"to be able to see when you’re crossing the line with the eater and also to be able to see when you need to push them." 基于这种“引导食客”的思路,他选择了“品尝菜单模式”(tasting menu format)-即在两个半小时的就餐过程中为客人奉上30道菜。他表示,只要上菜频率控制得当, "no one thinks about being too quick, it’s just delicious.”说起选择这种方式的原因,他的回答是:“这是展现食物的最好方式。”(the foremost expression of food)
 
                                                                    起伏-轮回
 
这部记录片除了详尽阐述m的执业理念之外,并不意外地,也将他事业转折的若干关键点巧妙地融入叙事:从他动身去大城市念书,到开始在巴黎打第一份工,厌倦,再到经历了创业失败,心灰意冷,直到迫于生计回到家乡工作,在意外之处达到了事业巅峰。
 
年轻时的m,和很多小地方长大野心勃勃的年轻人一样,不愿待在家乡。虽然他成长的地方环境优美,食材丰富,但他却不以为然, " I never appreciated them for that it's just part of everyday life." 当他逐渐成长,在大城市经历了事业起伏之后,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回到家乡工作,并重新发现了各种美妙绝伦、他处无觅的食材。当然,m 并没有否定他在大城市的工作经历,正是他在巴黎的第一份工作(L'Astrance 餐厅,米其林一星)让他明白,好的食材才是美味的关键, "the dish will never be better than the produce, 正是食材决定了一道菜是“good”还是“fantastic”。
 
《纽约客》专栏作家Bill Buford不无感慨地将m的事业比作一个“轮回”:长于Jämtland,离开Jämtland,回到Jämtland。

m曾固执地认为,最好的食材在法国。而今,他饱含深情地说: "I have to back, it’s still exactly the same place, it's just that I see it differently."

正所谓: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看待事物的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决定了一切。

M的出版商Emilia给予了他最高评价:

He completely reversed the game, instead of saying" I want to open a restaurant in New York," he created the best restaurant in the middle of nowhere, where everybody will come.

 
画外音-基本信息介绍

餐厅荣誉:Ranked the 25th best restaurant in the world (fromWiki, 2016)

所属菜系:New Nordic cuisine (from Wiki)

餐厅特点:餐厅共有12张桌子,“品尝菜单模式”-两个半小时为食客奉上30道菜。

餐厅经典:杜松枝烤扇贝(scallop cooked over burning juniper branches)

餐厅地点:位于瑞典的Jämtland,(斯德哥尔摩以北290英里,再往北便是北极圈,被称为十八世纪粮仓。)“此地一年中有六个月寸草不生。”

餐厅主厨:Magnus Nilsson (生日:1983年11月28日),瑞典Jämtland人,已婚有孩。著有“Fäviken”一书。

主厨履历:在瑞典的厨师学校学习,之后在法国的 L'Astrance (米其林一星)和L'Arpège 工作 , 2008年加入Fäviken。


 本文于2016年7月3日发表于个人微信公众号mvoiceover,有删减。

 5 ) 主厨人生

跟预想的完全不一样。原本期待的是关于食材,关于烹饪方式的一部《舌尖上的中国》式的纪录片,结果,这是一部讲述主厨人生故事的纪录片。

能走到自己领域的金字塔顶端是件极不容易的事,导演能够让六位大厨在镜头前展示自己最低潮最脆弱的一面,也实属难得。但我还是为有些迷惑,这样的故事放在最成功的的艺术家,最成功的的商人身上,似乎同样合乎逻辑。坚持,寻找自我,创新,这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为什么一定要选大厨呢? 如果是因为美食是跨越国界的,最容易吸引人的主题,那多放些美食嘛。

最后,看了这些大厨的作品,我最想尝试的是Niki san的创新怀石料理。

 6 ) 看完以后专门去吃瑞典第一名的Fäviken

Fäviken就是在in the middle of no where,镜头里看见冰天雪地的山坡,阴云密布的湖边,荒无人烟的旷野。贴近自然的自由肆意都是在食物的主题之外,但是让小木屋里的烛火和餐桌上的食物显得更加温暖。

更新:悲伤的消息是,Fäviken开业到2019年12月就会结束营业,目前已经订满。艺术家主厨说,他要去寻找新的生活方向了…………


主厨的餐桌大概是我最喜欢的纪录片。Food Porn自然是让人欲罢不能,此外镜头、配乐、取景、还有剧本的推进,纬纬讲述一个人如何因为坚持和热爱成为一个伟大的主厨,都让人沉醉于食物之外的人生。

想像当中一片贫瘠的北欧,也不在欧洲美食文化的中心地带,应当是瑟缩起来存一大桶高脂肪食物就可以囫囵过半年冬天的世界尽头。但是关于瑞典餐馆Fäviken的第七集,我大概刷了十次。

Fäviken就是在in the middle of no where,镜头里看见冰天雪地的山坡,阴云密布的湖边,荒无人烟的旷野。贴近自然的自由肆意都是在食物的主题之外,但是让小木屋里的烛火和餐桌上的食物显得更加温暖。

Fäviken的传统瑞典小木屋式餐厅,每晚最多只可容纳24人用餐

主厨Magnus Nilsson中年发福以后有一张略显油腻的脸,凌乱的长发比较更像一个落魄的艺术家。他在画面的呈现中对食物的处理和厨房的细节都有钻牛角尖式的执著,当然这也是成为一个全球十佳餐厅主厨的必要条件。当他一开口表达观点,就彻底呈现出他理想主义的本质。年少的时候知道自己将以厨师为毕生职业,在巴黎和斯德哥尔摩餐厅的厨房里打工修习,然而制作菜单上那些失去灵魂的菜让他觉得痛苦,以至于一度放弃他的职业。

不做自己不喜欢的事,追求彻头彻尾的纯粹。有才华和理想的人常常都期望这样走完自己的人生轨迹,虽然常常以中年落魄为结局,然而如果幸运,才华和机遇就可以迸发出人世童话的巨大光芒。


Fäviken座落在斯德哥尔摩以西北750公里的农场,算是瑞典的山区,非常靠近挪威的国境线了。我们在10月初,瑞典的秋末冬初时间到达,还没有到下雪的季节,但温度已经很低了。路上仍稍有秋色,一路是湖泊、草地、森林,原始的不经修饰的美 。

作为瑞典排名第一全球十佳的餐厅,Fäviken的预订非常紧张,基本需要提前三个月以上,是的,为了抢到一个十月的晚餐,我们设了提醒的闹钟。

因为在荒郊野外,附近十公里的范围根本没有其他的居民,遑论超市、旅馆了。Fäviken本身有住宿服务,可以在订晚餐的时候一并预订。住宿小木屋的体验出乎意料的好,干净整洁也很温暖,细节美好,浴室是几间公用的,但提供精酿啤酒和香肠在洗澡的时候使用。

我们到达的时间是在中午,没有入住之前附近的草地、湖边、森林里散步,森林里都是野莓、蘑菇,农场里有自己的田地,和饲养的梅花鹿,我们碰到在野地里采集lingon berry的员工,完全是纪录片里面描述的就地取材、自给自足的小餐馆。

如果是真正的食物爱好者,大抵都会明白真正的美食是当地的盛产作物,这是因应自然的结果。Fäviken的食物,讲究采用本地食材和经过改进的北欧原始调理方式,以现代美学的方式呈现。

晚餐从七点开始,三十道菜的宴席,严格来说是从饭前楼下的头盘开始。虽然在每一道菜之前都会有侍者详细讲解食材,但是单词太复杂,80%都听不懂,只管吃得兴高采烈。

泡菜胡萝卜配本地香肠

亚麻籽脆片配青口蘸汁,非常好吃,嘎蹦脆

野生鲑鱼籽配猪血豆腐干 (因为新鲜,鲑鱼籽完全没有腥味)

裹了酵母粉后的炸猪头皮,上面美貌的粉红色小果片是花楸的果实,绿色的是龙嵩盐。这款菜在主厨的餐桌里面有推荐过,而当造的美妙之处在于,在电视里出现的搭配是用的鹅莓而非花楸果。

鸟肝羹配腌卷心菜,红色小果子是醋栗,粉红色小片是三叶草的花

本地猪火腿

在第一次看电视的时候被这道菜深深吸引,以燃烧的杜松枝呈盘而上的炭火烤元贝肉。食材是新鲜松软的,但可能是因为太过期待,反而觉得吃起来没有看起来那么惊艳

觉得最好吃的一道菜,烤皇帝蟹肉配奶油酱,鲜嫩到想死在那小块肉的怀中=。=

牛油海苔薄煎饼

羽扇豆花装饰的奶油烤菜,别问吃的是啥了,根本不知道

越橘配蛤蜊,有一种略酸甜的味道

这大概也是Faviken视觉惊艳的一道名菜了,Magnus说他从古书中发掘出来的。开始以为应该大概就是鹌鹑皮蛋,但是又略有不同,因为壳处理很软,是溏心的。

鹌鹑皮蛋配的酱汁,黄色的是泡菜菊花和干鲑鱼

蒸卷心菜配鱼籽奶油酱。是的,只有这一块,但是冰天雪地种一棵卷心菜也是不容易,更何况味道甘甜,配的酱汁也突出了本味。

野鸭胸肉配野樱桃酱,厨师们展示了一篮子烤得金黄的野鸭子,结果给吃的只有这一小块

(某一种动物的)肝涂烤面包。。。

蓝莓配牛初乳

以上的每道菜,都会有来自意大利的小哥侍酒师推荐红白洒或汽泡酒,讲解气味如何与每道菜的搭配。再加上每道菜之间,都有面包和牛油供应,撑到差点翻白眼。

然而接下来就是浩大的甜品上阵了。

麋鹿火腿派

每一道菜食物份量都很小,但吃完以后也是可以撑到半死不活。幸好住在隔避的小木屋,半醉着抱着肚子就可以上床倒下睡去了。


如果要去形容用四个月的等待、十四小时往返飞行去吃这一顿晚餐,我觉得更像是一场充满仪式感的朝圣式体验。

你需要订日期,起飞,驾车穿越森林湖泊乡间,北欧的宁静肃穆在前期积蓄情绪,然后最后将高潮爆发在Fäviken将细节追求到极致的晚宴。

因为远离城市和人类社会,撇除了其他任何花哨的娱乐、购物去吸引你的注意力,食物是唯一的中心体验。就像一场顶尖高手的武林大会,人们从五湖四海过来,只是为了观瞻一场以食物为唯一焦点的的顶尖表演,因此会产生非凡深刻的感受。

你会感受到食物是一座桥梁,架起人与自然的沟通。你吃下的食物都来自于左近,他们在你身边的湖泊和森林中静静生长,然后被组合搭配,变成一场无与伦比的盛宴,视觉的和味觉的。

因为是仪式,所以是值得的。

一群来自世界各地在此修习的厨师们,给了世界各地的宾客非常完美的美食体验

现场手摇冰淇淋

纪录片中出现的恒温地窖,用于保存腌制蔬菜,对抗北欧的寒冬

 短评

用心烹饪的,是人生。

4分钟前
  • 晴晏
  • 力荐

断断续续补完了整季,非常惊艳。烹饪教程、厨艺比拼、美食广告……各式的节目类型里佼佼者不计其数,但关于美食制作者的优秀作品,仅此一部。在不同的大师手下,烹饪是艺术灵感,是浪漫契约,是自然的馈赠和延续,是对传统的呼应和革新,是反抗男权的自我表达。一千个厨师背后有一千个对美食的诠释,我们不仅要看到精致的菜肴和成熟的工艺,更要看到完美作品的背后,承载着创作者怎样的故事、理念和希望。

7分钟前
  • 果蔬橙
  • 力荐

夸张些讲,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美食纪录片,没有之一。最精致、赏心悦目的美食配上宏伟动人的交响乐,它讲的不仅仅是美食和制作美食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参悟,以及每一个主厨对待自己人生的态度,这种优美已经达到哲学级别,真的非常吸引人。

9分钟前
  • AilsonAir
  • 力荐

大网飞的第一个非剧本节目:满分。不仅是一部food porn,更用更为诗意美妙的手法展现了食物背后的故事。浪漫爆棚的ep1意大利大厨,不断拼搏的ep4日本女厨师,或是ep5扎根于猫村小区的“大隐隐于市”的厨师,每个人身上除去高超技艺还有更多动人的经历和值得尊重的信念。

11分钟前
  • 基瑞尔
  • 力荐

实在是太喜欢Ep04的Niki,做着自己真正喜欢做的Kaiseki,有着一个事业上和生活上支持她的伴侣,太令人艳羡了。

15分钟前
  • 逢澶Ty
  • 力荐

真是给人家端盘子都不配啊!

16分钟前
  • 胖丁
  • 推荐

6位主厨6种生命形态,各有各的精彩,看完好想去吃大餐。食物是集合了文化、地理、历史、私人记忆与艺术创造力的混合物。舌尖的感受难以留存又让人念念不忘。

21分钟前
  • Mignon松弛地
  • 力荐

最喜欢日本厨师那一集。

22分钟前
  • 倦寻芳
  • 力荐

没有独特世界观的厨师不是真正的大厨。

27分钟前
  • sweetbear
  • 力荐

配乐值得专门开贴扒

28分钟前
  • AMY园
  • 推荐

It is all about artistry and creativity, ethical eating and sustainability, freedom and passion, kuyashii and perseverance, soul and happiness, wildness and nature in the culinary world.

33分钟前
  • INGLORIOUS猫奇
  • 力荐

这部纪录片好在它关于食物,但远远不止关于食物,甚至不止关于主厨。这其实是以食物为主题的社会纪录片。我觉得Buzzfeed的worth it里high end美食的背景曲一定用古典乐是这里来的。Netflix上各类与食物有关的纪录片,非常全面了。

36分钟前
  • Karo
  • 力荐

第三集的大厨最对我胃口,因为他的烹饪手法是我最难以抗拒的。而第二集的大厨从餐桌想到生态循环,这最令人尊敬。六位大厨如此的不同却又如此的相同,他们的共通点是:创造力、使用本地食材、与家乡有着难以分割的牵系与羁绊。

40分钟前
  • A-sun*
  • 力荐

反正都吃不到,所以根本上还是在看人——以主厨为主的多重身份的人,第三集里的阿根廷大厨逼格最高,甚至有了些哲学家的味道。

43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看了第一集,为啥花很多篇幅讲主厨和老婆的爱情故事

44分钟前
  • 麻子鱼
  • 还行

will never ever ever ever ever ever ever ever ever ever ever ever ever ever ever ever ever ever ever ever ever ever ever ever ever ever ever ever ever ever ever ever ever ever ever ever ever ever ever ever ever ever ever ever ever ever ever eve ever ever quit food

45分钟前
  • maichide
  • 力荐

OMG.

47分钟前
  • SingLesinger
  • 力荐

找人跟我一起做字幕,要求会后期时间轴压制

51分钟前
  • 许多多
  • 力荐

充满了无数个令人感动的瞬间。P.S. netflix刚刚又预定了3季。谢谢了。

55分钟前
  • 小兔芭妮
  • 力荐

边吃饭边看,感觉自己吃的都是垃圾。

60分钟前
  • 幻影刺客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