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旗镇刀客

动作片大陆1991

主演:高一玮,赵玛娜,常江,孙海英,王刚

导演:何平

 剧照

双旗镇刀客 剧照 NO.1双旗镇刀客 剧照 NO.2双旗镇刀客 剧照 NO.3双旗镇刀客 剧照 NO.4双旗镇刀客 剧照 NO.5双旗镇刀客 剧照 NO.6双旗镇刀客 剧照 NO.13双旗镇刀客 剧照 NO.14双旗镇刀客 剧照 NO.15双旗镇刀客 剧照 NO.16双旗镇刀客 剧照 NO.17双旗镇刀客 剧照 NO.18双旗镇刀客 剧照 NO.19双旗镇刀客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0 20:36

详细剧情

  中国西部,黄沙漫天,马嘶人怒。自幼跟随父亲操练关西无极刀法的孩哥(高伟 饰)遵照父亲的遗嘱,来到双旗镇寻找指腹为婚的妻子好妹(赵玛娜 饰)。只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好妹及其父亲瘸子(常江 饰)毫不待见这个男孩。婚期无望,孩哥只得暂时在瘸子的店里当小伙计。一日,土匪二爷意欲强暴好妹,结果为孩哥所杀。此举惹恼了长年盘踞双旗镇的土匪头子一刀仙(孙海英 饰)。由此惹得滚滚狂沙中刀光剑影,鲜血四溅……  本片荣获1991年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奖、1992年东京第三届夕张国际惊险与科幻电影节最佳影片大奖、1992年第五届《中时晚报》电影奖商业映演类年度大陆优秀电影奖、1993年柏林电影节国际影评奖。

 长篇影评

 1 ) 人性的丑陋

    年少的时候看多了武侠小说,长大了对那些武侠片却不感冒,总觉得有些意境不是用画面可以呈现的。今天破天荒地看了一部,而且是一部是几年前的老片《双旗镇刀客》,本以为看到一半就会放弃的,竟然看完了。
    没有俊男美女,没有荡气回肠的音乐,甚至画面都过于原始而朴素,如果一定要说让我心动的画面,恐怕只有两个:“孩哥遛马”和“好妹远眺”。
    孩哥策马狂奔,四五匹马一起奔腾,飞扬的尘土,气势非凡,好像徐悲鸿的骏马图的动感版本,让观众不由地被这大漠别样的风情吸引。
    好妹远眺是在孩哥去求“沙里飞”求助违规的时候,镇上的人开始唾骂孩哥,好妹低着头走过,来到沙漠的一块巨石上,向远处眺望,期盼着孩哥。此时的好妹穿着红色的袄,长长的颈,逐渐显出她的成熟之美......

    
    《双旗镇刀客》真正打动我的是“人性的丑陋”。
     首先是孩哥杀了“一刀仙”的兄弟二爷后,镇民集合着涌去瘸子和孩哥的家,阻止他离开。杀人的元凶一旦逃走了,镇民便要被殃及,为了自己可以生存下去,他们全体要求孩哥留下来承担责任。这是第一次阻止,镇民用的方式是缓和的跪求,也许这可以理解为弱者的无奈。当孩哥要去找“沙里飞”相助的时候,再次受到了镇民的围攻,那些难听的话出口,你很难和画面上这些面目淳朴的镇民联系起来,甚至没有人愿意相信他是去请人帮忙的。可是真正体现到丑恶的还在后面。孩哥带来了“沙里飞”愿意出手相助的好消息,镇民们聚在一起喝酒,这时他们的心态变了,变成了旁观者,这场争斗似乎变成了“一刀仙”和“沙里飞”之间的争斗,他们得以保全了,甚至可以有闲心打赌谁会赢......丑陋的人性表现无遗。

      那么“沙里飞”是个什么角色呢?一个自称“除暴安良、劫富济贫”的土匪流氓,他一出场就要了孩哥身上一半的钱,孩哥请他帮忙,又要了他剩下一半的钱,答应出手相助也是在孩哥答应为他还老板娘的欠债之后。这样的角色居然在大漠混得像模像样的,人人称他为“大游侠”,瘸子和孩哥都对他充满了信任。用现在的话来说,“沙里飞”是个不靠谱的人,他被两个蒙面人问起“一刀仙”便吓得不作声了,又怎么会赶去助孩哥一臂之力。躲在山后“看戏”的他等到孩哥解决了“沙里飞 ”,才装模作样地策马前来,顺手牵羊拿走了“一刀仙”的刀。

      如果说镇民、沙里飞、一刀仙、二爷是剧中丑陋的代表,孩哥、好妹和瘸子表现了真和善。
      好妹初见到孩哥的时候,是厌恶他的,瘸子对他也很冷漠,一个没有本事没有手艺的小毛孩子,如何把女儿托付?孩哥一刀劈开马,让父女俩刮目相看,纯纯的好妹很快对他产生了好感,化敌为友,瘸子也爱屋及乌了。这个口口声声说着不会把好妹嫁给孩哥的父亲,最后时刻为了保全孩哥和好妹的幸福,明知道自己不是“一刀仙”的对手,仍然义无反顾地第一时间冲了出去......
      孩哥,在最后流下了两行热泪,有为死去的镇民流的,有为瘸子流的,更多的是被“沙里飞”欺骗的伤心......我们看到一个弱小的纯真的孩哥成长起来了。

      剧中孙海英饰“一刀仙”,基本上是个没有什么发挥的角色,王刚饰的“沙里飞”比较粗犷,很难和他后期电视剧里的角色联系起来。

 2 ) 西部江湖,神奇刀客 ——之同类型电影的比较研究

【内容摘要】武侠,始终都是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一种影片类型。《双旗镇刀客》作为一部中国西部的武侠片,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它有别于金庸与徐克在人们心中建立起的“武侠”世界,运用西部特殊的地理和人文环境,为人们建立起了另一种别样的“江湖”,同时也诠释了一种新的精神——觉醒的力量!。

【关键词】 武侠 刀客 普通民众 力量 觉醒

《双旗镇刀客》是何平导演1990年的作品,影片风格独树一帜,与此前和此后的武侠片都有很大差别,风格上具有浓厚的中国西部农村色彩和日本剑侠片味道。本片是第一部引起世界范围内重视的中国武侠片,得到了众多同行业人和影评人士的高度评价,该片先后获得1991年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奖,1992年东京第三届夕张国际惊险与科幻电影节最佳影片大奖,1992年香港第十一届金像奖十大华语片奖,1992年第五届《中时晚报》电影奖商业映演类年度大陆优秀电影奖,1993年第四十三届柏林电影节国际影评奖。本片是第一部引起世界范围内重视的中国武侠片.为中国西部武侠片,乃至是整个西部片的发展都带来了无限的前景。(274)

双旗镇是西部荒漠上一个孤零零的古老堡子,“一刀仙”兄弟二人因在村子里横行霸道,使镇子里充满神秘和恐怖。小刀客孩哥遵父遗嘱,为接“指腹为婚”的小媳妇,寻觅到双旗镇。未婚妻好妹和她开客栈的父亲瘸子对孩哥非常冷漠,但碍于情面,留他当了客栈的伙计。一天,“一刀仙”的胞弟二爷在客栈喝酒,看上好妹欲施强暴,孩哥挺身而出杀死了“一刀仙”的胞弟。“一刀仙”闻讯赶来,为弟复仇。孩哥从小随父习武,练得“关西无极刀”法,从未尝试,两强相峙,一阵狂风卷过,“一刀仙”成了关西无极刀下之鬼。日出,孩哥骑马带着好妹离开了神秘而恐怖的双旗镇。(258)

作为一部中国的西部武侠影片,当然,它的人物设置也就富有了浓厚的西部味道,比如片中的人物有“孩哥”、“好妹”;还有直接以形体缺陷而得来的绰号,比如“瘸子”;让人一听就觉得神通广大的“一刀仙”;“沙里飞 ”更是一个给人一种西部荒沙味道的神秘人物。这并不比另一位武侠导演徐克作品中的“令狐冲”、“任我行”、“江南鹤”、“向问天”等名字叫起来更让人有种荡气回肠的江湖情愫,但也颇具魅力的征服了众多业内人士和广大观众的眼睛。另外,它还告诉我们“江湖”无处不在,即使是荒芜的沙漠。这也正验证了笑傲江湖里的“任我行”所说的那句话“江湖!只要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

“刀客”,以刀为武器的江湖勇士。在刀法上有所成就并多用此行侠仗义的武人方能当得起“刀客”中的“客”。在本片中“孩哥”自然是最后的“刀客”。他代表的是一种正义的力量,这种正义的力量起初是潜在的,并不是很强硬的贯穿于影片之中。比如,在答应了村民与“一刀仙”决战之后,他找到“沙里飞”恳求帮助。但是“沙里飞”是个地痞无赖,等到决战之日,没有应约。面对敌人,此时的孩哥就显得异常的紧张和不知所措。这种直观的反映正诠释了他初出江湖,遇事心惊的一面。而且,导演这样安排也是合情合理的。试想,一个少年面对即将是血腥杀戮的场面,如果面不改色,那就很容易让一种强大的“仇恨”情绪占据人们的内心。这也更高明的反驳了类型武侠片中以“复仇”为主线的一贯模式。任何形式的武侠片所倡导的思想始终是“行侠仗义,替天行道”,而不是“仇恨的轮回”。

拿刀的侠士称谓“刀客”,拿剑的侠士自然就可以称之为“剑客”了。剑是礼器,代表正直、仁义等,用起来飘逸、轻捷,同时也暗示着中原地区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深刻。刀不同,刀为凶器,称之为百兵之胆。用刀者舞起刀来,刀风呼呼,寒光逼人,只闻刀风,不风人影,勇猛威武,雄健有力。所以刀客还代表勇者。所以,“剑”多用于表现我国中原背景的武侠片中,与之相比,“刀”出现在“西部江湖”中就更具有表现力——分别用刀的“勇猛威武,雄健有力”和用起来的“刀风呼呼”声来表现西部人物性格的豪放和环境的恶劣。这种表现方法无疑体现出了创作者高明的叙事手段。

“一刀仙”所代表的那股力量是江洋大盗,对村民来说,是一场暴力的灾难。而“沙里飞”这样的人只能算是个贪婪、无赖的小人,打着威名和伪善的面具来欺骗百姓。“刀客”这个称谓他们受之有愧。但同时,这种类型的人物在武侠片中几乎都有设置。

与大多武侠片相比,本片并没有用大量打斗的动作来展开叙事,偶尔的一点打斗戏份也不像其他武侠片那样动作轻盈唯美,阵势强大,但这并不丝毫影响影片的表现涨力。情节简约的得就像“出刀,挥刀,收刀”的一次过程 ,悬念设置的细微含蓄,就像孩哥与好娃彼此艨艟的恋情,二者结合起来可谓相得益彰,它让人感到有一种隐忍的力量在蠕动。

影片除了拥有一般武侠片一贯的恩怨情仇模式之外,还着力描写了底层民众的普通生活状态。本片成功的将“基层民众”的力量和精神展现的淋漓尽致。“在许多情况下人们所说的‘底层’分为精神的概念和物质的概念。首先是指那些在物质上匮乏的人们,在经济活动及经济关系当中,他们属于受损害的弱势群体。不乏有人认为——在这个公正受到侵害的地方,便有可能积聚了更多正义的力量,聚集更多的理想和希望。然而,底层的实际状况到底如何?底层人们的精神状况是一个怎样的面貌?”①本片以武侠的题材描写了生活在贫困环境下的普通民众的精神面貌,即自私自利,胆小怕事,安于现状。正因为“在这个公正受到侵害的地方,便有可能积聚了更多正义的力量,聚集更多的理想和希望”,“瘸子”觉醒了,为了解救孩哥,他冲着“一刀仙”大喊:“你兄弟是我杀的!和别人没关系!出刀吧!”;铁匠觉醒了——“他还是个孩子,要报仇,等他长大了也不晚。……杀一个孩子,有失你大刀客的体面”;最后,就连疯子也想助孩哥一臂之力,他看到不能坦然自若的孩哥就往他的头上浇了些酒,然后自言自语的说:“我就是‘沙里飞’!我没喝醉!”但结果是他们都死在了“一刀仙”的刀下。

“觉醒”是一种让人震撼的力量。以往的武侠片通常都是在描写“高手”的江湖,走的是极力宣扬“个人英雄主义”的道路,很少设置这股特殊的力量。普通民众只不过是那些“高手”们刀剑下的牺牲品。一部只有“武林高手”在不停的杀戮的武侠电影是不足为赞的。最伟大的力量应该是广大普通民众觉醒的力量。而本片在这一方面的大胆尝试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成功。

当然双旗镇刀客的好不仅在于它所营造的视觉冲击力,而更在于它粗线条的勾勒下饱满丰富的人物性格内涵,孩哥三次出刀表现出来的成长涵义,好妹一瞥红色在全片灰黄基调下代表的生命力,沙里飞的装腔作势,二爷的嚣张跋扈,一刀仙的绝然冷酷,镇里人自私冷漠的看客心态以及最后的转变,集体构成了西北风情浓郁的刀客传奇故事

他正当少年,就习得一身武艺;他沉默寡言,却能行侠仗义;他处世不深,但已决心江湖。

流沙搅风,游蛇甩尾。

孩哥骑马带着好妹离开了神秘而恐怖的双旗镇,去了远方,那是他心灵始终朝向的地方,是他心中的灯塔,其间凝聚着他的爱、他的痛,凝聚着他
对于生命的严肃、爱惜和珍重。

【参考文献】①摘自《我们时代的叙事》——翟卫平


                                                                                                       

 3 ) 30年前的一次山寨版混搭

武侠片,西部片,剧情片?古龙,七武士,正午?或者是,披着百衲衣的关于侠义道、民族性……或者某种玄学的反思片?

看得出来,编导看过不少电影,至少比大多数人(比如我)多。不过,多数人应该比编导克制:自个儿不明所以的鸡汤,不会急着端出来。

最后的三个义人侠士(瘸子,铁匠,酒鬼)死得神乎其技,毫无逻辑,彻底服务于编导的“理念”…… 这算得上合格的剧情片?!

至于其它,拍摄剪辑等等,粉丝都说不怎么样了……

装模作样、煞有介事,确实唬到不少人了——不明觉厉啊!

也有说“91年,别苛求”的。那么,它怎么面对1980年代的那一批批的真正好电影呢?当然了,现在的影视剧更是啥也不是了!

最后,打分不容易。如果说,它是一个成色不足的习作,倒是可以给个7分,鼓励一下;如果说,它油滑而腐朽,误导业界和观众,那就5分往下了(就像张陈两位大导演,伪思考,假电影)!

 4 ) 父亲在哪里?

一直都很想谈谈中国国产武侠电影中最好的一部——《双旗镇刀客》,用一种非常私人的方式。对这部电影的评论和研究都已经很多,几乎涵盖了你能想到的各个方面。何平是中国为数不多的拥有非常鲜明独特个人气质的电影人,加上国产的优秀武侠电影并不太多——即使中国导演都有一个武侠梦,但当国产电影真正发端之时,武侠的高峰已过。所以早期的《双旗镇刀客》就难免被当作武侠电影的代表,反复被拎出来摸索,评价,重估。

今天距离我第一次看这部电影已经二十多年了,无论是第一次,还是最后一次看这部电影,都是和我父亲。父亲虽然喜欢看书,又身处武侠全盛期,可武侠尤其无感,他最喜欢历史,于是排斥几乎所有虚构性较强的东西,加上观念偏向保守,他对港台剧总有很大的敌意,这部《双旗镇刀客》大约是他看过最多遍的武侠电影。每次看完,还眉飞色舞的向我描绘孩哥出刀那一瞬间的“酷炫”,像个小孩子一样,弄得我十分懵逼。不过,我和父亲属于从小就一起分享绝大多数情感经历和体会的那种关系(大多数是父亲的单向输出),所以在他的带领下,这部电影我也看了很多很多遍。

或许是因为父亲的关系,我对这部电影有着很深的感情,虽然从未觉得很好看(大约是真的不太符合我的审美),但在不同年龄每看一次,都能看出不同的况味。如今父亲去世,何平导演也已经去世,在何平的悼念文章中,都会提起这部电影。看过许多评论和追悼后,突然发现于我而言,看这部电影,完全在追寻父亲的踪迹。因为电影中那么多深可玩味的父辈形象,时常和我记忆中的父亲重叠起来。


《双旗镇刀客》里的下一代只有主角孩哥。但是故事中的“父亲”却很多,无论是跛腿无用的岳父,还是早年去世的生父,还有孩哥曾寄予希望的“沙里飞”大侠,以及一刀仙或者二当家的,这些人,按年龄和阅历,都是孩哥的父辈。

很有趣,这部电影里难得没有母亲,甚至没有女人(好妹只是个孩子,还谈不上女人),只有男人,准确的说,只有父辈。

电影中不仅没有女人和母亲,也没有妻子,唯一的女性角色是“好妹”,名字听上去和“孩哥”一样是个符号。“好妹”除了漂亮,也没有其他明显的个人特征和气质——她也只是个孩子,同样不该过早为人妻为人母。

仔细看来,这部电影的父辈,似乎全然都不合格,没有一个成人能够承担起父亲的责任。孩哥的父亲从未出场,因为他在电影开始前便已经去世。虽然教会了孩哥一身武功,但明显因为过分热爱习武而败光了原本应该殷实的家产,让儿子一无所有只能去寄人篱下;他也没有教给儿子任何生存技能,因此未来的岳父十分不喜;他还过早去世,将幼年失祜的儿子留给从未谋面的“娃娃亲”岳父。当然,我们可以想见孩哥的父亲应该很爱孩哥,否则也不可能把孩子教得如此天赋异禀,只是他确实并不知道如何处理琐碎庸常的人生,也没有教会孩哥待人识人甚至最基本的求生技能。或许他本人就生性单纯,因此并没有在险恶环境中庇护孩子的能力吧。总之,他只能遗憾的,将唯一的未成人的孩子甩给茫茫大漠上的命运。

电影中的岳父是唯一有一丝亮色的父亲角色,因为他确实真心疼爱自己的女儿。从他从一开始觉得孩哥一无所长不善营生而不喜,到发现两个孩子之间互生情愫后的遗憾和担忧,再到孩哥救了女儿后的全心托付,最后为挽救孩子而牺牲自己,可以说为孩子倾尽所有。但他属实太过无能,身有残疾似乎已经有所暗示,然而心灵的残缺或许更加致命:在镇上人害怕一刀仙牵连而不允许孩哥擅自离开时,他也只是选择沉默,甚至反复对孩哥说,这是自家惹的祸要自家担这类自欺欺人的话。这或许是一种善良,只是这善良中却含着更深层的怯懦和麻木——他无力保护,也无力反抗,只能用送死的方式给自己孩子最后的“祝福”。

至于江湖骗子沙里飞,大约是我们社会直到今天依然很典型的一种人格了,他能言善道,会吹能捧,和刚经历丧父之痛的孩哥一见如故,孩哥明显有视之为师为父,想要信赖对方依靠对方的情感。但实际上沙里飞是一个猥琐鄙俗又冠冕堂皇的小人,深谙世故却毫无骨气也毫无羞耻心,不仅想“坐收渔翁之利”欺骗孩哥,居然最后还找孩哥要“报酬”,人格极为卑劣。但有意思的是,这个世界对这类的滥俗人格外纵容,而且似乎在我们的文化中,到最后的赢家也确实往往是这类人(至少我们很愿意表现这样的主题)。

至于片中的反派角色一刀仙和妄图强暴好妹的二当家就更是人渣了,虽说一刀仙还颇有些江湖刀客的气势,但滥杀无辜甚至连孩子都要杀,这种“断子绝孙”式的邪恶,显然是“父亲”的反面。

更广泛意义上那些父辈,来自双旗镇上所有的父亲,他们似乎都毫无血性,不仅围观强奸现场不敢吭声,还不牺围堵见义勇为者,怕被连累的自保之心庸俗却让人恶心。(虽然总算有一个瘦弱的,看上去像是读了点书的人站出来说了句“他还是个孩子”,以及一个喝醉了的借胆酒鬼),这是鲁迅笔下从来都不缺乏的看客,他们是最常见最普遍的庸众,常见到他们完全没有一丝存在感。 到哪里,又不是双旗镇懦弱麻木,畏缩不前,只知自保的底色呢?

这样一个地方,或许确实配不上孩哥这样新的下一代吧。连他能够诞生,都几乎是一个奇迹。

这部电影的主题,似乎完全可以概括为:“靠自己吧,孩子……”当然,这并不是不好,只是,我们拍了太多这样无意义的成人世界,却很难拍好一个有分量的父亲。

缺失了父亲的孩哥虽身怀绝技,却过分天真毫无自信,甚至被沙里飞那样的人轻易欺骗也就不足为奇。所幸他依然有着年轻人的血性,并没有沦为毫无希望的“成人”。不过,他的过早成婚,是否隐喻着他的下一代将重复他的命运?孩哥想要把什么样的世界留给自己的孩子呢?我不禁充满好奇。


《双旗镇刀客》是一个成人式寓言,我们可以不去追究一个没有任何经历的单纯孩子如何能练就电影中最快的刀法,因为真正触动人的,或许是这个缺乏自信的孩子最终对成人的世界失望,最终绝尘而去。他最终深刻领悟到,这个世界无法保护他这样一个孩子,也再也没有可信任之人,他的父辈,早已成长得不是骗子,就是恶人,或者是庸人看客,他必须过早独立面对生活的一切。

这样的孩哥即使身怀绝技,依然让人怜悯,因为他无论如何,都只是一个孩子。

父亲在所有的文化中都扮演着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在文明还未发端前,父亲是毫不重要的,氏族部落时期,人们都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然而文明一旦开始,家庭关系组建,父亲就必须负担起教导孩子生存技能,保护孩子不受伤害,甚至赋予孩子信念信仰的责任,父亲角色的出现,是文明的开始。所以,在不太久远之前的几乎所有人类历史,传承往往都是从父亲到儿子。然而父亲在《双旗镇刀客》中的消失和陨落,也许就是这部充满符号的电影中最深沉的隐喻

很多人都说这部电影效仿的是美国西部片,但我似乎很少在美国西部片中看到如此明显的父亲缺位现象,相反,在我的印象中(其实看美国片非常少,所以也许有偏差),美国电影中最常见的英雄角色往往是为保护孩子不顾一切,抗争到底,从弱小庸碌变得强大高贵的父亲,他们甚至不惜为了保护孩子挑战整个世界乃至牺牲掉整个世界。不需要任何理由,父亲注定是要开外挂,因为责任和爱,他就必须承担,哪怕需要他去毁灭。

(在另一部我同样很喜欢的经典国产武侠电影《黄河大侠》中,主角则是一个一开始就无法保护孩子的父亲,为了替女报仇反而卷入了更深的政治漩涡,在阴谋斗争中充当了毫无意义的牺牲品——为什么我们会如此热衷消解掉父亲的意义?

看过《双旗镇刀客》后,我总觉得遗憾,为什么在我们的影视作品中,父亲如此无用,而我们对于父亲,竟然没有一点信心?于是我们认定,想要进入成人世界,必须完全依靠自己,甚至首先就要去毁灭掉父辈遗留的世界?

父辈无力抵御黑暗,甚至连自己都与黑暗融为一体,只能把一个毫无亮色充满挑战的未来留给孩子。而孩子的生命中没有父亲的扶持和教诲,成长也变成如此残酷和晦暗。过分早熟的人或是文化,难道真的是一件好事吗?

当我父亲去世之后,我常常想起和他一起看这部电影时的经历,很兴庆在我并不算愉快的童年当中,父亲并未缺失,即使他体弱多病也没有多少能力,但总试图扛起所有的重压,尽他所能的保护我,愿意和我分享他生命中的一切。当然,我也总会记得当他认为自己将不久于世时,曾很沉重的和我讨论,希望逼迫我迅速成长,那年我才十一岁。那种感觉如此压抑,以至于成人后的我,才会情不自禁的和孩哥有了强烈的共鸣。

正因为还算有父亲的竭尽全力,我才能成长为一个对自己相当纵容任性,肆意妄为的人,就算人到中年也总算能保留一些青春的热情和纯情,没有过分“成熟”圆滑甚至熟到发烂的程度(这何尝不是早熟孩子的悲哀)。父亲的意义对我来说,确实比母亲重要得多。

作为一个孩子,我们本应该去仰望父亲

然而,即使我明白他已为我付出所有,当他去世多年后,在我梦境中出现的父亲依然是重病缠身的样子,或许是因为他病的时间实在太长以至于给我的印象就停在那一刻吧?其实无论如何我还是更希望拥有,一个充满希望,强壮有力(并不是指身体上)的父亲

这不仅是我的遗憾,或许更是今天那么多纠结亲子关系原生家庭的孩子的遗憾,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就是“孩哥”时,便无法遗忘(也许可以谅解)对于父辈们的怨恨;而当我们想要面对未来时,依然要面对那个问题:我们想留下一个怎样的世界给我们的孩子?

在父辈们纷纷离世的今天,我想以此,作为对导演《双旗镇刀客》的何平(也是对我父亲),最深的悼念。但我希望,我,和我的下一代,都能够活得不像我们父亲那样清醒却盲目,也不像他们那样,放弃得太早,绝望得太快,怀疑得太深

 5 ) 那么熟悉的忧伤的当年的背影

近二十年前的作品,现在看仍旧随处是惊喜。
故事结构非常简单,何平讲得也很有耐心,不疾不徐,通篇只安排孩哥三次出刀,却每次都如闪电划过,光芒四射,石破天惊。还有好妹,荒原一点红,真让人心疼,最后,大漠昏黄,双骑绝尘而去,那么熟悉的忧伤的当年的背影。
背影十八年过去,再放眼中国武侠电影,似乎还无人能超越他们。

 6 ) 大漠孤烟里的成王败寇

         约翰·韦恩说过一句精辟的话:西部片中,牛仔可以没有表情不说话,但枪不能不响。《双旗镇刀客》是一部中国的西部片,只不过把牛仔换成了刀客,把枪换成了刀。但其西部片的精神还在,导演秉承男性主义电影一贯的沉默与粗犷,把《双旗镇刀客》中粗粝硌人却豪情万丈的质感做到了极致。其中大色块的铺陈使电影如同大段大段的沉默与注视,在干燥的空气里,呼啸而过。
        黄色的一望无尽的沙漠与皴裂的土地是《双旗镇刀客》的美学基础,把整部电影都带入苍凉。镜头毫不遮掩的展现中国西部荒漠的景象,飞沙走石,原始落后,粗糙的饮食,房屋像疮一样长在土里,人物脸上的麻木和同样麻木的生活环境一样并行不悖。在那样的时代里,人类本身被激发出来的唯有生存欲望。所以一切不必要的争夺与杀戮也就变得合情合理了。导演选择干旱的沙漠作为故事发生的地点,刻意模糊了时代背景,把观众的注意力放在了故事本身,把对人性的拷问和灵魂成长的过程置在阳光下暴晒,一览无余。影片着力渲染单调无望的生活图景,用黄色打磨时代的棱角,让故事不经意的陷在传说里无迹可寻。这本身就是一个英雄成长的故事,而每个时代都会有英雄。
        黑色的人群是标榜中国电影的一条重要标志。小武那个时代有,秋菊那个时代有,白鹿原那个时代也有。无论是看戏还是围观杀戮,总会有一群人站在不远不近的地方指指点点。影片中双旗镇的村民,虽然在影片中没有刻意指出,但其作用也不言而喻。从孩哥一来到镇上,那些好奇警惕的打量的眼神,到明白孩哥身份后对瘸子的冷嘲热讽,以及面对恶霸强权事不关己的沉默还有难求自保是集体的愤怒,潦草几笔,却精炼地勾勒了一组不望更好只求自保苟活于乱世的众生群像。因此黑色的意向也给影片带来了一丝压抑绝望的底色,只是这种绝望不是来自外来的危险,而是人性最深处的麻木与冷漠。他们永远站在沉默的寂静里,木讷的看着屠刀,一动不动。
        而红色却作为一种救赎的色彩出现在影片中,出现在好妹的身上。她是坚硬的土地上一抹柔软的绸缎,是整部影片里最富有希望的存在。而女人作为西部片中似有似无的摆设,总是在最后一刻才成为英雄的寄托。所以好妹的角色,总是出现在孩哥成长过程中每一个转折点上。从孩哥第一次出刀,赢得她的关注和好感,到第二次出刀救她性命,最后一次出刀拯救全村人,好妹也陪伴孩哥完成了他本身的成长。而红色绽放在坚硬的土地上,也使得刀光剑影的故事本身,多了一抹柔情。
        厚实的土地,简陋的村落,干涸的水源,浑浊的风沙,影片对于这些意象的反复运用,是观众从始至终都沉浸在那个年代特有的粗粝中。黄色幕布下闪动的黑色与红色,也是隐藏在西部片里的诗意。导演用笔大气,大故事背景下的儿女情长,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要么去除,要么弱化,变成侠义武道北京墙幕上一个遥远的影子。出鞘的刀杀完人之后要回到鞘里,武器代表尊严,大漠孤烟里唯有勇敢的人才能获得幸福,尽管幸福和空气一样干燥。

 短评

有一种将剑戟片置换到中国西部大沙漠的错觉,但仅仅是错觉而已…剑戟片遵循着严格的动作设计,并非只是营造拔刀前的紧张感与情绪。完全无法接受在结尾高潮对决的瞬间,用飞舞沙尘、局部特写、快速剪辑来遮蔽一切的手法。即毫无诚意可言,也缺乏对动作的理解。这和胡金铨式省略剪辑所营造出来的形而上的意境与新的女性身体性全然不同。当然,如果从反类型片的意义上,作为伪武侠片的本片还是“成功”的。但如果将其理解为一种新的武侠美学风格的开启,只怕是种对港台武侠片的自卑情结的某种心理投射,或者说在武侠片衰落的90年代里的一种怀旧情结吧…

6分钟前
  • 荒也
  • 很差

绝对是最好的国产西部片之一。鲜血四溅的拼刀和露点强奸戏还有点CULT意味。对镇民和沙里飞的刻画深刻揭露了国人的劣根性。甚至有“过度诠释”者说其剧情有对学潮的政治暗喻。结尾对决堪称神来之笔。遗憾的是底气过软,差那么一股洒脱豪放的“西部”劲儿。四星半//20170524资料馆大银幕

10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我们的西部片,与世界其它地区相比,我们有气,我们有侠,我们注重内功,没有多少刀光掠影,但独一无二。这份气源自中国武侠精神,尽管形式借鉴了别人,但内在不输《关山飞渡》、《七武士》、《正午》、《荒野大镖客》、《日落黄沙》。头不离肩、刀不离身,这是西北大陆的双旗镇刀客,这是中国正宗的西部片!

13分钟前
  • 岛马
  • 力荐

大漠黄沙夕照,双旗古镇人家,少年花儿牧马。一刀诛仙,与子携手天涯

15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大陆武侠片里的最顶级作品,没有之一。何平在1991年带来了一部毫无征兆的电影,在它之前与之后大陆都没有出现类似风格的武侠片,它的独树一帜堪称惊艳,也必须被载入电影史册。内容不过多评价,故事虽简单但情节十分精彩,美术方面效果极佳,整体给人一个酷字,并且恰到好处地展现了人性,另外好妹好美

16分钟前
  • 润物
  • 推荐

一个涉世未深的孩子来到双旗镇领媳妇,眼看婚事无望只能在店里干着苦活。一次土匪要强奸他未来的媳妇,他作为刀客拔刀把土匪杀了。此举得罪了大土匪,而招致了一场决斗,那一段决斗的场景甚是经典,确也是一个孩子成为刀客的过程,从此双旗镇刀客长大了

21分钟前
  • SHAOXIAYU
  • 力荐

看的时候一直在心里暗自惭愧,真的惭愧啊!今天才能欣赏这部牛片。真的感觉张彻的东西第一次黯然失色了。应该是中国武侠片的一座高峰了,虽然后来者精彩纷然,但是它依然像一杆旗!

26分钟前
  • Gemini
  • 力荐

孙海英居然是这部片的真正主创啊!A死神斗篷B一刀致命C西部片风格(居然还放七侠荡寇志的音乐跑马)都是他的想法

31分钟前
  • luc1en
  • 推荐

好爱电影里面的少年与少女。少年是英姿飒爽的,能跑马,能甩刀的少年;少女是圆脸大眼,吃的多,干的多的少女。如今镇子不在,少年与少女已不是当年。

36分钟前
  • 黄小胖
  • 推荐

漠北荒原,双旗飘扬,匪盗猖獗,老少不争。有一刀客,人称孩哥,手起刀落,大开大合。收刀入鞘,一击毙命,事了拂身,无功无名。

41分钟前
  • 康报虹
  • 还行

电影将古龙武侠的冷峻风格融合到了一个简单的江湖故事里,有型有格,只是欠雕琢,是一部带有明显黄土地特色的中国西部片。电影像一个微缩中国,形形色色的人物综合起来就是民族复杂特质的缩影,隐忍与自私,无畏与圆滑,耿直与谎言。双旗镇虽小,却将中国人的集体性格囊括其中。

43分钟前
  • 韩伯愚
  • 推荐

华语电影有三种江湖,一种是《卧虎藏龙》布尔乔亚式的;一种是《英雄》士大夫式的;一种就是《双旗镇刀客》粗粝、苦难、鲁莽的平民式的。

46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沙里飞很有意思,油头滑面表里不一,但编剧通过镜头和细节告诉你而不是通过对话,比现在电影里用旁白或者对话简单粗暴地灌输给观众这是个什么样的人物要高明太多了。孩哥也好,一刀仙也好,能明显是学美国西部片甚者是港台武侠片的,但沙里飞这样的却不不多,是本片的亮点啊~~

50分钟前
  • Zutto
  • 还行

我很惊叹,110万人民币居然拍出了这样的电影!!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很高兴能看到电影频道的《流金岁月》里请到孙海英和那个演孩哥和瘸子的演员。瘸子之后还是演瘸子,孙海音就此成名,小孩子之后再也没有演过戏,当起了导演,呵呵,一切不过是18年前……

55分钟前
  • 力荐

何平导演今日逝世,哀悼~~有这部作品,足够影史留名了!

59分钟前
  • Tyger Tyger
  • 力荐

这才是中国大陆真正的武侠片、西部片,粗狂、浑厚、男人味儿十足又不乏细腻感。曾经国产武侠也可以这么精彩的,可惜现在。。。还是小时候看过的片子,略隔时日又看过几遍,昨晚央6重放,只看了个开头,有点可惜。

60分钟前
  • 韦恩斯坦_李
  • 力荐

类似《正午》的环境、桥段设计、紧凑的剧情、荒漠、寡语、刀客、仇杀、加上脸颊上标志的高原红,攒出了大陆最写意的西部片。孩哥其实只动了一次手中刀,以气御刀,嗖的一下,没等看清招式,半扇猪肉已经迎刃而解,镇住了准老丈人,结尾那一刀的风情更是隐藏在风沙中,大有古龙只可意的小李飞刀神韵

1小时前
  • 第27章
  • 力荐

8/10。拍得绘声绘色!不说跃马扬鞭奔腾荒漠的大全升格镜头,也不说“待烟雾散开决斗已停”的高潮虚化处理,关键是性别关系和镇民群像塑造:女性在展示身体上表现反抗(孩哥偷看洗澡印证她屁股有痣,决战前夜又问了相似问题),反派连杀马匠、瘸子丈人和疯子再歩向孩哥,性启蒙和等待恐惧中激发男性潜力。

1小时前
  • 火娃
  • 推荐

真的非常有武侠范儿的大陆电影,那时的电影人真是挺有抱负的,故事讲得饱满,人物性格鲜明,都立得住,真不容易。西部的背景也用得很脏很糙很够味。

1小时前
  • U 兔
  • 力荐

西方西部的枪,东方西部的刀。摄影和节奏有些赛尔乔·莱翁内作品的感觉,如《西部往事》却没有后者神级的配乐; 虽然算是中国的武侠片类型,可武打部分却像是日本的武士片,有些黑泽明《椿三十郎》《用心棒》的影子,却没有后者精彩至极的故事;不过,这样别具一格的作品在国内也算是独树一帜的存在了!

1小时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