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猎2020

动作片美国2020

主演:贝蒂·吉尔平,希拉里·斯万克,艾玛·罗伯茨,贾斯汀·哈特雷,伊克·巴里霍尔兹,格伦·豪尔顿,埃米·马迪根,梅肯·布莱尔,特瑞·韦伯,斯蒂芬·考特尔,韦恩·杜瓦尔,J.C.麦肯泽,里德·伯尼,汉斯·马雷罗,胡安·贾斯帕,汉娜·艾琳,吉姆·克洛克,西尔维娅·格雷丝·克里姆,迪恩·J·韦斯特,内德·尤瑟夫,伊桑·苏普利

导演:克雷格·卓贝

 剧照

狩猎2020 剧照 NO.1狩猎2020 剧照 NO.2狩猎2020 剧照 NO.3狩猎2020 剧照 NO.4狩猎2020 剧照 NO.5狩猎2020 剧照 NO.6狩猎2020 剧照 NO.13狩猎2020 剧照 NO.14狩猎2020 剧照 NO.15狩猎2020 剧照 NO.16狩猎2020 剧照 NO.17狩猎2020 剧照 NO.18狩猎2020 剧照 NO.19狩猎2020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2 17:02

详细剧情

  12个陌生人在空地上醒来。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哪里,或者是如何到达这里的。他们不知道他们已经被选中,为了一个非常特殊的目的——捕猎。

 长篇影评

 1 ) 被川普批评差点被禁的《狩猎》,这部美版大逃生为何如此争议大,里面的政治讽刺有多深

影片集合了黑色幽默,讽刺煽动,暴力血腥,还有对当下现实阶级和网络暴力的探讨。

甚至就连美国总统川普,在影片原计划去年8月上映前夕,还在社交软件上指责这部电影,好莱坞才是真正的种族主义者。

结果《狩猎》因为美国当地枪击事件,还有各种其他原因,一直延到今年3月才和观众见面。

很显然,《狩猎》这部电影问世以后,一定会引来审美隔离,这种审美隔离并不是在于电影品质本身,而是在于电影背后讽刺的议题,就像当初《小丑》所带来的评论两极分化一样。

《狩猎》的最初的名字,也直白的叫《红蓝州大战》,影片要表达的明喻和暗喻,已经再明显不过了。

不过当川普发声,再加上现实的舆论压力,才让环球影业收敛一些,把原名改成了《狩猎》,不过制片人到是自信的说,除了片名,影片内容一帧都没有变过。

很多人会觉得《狩猎》藏着很敏感的美国阶级的批判和思考,甚至引发了美国政治红与蓝之间的争辩。

但对于我来说,《狩猎》远没有到那么精专,影片整体观影下来,爽感和过瘾更是影片的主打,而电影剧情之外所谓的对现实的讽刺,批判,思考等等,我更多的觉得是调侃和吐槽,蜻蜓点水的一笔带过。

很多人会拿《狩猎》和《小丑》相提并论,因为两部作品的议题都有美式阶级隔阂,舆论和偏见,政治左右立场的表达。

但《狩猎》玩得更为娱乐和肆无忌惮,更贴近于不科幻版本的《黑镜》(封面都很像)。

《狩猎》的黑色幽默和荒诞,刻意营造的不严肃,本身就侧面告诉观众:“嘿哥们,别当真,这里所有你们看到的现实问题,我统统不care,认真你就输了。好好享受这一次猎杀之旅的感官刺激就好。”

不过,在我的深度解析里,当然还是要认真聊一聊影片的各种嘲讽。

红与蓝

对于红蓝州这样的比喻,是《狩猎》一直绕不开的争论,这也是影片被推上风口浪尖的地方。

在美国红州代表共和党,蓝色代表民主党。

而在影片中,非常明显蓝州代表着自由派精英阶级的猎人们,而猎物则是红州的代表,换句话说,红州的猎物,是川普的支持者。

其中影片女老大聊天记录打出的一句话,说的是:“没有什么比去庄园宰杀可悲之人(Deplorables)更有趣的了。”

Deplorables,可悲之人(下等人),正是这个词,引起了舆论的浪潮和猎杀的开端。

在现实中,希拉里在2016总统大选的时候,就用过这个词,来称呼当时支持川普的选民。

所以,这也不难理解为何美国观众,会把影片中像猪仔被猎杀的人当成川普的支持者代表,这也难怪影片会在美国引起巨大争议,还直接被川普点名指责。

但这部电影调侃和讽刺还没结束,在影片中,我们看着川普的支持者一个个倒下,但在影片结尾,女主赢了,最后女主拿着枪和香槟,坐上了女老大的私人飞机。

这样的结局,又是间接的暗讽了大选中胜出的川普,最终在美国如此撕裂的现状中,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当然,《狩猎》从中想要保持政治立场的平衡,所以在情节的设计上,有安排女老大错抓了人也就是女主,从而最终造成了一出荒诞和自掘坟墓的狩猎。

龟兔赛跑

影片中女主在决定杀向精英大本营时,讲了一个我们都没听过的龟兔赛跑R级版。

这个龟兔赛跑的故事,前半段是我们听过的正常版本,乌龟赢了傲慢的兔子,但结果晚上兔子去到乌龟家复仇,干掉了乌龟全家。

最后女主说,兔子永远是兔子,兔子一直都是赢家。然后旁边的唐问,那我们谁是兔子,谁是乌龟。

女主并没有正面回答,把问题留给了观众。

先说结论,这里兔子代表着精英阶层的猎人们,他们不管在这场庄园猎杀还是现实中,都是高人一等的兔子,永远都在赢面。

而被猎杀的女主他们则是乌龟,赢了一时,却赢不了一世。

女主当时已经杀了不少精英那边的人,扳回一局有了车子可以逃离,这代表着女主此时已经赢了猎杀游戏,就像乌龟在比赛中赢了兔子。

但在现实中,女主依然没有赢面,女老大事后还是会派人追杀她,就像龟兔赛跑故事中的兔子,会在比赛后去乌龟家干掉乌龟。

所以女主只能先下手反杀,逆行去干掉女老大(兔子),从而真正收获胜利。

《动物农场》和雪球

影片中提到的《动物农场》,是英国大作家乔治.奥威尔写的一部寓言故事,而故事中的雪球小白猪,女老大用来比喻是女主。

《动物农场》讲述的是一群农场动物在某日,以猪群为代表的雪球和拿破仑,带领着其他动物向人类农场主发起抗议,在众动物的齐心协力下,赶走了人类。

于是雪球和拿破仑两只猪立下戒律:“4条腿是好的,2条腿是坏的(人类),每个动物都是平等的”

然后农场进入一片祥和安定的乌托邦,但好景不长,领导者雪球和拿破仑两只猪发起了内讧,最终拿破仑把理想主义的雪球赶走,夺得了最终领导农场的权力。

之后拿破仑改变戒律,在“每个动物都是平等”后面,加上一句是:“但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平等”,

最后拿破仑开始和人类合作,这个故事就此结束。

《狩猎》这部电影的女老大用雪球比喻女主,最后被女主反过来嘲笑女老大说用错了,女主说雪球这个称呼更适合女老大。

整部电影看下来,确实像雪球这样的理想主义猪,更像是影片中的女老大。

女老大正是因为受不了网络暴力的迫害,太把现实社会理想化,从而让自己变得更愤怒和疯狂。

而女主的自身,她其实也是一位很有故事的人,她此前去过阿富汗当兵服役,结果回来却是一位无聊的出租车司机。

而在猎杀过程中,她一开始就熟练用针摩擦头发做指南针,拿起武器杀人不眨眼,在中途女主和后备军人聊天中,我们就能窥探出女主更适应,甚至更留恋这样的残酷猎杀环境,女主在片中好几次说话时不时的发呆,更说明女主似乎患上了PTSD,导致有些神经质。

说到这里,大家还没想到这女主像谁吗?!

给大家3秒钟时间。

3

2

1

对,马丁斯科塞斯的《出租车司机》的男主特拉维斯。

可以说,《狩猎》的女主身份,就是女版的特拉维斯,然后被安排到了狩猎庄园,正合女主心意。

除了上述这些各种明讽暗讽,影片还非常直接的调侃着网络暴力扭曲,枪支管制,全球变暖,反种族主义,移民和反移民,LGBTQ,文化侵占,反犹太主义,堕胎法等等,几乎任何当下美国的热门分歧,都放在这部电影炒了一遍。

这也正是《狩猎》在美国不讨喜和受到争议的原因,因为影片得罪了几乎所有群体和代表,但在深刻度上却吐槽其严肃性,从而导致影片本质并没有太多可以立住的观点。

这就很像《饥饿游戏》,看起来是在批判什么,但却没有完全释放出来。

不过总的来说,《狩猎》的可看性还是相当高的,比起那些暴血浆用力过猛玩创意设定的爽片,《狩猎》起码让它的争议性得到了大量讨论和曝光,并让影片变得不那么流水线和平庸。

如果你近期想要过把瘾,体验一下这部“美式大逃杀”,《狩猎》这部电影,应该不会让你失望。

 2 ) 火有火的道理

刷爆抖音和朋友圈,于是赶紧翻看了一下。果然不俗。这是一场人肉吃鸡游戏。大家都惊异于B级片的视效和奇怪的结构。其实整个电影的黑色幽默基调从一开始,那只高跟鞋拉出那么多眼球神经的效果和很假很愣的特效来看,电影黑色幽默的基调就已经定好了。下面来逐步分解这个电影的主旨。

1,阶层分化

这是贯穿全片的主题,猎杀下等人游戏。从故事架构上看,有点《饥饿游戏》+《人皮客栈》。影迷肯定是见怪不怪。特别之处在于,猎杀者也没精英到哪去,都是超级白左,政治正确的化身。不杀黑人和有色人种,谈论持枪权,素食主义,环保主义,女权平权等等。最后都是智商堪忧死有余辜。他们只是调查时出现了女主一个疏漏,就被团灭了。而杀人游戏这么大的事,调查从初级层面的工作还有失误(报复对象一共也没有几个人),也足见他们没精英到哪去。明显美国的精英白左阶层被狠狠的黑了一波。而猎物们呢?其实更加狗屁不是,她们的身份和行为已经在剧情中有所交待了。所以这些帅男靓女再有光环也是开始就死得透透的了。这里很逗的是,我们以为的女主瞬死了,我们以为的男主也没活多久这里导演传达的信号就是,这不是你们想象的那种电影。

2,阶层对话

最后的双女决战就是阶层对话。很显然是失效的。我也不听你那一套,你也没打算放过我。这就是阶层分化的结果。底层全靠网络意淫攻击精英阶层,然后大众大部分都是底层,自然产生共鸣。这种精英的邪恶化由此变得合理且真实,没有人愿意追寻真相,底层既没有条件,也没有意愿查询和澄清。没有纠错,就这么地了,就冤枉你了。然后你们糟了报应,我们主持了正义而拍手称快。你们丢了工作甚至是事业,应该的,谁让你们看不起底层。可是讲真,你们键盘侠有什么让人值得看得起的地方吗?那不管,我啥也不是你也不许拿我开涮。而所谓的精英阶层全片更傻,雇个杀人顾问都只是演过电影而已。装使馆人员骗你我还得喋喋不休的阐述观点,直到你起了疑心。暴露身份跟人家说什么让你们先跑,结果裤裆里被放手榴弹。杀人还要吃喝精品的,宁死也要搞女权,神话黑人。都是作死的形态。最后女BOSS明知错了,也不核实了,打个电话试试也不试,自以为训练了8个月就杀你绰绰有余了。最后死前问了一嘴,她心里一定在吐槽自己死得真荒唐。这个结果也符合黑色幽默的基调。电影就是要说,这一切拼死拼活是多么的荒唐。

3,隐喻部分

隐喻部分都很明了,致敬了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农场》,对社会形态的演进和走势做了预判。“雪球”的理想主义是丰满的,但是现实确实实施不下去。最后女BOSS没有被各种刀枪剑戟杀死,是死在了绞肉机的刀上,一半边给你,一半边扎我,谁也躲不过。我们在这个社会形态下都是肉馅而已,精英如你也没高到哪去。最后活下来的人享受沉船酒和鱼子酱,哪怕是没有搅进去的空姐,也可以吃。而决定你是乌龟还是兔子的是思维方式而已。女BOSS死前惊异于女主也看乔治奥威尔,她认为底层是不读书,没知识,一无是处的,显然,时代变了。

 3 ) 乌龟?兔子?猪?谢谢!

目前看过比较满意的一部电影,影片开头一段聊天记录引发了整个故事,接下来当丛林中各个人醒来以后就各种反套路:第一女主拿着枪以为要看这位美女如何逃出生天时直接被爆头;镜头转到第一男主躲枪英雄救美以为要看这位帅哥如何逃出生天时直接踩雷被炸个粉碎;第二男主一行三人爬铁丝网围栏时以为会被电死结果居然没事;三人到了便利店以为可以据守反击时却被看着人畜无害的老爷爷老奶奶毒杀枪杀;以为进来一样被便利店套路解决的女主却干净利落完成反杀不多一句废话;这时出现拿着机枪碎掉无人机的胖子宅男以为又是安插到女主身边的卧底时他居然不是;美国领馆的人开车来接一路上反复在问你们真不知道为什么会被选中猎杀,这时就看女主一个转身一个蹬腿,好吧…这时候开始我就不再继续以为了,安心跟着导演节奏走吧…………不知道剧情节奏会往哪里走,而接着发生的剧情又还是合情合理的,这是我对这部电影充满好感的地方!

重新梳理一下剧情顺序:一群自认为的社会精英(西装革履豪华办公各种基金信托映衬下的精英份子)的群聊天记录说了贬低、歧视底层社会人群的内容,甚至开玩笑的提到了要组织猎杀这些低级人,谁曾想被黑客截取公布到网上,于是乎被网络群起而攻之,并渲染着精英们就是这么干的一直在以猎杀人来取乐。网络舆论推波助澜,精英份子的阶层为了政治正确把群聊里面的人纷纷清退,于是乎群聊里的人们在精神领袖雅典娜的组织下开始了报复行动:既然网络贱民们说我们猎杀低端人群,那老娘就顺应你们的意见真的来猎杀!是谁叫的凶的,一个个查出来娘西皮不是说老娘在庄园猎杀吗,就租个庄园把你们拖过来供我们捕杀赏乐!!(片中放幻灯片介绍筛选的网络贱民资料和身份背景)于是有了这群人莫名其妙的昏睡醒来发现置身丛林而又一个个被猎杀的前因后果,而这群精英们享受着执法者的猎杀快感,反正杀的都是废柴卢梭。ops,可惜精英们失算了本来要绑那个老爹贩毒老妈磕药双双死掉辍学一无是处却会在网络上大放厥词的废青,却不小心绑错人带来了个曾经阿富汗服役看透人生的无辜躺枪都没吃瓜的群众女主,一路反杀最后胸刃雅典娜完成团灭,换上雅典娜高贵的礼服喝着雅典娜几十万美金拍卖的酒牵着雅典娜养的狗搭乘雅典娜的私人飞机回家去了。看着快意潇洒!

精英们,代表雅典娜,生活在自认为的上流社会,同时又确实比同类精英们要聪明和冷酷(整个策划都是她发起的,女主唯一表扬过的人,以及高跟鞋直插眼珠情节)骨子里觉得高人一等,看不起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傲慢偏见,以为自己的想法思想都是无比正确。所有低端人都被喻作猪,甚至低端的人还不如他们的宠物。当女主告诉她你们绑错人了还自以为是的说不可能,以及给女主解释给她取名叫雪球时候带着优越感的说是来自《动物庄园》一副这种书那会是你们匹民会看会懂的婊情。而最后开始稍微怀疑是不是真的绑错人了,以及女主告诉她这个雪球名字在书里的寓意并不是她以为的那样时,她不敢相信的问你也看过?最终无限怀疑自己中死掉了,真是解气啊!

被绑的11个人或者12个(胖子唐不确定是哪边的),侧面描述了这群借着隐匿网络能不担任何责任把生活中的受困受制通过网络宣泄情绪发表不负责任言论的人,代表宅男播客盖瑞,总是各种阴谋论相信精英猎杀的谣言,最后雅典娜们的聊天记录被公布之后一下子得瑟了,看看我说的对吧,这些阴谋我就知道,我就晓得,现在你们该相信我了吧。抓着一点疑点就无限放大满足自己的窥探欲以及得到别人认可的赞赏欲,而最终的事实到最后可能他也就不那么关心了,对于自己言论制造的混乱恐慌给别人带来的伤害麻烦,也许来一句我有发表意见的言论自由了事,键盘侠哪里都有啊!

龟兔赛跑的故事,女主跟胖子唐讲了她听到的简直就是反励志反主流的龟兔故事,主流媒体总是在宣传只要你never give up,只要你努力你就能成功,而当你以为你成功的时候却被兔子轻轻松松吊打还让你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一切被毁灭再吃着你做好的晚餐……真女主参加过战争杀过人见过人命如草菅,开过出租车看了太多社会及人的问题,有着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或许看透了人生,不冲动不盲目对人淡然处事冷峻,才会讲出这样的反励志故事。

观点,我想,导演想批判的是一群自命不凡的精英们,一群接着网络不负责任的键盘侠。两群人都die光光,剩下的是不跟着大众媒体节奏走,有清晰的认知独立的判断,不制造麻烦,淡然于世也能关系别人,看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被看成猪,不做乌龟也不做兔子的真女主!

 4 ) 让川建国跳脚的“禁片”终于来了

本文首发于环球银幕公众号(不过在豆瓣的这个是我未经删改的原版233333)

咱们今天聊点儿刺激的,说说一部“禁片”。

当然它没有彻底“被禁”,不过老实说直到这部电影再度定档之前,似乎所有人都一度以为再也见不到它了,更离谱的是这样事情发生在2019年的美国,它就是——

《狩猎》

“恶评如潮”版海报,很壮烈了hhhh

先看一眼海报就知道这片子不简单,被奖项提名铺满的海报我们见了不少,被媒体的溢美之词环绕的海报更是不在少数,然而仔细看看这张——

“展现出了什么叫真正的疯狂与邪恶”——福克斯新闻

“故意去煽动国家分裂”——《华尔街日报》

真正的“恶评如潮”。

不过最轰动的还是要数美国总统特朗普为了批评一部电影亲自下场,尽管没有直接点名,但在当时的舆论漩涡中其指向性一目了然。

建国同志:“这电影很坏坏!”

他在推特上写道“制作这部电影是为了煽动和引起混乱。好莱坞自己创造了暴力却怪罪到别人身上,他们是真正的种族主义者,对我们的国家非常的坏坏!(这个用词很准确吧)”

因为一部电影,特朗普给整个好莱坞扣上了一顶“最高阶的种族主义”的大帽子。

然而正如海报中所说的那样,没人真正看过这部深陷舆论风暴的电影,所有的争论都基于一支预告片,不少人认为预告片中的真人猎杀游戏非常政治不正确。

再加上其中毫不隐晦的枪支暴力正好赶上了俄亥俄州代顿市以及德州埃尔帕索市发生重大枪击案,《狩猎》确实在集体情感上有些不合时宜,于是环球影业宣布无限期撤档,直到如今重见天日,那么《狩猎》究竟有没有那么夸张呢?

在这个观众大多见怪不怪的年代,《狩猎》一眼看上去在概念上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是一部“大逃杀电影”。

电影一开始,艾玛·罗伯茨饰演的角色在森林中苏醒过来,除了不知道身处何处,她发现嘴里还被塞了一根上了锁的棍子。

诶?猥琐起来了!

起身后发现还有其余10位素未谋面的陌生人,他们的处境和自己一样。

于是大家一起走到了一片开阔的草地,发现了一个硕大的木箱子,一位莽汉不顾众人劝阻撬开了木箱子,从里面跑出来了一只莫名其妙的小猪。

然而箱子里剩下的东西却让众人更糊涂了,木箱子简直就是个小型军火库,各式各样的冷兵器&热兵器供众人使用。

此时艾玛也找到了钥匙,解开了众人嘴上的锁。

好心女主开始了

容不得男女主思考,远处一声枪响为猎杀拉开帷幕,艾玛险些中弹,影片从一开始就紧张到…

哦,艾玛被爆头了。

根本不是女主啊(#`O′)!

开场十几分钟就让人怀疑人生,导演克雷格·卓贝用“主角视听”来了场恶作剧,无论是演员还是叙事视角,观众脑海中一切对于类型电影的刻板印象在这十几分钟里都被调动起来了。

而紧接着就是一次又一次的盲猜了,各种非常恶趣味的血肉横飞扑面而来,主创肆无忌惮地展现着对于cult电影爱好者们的溺爱。

就在观众无瑕重新锁定女主时,一脸男主相的大哥也直接原地爆炸了…(没错,此处不是形容)

真·原地爆炸

总之,活下来的三个人杀出重围逃到了一家加油站,原以为危机暂时解除,谁知又是一波直接团灭,在影片第一幕接近尾声之时,真正的女主克里斯托(贝蒂·吉尔平 饰)才正式亮相。

影片改编自1924年的经典小说《最危险的游戏》,在多次影视化改编中,《狩猎》算是最跳脱的一个,不仅直接把故事的核心概念与当下美国的荒诞色彩结合在了一起,还试图对类型本身进行解构。

大逃杀的剧情框架加上大女主反杀,再辅以各式各样的黑色幽默(有些笑点实在是狗到无以复加了),《狩猎》很容易让人想起去年的《准备好了没》。

这反倒降低了这部电影所谓的“危险性”,当一部电影仍旧把娱乐性光明正大地摆在最前面去迎接它的观众时,它也就谈不上什么真正的激进了。

这从艾玛被爆头的那一刻就体现的清清楚楚,一句“差点就打中我了”之后立刻打脸,这种半搞笑性质的屠杀与《此房是我造》那样令人不寒而栗的写实手法有着天壤之别。

巧合的是《狩猎》与《准备好了没》不仅诸多元素异曲同工,就连影片主题,也绕不开又坏又蠢的富人阶级对于底层人民的碾压,包括之前谈过的《饥饿站台》等片,恐怖惊悚这一类型与阶级话题相处的越来越和谐。

好在《狩猎》在社会议题之外也在寻求突破,担任编剧工作的尼克·库斯与达蒙·林德洛夫将克里斯托塑造成了一位真正的女战士。

曾在阿富汗服役的克里斯托超过了《饥饿游戏》中的“大表姐”,一跃成为了大逃杀电影中的约翰·威克,人狠话不多的又一典型,能开枪绝不含糊,杜绝掉了以往主人公身上的各种陈词滥调。

其实从《异形》的雷普利到近来的神奇女侠,在动作元素吃重的类型片中,对于所谓大女主塑造成功的,一定是让角色先干好本职工作。在2020年里,《狩猎》甚至能比新版《隐形人》更有效地扫除《猛禽小队》给大女主电影带来的阴霾。

在90分钟的片长中《狩猎》也没有把视线局限在某一特定空间内,更没有重复那些看似出逃成功实则却总会绕回原点的套路。正如女主角的出现一样,影片也将真正的反派留到了最后一幕。(还顺手致敬了一把《杀死比尔》)

《狩猎》的黑色幽默紧紧围绕着各种社会议题,然和与《逃出绝命镇》对于种族议题的深挖不同,《狩猎》对于美国社会如同一把重型加特林,对于社会议题的调侃如同狂泻而出的子弹将美国社会打成了一张筛子网。

环球影业曾公开否认过影片在任何阶段使用过《红州VS蓝州》这个传闻中的名字,不过这个名字也的确说明了影片试图去表达的一些东西。

担任影片反派的所谓精英们其实就是代表了希拉里这一票“上层人物”,这绝非牵强附会,关键就在于雅典娜(希拉里·斯万克 饰)一开始与其它精英们的玩笑,其中用到了小众词汇“deplorables”,用更接地气的方法翻译就是“低端人口”。

这一词汇在2016年希拉里竞选总统时被她用来形容支持特朗普的群众,其包含的敌意与蔑视绝对超过了“低端人口”这四个字所能承载的,这也导致她后来不得不为此进行道歉。

再看看其它参与猎杀的精英们,一边杀人一边大喊“气候变暖是真的!”,在杀害了一个有家室的陌生人后,居然用他可能曾用言语侮辱过黑人来给自己开脱。

在他们的谈话中,种族问题、堕胎、女权主义、难民问题、人道主义危机等张口就来,然而却没有一个人提出对这种屠杀的质疑,唯一的质疑居然是在挑选受害者时平衡肤色。

《狩猎》的不少幽默都建筑在对社会精英的嘲讽之上,比如其中一位就死在了她的平权主义观念上。

而另一方显然就是美国的保守派人群了,尽管身为受害者,但悲剧的发生与他们每个人也脱不了干系。

之所以不能用“底层人民”一概而论,是因为在结尾雅典娜家中的照片中,早早便当的艾玛明显是权贵家庭的孩子,所以《狩猎》的精明之处在于你既可以把矛盾视作阶级之分,因为其中确实强调了贫富差距,也可以解读为政治理念的鸿沟,对于“白左”的刻板印象一个不落。

然而对于保守派的刻画就出现问题了,这其中隐藏着一条非常有趣的逻辑,这些保守派被选上的根本原因不是因为理念,而是因为充当了键盘侠(顺道推荐一下不久前的《腰间持枪》,专门搞了搞键盘侠),所以这次猎杀被偷换成了左派/精英对保守派/底层话语权的无情剥夺。

左派精英一开始的罪过是伪善,他们私下的言语与他们公开的理念背道而驰,然而正是保守派所代表的不理智的民粹之声掀翻了这些精英的前途,“庄园猎杀”只是玩笑,却因为保守派的攻击而变成了现实,看似集中火力讽刺左派精英,实则一个都没放过,一个坏,一个蠢。

所以你知道为什么特朗普气疯了吧,因为身为“保守派”的“上层精英”,他实际上被骂了两遍。

不过这也暴露了影片的问题,看似各种议题都揉到了一起,但实际上没有办法做到在结合的同时进行深挖,无非就是抛出各种政治不正确的玩笑。

这种“肤浅”只有在将全片的杀戮视为美国舆论环境时才有立足之地(全世界都差不多了)。都不用扯什么《动物庄园》,抛弃求证与理性思考,任何一方的表达都日趋极端,党同伐异不问真相,相互攻击只为立场,直到最后诉诸于杀戮。

《狩猎》根本就没有意愿在任何社会议题上真做文章,克里斯托为什么成为了唯一的幸存者?因为在没有理智的互咬之中,她不属于任何一方。

如今回过头再看去年围绕影片的闹剧,只能说一句,“真的没必要”。

 5 ) 细数下关于《动物农场》的片中细节

本片很爽,略略不同于一般爽片的是,编剧不仅讽刺了一番当今政治,也调侃了一把精英阶层的伪善和“下等平民”的无知。最为提升本片B格的,莫过于编剧铺垫了很多《动物农场》的细节,证明自己也是个忠实的原著粉。

一、开场的猪

电影开场时,在平民们的大草地上,一位大哥不顾他人反对就大胆地撬开了木箱,里面走出来一头穿衣服的猪。

这里其实跟《动物庄园》的剧情不谋而合——动物领袖“拿破仑”在革命胜利以后,在农场里穿上了人的衣服,变成了“人”。

开场的猪

后来这只小花猪被误杀死了,猎人女杀错猪后大喊猪的名字“Orwell!”。

而George Orwell,正是《动物庄园》和《1984》的作者。

二、便利店的糖

第二个重要的猎杀地,加油站旁的便利店里,持枪男借着电话打完911后。

便利店老板娘来了句“革命之后还会有糖吃吗?“

这里出自《动物农场》第二章:snowball在给动物们演讲为什么要革命的时候,母马莫莉向雪球问了个傻白甜的问题,“革命之后还有糖吃吗?”

这个问题抛出来后,没几秒店里的一个女同志刚吃完糖果,就口吐白沫倒下了。

在后面老板娘与同伴的对话中可以知道他们给这个女同志取名确实也叫“莫莉”。

就在这个时候,雪球马上就要登场了,暗示了女主角的到来。

三、克罗地亚

第四个重要地点,女主搭上了难民火车,但被军队拦截了。

军队询问女主时第一次谈到了所在地是克罗地亚。

导演选择克罗地亚,可能是因为克罗地亚的过往历史,1991年6月克罗地亚宣布脱离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而《动物庄园》里作者也处处隐射前苏联和前东欧的革命历史。

四、庄园之梗

庄园之梗最开始来自于网民们的阴谋论,认为富人们在某地买了庄园杀人取乐。

女BOSS在内的几个高管因为几句玩笑话泄漏被民众网暴之后,丢掉了工作,从而起了杀心,要好好教训下这群“乡巴佬”。

在最后决战的时候,女主角问,为什么称自己是snowball?

女boss还笑着说,这是《动物庄园》里的一只猪。

不言而喻,女Boss此刻仍相信自己抓对了人,仍然相信女主角是个没文化的乡巴佬,连《动物庄园》都没看过。(或许编剧也在暗讽就TM你有文化233)所以回答问题时并没有意识到女主角问的是,为什么选择自己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而不是别的角色?

当女Boss意识到女主并不是自己要找的没文化的乡巴佬时,所以很惊讶地问,“你也看过《动物庄园》?”(临死之前,女Boss自诩文化人的优越感依旧溢于言表呐)

女BOSS听完女主角答复之后很快就激动去世了。

五、结局之酒

《动物庄园》里的猪们曾给动物们设定七条戒律,其中有两条规定了不许穿衣服和喝酒:

1.凡是两条腿走路的都是敌人;

2.凡是四条腿走路或者有翅膀的都是朋友;

3.任何动物不得穿衣服;

4.任何动物不得睡在床上;

5.任何动物不得饮酒;

6.任何动物不得杀害别的动物;

7.所有动物一律平等。

结尾处,获胜的女主角穿上了女BOSS的裙子,喝上着女boss的酒,整个人焕然一新。仿佛从来没得过阿富汗战争PTSD。

就跟猪首领一样,革命胜利以后,又成为了新一代农场主。

等待女主角的是什么呢?

个人猜测,也许回到美国后会因为这段经历火遍美国,会得到金钱、名利,收获一批脑残粉,从此成为一代名流?

《动物庄园》小说的结尾也是以一场猪和人类的宴会结束,而此时镜头外观察的观众,已经分不清女主角是人还是是猪了。

 6 ) 为了反转而反转的反转

影片中女主讲述那则加了暗黑版《龟兔赛跑》故事的段落,最能诠释全片的真实内涵——就是一个善于恶搞的讲述者在茶余饭后为我们来了一段讽刺流行电影中经典套路的脱口秀。给原本正能量的寓言故事加上一个重口味的反转,原本积极的含义顿时化为绝望,这层反转的逻辑混乱和突兀不重要,只要它符合了网络正流行的毒鸡汤和丧文化,迎合了年轻屌丝们“努力了也没用,那还不如不努力”的心理需求,同时提供了强行反转产生的廉价快感。

看完本片觉得有点意思,但就到“有点意思”为止了;觉得有点酷,但仔细一想又不是真酷。一直在反套路,可每一次小的反套路之后便遵循大的套路继续下去,当反套路的创意不够的时候就用恶趣味来补足。譬如一开始在飞机上的死亡,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打破正常节奏的感觉,严重削弱了大逃杀游戏开始时带来的震撼,反套路了吗?反了,但反的实在不怎么高明。猎杀开始后,一幅主角像的俊男美女和一脸正气的纽约小哥迅速领了盒饭,这是在调侃《饥饿游戏》吗?可是紧接着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的女主出场了,这跟《饥饿游戏》的设定又有啥不同呢?猎物变成了猎人,还有比这更套路的套路吗?

片中确实存在大量的讽刺,不但多,还挺全。宗教,女权,种族,精英与大众的割裂,互联网成为谣言的温床等应有尽有,但导演根本无意深挖,连浅尝辄止都谈不上,最多是成为笑料的素材和情节的由头。譬如故事的主干,网上莫名出现的关于“MANORGATE(庄园猎杀游戏)”的谣传,女二号为此丢了工作,出于报复的目的开始真的猎杀网上散布这些谣言的人。这种有着逻辑黑洞的骚操作简直无法直视,谣言的可怕之处正是在于没有源头也没有终点,无形而有质。没有哪一个人为之负责,又没有哪一个人能完全免责,正所谓“雪崩时没有一片花是无辜的。”女反派能够快速明确责任人是如何做到的?更不用提为了制造喜剧效果而到处充斥的刻板印象,精英阶层都是一群整天打嘴炮又手无缚鸡之力的烦人精,女权主义者天生自相矛盾,国民警卫队的武力值必然不如在阿富汗实战的退伍军人等等。最后女一女二躺着地上聊《动物庄园》的时候,生硬得尴尬癌都犯了,简直像是《奇葩说》里的选手一样手一挥:“大家注意,我要上价值了……”

价值是骗人的,恶搞才是真追求。譬如猎杀开始时,那个落入箭坑的倒霉女孩子,好不容易被救出后又被手榴弹炸回了箭坑;还有最后女一女二打得正欢的时候,女二突然停下说:“不要再撞玻璃了!”两处我都贡献了傻笑,可惜这样的段落不但傻,而且太少!

 短评

梗简直多到炸!各种反套路,你以为艾玛罗伯茨是女主,分分钟爆头给你看,你以为帅气的b级片标配美国大兵是男主?地雷踩得连妈都不认识,最后社会精英们选12个被杀对象的时候还不忘加个黑人进去凸显政治正确真的笑尿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3分钟前
  • 灵吾玄志
  • 力荐

一开始反套路,加分﹑接连的「黑色幽默」及「过渡」,大减分,最后两女决战前话唠,小减分,决斗不水,加分,整体7分。

5分钟前
  • 天之行者
  • 还行

又叫与杠精较量其乐无穷,黑色幽默,血雨腥风,比起某些只割喉18X的作品,这部18X诚意十足,爆头穿刺地雷杀,感官刺激恰到好处。里面政治正确和极右互相掐,键盘侠和道德帝齐飞,作为杠精本杠看的很开心。

9分钟前
  • 吃货F
  • 推荐

我脑补小变态演了这部电影,没想到是这种小变态的爽片!编剧反着虐杀类恐怖片的俗套来,死人的顺序也是反着常规设置来,政治不正确正是他们的剧作逻辑,很快你发现整个故事的展开方式都是在讽刺川普时代美国的一些社会问题,从故事逻辑到角色设置都是政治隐喻的符号,非常的赤裸直白,写这种剧本的目就是好莱坞精英对川普的一次回击吧。

1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我从小到大一直希望在小说中看到的反套路剧情,终于在这部电影的前20分钟里看到了。针对美国社会的讽刺和隐喻我不关心,但是对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照杀不误这点简直太符合我的胃口了。“女士,你觉得我是否应该因为你是女孩就饶你不死?”“No。“哈哈哈,真是受够了电影里面对女性网开一面的大男子主义英雄了!结尾剧情不够给力,不能五星

11分钟前
  • 雨夜飞行
  • 推荐

!!!!!!!!!打到最后感觉两位女主必须相爱了

14分钟前
  • 吕X
  • 力荐

猎杀反套路,讽刺很露骨。女主胆大心细话少,下手干净利落,酷!

15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套路不是这么反的,讽刺也不是这么讽的,不是往地上放头猪就是动物庄园了,那连猪圈都算不上。

16分钟前
  • 小李嘛批
  • 较差

女主长得像killing eve里面的小变态

19分钟前
  • swear
  • 还行

听到"You read Animal Farm?"时不禁作出高司令式掩嘴偷笑,连“精英”头目都只是读了本中学生经典就来装精英了(想想《利刃出鞘》里引用的至少是托马斯·品钦),可见一斑。

20分钟前
  • Alain
  • 还行

为女主5星,不接受任何批评

22分钟前
  • 力荐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键盘侠喷子要小心喽!说不定啥时被抓被当动物一样猎杀!你上司要杀我,所以我把他们都杀了!错抓姐牛逼了!1个半小时时长刚刚好,我以为是主角的15分钟死了!剩下的半个小时之内也都over了!看得很过瘾!

25分钟前
  • 十个斗的眼窝浅
  • 推荐

就是那种不太过脑的激爽动作片,哪怕是讽刺精英与酸民,也用了最直白的方式,连《动物农庄》的譬喻都有种滑稽感。不过还是各种反套路,特别是以为扛大旗的,会迅速领便当。贝蒂·吉尔平莫名有种《杀死伊芙》小变态的飒与喜感。好久没看过希拉里·斯万克的动作戏了,一边邀请室内打斗,一边心疼玻璃又碎,好玩。

27分钟前
  • Mr. Infamous
  • 还行

人狠话不多的女主 爱了

28分钟前
  • 皇马42号
  • 推荐

强制参加型真人CS,够爽够血腥,死人的频率也很高。但最大的败笔是编剧不甘心只写一个女CEO向女键盘侠复仇的简单故事,非要掺杂进一堆莫名其妙又自相矛盾的美国式左右互搏价值观,连乔治奥威尔都搬出来了,结果并没能提高影片的层次,反而拖累了节奏。

31分钟前
  • m89
  • 还行

8.1/10 这也太爽了吧 各种嘲讽两党和反套路,算是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虐杀片的条条框框,要杀就杀绝不含糊,吉尔平演的角色又拽又萌。

34分钟前
  • 电锯觉罗炫
  • 力荐

啊哈,还挺有意思!满含政治隐喻的激爽虐杀片。上层圣母精英vs底层键盘侠。两边都讽刺两边都骂了,精英们总是满口政治正确的话显得自个儿多么伟大牛比,可私下行为却完全相反。而那些底层的普通民众看似无辜令人同情成为了“被狩猎者”,却也只是借着“言论自由”的幌子在网络上胡乱造谣、口吐芬芳、各种阴谋论。电影开头的反套路满有趣,一开始你以为的漂亮女主角没十分钟就给爆头了,而接着再没两分钟看着非常男主脸的却被炸的粉身碎骨,直到贝蒂出现超市反杀,完全就一个人狠话不多的主儿,你才意识到这才是真正的女主。

36分钟前
  • 萌发奇想
  • 还行

前半部作为大逃杀类的纯爽片非常优秀 各种反转让人目不暇接完全猜不中剧情走向 后半部为了详尽解释前因后果反而导致节奏失控 为了格局上升至驴象博弈反倒露怯 凸显了其缺失的内涵

40分钟前
  • umi
  • 推荐

小猪叫orwell

44分钟前
  • cilantrolime
  • 推荐

一开始我还以为艾玛·罗伯茨是主角呢,可以。

4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