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巫布莱尔

恐怖片美国1999

主演:希瑟·多纳约,乔舒华·莱纳德,迈克尔·C·威廉姆斯,Jim King,Sandra Sánchez

导演:丹尼尔·麦里克,艾德亚多·桑奇兹

 剧照

女巫布莱尔 剧照 NO.1女巫布莱尔 剧照 NO.2女巫布莱尔 剧照 NO.3女巫布莱尔 剧照 NO.4女巫布莱尔 剧照 NO.5女巫布莱尔 剧照 NO.6女巫布莱尔 剧照 NO.13女巫布莱尔 剧照 NO.14女巫布莱尔 剧照 NO.15女巫布莱尔 剧照 NO.16女巫布莱尔 剧照 NO.17女巫布莱尔 剧照 NO.18女巫布莱尔 剧照 NO.19女巫布莱尔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2 16:56

详细剧情

  1994年十月,三个电影学院的学生——迈克(Michael C. Williams 饰),希瑟(Heather Donahue 饰)和乔什(Joshua Leonard 饰)前往马里兰州的布莱尔小镇,拍摄一部关于女巫布莱尔的纪录片,然而在拍摄过程中三人全部失踪。人们在一年以后,发现了他们留下的电影胶片,记录了他们失踪前发生的一切……  在布莱尔小镇上,长久以来流传着关于杀害孩子的女巫布莱尔的传说,这里集中的儿童墓地,还有小镇上几乎人尽皆知的古老故事,都印证着女巫的存在。迈克等三名同学,在一个平静的周日展开了对布莱尔故事的追索,可是在他们深入密林的同时,诅咒也开始降临在他们头上。

 长篇影评

 1 ) 不下饭啊不下饭

   在日食这样的日子里,中午拿出了买了一阵子都没碰的《女巫布莱尔》。还专门拉上了窗帘。
   一般来讲,我在看惊悚片的时候,喜欢啃东西,这样,如果到了自己害怕的时候,还能没出息地把注意力转移到食物上……当年看《见鬼1》,我就吃掉了一大袋泡凤爪。
   但我真没想到,这个片子居然如此聒噪……那女的就不停地喘气,尖叫。字幕又是台湾那边的,弄得我有些烦,又进不了状况。我也早就知道这是伪记录片,不期待女巫露面。可是的确没发和主角一同经历恐怖。
   倒是最后花絮的时候,看到3位"失踪大学生"的亲人朋友和老师对他们的缅怀,以及伪社会新闻的时候,觉得挺有意思。
    总之,拍片拍的还是很聪明的。可惜我不信教,神经也大条。只能把它当没有血浆的B级片看。

    直到最后,准备的吃的基本没动。日食后,开始下起了雨。

 2 ) 伪记录片的鼻祖

如果你认真看的话,那种深深的代入感和恐惧,感觉是很不错的,女主的睿智行为和主角团的大喊大叫一定要忍住看的最后才能细思极恐,本片前面的无聊部分都是为了最后的高潮,前面主角团在采访别人的时候有人说女巫让其中一个小孩面壁,好让自己杀另一个,想想最后麦克面壁,细思恐极,而这部片的营销手法堪称一绝,当年放映的时候,专门做了一个三个大学生失踪的网站,让不少人信以为真,还有不少人在深山里探险,总之这部片的作为鼻祖还是值得一看的

 3 ) 看手指.....

      数字电视很无趣的只有那么几部电影在电影频道来回的放,有一些恐怖片夹杂在中间,什么工具箱杀人狂之类的,还有这个布莱尔女巫,搞得我每次调到这个台的时候都很紧张,把声音关小,快速的浏览屏幕下方显示的片名,确定不是那几个恐怖片之后才敢放心的看,否则有突然被吓到的风险,那种心理不适感会持续很长时间。
      其实根本没有完整的看完这部片子,看到的时候已经是放到中间了,几个人没头没脑的在丛林里走来走去,吵来吵去,我还在奇怪为什么要起这样一个名字。但是越看越寒,不能自拔的恐惧,虽然被剧情牢牢控制的我一直没有换台,但是在有限的看片时间里面看到的大部分仍然是我自己的手指。
      今天看了豆瓣才对全剧的情节和背景有了大致的了解,即使有炒作在,我还要从他把我吓到的程度给个五星的评价。没办法,我就是吃这一套,冷冷的记事手法,对未知事物的渲染,只用一点点力就把我吓的半死,哦还有聪明的宣传手段,这个是今天才知道的。
      当然不是仅仅吓人就可以得五星的。这部片子带给我的感觉就像吃辣椒,虽然这次被辣的讲不出话,恨不得把舌头伸进冰箱,但是下次看见这道菜还是要点的。我还想把这部片子完完整整的看一遍,不过一定是要有个人一直在身边,感觉温暖又可靠,随时可以让你把脸藏到他身后去,不止是看片的时候陪着你,而且在每一个夜晚都陪着你,不让恐惧的幻想一直一直跟着。等到这一天,我会再把布莱尔女巫找出来看一遍。

 4 ) 属于感性影迷的恐怖片

   个人以为,影迷或许有感性影迷和理性影迷之分。
   几年前的一个晚上一个人在家,窝在床上看《布莱尔女巫》。电影结束后发现自己已经被吓得浑身冷汗,而回想起那些细节和最后那个镜头,更是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前几天推荐给了一个朋友,并承诺陪他一起再次观赏。结果我又一次被吓到,而他却大大咧咧地说,根本就不恐怖啊。
   所谓感性影迷,其实是很容易融入剧情,被导演牵着走的观众。他们往往会将自己的观感最为评价一部电影好坏最重要的依据。相反,理性影迷则很难融入导演精心设置的氛围,他们会以“欣赏”一部电影的角度来看电影,最后以电影质量的好坏说事。其实大部分影迷都同时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这要取决于电影。例如我看《布莱尔女巫》会完全的沉浸在恐怖氛围中,但看《李米的猜想》,就算有被感动,也不至于直接冲到豆瓣打5颗星。感性影迷和理性影迷,并没有谁比谁好的问题。
   《布莱尔女巫》的开创性在于它用DV拍摄了一部恐怖片,没有任何配乐和更多技术上的修饰,靠表演,对白以及摇晃不断的画面支撑起了所有的恐惧氛围。我看《布莱尔女巫》时,时刻都在注意那些看似不经意,确是导演刻意设置的“细节”。例如他们刚刚进入森林不久发现的那7堆石头,与之前采访村民时得知的那7个失踪孩童前后呼应;例如他们的帐篷被破坏,登山包被偷后,其中一人发现自己的外套上有奇怪的粘稠液体,而当天晚上此人便失去了踪迹...这些由导演刻意设置的小细节作用在于把观众彻底拉进他所创造的心理恐怖世界,而在最后小屋的出现后推向高潮,此时恐惧感已在观众心中慢慢发酵,直到最后MIKE站在角落伴随女主角尖叫的镜头出现,那最原始的恐惧感终于在观众心中喷发。然而我的那个朋友在观看过程中一直在问我,为什么他们不跟着小溪走,他们吃什么之类的。这样就导致了他会错过很多细节,或者那些细节并没有对他产生任何作用。直接导致的结果是他觉得电影一点也不恐怖。
   日本恐怖片大多跟此片相似,靠气氛营造恐惧感,但又有不同。日本恐怖片仍然可以多人一起观看而又同时可以达到所期望的恐怖效果,大概是因为仍有恐怖的形象。但是《布莱尔女巫》则是必须一人或者很少的几个人在家安静地观看,恐惧气氛才能够被烹制,其恐怖效果才能达到最大值。所以《布莱尔女巫》离开了电影院便非常不占优势,对观众和对气氛都有苛刻要求。
   所以如果你自认为自己可以是个感性影迷又渴望被吓,那大可选择一个晚上把音量开到最大,一个人独自品尝这部只属于感性影迷的恐怖电影。

 5 ) Young Kids Never Learn

据说此片是影史上投资、回报比率最高的电影(之一?),成本2万美金,票房2亿美金。

此片最大的噱头或许在其伪纪录片的拍摄手法,或许是之前看过《人食人实录》等偏向cult的伪纪录片,我全程无动于衷,甚至想笑。

和传统青少年没事找事冒险-遇险套路一样,三个青少年(两男一女),去搞事情,他们采访在河边钓鱼的老人时,老人睿智的话语早就预示了他们此行并不会有好的结局——young kids never learn,年轻人就是学不会(不要冲动去冒险,以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不会受到神秘力量的惩罚,能够侥幸逃脱命运女神的安排)。接下来剧情中的众人迷路、争吵、斗殴、互相猜疑、进而和好,大多在美式青少年恐怖片类型中很常见。当一人被神秘力量掳走,其余二人陷入恐慌,进而三人团灭也是可以预见的结局。

要说除了伪纪录片的形式比较新颖、抓人,或许更加给我新奇刺激的是,影片最后,MIke 倒下,摄影机被扔在地上,但拍摄依然没有停止,带给人的真实之幻觉?此时我的心情就是既害怕神秘人物出现,又想一睹其真容的矛盾、猎奇心理,着实被影片创作者拿捏得死死的。

树林中夜晚的不明声音,帐篷外突然多出的石碓,失踪的Josh,夜晚Josh凄惨的叫声,包着血淋淋xx的柴火,“恐惧源于未知”,制造恐怖的主体并没有出现,而由恐怖主体带来的被影响物却给人实实在在的感官刺激。对小镇各色人等的采访,由他者视角建构了除了主角之外的对未知事物的感知,更从另一角度增加了观者的好奇心,观者被创作者牢牢牵住鼻子。鬼屋的出现、墙上小小的黑手印更是直观恐怖的再现。由文字、声音、物品等具象、抽象事物营造起恐怖的氛围,却最终依然没让人看到恐怖主体。

如果脑洞再大一点,或许并不存在什么恐怖主体,一切都是小镇人们和主角团们的幻觉,以某种科幻片的套路,小镇可能被zf或军f用于某种科学实验,一种致幻的气体或者液体被试验在人们身上,对外宣称是某种超自然力量的传说。而主角团的到来,只是放大了普通人在面对未知时候,自己内心的恐惧经由外部被释放,人与人陷入到负面情绪的宣泄中,人与人本质的脆弱关系被暴露出来,人本孤独的本质也被无情放大了。或许这才是恐怖片最恐怖之处:鬼怪也好、超自然力量也罢,最恐怖的不过是人心,和自控能力的丧失。

 6 ) 建议不要一个人看这部电影

据说当时电影在电影院播放...管理员叔叔都建议容易晕眩的观众坐在过道旁...以防万一把呕吐物喷到旁边的观众...听闻当人紧张或恐惧到某个程度的确会呕吐...
 
不过...这里要呕吐的原因是因为左摇右摆的镜头 从黑白撤换成彩色...再从彩色变成满是雪花的画面...

我看了将近一半都受不了

不得不停下来明天继续...更不用说看电影是种享受了 这样拍除了是剧情需要...3个电影专业学生为了拍摄有关blair witch的记录片 拿着16mm camera 亲自进入Black Hills Forest...电影就是他们几天以来拍的影像记录...besides 要知道这样的拍摄手法 还替导演省下了一大笔费用啊... 真是一箭双雕 one stone kills two birds啊 这部电影的制作成本是$22,000 但却赚了$240.5 million 即是说每$1可以赚$10,931啊!
 
有点很有趣...这样的效果看起来像在玩角色扮演的游戏 错觉以为是自己拿着camera 迷失在荒无人烟的森林中...影片的高潮竟然也是影片的结尾...电影最恐怖的地方出现在影片最后10分钟...我吓到连大气都不敢透啊...电影结束之后 还要连忙看看肩膀旁边 身后是不是有什么东西...

 短评

99年电影史奇迹:成本3万5千美元,最终票房高达1.4亿美元!伪纪录片的鼻祖,《科洛弗档案》《鬼影实录》快来认祖师婆婆~这片子其实由两部分组成:1、最终成片;2、病毒营销:当年许多观众都以为真人真事,在影院惊声尖叫,甚至赴片中山林实地探险,导致票房赚得盆满钵满!光看电影是绝不完整的。

10分钟前
  • 科林
  • 还行

this is a project, not a film. 前半部分就像黑白的《同行》,几个神经质的骚年试图感动自己的探险之旅,由于人困马乏不断爆发内部矛盾。后半部分陡然惊悚起来,消失、尖叫、血、模糊,然后,什么都没有了。。。

11分钟前
  • 阿泽aze
  • 较差

小成本最夠噱頭和八卦的經典案例,或許電影的教科書上對此津津樂道而樂此不疲,但這都是脫離了電影自身質素而來的,就像那部Deep Throat,特定語境下的特定物,只有考古的意義。虛構記錄已然成為當下恐懼片馬首是瞻的鵠的,但這種粗糙的故弄玄虛并沒有營造出恐懼感,反而是一種極度的矯情和做作姿態。

15分钟前
  • 蘇小北
  • 还行

伪纪录片风格 粗糙野生的镜头 若隐若现的恐怖镜头语言 无论被吹得多厉害 自己但看下来还是低水平恐怖片的通病 铺垫太长 然后juice部分又敷衍 进入了那个屋子后才开始有点东西 本末倒置地想 跟《灵异咒》《中邪》来比真是太弱了。

18分钟前
  • 黄悦_
  • 较差

好吧,手法是挺创新的,让人自己推理,心理恐惧。但是对不起,我睡着了。。。然后被镜头前那个叽里呱啦的女同学给吵醒了

21分钟前
  • TING.
  • 还行

唉...严重的马赛克让我什么恐怖的场景都没看到 = = ★★★ 2010.11.25 好吧昨晚关了灯一个人在下面又看了一遍,被吓得魂飞魄散愣是没坚持把最后小房子那点看完。更正之前的说法,压根就没什么恐怖场景,让你后怕的都是那些念头。嗯,奇葩!多出的两星给氛围

25分钟前
  • 和风莫吉托
  • 力荐

伪纪录恐怖片滥觞之作,也开创了用DV拍摄伪纪录片的先河。制片方在上映前就四处散步失踪者的虚假新闻,装模作样地发布寻人启事,让一大堆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对此信以为真,怀着猎奇的心态把影片当做真人奇事来观摩:这套营销操作着实牛逼。镜头晃到生理不适,但越粗糙反而越真实,其实惊悚效果上拖沓无聊丝毫不吓人。小成本奇迹,6万美元成本,换来2.4亿美元全球票房,这一本万利的买卖让人惊掉下巴。

30分钟前
  • 莱尼圆
  • 推荐

昨晚看到一半,窗外突然电闪雷鸣下暴雨,风把整栋屋子的门吹来关去,自个把自个吓死了....细思极恐的一个故事,设计出的真实创造的2.2万美元成本、2.5亿美元票房之奇迹。

32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吓得要死,拍得很好,拍摄方式深得我心,低质画质,开头黑屏白字就开始放录像,三个人兴致勃勃去拍纪录片,结果在树林里迷路,怎么走都在绕圈走不出去,每天晚上都遇见不对劲的事,每晚都愈演愈烈,直到有一天其中一个人消失了,之后晚上他们似乎听见消失的人在叫他们,惨叫和召唤,还发现了树枝包裹的一坨奇怪东西,我没看出那是啥,🦷吗?血呼啦的😇最后他们循着声音找到一个树林里破败的房子,消失的人的声音楼上楼下到处都是,墙上的手印,最后这俩人貌似都被一下砸死了,但完全没看到怎么做的,录像戛然而止,影片也到此结束。氛围制造的很好😇未解开的谜让人感到不寒而栗,这几个人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难道女巫布莱尔,或者什么东西,真的存在。。

34分钟前
  • 纯情奶1
  • 推荐

灵感体质的胆小鬼,在家长陪同下观看。边看边给看不清字幕的老妈解说剧情,并聆听老妈的评论音轨。究竟哪儿恐怖啊?

39分钟前
  • 匡轶歌
  • 还行

真想把那罗里吧嗦的八婆一脚踢飞。

41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很差

摄像记录电影的先驱者。全片一个恐怖镜头都无,但是恐怖气氛依旧出色,全属心理惊悚,很成功的一点。就是很讨厌里面人物的重复对话, what the hell is going on?很弱智的一群人

46分钟前
  • ###疼
  • 还行

再度审视病毒营销滥觞之作,舆论恐惧不复存在,还是有八九百个“纪录片”标签,科洛弗档案、死亡录像、最后的恐怖电影等不过是精良抄袭,投入产出比与社会影响力难望项背。尽管今天看来有些拖沓无聊并且一点也不吓人

51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第一个人死前,我妈在我旁边打了一个大喷嚏,吓得我差点儿从凳子上摔下来,满眼是泪的跟我妈吼了好几声,吓死我了啊。最后面壁的胖子也让我浑身发毛,这些人为什么一定要半夜去布莱尔的小屋啊?天亮了再去不行吗?找死啊。

54分钟前
  • 卜卜
  • 还行

最经典的伪纪录式惊悚片,没有任何特效与炫技,其粗糙的手持风格在阴森背景的衬托下简直可以说是优雅有力。影片唤起了人类潜意识中对森林与黑暗的原始恐惧,并且不给予任何释放的机会,而是让其成为观众身体的一部分。

55分钟前
  • .
  • 力荐

这部电影应该是伪纪录片的鼻祖了吧,记得当年票房很轰动,不太喜欢这种类型啊

56分钟前
  • 哆啦哆啦
  • 较差

没有期待中的那么精彩,最后的结局算是亮点。今天来看这样一部算是开创先河的手持摄像机伪纪录风格恐怖片,确实太粗糙太凌乱了点。不过这样的风格影响了新世纪不少影片,《科洛弗档案》和《灵动:鬼影实录》算是其中的佼佼者吧。

59分钟前
  • ReevesGoo
  • 还行

镜头是有点晃,但请坚持到最后一秒。。。

60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这个坚决给5星的,电影上映前的宣传准备工作也做的很足,小时候一直以为录像带是真的

1小时前
  • 水脉
  • 力荐

史上最忽悠人的Dogme95流电影…… 本着骗一票就走的原则 我认为他们很成功

1小时前
  • 皮革业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