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

韩国剧韩国2011

主演:具惠善,崔丹尼尔

导演:内详

 剧照

音乐剧 剧照 NO.1音乐剧 剧照 NO.2音乐剧 剧照 NO.3音乐剧 剧照 NO.4音乐剧 剧照 NO.5音乐剧 剧照 NO.6音乐剧 剧照 NO.13音乐剧 剧照 NO.14音乐剧 剧照 NO.15音乐剧 剧照 NO.16音乐剧 剧照 NO.17音乐剧 剧照 NO.18音乐剧 剧照 NO.19音乐剧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5 20:36

详细剧情

  讲述了音乐剧演员们追梦梦想与爱情的故事。

 长篇影评

 1 ) 小狮子和小乌龟-Lams小细节

there's a million ships i haven't done, just you wait!!!!!!

磕美国国父怎么能不搞起LAMS,Anthony宝贝的甜蜜微笑和Lin的卡姿兰大眼不可爱吗!!

在著名国父fandom中,lams算得上是最真的几对之一,历史学家(或者说八卦学家)们对两人的信件和生平进行研究后几乎得出了两人拥有过年少Crush的默认理论,约翰是亚历克斯最亲密的友人,他们虽然来自阶级差异巨大的家庭,但他们自从见面就立刻建立起了极为深刻的友谊,或许是因为共同的政见,也或许是因为共同的理想。

亚历克斯和约翰以及拉法叶曾经自称自己三人组为The Gay trio,而彼此之间的来信也暧昧万分,在这里贴上一封我印象最为深刻,也是流传最广的lams二人信件,由亚历克斯写给约翰,因为已有通用中文翻译,在此就不再贴上中文翻译。

Cold in my professions, warm in [my] friendships, I wish, my Dear Laurens, it m[ight] be in my power, by action rather than words, [to] convince you that I love you. I shall only tell you that 'till you bade us Adieu, I hardly knew the value you had taught my heart to set upon you. Indeed, my friend, it was not well done. You know the opinion I entertain of mankind, and how much it is my desire to preserve myself free from particular attachments, and to keep my happiness independent on the caprice of others. You sh[ould] not have taken advantage of my sensibility to ste[al] into my affections without my consent. But as you have done it and as we are generally indulgent to those we love, I shall not scruple to pardon the fraud you have committed, on condition that for my sake, if not for your own, you will always continue to merit the partiality, which you have so artfully instilled into [me] .

“在职业上我总是冷静而淡漠,我对友谊却一向情切似火,我亲爱的劳伦斯,我希望我能以自身的实际行动而非言语向你证明我爱你。”这一段,在中文版的翻译中(至少是我手上几年前出版的汉密尔顿传记中)被翻译成了“表达我对你的敬爱。”

同时Lin和Anthony也是渊源颇深的一对演员,早在Lin的出名作在高地,Anthony就是他的男主角,此后两人又合作了汉密尔顿和一出小型音乐剧,Lin很关爱很喜欢这个孩子,还暗搓搓磕Anthony和他女友jasmine的cp(就是剧中Peggy的演员,如果认真看还能看到Anthony和Jasmine在背景里眉来眼去),外国网友们亲切称呼Anthony为Lin的adopted musical son(which he really is),而在这部剧里,两人的化学反应同样细节很多非常可爱!写一些之前没有看到的细节!

1.开场曲Alexander Hamliton里,Eliza递给hammie外套,Angelica递给他书本,而John为他递上行囊,已知angie和eliza和hammie都有romance relationship,那么John呢:)

2.Burr出场唱talk less smile more,说话太多的人会早死,like i said,下一秒就是John出场开始叭叭叭,也许预示了他会早死的命运。

3.my shot这首歌,ham刚刚认识三人组,而John是第一个起来为他和声的人,当John开始和声hammie的表情一下就亮了起来,惊喜地指着他并且对视着唱完了后面,这也和历史的发展相符,劳伦斯是汉密尔顿最亲密的友人(或者不止友人)。

4.同样是my shot中,John唱他的志向,废奴主义时,hammie小声附和了一句that's right,又在唱you and i do or die的时候摸了摸John的腰,Hercules还在两人身后吹口哨……这有点点gay了啊!!!

后面吹口哨的Hercules

5.经典的laurens i like you alot and look at johnny boy's smileeeeeeeeee!!!!!!!!it's illegal for hammie to flirt like this!!!!!

i like you a lllllllllllot

6.hammie进入自言自语模式的时候内心戏,整个舞台都陷入静止,只有John不是,他站出来说把hammie介绍给全世界,或许这意味着John是第一个走入hammie内心的人。

7.the story of tonight里侍女上酒,John在明明有四杯酒的情况下非常主动地把自己和hammie的酒拿了,laf和Hercules管都没管哈哈哈(laf:i thought we are the gay trio!

8.here comes general里华爸爸出场,lams两个人又开始凑到一起亲亲抱抱,我是不太明白为啥你俩就老爱这样,整得跟办公室恋爱似的,不过历史上John和hammie确实都是华爸爸麾下的副官,剧里也有John从hammie手里接过文件的片段,这还真是办公室恋情啊……

9.helpless这首歌!除了开头那三个二傻子一样的撩妹憨憨,在遇见eliza之前可以看到背景里hammie和John勾肩搭背到处乱逛!想起历史上两人的一封信,hammie让John给他物色一下老婆,一定要提到自己“鼻子的长度”,好的,鼻子的长度绝对是个性暗示,然后后面就被后人划掉了:)

10.ten duel写得非常凸显人物性格,首先就是John的冲动,hammie之所以被称为小狮子就是因为他冲动的个性,单在这里他还得拦住更加冲动的John,这也为他后期的死亡留下了祸根,在历史上John的决斗其实和hammie真的没啥关系,而是John真的很尊敬华爸爸所以为他决斗,但这里一句“亚历克斯,你是我拥有的最亲密的朋友”实在是太戳心了。

10.duel赢了这俩来个拥抱!

不过这也是令人悲伤的一点,在这个时候hammie还需要阻拦冲动的John,但十年二十年后他成为了最冲动的那个人,他成了历史上一意孤行不顾阻拦犯下冲动错误的国父,他需要拦住一个更加冲动的愣头青的时光随着John的去世而消失了。

11.york town这首歌结束的时候还没有完全黑屏的时候可以看见laf herc和John的一个group hug,但其实历史上已经不可能,这时候的John已经死在了一场小型粮草车的交火中,他想要以少胜多埋伏一支英军,却被发现后反杀,这无疑是一场愚蠢的死亡,因为此刻战争已经结束,而John仍然一意孤行。

John的死亡无疑给Alex造成了重创,在汉密尔顿传记作家ron的笔下,John的死亡导致了Alex心灵中一扇窗户的永远关闭,此后hammie再也没有一个如John亲密的朋友,也没有任何一个同John一样坚定支持他的政友,他从此内心的忏悔和挣扎也只会对着eliza和angelica诉说。

而就在John死前,hammie还为他写信邀请他到国会与他一同奋战:“我们曾并肩解放了美国,现在让我们一起让他更加美丽起来吧。”(具体词句记不清楚,书不在手边只能靠背……)他为John写下的悼词不长,对于如此一个写了51篇联邦文集内文章的雄辩家而言这简直不可思议,我们只能猜测或许是友人的死亡击垮了hammie的某一部分,他无法再用词句描写出那样的悲伤。

12.经典的死亡场景,但值得注意的是不仅仅只有hammie收到了John的死讯,在舞台背后的高台上,曾经的四人组里Laf和Hercules也收到了John死亡的消息。

Alex听到那是John的信时无比开心,但知道那是死讯时表情一瞬间崩溃。而一边的蓝色光芒里,已经死去的John微笑着唱起他和Alex曾经的信念,为明日举杯,我也许不会看到明天的结果,但明天会有更多人站起。

而John的理想,废除奴隶的理想,彻底在他死亡后变为废墟,他建立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支全黑人部队,与他们并肩作战,但最后这支部队所有奴隶都被送回了奴隶主身边,他的努力彻底白费。身为一个出生南卡罗莱纳的上流家庭的男孩,他的信念和努力都非常值得敬佩,而这也许就是为什么hammie身位出身卑微的加勒比海孤儿家庭,却能与约翰一拍即合成为密友的原因之一。

而值得一提的是,此后美国的总统选举的时候,hammie一直都坚定的支持着来自南卡罗莱纳的候选者。

一眼万年

13.最后hammie举枪的时候,唱起了rise a glass to freedom,那是他们四人组永远的祝酒歌,也是约翰与他永别时留下的最后一声。

举枪前最后一声

14.再放上一个Proud Daddy Lin!(and his adopted musical son!!)

 2 ) 脱节之时

大西洋月刊的Review说,这次的电影像是一个来自2016年的时间胶囊。

我感同身受。

所有人的演出状态都很出色。加上在Public Theater,到准备上Broadway的排练,到正式演出近一年。录像是2016年6月,主卡司离开前分三天拍摄的。两场演出,一天无观众,专门拍特写。比如Alexander Hamilton这句特别明显,因为Live演出,这句之后因为观众反响太热烈,不得不多加了两个bars停顿。录制版中,没有欢呼,没有停顿,还有一些不习惯。其余部分都非常seamless。

Leslie Odom Jr.让没法到现场的观众看到,一场唱跳下来,实在直观的辛苦,拿托尼最佳男主让LLM陪跑当之无愧。

Lin-Manuel Miranda上半场的发挥比下半场更好,林擅长说唱,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非专业出身的唱功的不足,Hurricane和It’s Quiet Uptown这两首比较明显演的成分盖过了唱。

Renée Elise Goldsberry一首Satisfied技惊四座,切换了Helpless的视角和叙事,编舞表演倒转时间令人瞠目结舌,整首歌一气呵成,终于让我们见识到“现场”的舞台魅力。

所有演员都可圈可点。舞台,灯光,编舞,服装和听觉的互动终于得以呈现,制作方面的巧思和创作的理念,还有文化的影响,可以参考《Hamilton: The Revolution》;关于Alexander Hamilton其人,可以阅读Ron Chernow的传记。不一而足。


这场演出录制完的半年后,左派的泡沫被Trump的当选戳破。就像朝气蓬勃,热血沸腾的上半场,转眼进入一个黯然的下半场,处处是陷阱。

我刚到美国两个月就见证了奥巴马的当选,又恰好在《Hamilton》上百老汇preview的当天,离开了美国。提这些,当然不是要把我放在他们的叙事中,也不是对自己人生的重构和解释,而是,没有这些时间的节点,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去过何方。《Hamilton》自然是奥巴马执政的遗产。这场录像也将这个遗产,原封不动地留给了五年后的美国,五年后的世界,五年后的我们。

当我们打开这个时间胶囊,发现《Hamilton》仍然relevant,甚至比当初那个过于乐观的世界更relevant(Let us not pretend it is not political)。我想引用另一个Ham(#YayHamlet!):

The time is out of joint.

这才是我真正惶然的原因。几年来,Lin、他的作品和为之付出的人传递的是真挚的温柔和力量,世故与讥诮不能敌,也非虚假的健身房鸡血。所以不要忘了,还有下半句。

O cursèd spite, / That ever I was born to set it right! (Ham 1.5.188)

还有无回天之力?


P.S. 各位记得看完credits,结尾处有未被收录在官方专辑中的退场音乐(真是毫无保留!)。之前Ham4ham也表演过一次(youtube链接)。

P.S.2 因为在观看的过程中,反而想起被cut没有进入最终版本的三首曲目,又非常喜欢,所以想借此机会提一下。这些曲目被收录在《Hamilton Mixtape》中。

1. Valley Forge 这首唱的是美军在Valley Forge过冬,是独立战中最艰难的时刻,大量歌词取自Thomas Paine发表的《American Crisis》中的原话,甚至还化用了Allen Ginsberg的诗Howl(“I am seeing the best minds of my generation…”),最后也展现了Hamilton火爆的脾气,被删除实在可惜,一部分还留在Stay Alive等曲目中。

2. Congratulations 这首来自Angelica痛骂Hamilton行事鲁莽,骂得特别痛快,在观看过程中特别希望这首能出现。但可惜,因为此时观众的重点应该放在Alexander Hamilton和Eliza的关系上,如果保留会喧宾夺主,所以缩短以后就是现在The Reynolds Pamphlet里仅存的几句。Renée Elise Goldsberry在Ham4ham中表演过一次(youtube链接)。

3. Cabinet Battle 3 现有的两场Cabinet Battles是我认为Lin下半场发挥最非常出色自如,不输底气的表演。用Rap Battle议政也是非常讨巧的形式。被删除的第三场Cabinet Battle集中讨论的是奴隶制,有一部分观众反应的该剧讨论奴隶制不够的问题,我并不同意,Lin本人也做出过回应。Again,被删掉很遗憾,部分涉及奴隶制的台词被融入到其他曲目当中,我也理解下半场的情感核心要放在Hamilton的政治生涯和私生活的双重失败和Eliza的救赎上。


 3 ) 我们多幸运啊!生在有《汉密尔顿》的时代!

2012年冉阿让一句“Look down, look down, Don't look them in the eye. ”让我垂直入了音乐剧坑,断断续续爱了《发胶》《wicked》《摩门经》,但基本处于朝三暮四状态。不得不感叹这次是《汉密尔顿》让我重新回坑底躺平,导致我必须写一篇小作文来记录和安利一下这部神作。

其实我一直有一种莫名的逆反心理,越是大火的作品我越是不想看,2016年《汉密尔顿》捧回11座托尼奖的时候我鼻孔哼气:“就这?能好到哪去?”何况还是所谓rap音乐剧,众所周知rap是为数不多的我不太感冒的音乐形式之一。

不得不承认人类的本质都是复读机和真香怪。因为特别喜欢主演之一Jonathan Groff,所以2016年的我还是捏着鼻子去搜了小乔的唱段cut,一入汉密尔顿深似海,我居然totally get了rap音乐剧这种形式,甚至觉得有些带感。

2016年蛊我一次不算,迪士尼爸爸2020年居然干脆买了版权做成了线上“电影版”,看完全场,好了,我整个人literally从我家沙发上起立鼓掌:“bravo!牛逼!”

附上我和姐妹的无情对话:

为了林聚聚和小乔,塑料姐妹花的友谊不堪一击,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实锤(?)你无情你冷漠你无理取闹!

说回《汉密尔顿》,还有一个不太能让国内观众接受的点是它讲的是美国历史,涉及到的人物有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华盛顿总统、杰斐逊总统、阿伦·伯尔副总统、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等等,看到这串名字是不是已经开始打哈欠了?是的,这段历史在我们的义务教育中提及不多,国内观众也不是很熟悉。

说实话,我也一样,对美国历史没什么兴趣,对政治更是完全不感冒,一般遇到党争权谋这种丝毫与浪漫主义不沾边的题材我都不会多给一个眼神。但是《汉密尔顿》居然能从这么乏味的题材中挖掘出闪光点,不得不叹一句编剧老辣独到。

简单的说,整部剧讲的就是美国十美元钞票上那个人,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的一生。这能挖掘出什么新意呢?不好意思,在编剧妙笔生花的手中,挖掘出的新意可太多了。

1.路子野

路子野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编剧路子野。

最为可圈可点的,是它摆脱了对英雄人物“高大全”的刻板刻画模式,他有闪闪发光的人性魅力,同时又有道德污点和桎梏,张爱玲说“生命是一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边看边感叹,美国人真他妈敢写,开国元勋搞婚外恋,还和大姨子不清不楚,没有广电总局作威作福,编剧的幸福感也太高了吧。

但你以为这样的道德污点就能掩盖汉密尔顿的人格魅力吗?我们能就此认定他是个渣男然后否定他闪闪发光的人性光环吗?指着电视机问妈妈“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是小孩子才会做的事,现实生活中没有非黑即白,真正优秀的艺术作品也早该摆脱二元对立,这就是为什么《红楼梦》是艺术而《建国大业》不是。

二是美国人本身就路子野。

伯尔那个角色一开始出场就自称是杀死汉密尔顿的凶手,我当时还不知道他是副总统,我还以为他是个暗杀的杀手什么的,看到结局我目瞪口呆:?副总统?跟财政部长在小树林里约架?决斗?还他妈把人给打死了?

这也太违背我们一贯对于政治家的印象了,可能是看多了三国演义式的权谋斗争,一句话得拐着八个弯说。就这么干脆利落的把政敌neng死,还不犯法,看完有一种莫名的爽感,也有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悲壮。

2.舞美设计

首先当然是旋转式舞台,这个点子太正了。

舞台整个是一个旋转的大圆盘,在故事进行的同时,这个舞台是一直旋转的,给观众呈现的信息更加丰富,而且莫名有一种历史的“流淌”感。

但这个旋转又不是匀速的,随着故事演进的节奏,有时飞速旋转,给观众呈现的人物和情节简直目不暇接,有时又会停滞,用不同人物的视角去回溯情节,起到时光倒流的作用。

配角的设计也很妙,除了主要人物之外,一些没有台词的“舞蹈演员”穿着色调统一却能暴露不同身份信息的服装,时而形态各异,时而聚拢焦点。语言难以描述,需要你自己去看剧挖掘细节,你会发现每一个“配角”都有自己一以贯之的性格特征,有自己的喜怒哀乐。

我还有一处未解之谜,汉密尔顿写文自曝绯闻的那一段,他坐在书桌前,周围的桌椅、文件、家居都升到半空然后停滞,这是怎么做到的?在电影里可以定格镜头慢动作,可舞台上怎么实现?本人文盲式看剧,不求甚解,看不懂的地方一律谓之“牛逼”。

3.rap音乐剧

用rap唱音乐剧这个点子也算是林聚聚首创,我第一次看到rap音乐剧这个形式也是一脸地铁老人看手机。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不太喜欢rap,从当年什么有嘻哈新说唱开始我就嫌弃这种与高雅不沾边的艺术形式,但我现在真香了,大概因为汉密尔顿和rap的配适度太高了。

我分析配适度高的原因有三。

其一,rap是一种非常美国的表达方式,而汉密尔顿讲的是美国的历史,他个人的奋斗经历又是典型的“美国梦”式奋斗,用美国的表达方式去讲典型美国故事,这配适度能低吗?

其二,中国人不懂美国历史是自然,其实美国人也不太懂美国历史,政治人物的生平简介毕竟是很复杂学术的东西,这就需要快速的preview,那么rap的语速自然非常适合这种信息量极高的需求。

其三,rap虽然拉了,但也不是光拉不唱。在密集的rap中,适时的点缀几处高光的唱段,华盛顿总统、汉密尔顿夫人都有非常惊人的vocal表现,小乔的You'll Be Back旋律也太好听了吧!听一遍就能跟着哼下来,抓耳。

4.人物塑造

在这里我不想一一盘点每一个人物,因为都是历史人物,知乎豆瓣上科普得已经够全了,我只提一提给我留下极其深刻印象的人和情节。

首当其冲的当然是小乔扮演的乔治三世,这大概是全剧最大的一个亮点了。我从来没想过,我居然会爱上一个变态。从他挪着娘炮又做作的小碎步上台,就抓住了观众的眼球。乔治三世是当时的英国的象征,那种又自私、又傲慢、又渣男、又只想要权利不想要义务的无赖政府。想问小乔是怎么做到的,用无辜的puppy eyes唱着如此creepy瘆人的台词。

(看之前就被姐妹友情提示会在前排观赏到小乔喷出的高清口水,但看到那一滴大颗的口水我还是没忍住笑得好大声,小乔,要记得你是美男子,有点偶像包袱好不啦!)

莫名的对杰斐逊总统也很上头,这大概也符合“帅气的反派最受欢迎”定律吧,毕竟我是颜控只看脸,何况还是那种又痞帅又骚包又花里胡哨的人间大喇叭花,简直我的取向阻击。

留着snoop dogg式的匪帮脏辫的总统你见过吗?走路还像个真正的rapper一样提着裆一颠一颠的那种,迈着上街一定会被打的六亲不认的沙雕步伐,他来了:

这家伙的设定太绝了,穿一身骚粉色的绸面西装,唱着爵士乐出场,他一开口,我猛拍大腿:“就是那个味儿!这才是百老汇音乐剧的那个醇正的骚劲儿!”

爵士唱跳功底扎实,rap居然也拉得很不错。本剧最大的看点之一就是杰斐逊和汉密尔顿的rap battle ,还有华盛顿总统在中间当裁判(?还是主持人?反正就类似拳击擂台上那个管着读秒的角色)这个rap battle加得太妙了,把双方不同的政治观点和辩论用rap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关键是他们用的都是很浅显的词语,用简单的词汇和例子解释复杂艰深的政治观点。有点迪士尼后妈茶话会的意思,看两个伟大的政治家菜鸡互啄人身攻击,莫名好笑。

作为一个没有感情的嗑cp机器,我当然要嗑一嗑John和汉密尔顿这对cp。两人全程含情脉脉温柔注视,一路撒狗粮,对单身人士非常不友好,如上图。众所周知,closest friend的意思就是……你懂的哈哈哈哈。反正我全程姨母笑看完两个帅哥的互动,唱you and i do or die的时候汉密尔顿搂了搂John的腰,后面的哥们还吹口哨起哄……两位,你们真的不是在谈恋爱吗?kdl kdl

演John的演员长得太招人疼了,奶萌奶萌的,后面又一人饰两角演了汉密尔顿的儿子。两次在汉密尔顿的怀里死去,给我一种轮回转世重生虐恋的感觉,啊,西湖的水我的泪,我又嗑到了。

除此之外三姐妹我也很喜欢,出场歌曲很短,但快速的表明了三个人不同的性格特点,同时又有一致性:三个小姐姐一起振臂高呼“work!”的时候,我收获全剧第一波鸡皮疙瘩,这他妈才是女权主义,独立奋斗的女性形象!要男人干嘛,老娘要搞事业!

三姐妹中最有意思的是老三,虽然戏份不多,老是在舞台周围镶边,但是微表情太可爱了,明明几乎没有台词,但还是能让观众get到她又虎又沙雕的萌点,这是演员的本事。

相较之下老大和老二就是戏剧中典型的“红玫瑰与白玫瑰”的设定,套路是老了点,但是好用的。作为女性观众很有带入感:我会选择做清醒理智的Angelica还是做为爱痴狂的小女人Eliza?男性观众或许更有带入感:如果我是汉密尔顿,我会选择娶谁?不过这就是上清华还是上北大的问题了,一句话,梦里啥都有。

5.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命名

这部剧一个特别让我敬佩的点就是用的演员几乎都是有色人种少数族群以及lgbt,三姐妹出场的时候我一脸问号:一个爹妈生的三姐妹,三种颜色?我指的是人种,有混血,有黑人,有亚洲人。但有色人种演白人毫无违和感,让你忽视这些人的外在形象,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角色本身的精神内核上,这怎么做到的,太厉害了吧。

有色人种、lgbt、女权主义……有人说这部剧过于政治正确,我就忍不住反问一下:还没矫枉呢,就有人开始担心过正了?

大西洋月刊上说,这次的线上版《汉密尔顿》像是来自2016年的时间胶囊。看得我莫名伤感。我看到豆瓣短评里的热评说2016年还乘着奥巴马时代最后一朵理想主义的浪花,文化多元写在每一张脸上、每段旋律中,大家还在“敬自由”“敬革命”。谁能想到历史开了这么大的倒车,2020年变得如此魔幻现实主义。这让我的耳边一直回响最后一首歌的歌词:Who Lives ? Who Dies ? Who Tells Your Story ?

常常不想打开微博热搜,屏蔽一切社会新闻。常常怀疑这个世界怎么能糟糕成这样。但同时又有一种青年人的谜之自负,或曰之理想主义,或曰之不切实际的幻想,我总觉得我们这一代人掌握话语权的时候一切就都会好起来。但我爸说,他小时候也这么想。好了,我彻底绝望了。

算了,扯远了,说点开心的。如果有一天我成了连环杀人犯,我要一天抓一个人,关在小黑屋里循环播放《悲惨世界》《芝加哥》和《汉密尔顿》——这安利怎么就这么难卖出去呢?!说的就是你!合上这一页赶紧去看!不然第一个抓你进小黑屋!

(看完能用正常语调匀速读出Alexander Hamilton这个名字算我输,这句唱调太洗脑了谁看谁知道哈哈哈哈哈)

2020.07.05

 4 ) 精彩绝伦的汉密尔顿

这不是今年的第一部影片,却是我第一部五星影片,说是影片,这部2015年让整个百老汇观众一票难求横扫各大奖项的音乐剧使我这个身处千万里之外的观众感受到了一场酣畅淋漓的白嫖之旅,感谢Disney+及小破站。Hamilton是谁,说实话才疏学浅的学渣在此之前根本不认识,曾今手握十美元在泰国街头行走的我,根本不知道这个印在美钞上的男人竟然有如此的荣耀魅力,我不知道为何美国人提议要将他的头像撤下(虽然并没有)孤儿+移民+国王学院学生+士兵+律师+第一任财政部长+出轨…不知道顺序和内容是否有误差,17岁开挂之旅到49岁殒命,三十年间作出了如此多伟大的事业我不得不佩服这才是真正的卓越的让人难以置信的时间管理大师,如同剧中所唱的汉密尔顿为何你好像时间总不够似的说到的歌词。即使打起十二分精神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也很难跟上节奏,Hipop曲风单词迅速略过看中文都来不及,还要忙着欣赏演员的表现,真的让我双眼慌乱,听说奥巴马一家也是将此剧二刷,是不是也是这个原因…不过将如此冗长的历史浓缩到一台两个半小时的剧上,选用Hipop来演绎还真是一种机制且富有创意的设计。然而融合了流行、说唱、歌剧、爵士等曲风还远远不够,少数种族的卡司阵容才是导演的神来之笔,对于现如今的美帝种族多元化已是大势所趋,舞台上的非裔、亚裔、波多黎各移民让我在一开始陷入了一些混沌,这样的搭配属实有趣。在内阁争论上的freestyle的battle环节,让我惊呼卡司们的台词功底,这tm的一些神台词是怎么背下来的…看完整部剧,勾起了我对这位美国开国元勋的好奇,听说导演Lin是阅读了《汉密尔顿传》后萌生了这部剧的想法,时间线已引导我迫不及待的去翻开这个传奇人物的一生了,希望今年可以读完这个十美元头像的主人,也许有时间和脑子可以再读一读《联邦党人文集》。

 5 ) 汉密尔顿 23 条幕后花絮(外媒搬运工)

对外媒进行了简单翻译,对音乐剧研究不深,如有错漏还请指出

1. 汉密尔顿官摄分三天拍完,将两场的现场摄制与一些细节剪辑在了一起,用到了特写、推轨、稳定器、无人机等角度与技术

LMM称,周日午后场和周二的摄制是有观众的现场,周日晚到周一的摄制主要是补拍各种细节。

2. 有12个片段为了获得特写镜头,从各种角度拍摄了三四次,有33个片段是观众在场的现场表演

3. 英王乔治三世的扮演者Jonathan Groff在舞台上总共只有9分钟 - 他说这个角色让他明白了什么叫“四两拨千斤” ("do a lot with a little")

英王乔治三世扮演者 Jonathan Groff

4. Leslie Odom Jr. (Aaron Burr 扮演者)说早期看到整出剧印象最深的歌是“The Story of Tonight”

Leslie说,我这辈子从没见过在一个舞台上,有四个来自不同的肤色的男人,一同歌颂友谊与兄弟情深。

Never in my life, you see, had I seen four men of color on a stage singing together about friendship and brotherhood.“
The Story of Tonight 剧照

5. Okieriete Onaodowan 本来是试镜乔治华盛顿,后来让演了穆里根/麦迪逊总统

Chris Jackson (华盛顿扮演者)当时在拍Holler If Ya Hear Me。

Okieriete Onaodowan 左一

6. 所有人都觉得彩排中最难的部分是在旋转舞台上演“Helpless”和“Satisfied”

Okieriete 说他们一开始学那段编舞时没有转盘,后来到剧场排练时,全部人都得重新学。

旋转片段

7. LMM一开始没有设计Angelica的角色,觉得没有足够的时间,直到写了“Satisfied”

剧中Angelica

8. 创作团队借鉴了《料理鼠王》的手法:时间停止 --- 进入Angelica的想法 --- 演绎Angelica对于Eliza和汉密尔顿的情感

导演托马斯·凯尔说,我常常和Angelica扮演者谈论《料理鼠王》的其中一段:美食评论家咬了一口食物,然后进入美食评论家的眼睛那段。

This is something I talk to the actors playing Angelica a lot — about Ratatouille. When the critic takes the bite, and you go into the critic's eye, that's what we're doing."
《料理鼠王》中美食评论家吃到“黯然销魂饭”的一瞬
"Rewind" Moment (个人认为这段设计真的好厉害)

9. Renée Elise Goldsberry (Angelica 扮演者)尽管在“Satisfied”中要rap,但是她觉得最难的还是祝酒部分

她说,(这段的)每个词都是精心设计的,把Angelica的情绪往下带,带出她这个影响三人一生的决定。我演到这里时已经很崩溃了,所以祝酒这段很难唱下去。

Every word is crafted to analytically take this woman on an emotional, life-altering decision for these three lives. That decision was such a monumentally painful and beautiful thing to do that by the time I'd get to that moment in which she makes that decision, I was so devastated that it was hard to sing that toast."
祝酒片段

10. LMM 为Daveed Diggs(拉法叶/杰斐逊扮演者)加了整个“Guns and Ships”第二段,单纯因为Daveed Diggs节奏感实在惊人

Daveed Diggs(拉法叶/杰斐逊扮演者)

11. 拉法叶在“Guns and Ships”中最快的那段rap平均每秒6.3个字 - 是整个音乐剧史上最快记录

12. 编舞Andy Blankenbuehler想到将子弹拟人化,让Ariana DeBose带着子弹跑(“run with it”)

子弹女Ariana DeBose

13. 实际上Ariana扮演的子弹是整部剧中死亡的预兆(儿子Philip调戏完她后去决斗,爸爸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最后写信的时候她也在边上晃,死神本神了)

14. LMM 是在一次技术彩排中写的“Right Hand Man”的中间部分,因为没有时间列印出来,所以音乐和指挥Alex Lacamoire只能就着LMM的瞎画来排

LMM手稿

15. Eliza教儿子Philip弹琴的时候他俩一直坐在一起。Philip的替补Andrew Chappelle说,他俩是在聊:Philip挺紧张的,待会儿要在爸爸亚历山大·汉密尔顿面前唱歌了

妈妈和儿子

16. "Dear Theodosia" 中 Leslie Odom Jr.(Aaron Burr扮演者)每次都会为他(演员本人)还没出生的女儿低头祷告

排完汉密尔顿,他说他已经为他未来的小女儿祷告了500多次。

Burr(左)真.低头祷告

17. Renée Elise (Angelica扮演者) 和LMM不排练的时候,每晚都会看Phillipa Soo(Eliza扮演者)唱“Burn”

Phillipa Soo(Eliza扮演者)烧信片段

18. Eliza烧的信上确实印有花体字的Eliza和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的通信内容

留意纸张上的字

19. 信纸是一种特殊材料,能够持续燃烧2分09秒左右,这样子Eliza在台上时火焰是可见的,但又能及时熄灭,让她在黑暗中退场

20. Daveed 扮演杰斐逊时,即兴接了句“呃…法国”在“What I'd miss”后面,他们后来把这句留下来了

21. Eliza每场表演的最后一声叹息都是Phillipa自己对角色的不同诠释,但总体表达的是Eliza在天堂与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再见面,或者Eliza见到观众,见到她所留下来的这些遗产时的情绪

她说,人们可能听到了会想,Eliza去了天堂吗?她见到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了吗?她见到上帝了吗?她这是在做什么?有时候我(Phillipa Soo)看着台下的观众会想,这可能就是Eliza的心情,总的来说有一种超越在里面。(这是一声破了次元壁的叹息)

People are like, 'Is it Eliza going into heaven? Is she seeing Alexander? Is she seeing God? What is it?' And it’s kind of all of those things. Sometimes, it’s literally, I look out and I see the audience, and that’s what it is, but I think that idea of transcendence is present in all of that."

22. 这声叹息本来在台词中没有,整部剧是以"Who Lives, Who Dies, Who Tells Your Story"结束,但LMM觉得可以加一点什么让结尾更加悠长

导演托马斯·凯尔说每个扮演Eliza的演员对这声叹息都有不同的解读。

“啊!”

23. 最后致谢有一个部分,包括了7年来LMM创作过汉密尔顿的所有地方。LMM说他是在纽约地铁A号线写的“Wait For It”,度蜜月的时候写的“You'll Be Back”,在多米尼克共和国写的“Dear Theodosia”

外媒原文://www.buzzfeed.com/noradominick/hamilton-behind-the-scenes-facts

 6 ) “证成”的立国神话:从《周礼》到《汉密尔顿》

首发于澎湃新闻“思想市场”,2020年6月21日。

“立国神话”可能是最露骨、最易被识破,但历史也最为悠久的意识形态运作之一:远有“汉高祖斩白蛇”与东汉的谶纬学,近有“华盛顿的樱桃树”,此类政治权力主体对于其初创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的神话式的美化叙事,史载范例众多;以至于人们习以为常而被广泛“怯魅”,失去了原本赖以生存的神圣性。意识形态性的“立国神话”一般走向两种可能:一种进入普世的历史叙事,以“历史真实”的形态延续传播,神话性在潜意识过程中蜕变为“实证”的科学性,精心构建的能指偷取了所指;另一种则因为本身的逻辑缺损或者社会环境的变化沦为笑柄,不仅丢失了神话性,反而成为对原有意识形态的自我摧毁。

但无论这些立国神话能在历史上留下何种印记,以上都是一种后发的“历史解释学”——被构建出来的目的,是阐明历史为何如此发展的解释学需要,即在“立国”这一事件完成后,权力主体借此证明其成功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所以,“解释学”式的立国神话普遍都是严肃的历史叙事:它以具体的历史人物为个体对象,以“历史实证主义”为核心的逻辑基础,试图通过对历史的一种“纪实文学”性的书写,来构建权力的合法性——权力试图将夺权的历史事件重塑为可被广泛尊重的历史科学。

然而同时,还存在另一种层面的,始终潜藏于水面之下的“立国神话”——“证成”性质(justification)的立国神话,在中文语境下,可称为“正名”。这种神话的不同在于,它塑造的是“先发”而非后发的,非历史性而是未来性的理想主义范本;更重要的是,这些“证成”式的立国神话的生产者,绝非那些掌握权力的主体:因为大多数时候,“证成”式的立国神话的构建,是为了改变而并非巩固原有的建制和意识形态——我们将接着乔治·弗洛伊德之死和音乐剧《汉密尔顿》讨论一种美国立国神话的重建——不过在讨论这个“非历史性”的话题之前,我们却还是要从历史开始。

周王已没,但周礼新成?

从汉代独尊儒术开始近两千年的儒学研究,始终绕不过去的难题即是“经典文本”的不确定性。放在历代儒生面前的问题是,如果要将儒学定做一种“国家宗教”,一种正统的国家意识形态,则必须有规整统一,逻辑自洽,结构完备的“经典文本”。西汉设“五经博士”,立《易》《书》《诗》《礼》《春秋》为“五经”——但是经历了焚书坑儒和秦汉战乱,“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争彻底模糊了“经典文本”的神圣性:究竟是通过代代教学相传,通过经学博士口述的“今文经”更符合原典,还是后来从墙院地底挖掘而出的“古文经”才是经典原貌?在缺乏考古学手段和意识的时代,这一问题几乎是无法通过“实证”可解的。

而五经中的《礼》在当时更是一笔乱账。今文博士最初口述的《仪礼》,当时被认为是孔子根据周代礼仪制度的记载所作,通过历代传习后流传下来,成为国家经典“五经”之一。然而到了西汉末年,经学家刘向、刘歆父子突然提出,他们发现了“出于山岩屋壁,复入于秘府,五家之儒莫得见焉”的《周礼》一书,认为是周公亲手留下的经典,加以整理后著录出来。他们还特地指出,《周礼》一书的体例分为“天地春夏秋冬”六官,而他们找到的书稿中缺失了“冬官”,根据体例他们得知“冬官”涉及的是手工制作业的官员制度,因此找到了齐国流传下来的手工业官书《考工记》来补充。哪怕以现在的眼光看来,刘向、刘歆父子对《周礼》的介绍也算是有理有据的,甚至“冬官”缺失一事也颇为“真实”,似乎从反面映证了此书绝非伪造。不久王莽篡权夺位,开始“复古改革”,《周礼》中对于井田制的详细记载成为王莽改制的重要历史依据,因此《周礼》地位飞升成为“古文经”,依靠政治权力开始获取神圣不可侵犯的经典地位,最终在南宋时期成为“十三经”之一。

这据说从“山岩屋壁”中挖出来的《周礼》,若真为周公所作,那么被刘氏父子发现时就当有800年的历史——可此书从来没有在先秦的文献记载中出现过。因此《周礼》必然遭遇到“今文”学派的攻击,也一度被认为是“伪书”。但在近两千年的经学研究中,大多数经学家们还是怀着各种理由相信其历史真实性,甚至一直到晚清,经学家孙诒让依然在《周礼正义》中坚信《周礼》是周公所作。经学家们看似“盲信”的判断,在如今的考古研究中得到了部分支持:随着当代对出土的金文材料的识读与考证,《周礼》被确认的确包含不少原始的西周史料——也就是说,尽管从成书过程的考证来说,《周礼》不可能是周公本人亲手所写,而是战国末期乃至西汉前期的学人所作,但《周礼》的确是有大量流传下来的史料作为参考的。

为什么从刘氏父子,到经学大师郑玄,到《四库提要》再到《周礼正义》,“出身不正”的《周礼》的经典性为何一直受到维护,“周公所作”这一“盲信”被坚持许久呢?一大原因是相比于《仪礼》,《周礼》显然更加完备丰富,结构精致,实在是面面俱到、几无遗漏地展现了一幅完美的周王朝制度画卷。《周礼》中的周王朝的行政区划非常整齐,在“地中”上建立的国都分为“九畿”,以五百里为半径建立九个同心圆;而国都之外有六“乡”,各有州、党、族、闾、比五级;六乡之外还有六“郊”,也各分邻、里、酂、鄙、县五级。《周礼》中记载的井田制几乎将天下的土地都分成了面积类似,大小相等,结构一致的“井田”,而与之相对应的官员制度,则分为“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在每一官的具体等级中都有并行的“金木水火土”五行……说到这里,答案已经呼之欲出:《周礼》记载的周王朝的礼仪制度,行政区划和官员制度是真实的吗?以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不太可能。但它在结构建制上是完美的吗?是,不仅结构上具备美感,更是将儒家的治国理想与形式上的优美融合起来:《周礼》在理想性和美学价值上,可以对标柏拉图笔下的《理想国》;在结构和体系的构建之上,甚至可以和黑格尔的哲学体系相提并论——它大致不可能是西周王朝刚建立时的历史现状,但它几乎是一套理想化的古代中国的“世界观设计书”:难怪王莽,乃至后代经学家都对《周礼》爱不释手,这是儒学“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理想对人的完美诱惑。

我们可以设想这样一个画面:一群战国末期的儒生们,从各地搜集了周王室流传下来的类书残卷,怀着治国理想,开始以“创作”的心态构造实际上在历史上从未以这样一种完整的结构出现过的“周礼”:只有穷极一切可以看到的文献,再带上严肃谨慎的“脑补”,历经数百年乱世的中国才能拥有这样一部“理想国”计划书。如果我们进入这层构境,完全可以想象这些学者明白自己并非在复原、考古800年前的“周礼”,他们清楚地知道这些假托周公之名写下的文字,是要为未来的统治者提供制度蓝图。

学者们完成此书的时候,周王室也许已经被秦国的铁蹄扑灭——而周王已没,周礼新成,这本《周礼》成为了两千年来中国封建王朝建立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时必然参考的经典。它毫无疑问,是一种来自权力外围,后发而成只面向未来的“立国神话”:历史上并不存在的制度理想,披上“曾经存在”的外衣,最终成为延续千年的信念式存在。他们创造了一种想象性的完美国家精神体制,毫不利己、托付给几百年前,得以构建出标范后世的“华夏”之本体。

社会契约论:三种文学性书写

人类为何要建立国家、创立法律,形成制度化的社会,开始一种集体化生活?这个问题甚至比讨论公元前1046年周王朝是什么样的体制更加难以回答。作为一种“知识考古学”它存在悖论:讨论制度产生,具备实证意义的只能是“文字”,可当一个文明如果已经产生文字并出现历史记载,这意味着类似国家、法律这样的原初制度性建设已经完成了——我们无法考证在没有文字的时代里的制度建立情形,只能从一个“从天而降”的基点开始探寻其演化的过程,“起源”的重建是不可能的。

因此,当“社会契约论”成为西方主流政治制度研究的主流假说时,任何人其实都意识到如果要将“社会契约”诉诸于具象的话,这一场景简直是荒诞不经的:我们该如何设想,一群“自然状态”下的原始人类突然如天启般意识到“要建立一个国家”,所有人汇聚一堂开始开会,讨论出一篇详尽的“社会契约”给每个人签字确认,每个人都清晰地知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将自己的权利部分让渡给系统性的体制,宣告一种国家制度的成立——但这的确就是霍布斯、约翰·洛克、卢梭等政治哲学家们给我们展现出的画面。在这里,一种“证成”式的立国神话天然地诞生了:面对国家如何建立的问题,立国神话的写作者们没有任何的历史证据,也缺乏历史人物和事件,也并没有要保护现存的政治制度的解释压力,他们创造“社会契约论”,与其说是在解释历史,更多地是在文学性地构建属于新阶级的理想国家体制;这样一个奇异的画面是一种比喻:它在比喻原始人类通过长期的实践逐渐发明制度的时间进程,同时也是一个范本:当北美独立者们在费城开会制定宪法的时候,能够让所有与会的国父们感到天命昭昭。

必须意识到,早期的“学术研究”很难与文学书写分野,“中立客观”在当时仅从叙述话语上就是一种奢求。霍布斯、约翰·洛克和卢梭三人各自的“社会契约论”神话的书写之间的不同,自然而然可以从其生活经历和社会环境中找到端倪,他们的“社会想象”必然具备强烈的时代印记。亲身参与英国1644年资产阶级革命的霍布斯对战争状态和人性只能有黑暗的想象和感受,在战火烽烟的乱象里,霍布斯笔下的“利维坦”指向的是对秩序的强烈诉求。在他的“自然状态”图景里,人性难以看到希望,自私、卑劣,为了利益进行无限制的仇杀争斗。因此,“社会契约”签订的场景,其实是战争各方的一次和平会谈,人类建立国家的目的,是为了找到终结战争,保卫和平的秩序。而如何在这样一种“任何人反对任何人”的自然状态中保证和平呢?霍布斯相信只有拥有压制所有人的力量的唯一权威才可以。因此,他对这场“和平会谈”的描述,就是每个参会者都将自己的一部分权力让渡给“主权者”,这样一个“国家”人格集所有权力于一身,由此人颁布法律,建立权威,所有人都统一服从在这个国家之下——是的,毕竟霍布斯是保王党。而事实上,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的那句“朕即国家”也绝非空口狂言,反而正是有霍布斯的理论支持的。

约翰·洛克则和霍布斯完全在政见上相反,他认为霍布斯的观点是一种独裁主义的哲学。他在《政府论》中提出的“自然状态”温和很多:他设想里的原始社会就是一种商业社会,人与人之间不是战争状态,而是“和平、善意和互相的帮助的状态”,各行其是,了解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和平共处。但是因为商业活动的频繁,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财产上的纠纷——因此洛克构建的“社会契约”会议是一场商业行会内部会议,目的是避免商业上的冲突加剧,定立商业规则保证所有人都能遵守。所以此时,受到权力让渡的主体是“有限政府”,他们的责任是分配各人的权利与义务,保证和平状态和商业活动的正常运行——因此,一旦政府工作不能令人满意,与会者就可以根据契约对政府进行更换。数年后,当“光荣革命”的革命者们手持洛克的《政府论》驱逐了詹姆斯二世时,我们看到了洛克的“社会契约论”的实现:一种认为人性是温和和平的立国神话,自然孕育的是不流血的革命。

几十年后,在即将发生大革命的法国,卢梭吸取霍布斯和洛克的理论,提出了自己的《社会契约论》。对人性抱有极强信心的卢梭对“自然状态”的描述是乌托邦式的:这是一个没有任何地位、财产和精神上的不平等的乐土——除了作为个体很难独自生存。在卢梭笔下,“社会契约”的会议是人类的一次互助会议,所有人的目的是为了互相保护,创造一种共同的力量保护与会的每个个体。也就是说,卢梭认为“战争状态”更多的是人与自然的斗争状态,而国家的诞生起步于人类团结起来与自然斗争的过程中——在之后的美国独立战争中,需要斗争的他者从自然变成了英国殖民者;与之相似的,霍布斯的书写伴随着英国王室的复辟,洛克的书写则伴随着光荣革命的胜利,无论是何种情况下书写的“社会契约论”,都是托古指今的立国神话:最终,整个世界无论种族、文化还是地域,都将“社会契约论”作为国家建立的最初图景。它是一种在实证上完全“空想”的集体性幻觉和文学性书写,同时却也是人类精神遗产的永恒明珠——一如尤瓦尔·赫拉利所言,“故事”是人类前进的动力。

《汉密尔顿:一个美国音乐剧》和一个“新美国”

2015年,《汉密尔顿:一个美国音乐剧》让错过了上世纪80年代经典音乐剧井喷时期的当代剧迷们,感受到了亲身体验一部革命性杰作诞生的震撼。仅仅几分钟的开场,就能让像奥巴马这样的观众意识到“我从没有看过这么好看的音乐剧”,而仅仅上演几场后,整个音乐剧业界已经明白一部即将登上史书的伟大作品诞生了:《汉密尔顿》代表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不仅是艺术上的,更是思想范畴上的——如果之前我们津津乐道的美国“立国神话”属于清教徒们的远征,属于殖民地的拓荒史,属于《社会契约论》,那么《汉密尔顿》则书写了一种全新的美国“立国神话”,在这个神话描述之下的美国独立历史,与之前任何一种叙事都截然不同。

随着美国逐渐将移民国家、多种族多元文化熔炉、全人类的自由之土等“当代精神”纳入到国家精神之中,传统的美国独立历史叙事遇到了显然易见的尴尬:首先,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纯粹白种人内部的革命战争,在这个追求自由独立的叙事里,并没有任何种族话题的存在;其二,在《社会契约论》影响下初创的美国政治制度和自由观念,与女性无关,与有色人种无关,更还带有奴隶制的阴影——被认为创建了自由国度的国父们,从华盛顿算起,都是蓄奴的大奴隶主,也似乎很少表现出给奴隶自由的意愿。当然,因为时代所限,21世纪的美国不可能回头追究国父们在思想上的“不够进步”,但是创造一种全新的、甚至完全取代原有叙事的新“立国神话”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但这样的诉求显然又遭遇到历史的压力:作为一个延续性强、始终保持强大的国家,否定本国历史的一部分显然是不可行的:南北战争中广受赞誉的战斗英雄罗伯特·李将军因为是奴隶主,导致各地的雕像被黑人权利团体推倒的实例,证明传统意义上的“历史解释学”是无能为力的——那么,只有“证成”式的新立国神话才能够解决这一难题:此时,看似是美国国父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的传记,看似是对美国独立战争历史的“主旋律”艺术的《汉密尔顿》,从主创林-曼纽尔·米兰达的潜意识出发,开始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神话书写:既然原来的立国神话已经过时,我们就写一个新的——历史真实和时代精神相比已经不再重要,完全可以退居二线。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林-曼纽尔·米兰达的创作抛弃了历史真实——相反,这部作品的写作有严格的史学根据,它改编自历史学家罗恩·彻诺的《汉密尔顿传》,甚至每场戏都可以和原著的章节工整对应。林-曼纽尔·米兰达改编的不是历史事实,改变的不是所指实在,而是能指、命名与外部符号:他创作的是一段符合历史事实,但其中的参与人物完全被改变的美国建国史。一切从林-曼纽尔·米兰达与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相似的“故乡”起步:汉密尔顿是法国人在加勒比海上的白人移民后裔,而米兰达是土生土长在加勒比海的波多黎各人:那么,如果实际上,汉密尔顿正如米兰达一样,也是一个从加勒比海来到纽约闯荡的少数族裔移民呢?数百年前,汉密尔顿和众国父们要建立的,是一个由欧洲各地的白人移民组成的自由国度,而如今的美国,则是一个由世界各地、各族裔移民组成的多元国度——一种对照和全新的神话写作就此开始:

汉密尔顿由波多黎各裔的米兰达饰演,他的妻子伊莱莎则由亚裔演员饰演;华盛顿、拉法叶伯爵、约翰·劳伦斯、亚伦·伯尔、托马斯·杰斐逊等“国父”都由非洲裔黑人演员饰演,将拉法叶的“法国人”身份模糊为“移民”,突出“移民”对于美国建设的重要作用,并且着重加重约翰·劳伦斯所带领的黑人师团的戏份,让他们提前百年成为消灭奴隶制这一政治诉求的代表;数量众多的LGBT角色的设定,在取向方面穿越历史的天下大同;斯凯勒三姐妹分别由非洲裔、亚裔和拉丁裔饰演,着重强调她们作为社会名媛在女权意识和社会福利事业上的贡献;全剧唯一的“反派”,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则由整台剧作中唯一的白人演员扮演,由少数族裔组成的“革命队伍”迎战白人领导的英国殖民者的叙事在舞台上无比鲜明……最后,全剧的核心音乐风格是当代的嘻哈说唱,它的剧本信息量大、文辞华美,结构精巧,叙事动人,一个彻彻底底21世纪面貌的“美国建国故事”,在完全不脱离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完成了在能指上的彻底置换:《汉密尔顿》创造了一个“新美国”,它的建立不仅有关自由民主与独立抗争,更在反殖民主义、性别问题、少数族裔问题和奴隶制度问题上都完美无瑕——传统立国神话中被当代思想观念的进步冲击千疮百孔的1776年,就这样被替换为一身洁白,可谓后世垂范的2015年,一种“证成”式的工作确保了这个国家的伟大,也同时通过替换性的符号操演使得既有的缺陷失去存在意义。

林-曼纽尔·米兰达和《汉密尔顿》剧组,通过音乐剧艺术上的和对美国立国神话的双重革命,在无意识的艺术创造力驱动之下,鲜明地用抛弃过往历史,主动迎接未来的态度,宣告与“旧美国”划清界限——这也就不难解释,持右翼保守立场的副总统麦克·彭斯前往剧院观看本剧,剧组在谢幕时竟然公开在舞台上表达了对彭斯的不欢迎。但与此同时,《汉密尔顿》在历史层面上的严谨和对美国传统的“young,scrappy and hungry”精神的延续和升华,使得作品哪怕“离经叛道”,却成为美国国家主旋律文化的宠儿,这一由权力外围主体创作的新“立国神话”已经登堂入室——而就在《汉密尔顿》终于宣布以视频录像的形式登陆流媒体、可以供广大观众收看的时间段,由乔治·弗洛伊德之死引发的数十年来规模最大的非裔美国人平权运动已经席卷世界:我们些许意识到,《汉密尔顿》对美国建国历史的“重写”不仅仅潜移默化地在精神层面改变了“美国”的“何以为是”,更在时代潮流下成为实践意义上的“新美国”的先导。

大多数时候,“证成”式的立国神话也都以“历史解释学”的面貌出现,过往的历史事件只是它们的信手拈来的素材,若撕下其历史解释学的科学性外衣,更多展现的是一种理想性的历史神学预言:它解释过去的工作或许并不成功,但却塑造了接下来尚未发生的未来;它对历史的解释可能脱离实际,但却引导了实际的历史走向;正因为其本身“神话性”过强,使其存在和地位不会受到历史现实的直接影响,而是作为理想和乌托邦的图景而长久影响人类历史的进程。毫无疑问,数千年前写作《周礼》的儒生们,和舞台上光彩夺目的少数族裔演员们,甚至是心怀乌托邦和人间天国的革命导师们,他们穿越时间与空间都在心灵共振,都在讲述人类共同拥有的,并永恒沉醉其中的一种现代神话学原理:解释是灰色的,而预言和理想将万古长青。

21世纪,历史不再是科学,历史是一种文学——也是一种神学;历史逐渐蜕变为一种宗教,因为它慢慢地与事实无甚关联,最终只迎来能指的狂欢和意志的胜利。

 短评

17年看了枪版,19年看了现场,现在终于有个完美版本收藏啦

6分钟前
  • Orpheus
  • 力荐

1.小乔喷口水太明显了哈哈哈哈哈2.这个Samuel Seabury不行3.这么近距离的Lin可以要了我的命4.主持battle的时候华盛顿爸爸一直在尬笑圆场可爱死了5. James Reynolds的节奏感觉有问题6.Jefferson把Reynolds Pamphlet还给了指挥一份哈哈哈7.在Burr拉票那里 字幕写的姑娘们是female voters 但是那个时候女人不能投票啊 是不是应该换个称谓? 我唱了半场哭了半场,看官录是个体力活。这个时候,所有的剧场工作者,音乐剧爱好者,都太需要Ham了。

9分钟前
  • 至此不谈风月
  • 力荐

Hamilton翻成电影版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镜头语言也不一定能最好的讲述这个故事。但是得见OBC组在巅峰状态的录影已经是许多音乐剧求之不得的美梦了,what else can I complain? P.S. Ham的风行无疑与Hip Hop/ Jazz/ Pop 的逐渐被接受无不关系。Lin 说过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当他在读Ham传记时,他觉得这就是Biggie,2Pac的故事。在整部剧里,反复出现的Flow和一些Bar的设计都借鉴了80-90s 的方式。甚至包括歌词“If you dont know, now you know”. 说Ham 是最伟大的音乐剧,说LMM“伟大”,对不起,完全无法苟同。Ham不是唱高调的音乐剧,只是每一代人的struggle.

11分钟前
  • UlyssessV
  • 推荐

无父无母白手起家,犯罪混乱对抗命运,无穷野心外加自信,政治辩论不在话下,和华盛顿联手努力,彻底推倒英国殖民,从此美国走向独立,政治生涯惨遭困境,接受决斗命丧黄泉,头像印上十元钞票,汉密尔顿歌剧电影,看到不仅只是嘻哈,R&B爵士传统音乐,英国国王乔治三世,还赠披头士英伦调,各式曲风完美颠覆,现代角度重审历史。

15分钟前
  • 大聪
  • 力荐

只要活得久 | 为什么不能打6星系列 | My entire life I've been waiting for this moment | 林漫威,永远滴神!第二天回来说两句:2018年夏天看完了 Hamilton 从此开始看剧氪金之旅;2019年夏天去西区看了 Hamilton 现场;2020年夏天 Hamilton 出了官摄。Hamilton 可以说是一切(败家)的起点,这部剧的存在已经构成感情绑架了。我开始做梦活到2021。

19分钟前
  • Aletheia
  • 力荐

我丢哈哈哈哈哈哈小乔喷口水骚爆了

21分钟前
  • F.C.
  • 力荐

无趣

23分钟前
  • 城里人会玩
  • 很差

一觉醒来第一时间打开Disney+,高清特写镜头圆梦了,全程眼含热泪小声跟唱,赞美的话就不说了,我最喜欢的舞台剧top1。

24分钟前
  • 甜水园子温
  • 力荐

感谢LMM,有生之年终于看到OBC的演出了,激动得哭了!一切的一切都很完美!我爱每一个人!为什么不能打六星!

25分钟前
  • Cherry樱桃之远
  • 力荐

最近频频刷到乔治三世,小乔这版最招人喜欢,符合音乐剧真香定律,帅气的反派人气最高。看开头的时候想的是这玩意什么鬼,竟然有人买1000+刀的黄牛票。一个小时之后觉得rap音乐剧这个形式不仅够新,而且和剧本精神完美切合,心中小作文构思一万字,打算看完打四星。哭了三次之后终于看完了,去他的吧,必须五星,林聚聚真的香,坐等7月3号!

26分钟前
  • Josephine
  • 力荐

真正想让我起立鼓掌的是Eliza,史书的宏图伟业和雄心壮志是属于台前的男人们的,但是史书却是那个女人写的

28分钟前
  • Rachael_who
  • 力荐

今年7月初,迪斯尼视频网推出了热门音乐剧《汉米尔顿》电影版,引起全球观剧新热潮!加上了电影镜头分切,音乐剧演出更加精彩;网上还可以搜到长一个多小时的此剧“创作纪录片”,配合着一起观看,十分享受!该音乐剧号称美国的“建国大业”,用音乐剧的方式,让今天的观众认识了200多年前的这位美国开国元勋,而且是用“嘻哈”(我一直不感冒的美国快板说唱)音乐方式!它2015年公演后,轰动百老汇,连续几年获“艾米奖”,俘获了大量年轻观众。现在网络电影一播,连我这样的老年观众也俘获了!编剧、作曲、主演LMM(英文名缩写)花了六年时间创作了该剧,创作前后两次进白宫为奥巴马夫妇演唱该剧片段,是花絮中的亮点。此剧也来过我国演出,从豆瓣网友的评论中,你可以看到“汉迷”们的水平!开阔历史知识,改变对嘻哈音乐的认识,推荐!

29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力荐

竹板这么一打呀,别的咱不夸,夸一夸老一辈资产阶级革命家

32分钟前
  • 拐子流星锤
  • 力荐

舞台的功能是不可取代的。即便是官摄,也仅是无法亲赴剧院之后的无奈替代。也没必要拿来比较。毕竟功能不一样。

3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力荐

完美的官摄剪辑,补足了很多即使是几千刀的orchestra seat也没法看全的细节和微表情,我都没发现乔宝宝登台的步伐是如此的风情万种+唾液飞溅😂二楼的各位也终于看清楚了。one last time两人脸上的表情很动人,突然理解当年坐我旁边的老叔叔为何会在Yorktown和这个number哭得梨花带雨…以及,做足了心理准备却还是觉得60秒的intermission太短,匆忙冲回沙发的那一刻忍不住想起在剧场ladies room排队时的焦急心情。官摄的质量再完美,也不及现场效果的千万分之一…我会永远记得who lives who dies who tells your story 一曲终了灯光亮起时的震撼,无论何时何地再听到phillipa soo唱这首都会泪目。有生之年,让我们剧场再见。

41分钟前
  • Belle
  • 力荐

第一个声浪铺开,就能把人卷入美国成立之初的躁动与豪情。内外战争,亲疏党派,莫测风云之下,豪情与脏水都是万丈的。Alexander真是高飞时离太阳太近的伊卡洛斯,比拟了太阳的耀眼光芒,也备受时光不等人的反复煎熬。而一众曾被脸谱化的消声人物,有了纵横捭阖后浓重的悲剧感。“谁生谁死,谁在咏唱你的故事?”历史与野史难分难舍,转个光景,故人亦是当下情绪的投射与寄望,2016年,奥巴马时期尾音渐收,回看那时的音乐剧,也有了对照夕阳余晖与长夜极寒的味道。音乐剧真是王炸,灵魂共振的饶舌与肝肠寸断的情歌盘旋在一起,像是藤蔓攀上剑刃,哪怕锋芒拔地而起,那种疼痛才是最剜心的,把自己重新写入历史叙述的Eliza,叫磅礴历史也抵不过一声叹息。(爆炸可爱的小乔戏份本来就少,还要跟唇膏和口水抢戏)

42分钟前
  • Mr. Infamous
  • 力荐

这部戏经历了陈年。16年暑假和冲哥在宿舍里看B站盗摄,那时我刚从纽约回来,美国还乘着奥巴马时代最后一朵理想主义的浪花,文化多元的未来在每张脸上、每段旋律和编舞中,第一幕如此振奋人心,“敬自由”,“为革命”。半年后看到卡司通过表演向彭斯喊话的新闻,那瞬间感到的依旧是音乐剧的魔力,是一丝灯塔主义的好感和一种对普世的、流行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向往。今天,在刚刚半年有余的迪士尼+上,它是一段同样来自16年夏天的录影,一个回不去的时刻(美国)和许许多多特写。我回到纽约,被尾声重新打动,看着看着满怀了太过年轻又百年苍老的nostalgia:舞台艺术属于前疫情,希望和野心属于前特朗普,唯问句属于此刻:那历史层层叠叠的回音:Who lives? Who dies? Who tells your story?

47分钟前
  • 烤芬
  • 力荐

录像带进入4K蓝光时代,还不要钱,朋友们,不进来一起哭一哭吗?!??/我人哭没了…………什么神仙编曲神仙歌词,WLWDWTYS整个上海听我哭/官摄拍得还不够好吗?!?兼顾了舞台呈现和电影语言,Satisfied和最后一枪的rewind呈现甚至惊艳,虽然肯定是130倍都不及现场沉浸体验,但近景特写也足够补足了。/兴奋到不能睡,我要一百星奉上!!★★★★★★★★★★★★★★★★★★★★★★★★★★★★★★★★★★★★★★★★★★★★★……

49分钟前
  • 坂口健大郎
  • 力荐

I am not throwing away my shot!

54分钟前
  • 启明君
  • 力荐

音乐剧新经典。辞藻华丽的嘻哈讲述的不只是汉密尔顿的生平,也是关于一个国家的诞生,甚至能看到两党制的源头。这个夏天美国国父们的雕像被推倒了一座座,而“汉密尔顿”高瞻远瞩的启用了女性、有色人种和LGBT组成多元阵容,赋予立国神话更现代进步、理想光芒的演绎。那个年轻、躁动、进取的美国今天还在吗?贯穿始终的“I am not throwing away my shot”希望是回答。

5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