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第一季

欧美剧美国2016

主演:克莱尔·芙伊,马特·史密斯,约翰·利思戈,凡妮莎·柯比,丹尼尔·贝茨,詹姆斯·希利尔,杰瑞米·诺森,杰瑞德·哈里斯,阿历克斯·杰宁斯,尼克·欧文福特,马丁·贝肖普,托马斯·派登

导演:本·卡隆,史蒂芬·戴德利,菲利普·马丁,朱里安·杰拉德

 剧照

王冠第一季 剧照 NO.1王冠第一季 剧照 NO.2王冠第一季 剧照 NO.3王冠第一季 剧照 NO.4王冠第一季 剧照 NO.5王冠第一季 剧照 NO.6王冠第一季 剧照 NO.13王冠第一季 剧照 NO.14王冠第一季 剧照 NO.15王冠第一季 剧照 NO.16王冠第一季 剧照 NO.17王冠第一季 剧照 NO.18王冠第一季 剧照 NO.19王冠第一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2 16:53

详细剧情

  马特·史密斯和约翰·利斯高加盟Netflix剧集《王冠》(The Crown,暂译),二人分别饰演菲利普亲王和丘吉尔。剧集剧本由《女王》编剧彼得·摩根创作,首播集由《时时刻刻》导演史蒂芬·戴德利执导,讲述伊丽莎白二世与丘吉尔在二战后,重塑英伦的故事。之前确定由克莱尔·福伊出演伊丽莎白二世。

 长篇影评

 1 ) “神”的代言人还是仆人?也许只是个会喜怒哀乐的凡人

Philsumy Netflix的新剧王冠刚刚上线(11.4),我用了不到两天就追完了10集。如果是别的电视剧,我或许会打个“剧透”提示;可是这部剧好像打不打都无所谓,毕竟"历史"已经书写完毕,我们欣赏的只是“故事”。 历史剧的好处之一就是它的连续性,以及背景的真实性,毕竟,“历史”。就像莎士比亚的经典四部曲一样: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上、下;王冠也有前传,如果看过《国王的演讲》的各位,根本就不需要做什么多余的背景介绍:为了美人放弃天下的爱德华八世;为了责任接任王位乔治六世;还有伊丽莎白·鲍斯-莱昂,乔治六世的王后,伊丽莎白二世之母,以及爱德华夫妇口中的“Scottich cook”“苏格兰厨子”;当然还有两位主角,或者说,主角与准主角,女王夫妇。如此的人物放在一起所展现的剧情张力是巨大的,让人身临其境,感受他们之间的故事。 (当然这部剧还没有续集,因为。。。女王还在“超长待机”。) 如果说“历史”更着重于光辉的、伟大的一面,那么"故事"则更喜欢聚焦于那些光明背后的阴影、脆弱。 比如说王夫:菲利普亲王,爱丁堡公爵。 很多人喜欢他的高大帅气,与女王的完美爱情。这部剧里则更多聚焦与他的“脆弱”。 很多人知道他是希腊王子,可很多人都没注意到希腊是个“共和国”。 他的父亲,安德鲁王子(安德烈阿斯王子)是希腊国王乔治一世的第四子,很显然,继承顺位靠后。 1922年,希腊在与土耳其的战争遭遇惨败,安德鲁王子与政府大臣、军队指挥被关入大牢,等待枪决,最后英国派军舰前去协商,安德鲁一家才得以获释,而当时1岁的菲利普亲王是躲在橘子箱里,离开了他的“故土”。安德鲁亲王对菲利普亲王也不怎么关心,喜欢花天酒地。菲利普亲王更多的时候是与舅舅蒙巴顿勋爵在一起,当然,最后,他也把自己的姓氏改成了”蒙巴顿“ 所以当故事进行到公主大婚前夕,他放弃希腊国籍与王位继承权,改姓“蒙巴顿”,英王乔治六世赐予他那一连串头衔的时候,剧中的表现出他的轻松以及他感觉仪式的繁复,忙于应付。我想现实中的菲利普亲王放弃的很轻松,因为他的那些希腊头衔就真的只是“头衔”而已。他是一个没有家,没有故土的“孤儿”。 女王陛下: 在故事开始的时候,女王其实很小女人,与在皇家海军服役的丈夫在一起,拿着摄影机拍着自己的丈夫,带着“迷妹"的小眼神,我想女王与其他"迷妹"不同的是,她真的与"男神"在一起了。 在乔治六世去世的时候,在丈夫的要求下,她正在给她的父亲写信,请求与丈夫一起回到马耳他,殊不知早已天人永隔。 到了决定女王尊名的时候,也正是预告片里所展现: “我的名字就是“伊丽莎白”,我们就别在这搞得过于繁复了” 私人秘书站起身,对她说道: “女王万岁” 从此,她不再是丈夫的迷妹,不再是众人宠爱的公主,而是女王陛下。 就像我之前提到的,这部剧展现的是历史之外的“脆弱”,也正是人的部分。 理论上大权在握,其实什么也做不了,总想发表意见,然后又不能发表。 “一事无成是最难的事” 作为英国国教会的领袖,请大家不要忘记是亨利八世为了离婚而创建的,不仅不能用这个头衔去要求别人,反而经常被人限制。连“爱情”都无法做主。 爱德华八世为了“爱情”放弃了王位,玛格丽特公主一心想跟父亲的秘书在一起,最后。。。 女王即位之前,跟工作人员说,我能不能把王冠借走,回家练练,工作人员一脸懵逼,“这本来就是您的”。 女王把5磅的王冠戴在头上,看着镜子中的父亲,那个准备加冕礼的父亲,两个人就这样看着彼此。 我认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配角就是先王爱德华八世,温莎公爵。 公爵为了“爱情”放弃王位的故事,已经众人皆知。这部剧里的公爵经常出现,回到伦敦,回到痛恨他的家庭身边,要求妻子的尊号,要求妻子能够与自己一起参加典礼,要钱;而我们的先王的要求总是被拒绝,然后他曾经的仆人们开始跟他提条件,先王勃然大怒,说你们这些奴仆敢跟我蹬鼻子上脸。。。然后想想自己的处境,只好作罢,说,好吧,由我去劝女王,那个钱,你们赶紧汇给我。 剧中的公爵,有一只风笛,公爵夫人还特意向记者介绍,公爵只在思乡时吹奏。 终于,到了女王的加冕礼,公爵义务给身在法国的众人解说。众人说,这典礼把女王变成了神,你是怎么会放弃成神的机会呢?公爵答道,我拥有了最伟大的东西“爱情”。公爵表面上对王位不屑一顾,对爱情崇拜至上。 可公爵真如他所说的那么伟大吗?他真的把爱情放在祖国,家庭,王位之前吗? 我想公爵肯定也会后悔,也会流泪,也会思乡,因为他跟我们一样,也只是个凡人。 也正如我最喜欢的镜头之一,公爵一个人,在法国,在别墅的外面,吹奏着风笛,泪流满面。 剧中的王族待着无限的光环,可其实啊,他们也只是凡人罢了。

 2 ) 爱德华八世:乡关处,凉薄迷烟 |《王冠》的人物与镜头

(有剧透)“爱美人不爱江山”,这样的标签,常给我们一个多情逍遥的形象。谁曾想过,他们也背负哀愁与痛苦。也许有人放弃得潇洒,爱得热烈,但至少不是《王冠》镜头下的英王室爱德华八世。 《王冠》( The Crown )是 Netflix 出的一部良心历史剧,主要讲的是待机时间超长的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之前写的《黑镜》S3E6《全民公敌》一幕高潮强过一幕的叙事节奏不同,《王冠》叙事较缓,有点像剪辑中的“问答模式”,抛出一个冲突,解决一个,又抛出下一个。娓娓道来一个又一个的故事。相较于《全民公敌》极少的人物刻画,《王冠》的人物塑造相当细腻。因此,若你心中有坑,想找一部剧填补空虚,或平息郁闷,你也许会觉得它无聊。但若你心绪宁静,这画面极美,布景华丽,台词优雅,演技一流的王室故事绝对上瘾。

爱德华八世(1894-1972)是当今女王的伯伯,即女王父亲乔治六世的哥哥。爱德华八世即位后,与辛普森夫人相爱。辛普森夫人离过婚,前夫尚在世。英国国教教义中是不允许和这样的人结婚的。在王室、内阁、教会的压力下爱德华八世选择退位,并和辛普森夫人结婚。他们在法国结婚,王室中无一人参加他们的婚礼。婚后很长一段时间定居法国。 人物 今天要介绍的是第一季第5集。这一集的主线是年轻女王加冕,副线是对爱德华八世的刻画。(开始剧透了...)这这位王叔的出场是他在巴黎的家中接受采访。在采访中我们得知,他有一个房间保留了在英国和在王室中的记忆。

他有思乡时吹的风笛,这是一个伏笔。

通过记者唐突的问题,我们还知道他在位时并没有“加冕”过。

从这些场景可以感受到他并不像想象中的“不爱江山”,他内心还是对王权贪恋。 接着,他被告知母亲病重,让他回去探望,不能带妻子。他的母亲玛丽王后(Queen Mary ) 对他比较刻薄,也反对他娶辛普森夫人。因此,怀着不情愿,他还是去了。

但是尽管嘴上恶毒,他还是温情地陪伴母亲。 接着他被告知,他的妻子不能过来参加女王的加冕仪式。女王的首席秘书、教会的大主教等过来告知他。注意这个画面的构图。

人物都放在画面的右边,中心人物在画面正中。在空旷且层高的室内,人物拍得渺小,显得疏离。一个很长的斜线(桌子)分割了人物,增加了疏离和不舒服感。 这一幕会谈他是没想到的,他本以为可以来参加加冕,看的出来他也很想参加,他试图劝说其他人。

遭到拒绝后,他又开启了尖酸吐槽模式。欣赏一下王室说话的艺术。

不能去现场,王叔就邀请了一帮人,在巴黎家中看电视直播。拜女王丈夫菲利普亲王所赐,这也是王室加冕的第一次电视直播。在直播时又是开启了活弹幕模式。 吐槽女王的马车:

然后有一个细节真是见足了编剧和导演的功力。如果让你拍一个内心尚留恋王权,被迫退位的国王,面对想亲临却被拒只能观看直播的加冕仪式,你会怎么写怎么拍呢?你一定想过他在直播时或直播后的表现,可你想过他在直播前会怎样吗?

也许是这辈子最后一次可以感受它了,这个曾经想象过无数遍的神圣时刻。这么多年过去了,原以为可以放下了,他们的不谅解,我的帝王心。在这个新旧交替的时刻,我只想,坐在殿堂里,让前尘往事淹没在这煌煌盛事中。然而,现在只有一个电视屏幕.... 通过演员一个表情(注意上图拍摄角度),通过妻子迟迟催促才下楼的一个场景,完美展现了这些...

女王加冕使用了暖色调,和王叔家中的直播形成了鲜明的冷暖色调对比。

在最神圣的受膏时刻(开头有交代,指主教在新王身上抹圣油,这代表了王彻底转变,与神相连),直播切掉了这个画面。现场有人不解,王叔说

王之落寞啊! 我又要提编剧圣经《故事》了。它说,好的人物描写需要给到层层压力,揭示人物内心的欲望。对王叔的刻画里,从保留王室盒子的贪恋,到被告知不能参加加冕时,表面的不屑和傲骨,到观看直播的尖酸刻薄,到王之落寞。人物压力层层推进,笔力精到。 镜头 《王冠》的镜头有个特色是它用到比较多的运动镜头。不像《黑镜》,描述的是一个结构简单的事件,有强烈的事件线索。《王冠》的一集就记叙了许多的历史事件,事件间的时空线索没有《黑镜》那么连贯。因而导演运用运动镜头来进行事件(场景)间的转场,使时空的衔接更自然些。 例如菲利普亲王对女王的加冕计划演讲镜头转到直播 idea 的展现。 原本对他就是一个微微仰拍,然后再一个自上而下的摇镜转场。【豆瓣放不了动图,可以去我公号看,下同><...】

再如从女王和亲王看剧转到王叔家中的采访,也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摇镜。

除了转场,还用来表现人物。 第7集里表现女王生气,是一个面向女王的推轨镜头,且通过摄影机速度快于女王来呈现。(注意推轨速度先慢后快)

以及在这一集的最后的一个相当有表现力的画面。在直播结束后,是王叔背对着镜头在吹风笛。镜头后退,同时上升,这同时从距离和高度上远离了人物,显得那么疏离。

但镜头拉到最后,给了一个正面大特写,是泪流满面又使劲吹风笛的他。一个强烈的对比。

等不来的谅解,回不去的盛世。我心羁绊,而无人顾盼。像王维诗里写的,回瞻旧乡国,淼漫连云霞。 王权早逝,乡关何处? 走不出的他乡里, 回首,只有凉薄迷烟。 剧会说话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3 ) 我们不断被说服,我们不断在反驳

我终于跑完了“观看〈Crown〉(《王冠》)”马拉松,到现在它更新到第四季,待播第五季,从乔治六世在位一直到伊丽莎白二世掌权至中年,女王把这条路越走越坚定,家庭中各个成员却迷失各自的迷失。

第一季其实是我最喜欢的一季,它把每个人物的自由和骄傲之间的挣扎讲得太好了。

为了完成婚姻的自主选择,被迫退位的温莎公爵有多爱损女王的继位仪式,就有多舍不得这本属于自己的王权,平衡自由与骄傲的方式,他选择了以无视、嘲讽的姿态对抗向往和遗憾。

这像人世间的任何事,它不仅会停留在王室里,它停留在任何地方,接受每一个选择的另一面,有的时候太难了,道理应是好事不能你一人占全,但落在真实生活时,平复我们的也许是激愤的情绪,是嘲弄的意味,总不会是那条谁都懂的道理。

玛格丽特公主这条线的故事,我看的时候,难过,鼻腔和眼睛都成了被堵塞的通道。玛格丽特公主作为一个基督徒和王室成员,为自己和Peter的婚姻争取了些年,但四面八方的压力、威胁,最终还是将她压死在白金汉宫的森严之中。

她没有办法离开王室带给她的一切,最多她只能做到在内部进行对抗,她无法做任何外部的进攻。接受,看似是一个平和地将往事压于箱底的姿态,但它反噬的力量却极大。玛格丽特公主一生都在寻找有别于规则,最接近自由的情感和人,但她一生都没有得到。

自由当然会生长在被控制的环境中,但如果它冲不破这藩篱,它就一生都是被控制的自由。

也只有第一季对Mother Queen的挣扎做了表达,她想要在海边花100磅买下年久失修的城堡,和城堡主人的交谈中,她抛去头衔的交流最终被白金汉宫对自己的急召打断,城堡主终于知道她是谁的时候,Mother Queen哭着说,你终于想起来了。

这句话里有期待被认出,期待被俯首称臣,也有被认出后,对突然在彼此之间竖起铜墙铁壁的无奈。最平凡的情感和最高的王权它大部分时候肯定是相悖的,我们是人类,所以无法真正生活在哪一个绝对的立场,我们只能生活在这个夹缝中。

Mother Queen在这个夹缝中,玛格丽特公主、温莎公爵、菲利普亲王、查尔斯王储,包括女王自己,他们每一个人都在。

在这四季中,他们每个人都会对王权更坚定,会更冷静,会讲些残酷的道理,但也并不影响他们总有那么几个时刻,是没办法说服自己的。

不仅是他们,我们也一样,没有一条铁律可以说服我们的一生,我们要不然不断被不同的东西说服,要不然不断用同一个理由去辩驳。

 4 ) God save the Queen!

女王,就如同片头的黄金一样,稀有珍贵。一面是仪式性的功能,仅仅作为装饰存在;一面又要历经锤炼,而不改其成色。世人只知女王超长待机,可谁知道有所不为的背后是对于责任的坚守。Duty calls,祖母的信就这样把伊丽莎白带入了残酷的现实,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守护。

对英国宪政传统的理解,是女王钳制政客们的唯一武器。器物之学,于王室原本就是下乘,需要的时候自有人来参谋,原则和品格才是人类社会的屠龙之技。英格兰封建领主以武德为最高品格,骑马,打猎,参军,授勋等传统,在剧中处处都有体现。

女王是圣公会在英格兰的最高领袖,这一点使她无法实现她对妹妹和父亲的誓言。在一个进步主义突飞猛进的二十世纪后半叶,如何看待传统宗教婚姻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本剧并没有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而是在将女王描述为一个在责任和家庭中分裂的形象时戛然而止,留下悬念让观众期待下一季。

剧中大量运用了象征手法,毕竟,“Who wants transparency when you can have magic?" 最突出的例子是第六集片头过后,妹妹想给姐姐打电话,透过重重转接才得以接通,非常巧妙的暗示了将要出现的姐妹之间的隔阂。

除此之外,剧中有许多精彩人物情节,其中对丘吉尔的塑造尤为成功(虽然这是我见到的身高最高的丘吉尔)。私人秘书Tommy Lascelles,国王乔治六世和他的哥哥温莎公爵,丘吉尔夫人等,都是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而除女王之外,我最喜欢的角色其实是老祖母,穿戴举止都是维多利亚时代的风格,在第二集结尾处的屈膝礼更是令人动容。一霎那间,仿佛19世纪逝去的荣光透过老祖母的教诲,传递给了新时代的女王。作为一个维多利亚时代的拥趸,此时我必须原文引用丘吉尔的颂词,以表达对那个时代的缅怀:

Famous have been the reigns of our queens. Some of the greatest periods in our history have unfolded under their sceptre. I, whose youth was passed in the august, unchallenged and tranquil glories of the Victorian era, may well feel a thrill in invoking once more the prayer and the anthem, "God save the Queen!"

---------------------------------更新的分割线--------------------------------
写一些零星的想法。

对于初看者,我推荐先看一下《国王的演讲》,可以帮助了解一些本剧的背景,包括爱德华八世(即后来的温莎公爵)的退位和乔治六世(女王的父亲)继位。

本剧据说要做六季,一亿英镑预算,每一季跨度大约是十年(那不是要演到现在了么),真是宏图大志。我对于这种做法是否会成功持保守态度,毕竟难点太多,第一,随时间跨越所有重要角色都要重新选角;第二,不可避免的要触及很多敏感话题,站队和处理不当都会导致批评,毕竟很多事情对于英国观众来说还历历在目。不过主要制作者Peter Morgan在这方面有很多经验,本季开了个好头。

配乐方面,Hans Zimmer是无可争议的大师,Rupert Gregson-Williams也不逞多让。而且剧中还多次大胆采用了古典音乐的著名片段,比如第三集使用了瓦格纳的歌剧,第四集则是莫扎特安魂曲。

最后,不妨说说我觉得处理的最好的三个片段:
1,老国王过世,伊丽莎白从飞机上下来,成为了新的女王。
2,登基仪式,温莎公爵不能在现场观看,只能看电视,心里五味陈杂,结尾处独自一人吹风笛怀念故乡。
3,年迈的丘吉尔面对自己的画像,终于承认自己老了。

同时,也说一下最期待以后会看到的情节:
1,查尔斯王子和黛安娜离婚,迎娶离过婚的卡米拉(大家都知道王室娶一个离过婚的人有多难)。
2,撒切尔夫人时代和马岛战争。
3,女王如何处理和妹妹以及丈夫菲利普亲王的关系,也是本季留下的悬念。

 5 ) 王冠易戴,其重难承:还得有一颗不怕碾压的心

女王形象被搬上银幕多次,这次有点儿不一样。
 
网飞投资1.4亿英镑的大制作《王冠》,

故事丰富饱满,画质清晰感人,评分居高不下。
 
那些历史上真实的场景,那些教课书里的枯燥人名,

一下子活过来,在眼前铺满,

好像一伸手就能抓住,一伸脚就能走进。
 
这剧未有热血沸腾,也无刀光剑影,

却可以叫人耐下心,品咂其中滋味。

换个俗气的抒情点的剧名,

它还可以叫“女王的爱与哀愁”。
 
女王不再只是高不可攀的掌权者,

她还是有血有肉的女人。

戴上皇冠的那一刻。

昔日养尊处优的公主,

转眼成为政事缠身的一国之君。
 
在外,她沉静内敛,她面带微笑,

她挥手致意,她君临天下。
 
回家,她有小情绪,有大烦恼,

有各种纠结和不如意。
 
但她知道,既要维护女王的形象,

还得过好自己的日子。
 
尽管王权时时给她添堵,但她却不能甩手不管。
 
这是一个宿命般的故事,也像一个宿命般的结局。
 


 
王冠易带,其重难承。
 
伊丽莎白二世加冕礼当天所戴的王冠,总重2.2公斤,那一顶帽子置于头顶,闪闪发光艳羡世人,却也真的可以压到头疼:那重量一方面来自于王冠的材质,一方面来自于身上所担的责任。
 
此前对女王的总体印象,基本是“没有实权的君主,过优裕的生活,享民众的爱戴,忙时接见外国元首,出席各种庆典,闲来种花养草、含饴弄孙,有时要对付八卦小报,还要捂住家庭的丑闻。”
 
看完全剧才觉得,活在世上,谁都不易,自带神圣光环的女王亦无例外。
 
普通人尚有大哭大笑的权利,女王不行;普通人还有逛街购物的乐趣,女王不行。她像一趟被预设了程序的列车,只能按照既定的轨道前行。
 
爱默生说,要么享有权力,要么享受乐趣。做女王,天生便被剥夺了乐趣,她所享有的,亦不过虚化的权力。
 
她要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还要不断地和丈夫妥协,出访时则代表大英帝国的形象,在家时还得尽家庭的责任。
 
她是母仪天下的一国之君,她还是妻子、母亲、女儿、姐姐,君主的权力,她所享不多,普通人的烦恼,她一样没少。
 
伊丽莎白二世超长待机的一辈子,就是做平衡的功夫:在女王与女人间,在传统和现代间,在人民和政客间,在亲情和责任间。

若让她选择,伊丽莎白二世最想做的,大概是相夫教子的农场主妇,或英国驻马耳他的军官夫人。
 
她竟然没有可能安排自己的人生——这是独属于女王的悲哀。
 
 

 
女王非一日炼成。
 
最叫我讶异的,是女王的一身本领。
 
她可以驾车飞奔,她可以骑马驰骋,她熟读英国宪法,又精通于穿衣戴帽的日常妆扮。
 
她还是赌马高手,有经济头脑,通过赛马成功赚取过不少散碎银子。
 
身为温莎王室的长公主,第一顺位继承人,自小被父亲乔治六世严格要求,同样是女儿,她承受的是未来女王的训练,妹妹玛格丽特则被视为父亲的小甜心。她稳重、老练、循规蹈矩,玛格丽特放纵、独立、个性十足。
 
二战爆发时,女王还是个13岁的少女。她和妹妹玛格丽特奔赴苏格兰巴尔莫勒尔海滩避难。有人建议两位公主应去加拿大避难,母亲伊丽莎白王后坚决反对:孩子们不能在没有我的情况下离开,我不能在没有国王的情况下离开,而国王不能在任何情况下离开。
 
1940年,14岁的伊丽莎白公主首次发表战时广播演说,鼓励避难中的儿童。

1945年,19岁的伊丽莎白公主说服父亲,加入后方防卫支援部队“国内妇女支援部队”,成为伊丽莎白·温莎名誉少尉,她学会了开车、修车,是王室第一个经过正式训练的汽车修理员。

21岁生日时,她向整个英联邦做广播演说,宣誓将终身为英联邦和帝国人民服务。
 
初登王位,与丘吉尔召开每周一次的御前会议,发现自己对政治一无所知,经常插不上话,表现不够自信,便请了一位家庭教师,恶补各种知识。在强势的丘吉尔面前,她需要保持女王的形象和自信。

女王还得有超人的精力和旺盛的体力。在位60余年,伊丽莎白二世出访海外300多次,主持超过100次国宴,收到过350万封信件,授予了近40万个荣誉头衔和奖项。
 
她每周要与首相举行一次会晤,讨论国家事务。
 
所以受民众爱戴,不仅仅因为她是女王,还有她的人格魅力,她的不服输的精神,以及她好学不倦的人生。

 


成为女王,孰知是幸运还是不幸。
 
不羁的丈夫不愿意接受形式大于内容的生活,不愿意降低自己的尊严,与她产生各种摩擦和对抗。他在外还干下了许多风流韵事。
 
母亲感觉到女儿长大成人,独挡一面,自己不再被需要,母女之情渐渐疏离。
 
妹妹恋上了离婚的男人,她同情妹妹,却受制于传统约束做出拆散这一对恋人的决定。
 
远在法国的伯父也来凑热闹,不停地制造各种麻烦。
 
剪不断,理还乱。
 
面对层出不穷的问题,女王也有失控时候。
 
她大喊大叫,和丈夫吵翻,她质问丈夫敢不敢像她一样发誓“你是我唯一爱的那个人”;妹妹玛格丽特愤恨地咒骂她,讽刺她是没有个性的女人,妒忌父亲给自己的爱更多,女王顿时变成争宠的小女孩,反唇相讥,怒目而向。
 
冷静下来,她总是能够出于责任和担当,做出冷静的决定,尽管那决定看上去那么冷血,又那么没有人性。
 
她的痛苦无人可懂。
 
她可以为帝国形象牺牲家庭,但在必要时,她维护家庭的决心也绝不退让。

她争取为自己的儿女冠夫姓,她为丈夫谋得加冕礼主席的职位以照顾他的体面,她努力维护妹妹追寻真爱的权利。
 
这部剧NB之处在,它未一味地强调牺牲,凸显伟大,也着意渲染女王作为女人的一面。
 
她有她的缺点,她有她的个性,她有普通人都有的感情。
 
这也是让观众能够产生亲近的原因。
  


尽管是被虚权的君主,她却不愿只做一个摆设。
 
她不想要既定安排的秘书,想要换个现代点的年轻人,改变沉闷无趣的传统;
 
面对强势的丘吉尔,她以沉静老练的语气斥其不从国家利益着想,隐瞒了患病的事实;
 
她出国访问行程满满,脸已笑僵也不肯休息,往脸上打松驰针时毫不犹豫;
 
……
 
据说这剧集将拍六季。只这第一季便已征服众多观众。
 
不知女王超长待机的一生,究竟还有多少精彩故事可续。
 
对未来的五季充满期待。

 6 ) 哪有什么君权神授,不过是有人勇于为王

话痨预警!爆肝码字!

一、《王冠》的光与影

王冠是一部众生相的剧,也是我想写的女王剧评系列三部曲中格局最大的一部剧,此剧传达的价值取向太多,我能get的也只是我的纯主观角度。它既尊重与还原历史大人物超脱于寻常人的神圣伟岸,又通过多方切入,努力让历史大人物的光环落地,巧妙的进行人性层面的挖掘。

伊丽莎白二世作为这部剧绝对的女主角,却不是绝对的主角。

《王冠》的剧本,编剧首先做到了尊重历史,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去自主的创作,既让王冠辐射下的众生散发各自的光芒,又让观众看到那些与光芒相伴的阴影。

而正因为如此,才看出仅十集的剧其剧本之功力,它做到了饱满扎实,精雕细琢,人物刻画的多面立体。

光篇

(一)高贵公主的纯粹爱情

在我看来伊丽莎白对菲利普的爱比菲利普对她来的更纯粹。

仅仅是因为他是他,所以她可以不看他的背后的家族是否没落,也不去将他与其他适婚者比较,仅仅因为爱他,所以选择他,嫁给他。

第一集有关菲利普亲王这样一个大众熟知基本不用科普的背景,剧里是选择一笔带过的。但是也有暗示,比如丘吉尔在婚礼高喊菲利普的姐姐嫁给了纳粹。本质上就是个“无家可归的德国佬”,但是这个德国佬也非凡林鸟,历史上的他既美颜盛世又内外兼修。

菲利普的爱情显然是复杂的,作为一出生就在外国流亡的希腊王子,他虽与莉莉贝特的相识相恋的过程如同青梅竹马般美好,也能做到在非洲行面对大象威胁的时候,不顾自己安危去维护伊丽莎白的安全。但当他岳父死时他表现的毫无悲恸,反而与家族一起庆祝“蒙巴顿”姓氏的胜利时,却又无法不让人怀疑是否甜蜜的相爱里也掺着点权衡,毕竟一旦这位失势王子娶了全世界最成功的王室之一的第一顺位继承人,爱情与面包就都有了。

但那又何妨,起码在还是公主的伊丽莎白身上,看到了她对纯粹爱情的追求。

外表端庄温柔的伊丽莎白,内心分明是有着一股韧劲的。这个角色已经通过她对爱情与婚姻力排众议,有主见的态度渐渐在立起来了。

这样的她是很讨喜的,即使是古老君主制的代言人,即使出生于还相对保守的年代,她的婚恋观也是带着前瞻性的现代女性思维的。罗马非一日建成,正是她这些细节处性格上的光芒,才有理由相信她带领的王室能在新旧世界的交替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二)平凡的父亲与伟大的父王

当看到这一幕我的内心是带着触电一般的感动的。就是这样一段话,写出了一位平凡的父亲与伟大的父王两重形象。编剧功力实在可怕,这位知道自己大限将至的父王,是在用心良苦的把守护女儿的接力棒传给女婿,是在呕心沥血的为自己的继承人铺路搭桥。

她才是你的职责,爱她就是爱国。这句话的重量菲利普可能需要花一辈子去领悟。

剧里的乔治六世,具有一个国王的所有美德,忠孝仁义,爱国爱家。可以想象他半路即位,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扛起王权的大旗,放弃自己之前对生活的所有规划,从没有王材的平庸王子历练为一个真正的国王,是付出了多少艰辛。

他克己自律,为了当好一个国王,他只有听听荤段子来缓解情绪,甚至以疯狂抽雪茄抽烟伤害自己的方式来克服口吃,最终因此罹患肺癌。

对于观众来说,他与女儿相处时俨然是一位循循善诱的平凡的父亲,他说伊丽莎白是他的pride,玛格丽特是他的joy,他的父爱溢于言表。他教导姐妹手足之情大于一切,引导她们树立正确的三观。

但从伊丽莎白的角度,他是位有榜样力量的伟大父王。伊丽莎白成为女王之后,与父王的每一次回忆都是一门帝王课业。

当前国王爱德华八世用那种提起乔治六世就带有的天生优越感说,乔治六世是一位虚弱的兄弟的时候,王室秘书的回怼让人拍手称快。

“先王并不软弱,我可以代表在场所有人表态,他是个英雄。”这是句来自臣下的衷心评价。剧中刻画的乔治六世并不是生而为王,更别谈什么君权神授,他之所以成为了真正的国王,完全是因为他的勇敢与担当,他站出来用言行举止维护了王室尊严。而他的精神,也一直影响着伊丽莎白。

(三)有趣的国父

安东尼这句“温斯顿还觉得自己是国父呢”虽然看似是在评价丘吉尔很自大,但整个第一季通过刻画对丘吉尔的定调,分明是国父无疑了。首相常有,而国父不常有。

因为是他国历史,所以在看《王冠》与《敦刻尔克》之前,我并不是太能想象丘吉尔对那个时代的英国人的影响力的具体程度,看完之后,实际上说他是英国人的精神领袖也不夸大。历经二战的英国,除了国王有力量在战时鼓舞人心,再来就是这位英国国父了吧,或许二者的地位在当时英国民众心里是等量齐观的。

抛掉这位历史名人曾对中国的种种行为,还是该给一句这是位有人格魅力的大人物的中肯评价。就像即使是如希特勒那般政治错误的人,也会有他的过人之处,何况他还不是希特勒。

这位有高度责任感又能力超强的首相,该庆幸年轻的女王遇到了他,这会是一位最棒的伙伴。记得他真诚的说“政党需要我,国家需要我,她需要我。”

他当然不是完美的,他自带着政客的伎俩与狡黠,他看起来太过精明而缺乏善良。然而,这位英国国父的那种充满骄傲的倔强与带有智慧的变通,却又让他鲜活无比。

当雾霾覆盖整个伦敦的时候,犯经验主义错误并醉心于政治博弈的他,终于在那个女秘书因雾霾天出车祸而死之后,如梦初醒,那个崇拜他并且不断敲打他不忘初心的女粉丝死了,他才意识到自己的决策错误。

看着他在短短几分钟内,以深厚的写作才华与出众的演讲实力给出了一份危机公关的最佳案例,从差点被女王逼下野到扭转局势为“危机中的真正领袖”,这种紧急中所展现的机智还是让人内心叹服的。尽管还是脱离不了政客的作秀与心机,但我相信他是出自真心的像爱豆一般为死去的那位女秘书粉丝惋惜。

剧中丘吉尔第二次如梦初醒是因为他的另一位粉丝,一位画家,奉命为他画一幅肖像画。他们甚至成为了莫逆之交。但当他第一次在议会上揭开那幅画的时候,他是强忍着愤怒的。回来后,他更是又羞又恼,因为他心中的自己与画中的自己分明是两个人。他甚至认为这是那位画家对他友情的背叛。

这位画家是真诚的,他毫不留情的拆穿丘吉尔英雄迟暮的事实,并且提醒他认清事实。真爱粉就是这样吧,即使忠言逆耳,也要拒绝阿谀奉承。

丘吉尔就是这样有趣,中国有句古话叫“宰相肚里能撑船”,这位老头虽然恃才傲物倔强到甚至自大的程度,但是作为领导人从善如流的基本素养却从来没有丢过。他终于意识到自己该退位让贤了,衰老的身体不会给国家带来什么益处。

于是他坦然的像自己真心教导过的晚辈一般的女王告别,一直谨遵礼数,即使身体勉强也要站着觐见女王保持臣下的态度的他,第一次不顾礼数,吻上了女王的额头。

他还向亦敌亦友相杀相爱的安东尼告别,纵使有过不愉快,但这都过去了,没有哪位首相是不想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虽性格不合,但他俩的理想是一致的,他们双方都清楚这点。

在第九集末尾,伴随女王向他的致敬演讲词,那幅他内心无比拒绝的肖像画被烧掉。当他自己能够正视自己的现实,又何须一幅画来提醒呢?肖像画被烧掉冒起了青烟,象征他过往的辉煌也注定成为历史。

剧里还交代了他退任后的生活,这位传奇人物,使我想到了美国人的一位国父,汉密尔顿,正如音乐剧《Hamilton》里唱的:“who lives who dies who tells your story?”

同样送给这位英国国父,千百年后,谁会活着?谁会死亡?谁会将你的故事传唱?

影篇

(四)破灭的童话

王子与公主的故事若是停在婚礼起誓的那一刻,或是停在他们蜜月期,又或是停在他们共同迎接爱情结晶的那一瞬,都会是一个圆满的童话故事。

但在而后漫长的岁月里,王子会逐渐变成一位委屈的,满腔包袱无处施展的王夫,公主则勇敢选择修炼成一位真正的女王。故事的走向也就不可能是童话了。

犹记得众多公众号以这对伉俪为主题写的各类鸡汤与反鸡汤的文章。实际无论是哪种,美好如“女王与守卫”的故事的确是存在,破灭如“花心亲王”的丑闻也无法掩埋。之所以美好与破灭并存,恰恰是因为,他们,乃至他们所代表的王室群体,都不会像民众期待那般成为童话故事的主角。

她与菲利普的故事像是虽以童话开了头,但结局却走向寻常百姓都会经历的入世婚姻。为差异化的观点而争吵,为谁掌握一家之主的位置而闹脾气,为如何摆脱女王与小白脸的扭曲定位而挣扎。

菲利普若真的心甘情愿胸无大志的做一个女王背后的男人,可能女王也不会像迷妹那般爱他了。正如许多媒体撰写的那般“正是因为所有人都仰视她,菲利普对她如普通夫妻的那种平凡的缠绵与纠葛才令她更加珍视与爱护。”

有不足的菲利普却仍旧是一个特别的存在。

但这段爱情,这段婚姻,相对于美好这个词来说终究是幻灭,带着缺憾的。

在中世纪,女王可以有男宠是上流的约定俗成的一个传统,但作为一个伴随着近代革命遍地开花,君主制摇摇欲坠的时代背景登基的特殊女王,即使面对丈夫的出轨,也不能像过去的统治者那样放纵自己内心。

更何况这还是位有着崇高责任感与坚贞爱情观的女王,她必须竭力维持王室的体统与作为妻子的自尊。

第一季对于菲利普的出轨,描述的有些隐晦,大概是出于历史真人还在世吧。

男人与女人有时就是这么不公平,男人情人多的夸张到可以开俱乐部,但有些女的还是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特别是身居高位有顾忌的女的。女方才冒出一个纯洁的匆匆那年的青梅竹马,却足以让男方大醋横飞,女方只能通过真挚的表白来消除隔阂。

王冠光芒映照下的男主角,却依旧带着普通男人可能会有的劣根性。伊丽莎白这番话分明是让菲利普羞愧难当的,一个专一的女人能让一个滥情的男人羞愧,一方面是因为她的美德散发了光芒,另一方面是因为菲利普还爱着伊丽莎白,尽管这份爱带着肉体出轨的阴影,暗淡的不再耀眼。

菲利普大概就是那个验证深情不如久伴的人吧!他的确不够深情,但他也从十几岁陪伴她到八九十岁,并牺牲了年轻时候所有的梦想。虽然这段爱情童话般的打开方式被现实打败,破灭了,但他还是从未背弃过“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

二、哪有什么君权神授,不过是有人勇于为王

(一)神性的加法与人性的减法

想起丘吉尔对伊丽莎白说:“不要让他们看到真实的伊丽莎白,不要让他们看出王冠也是负担,让他 们看着你,但只看到王权不朽。”

想起丘吉尔对玛格丽特说:“王权,他们想看到这个,而不是你。”

王权是神圣的,带着神性,而你作为人的色彩,却再也不再重要。

于是女王的微笑是否发自内心再也不重要,她甚至假笑到脸抽筋到必须注射治疗,手的挥舞可以做到如同机械一般的频率,那个高高在上例行访问的国家统治者,看起来却越来越像一个招财猫,一个吉祥物。

这是因为,王冠,让神性做着加法,而让人性不断的做着减法。

“最神圣的时刻,我们不为什么能观看,因为我们是凡人。”神族有所失,凡人有所得。你看,上帝选的代言人,也并没有比在坐的各位活的更快乐。

或许那一瞬间有人曾羡慕过王冠光芒下的那个女孩,但大多数人也就仅限于那么一瞬,带着猎奇的动机,带着一丝对王权的向往。

接受“我不是一个凡人”这样一个伪命题,分明是一件需要莫大勇气的事。

(二)哪有什么君权神授,不过是有人勇于为王

通过这部剧的展现可以看到,要成为一个女王,绝不是投了个好胎,亦或者玩些君权神授的戏法那么简单。

真的女王,不是承受王冠之重下的傀儡洋娃娃,而是一个不断修炼内心,强大自我的勇者。哪有什么君权神授,不过是有人勇于为王。

这位勇敢的现代女王,跟大多数现代女性一样,除了事业上需要超脱于大多数女强人,去处理逼格很高的国际事务之外,其他时候,与事业型女性一样,她也还需要思考如何兼顾家庭与事业,也会需要面临婚姻与亲情危机,更会为如同寻常百姓家的家长里短头疼,在未来几季,还要面临世纪难题,那就是与儿媳戴安娜的婆媳问题。

而这些,如果没有一颗勇敢的心,没有一个迎难而上的心态,是很难让自己有力量坚持下去的。生而为人,本就不容易,更何况,生而为王。

爱德华八世不勇敢,所以变成了故国难回的前国王,但她勇敢,所以成为了超长待机享誉世界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

其实对一个现代女王来说,认输才是最大的勇敢吧!承认输给王权,在王权面前,“自我”永远是第二位,甚至是不应该存在一样东西。

而这个勇敢在于,为了将胜利拱手让给王权,必须在漫长的女王角色扮演生涯中,静悄悄的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最后甚至毫无余地的亲手埋葬“自我”,魔幻般的给自己营造出不平凡的一生,作为女王的一生。

在倡导个人主义的西方,这是一个十分不易的现象。看臣民高举“放飞自我”的旗帜时,她却必须冷静自持的一边表示欣赏,一边同她的王室家族一起,收起想一起狂欢的羽翼。

而万民窥探,成为历史活样板,更是她输给王权的赔款。

白驹过隙,那个跟朋友们在Party中手舞足蹈的海军夫人伊丽莎白蒙巴顿,随着伊丽莎白的勇于为王之路,也就慢慢变成了泛黄的历史,尽管那个海军夫人,才是伊丽莎白她自己。

这是透过编剧的刻画,我理解的剧中的伊丽莎白。实际上我个人,无论是剧里还是现实,羡慕女王,其实也就只是羡慕她有钱一个理由而已。比起羡慕她,欣赏与尊敬的态度更为贴切。

而这份欣赏与尊敬,就是这部剧编剧对女主角的态度,因为欣赏她尊敬她,所以有关她的所有剧情,都是引导观众往正面的思维去看待她,这才是一个编剧刻画女主角时最该做到的。唯有编剧真正爱惜这个角色,观众才能真正体会到角色的魅力。

从“王冠之主,舍你其谁”到“现在只有伊丽莎白女王”的台词暴击,总是让明明不那么悲壮的剧情,带着些丝丝悲壮感,观众也觉得莫名悲凉,大概是因为谁都不想失去那个真正的自己。

丧王之痛其实只能暂时的铭记于心,丧己之痛,才是一个女王一生都难以忘怀的吧!

 短评

难得这世上还有“精致”的存在。

4分钟前
  • 黑夜中的孩子
  • 力荐

镜头好美,故事整体叙事流畅,从第二集开始进入正题,女王的演绎非常棒,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说的太对了,很少有人能担得起这种重任,光看电视我都有种压力感,耐飞又一次奉上了一部好剧。

6分钟前
  • 深度电影圈
  • 力荐

只是吐槽:菲利普亲王可是有名的美男子,MS真心不好看啊!九集过后,怒改10分!

7分钟前
  • Toni
  • 力荐

一亿胖子没白花啊。

12分钟前
  • dAbAozA
  • 力荐

老国王、丘吉尔、还有爱德华八世,演得真好

17分钟前
  • Sophie Z
  • 力荐

制作精良,恢弘大气,剧本抓人,演技在线,各方面均为上乘;群像鲜活生动,互相制掣表现得丝丝入扣,关乎国体政体的勾心斗角自不必多言,家庭内部的微妙情感亦定位精确;第二集感人,剪辑棒,泫然欲泣;第七集画家乃最佳配角;现实中后来他们各自成婚,誓言就是用来破灭的。

20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本年度看过的最棒的剧!要比HBO的西部和醉夜之奔好很多!Netflix一下子出10集就是让人看得过瘾!就用两个字来形容:精致。

21分钟前
  • 大哲兰德
  • 力荐

這部影集有只一個缺點........沒有帥哥

26分钟前
  • chuchu
  • 力荐

全看完,改五星。丘吉尔那一集简直是杰作啊杰作!!!!

30分钟前
  • 张天翼
  • 力荐

表演、摄影、音乐完美组合展现,例如丘吉尔画像那段堪称经典,画展时丘吉尔、画家、女王的表情、场面镜头多角度的剪辑、画家说丘吉尔老而不自知那一刻的静默、酒宴与烧画的穿插及最后丘吉尔夫人痛绝的一转身,完美落幕。编剧差了点希望看到的事情。女王的六十年是英伦下坡的年代,大国走向独自。

33分钟前
  • 陈美芳˙Ꙫ˙
  • 推荐

A true epic 厚重隽永而不疏离做作 服装道具镜头美轮美奂但不及演员表演十分之一的触动人心

38分钟前
  • 阿北
  • 力荐

我不得不说,丘吉尔这个角色实在是太出色。他不是巅峰时期的首相,而是日暮夕阳的老人。那种徘徊在坚持和放弃、强硬与失落之间的心理状态,被演绎得极妙。

43分钟前
  • 大-燕-威-王
  • 力荐

我没啥高尚的评论,只是看懂了女王的一生,也许她一直高傲,和蔼,从不低头,但是,到头来也是个女人,还有女王一生不低头,是因为,王冠会掉……这是真的……

44分钟前
  • 西瓜🍉
  • 力荐

最感动的几幕:1.国王乘着小舟跟女婿说要保护好他的女儿,戴着生日王冠饱含热泪与家人子民合唱共度圣诞。2.女王登基,伯父又傲娇又羡慕又庄重地解说着,其后对着夕阳边吹着边流泪地缅怀故乡3.女王为丘吉尔祝词,丘吉尔与画家争执到不得不承认老去到最后焚烧着画像。这才是一部史诗大剧! @2016-11-15 11:12:05

47分钟前
  • 天马星
  • 力荐

才刚看完第一集,看到老国王对女婿说你的工作是爱她保护她的时候我哭了

49分钟前
  • 胡迪大咗叫胡哥
  • 力荐

题材本身实际平常至极,全靠一流的剧本、导演、表演、配乐、布景。这就是如何把白菜做得吃起来像是山珍海味的功力。

51分钟前
  • 个别人
  • 推荐

想说服老婆看这个剧。无法说动。后来我说:这是英国的甄嬛传,她就去看了

54分钟前
  • bymbrofeng
  • 力荐

哪一种荣光不是戴着镣铐跳舞?

59分钟前
  • 忆秋
  • 力荐

英国女王居然没有接受过通识教育。。。忽然觉得有点难过。之前在哪里读到过玛格丽特公主,因为这样的教育一直也没有什么爱好,不爱看书,也没有兴趣,不需要工作也没啥追求。。。就这么一辈子过去了。王室那么有钱,却不给自己的孩子 提供最好的教育,真是奇怪习俗啊。

60分钟前
  • FluorineSpark
  • 力荐

精致 补习一段历史 对人皆向往的生活和头衔 有更近一步了解还有 学习下英国人的说话方式..相比之下美国显得白话连篇...

1小时前
  • Bing Sting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