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和人才市场 中国日结1500日元的年轻人们

记录片日本2018

主演:远藤宪一

导演:NHK

播放地址

 剧照

三和人才市场 中国日结1500日元的年轻人们 剧照 NO.1三和人才市场 中国日结1500日元的年轻人们 剧照 NO.2三和人才市场 中国日结1500日元的年轻人们 剧照 NO.3三和人才市场 中国日结1500日元的年轻人们 剧照 NO.4三和人才市场 中国日结1500日元的年轻人们 剧照 NO.5三和人才市场 中国日结1500日元的年轻人们 剧照 NO.6三和人才市场 中国日结1500日元的年轻人们 剧照 NO.13三和人才市场 中国日结1500日元的年轻人们 剧照 NO.14三和人才市场 中国日结1500日元的年轻人们 剧照 NO.15三和人才市场 中国日结1500日元的年轻人们 剧照 NO.16三和人才市场 中国日结1500日元的年轻人们 剧照 NO.17三和人才市场 中国日结1500日元的年轻人们 剧照 NO.18三和人才市场 中国日结1500日元的年轻人们 剧照 NO.19三和人才市场 中国日结1500日元的年轻人们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3-02 00:36

详细剧情

中国深圳郊外的龙华新区,有一处大型职业介绍所“三和人才市场”。  周围小巷内,残破建筑物林立,廉价网吧、旅馆、杂货店等百余家店铺鳞次栉比。众多年轻人或在网吧内瞌睡,或露宿街头。  本片在绚丽奢华的中国硅谷-深圳,倾听从社会底层支撑着制造业大国的人们的心声,关注在希望和绝望之间挣扎的年轻打工者们的现实。(kamonka)

 长篇影评

 1 ) 中国和日本的年轻人,同样或者不同的人生

年轻人求职是我一直很感兴趣的纪录片题材,比起其他残酷的经历,这里的共鸣总更多些,热衷于观察中国现状的NHK还拍过些,结合时代变化,很有趣。

推荐2部我看过的感兴趣的各位可以补补

蚁族之歌:上海求职旅馆里的年轻人//movie.douban.com/subject/5332616/

北京鼠族 “ネズミ族”と呼ばれて~北京・地下住人の日々~//movie.douban.com/subject/25727495/

上面2部是10、11年的上海,我大学毕业那阵,下面2部是讲日本贫困的年轻人和现状

日本的穷忙族(这个系列一共3部,对穷忙族的解决方案在第三部) //movie.douban.com/subject/4219764/

纪实72小时:年轻人的求职青春//movie.douban.com/subject/25922035/

回到这部讲三和大神的纪录片,虽然镜头里的少年和我们这些观众所处的社会阶层很少重叠,但苹果手机、王者荣耀、微信支付、这些镜头里不断出现的新鲜东西,大家消遣的东西也没太大差别,看片子的时候我有个很大的感触是,互联网很好的一面就是消除了信息壁垒,早20年,这些少年们父辈的消遣可能就和同龄的城市青年截然不同了。

三和大神被NHK总结出来的价值取向和成因,其实挺通俗好理解的,打工到处被坑,又累又挣不到钱,找份稳定长期的工作挣的钱也不可能够改变生活甚至留在大都市,无非就是吃好点穿好点,吃什么都是吃穿什么都是穿住哪里都是住,山珍海味是一顿,挂逼面大水也是一顿,与其每天痛苦不如打一天工可以耍三天,结婚生孩子的事情么就不想了,老了么就去死…

其实摆脱家庭背景,这种思想不要说他们,我们这些在大城市漂泊的大学毕业生很多不也就是这样,刚毕业时候很有冲劲,觉得一年比一年好,但过了几年发现哪里打工也差不多就是这么一万多块钱,再要上去太难了,家庭条件好点的回二三线城市或者大都市买房,父母帮衬下攒个首付结个婚生个孩子稳定的工作耗着,也就遵循父辈的生活轨迹下来的,想的多的就觉得凭什么呢,买房干吊结婚干吊,一个人就这样过着呗,做的不顺心就跳槽,辞了再找钱少点也不想受气,有了房贷老婆孩子岂不是被负担压死了。

只是相对来说我们的工作环境没有三和少年们这么恶劣,选择也从容一些,家底厚实一些,社会环境下的思想转变其实都差不多。玩个switch,刷个知乎,跑跑健身房,光鲜有趣的背后,焦虑和迷茫其实都是一样的。

也不仅仅是中国,看NHK的纪录片觉得日本也一样,大部分文科毕业的大学生求职也很迷茫,房子买不起婚结不起,不知道干什么好,也有很多人一直做临时工就从此陷入困境,甚至有流落到街头睡觉的,但相对社会保障还是好些,比如单亲妈妈的社会补助,青年的职业培训,媒体和镜头还是在关注着的,但到本朝就只有靠NHK来关注了。

最近上日语课,老师介绍了日本会社员以前的菠菜主义(ホウレンソウ),ホウ(報告)レン(連絡)ソウ(相談),现在已经变成了ほうき(放棄)れんきゅう(連休)そうたい(早退),大家都一样。

低生育率、不婚、没有欲望没有冲劲的年轻人,两个国家的很多问题都脉络可寻,但总觉得本朝的悲剧会来的更快一些,不仅是不拼命工作的年轻人没有归属感没有希望,拼命的也一样,美国梦之所以牛逼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自我实现,三和大神的这个纪录片里,那个开早餐店的老板,来深圳打拼了18年,断了只手依然对生活不屈不挠,按剧本这种设定总该在他奋斗的地方安稳生活下来了吧,然并卵,没有房子没有户口,女儿都没小学上,你说拼了命吃苦也是一辈子,浑浑噩噩也是一辈子,看不到目标和希望,当然就很容易丧失斗志,成为三和大神了。

更让我担心的一点是中国社会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但在房价的高压和阶层固化下,底层人越来越没有希望了,就好像片子里那个讲宝马男故事的人,有钱人过的才叫生活,我们就算奴隶,面对一辈子也无法触及的生活,以后社会矛盾肯定会越来越尖锐的,代代相传,NHK用的那个词我蛮喜欢的,格差社会。

至于很多人说片子里表现出的已经是三和很温柔的一面了,诶。

之前和朋友在看完NHK穷忙族那个纪录片之后,有个感触就是现代社会节奏太快容错率太低,很多事情到了有点困难的时候就已经很难逆转了,比如片子里的三和大神们也是出来了才知道没有学历和技术就只能干苦力活,但现在吃饭都快没钱的信息也不够不知道学什么好,真的说有毅力干苦力活攒出几万块再去学门手艺再寻求上升的行动力和意志力终究是少数,所以片子里那个叫东东的少年,在三和浪迹了几个月后决定去学美发也算是很好的机缘了。

一边是华为腾讯大疆看起来意气风发的白领们,一边是三和人才市场吃这顿没下顿过一天是一天睡马路的三和大神们,一边是富人们精打细算的生活,一边是工资都寄给农村老婆孩子的爷们工作还没下落,一座城市的光与暗交错而过,但他们内心的困惑又并非完全平行。

三和大神们的生活诚然困苦,但片子看完之后再想想自己人生的意义在哪里呢,怎样过完这一生又算的上过的好呢,能改变什么呢,真是终极问题。

2018.05.17 上海

 2 ) 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信仰一边游戏一边等死

做人如果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做人如果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当年周星驰电影里的这句话,不知道鼓舞了多少妄想未来的年轻人冲向了大城市,其中也包括我。

北上广深,才等于梦想。

但代价是什么?

是我的户口现在或许永远都只能在我40万小县城的人才市场里漂着,是我每天一睁眼就只能在10多平米的群租房里焦虑随时搬家,随时换工作,是我根本不敢考虑未来的另一半或者后代的出现。

90后打工族焦虑的更迭,早已经脱离了过去“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或者“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单纯。

看不到自己的未来,才是目前大多数人的最大焦虑。

现在的“北上广深”,夹杂着宿命论般的抒情论和妄想论。

在一篇篇夹杂抒情意味的北(南)漂故事里,那种呼之欲出的挣扎感和资本权利构建的幸福感,总让人恍惚在一种极度矛盾的拉扯中。

我们被骗去了多少尚在襁褓中的梦想,我们又被现实懈怠了多少不切实际的努力?

一边是383.95米的地王大厦用深港之窗迎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一边是深圳市中心以北10公里外的人才市场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打工族。

一边是2017年的深圳GDP以2.24万亿的人民币超越香港2.66万亿港币,一边是2018年深圳的薪资水平还保持在6千以下的人占到了63%。

一边是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一边是人民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就是魔幻化的深圳,带着“中国硅谷”、“创新中心”、“世界工厂”、“仿冒商品之都”的title,在人们的眼前晃来晃去,却从不停留。

对不起,今天因为它,我又犯了“北(南)漂”的抒情病。

《路过未来》

一个长在深圳的甘肃姑娘耀婷,因为在深圳工作二十年的父母同时下岗,不得已随着父母回老家谋生。但不甘心的耀婷还是想在深圳扎根,于是她用尽了各种办法首付了一套房子,但此时她的身体也每况愈下……

里面充斥着一股“寻根”的意味。家和故土的记忆,在电影里被追溯成为一种得不到的幻想。

年过40的宿舍大姐,因为开不起房每个月只能和老公相聚在宿舍内。最好的朋友李倩整容过度死亡,她的父亲拿着身份证,却死活对不上身边的这具尸体。耀婷拼命试药攒钱,本就是一种漂泊者的投机主义……

众人在没有根的情况下,过着“只争朝夕”的生活。他们怀抱着仅有的一点梦想,拼命在寻找自己的未来。

脚下就是深圳的“未来”,身边就是无限的可能。但是这些“未来”和“可能”,他们永远都没有资格拥有。

这就是路过“未来”。

但我今天想说的,是深圳还有这样一批人。

他们甚至连“拥有梦想”的力气都没有了,在现实面前,他们早早地被挫败成一个个奶头乐。

《三和人才市场 中国日结1500日元的年轻人们》

是日本NHK电视台拍摄中国深圳打工一族的纪录片,已经于2018年5月6日在日本上映。

里面对于“边缘人口”的定义、贫富差距的真正导向,展开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目前正有一批人,逐渐被飞速发展起来的深圳甩开,成为“中国梦”的锻造者和牺牲者。他们一边接触着全世界最先进的机器,一边却享受着最低廉的社会保障。

这就是三和。

它指的是深圳“三和”和“海信”两个人才市场为中心的一块区域。地标人物为“三和大神”。地标术语为“挂逼”。地标信仰是“不挂逼,无日结”。

挂逼,即为死亡。日结,就是日结工资,按日结算的零工。

他们的信条是以天为被以地为席,推崇不工作,饿肚子是常事,网吧是必备。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追享“最自由”的身躯。

辛苦也是一天,快乐也是一天。就算自己拼命打工也只能赚取那么一点钱,在看不到任何未来之后,他们彻底开始了一种“及时行乐”的生活。

在三和大神的世界里,不考虑未来,不考虑年老,更不会考虑死亡。

死亡,一定意义上对于他们来说是种解脱,是历经“三和大神”王者之位的必经之路,也是一条不归路。

在这里,你将会看到难以想象的景象每天发生。

从深圳四五层的群租房里,抬出来一个盖着白布的担架,被拉上了救护车。

两队人马在打群架,动脉被割,血流一地,可能只是因为100块钱的工钱。

清晨,一个头发蓬乱、浑身发臭、精神恍惚的年轻人,晕晕乎乎地走出网吧几步之后,轰然倒地,再也没有起来……

三和的群体,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淘金者,没有学历,没有技能。十几岁来到深圳寻找生存机会,攒了一些钱,赌了一些钱。在辛苦劳累了十年之后,发现还是一无所有。

可能就在那一刹那,开始对人生产生绝望。

再拼命打工,也无法逾越这之间的贫富鸿沟,还不如将精力全投放在虚拟世界的游戏里,至少那里可以结婚、生子、买房、买车……

在融入不了社会的正常轨道之后,他们彻底对社会的运转采取放弃态度。

27岁的宋春江,12年前从河南来到深圳打工,此时已成为传说中的“三和大神”。

“去年还是有一点点斗志的,今年是一点点都没有了。”

旁边是他的两个伙伴,同样把“三和”奉为信条。其中一人还曾做过开车的工作,攒下了几万块钱,结果因为赌博不仅把自己几万块的身家全部输了进去,还将自己的驾驶证分数也输了进去。

三人曾经因为睡在公园,一晚上被警察叫去了两次,在验证了指纹信息之后,才放他们离开。

但他们却把这个挂在嘴边奉为荣誉。

“我给你说,我现在名下有1500万。” “我要是找到这几家公司,我告诉你我讹死他(它)” “肯定在做违法的事儿嘛。如果最后出事警察肯定第一个找的是我,但他们找不到我,因为我没身份证。”

从宋春江的嘴里,我们知道了身份证竟然还能被作为一项商品交易,用来掩护违法生意。

而要想成为三和大神的第一步,就是卖掉自己的身份证,彻底与身份告别。

1980年以前的40元,80年-90年的40-80元,90年以后80-100元……

第二步,是骗贷。

中国目前有7千多家网贷公司,可以轻松在手机上借贷,虽然网贷利率约30%,比普通网贷多了近一倍。但还是有很多人趋之若鹜。只要能快速拿到钱,他们无所不用其极。

其中有个叫东东的17岁少年,就曾在借贷公司借过款。

“借条上明明写的是700,到手却只有500。我最后还了,对方却没有销借条,还把我微信删了。”

出来打工一年的东东,并未以成为“三和大神”为荣。他一面骗母亲说自己每天打工,一边找日结的零散工养活自己。

但此时的他已经找了两个月工作了,还没有满意的去处。

第三步,则是充当法人。

某些违法公司会先支付中介5万块钱。中间不知道抽了多少次成之后,最后的“法人”会得到1千到3千的酬劳。

但是对于三和大神来说,只要来钱快的生意,不论风险,不论大小,都可以做。

因为饭都吃不上的时候,你就知道几块钱对于人的重要性了。

在三和,有着全中国最低的物价。

三块钱一碗的挂逼面,一块钱1.5L的挂逼水,6块钱网吧包夜,15块钱住宿包夜……

两个只有30平米的通风房间内,却大大小小摆了十几张上下床。房间极其脏乱差,但是却提供WIFI。

“这里的人啊,想明天以后的事儿比较少,只想把今天过好。”

工作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为了能够去到网吧享受一夜的虚拟欢愉。

身无分文、饿死、最后被抬走,已成为三和人既定的宿命。有个传说,从来没有能从三和走出去的人,都是抬出去的。

1995年,美国旧金山曾举行过一个集合全球500名经济界、政治界精英的会议,是社会动荡的主要因素,来自于底层不断向上的流动,和精英形成了利益冲突。

那要如何避免20%的精英与80%的loser之间的冲突呢?可以给他们一个“奶头”,让这80%的loser心安理得的接受他们咸鱼的命运。

一个"要么吃人、要么被吃"的世界。要使彼80%的人口安分守己,此20%高枕无忧,就得采取温情、麻醉、低成本、半满足的办法卸除"边缘化"人口的不满。

如今,这80%的人群中,又有几万人彻底将自己的生命放弃。

但此时的我们却什么都劝不了他们什么。

因为就在隔壁卖了八年早餐的陈永发,还在为独生女儿能不能上深圳的小学而发愁。

他已经来深圳十八年了,十年前因为在工厂做工导致右臂残疾,用仅有的抚恤金开了一家早餐店。但十八年后,他没有户口,没有积蓄,还是个外地人。

“未来的生活”实实在在地摆在他们眼前,他们自知无力改变,还不如一头扎进虚拟网络的海洋里,享受实实在在的开心。

格差社会,我该怎么样才能接受自己咸鱼的一生呢?

-FIN -

 3 ) 我是三和人

今天是QQ群某网友开玩笑似的推给我的,当我无意点开看过之后,却无法镇定了。因为其实我个人本身就是一名外地务工电子厂一线流水工。影片里的情景和人物其实无不统统都发生在我身边,同样我也是个年轻人,同样无奈迷茫,同样因为生活为了所谓的将来不得不怀着孤独寂寞的心情,不远千里万里从各自的家乡跑到全国各地的制造业电子厂。身心俱疲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想着靠自己的努力赚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想着未来可能会变好。然而更多的现实是,企业的无德,黑职介的欺骗,好不容易进入了一家电子厂,想着只要好好做事就可以,然而还有企业管理每天神经病发疯似的乱咬。很多在电子厂干久的人心里早就熟悉了这一切,他们都说那些电子厂一线管理者在这里干了那么久多少神经都有问题的。 就在这样一个无奈无助悲催寂寞的环境里,多少年轻人把自己的青春甚至把自己的身体都寄托到了打工赚钱。然而当我们这帮每天从早累到晚,几乎每天都会加班 每天在厂里12小时甚至更多的一线流水线打工者,在经历了各种身体透支精神压力之后,当到了发工资的那天,工资永远比企业许诺的少的少。这些就是中国血泪工厂的现实。企业的无德黑心总比你预料到的更甚,简单的讲,就是完全没有把人当人,仅仅作为一台机器一个人肉机器,就连小小的感冒发烧都需要在企业自有的医疗室花高价的诊疗费出示病历单之后才会被允许请假。你跟企业讲人情,企业跟你讲规定,他们不会管你一天会多累多辛苦,不会管你一天辛苦忍辱负重10小时连续不停的工作工资只有仅仅100块。各种罚各种高价的商品。呵呵呵,很多时候我身在其中,真的感觉到了无比的绝望,没有人来监管,没有人来关注这样一个为中国发展创造重大价值的底层劳工群体,中国的媒体每天都在歌颂,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媒体,我们的政府是瞎吗?没有,他们心知肚明,这么庞大的社会群体,我们的所谓工会又在做什么。仅仅是俩个多月的电子厂工作经历就让我感受到了这个社会的无法比拟的负能量,又有多少人多少年轻人多少打工者 一年又一年前赴后继的走上打工路。这样的企业环境这样的工资水平这样低的企业责任感,又伤了多少人的心。每年还会有多少人在电子厂因为极度的压迫走上不归路。这是他们不努力学习就该有的结果?这是他们为了维持生机就该受到的待遇? 总之,我十分感谢一家异国媒体能够真实的记录到这一切真正发生的事情。

 4 ) 何处无三和,你我皆大神

宁可通宵上网,也不入职黑厂。

——三和大神的lifestyle

以前人们谈起“挂逼”这个词,想到的不是过世主播和孤儿玩家,而是“三和大神”。

三和大神,是指一群聚集在深圳的三和人才市场周边,以做日结兼职为生存手段的打工青年。而“挂逼”就是指身无分文、走投无路的生活状态。

这些三和大神基本没有人生的目标,信奉“做一天阔以玩三天”的生活理念,物质需求降低到了极致:两块钱一瓶的大水、四块一碗的“挂逼面”、五块一晚的黑网吧是生活标配。

即便在深圳这个寸土寸金的城市,也有15元一晚的床位供他们休憩。如果连这个钱也掏不起,还有传说中的“海信大酒店”(海新信人才市场门前的小广场),以天为被,以地为席,度过无数个安眠的夜晚。

关于三和大神的事迹,国内已经有很多媒体报道,什么“馋了就去新一佳超市偷鸡腿,没钱了就去借贷平台撸小贷,为了一百块甚至能卖掉身份证”,这些已经被网友玩成了梗。

这种“率性洒脱”的生活方式,经过网友的口口相传,让三和大神与“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的领袖一样,成为了互联网亚文化的一部分。

三和大神在中文互联网火了这么多年,该来的终于来了。

2018年,日本的NHK电视台拍了一部以三和大神为主题的纪录片。虽然多少也带有一些猎奇色彩,但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全面、客观的角度,了解三和大神这个群体:

《三和人才市场:中国日结1500日元的年轻人们》

担任本片旁白的是“鳄鱼叔”远藤宪一,经常看日剧的小伙伴一定非常熟悉这位大叔。

和国内媒体的图文报道相比,NHK这部纪录片更全面的地方是不仅采访了形形色色的三和大神,还采访了当地摊贩、职业中介,甚至是同样身处底层,却勤劳肯干的农民工群体。通过这些第三方群体对三和大神的描述和对比,拼凑出三和大神的真正面貌。

接受采访的三和大神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宋春江和他的小伙伴们”。

在这些打工青年中,宋春江是属于“大神”级的,也就是最颓废堕落的级别。

其他人好歹要挣个床铺钱,宋春江已经习惯了露宿街头。

和其他不善言辞的大神相比,宋春江在镜头前的表达欲也比较强。对于自己的落魄境遇,也不觉得悲哀,反倒有一种轻松、自嘲的心态,金句频出。

例如谈到露宿街头的经历,宋春江说自己遇到过不少基佬,对方问他一百块钱搞一下可不可以。他立即以钢铁直男的气势回复:滚蛋,MLGB,我特么宁可饿死也不让你搞一下。

宋春江还告诉摄制组,目前自己名下有三家公司,一千五百万的资产。因为他把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一并卖了,不法分子用他的身份证办理空壳公司,从事洗黑钱等违法生意。

一张身份证在三和可以卖几十块到一百块不等,很多大神为了一两顿饭,就把它卖了。

和很多三和大神一样,宋春江等人也是农村出身,没受过什么教育。父母是农民工,他们就是长大的第一代留守儿童,因为童年时期和父母聚少离多,亲情在他们眼中也很淡。

NHK曾创造一个词叫“无缘社会”,形容一个人在社会上没有朋友、没有亲人(无血缘、无地缘、无社缘),甚至死了也没人知道,三和大神们显然都处在这种状态。

宋春江说,自己以前在厂子里上班,坚持几个月就觉得太累,受不了就辞职了。变成三和大神后,做一天兼职,上几天网,感觉生活轻松多了,就是肚子总挨饿。

摄制组问宋春江,不担心自己老了以后怎么办吗?

宋春江回答:老了,死了就死了,没办法。

对于旁观者来说,很难理解三和大神为什么自甘堕落,不愿奋斗。

其实,这些大神最初也抱着找一份长期工作的心态,打算过好自己的生活。然而因为学历低、没技术,只能在工厂从事体力劳动,加班到深夜,每天只能睡五六个小时,很多人坚持几个月就辞职了。

还有一些黑中介、黑厂,找各种理由克扣工资。时间长了,很多人就不愿意做长期工,只想做日结,因为可以保护自己的权益。

另一名接受采访的打工者刘镇,因为有妻儿要供养,并没有堕落成三和大神。但是多次被黑中介骗,被黑厂压榨的经历,已经让他心生不满。

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们就像是古代的奴隶一样。”

作为对比,摄制组也采访了一些同样处在底层的农民工和小摊贩。

和“好吃懒做”的三和大神相比,作为第一代打工者的农民工群体吃苦耐劳,能够忍受长时间劳动,是他们支撑了深圳的高速发展。

在三和人才市场旁边,还有一家早餐店,老板以前是一名服装厂工人。他在一次生产事故失去右臂后,用微薄的抚恤金开了这家店。

这位老板也是外地打工者,还有身体缺陷,虽然面对女儿入学的压力,依然保持积极奋斗的乐观心态。

在他看来,那些青年打工者一方面没有什么责任感,“频繁跳槽,哪里舒服往哪里去”,但是他也感觉到这些年轻人的生活观念真的不一样了,“他们真幸福”。

其实对于90后打工者来说,获取快乐的方法比上一代更容易了,获取的信息更多,面临的诱惑也更多,自然就不愿意再从事廉价、枯燥的体力劳动。

就像日本的“死肥宅”,在现实世界中没有恋爱的机会,于是选择舔纸片人(二次元角色)。三和大神们知道自己的未来毫无希望,干脆沉浸在黑网吧几块钱一晚上的虚拟世界。

在日本,也有类似的“网咖难民”。这种生活方式,可能就是“低欲望社会”的极致体现吧。

关于三和大神现象形成的原因,NHK这部纪录片将责任归咎于中国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

本片在介绍深圳时,列举了华为、腾讯、大疆等巨头企业,还说深圳的房价已经超过了北京、上海,成为中国房价最贵的城市,其中有7万个家庭的资产超过百万,占深圳户籍家庭的7%。

其实深圳的房价还没有夸张到超过北京、上海的程度,而只有7万个家庭资产超百万的数据,也实在是小看了中国的富裕阶层。

毕竟国内媒体的报道可是:《深圳15.5万个家庭资产过600万!专家:太低估深圳人》,况且深圳一套房子就不止一百万吧。

当然,也不能苛求日本的摄制组比我们更了解中国。

贫富差距在很多国家都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世界上很多大都市也都会存在贫民区。不同的是,和其他城市的贫民区相比,三和大神是以本该最有活力的年轻人为主体。

他们有获得工作的机会和能力,却放弃了工作,更像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流浪汉:拒绝工作,甚至拒绝接受救助。而做出这种选择的原因,是他们早已看透,无论多么努力,依然无法跨越自己所处的阶层。

那些沦落的三和大神,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初中学历,是中国社会的最底端。所以三和大神背后的问题,不仅仅是贫富差距,而是阶层固化。

曾经有一个例子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是国内一些养宠物的人,在网上交流用三文鱼喂猫的好处,然后评论区有人回复,自己一个大活人都吃不起三文鱼,还有的人说:“我这辈子都没吃过三文鱼。”

那个一辈子没吃过三文鱼的人,看到别人在用三文鱼喂猫,内心一定受到了很大冲击。

也许有人会觉得,三和大神的思想太消极了,其实并不是。

“做一天阔以玩三天”,何尝不是大多数人的梦想?

以一名北漂普通白领为例:平均工资8000块(2017年数据),五环内一个次卧房租2000块,再加上社保、个税、日常开销,做一天阔以玩三天?想太多了。

既然无法提高自己的收入,那么只能从降低需求着手。

罗伯特·欧文最早提出“八小时工作制”,三和大神则提出了“做一天阔以玩三天”,然而这些都只是美好的愿望,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达到这个标准真的还挺难的。

所以,我们不必觉得三和大神可怜,也不必觉得他们可悲,因为在上一个阶层看来,下面的阶层都可能是“三和大神”。

 5 ) 可怜之人必有可爱之处

深圳是怎样的地方,中国人一定比日本人清楚。

所谓的城市印象,也一定不是单凭类似“中国硅谷”的城市标签,或者房价均值、物价指数的某个数值来下结论。

只是,同样一座城市,要尊重不同国家纪录片中必定站在不同立场的事实。能明白欣欣向荣和遍地狼藉都不客观这个道理,也就对所谓的客观没有什么执念。

关于三和大神

所谓“三和大神”就是徘徊在三和人才市场周围的闲杂人等。

工作一天休息三天,领着日结工资却经常食不果腹、居无定所。自认为思想高度接近升天,将“吃喝不用”等同于“吃喝不用愁”,将“今天的钱今天花完,不用想明天”等同于“明天不用担心”,一周只工作2天是为潇洒,公园席地而睡是为自由。

关于廉价

何止深圳,哪个城市没有廉价劳动力市场呢。

廉价是个相对性词汇,一定要站在不廉价的视角去看才有触动。那些工资日结、毫无保障、技术含量低的工种既满足了特定年轻人群的愿望,又为雇佣者省去不必要的麻烦,可以说一切的窘境都是双方同时作用的结果。

相比年薪千万,你年薪百万不也显得废物么。

“曾经很有斗志,去年还剩一点点斗志,现在完全没有斗志。”

关于懒

其实大神们也十分清楚,一切就是因为懒。

懒也是个相对性形容词。

躺在某些固定单位混吃等死并且迟到早退动辄请假的高薪低能者也能算懒吧。因为地皮的时代属性被动成为坐拥亿万房产的包租侠也能算懒吧。

无论你做着怎样的工作,谁还没犯过懒。 所以其实不重要。

决定用结果推导过程,最后只能得出过程不重要的结论,还挺拧的。

关于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倘若随便下个结论,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也不公平。

假设这些最底层的可怜虫真的可恨,那就让他们死好了。然后呢,倒数第二可怜的群体就不再有遮挡。再然后呢,继续消灭呗,总有一天就消灭到自己身上了。

你我都明白,要实现共同富裕,不能靠消灭不富裕的群体来完成,毕竟只是个段子,然而真正面对此情此景,又很容易没耐心地扔下一句,这些渣滓死掉算了。

说到底,我们只是不屑于,或者说没精力去管这些人的死活而已。

关于立场

所谓大神,究竟是先成大神,后修成佛系三观,还是先修成佛系三观,再升仙成大神呢。

站在大神的立场,若为自由故,衣食住行皆可抛。假设大神三观正、思路对,似乎也没有必要改变,幸福感本身就是基于自我的感受。假设不正不对,想不想改变事小,能不能改变事大,不想改变事小,想改变不能改变才会痛苦。

站在旁观者的立场,假设大神三观正、思路对,对于大神则无须可怜,更应该羡慕。假设不正不对,能不能改变别人事小,想不想改变别人事大。能改变别人事小,不能改变而想要改变别人才会痛苦。

有人说,倒不如剖析所谓的问题背后的更加深邃的贫富差距、阶级分化、主观能动、社会责任问题。

算了吧。不感兴趣,不敢兴趣。

关于人物

东东很单纯,陈勇很蠢,宋春江很可爱,刘镇很执着,邓大海很明白,陈用发很辛酸。

一切可怜被取笑,并不因为没有梦想。

懒不是原罪。穷才是。

 6 ) “三和大神”不只在三和

在看完这部纪录片后,不禁会想,拍这种影片,肯定是资本主义帝国故意来腐蚀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美好家园的意志了!”三和大神“们之所以成为那样消极厌世,得过且过,纯粹是自作自受。这绝不能代表我国大部分努力奋斗的青年才俊们。 但造成这样的“大神”,真的只是个人的过错吗?“三和大神”们又真的只存在于三和人才市场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1.是什么造成了“三和大神”? 在影片中,NHK首先说是因为学历低下,所以找不到什么好工作。做月结工作,不但工作时间又长又累,完全把人当机器。而且还会不断被黑心老板和中介骗,出现承诺与实际工作不符合,做了一个月后,发现到手工资已经被克扣的所剩无几。所以这些把他们逼向了选择日结工作,影片中的东东解释道,这可能是出于一种对自己的保护吧,把主动权留在自己手中,想走就走。这看似是有一点自私的行为,但催生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是在经历过无数次的欺骗后,唯一能获得安全感选择。 为什么他们会学历低下?影片中讲到,“三和大神”们大多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辈们疏忽了对他们的管教。而他们的祖辈们,文化水平大多都很低下,甚至是文盲,所以就算想管也力不从心,更何况大多数情况他们根本认识不到教育的重要性。对一个孩子来讲,让他克服家庭教育缺失的困难,克服环境与经济压力,自律自强的努力学习,不可否认是有人可以做到,但这对大部分孩子来讲是很困难的,甚至对成人来讲都是困难的。所以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差生”出现的概率就大大增加。 为什么他们又会成为留守儿童呢?影片中有对第一代打工者的展现,他们勤勤恳恳,吃苦耐劳,可以说是他们的任劳任怨铸就了新中国的经济腾飞。但是他们却不能回到家乡去陪伴父母孩子,为什么?因为钱!家乡没有这样多的工作机会,没有这样高的工作报酬,为了养育家庭,外出务工也是他们唯一能做的选择。影片中还讲述了一位独臂早餐店主,他不可谓不努力,他的意志力是很多人学习的榜样,但是又如何呢?在孩子面临升学时,要么让她变成留守儿童,要么想办法支付高昂的私立学校学费。对他来讲,辛辛苦苦打拼十几年的深圳,只能是别人的城市。正如父辈们的努力没法改变他们的身份那样,他们的奋斗同样也无法改变子女的身份!曾经我们所批判的资本主义那一套,同样发生在了社会主义的中国。资本家不仅要让这一代人成为他们的奴隶,成为他们赚钱的机器。还要让他们的子女,世世代代的做他们的奴隶。 “三和大神”就是被这样一双双无形的手塑造而成。他们的“超脱”的背后,是一种挣扎过后无奈而绝望的选择。影片中他们自己也认识到,这样下去就“废”了,但他们为什么还是屈服于了生活?这是他们懦弱吗?我想,可能是无休无止、世代延续的挫折击碎了他们心中的梦想,让他们再也无力抗争。呵,这或许也是懦弱吧…… 2.三和人才市场的外的“大神” 除却“三和大神”的形成原因是因为找不到好工作外,我们还可以说他们是因为学识有限,不懂得开源节流,没有长远规划,才导致他们那样超脱生活。但坐在写字楼,具有高学历的工薪族们难道就不存在“三和大神”了吗? 他们虽然外表光鲜亮丽,消费层级更高,但却同样是奉行“及时行乐”,赚多少花多少,甚至是今天花明天的钱,至于未来怎么样,大家不在乎。他们可能不称为“三和大神”,而被称为“佛系青年”或“隐形穷人”。大家为什么要变成这个样子?到底是什么让“佛系”思想如此风靡?是因为勤劳的父辈们,为青年人打下了较好的物质基础,以至于他们可以这样随心所欲吗?还是有什么样的原因,倒逼着青年人不得不选择这样“随缘”的生活方式? 克里斯多夫·拉什在他的《自恋主义文化》中说道:“未来既然已经变得充满威胁、不可捉摸,那只有傻瓜才不会及时行乐”。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成本也在不断的攀升。高昂的房价让他们望而却步,抚育子女的代价也让他们对婚姻避而远之。同时,整个社会又在不遗余力地渲染高品质生活,不断提醒年轻人,要过更精致的生活。“未来”在这样的背景下,变的不再重要。通过消费让当下的生活更加的幸福,就变成了一种重要的心理补偿机制。那至于老了怎么办?可能就如同“三和大神”讲的那样,死了呗! 诚然,幸福的生活是需要努力追求的,没有错。但是努力过后,让人只感到绝望,那我想,这个社会一定是有问题的! 马克思当年提出了共产主义,想让所有人生活在一个没有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所有人可以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社会。提出之后,一度受到了当年被剥削、被压迫的无产阶级拥泵与追捧。这也是当年我们国家的立国之本,为人民描绘了一幅无比美好的共产主义生活图景。所以,现在我们又能怎么样呢?只有继续选择相信,见面说上一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短评

三和大神笑着说出“绝望”两个字,但他们是真的绝望了

6分钟前
  • 真实的谎言
  • 力荐

一直对三和大神就特别感兴趣,自己也是三不五时陷入有今没明的低沉生活状态,痛饮肥宅水,大嚼高热量,晚上熬夜不睡觉因为不想今天过去,早晨赖床不愿意睁开眼面对明天,如果自己也处在三和大神的环境,很难讲自己不会和他们一样,片子很真实,祝愿这些被采访的人们,能有一个好一点的未来。

10分钟前
  • 蚂蚁没问题
  • 推荐

对那些没文化没技术的人来说,努力似乎是唯一的出路,但是你懂的,每个三和大神都可能努力过。

13分钟前
  • 生生鸟
  • 推荐

我要是没读大学分分钟就三和大神了,就算读了大学,困境还是和他们一样的: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实现所谓的成功,家乡回不去,大城市又留不下来。面对越来越多此生注定得不到的东西,只能降低物欲说一声不想要。根本就看不见未来,所以更不想努力,传统价值观里的勤劳致富对我们来说已经毫无意义了

17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就冲着禁播也要打五星。广电现在号召拍现实题材的片子,真有这种赤裸裸反应现实的来了,结果全网禁播,真是讽刺。

20分钟前
  • 風來
  • 力荐

看见宋春江三人觉得格外亲切熟悉,那时毕业说是机械工程师助理什么几把玩意儿,直接被拉到深圳富士康做流水工,还好老子头上有实习光环可以放肆,做了一两个月闪人,深圳周边厂区真不是人待的地方,生活环境也是,尤其对男的,意志消磨超强,烦躁又平静无力,365的记忆基本可以压缩成一天没什么区别

21分钟前
  • 奥刚
  • 力荐

第一代留守儿童进入城市的生活,有的人还在坚持有的人已经放弃,其实虽然生活的背景差别很大,他们的迷茫和忧愁都觉得很有共鸣,之前说日本进入了低欲望社会,年轻人不想工作不思进取但好歹人家有社会保障有技能培训的渠道,我们有什么呢,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背后是什么?

24分钟前
  • 小药水
  • 力荐

跟国内很多写三和大神个体的稿子不一样,日本人的视角更综合,讲了很多结构性问题:留守儿童出身、读书成本高、中介欺骗、身份证骗局、勤劳的第一代农民工孩子也上不了学……这些中国观众熟知的内容重新结构后,是对大神群体的同情式理解。这种同情在国内的语境下已经很少见了。

26分钟前
  • 熊阿姨
  • 推荐

日结一天,阔以玩三天

31分钟前
  • 皮波波不老米兰兰无敌
  • 推荐

每个三和大神在成为大神前,都曾努力过

36分钟前
  • 羊羊羊羊咩
  • 力荐

想起前几年在横店拍戏时遇到的一些横漂,他们的状态和这些三和大神有点像,人到了某种环境里,心态就会随着周围的环境改变,做出一些让常人无法理解的事情。倒是蛮佩服被采访的几位年轻人的真诚,他们在镜头竟然可以如此真实,纪录片最后把问题的根源放在了留守儿童上,但我们已经明白了背后的根源。

3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最让人难过的可能是因为工伤而失去了右手的农民工努力在深圳开小店养活自己一家人,女儿却无法就近去小学读书那段吧……

39分钟前
  • JUNWK1334
  • 推荐

越努力越幸运?那是因为你幸运。

41分钟前
  • 三番
  • 推荐

三和大神代表着一种“新工人”的趋势,区别于传统工人“吃苦耐劳”的形象,展示了“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新生存哲学。年轻工人不受关于婚姻、储蓄等传统观点的束缚,当认识到阶级上升机会微茫后,谁还想努力工作,当然是放弃奋斗,彻底拥抱享乐主义。相反是里面受过大学教育的人还在相信那一套,可悲。

42分钟前
  • 一般翼赞员
  • 推荐

这片子提醒我一件事:第一代留守儿童已经长大了

47分钟前
  • 子曰
  • 力荐

1.“说白了,我们这些人根本就是奴隶。”“——你不跟父母联系他们不伤心吗?——联系了更伤心。”“我跟你说,我名下有1500万。”(一个卖掉身份证的大神说。)2.感觉没有之前那篇报道震撼,可能是采访对象还不够典型。3.日本人一直在努力理解中国,中国人还在努力想象日本。

48分钟前
  • 远子
  • 推荐

兄弟别去 那是黑厂 我们去上网

50分钟前
  • idioteque
  • 推荐

nhk从这群人的父辈就开始拍摄相关主题的纪录片了,可说是一个大型中国人口红利直播现场

51分钟前
  • 老伐开心
  • 力荐

人在广东已经漂泊十年

55分钟前
  • 沛公
  • 还行

在三和是大神,在写字楼就是佛系,《三和人才市场 中国日结1500日元的年轻人们》的对面是《新闻联播 人类史上幸福感空前的民族 》《知乎成功者 机遇与勇气垂青的时代骄子们》

58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