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者

韩国剧韩国2019

主演:李昇基 Seung gi Lee,裴秀智 Suzy Bae,申成禄 Sung-rok Shin,郑满植 Man-shik Jeong,金民钟 Min-jong Kim,白润植 Yun-shik Baek,李璟荣 Kyeong-yeong Lee,文成根 Seung Geun Moon

导演:刘仁值 In Sik Yoo

 剧照

流浪者 剧照 NO.1流浪者 剧照 NO.2流浪者 剧照 NO.3流浪者 剧照 NO.4流浪者 剧照 NO.5流浪者 剧照 NO.6流浪者 剧照 NO.13流浪者 剧照 NO.14流浪者 剧照 NO.15流浪者 剧照 NO.16流浪者 剧照 NO.17流浪者 剧照 NO.18流浪者 剧照 NO.19流浪者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05 12:36

详细剧情

 长篇影评

 1 ) 大地宽广到令人忧伤啊

今年一月份的时候,我还在北京,第二天就要回家去。和舍友一起去吃了晚饭,整理了一会儿宿舍,看着北京已经浮起在模模糊糊的夜色里,一时不知道干什么事情。习惯性打开电脑,纠结了一会儿,点开了《流浪者之歌》。

字幕时有时无,但并不影响观赏。看完之后我激动得热泪盈眶。我想,天呐这真是一部伟大的电影,我一定要找时间再看一遍。我还查了这部电影当年在电影节的情况。据说1988年的伊斯坦布尔国际电影节放映了这部电影,但是由于字幕问题未能按时开场。主办方从南斯拉夫那边拿到了电影的一份拷贝,可是就当他们把南斯拉夫的翻译找来时,翻译们却表示他们并不知道这种语言。这时,一个吉普赛清洁工说,那是他们民族的语言。一直到最后,影片都没能成功翻译。主办方感到非常抱歉,并表示如果人们不想看没有字幕的电影,他们会退款,可是当时没有一个人离开,大家在没有字幕的情况下看完了整场电影。并且在结束的时候,这部电影赢得了观众持续好几分钟的起立鼓掌。

了解这段往事之后再看的决心更加强烈了。但是这个计划迟迟没有动工。把一本看过的书、一部看过的电影翻出来重新欣赏是要下决心的,尤其是那种不久之前刚刚看过,或者是那些看完之后令人心力交瘁的书和电影。在我看来《流浪者之歌》两者全占。

终于,在颓废了整整一个清明假期之后,我找到了270分钟的加长版资源,开始回顾。看完之后依旧是大受震撼,抱着电脑写写删删好久。最后,我想,不如从“混乱”这个词讲起。

生命是一场巨大的混乱。

在电影的开头,就已经显现了混乱的端倪,在婚礼前就醉得不省人事的新郎、不停输钱的赌徒、被大风裹挟着漫天飞舞的黄沙。爱情在混乱中离场了,个人和家庭在混乱中失败了,故乡也将在混乱中远去。看完了整部电影才惊觉导演在开头就已经在暗示你,不要挣扎了,到最后混乱会把所有人都淹没,尘归尘,土归土。

Perhan在一开始是多么单纯啊,他在这混乱之外。在这一片狼藉之中,他是旁观者,用手风琴为舅舅Merdzan的闹剧配乐,抱着那只火鸡逗妹妹Danira玩。心上人Azra两次问Perhan,“你知道怎么接吻吗?” Perhan两次岔开话题教她怎么制作石灰粉,第三次Azra说,“你肯定没见过那是怎么样的”,Perhan只得回答“我只在电影里见过”。

在Azra家求婚失败是Perhan陷入混乱的第一步。当他带着妹妹Danira去治腿,实际上是跟随着Ahmed参与人口贩卖时,这股邪恶的混乱开始进一步吞噬他,让他面目全非,以至最后回家,虽然穿得光鲜,但是祖母Khaditza一眼就看出来孙子在赚不干净的钱,她流着泪问他,“你怎么变得这么糟糕”。金钱和对Azra的执念在Perhan生前蒙蔽住了他的双眼,在他死后,眼睛上依旧盖着两个金币。

在影片结尾处,舅舅Merdzan在凄风苦雨中跑去去教堂说了一段话,在142分钟的版本里这段话被剪掉了。这段话是这样的:

上帝啊,我知道你在想什么,原谅我没能来救你。你现在这样就挺好(当时圣像歪掉了),看看你能帮我什么。我对你总是这么好,但是你居然耍我。你不帮我,我也不会帮你,我打算把你抬走了。还有,照顾好Perhan,让他追随你,他无父无母,所以只有他才会亲吻你的脚。他不知道如何爱你,你却把他独自留在狼群之中。把他留在最好的地方。我知道我不是一个好人,但我会尽量做一个好人。主啊,请允许我亲吻你的脸。你看到这两个骰子了吗?让它们落在正确的地方,我是吉普赛人,这你是知道的,也让我走上正轨,帮助我实现愿望。如果我不能满足你的要求,我就不叫Merdzan。求你了上帝,就是一对骰子而已。

嗜赌成性的舅舅到了悲剧的末尾也不会改变,Perhan的孩子打破玻璃取走了盖在Perhan眼睛上的两枚金币。这不仅暗示着一个人的命运无法改变,还暗示着这几代人,都不过是在重蹈,或是即将重蹈悲惨的覆辙。

Merdzan说完这段话,被扶起的圣像又倒下了。上帝也抛弃他们了。

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尤其是最后舅舅在教堂的片段,总是让我想起小时候看的《童年》。

当时读这本书,完全是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出于对俄国文学冗长人名的抗拒和对一些凄惨情节的逃避,我硬着头皮草草读完了此书,因此其中的情节我几乎完全忘光了,只记得主人公叫阿廖沙,还记得一个人叫小茨冈(在俄国,他们称吉普赛人为茨冈人)。小茨冈给我留下的印象甚至比主人公阿廖沙的还要深刻。我记得他无家可归,来到了阿廖沙祖父的染坊工作,由于技术高超招来了阿廖沙舅舅们的仇恨,他们叫他背着沉重的十字架到墓地去,没想到小茨冈因不幸被十字架压在身下而身亡。我小时候一贯不喜欢凄凄惨惨的悲剧,但是这一幕大概是猛然间触到了我对悲剧美学的想象,以至于到现在脑子里都有这幅画面。电影结尾倒下的神像,真像压住小茨冈的十字架。多少人被压在命运之下啊。

在写下这段文字之后,我去找了一下原文,关于小茨冈之死,作者这样写道:“后来小茨冈无声无息地被埋掉了,渐渐地被人遗忘掉了,没有谁再提起他。”

在这部电影里面,魔幻现实主义的元素随处可见,祖母和Perhan的异能、Perhan梦境中的祭典、展开翅膀的火鸡和孔雀、被吊起在半空的房子、飞到空中的新娘Azra……导演库斯图里卡说,《流浪者之歌》这部电影呈现出的世界完全属于马尔克斯和其他的拉美作家构建出来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面,人们贫穷,命运多舛,疯狂而没有理性。我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确实有这种感觉,祖母Khaditza一出场,我就觉得她是我想象中乌尔苏拉的样子,而Azra就像乌尔苏拉的孙女,美人儿蕾梅黛丝。后者的相像倒不是性格方面的,而是结局方面。试看《百年孤独》中蕾梅黛丝的命运:

就在这时美人儿蕾梅黛丝开始离开地面。乌尔苏拉那是几近失明,却只有她能镇定自若地看出那阵不可阻挡的微风因何而来,便任凭床单随光芒而去,看着美人儿蕾梅黛丝挥手告别,身边鼓荡放光的床单和她一起冉冉上升,和她一起离开金龟子和大丽花的空间,和她一起穿过下午四点结束时的空间,和她一起永远消失在连飞得最高的回忆之鸟也无法企及的高邈空间。

这和Azra产子而后飞升是多么相像。

“月光在笑我们在哭泣,我们的眼泪上升到星星那里,在火边与我的影子起舞。”里面有一个疯疯癫癫的男人唱道。这时候Perhan还挂在钟上,邪恶的混乱还没有吞没他,他在钟声中大喊“Azra我爱你!”。疯疯癫癫的男人在夜色中一蹦一跳,说,“我要跳过我的影子!” 他以为只要他跳得够高够远,就可以跳过他的影子,他以为只要跳过他的影子,就可以跳过吉普赛人悲苦的命运。

Perhan最终还是没能跳过他的影子。

原文最初发表于公众号 浪游者LIN

 2 ) 流浪者之歌,一部巴尔干吉普赛人的史诗

看完之后,感觉这部片子就像百年孤独遇上了石榴的颜色 一部少有的从吉普赛人视角出发的电影。他用石榴的颜色般的古老画面与吉普赛民族风格bgm生动向我们刻画了一个对于我们遥远而神秘的民族,看完之后对吉普赛人的陌生感与去生动感顿时少了很多。他又用百年孤独般的的魔幻现实笔触向我们描述了这个在尘世中漂泊,被诱惑,被强暴的民族,以及在冷战时代东西方交界,两大阵营交流最活跃的南斯拉夫与意大利,面对zz的复杂多元,人心的叵测难料,他们是如何被冲击,被同化,又最终如何找回自己民族的根。

此外我感觉导演的混乱叙事是有其道理的,关于一个漂泊流浪居无定所的民族的主题正是需要通过这种混乱的叙事来制造迷茫感。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主角的遭遇在吉普赛人群中其实是很普遍的。 另外大概get到了老库的风格了,在意象上他应该是对漂浮的婚纱,动物,狂欢迷醉的Party与男女关系情有独钟。并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3 ) 和电影无关

丢下了火鸡
脱下了眼镜
让眼泪划过心爱姑娘的胸膛
怀揣着美好的梦想
其实是因为金钱去流浪

在幽僻的罗马广场上
你那微薄的理想
穿过了大教堂
你慢慢习惯做这些勾当
在梦里才会有手风琴被拉响

吉普赛人流浪之殇
刻在小贝尔汉的脸上
你微笑然后刺向生活的胸膛
落下后你看见鸟儿飞向天堂

上帝眷恋着你们
他没有完成你的一次愿望
他让你们挺起胸膛
他让你们看到故乡
只是故乡在路尽头的远方

 4 ) 伤感而伟大的吉普赛歌谣

个人对于吉普赛(现在被称为罗姆)这个民族的兴趣,大概要从巴黎圣母院开始。艾丝美拉达的美丽善良,被欺骗和凄惨结局,似乎就奠定了我心中对这个民族的认识的基调。
而重新开始不可抑制的想要去探索这个民族的过去,可能是始于库斯图里卡的"地下"。虽然其中并没有认真的出现这个民族,不过作为其亮点之一的吉普赛音乐和流浪者乐队的演绎方式确是给了我十分强烈的感受。之后看了库斯图里卡正面描写吉普赛人的两部影片:作为喜剧的"黑猫白猫"和作为悲剧的"流浪者之歌"。在我眼中,前者是小品式的吉普赛人生活悲喜剧,后者是厚重的吉普赛人史诗,不可同日而语。而吉普赛音乐的魅力,也在"流浪者之歌"此作中达到了高峰。
此作的一大神奇之处,在于大部分的演员都是原生的吉普赛人。心思写在脸上的奶奶,好事的邻居(这两个也是"黑猫白猫"的主角),呆头傻脑的主角,不成器又还是有点温情的舅舅,还有主角的那个泼妇岳母,以及所有的人。他们的演技无法评价,因为他们的表演都是真实的。感受最深的是奶奶前两次流泪,那是完全真实毫不做作的表演。甚至我,一个电视机前的观众,在那种音乐中,在那种离别的场景下,想着吉普赛人的历史,就有点鼻子酸酸的感觉。
此作的另一大神奇之处,在于音乐。曾经在库斯图里卡影片中多次出现的欢庆式的吉普赛音乐出现得很少,这里出现得最多的是两首有人声演唱的乐曲。其一是庆典时的背景音乐,其二是离别时由邻居小乐队表演的歌曲。两次奶奶都在落泪,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故意。两首乐曲都展现了吉普赛音乐音调高昂的特点,而我在这种高昂的音乐中听出的是哀伤和听天由命的无奈,也许还有对流浪生活中些微的幸福的满足,不知道是不是先入为主的关系。
还有一点想说的是影片表现出来的吉普赛人历史的传承性,形式的沿袭不知道算不算影片中的一个暗喻。影片开始,很小就没有了父母的主角跟奶奶和二流子舅舅生活在一起;影片结束,很小就没有了父母的主角的儿子跟"奶奶"和瘸腿的姑姑生活在一起。这种悲剧生活的传承,不管责任在谁,是历史应该反思的问题。
临末了突然想到奶奶的笑,她的笑很夸张,像很久没有笑过一样,真的是合不拢嘴,真的是笑得屏幕上啥东西都不复在我眼中存在。去看看这部电影吧,你会发现,甚至是奶奶的笑,都能让你感动不已。

 5 ) 流浪民族的节庆飞行

《流浪者之歌》中,库斯图里卡将吉普赛人流浪的悲凉和对土地的眷恋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夹杂着库斯图里卡式的幽默与讽刺、嘲弄与荒诞、魔幻与现实、象征与解构、夸张与真挚。他也凭借这部蕴藏着对民族和故土复杂情感的影片,获得1988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

20世纪80年代末,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分崩离析,库斯图里卡不知何去何从,只好移居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讲授电影学期间,为了适应好莱坞电影环境,他用好莱坞的方式拍摄了《亚利桑那之梦(Arizona Dream)》(1993),以类似旅行的方式讲述了一个青年的美国梦,同时也成为导演本人命运的一种暗喻。虽然这部影片在美国并不卖座,但是却获得了柏林电影节银熊奖。20世纪90年代初期,库斯图里卡的父亲因为在萨拉热窝的房子被摧毁,死于心脏病,家人们只能去黑山避难,库斯图里卡觉得有必要回到故乡,向世界讲述故乡的故事,于是毅然回国。

因此,库斯图里卡的电影中不乏对国家政治和吉普赛民族的观照。甚至在很多影片中,吉普赛人成为他电影中的主体。《黑猫,白猫》和《流浪者之歌》就写尽了作为吉普赛人民族性格的“流浪”。这种民族性格具有鲜明的两歧性:流浪一方面使吉普赛人个性鲜明、热情奔放、洒脱豪迈,从梅里美的《卡门》中很容易看到这种性格;另一方面,也使得吉普赛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成为边缘人,他们被排挤、被压迫、被蔑视,这种状态甚至持续到当代社会。

吉普赛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库斯图里卡电影的主要表现对象,与后者生活在萨拉热窝的童年经验有关。更重要的是,早从十世纪便开始迁徙,且是最早移居西方的东方民族之一的吉普赛人,在西方虚构作品中提供了东方异教徒最根深蒂固的画面。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也是塞尔维亚电影传统的表现。《流浪者之歌》中,库斯图里卡细致入微地探讨了吉普赛的宗教问题,即吉普赛人的反基督教信仰。比如片中的净身仪式,最早就来源于斯拉夫民族的异教信仰;影片结尾处十字架倒置的场景同样说明了这个问题,这些也都为吉普赛人贴上了异教徒的民族标签。《流浪者之歌》中的吉普赛人节庆仪式,在这个仪式上,音乐、舞蹈、醉酒及一切具有吉普赛风格的享乐,都呈现出吉普赛民族和文化的特征。

在对节庆的表现中,库斯图里卡常常使用马戏团等元素。马戏团表演中的特技和魔术等项目,给人以超现实的魔幻感。库斯图里卡电影中的很多桥段恰好与特技、魔术如出一辙:《你还记得多莉·贝尔吗?》中的迪诺会催眠;《爸爸出差时》中的马尔克梦游过程中可以看见一切现实之外的事物;《黑猫,白猫》中吉普赛老人死而复生;《流浪者之歌》中男孩可以用意念操控餐具……这些超现实、甚至是反现实的设置,充满魔幻现实主义的后现代手法。

此外,“飞行”也是库斯图里卡电影的标识之一。《爸爸出差时》的结尾处,马尔克似乎要飞向天边;《地下》的婚礼上,新娘在空中飞过;《流浪者之歌》中也有新娘飞行的桥段;《你还记得多莉·贝尔吗?》中迪诺告诉多莉·贝尔,他梦见自己在城镇上空飞翔。飞行场景几乎出现在库斯图里卡的每一部影片中,创造了强烈的脱离感和惊异的体验。在谈及运用飞行场面的原因时,库斯图里卡自己说:“我在布拉格的一个老师告诉我,‘分辨好电影和坏电影的方法,在于好电影的每个角色仿佛都没有了重力。’于是我想,我为何不学夏卡尔,真的让人们都飘起来呢?”事实上,飞行场面的设置具有某种象征性。所有飞行的人有着共同的边缘身份,在生活上遭受放逐,为了逃离这种生活,他们只能选择“远走高飞”。甚至可以说,“飞行“似乎是库斯图里卡影片中的边缘人逃离恶劣生活处境的唯一方法。

在马戏表演的狂欢仪式中,其形式感可以使观众从日常生活走进另一个喧闹躁动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获得另一种对生活的体验。库斯图里卡的电影中,现实的魔幻感、人物形体的扭曲、动物,往往同时出现,形成某种无秩序的状态,这种无秩序存在于库斯图里卡的多部影片中,构成了马戏团美学的内在逻辑理路。库斯图里卡总是将多种动态形象放置在同一个场景内,这些形象通常没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但是当他们一起出现完成场面调度时,却又衍生出很多不确定性因素,造成了画面或场景的躁动和混乱。《流浪者之歌》的奇异梦境中大量看似混乱的元素,以及贯穿全片的手风琴、火鸡、婚纱即是如此。

正是通过这种狂欢化的手法,库斯图里卡在婚礼叙事中融入了巴赫金所谓狂欢节的全部特征,如全民性、仪式性、等级消失和插科打诨等。库斯图里卡电影中,几乎所有人物都会参加婚礼仪式,在仪式上任意嬉戏玩闹。事实上,在吉普赛人的世界里,婚姻本来就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成为吉普赛法律最基础的组成部分。他们视婚礼为人生的首要大事,甚至有人认为普赛人热衷于旅行,往往是为了会见亲友和为儿女选择伴侣,可见婚姻对于吉普赛人的重要意义。因此,婚礼场景作为吉普赛文化的一部分,被库斯图里卡凸现出来的。库斯图里卡力图通过婚礼场面的那种失序和狂欢,表达出自己对世界独特的感受。《流浪者之歌》中,婚礼之外的生活都是索然无味的;《地下》中的人们在一个完全封闭的空间中度日如年,每天都重复着日常琐事,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几近扭曲,对婚礼所营造的另一种世界充满深深的期待;《生命是个奇迹》中卢卡修筑铁路的沙盘上也有一个模拟结婚的场面。

不仅如此,库斯图里卡影片中的宗教仪式,也发挥着与婚礼类似的效果。譬如《流浪者之歌》中的净身仪式发生在圣乔治日,这个节日对于吉普赛人来说意义重大。表现这种仪式,同库斯图里卡本人的南斯拉夫背景有关,同时,这些仪式也鲜明地反映了库斯图里卡的电影风格。仪式大部分是无章无序的,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程序,而更像是多种义素的交织错落。巴赫金认为起源于酒神仪式的狂欢节“脱离了自己常规的生活”;而库斯图里卡影片中的婚礼、宗教庆典、“向上飞行”,也确实体现出了对轻松感和自由感的追求。既然世界杂乱无章令人费解,毋宁带着个人的理想逃离这个世界,或者说去到另一个世界。

这完全可以看作是库斯图里卡电影的表达方式:他尝试用一种看似不属于这个世界的东西,去理解这个世界。在这种失序、狂欢和非理性背后,隐藏着库斯图里卡深刻的理性逻辑和家国意识。正如库斯图里卡自己所说,“我们要带着理想拍电影,我们必须相信电影,所需要的只是从主导潮流中脱身而出”,即是说,以一种反秩序的理性来思考这个世界。

 6 ) 大师

犹如莫扎特一样,大师的作品是不需要去描述的。
如同最好的音乐一样,它自然的就唤起了你的欢乐、忧伤和狂喜。
你只需要去感悟就行了。
可以说,这就是真正的大师!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多年以前看“地下”时候的那种惊喜地感觉。
我始终认为埃米尔.库斯图里卡和加西亚.马尔克斯有着某种精神上的联系。他们的作品在内在的本质上几乎是一样的。在两个不同的领域里交相辉映,都是20世纪不朽的经典。

 短评

南斯拉夫,这块半岛与大陆割裂、漂离,就像Perhan,像车队,像所有漂泊的人,住在米兰和罗马边缘的废墟。讲故事的奶奶是茨冈人的白女巫,家里摆满瓶瓶罐罐,治愈疾病;金色的晨晖里她用红线一圈圈缠满米兰大教堂。看哭了两次,第一次是河流里茨冈人的盛大仪式,火焰和烟雾升腾在水面,衣裙潮湿赤裸乳房的Azra把爱人的名字刻到乳房下,Perhan则把她的名字刻在胸口。第二次,Azra升到半空,产下孩子死去。配乐Goran Brengovic,Le temps des gitans。水、火、土、风,库斯图里卡是炼金术师,操纵着宇宙间的一切元素,调制糅合成这部茨冈人的电影。Perhan和Azra相爱的那刻,Perhan正在讲述石灰——大地养育了它,河水给它洗礼,火哺育了它。“绝对的浪漫啊。绝对的浪漫。” 已经不叫扎比特的扎比特这么说着。因为他永远跳不过自己的影子。

6分钟前
  • Nin
  • 力荐

都说老卡的電影是经典,我守着DVD都不敢打开,这个也是看见网盘有下载看看新鲜,真的止步不前。散文诗一样的電影高分未必有人都叫好,反正我不以为然。『加长版就不看了』

7分钟前
  • 与碟私奔
  • 还行

库斯图里卡绝对是外星人!

10分钟前
  • 枯川满
  • 力荐

离开"南斯拉夫"的特定背景或魔幻现实意象,《流》即一部关乎成长仪式的"男性传记",首先,它创造了一个主体空间,作为定义"他者空间"之根基,因此,得以作为流转中的"吉普赛":飘忽不定的母亲幻景与前往意大利的仪式(待延展的主体空间)。多年后,《生命是个奇迹》呈现了相似故事的另一面

13分钟前
  • 墓岛GRAVELAND
  • 推荐

一个不做梦的吉普赛人,就像没有屋顶的教堂,没有文字的书。

14分钟前
  • 糖罐子.
  • 推荐

奠定魔幻现实主义风格之作,而且在平衡性上算是做得最好的一部。既有表象的疯癫与魔障,也有深沉的悲悯与忧伤,库斯图里卡将自己对于吉普赛民族的全部挚爱倾注其中,并顺着电影的各个毛孔流淌出来。

19分钟前
  • 喷子
  • 力荐

老库调度动物的功力真是让人叹为观止,也是他唯一一部没有与政治沾边的电影。

20分钟前
  • 天予
  • 推荐

火鸡的戏份虽然少得可怜,但它的献身演出却相当惊艳,值得一座最佳男配的嘉奖,或者,终身成就奖的殊荣(如果锅里的不是替身的话),也再次证明库斯图里卡挑选动物演员的眼光以及调教它们的功力(所以他凭借此片拿到了第42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最佳导演奖)。

25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很可惜,我没有看到260的完整版本,而是140的剪辑版,但即便如此,也并不影响这片子带给我的强烈震感,虽然四个多小时的叙述更使人荡气回肠。老库这回把焦点放在了一个世界性的民族之上:吉普赛人(罗姆人),描绘了在时代变迁中的他们生存现实的概况,流浪的本性与浪漫主义人格,使人笑中带泪。

26分钟前
  • 润物
  • 力荐

1.被挂起的房屋;2.河流里的祭典;3.飘渺的白纱,死去的母亲和远离的妻子;4.悬浮在空中生孩子;5.手风琴永远有着一抹哀伤;6.火鸡、鹅和白鸟;7.我以为那是一场梦,白昼一般清晰的梦。

29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8/10。开场持续哭泣的女人由背影缓慢转身面对镜头,镜头内部蒙太奇转换到撑着破伞的秃子,讲述飞翔的传说,结尾被新娘射杀的贝汉掉进归途列车,望向天空幻化为白鸟,渴望飞回故乡。库氏非常重视场面布置的丰富,叔叔从赌徒中走出,洗脸、怒骂、祷告和输掉最后的赌资,背景展现了小镇全貌,为逼奶奶替他还钱用拖车吊起整座房子,吊起的房子象征吉普赛人居无定所的脆弱。史诗气质的符号融化到民族的精神中,在弥撒祭典,水中木筏承载着巨大人偶,舟中半裸的男女主角消失于薄雾之中,阿兹娜在怀疑中难产而死,婚纱飘在空中带着命运的荒诞无情,婚礼上贝汉用意念控制叉子杀死阿默德的长镜头跟拍,生动传达贝汉失去一切的绝望。庆典中漂流的火鸡被叔叔炖汤,是贝汉堕落为罪犯的起点。结尾儿子拿掉贝汉尸体遮眼的金币、躲入箱中冒雨逃跑,父子命运又开始轮回。

33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

無限接近滿分的電影。全片四場婚禮,沒辦成的倆場讓新娘抱怨,辦成了的倆場則導致新郎慘死,彷彿游牧生活與走入家庭注定不能合一、現實生活與幸福未來必然有一者得是夢境。

37分钟前
  • 焚紙樓
  • 推荐

CD1:t7eb3ac08f / CD2:t726a61bdfOST:f2b44ee35d

42分钟前
  • 皮埃
  • 还行

太强了,妥妥入选年度前五,库斯图里卡最佳,再看五十遍270分钟版也不算多!吉卜赛人能有这么一部描述民族命运的片子(如果还能称为“民族”的话),不枉受了几千年的气!传统层面的野种,生子,十字架,现实层面的贩卖人口,金钱至上,魔幻层面的叉子,婚纱,高级得不能再高级,完美得不能再完美!P.S. 至少一定要看142分钟版,HDTV那版是坑爹的,尤其结尾

45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在窗外隐约的广场舞(村里每晚都有几个人跳)音乐声中看完了这部。对比太鲜明:吉普赛人的村子里,生活虽然也困苦,但好歹能抱作一团跳跳舞唱唱歌。不知道世界上是不是只有汉族如此缺乏音乐和舞蹈,以至于大家只能像原子一样彼此孤立。奇怪的是,从大家对广场舞的痴迷来看,汉人是渴望音乐和舞蹈的。

48分钟前
  • 远子
  • 力荐

少年的堕落史和自救史,最妙的是在葬礼上,那个仪式性的置于双眼的钱币——被金钱蒙住了双眼,更妙的是,他的儿子打破玻璃,偷走这两块金币,躲在纸箱子里在大雨中遁走——腐坏的道德在循环。另外一条信仰之路随着倒塌的耶稣十字也消失了。在道德堕落的严肃主题面前,老库也落泪了。

51分钟前
  • Chicology
  • 推荐

我猜,姜文一定是老库的粉丝。

54分钟前
  • I I 7
  • 力荐

十年前看的,只记得一些恍恍惚惚的片段,重温亦感动,就像看一部崭新的片子,被一种谜一样的气场紧紧包裹,东欧、拉美电影的气质来自纯天然的血统,无法模仿和学习。

59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好久没给五星级评价了。。。

60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力荐

不开心的时候我喜欢弹手风琴,听的人满心欢喜,而我的心却在哭泣。

1小时前
  • 小熊QQ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