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国列车

爱情片韩国/捷克2014

主演:克里斯·埃文斯,宋康昊,艾德·哈里斯,约翰·赫特,蒂尔达·斯文顿,杰米·贝尔,奥克塔维亚·斯宾瑟,艾文·布莱纳,艾丽森·皮尔,高雅星,斯蒂夫·朴,卢克·帕斯夸尼洛,肯尼·道提,克拉克·米德尔顿,弗拉德·伊凡诺夫,阿德南·哈斯科维奇,艾玛·列维,托马斯·勒马尔奎斯,IgorJuric,马坎索尼·雷斯,吉姆·海伊,GriffinSeymour,肖恩·康纳·伦威克,布莱恩·科林·弗利,肯德里克·昂,达纳·格林,派瑞·申,约瑟夫·贝尔托特

导演:奉俊昊

播放地址

 剧照

雪国列车 剧照 NO.1雪国列车 剧照 NO.2雪国列车 剧照 NO.3雪国列车 剧照 NO.4雪国列车 剧照 NO.5雪国列车 剧照 NO.6雪国列车 剧照 NO.13雪国列车 剧照 NO.14雪国列车 剧照 NO.15雪国列车 剧照 NO.16雪国列车 剧照 NO.17雪国列车 剧照 NO.18雪国列车 剧照 NO.19雪国列车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19:56

详细剧情

为了应对愈演愈烈的温室效应,世界各国在2014年发射了代号CW-7的冷冻剂,谁知却将地球推入了万劫不复的极寒深渊。大多数的人类死于寒冷与恐慌,只有为数不多的数千人登上了威尔福德工业开发的列车,成为永不...

 长篇影评

 1 ) 40 Trivia of Snowpiercer (SPOILERS ALERT!!!)

  1.The charcoal drawings in the movies are drawn by Jean Marc Rochett, the artist of the original graphic novel, ‘Le Transperceneige’
  电影中出现的炭笔画都出自Jean Marc Rochett之手,丫是Snowpiercer原著漫画的作者之一。

  2.Mason was supposed to be a male character, but went through a gender change as Tilda Swinton was casted for the role.
  Mason原本应是男性角色,但Tilda Swinton进入卡司后老奉决定改变角色性别。

  3.Jake Gyllenhaal and Dust Hoffman couldn’t make into the movie due to their scheduling issues. They could have played Curtis and Wilford.
  Jake Gyllenhaal和Dustin Hoffman因为档期缘故没法儿参与这部电影的摄制。他们是原定的Curtis和Wilford的人选。

  4.The last one to be casted was the role of Wilford. it was Park Chan-Wook who suggested Ed Harris for the role.
  最后一个选角的角色就是Wilford。是老朴客建议选择Ed Harris来演本角色的。

  5.Wilford is bisexual.
  Wilford是双性恋。

  6.They built a 500m set-train for the movie.
  他们为电影搭建了500米长的列车布景。

  7.Franco elder and Franco the younger could be brothers, or lovers.
  大小Franco可能是兄弟,也可能是恋人。

  8.Tilda wanted to have a 1:1 scene with Song Kang-Ho, but it didn’t happen.
  Tilda女神想和大饼脸来一场一对一的戏,但事与愿违。

  9.Chris Evans personally contacted director Bong for the role.
  美队亲自为Curtis这个角色联络小奉。

  10.Tilda was considering a retirement, but changed her mind after shooting Snowpiercer.
  Tilda原本打算从演员的职业中退休,但摄制完《雪国列车》之后改变了主意。(这个……好像和Tilda嘴里的原话有点小出入呢……)

  11.All the torches were real.
  电影里的火把都是真的。

  12.Tilda uses yorkshire accent for the role, like margaret thatcher.
  Tilda用的是Yorkshire的口音,恶搞撒切尔。

  13.The name ‘Edgar’ is inspired by the director Edgar Wright.
  “Edgar”这个名字是从导演Edgar Wright(《僵尸肖恩》)的名字而来。

  14.Octavia Spencer didn’t breathe at all while acting her character’s death.
  Octavia Spencer在角色死亡的那场戏里真的一直摒住了呼吸。

  15.The name ‘Yona’ is from the Bible.
  “Yona”这个名字来自圣经。

  16.The train-babies like Yona developed animalistic hearing skills, living in the train.
  像Yona这样的Train Baby从小生活在火车中,发展了动物性的听觉能力。

  17.Yona is the daughter of the leading woman of ‘the frozen seven’.
  Yona是“冰原七壮士”中的领队(那个爱斯基摩女人)的女儿。(就是说,Yona是爱斯基摩小孩,其实是宋康昊的养女……)

  18.Bong wanted to put groups of children under the floor for the climax scene but the budget didn’t allow it.
  小奉想在高潮戏中往地板下面放更多的小孩子,但预算不允许。(好吧。。)

  19.The thing that Nam saw through the window could be a bird, or a polar bear.
  饼脸透过窗户看到的,或许是一只鸟,也或许是一只北极熊。

  20.There was a narration done by grown-up Timmy but it was cut.
  原本有一个成年Timmy的独白,但是被剪掉了。

  21.Mason is from the tail or the middle section. she worked as a cleaner and got noticed by Wilford. that’s how she made it to the front section.
  Mason原本来自尾部或中间的车厢。她原本是个清扫阿姨,后来被Wilford发现并得到赏识。由此挺进了列车前部。

  22.Jamie Bell enjoyed playing with Mason’s prop boobs.
  Jamie Bell很喜欢玩弄Mason的波波道具。

  23.Chris Evans asked to be left alone in the train for 4 hours to get into a right emotion for his monologue.
  美队用四个小时独自处在火车里为他经典的独白找感觉。

  24.Jamie Bell says Chris Evans was practicing his monologue for hours in his hotel room, looking at the mirror.
  Jaime Bell说美队每天花好几个小时在旅店里照着镜子努力地联系对白。

  25.Gillam and Grey is in a gay relationship, according to Bong’s imagination.
  根据小奉的YY,Gilliam和Grey是一对同性恋人。

  26.The martial director Julian Spencer referenced his famous sauna scene from ‘Eastern Promise’.
  武指Julian Spencer在电影里致敬了他之前在《东方的承诺》中设计的桑拿间戏。

  27.Bong wanted the name for the korean character (Namgoong Minsu) to be hard to pronounce.
  小奉希望让韩国角色的名字(南宫珉秀)发音困难一些。= =

  28.The actress who played Claude is not a professional actress. she’s an art student who didn’t know what kind of movie she was in for, and later was shocked to see Chris Evans in the set.
  饰演Claude(黄色女人)的女演员并不是一个专业演员。她是一个艺术学生,而且参演的时候完全不知道自己在拍啥,直到她惊讶地发现美队也在布景里。

  29.Rebel Wilson was supposed to play Claude, but there was a scheduling problem.
  Rebel Wilson原本应该来饰演Claude,但是档期不赶趟。

  30.Mason’s glasses are from Tilda’s twins.
  Mason的眼镜来自Tilda的双胞胎孩子。

  31.The protein blocks are mixture of seaweed and sugar. Jamie Bell had the hardest time eating them.
  蛋白质块是用海带和糖做成的。Jaime Bell觉得很难吃。

  32.Chris Evans worried about how ‘silly’ it would look to be slipped on a dead fish during a fight scene. Bong had to explain ‘the beauty of mistakes’
  美队觉得在一场打斗戏里踩到死鱼摔倒是一件很傻逼的事(呵呵,他不懂奉俊昊)。而奉俊昊则给他解释,这是一种“失误的美”。

  33.The final scene was filmed in Austria.
  最后一场戏在奥地利拍摄。

  34.Ed Harris struggled with his lines in the first day and got very angry. Bong says he couldn’t stop laughing at Ed Harris losing his shit.
  Ed Harris拍摄第一天为对白纠结了很久,变得非常生气。小奉一直笑话他失态。

  35.Harvey Weinstein demanded to delete the ‘fish blood scene’ but Bong refused to cut it.
  韦恩斯坦要求奉剪掉“鱼血”那场戏,但是奉不从命。

  36.Unlike the audience expected, Park Chan-Wook was not involved in the shooting at all as he was busy directing ‘Stoker’.
  并非像观众们期待的那样,老朴客根本没参与本片的摄制,他忙着去拍Stoker了。

  37.Snowpiercer might be the last movie shot with film camera in Korean movie history.
  《雪国列车》很有可能将会是韩国电影史上最后一部用胶卷摄像机拍摄的电影。(但是之前看访谈,小奉说他会一直拍胶片电影……)

  38.Bong wanted to build a zoo in the train, but the budget was short.
  奉想在火车中搭建一个动物园车厢,但是预算太少没办法搞。(所以北极熊也许是这里来的……)

  39.Jamie Bell was afraid to do the stunt, so Bong did the stunt himself to show how safe it was. Jamie Bell couldn’t complain about stunts afterward.
  Jamie Bell当时很怕做一个惊险动作,但小奉直接亲自上阵给他做示范,然后Jaime Bell就啥也不能抱怨了。

  40.Bong pretended not to understand english when the American producers asked him to cut scenes out.
       美国制片人跟奉说要剪掉一些戏的时候,奉假装听不懂英文。

 2 ) 纯吐个槽,满车智障,X片向来设定是硬伤

就算假设人类都悲催到没有任何地下掩体可以抵御严寒而必须躲在一部车里这种莫名其妙的设定。
  
这车里的统治者蠢成个球,明明有条件建立一个更平等合理的车内环境,生态调节完全可以靠恰当的优生优育和司法系统节制,根本不需要以这么原始粗暴的统治手法来节制人口平衡生态,去激怒被统治者,给不可控的反抗和毁灭埋下祸根。而且在车上这么多年,居然就没组织起学者去研究怎样改善外部环境或在外部环境下怎样生活,而是只躲在小车子里玩上流阶级和下流阶级的统治游戏?看不起人类啊?一个技术型死宅就不要来当统治者了啊,你不是组织型人才啊!真要放反乌托邦政治寓意,好歹把设定搞更严谨些啊,这种显而易见落伍的政治硬伤就不要往里套了啊。
  
被统治者也半斤八两(所以才会被这种统治者给统治吧?)尤其结尾蠢成好几个球了啊。救小孩为啥要伸自己手,旁边明明有木凳子腿等着你啊主角,猩猩都知道用棍子啊主角,玩悲情搞自虐显示断臂情怀也不是这么玩的啊。还有那个韩国叔,要出门为啥非得要炸门,前面车厢的窗户都是白路过的么?拿枪定点射击一下窗户的特定区域不就可以卸下了?这不更安全?就算要炸门为啥不先把永动机整停下来再炸?行驶中的列车你炸个门这不是自杀吗这不是自杀吗这根本就是自杀吧?
  
结局来只北极熊是想暗示啥?幸存下来的最后两个人类被饥饿的北极熊吃了,人类the end?想寓意生机盎然你好歹换个腾讯QQ啥的啊,你当北极熊都爱吃素对吧?
  
总之,导演成功塑造了一个智商不如猩猩的智障云集的列车,浪费了一个好题材。

 3 ) 豆友们关于雪国列车的问题及解答精选

1. 火炬传递这个情节寓意着什么?
来自: 黑小夜 2014-03-18 17:14:02

列车过第二个隧道从小男孩“陈”划亮火柴到众人举着火把传送到前线,这个情节有什么寓意?

回答:
 Amosushi Amosushi 2014-03-18 21:59:30
从最后的车厢到神圣引擎,就是人从原始社会走向未来的一个过程,掌握了火,就是掌握了最关键的进化的钥匙,这也是W所惊讶的,他对柯蒂斯说你是个天才,不是说个人的才智,而是柯蒂斯代表着人类智慧的一次觉醒,从这里开始,影片的色调由灰暗转向了明亮多彩


2. 那片融化的雪花难道不是因为车内温度较高?
来自: 暂借芳华 2014-03-19 10:01:40

回答:
 桃茶 桃茶 2014-03-21 20:53:54
温度会影响雪花结晶的形状,南宫说过女清洁工教会了他关于雪的知识,叫你看电影玩手机

3. 最后为什么那个白人小孩要钻进引擎里,为什么怎么叫他都不理?
来自: 去旅行吧 2014-03-25 00:44:48

回答:
 八戒 八戒 2014-03-27 12:09:13
白人小孩被灌输的概念是,一旦需要手动引擎,你就要去操作。 黑人小孩负责呆在地下负责万能引擎部分部件的替代工作,白人小孩负责那个手动引擎 两个小孩都被洗脑,被异化为工具,感觉这个隐喻很棒。

4. 南宫民秀是怎么看到飞机上的雪越来越少的?
来自: 长江昊七 2014-03-17 17:25:56

他之前不是一直被关在那个箱子里的吗 难道还会专门放出去看雪

回答:
 Soranus Soranus 2014-03-22 02:00:27
这个问题对理解整个剧情起到的作用很关键。 一个前提是:列车的主人——威尔福德——已经在片中向主角坦白,每一次末节车厢发起的反抗,都是几位幕后操纵者预先设计好的行为,用来抹杀多余的人口,维持列车内部的平衡。 而大屠杀的地点——sleeping car——也是被预先设计好的“巧合”。因此,每一次反抗,才会选择发生在每年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以同样的屠杀方式而结束。 正如故事中反复强调的洗脑言论:帽子有帽子要呆的位置,鞋子有鞋子要呆的位置。车头车尾的两位BOSS,为了将自己所要扮演的“帽子”和“鞋子”的角色,演绎得出神入化,忍受着许多常人难以忍受的苦痛和寂寞,甚至残忍到咬咬牙,就剁了自己一只手……可一个人若要维持体面,光有穿戴正确的帽子和鞋子,可是不行的……至少,还得有一条内裤。而假设威尔福德说的一切都真实可信,那南宫民秀,就是那条最关键的……内裤。 作为唯一一位能够为反抗者开门的人,南宫民秀必然成了每一场悲情剧本里必不可少的NPC。可是为了方便和末尾的反抗者早点见面,能够安排给南宫民秀呆的地方却并不多:从末节车厢到“屠宰场”,中间不是食堂,休息室,就是食品车间……因此最后只能牺牲了一下,找点莫须有的理由(很可能是第一次协助叛乱),把本应属于上层结构的列车设计元老,连同自己的宝贝女儿一起扔进了大牢里。 【一个很有趣的细节】:很多人看电影的时候不动脑筋,相信南宫的女儿作为在列车上出生的婴儿,搞不好真的变异出了些透视眼的超能力。请注意《雪国列车》是科幻片不是魔幻片。所以南宫的女儿所看见的,并不是下一秒未知的未来,只不是跟老爸跑相同的任务多了,对接下来即将发生的剧情已经烂熟于心了而已。 一次又一次,南宫民秀厌倦了重复的杀戮,决定转过头,望着窗外。大部分时间他都在黑暗中度过,没机会看到窗外的风景。当新年到来时,车子即将要进入一条漫长的隧道。而在此之前,他眼中所能看见的,就会有楼主关心的那一架,被深埋在满山的积雪下的飞机。 这十七年,他能够所望到的列车外的景色,只有那一架飞机。 —————— 总结一下回答楼主的问题: 1、南宫民秀是片中没有明确提及的第三位幕后操纵者。 2、南宫民秀所负责的是将反抗者引导至sleeping car车厢,利用新年时列车穿越至隧道的机会,在黑暗中将反抗者抹杀。 3、每次反抗者暴动,他都有一次机会在sleeping car车厢里看到列车外的景色。 4、飞机出现在隧道前。 5、因此,根据任务的特殊性,他能且只能闲的蛋疼去观察飞机。 —————— 当然,片子里还有一些看似BUG的细节个人觉得很值得去深究。简单抓几点顺带再深入下去讲点别的: 既然出现了融雪,说明室外最高温度应该已经能到零上。这么大的温差变化,不可能车内的人没有反应。而在之前计算某位倒霉蛋手臂被冻坏所需要的时间的时候,行刑者所依据的相关变量,竟是当地海拔而不是室外温度。很显然这么高级的列车不会缺乏测量外界温度的手段。或许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对于外界温度的信息,从一开始,就是对内保密的事项。目的是,不让列车中的其他乘客能够得知地球开始解冻的趋势。 车内的人对车外的温度变化,是根本不知情的。 在这里不得不去思考几位幕后操纵者此举的真正动机: 那些让几位幕后操纵者不惜以长久的寂寞、恶劣的生活、自由的剥夺甚至肉身的毁灭为代价,也要去牢牢抓在手里的东西,真的,只是一个永动的引擎,或者是那脆弱的平衡吗? 三位列车的设计者从一开始就已经意识到,自然永远不会如人类所想象的那般脆弱,一颗导弹的力量不可能永久地改变一颗星球的温度。 当人类失去了对永动列车的需求,他们便什么也不是,分分钟被贬为社会的最底层。 【很显然,他们害怕的是,永冬的结束,暖春的到来。】 于是他们花了十七年,干了三件事:首先,用毒品和洗脑教育麻痹大多数的上层阶级;其次,用设计好的定期内乱来消耗列车中剩余的有战斗力的男人;最后,在末节车厢中,扶植一个善良、服从却又强大的代理人,来继续维护他们下车后对全人类(应该是如此了)的统治权。 主角被考核了十七年,事实证明是可以信赖的人。如果威尔福德想要杀死主角,在吃寿司的那一关,就可以下毒把他们干得全军覆没。他需要主角。他知道他手下的狗腿子在失去了对他的引擎的需求之后一定会背叛他——事实证明还没出列车手下就已经叛变——所以他的思路是很清晰。 威尔福德是知道外界温度已经开始升高的。所以最后清洗末节车厢,杀光了74%,就留了18个人,基本上已经和他所谓的“保持平衡”毫不沾边了。该准备的都准备好了,显然也是没有做长期旅行的打算了。 车尾的假圣人老头可能并不知道这些,但是在主角攻下sleeping car时便已经意识到形势不对。他嘱咐主角见到威尔福德时务必先把对方舌头给割了,保全了自己,也算是留了些朋友情面。可惜先被自己的朋友算计了,当场处决。 南宫民秀心里很明白,让主角见到威尔福德,自己必然是首先被清洗的对象。所以提前准备好炸药,打算带着女儿跑路,保暖衣服都和女儿事先一人拿了一件。虽然在教室里看到那在外面被冻死的几个人,他心里还是没底的,事后也证明炸火车的结局就是大家一起死,但是此时此刻,他真的没有选择。 p.s. 看到很多人喷《雪国列车》没有思想性,有些话不得不说。前段时间集中恶补了下反乌托邦三部曲——扎米亚京的《我们》、奥威尔的《1984》及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雪国列车》的内容设定相比之下,的确显得毫无养分。但是,当我发现自己竟然能够在这个看似毫无回答价值的问题下写出这么多的内容,我想,争论这是一部批着严肃外皮的爆米花电影,还是一部打着爆米花的壳行严肃之实的作品,其实已经并不重要了。至少,这是一部值得去电影院反复观赏几次、耐心挖掘出细节的用心之作,这一点,就已经比大多数流水线上诞生的无脑同类,要厚道了许多。 ————— p.s..2 晚上一看竟然有这么多的赞同,真的要谢谢大家对我的支持。看了@吴松张 童鞋的回复,再容我写一些我自己的看法。 《雪国列车》究竟是不是在讲一个乌托邦和反乌托邦的故事,我自己是抱有疑问的。至少导演并没有在片中赐予观众们任何上帝视角,我们只是跟随着主角的视线,去一步步去挖掘在细节中若隐若现的真相。很可能列车最核心的引擎并不是所谓的“永动机”,很可能所谓的“平衡”并不重要,只不过是给屠杀提供的冠冕堂皇的借口。所谓的乌托邦可能就是个华而不实的壳,剧中充斥的,是各种人物为了自身的利益所进行的博弈,很可能观众所看到的,全部只是谎言背后的谎言。 关于威尔福德对列车的喜好的出处,记得是出自于给孩子们洗脑的视频,好像说威尔福德从小就有志向一辈子生活在列车中这样。但是因为是给小朋友们看的宣传视频,可信度就和金三胖“三岁会射击六岁会骑马”一样,其实是得打个折扣的。 但是从后来他和主角介绍引擎的时候的表情,看得出也的确是有一种非常自豪的心态在里面。 不过就是这样痴迷于技术的人,在设计引擎时,却留下了一些对一名设计师而言近乎耻辱的败笔——引擎的某些部分还不够完美,竟然还需要让5岁左右的小朋友去人工操作! 原本可以全自动运行的引擎,却留下了需要人工操作的部分。我想应该并不属于技术难题一类的范畴。毕竟按照5岁的孩子神经系统的发育水平,自己穿衣穿鞋都很困难,工作的内容难度不会太高,按照目前的AI水平应该完全可以胜任。其次使用人力对能量的消耗和操作的不稳定性都是远大于机械的。 可以看出威尔福德在自己的个人喜好和现实之间还是做过妥协的。引擎或许本来是可以设计成完全自主运行,但是为了自己的人生安全考虑,他必须留下些只有自己才能去修补的漏洞。否则分分钟可能就被手下的胖子或者光头给干了取而代之。威尔福德想要保持自己的统治地位,甚至说为了活命,所能依靠的只有全车上下对引擎的依赖。在这基础之上,再安排各种腐化、洗脑、内斗,消除对自己的威胁,巩固自己的统治力。然而地球回暖是大势所趋,最后退居二线也无非是为了保命。 至于离开不离开列车,其实威尔福德能够做的很有限。当车里所有人都发现冰雪消融,外界绿意盎然之时,就算他不肯开门,全车的人估计都要去造反了。

5. 尤娜真的有透视眼吗?
没有。尤娜靠的是听力。

 4 ) 《雪国列车》:不仅仅是政治寓言 (深度剧透核能预警)

1.

虽然产生在同一个国度,但是我们能看到,韩剧和韩影决不能算作一个物种。相对于韩剧题材的单一,情节的轻松、拖沓,韩国电影则大多呈现出一种百无禁忌而叙事相对紧凑的姿态,期间夹杂着些许暴力美学以及对现实的冷峻态度,从而给人一种“高大上”的印象。《雪国列车》就是如此,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能体会到,这部电影其实是一部打着“科幻”幌子的寓言片,其中关于头车尾车的阶级划分,以及基于这种阶级划分带来的各种待遇的不同,头车人对尾车人的剥削压迫、草菅人命,在中国这样一个民众的政治敏感度较高的地方,这种“隐喻”甚至不能被称为“隐喻”。第一次观影结束后,我曾在脑海中把这部电影同《v字仇杀队》《让子弹飞》小小做了一下对比,觉得这部电影的价值观未免有些悲观,甚至比让子弹飞还要悲观。然而,第二次观影后,我发现,如果把这部电影仅仅解读为政治寓言,未免有些肤浅,或者说,片面。

2.

电影开篇,在放影片基本情况的字幕的同时,出现了用于介绍背景的画外音。这段画外音长达1分6秒,由六段新闻报道拼接而成,介绍了全球气候变暖后,cw7在争论中被79个国家发射升空,并且产生了效果。

降温之后,世界进入了冰河期,生物消失殆尽。这段只是用字幕带过,画面里,被冻住的汽车里,一个吊坠的特写镜头,吊坠上写:“save the plant”。然后是另一段文字的背景介绍——最后的幸存者在列车里。这两段字幕,加上中间的的画面,一共只有32秒。

如果这仅仅是一个背景介绍,那么为什么要耗费将近两分钟的时间呢?而且,似乎这两段背景介绍里,第一段才是比较重要的。而画外音的最后一句,说“cw7的使用是革命性的”,革命二字,同电影的主要内容不谋而合。

可见,这个片头,其实包含着关乎主旨的重要信息。

3.

影片的主要的活动舞台,就是在这个拥有1001节车厢(漫画设定),在环形铁轨上飞驰,号称装有“永动机”,永远不会停歇的列车上。列车在固定的日期通过固定的地点,比如新年时经过叶卡捷琳娜大桥、万圣节经过阿拉斯加、感恩节经过日本海峡等等。列车上的人分三六九等,颇像一个横置的巴别塔——上等人住在头车,软卧、酒吧、桑拿、美发等设施一应俱全,中间的车厢也有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供应头车人的饮食,而尾厢的人,mason说,他们是蹭车来的,头车的人教育他们的孩子说,他们是蠢猪,吃自己的屎。

试想“列车”这个意象,它具有空间上的一维性,从尾车到头车,中间的车厢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这种一维性,也很容易让人想到另一个概念:时间。而Curtis带领尾车人“过关打怪”的过程,恰恰映照了整个人类的发展史。

4.

起先,我们可以看到,尾车的人不断地受到头车人的压迫,反抗而不得,他们一无所有,只能忍受着Wilford的残暴统治。在这期间,Curtis和他的追随者收集起了车厢内所有的桶,第一次在手无寸铁的情况下攻破了看守,就出了南宫民秀和Yona。

上文提到了列车的“巴别塔”,在这里就显得十分值得玩味:在圣经中,巴别塔最终没有建成,就是因为各个民族之间语言不通,沟通不畅。那么能不能设想:如果各民族之间沟通没有障碍,那么人类能否登上天堂?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经过十七年的磨合,尾车的人们已经基本上沟通无碍,在车上出生的韩国人的女儿,可以用英语与他人流利交谈,在只有七分钟的情况下,mason的演讲也省去了翻译。而救出南宫民秀之后,即使互相听不懂,Curtis也能与之用翻译器沟通。

当修建巴别塔的人们跨越了沟通障碍,天堂离他们还远吗?

5.

南宫打开了第一扇门,门后面是警卫宿舍。从这节车厢开始有窗,人们好奇地观察着外部世界。之后是蛋白质生产车间,再后面是供水区,在这里,起义者经历了第一次战斗,武器是斧子,而面对强大技术力量“夜视镜”的军队,他们克敌制胜的法宝,是火。

石斧和火,是人类进入文明的重要标志,使用工具并能制造工具是人与猿区别的重要根据,而在石器时代,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人类开始学会使用并且管理火。恰恰是在这个时间段,火车经历了叶卡捷琳娜大桥,列车上的第十八个年头到来,说明了,从此开始,人类历史进入新纪元。在这里,南宫民秀扮演了一个类似于普罗米修斯的角色,是他把早已消失的火柴和香烟重新带到人们面前。而保存下这个火种的则是一个姓陈的孩子,这个孩子大概是个中国人,因为举世都知道,最早使用以及保存火种的,是北京猿人。

掌握了工具和火后,人类开始征服自然,再此过程中,人类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6.

战争初捷,老人让幸存者清洗干净,然后,经过一夜的休整,人们向下一个车厢进发了。

从这里,电影的色调明显地亮丽了起来。三个车厢分别是种植业、渔业、养殖业加工车间。(在原漫画中是有动物养殖场的,但是限于成本电影并没有展现出来)在这里,“列车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这一概念第一次出现。

后面一节车厢是幼儿园,老师像打了鸡血一样,孩子们则明显被洗脑了。初看这里,我觉得“这不就是三胖嘛?难道韩国人拍电影三胖就必须得躺枪吗?”再看第二遍,才发现,这一段影射的与其说是三胖,不如说是中世纪神学教育。“……有远见的Wilford先生发明了什么来保护选中的人不受难呢”、“永动机永在,永不灭”、“神奇的列车”、“(新年祈福的鸡蛋是用)永动机加热的水煮的”、“仁慈的Wilford”、“只会从Wilford那里掠夺,得到食物和庇护所”、“Wilford就是神”。而幼儿园老师带领学生唱的歌,也颇有点教堂颂歌的味道。

然而,幼儿园的和谐稍纵即逝,发送新年鸡蛋的侍者从鸡蛋下面拿出了枪,孕育新生命的老师同时结束他人的生命,革命者——包括老Gilliam遭到了血腥的屠杀和清洗,正如基督教历史上用仁慈的面孔对科学家和“女巫”进行清洗一样。然而无论如何,Wilford在世间的代表mason死了,革命者继续前行。

中世纪神学教育这一段或许有争议,但是人类在驯服自然后开始对下一代进行有规模的教育,这一点是肯定的。中国有“庠序”、古希腊有“学校”、中世纪有“修道院学校”。其教育目的,都有的重要的一项,是维护现有秩序,同时选拔国家运转所需要的人才。

同时,值得注意的一点,在这次战役中,革命者获得了枪。

7.

革命者继续前行,展现在他们眼前的景象,是软卧,是牙医、裁缝,是餐厅、发廊,这一切都是工业革命、乃至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景象,在这期间,Curtis和胖子的对射打破了车窗,让列车不再封闭。之后,在胖子的反扑下,Curtis的同伴们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愤怒的Curtis和南宫及Yona继续前行,经过了毫无秩序的“夜店车厢”。这似乎暗示了人类进入后现代的图景:在夜店里,人们在某种程度上摆脱了秩序的束缚,回归自身,相互平等,不拘形迹,自由来往,从而形成一种人的存在形态,一种“狂欢节的世界感受”。而后现代的最大特点就是“解构”:反对连贯的、权威的、确定的解释(包括对圣经,和其它信仰宣告)。个人的经验、背景、意愿和喜好在知识、生活、文化和性上占优先地位。由此带来的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评判价值的标准不甚清楚或全然模糊,从而使人们的思想不再拘泥于社会理想、人生意义、国家前途、传统道德等等,从而使人的思想得到彻底的解放,也使人对于自我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信息技术极大地推动了多元化价值观以及思想解放(夜店后一个车厢就是计算机房),一百年前的人类能想到如今的我们拥有如此多元化的思想以及便捷的交流方式吗?在这个时代,信息与思想以爆炸的方式增长,人们对现状以及未来都有属于自己的看法,或乐观或悲观,只是很少有人会付诸实践,人们最关心的,依然是自己最当下的现状。

8.

然而还是有人付诸实践,比如南宫民秀和Yona。

在剧情中,南宫民秀的特长在于打开车厢之间的大门,而Yona则擅长观察门后有什么。如上文所说,南宫民秀从某种程度上充当了普罗米修斯的角色,把火带向人间。而他“懂得”技术的特长以及时时观察窗外的行为则让他的象征意义更加明显:他们象征知识分子。相比较来说,南宫民秀偏向自然学科,他所做的主要是解决问题(打开大门)以及观察外部世界(车窗外世界),而Yona更偏向人文学科,她所坐的主要是预测未来(预言门后有什么)以及发现隐藏的问题(发现地板下的Timmy)。

如此说来,kronol究竟象征了什么,呼之欲出——Kronol象征了思想。

电影里是这样描述kronol的——只在头车流行、工业废料、高度易燃、头车的人爱幻想就是因为这个、总有一天会把脑子磕坏了。思想对于尚且处在蒙昧时期的人类是没有用的,不能吃也不能喝,而且,有思想的人在有的历史时期会被普通人当成怪物。然而思想一旦和知识或科技(火)结合起来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冲破铜墙铁壁。每经历一个历史时期,人类都会收获新的思想,到如今,这个思想爆炸的时代,整合千千万万人的思想,做出我们的祖先们不可想象的创举,并不是不可能的事。

就像开头处的故事背景,人们面对气候变暖,发明了cw7,“成功”地将地球的温度降了下来。

9.

Curtis进入了Wilford的头车厢,在交谈中,Wilford一语道破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喧嚣而孤独”,同时,“秩序和平衡”再一次被提及。“列车就是世界,我们就是人类”。在这个封闭的体系中,每个人甚至每个要素都有其位置,就像寿司一年只有两次供应,Wilford和Gilliam周期性地挑拨人类自相残杀,而打破这一秩序,带来的将是致命的混乱。在巨大的永动机前,Curtis已无路可走,而身后的车厢里,则是秩序被打破后的喧嚣和动乱。当Wilford说要把列车交给Curtis时,Curtis动摇了。在车厢里走一遭,见识了全世界,他已经不再是那个单纯带领民众谋福利的革命者了。然而,如果屈服屈服于这个秩序,依然会有生活在秩序底层的人为了生存而失去尊严和自由,最终,他选择了仁爱与承诺,救出Timmy,炸开列车。

这里有一个细节,点燃炸药后,南宫试图关上门,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然而却没有成功。他的失误导致最终车毁人亡,只有Yona和Timmy活了下来,走出列车,来到冰天雪地的广袤世界。

关于结尾,大家众说纷纭。乐观的人说,活下来的是小男孩和小女孩,颇似亚当和夏娃的设定,而北极熊则说明地球上有相对完整的食物链,他们存活下来是有希望的。而悲观的人说:如果他们要活下来就要和北极熊竞争食物,他们真的能活到繁衍生息吗?

十八年过去了,车厢里的人对外面的世界,实在是了解得太少太少了,即使窗外的风雪减少了,即使外面出现了北极熊和海鸟,那又能说明什么呢?人类在十八年前就判断“生物灭绝”难道就是准确的吗?气温逐年上升真的意味着人类走出列车就一定能活下来吗?当初79个国家的人不就因为误判了CW7的作用而把世界置于冰雪之下了吗?这个开放性的结尾引人深思。炸开列车,将人类置于冰雪的情节,则恰到好处地呼应了片头的故事背景:人类为了给地球降温,将世界埋进冰雪。

还好,Yona和Timmy活了下来,人类的历史又一次轮回,就像列车的环形轨道一样。

10.

说到最后,Wilford、永动机、列车、都象征了什么?

电影里有两句话很清楚:“永恒的秩序由神圣的永动机决定,所有的东西都来自于神圣的永动机”而Wilford是“永动机的神圣守护者”。由此我们可以推想,永动机是这个世界的规律和法则,是一种绝对存在,而Wilford则是这个绝对存在的人格化形象。关于这个绝对存在,不同的宗教和文化给出了不同的解释,比如西方文化中叫做“主”而东方文化叫做“道”。是这个绝对存在的规律冥冥之中掌控着这个世界和人类的一切,它的所作所为,并不以人类的好恶而转移。它优待一部分人,那一部分人就赞美他仁慈;它薄待另一部分人,那一部分人就怒斥它的残暴。然而它无处不在,所有的人都要匍匐在它的脚下,任它摆布。

而且,不得不承认,这种规律和法则,虽然不人道,但是合理。前面用四分之三的时间为“大革命”做的情感铺垫,就是为了在最后Wilford的谈话时土崩瓦解,让Curtis,甚至观影者都感到内心的动摇

Wilford说:“列车就是世界,我们就是人类。”这句话放在电影里未免直白。然而通过前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个世界并不仅仅是空间上的世界,而且还具有时间上的意义。从尾车到头车就是人类发展的历史:从蒙昧到文明,从驯养自然到脱离自然,从建构秩序到消解秩序。然而消解了秩序,达到真正的自由后,人类,究竟该何去何从?回顾历史,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再到信息时代,人类发展的每一步目的都在于更好地生存,而最后的结果却是摧毁整个世界。就像片头中说,人们为了控制大工业带来的全球变暖,“革命性”地使用CW7后,却把世界置于冰雪之下。

因此,这部影片最可贵之处就是揭示了自然规律法则与人类自由发展之间的永恒矛盾。这正是这部电影的主题所在。

 5 ) 人类寓言诗

       阶级斗争指对抗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一切阶级斗争,都是在物质利益即经济利益互相对立和冲突的基础上发生的,归根到底也都是围绕着物质利益而进行的。
       其实看完全片的时候,会被最后的结局引导到这样一个主题上面,即回归自然,追寻自由。但以我个人的观点,从一开始车尾的暴动缘由来看,直到片尾的人类伊甸园似的结局,这中间,从历史发展角度来说,并不是完全合乎发展规律的,而结局,也多少带这些宗教寓言的意味。所以本片题材,个人认为它并不是一部科幻现实片,而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
       一个假设,如果车尾士兵的枪是实弹的枪,那么这场革命还会发生吗?当然,历史是无法假设的,单从暴动的初始原因来看,车尾的群众之所以敢于暴动,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男主角看出车尾士兵的枪中没有子弹,只是一个唬人的摆设罢了。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维持政权的手段,往往不是彻头彻尾的血腥与暴力镇压,它往往基于一种威慑,这种威慑使得人们害怕即将发生的暴力镇压,而选择忍气吞声。但这种威慑并不是单纯唯一的统治手段,另一手段就是控制食物与水,尽管这食物可能仅仅是垃圾一般令人作呕的存在,但这种东西足以使得群众处于一种半饥不饱的状态,在勉强能够活下去,并且受到死亡的威慑时,人往往会选择苟且下去。当然,这个列车上的生存环境与政权统治是特殊的,第一,它没有外部干涉;第二,阶级之间的界限非常分明,并且处于社会底层的人对上层的人几乎一无所知。
       一种讨论,情境的力量。在《乌合之众》中讨论过群体无意识这一概念,而在《路西法效应》一书中,更是以实际案例,详细的阐述了人类自身所带有的邪恶的平庸性这一特质。人,究竟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吃人?一个表面的结论是,人在没有任何其他食物,同时已经饥饿到生命垂危的时候,才会选择吃人。这个表面结论的得出,基于生存压力,也结合了一些历史上的事实,其中都有一个非常一致的原因,那便是:逼不得已。但让我们先跳出这个原因,想一下食人族部落的事情,食人族部落也吃人,但这更多的基于一种原始的宗教信仰,他们可能会认为吃人可以获得更大的活力与力量。不同于生存压力,这是另一种情境压力。人是一种非常奇妙的生物,始终处在本能、感性与理性角立的过程中。任何人类社会群体的形成,都要基于某种满足本能的基础,感情能够认同的道德,以及源于理性的律法这三者的结合。那么,对于人吃人的现象,我们不妨大胆架设,任何以上三方面的崩塌,都可能导致这个现象。当第一个人吃了人之后并没有收到任何惩罚,那么这种现象就会被合理化,接下来便是这种现象的普遍化,而给予这种现象终结的,也是第一个停止吃人的人,正如片中的车尾的老人一样。由此可见,对于人吃人这个现象,其开始与结束,可能仅仅是因为个人行为,即第一个突破限制的人,这个人,无论是第一个开始吃人的人,还是第一个停止吃人的人,在某种程度上,都具有统治者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历史是属于人民的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上并不全面,历史属于人民,但改变历史的,仍然是政治精英们。
       一个符号。在突破几节车厢之后,叛军面对着面具军团,也就是统治者的暴力机器。他们都手持斧头,同时蒙面。这个设定有一定的令人寻味的地方。蒙面的斧头军团,实际上是符号化的暴力机器的象征。正如军队一样,这个地方是一个服从命令的地方,抹杀个性,抹杀差异,只有一个目的,那便是杀戮。暴力机器属于统治阶级,但注意到奇怪的一点是,暴力机器的组成部分,往往大部分来自于被统治阶级,于是奇妙的一点便发生了,在叛乱与镇压的过程中,实际上是被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自相残杀,如果不能够到达最后的权力巅峰的车厢,那么,这仅仅是一场无谓的流血游戏。由此,联想到阶级的定义,以及情境压力,我们不妨这样说,阶级确实基于物质利益,但有些时候,它也可以由阶级认同所确立。一个人处于什么样的阶级,往往并不是因为他生于这里,而是他感觉到在哪里能够获得认同感。这也是人根深蒂固的群体性所决定的。
        第一个寓言。这个寓言发生在叛军进入寿司车厢时,之前他们路过了植物车厢与水族馆车厢,而在这里,作为发言人存在的女人第一次提到了生态平衡这个概念。生态平衡是一个自然界的概念,它是一个循环的理念,所有生物与非生物都是自然界的一员,所以在其中,每一种生物与非生物都是资源。而自然界是一个资源有限的世界,于是便有了生态平衡这一动态循环的概念。在这里面,每种资源同时又是消耗资源的成员。反观列车本身,更是资源有限世界的一个极具特点的缩影,结合片尾统治者在统治车厢中提出的维持人口稳定的说法,虽然残忍,但在某种现实意义上来说,其实是带着合理性的。与此同时,人性在某种时候往往要屈从于自然规律。这第一个寓言,便是人不拥有自然,而自然,拥有人类。
       第二个寓言。这个寓言发生在教室里。从孩子的发言可以看出,人的意识从童年便开始养成,而教育,往往会成为一种灌输式的统治手段。所谓的从娃娃抓起,是非常有道理的。教师的教育手段,有歌功颂德,歧视,对外部的否定。下一个场景,便是分发鸡蛋的光头和蔼的仿佛教士一般,最后,教士与教师统统拿起枪,开始了扫射。可见文明虽然是更高一层次的发展阶段,但其根基,还是野蛮。而影片的魅力所在在于这种节奏的转变,从野蛮到文明、从文明到野蛮,一闪念,一瞬间,这种突变让人印象深刻。
        第三个寓言,在片尾处。当爆炸之后,列车损毁,人类毁灭殆尽,只留下两个孩子,一男一女,踏出列车,在寒风中面对苍白一片的世界,远处山峰上的北极熊告诉观众,这世界上还有别的生命存在。而男孩与女孩,就仿佛是亚当与夏娃一样,迎接他们的,是人类新的世界,一个残酷的,没有上帝的伊甸园。在列车上,反复在宣传列车是人类最后的净土,而片尾的结局恰恰否定了这种宣传,净土出现在白雪覆盖的山上,两个孩子,还有一只北极熊。但这种伊甸园的存在形式恰恰却是反伊甸园的,因为它代表着极端的匮乏,困苦,以及诞生于挣脱列车的束缚,依靠人类自身寻求新世界的形式。
        影片中还有一些细节颇有些意思,包括光头男这个角色,象征着一种混沌以及原始的邪恶,他不代表任何阶级,只代表自己,只代表暴力与杀戮。还有小女孩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暴力倾向,都耐人寻味。而统治者与车尾老人的交流真相,也同样值得人思索。一言以蔽之,人类世界,以及人类本身,是一个无比巨大又深奥的高塔,在这里,辛苦构建的一切可能一瞬间就会坍塌,而突破禁锢之后,可能又会踏入新的困境。人的一生,何其脆弱与短暂,我想本片的寓意所在,也许就是,人类与世界的关系,永远不应该是人统治世界,人与人的关系,永远不止于人统治人,而应该形成一种循环,基于理性控制之内,形成一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世界,这种世界,现在只存在于理念中,而未来,则未可知。而这种未可知,或许才真正是这部影片的科幻意义之所在。


全文完
写于2014年4月7日夜

 6 ) 拯救的逻辑

反乌托邦简直是个玩不烂的梗。同样是以战争和个人英雄主义为主体,虽然多半要加上一个酷炫的科幻背景设定,但主线上和种种爆米花大片也没什么不同,不过它就是更能引起观众思考革命、阶级、人性及各种同类关键词。

《雪国列车》就有一个很棒的设定,一节节的车厢不仅相对完整地复制和强调了现代社会的秩序,而且过关打怪式的叙事结构实在很精巧,简直像是回到楚原倪匡搭档的古龙片,明明是很陈词滥调的模式,但就是让人期待。而在这部电影中,车门后隐藏的并不仅是新的怪物,也是更为完整的世界。既是升级又是探索,主线情节的推进过程中又伴随着世界观描述的逐渐完善。

但反乌托邦本身依然让人无法期待。男主角的胜利很正常,男主角胜利之后发现自己也身不由己地走入循环很正常,男主角还没有胜利就已经接受洗脑走入循环也很正常。

无论在哪个社会,都必须面临这种局面,总有人要被牺牲。因为阶级总会存在,在任何一个社会中,牺牲最大的都是处于生物链底层的人,而如果选择革命,暴力取代和平,还会有更多的牺牲。但总有人义无反顾地选择革命,因为他们坚信自己可以建立起更好的秩序,更多地争取到自由和平等。

而威尔福德所做的,只是向男主角证实,并没有更好的秩序存在。要维系列车中的小社会,就必须各司其职,职责没有变,阶级没有变,能变的只是处在这个位置上的人选,调换人选,维系平衡,就是他所能做的唯一事情。根本没有什么拯救可言。当然,如果他愿意的话,维系平衡就是拯救,因为如果失去平衡,就会发生更糟糕的事情,比如人吃人,比如全员死掉。因而秩序就是人道,或者说,秩序至少可以保证基本的人道。

这简直像一场养成游戏。男主角一路走来,一路牺牲,他逐渐开始明白,为了实现那个唯一的目的,他就要义无反顾地往前走;所以无论是间接地杀死朋友,还是目睹他的拯救者死去,甚至是他原本应当拯救和领导的人群都被杀光了,他还是在往前走。

他差一点就被永动机给感动了。因为他意识到他的渺小,不知不觉他已经完全融为秩序中的一员,而永动机却像是神迹降临一般,凌驾于他的身不由己之上。

因此当他发现那个永动机下的孩子时,可怕的不仅仅是他突然再次直面了维系秩序所需要的残忍和不择手段(完全与先前的人道论相悖),也不仅仅是“孩子是明天的太阳不容伤害”,更像是一个神话的破灭。不是维系秩序很丑恶,而是秩序本身的丑恶,它并不伟大,也不神圣,也不是唯一的选择。


于是就迎来了这个既意料之中,又出乎意料的结局。

男主角拯救了一个孩子,也毁灭了丑恶的秩序,但与此同时,所有的人都死掉了。秩序只是手段,其目的是维系平衡,保全人类。之前男主角为了完成革命,已经近乎于杀死了所有让他起誓保护、作为他革命出发点存在的人的生命;而现在他又约等于杀死了所有人,只剩下两个孩子。

破坏秩序,是因为秩序会对目的造成伤害;但破坏秩序的同时,目的遭到了更大的伤害。虽然两个孩子和一个能生存下来的环境,听起来像是人类的新未来;但我还是觉得,男主角失败了。在这场他与秩序的角逐中,他全方位地认识到了秩序的丑恶(包括它不能被破坏这一点),并孤注一掷地选择了破坏。但这场破坏的结果是毁灭,因此这只不过从另一方面证实了秩序的坚不可摧。

在我看过的三部奉俊昊作品中,无一例外地都是类似的故事。以一人之力挑战社会秩序,最终一败涂地。探员们在追捕真凶的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身心代价乃至于祭出内心的阴暗面,但凶手还是隐没入茫茫人海中;宋康昊在强大的国家机器中突出重围,杀死了巨大的生化怪物,但他女儿还是死去了;而母亲同样也站在世界的对立面,跳出一支罪恶的舞。这些电影都与“过程”有关。主角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影片的主体是他完成这项目标的过程,同样也是细密地展现出可怕秩序的过程,最后,个人失败了,秩序赢了。


但《雪国列车》并不是一部纪实电影,电影的结局也不是停在俯瞰一节节毁灭的车厢上。

虽然听起来很俗套,但导演终于还是寄希望于一个全新的世界。

他用了整部电影来全然否定列车中的秩序,甚至否定了列车中的每一个人,包括将拯救本身当做维系秩序的手段之一的男主角的拯救者,以及希望拯救别人却身不由己地踏入秩序的男主角。在某种意义上,他们只是用更高级和含蓄的方式,来继续着末层车厢中“人吃人”的循环。因此,当男主角选择破坏全部秩序时,他才“自食”了一条手臂。

而最终的希望,就在一个崭新的、没有技术支持、没有奇怪的秩序、只有动物本能的原始社会,以及两个还没有学会杀戮的孩子(宋康昊的女儿曾经想杀人,却被他制止了)。

结合导演曾经拍过的几部电影,他终于在这部科幻片中制造了一个诺亚方舟式的大洗牌。


当然,我觉得这很可笑。

如果说原始社会是希望和拯救之源,为什么人类还是在竭尽所能地摆脱原始呢。人类还是会成长,还是会有技术革新。通过毁灭一切来获得重生,也不过是走更远一点的循环路。因为人会长大,人会变聪明,人会发展技术,人会繁衍,最终庞大的人群需要秩序。难道人类的堕落,就来自技术,来自社会秩序,来自进步本身吗。如果是这样说,当然是文明发展得越远就越堕落,最好的方法就是杀死所有人,并且不要再重来。

但是这样就回到了上一个步骤,所有人的死去同样也意味着秩序的胜利。


……好像有点不对。

换一个角度来看,与其怪罪于秩序,不如说,在秩序的完善、技术的进步背后,隐藏的依然是原始的贪婪和自私。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职业差异、“各司其职”并不是导致不平等的原罪;相反,权力的膨胀和滥用暴力来巩固权力才是。

咦,有什么奇怪的东西混进来了,这不是高中历史学的分权与制衡吗。不好意思,居然暴露智商了。

总之,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不论什么时候,杀死所有人,再寄希望于两个孩子一头熊,都好像有点不太对呢。

 短评

《发条橙》混搭《饥饿游戏》,《2001太空漫游》穿越《2012》,《人类之子》勇闯《楚门的世界》。一次新鲜而刺激、夸张而极致,五味杂陈、绝妙又荒诞的银幕体验,值得去深挖又担心过度解读的电影。勇敢的少年们,大胆的走出列车去创造奇迹吧,因为雪国世界自会有冰雪女王拯救你们!

8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北极熊内心OS:老子找了这么久终于找到食物了(。

9分钟前
  • M A R A
  • 推荐

【Spoiler Alert】北極熊的快樂結局

14分钟前
  • 何倩彤
  • 还行

演得最好的是头牌车厢举手说车尾人吃自己屎的那个小女孩,一副碧池脸是怎么训练出来的,太传神

19分钟前
  • 囧叔
  • 推荐

最后,韩国人终于成了全世界人的祖先。

21分钟前
  • 安东
  • 还行

又一次赤裸裸的展现人类弱点的好电影,一列列车充分展现了人类的善恶美丑。当大自然都被冻结的时候,人类依靠的却只是一个引擎,一个让生命维持,却创造着让底层人民为吃一顿饱饭而互相厮杀,上层人民糜烂享受又绰绰有余的不公社会,但这一切都是由拥有权利的引擎控制者所操控,有善有恶才是平衡吗?

22分钟前
  • Braver.J
  • 推荐

黄种人夏娃和黑种人亚当步出长长的产道,来到一个没白种人什么事的白色世界。The End。

27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吃孩子,吃自己,残肢刑,杀孕妇。但目的并非卖弄这些细节,而是为了表达严肃的主题,完爆昆汀和Edgar Wright。幕后黑手挡不住自由意志,绝对权力腐蚀不了革命青年的心,小奉数一数二的作品。

30分钟前
  • 风间隼
  • 力荐

如果我是导演就让男主被洗脑成功。轮回神马的才有意思呢。

31分钟前
  • A.T.Z.
  • 推荐

我也曾手里攥着一张硬座票,痴痴地望着卧铺车厢里的人们。

33分钟前
  • Obtson
  • 推荐

到最后食尽熊归山,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38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妈啊想想摄影是怎么架机位的都觉得头疼,列车设定意味着从头到尾全巷战,导演也是蛮舍得想

43分钟前
  • 黄青蕉
  • 力荐

兼顾商业片的节奏和文艺片的野心,奇观式的暴力和场景创意绝佳,故事的背景和世界观的构建却算不得漂亮,最后全靠演员大段的对白来丰富,而之后紧接着就是真相的反转,大爆炸式的信息量一股脑的堆在一起了。你姑且称这种剧本大尾巴狼式的叙事败笔叫反高潮吧,玩不好就会功亏一篑。★★★☆

4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片子不很血腥,却建立在黑色压抑、灭绝人性至绝望的背景下,寒意来自想象空间。这是人类的寓言,关于革命与阶级,甚至搞出些圣经启示录之类的感觉。影片野心太大,电影多少有些承担不了,只能草草收场,靠几段独白讲出核心。动作场面很赞,节奏感,恶趣味。鱼,幼儿园这种。蒂尔达·斯文顿很亮眼

4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这种中国不会上映的片中国人也拍不出来。抛开棒子的种种,韩国导演近几年在国际上的表现不得不让人佩服,强烈的风格,让人一看就知道是韩国电影,哪怕演员换成清一色的好莱坞。本片虽然bug较多,但是依然很好看,另外Chris Evans总算有一部让人满意的作品了。

53分钟前
  • É
  • 推荐

3.5 结尾功亏一篑,埃文斯绝对应该被成功洗脑的,否则整个苦心建立的政治寓言是失效的。

58分钟前
  • LOOK
  • 还行

相当精彩,看似过关战将的模式,内容极为丰富与深刻。一辆列车封闭的小社会、完整的生态系统,人类善恶美丑,贫富贵贱包罗万象。后工业时代质感,蒸汽朋克、反乌托邦精神内核,到头来却发现是上帝与魔鬼的契约。整体震撼,结尾稍显弱,是奉俊昊的妥协,假如让队长最终登顶进入死循环是极佳的政治寓言

1小时前
  • 乌鸦火堂
  • 推荐

那头白熊最后要是把小孩们都吃掉就神作了~汉江怪物泥滚开!!!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装个温度计就解决的事搞得这么血腥

1小时前
  • 张小强
  • 较差

前半小时错位的黑色幽默就已经有种浓浓的B级山寨感,各种层面的硬伤更是遍布全片,主题过分追求高大上可随后半段莫名的情节发展在逻辑上又充满自我矛盾,结局更是无力得令人发指。。只能看在中段还是有不少亮点的份上勉强给出三星了。。。现在对奉神的心情大概形容就是看完宁浩大劫案受的伤再乘十倍。

1小时前
  • Steamed Punk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