傀儡人生

记录片中国大陆2016

主演:内详

导演:内详

播放地址

 剧照

傀儡人生 剧照 NO.1傀儡人生 剧照 NO.2傀儡人生 剧照 NO.3傀儡人生 剧照 NO.4傀儡人生 剧照 NO.5傀儡人生 剧照 NO.6傀儡人生 剧照 NO.13傀儡人生 剧照 NO.14傀儡人生 剧照 NO.15傀儡人生 剧照 NO.16傀儡人生 剧照 NO.17傀儡人生 剧照 NO.18傀儡人生 剧照 NO.19傀儡人生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21:10

详细剧情

木偶戏,自古被称为傀儡戏。该片通过讲述学布袋木偶女孩考学的故事、木偶剧团团长为传统艺术的发展费尽心机的故事、雕刻木偶的师傅不同人生道路的故事、台湾霹雳布袋木偶掌门人创业的故事以及迷恋霹雳木偶角色扮演女孩的故事,来反映出在大时代变革之下,传统的木偶艺术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同时,也讲述了海峡两岸木偶艺术的交流、传承和发展,每个故事都演绎着悲欢与离合,关乎着传承与梦想。

 长篇影评

 1 ) 活在七楼半

去马丁弗莱莫大厦七楼半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在电梯运行到七楼和八楼之间时猛按强制停止按钮,然后拿起撬棍撬开电梯门,绝对没有九又四分之三车站那么轻松。

于是,欢迎出生,来到七楼半。

七楼半是一个尴尬的位置,不管马丁先生再怎么粉饰将它合理化,它永远是这个糟糕的世界。而且是你自己用尽全力撬开电梯门,从母亲的子宫里出来的,不是吗?每一个走进七楼半的人都是完全自愿的,在低矮的天花板底下,弯着腰,卑躬屈膝地作息着,想要舒缓一下就只能坐着,丧失行动力。七楼半就是克雷格的木偶舞台,作为木偶师的他,当自己走进来的时候也必须弯着腰成为一个大号的木偶。木偶是用来演戏的,所以他又成为了世界上最杯具的男主角,勾搭美女未遂,老婆还和被勾搭的美女好上了。

毫无疑问,克雷格是一个艺术家。他的艺术是压抑着的太多的潜意识的爆发。怀才不遇,所以才有了影片开头那场木偶戏;欲求不满,所以才当街被胖揍一顿。他没有像帕斯卡尔那样认为思考能力让人类成为高贵的苇草,他心里很清楚他痛苦的根源,就是因为他受着人类拥有知觉和思考能力的折磨。就像他自己说的“because consciousness …is a terrible curse.”这种知觉应该是本我的一种表现,在自我实现了一部分自我价值后渴望被认可,渴望被爱,是所有人类的正常生理和心理需求。如果没有知觉,就不会做出比较,也就不会产生欲望。于是克雷格内心极度渴望着一种抽离状态,超脱永远被压抑束缚着的生活。

抽离无非有两种去向,向上和向下。前者,去做操纵者;后者,去信仰宗教或者哲学,甚至任意一个理论和学说。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因为它更加轻松。信仰的意义在于它可以代替你做出判断,替你省略权衡取舍,替你省略辨析是非。现实世界中遭遇到的一切在脑中激荡起的反应,都可以被信仰按照标准化流程处理。被信仰的价值取向贴上分类标签后,被超我认可的内容可以留下,不被超我认可的则被埋藏到潜意识里。毫不拖泥带水的标准化流程大大提高了价值判断的工作效率,于是有信仰的人很少纠结。所谓宗教信仰让人内心平静就是因为一套价值体系代替了作为一个独立思考的人的工作,放弃独立性,得到所谓的内心平静。

可是克雷格不愿意,他想要成为上帝,于是他操纵木偶,钻入约翰马尔科维奇的大脑去操纵他。值得注意的是,操纵(manoeuvre)这个单词的词根是man,是手的意思,正喻指着克雷格灵巧的双手。但是一个貌似能够成为上帝的人也根本没办法超越七层半,因为他遇到了麦克馨,一个鬼魅妖娆的女人。

第一次见到麦克馨,克雷格没有经过任何道德挣扎就沦陷了,甚至当麦克馨在酒吧发现他已婚时他也没有多余的辩解,直接表白。麦克馨身材高挑,却很少在七楼半显示出弯腰的样子。不是伸长双腿斜倚着柜子,就是干脆坐在地上。她不舍得委屈自己,就算是在七楼半,她也要随心所欲地生活。没有道德的约束麦克馨,因为很邪恶所以很诱人,让克雷格和他老婆洛蒂都疯狂地爱上了她。因为她代表着“本我”也就是“快乐原则”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原始最迫切的愿望。

麦克馨也在追求爱,但是她追求的目标很模糊。她爱洛蒂那女性化的温柔灵魂,也舍不得马尔科维奇的身体,所以当得知克雷格操纵马尔科维奇和她上床后很冷漠地不置可否了,直到和拥有克雷格灵魂的马尔科维奇结婚后她才发现洛蒂才是她的真爱。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用自然的方式怀上了洛蒂和她的孩子,不是任何别的男人的,还有比这更完美的同性结合的方式吗?

于是,欲望才是木偶师,她手提丝线指尖翻飞,控制着人们的行为和思想,是真正的操纵者。去往马尔科维奇大脑的门外排起长队,人们都渴望做那15分钟的操纵者,属于上个世纪的马丁组团寄生,病毒一样不停地发展壮大,他们的欲望则是生存。

我认为电影中最精彩的部分是马尔科维奇自己钻入通道。看到这里时,我各种猜测,是一个无尽的隧道吗?还是一个像盗梦空间里那样无穷的镜面反射?当马尔科维奇落地时,我发现自己太菜了,思维还是挣脱不了三维空间的物理束缚。而编剧就是个天才,他让马尔科维奇落入的那个世界充满马尔科维奇:性感妖娆的马尔科维奇,服务生马尔科维奇,风骚歌女马尔科维奇,菜单上印满了马尔科维奇,他吓得大喊大叫,却只能吐出“马尔科维奇!”的声音。这也许就是弗洛伊的所讲的“投射”,将自己内心试图压抑的特点转移到别人身上,只不过在他的脑中,一切都反了过来,他内心的东西化成各种人格展现在他面前,既有被压抑的欲望,也有理想人格。在马尔科维奇的“我世界”,一切都是“我”。

这是一个关于操纵的故事。编剧一定是一个弗洛伊德的粉丝,成功运用他的学说的同时加入了自己在哲学高度的思考。人类永远只能活在七楼半,拥有上天赐予的创造力和爱的能力,高于七层,然而受到制约,低于七八层。这种制约不只是低矮的天花板,还包括与每一个擦身而过的人之间的互动损耗掉的能量。操纵别人木偶可以自娱自乐,操纵别人可以满足情欲,可是如果连操纵的念头都是被操纵的呢?

活在七楼半的唯一原因是:八楼还有一双手。

 2 ) 我就喜欢越看越多思考的片子,捞几个问题请教大家。

  1.那些老人们何去何从?如果说John Malkovich是个通道,这个通道的程式是什么样的?
  2.我这样理解对不对阿?老人们最后都进入了John Malkovich的潜意识里,但莱斯特(母体意识是那个船长)的占领力量强大正如克雷所以成为John Malkovich身体的主导。七年后他意识到Malkovich的身体老了需要下一步的寄宿,于是又约了一些朋友等到小女孩艾米丽长到44岁那天零晨之前进入她身体,她身体内就有原来进入Malkovich的那帮老人的意识,也有后来的查理,弗萝等,谁能力大再领导艾米丽,等到艾米丽的孩子44岁了这帮人或者说这帮人的意识再一次大迁徙。于是越积越多。那么这帮人实际上实现的是意识的长生不老,但是除了那个力量强大者,其余在潜意识里的只能“活”在Malkovich成长的回忆中。老人们和艾米丽体内的克雷有区别,他们是自由的的潜意识,可以在Malkovich的回忆中或者当下,并对主体有轻微的影响,克雷是禁锢的潜意识,只能随着艾米丽的活动而思考,不能对艾米丽有任何的影响。当艾米丽的寄主又带着一帮潜意识迁徙下一个时,克雷这个禁锢的潜意识何去何从喃?是消失还是在下一个宿体内继续被禁锢?
  3.John Malkovich有个通道,按老船长的意思,他女儿艾米丽有他的遗传基因应该也可以成为通道,由此看来,成为通道都是与JohnMalkovich有血缘关系的,那个七楼半的洞口同样适用于他女儿么,但是莱斯特的身体和John Malkovich并没有血缘关系一样可以被接通,(我估计也是别的某一处的洞口)。这里是不是说其实并不需要非得是John Malkovich或他的子孙,其实每个人都可以被连接,只是还没找着连接你身体的那个通道。呵呵,所不定哪天你的通道被发现了,别人就进去了。
  4.Malkovich本人的意识去哪了?变成了潜意识?进入通道的老人们意识在宿体内时自己的身体在哪?一些时空穿梭的片子是连身体带意识都穿梭的,比较符合物质守恒定律,在想要是Malkovich配了克雷的身体掉到水沟后大叫我是Malkovich阿,怎么变成这副模样可能会适合定律,当然了,本片有它自己的思想,科幻有时要打破定律,既不像《万能钥匙》一对一的交换式惊悚,也不同《十三层阶梯》惠山泥人似的套进式虚拟,这可是一对N的和谐共存式哲学片阿。
  5.木板。我个人感觉是木板进入洞口,木板的意识也进入Malkovich的身体,当然木板没有意识,就称之为零意识,和克雷的意识第一次一起进去的,最后克雷出来时,挤或者碰撞等因素把零意识也带了出来,零意识需要现实的木板宿体,最终也出来了。这样一想那个洞好有黑洞的感觉哦,又或者说其实木板也是有意识的,虽然可能只有一点点,但也不是人类所想的那么冷漠。

 3 ) 性遗忘、冷漠、自我迷失

克雷格和罗蒂的婚姻本身就是一场闹剧,两个人互相之间完全没有任何爱的联系,只是彼此相处只是为了符合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
克雷格在街边的一场带有性暗示的木偶表演,显然是为了印证他的理论“木偶和操偶师的心灵是相通的”,这也为马克辛顺利占据他的心作出了前提设定。
而罗蒂的一生,至少是前半生,完全沉浸于动物的世界,她没有或很少产生对爱欲的幻想,一心扑在关照自己丈夫根本不在乎,不知道名字的黑猩猩、蜥蜴、狗等动物身上,头发蓬乱,衣衫宽大,皮肤干燥(真是委屈了卡梅伦迪亚兹)。直到马克辛出现,她才真正洞悉到自己内心所需要的,她对这个同性的欲望尤其强烈,甚至到了如果不能拥有至少可以毁灭的程度。这使得这个角色从出场时的正常和默默无闻变得丰满充盈,极具爆发力,同时暗示了我们处在这个规矩的社会环境中,往往跟着别人早已设定好的轨迹行进,要是没有“马克辛”这一催化剂出现,我们的人生永远不会反应,永远对命运无知。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清楚生存的意义是什么,也不明白到底哪儿才是目标,什么时候会到达终点,总之就是这样平平淡淡行尸走肉地存在。但是,心中某个地方一直有个触媒点,一旦触及,不是爆发就是毁灭。

 4 ) Being XXX——其实这样也不赖

       当你进入一个新的公司工作,因周围陌生人的目光而焦虑时。你就想象自己只是寄居在别人的脑子里。而你所寄居的那个人是在这个公司里工作了很久,社交娴熟,人见人爱。你只是寄居在他身上,跟着他一起轻松自如的微笑。
    当你和女朋友约会,不知怎么讨得女孩子的芳心时。你就想象一个调情高手寄居在你的脑子里,通过你的眼睛放电,帮你搞定约会。
    有点儿像多重人格,当原本的主人格因痛苦和紧张不愿面对的时候,其他的人格就跑出来帮他。于是,I am变成了We are。
    其实这样也不赖。只要你别太入戏,忘了自己原本是谁。

 5 ) 《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夫妻两个爱上同一个女人是种什么体验

感觉约翰·库萨克还是很会选片的,《幻影凶间1408》、《致命ID》、《2012》都是百看不腻的电影,这部《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更是脑洞开出天际。影片涉及灵魂说、双性恋、跨性别者、长生、性爱、动物保护、种族歧视、宗教禁欲、乱伦等诸多领域,虽然大部分没有过多深入,但前四种题材单提出来都能大有作为,而在本片糅杂在一起居然也炖的味道精辛辣讽刺精妙无比。如果角色性格和心理活动再丰富饱满一点的话,这部烧脑经典更要名垂影史

影片讲述约翰·库萨克饰演的木偶师虽然技艺高超,但却郁郁不得志,凭借本行既赚不到钱又找不到其他工作,妻子洛蒂希望他去找一份工作,于是手指灵活的木偶师成为了一家公司的档案管理员。某日,他发现这个公司有条秘密通道,爬进去的人可以进入一个著名演员约翰·马尔科维奇的脑中十五分钟。他把这个秘密告诉了他爱慕的女同事马克辛,两个人组成了一个公司,对每个想成为别人15分钟的人收费200美元。直到有一天马尔科维奇发现了这个秘密......

电影最惊悚激动令人坐立不安的一幕莫过于倒霉的被无数人穿越的约翰·马尔科维奇发现了这个秘密后,亲自爬到地洞中一探究竟。当他进入他自己的身体后,发现整个世界的人都长着他的脸,而世界上的语言和单词都变成了一个词——马尔科维奇,他的名字。人们不断重复的“马尔科维奇”这个单词来交流,所有人都长着同样的面孔,却可男可女、可幼可老、可喜可悲。人人都是马尔科维奇,独特性和唯一性在这里彻底粉碎。

狭小的公司也预示着这本来是一个木偶世界,每个进来的人都不过是被操纵的木偶,即便我们的主角是个木偶师,来到奇异世界之后也不得不迷失自我

木板的设定意味着只有渴望再次变回自己的人才能离开马尔科维奇的身体,只可惜人人都有成为别人的心,却没有改变自己命运的能力

根据后面的情节,我们可以推测出,在真正的马尔科维奇进入前进入的那个游客进入了马尔科维奇的脑子,而马尔科维奇进入的则是自己的潜意识,也就是说那个游客进入的是马尔科维奇进入自己大脑潜意识里的身体,看到的也是马尔科维奇的潜意识。这个全世界只有我、以自我为中心的影像令人不适的地方在于,它既彰显了马尔科维奇傲慢的一面,也揭露了他内心世界的孤独。影片的女同恋人因爱生恨从地洞钻到他身体里时所看到的是马尔科维奇深深隐藏在潜意识下的童年回忆:父母对他的忽视、在他面前肆无忌惮的做爱、被父母无理由惩罚、自我否定、被嘲笑是同性恋、没有朋友、被女伴嫌弃......如此悲惨的童年史让他的潜意识里构建了一个完美同时也绝望的城堡:里面有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只有他。

这就是我们被潜入的可怜的大男孩,他成为了他人实现梦想的人皮架子、成为了别人寻求刺激的人体VR游戏机、成为了野心者实现长生的工具,许许多多的人成为了约翰·马尔科维奇,但没有一个人真正关心过他的过往和人生。尽管在好莱坞成名,人们既记不住他的名字也记不住他的作品。成名后的他和童年的他别无二致,存在感低到爆棚,偏偏人人都想在折磨他的人生上分一杯羹。不敢在做爱时反驳身上的女人叫错了他的名字,甚至在被入侵时只能悲哀的恳求。他的脆弱和无助被暴露了个干净,然而在弱肉强食的残酷法则下却只能成为牺牲品。

这只猩猩的存在其实也是马尔科维奇的一种象征,它和马尔科维奇一样都拥有不幸的童年创伤,猩猩通过与童年相似的场景解开女主的绳子救了它,与此同时也救了一直饱受创伤滋扰的自我;而马尔科维奇没有这样的机会,他的痛苦如影随形,并让自己因此毁灭。

这家公司的拥有者,莱斯特先生,是精通使用地洞获得永生的人。他的公司在七楼和八楼之间,也就是7½楼,或许是在致敬《哈利波特》系列通往巫师世界的9¾站台。按照莱斯特公司简介的说法,这个楼层之所以天花板低到正常人只能弯腰驼背走路,是因为公司创始人是个建筑商,因为听从并爱上了一个侏儒的建议,为了证明友爱和平等而故意将这个楼层天花板设计低,以此让侏儒工作更为舒适。而事实上除了这个匪夷所思的公司视频简介里,我们再也没有看到第二个侏儒出现。这个楼层因为工作环境对正常人来说比较恶劣所以租金极低,这反而使它很受贪心老板的欢迎。在纵享冷漠的世界,这个公司的实质直点虚伪。

莱斯特拥有一本书,教他如何使用地洞入侵他人的身体获得永生。他一定要在地洞通向的那个人年满44周岁的午夜十二点前入侵,否则地洞对面就会变成另一个有马尔科维奇血缘的婴儿。而入侵婴儿是极为危险的,因为从此就不能再出来,只能以另一个人的视角看世界,这不符合长生者的本愿。而且还有一个潜在的危险,容易成为被他人入侵的人皮VR机。

性爱是片中极微妙又重要的存在,片中的三个主角正是因为对性爱的渴望而铤而走险在穿越中玩新花样,或是女入侵男和女做爱、或是男入侵男和女做爱,双性恋美女马克辛明明怀了被入侵对象马尔科维奇的孩子,而孩子的父亲却是身为女人的洛蒂。最后恼羞成怒却蚀把米的木偶师通过地洞进入了他们孩子的身体,日日觊觎着自己的母亲,怨恨着曾经是自己妻子现在却成了自己另一个妈的洛蒂。这已经不仅仅是跨性别者的焦虑,更是迷失在性爱中的乱伦狂躁。

片中有两段木偶戏最经典,一段是片头木偶师操控木偶,在木偶发现真相后的绝望和醒悟,之后木偶师操控了真人后以真人表演了这一残酷;一段是修女和牧师被分隔在两间屋子,彼此在幻想中做爱。这段性爱暗示了片中所有性爱的悲剧,即被压抑的欲望。人人都无法和自己最心爱的人做爱,爱情不过是一场无望的幻想,阻碍才是我们激情和前进的动力,而拥有不是。

而两个女人潜入马尔科维奇潜意识的一段特效,以其1999年的身份足以和《盗梦空间》中失重电梯一段相媲美。女人在奔跑中从一个房间钻进另一个房间,房间与房间之间连接着不同的方向、时间和空间。整个空间都是马尔科维奇的暗黑童年,这个帮助洛蒂认识到自己真正的性取向和性别的人、这个让马克辛找到自己真爱的人,却彻彻底底被忽略了。一如他的人生,一如他的自我。

这部竖立着软科幻旗帜却探讨着哲学上本我的作品,虽然脑洞大开疯狂新颖,实际上却是悲哀的基调。人们在自我价值否定的前提和偷窥欲的刺激下成为另一个人,入侵者成为原始驱动力本我,对名利和物质的追求是他们探索自我的途径,这幅有钱有名却没有真实存在感的驱壳成为了众多自我人生失败者的渡船。可是活下来的究竟是马尔科维奇还是入侵者?在性格分裂症和跨性别者身上,谁才是真正的本体?庞大的哲学迷思贯穿这部影片,唯一可以知道的是,任何人都逃不开木偶的身份。人生从来不缺怪诞荒唐的闹剧,但缺少真正知道自己要什么、自己是谁的人。

 6 ) 查理考夫曼作品:关于《傀儡人生》自恋心理和人格面具的思考

查理考夫曼的作品,有着其他导演所没有的精致和猎奇,他在电影中所探索的很多东西,不仅仅与我们生活本身相结合,更重要的是,他在传达给我们一种存在于内心中的东西。

在他编剧的电影作品中,你总能找到关于“本我”,“自我”,“超我”、这几个元素,比如在电影《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里,超我就是爱情复合下的乔和克莱门汀,本我则是处于梦中的乔和克莱门汀。

这三个名词各代表什么呢?

本我代表的是绝对的放纵和自由,超我则是代表着智者的身份(《失常》里面斯通在大众面前所表现的“人格面具”,即为超我人格的展现),而最后一个就是自我,是介于本我和超我之间的,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之间的真正的我们。

了解了这三个名词的概念,我们就好理解这部电影大部分的内容了,电影《傀儡人生》可以说是荒诞和奇幻的,在电影《失常》和《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里面,梦境是无法和现实进行直接的交流的,而在这部电影里面,梦境和现实的通道被打开了。

这说明人脑中存在的潜意识和主观思想都成了这部片子中客观展现的主题,在影片的一开始,,主角克雷格·施瓦茨操控着手中的木偶的一幕,其实就是影片意识形态的展现,同时也是影片想要讨论的最中心的问题。

灵魂是什么,肉体是什么?两者又有什么关系?

影片中克雷格操控着毫无生命的木偶的过程,其实就是为之后操控马尔科维奇的身体做铺垫,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克雷格操控木偶的过程中和操控马尔科维奇的过程一样,都是将思想传递给了肉体或木偶的过程,在此,思想是具有主导作用的。

然而,肉体是什么呢?

肉体就是我们所提到过的人格面具,首先,我们是很难去决定自己的人格面具是好是坏的,所以在某种程度来讲,人格面具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满意度的高低,在现实社会中,每个人都是人格面具的持有者,在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里,老爷的人格面具就是权力的象征,而女性的人格面具就是低贱的象征;在影片《孔雀》里,二姐高卫红刷盘子和看孩子两种工作的取舍,决定她所处的阶级的高低。

在影片中,每个人都想成为马尔科维奇,因为每个人都能从马尔科维奇身上拿到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而且,最最重要的是,他是本我精神释放的绝佳场所。

成为十五分钟的马尔科维奇和成为木偶一样,都是主角从自我变成本我的一种主观上的转变,这在心理学上称为投射作用。

投射作用:将自己存在的主观欲望或冲动强加于其他人身上,从而达到防卫自我的目的。

正因为有了投射的产生,才会使得本我的精神释放得以开始和结束,影片中多次提到了克雷格、克雷格的妻子、马可辛三人的爱情争夺,三人又各怀鬼胎。

克雷格进入马尔科维奇的过程正如克雷格本身操控木偶一样简单,在这部影片中,肉体存在的意义就是受思想操控。

克雷格的妻子是最有冒险精神的一个角色,她提到了一个很有趣的概念,即“马尔科维奇的女性面”。

这种男性外表与女性认知(或女性外表与男性认知)相结合的形式就是代表了男性力量与女性力量整合的过程,通过这样的整合来让自身更完美。

在影片的前半段里,一直探讨的都是关于进入他人潜意识中所发生的事情,而在后半段里,镜头一转,开始探讨更加深入的东西:如果自己进入到自己的脑(潜意识)中,会发生什么?

在影片中,马尔科维奇进入到马尔科维奇的潜意识中,看到的所有人都变成了马尔科维奇。

这其实是马尔科维奇自恋心理的一种表现,在影片《失常》中,主人公迈克尔斯通在梦境中被众人追逐的展现,就是自恋心理的表现。

这部电影很好的将现实、梦境结合在了一起,在电影《红辣椒》中,这种展现也同样存在,通过将梦境与现实进行混淆,来营造一种超现实主义风格的大环境,借用心理学与电影学巧妙结合的外衣,来让整部片子的探讨变得更加深入和细致。

之后,再说一些小细节。

影片中所表现的7/8之间的七楼半,象征的就是阶级与阶级之前人格面具的对抗。

就像我们脑中存在于夹层的灵感一样,转瞬即逝,然而就是这些支离破碎的记忆和思想,不断的打断我们的正常思路,甚至有时会占据整个潜意识。

在影片中途,出现了一直黑猩猩,这只黑猩猩是洛特——克雷格的妻子养的,一直患有童年阴影导致的胃溃疡,影片在开头并没有给出黑猩猩过去的故事背景,直到当洛特被克雷格扔进黑猩猩的笼子里时,这种故事背景才真正为戏剧冲突的解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黑猩猩因为在小时候没办法解开父母身上的绳子,而失去了父母,而在此刻,他解开了洛特身上的绳子,不仅仅对自我童年阴霾所造成的冲突做了交代,同时也是将洛特的困难解决了。一举两得。

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在影片的最后,克雷格的声音出现在了小女孩的潜意识里,其实就已经代表了克雷格的人格封禁——因为之前在影片中有过解释:进入到幼年的寄主中会被吸收,因为寄主本身并未成熟,很轻易便会被寄主的自我意识所吸收,而主角克雷格就成为了寄主潜意识中的一个傀儡。

就像在开头他手下的木偶一样,开头和结尾互相照应,戏剧性的讽刺,却让人心底一凉。

影片中所表达的很多东西都是属于查理考夫曼的奇思妙想,初看是觉得晦涩和生硬,等到看得多了,了解的多了,这些东西就自然而然的融入到脑袋中了。

记得之前看电影《穆赫兰道》,惊诧于电影的大尺度,也迷惑于影片视听语言的晦涩和怪诞,直到接触了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之后,整部电影就开朗多了。因为看得多,所以想知道的也多,又因为想知道很多之前没有听过的,所以就变成了读和写,以及思考。

看电影就是一种思考的过程,也正因为看电影的过程,我学会了查阅书籍和资料,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也丰富了自己的思想,成长绝不是形而上的过程,他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去验证去实施的,我们常说他人如何如何,却根本看不到别人在光鲜外表下做出的努力——在此不愿鸡汤太多,只聊电影。

人生就是一个逐渐得到人格面具的过程,而《傀儡人生》则给予了我们一次弯道超车的机会,我们得以在未经努力的情况下拿到属于自己的人格面具,而这种人格面具的意义是什么呢?

权利和金钱,以及欲望。无外乎这三点,查理考夫曼在《失常》和《傀儡人生》中都对这些方面有过隐喻,昨天看了一部电影,是大卫芬奇的《心理游戏》(过几天会写影评),同样也有关于人格面具的思考在里面。

我们无法去避开人格面具谈论真正的本我,因为人格面具是社交的一种重要的媒介,但是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呢?

在超体里,导演吕克贝松将生命视为一次传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的唯一证明就是时间。我很赞同这个想法。

让肉体去解决琐事,灵魂留给自己。

灵魂是一切意义的所在,而肉体是物质的本源,生命的意义在于周而复始,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马尔科维奇,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得到永恒。

致敬生命。

最后,谢谢观看。

 短评

好本子,影片布满丰富的隐喻和意象。好奇心、偷窥欲已满足XD,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了通往某人大脑的秘道,你会怎样?想起红辣椒中梦境场景,想起博尔赫斯环形废墟。可能是今天太热了,没有被电影气氛整个包围,不过仍然推荐感受一下此片,推荐语是马科维奇,马尔科维!奇马尔科?维奇马,尔科维!

2分钟前
  • 握不住的灵魂
  • 推荐

木偶师操纵木偶一样操控着马尔科维奇的意识,攫取名利成就,在取代他人的过程中不断探索自我……如果世界上存在某个秘密通道通往查理·考夫曼的大脑,花光运气也要爬进去一探究竟,各种颠覆眼界的奇思妙想肯定不负众望。好在我们不用真的爬,因为他还有电影。

4分钟前
  • 喻鸣
  • 推荐

太先锋了,无论是场设还是世界观。“套娃”式世界中“我”的意识,喻体本体论,人灵肉间的剥离和情感断层,控制与反控制,身份质疑,简直什么凡世间的作用力都有了。然而如同所有考夫曼作品一样,它的缺点也很明显:编剧立场在影像建立上过于留痕,故事功能性有所丧失。

6分钟前
  • Obtson
  • 推荐

肉身借你,表情抒爱,长命百岁。存在主义是一件虚幻的事情,我是谁?躲在我眼神后面的是谁?我又是寄生在谁的神经中枢?又或者,这根本不配称为傀儡的人生,因为我根本就是人生的傀儡。

9分钟前
  • JulyChan
  • 还行

好哲学,还是我想深了?

11分钟前
  • 扭腰客
  • 力荐

1.看过的最爆笑的电影之一,幽默指数满分。2.想象力已然突破天际,如果有"生命中绝不可错过的电影",本片肯定当之无愧。3.尽管查理·考夫曼(编剧)脑洞大开到几乎难以收尾,但本片内涵的多义性足以弥补这个缺点,关于自我的本质、精神与肉体、人格与潜意识、社会规训与压迫......4.细节到位。(9.5/10)

12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真是奇妙的观影体验。。怪异又科幻,有趣又烧脑,是一种看完想领悟出什么但是又无从想起的感觉

13分钟前
  • bay135
  • 推荐

哲学的魅力在于开放的不确定性 一旦把它定义了便显得廉价。像这电影 前大部分都在探讨人与人的联系 从一个洞口可以进入另一个人那么你是自己还是进入的那个人?结合男主的扯线木偶整个设定就很有趣了 但是老板解释自己是多重性命后开始主题就散了 加上蹩脚的三角恋就更迷了 哲学啊 还是纯粹点好。

14分钟前
  • 黄悦_
  • 推荐

木偶在聚光灯下跳起名为自由的舞蹈,命运在云端之上奏起名为轮回的乐章。孤独和欲望在虚无的两端相互试探,天真与狂野和在真实的尽头彼此凝望。如果全部的喜怒哀乐都是廉价的身不由己,如果所有的爱恨悲欢都是约定的无可奈何,那隐秘的丝线就悬挂在眼前,我已耗尽所有的热情去分辨,却只抓住一捧破碎的阳光。真不愧是天才编剧查理考夫曼,如果本片是1,那么穆赫兰道就是0,林奇试图在千丝万缕的破碎中传递一种完整,而查理考夫曼恰恰相反,他用一种完整表达无所不在的破碎。从肉体支配,到意识入侵,再到灵魂寄生,这是一种无孔不入的,超越轮回的“意识宿命论”,从玄学上讲,是一生万物,从哲学上讲,你就是我,我们互相操纵,彼此吸引,共同孕育,最后化成彼此潜意识里的某个念头,这是多么疯狂而荒谬的事情!如此牛逼的剧本再过多少年也不会被遗忘。

15分钟前
  • 拔剑四顾心茫然
  • 力荐

查理·考夫曼无疑是一个天才编剧,他将无数隐喻灌注在了这部黑色喜剧中,并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呈现了出来。操纵与被操纵这组贯穿影片始终的关系极为精准地暗示了现实中人们的处境,包括那个极为促狭的七楼半也都是对憋屈人生的真实写照,其中最令人叫绝的无疑是马尔科维奇的自我窥视,妙到不寒而栗。

17分钟前
  • 超cute侠
  • 力荐

囧。。。伕妻愛上同一個女人。。。還搶。。。

21分钟前
  • 力荐

考夫曼电影长片编剧处女作,充满恶趣味的神剧本,只能想到马尔科维奇自己进入自己大脑的那个情节,往后就放弃猜情节专心看片片了。精彩段落除了上面这个还有两个妹子在马尔科维奇不同层面的潜意识的追逐戏([盗梦空间]果断是从这儿来的)。设定不甚圆不过没关系,考夫曼就是牛逼。

25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半小时的地方才看懂……查理·考夫曼真是天才编剧!

26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刚开始觉得节奏很好,思路很清晰,越往后,越觉得导演什么都想交代,最后一锅端,大杂烩,没了。亮点就在于营造一个奇幻的方式,让人去窥视人。满足自己的私欲。

27分钟前
  • 软蛋黄
  • 还行

电影的魅力几乎都来自于诡异惊人的剧本,轻微的实验性质和不出彩的导演技术都是电影的跛脚点。影片在一些时刻令人抓狂,让观众感觉有人可以进入自己的大脑。它暗含着一个强大的哲学问题,我们的意识究竟源于自己还是仅为一群外来意识的集合,这个问题掩盖了所有角色。

28分钟前
  • 韩伯愚
  • 推荐

其实挺好看的,想法也好,就是越往后导演越不知道该抓什么主题了。尤其是结尾,算是有些失望

33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还行

如果七楼半的低头哈腰是人生常态,那它与自我觉醒的煎熬之间的那扇小门,究竟是捷径,还是毁灭之路。

34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推荐

每个人的脑袋里都住了很多人

36分钟前
  • 单线程青年
  • 推荐

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

40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推荐

你永远不是你自己,所谓“自己”,是一个伪命题。

45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