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极

记录片大陆2015

主演:内详

导演:曾海若

 剧照

第三极 剧照 NO.1第三极 剧照 NO.2第三极 剧照 NO.3第三极 剧照 NO.4第三极 剧照 NO.5第三极 剧照 NO.6第三极 剧照 NO.13第三极 剧照 NO.14第三极 剧照 NO.15第三极 剧照 NO.16第三极 剧照 NO.17第三极 剧照 NO.18第三极 剧照 NO.19第三极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1 20:39

详细剧情

  首部全面反映青藏高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纪录片《第三极》,每集46分钟,共6集,以近40个故事的体量讲述青藏之美。影片展现了生活在全球海拔最高地区青藏高原上的人类,个体的生存与家族的幸福,人与自然之间的令人惊叹的平衡,以及在这种极端严峻的自然环境中人类生命的坚韧,和由此锻 造出的心灵的善良、智慧和友爱。

 长篇影评

 1 ) 和谐,又过于和谐

看完第一集,给的是五星;看完全集,想想给到四星。

这样纪录片是值得让人感动的,无论是从风光还是人文,导演用纪录片的方式展现了另一个不同于水泥城市的世界,但问题也就出在这里,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导演的记录方向过于单一了,总是在单纯、美好、善良、和谐这个路径。这些美好自然是存在的,而且是广泛的。

但是少了冲突,使得纪录片过于平淡和乏味了一些。按这部片子的主旨来看,是记录“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无论是题材的选择还是故事的剪辑,都过于和谐了一些。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狼吃了牧民的羊、牧民拿着被咬死的羊喂狼崽,这样的冲突才显得真实,才真正闪现出人性的光辉。

整体而言,四星可看。

 2 ) 生活与宗教——《第三极》观后感

2020 年 4 月 3 日 天气:雨

最近花了大概三天的时间,看完了纪录片《第三极》,据说这是中国第一部用 4k 技术拍摄的纪录片。画面当然美到令人叹为观止。但我觉得,这部片子最珍贵的地方,是展现了在青藏高原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

今晚暂时记录两个印象最深的片段。

第一个就是在佛学院里,老师带着学生一起画”坛城“。”坛城“在藏传佛教中传说是佛的家。画坛城的过程很长,画面也十分精美,但是画完之后,却要立刻毁掉它。毁掉一座“坛城”的时间相当短。

也许我不了解这背后更深层次的教义问题,但是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这里面蕴含着一种我们如何面对生命,面对人生的一种态度:要专注仔细去做每一件值得做的事情,但做完之后,就要立刻放下,绝不拖泥带水。

另外一个场景是一位普通的藏民三步一拜参拜冈仁波齐山。回到家里之后,他又重新去做送水的工作。但每次送水的时候,人们只要听到他刚刚参拜完神山,就一定要留他坐一会,讲一讲参拜的见闻,并表示羡慕。

看到这里我就明白法师课上讲藏传佛教是那片土壤里长出来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每一种宗教能够流传和弘扬,都跟本土的生活以及又在这种生活中生发出来的文化密不可分。汉传佛教也是这样,它需要有生活的土壤,这样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活力,否则就只剩下非常坚硬的仪轨和教条了。

随便写写,仅当记录。

 3 ) 第三极

震撼人心的片段:

第一集里人们在路上碰到小虫子,把它们全部捡起来放在桶里,提着走向草地深处放生;

藏族妈妈捡到一只受伤的黑颈鹤,悉心照料它,看它不开心,天天留意要给它找个伴,后来出于保护它的心理,还是万般不舍地把它送去救助站,临别前怕它吃不惯那里的食物就背了一整袋麦子让它带走,交待救助站的工作人员要掺一点沙子让它吃,看着车子远去,她哭了,像在送别自己养育多年的孩子。

还有一个老爷爷在老伴走后养了一只羊,陪伴八年,把羊看作是去世老伴的转世。每天带它去转经,给它打扮得漂漂亮亮,它也默默蓄毛,两年间剪下来的羊毛就能给老人贡献一床上好的羊毛被。

第二集里为了制作佛像的蜂蜜,人们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采喜马拉雅山悬崖边的蜂巢,只为了这种蜂蜡制作的佛像皮肤更细腻有光泽;

狼毒草有剧毒,却被智慧的人们用于制作藏纸,这种纸不易被虫蛀,搭配古老的雕版印刷后制出的经书能传承百年,供信徒传阅;

治沙是一项浩大的国家工程,水管经常被沙子堵住,也不妨碍聪慧的人们用小树枝围起一个个小方格,在里面撒下灌木种子防御风沙,在高空鸟瞰,这些方格像是沙地里的一幅画;

用来制作屋顶的阿嘎图不被看做是泥土和石头,被藏民称为大地的精华,制作的时候人们集结在一起唱着歌欢快地锤击地面,甚至要根据年龄分成不同的组分多次敲打锤击,这样的过程要持续七天八夜才能完工,真可谓千锤百炼,经由人们的捶打敲击制成的屋顶有一种超常的黏性,即使支撑屋顶的柱子断裂,屋顶也不会倒塌。

看的过程忍不住一直截图,实在是每一帧都美如画🤩

布宫夜景
第三极腹地
圣湖
喜马拉雅
勤劳的人民辛苦劳作
璀璨星河
御沙卫士
大地方格
治沙人
沙漠里的绿意
打阿嘎

 4 ) 只有善念是最好的陪伴

第三极 (2015)
导演: 曾海若
编剧: 曾海若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 藏语
首播: 2015-03-25(中国大陆)
集数: 6
单集片长: 46分钟
又名: The Third Pole
西藏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这句话被很多人说过以至于都有点烂了,但我这么说是真心的。
虽说我只在拉萨逗留了五天,但回来以后我一直怀念,怀念什么呢,什么都怀念,风景啊,牛羊啊,人啊,建筑啊,宗教的氛围啊,街头的气息,等等等等,我觉得一切都很新奇,很神圣,恨不得再走一趟。
但走不了,一来没时间,二来盘缠不菲,三来,我深深的知道怀念就够了,故地重游这种事,还是留待以后年岁大一点再做吧!就算要去也不去拉萨而是别的地方,西藏那么大,有的是去的地方。
所以我只能继续想,但很少拿出来说,因为觉得矫情嘛,我是个内敛的人。这不,一周年的时候我做了个短片,一直没发给别人看,今天趁着要说这部纪录片,不怕贻笑大方,拿出来献丑了:
拉萨河日出: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k3MTM2MzA0.html

为什么我说这个纪录片好?因为对味了,看完我就在心里喊,对,就是这个味儿,这就是我脑子里的西藏!
然后我深思,为什么对味?
要说味,其实我去过的那些地方,对吃我是没什么记忆的,因为我逼格很高,去一个地方不会专门找吃的,回程的随手礼也都是临走时匆匆忙忙就近买的,没啥好东西,淘宝都能买得到。我宁可先去历史博物馆,看看这地方有什么牛逼的地方,然后接下来就去这些地方玩,所以我也不做攻略。我觉得旅游就是要把自己置身于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成为那个地方的一部分,最好变得跟当地人一样,那样才能玩的自然从容。在拉萨的时候也是这样。我没有在几天之内玩遍多少知名景点的野心,信马由缰,优哉游哉。这样或许会被视之为效率低,浪费钱,但关你屁事,花你钱了?老子旅游就是图个自由散漫。
这样下来,每个地方在我心里就形成了一个印象,这种印象是专属于我的,和跟团的人截然不同,跟照着网上的攻略玩下来的人不一样,跟绝大多数去过的人都不一样,这种只属于我的印象,就是这个“味”。
所以,可想而知,这部片子有多让我惊喜了。

这个片子的拍摄很辛苦,从第六集可以看出来。但世界上任何一部优秀的纪录片拍摄都是很辛苦的,国家地理频道、探索频道那些摄影师的拍摄日志,哪一个不是把人看的热泪盈眶。当然西藏海拔高,气候寒冷,身体上更受罪,这一点的确很不容易。
本片的音乐很赞,神思者的。以往西藏的纪录片为了体现宗教的神圣,黄钟大吕,晨钟暮鼓,很深邃浑厚,然后再来点藏族的音乐和唱腔,就算完了。这个片子不一样,神思者用了一些电子的元素,不仅没有消除神圣感,还增加了悠扬的感觉,令人回味。本片有很多航拍的镜头,让我想起飞机即将降落贡嘎机场的时候看到的景色,跟看魔戒似的,很震撼。西藏那儿都是大景,本来就该这么拍嘛!你老在地面上拍动物、风景,那就成人与自然了。
说到这里我就诟病一下这个片的解说。我不知道为什么中国纪录片都要这种宣传部长办公室秘书一样的中年人来解说,这种声音给人的感觉是,他是程式化的,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该用什么语气,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他有感情吗?有,但有可能是多年的配音生涯赐予他的声音表演技术做出来的。我真是受够了这种赵忠祥式的中老年解说。
然后有一些解说词也比较煽情,是汉族人在用自己的脑子在揣度藏民的想法,虽然我也不知道藏民是怎么想的,但我觉得这种替人做主的做法不科学,违背了纪录片的初衷。

除了上述这些,这个片子还让我看到现代化并没有让藏民和祖先、和自然产生哪怕一丁点的距离。他们制作藏香、石锅、坦城,画唐卡,就和几百几千年前祖宗没什么两样,只有手艺更精良了,态度还是那么虔诚。他们还是那么尊重大自然,大山上那么多野猪,山民上去喊一声,来的都是他一直在养的那几头,他不会弄错,猪也不会听错。在草原牧民的眼里,自己和马是平等的,没有马善被我骑的优越感。画唐卡的老人看到被狼抓伤的牛,会放下手上繁忙的活儿,上山下水给它找药材。边远地区的藏民辛苦捕来的鱼,被拉萨的藏民高价买下,然后到拉萨河放生……这些事情在我们看来都很不可理解,但在他们是千百年来的常识,就跟吃饭睡觉一样自然。
亚东那个医生在治疗了数不清的病人之后,经过思考,领悟到一个终极的道理——科学仪器、药物当然能够治疗藏民的疾病,但都是辅助,真正让藏民恢复健康的,是这里的空气、水、阳光以及生活方式。生于此,长于此,藏民是这个生态环境的一部分,只有让他们回到这个环境中来,他们的病情才能迅速好转。
这一点让我感动。虽然是解说词说的,但我选择相信是这个医生的真实想法。
你相信什么,你就选择什么,我现在反过来,我选择我愿意相信的。没办法,我所处的环境是充满怀疑的,不值得信任。

他们有自己的文字,自己的文化,自己的历史,最主要,他们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从牧马人那一段我还觉得他们养育子女的方式更和我们好不一样……
————————
欢迎关注本订阅号“野评人”,公众号搜索goodtobewild或扫描二维码。
更多文章请回复关键词如影片片名、导演或者演员的名字等。也可以到主页点击“历史记录”查看所有文章。

 5 ) 零落在第三极的生命

青藏高原,这块神奇的土地孕育了无限的生命,人类活动丰富的天地。从珠穆朗玛到平原峡谷,这里多个民族世代聚居,物种繁杂,人类和动植物相依相生。

熟悉的镜头像过电影般展现,一幅幅唯美温馨的画卷次第铺开。回到拉萨,回到布达拉,回到广袤的青藏高原,回到那些我身处的和未曾到达的远方。

《第三极》更注重与自然的融合,与动物的交流。当把这些故事完全融入高原环境中时,才更加亲近,不会让人产生一种故事人物的割裂感,尽可能地感同身受,虽然不是大多数人都能真切地体验第三极环境与风情共同带来的震撼。

这部纪录片中有很大一部分篇幅在讲人与动物的关系,藏民用被狼咬死的羊肉来饲养狼崽;当受伤的牛在老人辛苦外出采药与家人的悉心照料下终于医好时,老人满脸洋溢着祥和的笑容,唐卡上的菩萨也愈显安详。旱獭、鼠兔、岩羊、雪豹、猕猴、秃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休戚与共。

达娃淳朴真实的情感在与黑颈鹤朝夕相处的时光里真情流露,鲜艳的指甲油是她身处偏远地区却又积极融入现代社会的明例。狼突袭了羊群,藏民摒弃失去羊只的悲恸与恨意收留狼崽,并用羊肉饲养。黝黑泛着亮光的脸庞上仍洋溢着纯真无邪的笑容。环境塑造了他们宽广博大容纳悲欢情仇的的胸怀。在恶劣竞争激烈的高原环境里,生命尤其珍贵,无论敌我。

放生羊“次仁”跟随老人一起漫步在拉萨的街头,与虔诚的朝拜者一道,一圈又一圈,一年又一年。一个老人把剩余人生的情感付诸在一只羊身上,次仁在藏语中是长寿的意思。那是老人思念的寄托,信仰的延续。次仁和老人一起逛街,乘公交车,坐汽车,俨然不再是一只纯粹的动物,而是与老人相随相伴的老友。

善念是最好的陪伴,才不会感到困惑与烦恼。藏民与动物朝夕生活,甚至和可能威胁他们生存的狼崽共寝共食。环境造就了他们为善的秉性,博大的胸襟,而正是因为他们,民族文化得以源源流长、普世后人。

萨嘎达瓦节,喇嘛们精心建造坛城,那是佛的居所,佛的城市,佛的宇宙。他们独具匠心,精工于坛城,全身心投入到这项伟大的工程中。筑造坛城耗费了他们的心血,然而,毁城却在一瞬间,精美绝伦的建筑化为一堆斑斓的沙子。一沙一世界,一世一轮回。尘归尘,土归土,种子回归土地,才是他们最好的归宿。

纪录片中有我走过的地方,淌淌流过的曲水河伴我出城远行,绒布寺旁甘甜的山水滋润着干裂的双唇,伫立在珠峰大本营看日照金山翘首期盼珠峰的真容,风化的土林珍藏着神秘的古格王朝,逆风中冒雨奔向门士温暖的火炉啜着香甜的酥油茶,与跨越国境千山万水的朝圣人群一道在灼热的高原阳光下休整,于寂静黑暗中留下神山月光下悠长的背影……

仍有很多的地方没有前往,五集的纪录片时长不足以承载青藏高原绵长悠远的历史与文化,风情与民俗;鬼斧天工的自然景观与地理环境;神秘原始古老传统的民族现象;善意盈盈遗世独立的原住民……

无论是的藏民、动物和植物,他们这些零落在第三极角落的生命,如格桑花般盛开。

(关于西藏的文字影视太多,仓央嘉措的诗广为流传。纪录片同时还有《进藏》、《西藏一年》等,在现代科技创造的作品中感受那片神奇的土地。)

 6 ) 导演阐述

寻找第三极

    什么是第三极?有很标准的答案。青藏高原,它是全球隆起最高的区域,是世界屋脊,因而是南极、北极之后的第三极。还可以顺着这个思路,做更详细的解释,它的冰川,海拔,温度等等方面。
    但是,我们拍摄的不仅仅是标准答案里的第三极,而是关于人,或者说,关于第三极上的生命的故事。
    第三极是世界屋脊。但是很少有人居住在屋顶。有高处就有低处。就像我们在很多高原的山上,从山顶到山脚,可以经历四季,可以经历寒带温带亚热带甚至热带。
    我们称之为“大地的阶梯”。
    于是就有了本片的基本思路。什么样的环境,对应什么样的人。
    于是我们看到了差异很大的人类生存。
    比如从珠峰直线距离不到一百公里的地方,我们拍摄到在悬崖的采蜜人。那是夏尔巴人都感到害怕的地方,但是我们遇到了一个很固执的人,他就是想采。九个人,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在两江汇流的上方三百米,从全世界最大的蜜蜂嘴里夺吃的,并且很糟糕的是,在还没有采之前,蜜蜂出动了。我们当时请的岩壁摄影师。它距离大概三米左右,被盯了无数个包,当时已经眩晕恶心,但他还是坚持下来。晚上回去在身上拔了一百多根刺。
    这个故事,发生在比较低的海拔,2000米。
    在人类能居住的最高处,5100米,我们拍摄了藏历新年之前,人为了保护羊群,经过漫长冰面的故事。为了表现极端环境下的生命状况,我们使用了冰下潜水。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潜水方式。首先是气压,潜水的时候,相当于在0海拔的状况,然而一出水,就直接上到五千。对于人的血压是个极大的挑战。第二,冰厚八十公分,冰潜只有一个小小的窟窿,也就是说,人不能像平时潜水的时候那样,随意起降,必须找到那个洞口,如果找不到,就麻烦了。第三,就是寒冷,零下二十度,再刮风,从水里一出来什么东西都结冰,人是突然面对致命的寒冷和致命的气压。不过,我们的冰潜师总是主动说,再来一次。
    我们开着车希望跑遍每个阶梯,但是跑完十万公里,才意识到,还应该跑一百万公里,或者更长。
    在漫长的旅途中,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草原,这是藏族文化的基础,也是最有生命合作精神的地方。在各种各样复杂的气候环境中,与其它生命合作,是第三极的一个特征。这种合作,是充满欢乐的,我们称之为“生命的共舞”。
我们拍摄了两个小孩与赛马之间的故事,哥哥和弟弟都热爱赛马,他们家有一匹十二岁的老马,是一匹很传奇的马。在草原上,赛马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骑手大都是七八岁的小孩,但是亲兄弟之间,只能有一个去参加。有人哭,有人笑,但是成长就这么自然发生了。小孩骑着老马去比赛。这是一个有点儿残酷,但温情的故事。
我们拍摄人与羊的故事,藏獒的故事,牦牛的故事,藏羚羊的故事,小狼崽的故事,黑颈鹤的故事等等。我们想说的是,人与动物之间,不是简单的给予或者获取,是一种相互依存,激发,并且深入到信仰层面。我们称之为“共舞”。
    还有几个主题,例如“土地的吟唱”,“轮回的水声”,“森林的密语”,都是在讲不同的环境,造就了不同的人。
    但这一切,只是表面的现象。很多人去西藏,是要去体验神奇,神秘,甚至神话里的东西。
    说实话,我们也偶然能见到。但是漫长的一年的拍摄,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度过的。
    我想,如果去猎奇,我一定会陷入到一个虚假的幻影中。就像每次拿书本里的那点知识去跟农牧民们核对,他们总是憨厚一笑,说,没听说过。
    我有时候会很小心地对别人说,我在西藏一年,看到的最多的,不是神奇,是熟悉。
    对,恰恰是熟悉。是一种魂牵梦绕但又在醒来时滑落的东西。
    那是蕴藏在日常生活中的东西。
    善良,热情,微笑。忠贞,但不矫揉造作,幽默而不低级趣味,胃口好但不挥霍浪费,爱孩子却不过分强求,为家人赚钱但不会常年在外打工。
    我每次去藏族人家里,他们都不停地说,喝口酥油茶,好喝的很,喝了就踏实了,一天有精神。在我们的生活中,产品一定要多样,欲望一定要得到无限的满足。但是在那里,一杯酥油茶可以喝一辈子,而且永远会从中得到满足。
    每当这种时刻,我的心很像站在高山之巅的感觉,轻盈,宽广,目光也因而可以长远。
    我想,何必纠缠于一座山是否最高,一条河是否最大,为什么不去关心你的心是否最善良,最平静,最纯洁无暇。
    这就是我们最后找到的“第三极”。

 短评

生命之伴,万物的共生;一方热土,馈赠的致意;高原之歌,心灵的传承;上善若水,一沙一坛城;大山儿女,菩萨行世间;高原相遇,因缘和合生。空气充满了信仰的味道,生命活成了诗歌的模样。

9分钟前
  • 希声
  • 力荐

拍的很好啊,感觉好辛苦那里确实很美

10分钟前
  • seagullwill
  • 力荐

我就停在那里,跋山涉水后等待。。不是我们没有信仰,只是我们不够虔诚。

13分钟前
  • 扭曲的红色光锥
  • 力荐

其中很多镜头看到泪目,也许那群善良的良民才是人类最高的文明。

15分钟前
  • 派老湿
  • 力荐

看着看着,眼泪就掉下来了。才发现去过一次之后,这个地方就会在你心里生根(尽管在那儿时候一直喊条件太差了)。第三极的魅力,西藏给人的震撼,不仅来自气势磅礴的山山水水,更多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对坚韧的生命的敬仰。

20分钟前
  • Le Papillon
  • 力荐

太多的记忆点:八十岁的双胞胎姐妹、喇嘛庙修行的年轻僧侣、牵羊转经的老人、草根造纸、鹰骨做笛、牛皮制船、崖壁摘蜂巢、赶羊过冰面、沙粒造坛城、收养狼仔、千里求獒、卖萌的旱獭、打瞌睡的猴子,还有甜茶馆、开耕节、磕长头、泡温泉、打阿嘎、转山、赛马、说唱、藏药、藏香、唐卡……感谢摄制组!

23分钟前
  • 颤颤桑
  • 力荐

太好看了太好看了!担忧鹤远行的落泪、接回藏獒的烫鼻灰、吃着同一只羊肉的叫人生恨的狼群和被救起的狼崽、寻找一根鹰骨的父亲、人群欢声歌舞齐齐把石子敲打成光滑平地的打阿嘎、手牵手嘀咕拍摄奇怪又辛苦的双胞胎老人、牵着放生羊转经的老者,因为自己的健康召集全家来为这只羊的未来开家庭会议、一粒粒沙建起的坛城再顷刻灰飞烟灭回到原初、狼毒花根制纸、赛马、取蜜、制香、制药、一切都太好了…起初还在想假如这样的人这样的拍摄如果是策划在先的话就减分了,结果最后一集的相遇都给了答案。竟然看到执行制片和音乐监制上写着胡妈个,哦像收到了礼物…一个妙现象:《贡嘎》把红写进旁白反复强调,弹幕在厌烦,但这部全程平淡叙述,却有弹幕主动提到:汉人强大及支持令他们安居如此。别的不说,我曾在林芝得知每户每养一头藏香猪zf每年会补助5k。

27分钟前
  • 小年左
  • 力荐

人与动物和大自然的关系,最令人动容那匹被放生的只认主人和融入人群中的羊;那几只被遗忘却又被救起的昨夜还袭击羊群的狼的幼崽;年事已高的两姐妹絮絮叨叨平静地在聊着拍摄和修行悟道;西藏永远有不同的风景,关键你用什么心眼去看。

32分钟前
  • Alto
  • 力荐

我觉得拍的很不错,生活在牧区我很明白,这些拍出来的就是这边有的,就是有人这么生活,就是有人不在乎物质生活,就是穷的一逼,就是美的一逼,这些不是一个布景duang!duang!就出来的,你拼命赚钱奔波追求物质生活的人就只有心里羡慕的份儿,展现特色并不觉得有什么错,真的不知道有什么好喷的。

33分钟前
  • tarbatsomo
  • 力荐

“只有善念是最好的陪伴,有了善念,才不会感到困惑与烦恼。”这片洗涤灵魂的净土始终是你我欲望清单里的排头兵,而这片土地的人和其他生命,同样让人着迷。

35分钟前
  • Hachiko
  • 推荐

说山说水说自然,其实还是说人,人在自然中的各种生存以及情感,这就是人文,自然令人惊奇,而人文令人感动

40分钟前
  • 小幺
  • 力荐

在拉萨呆了三年,对藏区的其他地方不甚了解,这个纪录片像是补课,每一集都有动人的点,没有刻意为之的偏冷内容,讲的都是真东西。叙事,摄影配乐都是高水准,配合4k制作的外景选择太棒,难得有这么高质量的国产纪录片,而且干干净净不带政治因素

45分钟前
  • 三炮
  • 力荐

已经死去很久了。但从今天下午开始,坐在黑暗的房间里,只望着电脑这一方小小发光的屏幕,有许多个瞬间,就像是神明给我的棺材突然开了个缝,一个死魂灵通过这个缝,看见了生的世界。已经不相信万物生灵很久了,已经失去感动和眼泪很久了,可是看到第六集的时候彻底哭了。我也好想鲜活的,用力的,燃烧的,活一场啊。

50分钟前
  • 我的卡夫卡
  • 力荐

很美,因为青藏高原本身就有与生俱来的美。作为地质学者看到的不仅是自然,可能还是经历数亿年的地层所诉说的故事。纪录片的配乐和某些镜头很棒,然而对于人文和自然的表现却没能让人满意,拍摄手法和人物刻画没有做到极致甚至有点没诚意。好的作品应该对得起制作团队的付出和设备、人和自然的美。

55分钟前
  • 食野之苹
  • 推荐

很不错的涉藏纪录片,拍摄手法、节奏、故事性都控制得很好!中国的纪录片拍得越来越好了。冰川、雪山、草原、荒野,人文,好想念那片天空和土地,无可否认,影视人类学真的很吸引!

58分钟前
  • siuhan
  • 力荐

一部纪录片不是你用几K极清或者请S.E.N.S做配乐水平就提升了,除了西藏,这部纪录片完全没惊喜,所以我的星星都给佳岁和次仁,对了对了,还有我家教主,好吧,看完加一颗星星,感谢辛苦拍摄的那些人,从今以后要善良,不要刻薄,攒人品+1

1小时前
  • Lotus
  • 推荐

非常壮观

1小时前
  • WZM
  • 力荐

坛城最震撼,每次听许巍片尾曲,整个人好像入定一般。

1小时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力荐

看一集很惊艳,看多了就俗了。许巍的歌不错。

1小时前
  • 牛三牛
  • 推荐

我是看了第三极的书,里边图片很美,西藏的天空很蓝,哪儿是永远的朝圣之地,只要心怀敬畏之心,在哪里就是天堂。希望以后有机会去西藏。

1小时前
  • 孔雀鱼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