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中国的故事

记录片大陆2013

主演:内详

导演:梁仁红

 剧照

长城:中国的故事 剧照 NO.1长城:中国的故事 剧照 NO.2长城:中国的故事 剧照 NO.3长城:中国的故事 剧照 NO.4长城:中国的故事 剧照 NO.5长城:中国的故事 剧照 NO.6长城:中国的故事 剧照 NO.13长城:中国的故事 剧照 NO.14长城:中国的故事 剧照 NO.15长城:中国的故事 剧照 NO.16长城:中国的故事 剧照 NO.17长城:中国的故事 剧照 NO.18长城:中国的故事 剧照 NO.19长城:中国的故事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19:03

详细剧情

  纪录片《长城:中国的故事》以长城为线索,对中华 民族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明清时期近 3000年的发展史进行了生动的描述, 对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纷争、融 合,最终实现统一的历史进程进行了 详细刻画。

 长篇影评

 1 ) 长城,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这还是一篇不错的纪录片,毕竟很多东西无法苛求,就像苹果也有自身的缺点一样。言归正传:从春秋战国直到近代,跨度之大让人感叹,主旨要想清晰明朗很不容易。
       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到春秋战国以长城作为一种防御手段。秦大一统修筑长城抵御北方胡人入侵。汉代的以和亲换取和平,到汉武帝派卫霍扫荡匈奴,北魏筑城防守,大一统隋唐,征服漠北,胡汉一家。五代十国游牧南犯。宋无长城之险媾和契丹,金灭契丹筑城以守。元大一统,再次人不分蒙汉契丹,天下一家。明太祖以攻为守,攻守兼备的纵身防御体系。清逐鹿中原,建立大一统王朝……煌煌五千年中华文明史,民族围绕长城的农耕与游牧交融史,款款道来。有一种大历史的感觉。
        秦始皇与汉武帝明太祖的攻为守的防御体系颇具战略家军事家思维。汉的西域经营,大唐的区域自制与华夷一家颇得人心与效果。元世祖忽必烈的开放思维也很有亮点。满清虽然表面不重长城之防,但对于满汉关内关外的政策明显不如大唐胸怀。汉虽重经略西域,也使得部分夷狄归服,似更有胸怀气魄。巍巍长城正是在这种变迁中见证了民族的融合,历史的更替。
        大明,以明太祖的国防战略更符合军事家的目光。更具成效,嘉靖年间的长城虽更有军事防御成效,但这种防御策略的施行也拖得国家财政无以为继,最终还是开放与融合,经商与贸易,维系民族间的和平。
        片末讲到面对来自海洋的威胁,迫使中华民族团结起来,抵御外侮。中华儿女以自己的血肉之驱去抗战,铸就了民族精神的一道长城。
         长城,不仅仅是一道城,她在见证中华民族融合变迁的同时,早已融进中国人血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2 ) 艺术影像表达下的长城精神

关注微信公众号“雕刻时光CN”,和小编一起记录时间的光影

艺术影像表达下的长城精神 ——浅析纪录片《长城,中国的故事》 长城,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见证了中国的历史变迁,文化传承。今天,我们面对长城,是与古人对话,与长城精神对话。国歌的长期传唱,使长城在人们的心目中,升华为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和平,意志,勇气和力量是中华民族两千年文明史赋予长城这一伟大建筑的内涵。蜿蜒万里的长城鼓舞着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和爱国热情。 纪录片《长城,中国的故事》是继《望长城》之后中国人又一次将镜头对准长城所创作的纪录片。长城作为一座建筑,之所以拥有这如此历久弥新的艺术感染力,是因为它不仅展现着中国的建筑之美,更是见证着中国政治经济的历史变迁,见证着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国人将长城视为中国文化的代名词,视为中国精神的代名词。纪录片通过板块化的叙述,透过长城背后的中华历史故事,向观众展现中国2000年历史的沧桑变化。例如在第一集《裂变》中,影片讲述了长城的诞生和长城早期的故事。在长城诞生的春秋战国时代,这些伟大的城墙,曾经在诸侯国之间构建秩序。但随着统一大军的脚步,列国之间的长城被陆续拆除,一个新的统一政权,即将开启大一统的帝国时代。在这一时期,长城,开启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全新格局。随着影片的发展。观众可以清楚地了解到,长城内外,族群的迁徙自古而今不断的进行着。而长城,经历了千百年岁月的洗礼,见证了人类为避免战争而做出的不懈努力,长城边的丝绸之路连接了长城内外的经济,更是促进了长城内外的文化交流。由此可见,长城拒绝征服,但从未拒绝交流。保卫和平,保护文明,保障交流是长城永恒的主题,也是长城精神的一种体现。 纪录片在表现其哲理性的同时,也注重其人文性和艺术性的表达。人,才是历史的主体。编导深深的抓住了这一点,利用了大量的人工搬演,再现了那段历史时期。周幽王,秦始皇,卫青,一个个历史形象在影片中用影像生动的表现出来。他们与长城有着不解之缘,而长城也见证了他们给历史留下的深刻印记。周幽王的烽火戏诸侯是长城给后人留下的教训,而秦始皇时期,中国人民用汗血铸成的长城,又见证了中国人的意志,勇气和力量。梅景田、张宝田、吴立新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展现着长城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表达。他们的坚持,勇气感染着观众,使观众与长城有了更深的情感牵绊。无论是高清摄影机航拍下的长城,还是3D动画制作下的长城,展现的都不仅仅是长城的壮美,更是体现了伟大的长城精神。在具有艺术性的影像中,观众重新审视长城所经历的两千年文明史,终于发现一个古老而深刻的秘密,正是这道伟大的长城,造就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造就了经久不衰的长城精神。也正是这种精神,把长城内外各民族串联在一起,形成了中华民族自在的民族实体,并取得了大一统的格局。这种自在的民族实体在共同抵抗西方列强的压力下,形成了一个休戚与共的自觉的民族实体,长城,也因此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长城,这道蔚为壮观的建筑奇迹,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与辛劳的成果。如今,现代中国人的智慧与情感,依然与古老而沧桑的长城紧密相连。古老长城的烽火台上,狼烟不再升起,曾经的鼓角争鸣,刀光剑影早已褪却,今天,蜿蜒在中国北方大地之上的长城,已经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而长城精神——和平,意志,勇气和力量,也必将随着世界文化的融合和发展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力量。

 3 ) 为什么大家觉得不好看?

其实个人而言,感觉这个纪录片还是没有大家说的那么差吧(不杠)。

讲了很多小人物对长城的建设,比有些纪录片只讲历代皇帝好多了吧。从长城的建设角度,大致的时间轴也是根据最开始的长城到明长城。明代三百年对长城的建设,从军事防御到长城内外的交流,对中国的促进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康熙让法国传教士对长城的测量也是一个伟大的创举。之前对于长城的了解知之甚少,通过这个纪录片了解了许多,收货不少。

最后一集的《血脉》比较煽情吧,看到了长城脚下那些守卫长城的士兵的后代们的繁衍生息,也是一种长城精神的传承吧。两位老人复拍长城的老照片的初衷也是对于长城的热爱吧,世界上伟大的创举,总是让人心生欢喜。

每一块青砖的堆砌都是古人对建造长城的心血,我想值得我们尊敬和缅怀。

 4 ) 其实并不算好看。。但是纵观两千多年的长城历史确实应该拍出来

一个新的观点长城的延续使得中原王朝一直延续。。。关于历朝历代以长城为基础的边塞烽火防御体系的介绍。。。长城攻防体系迫使匈奴西迁使整个欧亚大陆动荡。。。把烽火也列入长城攻防系统很好故事扯的更开了。。。是被新皇帝剥夺兵权成为一名阶下囚。。。好多无语的旁白。。那么多长城遗址根据史料定位。。长城或者说与游牧地区的分界线南北移动被认为和小冰河期有关。。原来我们印象中城墙一样的长城是戚继光发明的。。。
纵观两千多年的长城历史太多的长城故事和遗迹真的很好。。。了解到很多事情

 5 ) 《长城,中国的故事》点滴

一部万里长城史,也是一部中国民族融合史。长城两侧,农耕民族和草原民族,或战争或和平,或隔绝或融合,他们共同构筑了中华民族共同的记忆,用血和铁打造了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

第七集:2006年,中国长城资源调查组将新疆三百多烽燧归纳于中国长城体系,是长城概念的又一次刷新。

第八集:宋在北齐、隋长城基础上,建成岢岚长城,385km,片石砌成。黑龙江齐齐哈尔发现金长城。

第十集:戚继光用三年时间建成从山海关到居庸关长1000km长城,其中敌台1071座。

第十一集:大清通过对葛尔丹的征服,长城脚下两千年的争斗就此终结。1728年,开放山海关、喜峰口、古北口、张家口、独石口、杀虎口六个出入关口。

第十二集:最早的长城照片——卧虎山长城。1908年,美国旅行家盖洛五个月从山海关走到嘉峪关,第一个走完全程的外国人,著有《中国长城》。同年,美国克拉克探险队,探索了山西、陕西、甘肃山区长城。潘家口水下长城。

 6 ) 一部很一般很一般的历史介绍片

简单的看了一下其他人的评论,我着实不敢妄自评论一部作品,只是自己的一些观后感罢了。

以长城为线索,叙述了自战国以来的中华文明变迁,因为看过的文献,了解的相关情况不算太多,我只能权当本片的事实还算真实,作为中学历史常识的补充也完全够了(让我明白了“长城”不是一道墙,而是一整套的军事防御制度),与书本相比呈现给了观众一个更加生动的体验,是一部正能量、民族自信心的大补药(以至于我看了一半跑去玩了《文明5》,在游戏里感受一下文明变迁的感觉)。
本部片子介绍时主要是从文明变迁与军事的角度对长城所做的介绍,但是没有涉及很多的建筑本身的介绍,只是在结尾处介绍了修建的艰难,没有更多修建技术和修建困难介绍让人感觉就是我天朝上国想建就建起来了。
因为是介绍文明变迁嘛,总少不了介绍中国的皇帝,在介绍很多皇帝时都有了新的突破,比如元朝,正面的介绍更多了一些,问题是能不能别把“不真实”的马可波罗拿出来说事啊?这是不是有违了一个纪录片的真实性了呢?在介绍的朱棣的时候又感觉介绍的都很好,可是却又是个高大全,根本没有写那些比较负面引人深思的东西。
作为一部CCTV的片子,我也不敢指望它能有更多的自己的态度,就比如片中反复的一句话,长城拒绝侵略但不拒绝交流等等的话,我实在是想不通这句话的内在逻辑在哪里,就比如汉武帝时期为什么不修建长城,反而修建烽燧,唐太宗时期为什么也只是大力发展烽燧制度,反而封闭的明朝大力发展长城,只是在很少的几个关口处开放经商,总而言之我觉得这句话完完全全的有问题,偏要把一个不完美的东西说的高大全。

整体来看倒是有个脉络,我的民族真的是只要没有内乱就不会被打败,即使是苟延残喘,所以奉劝各位领导,广开言路,听听下面的人怎么想,不要逼急了;也奉劝各位小弟,尽量去以平和的态度跟上层交流,胳膊毕竟拗不过大腿,逼急了你跟领导都吃不了最后的胜利果实。希望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文明可以在和平稳定中发展下去。

 短评

我来拉评分!那些给差评的 你们就放过CCTV纪录片吧 去勾搭商业大片和土豪剧组吧~一口气看完 从演员到服装和兵器的选用 就单单这三样我就满足了!

9分钟前
  • lu
  • 力荐

野心太大。这故事太大了,拍出去就收不回来

14分钟前
  • 四大部洲
  • 推荐

将五千年的文明浓缩进12集50分钟的纪录片里,很难不去感叹人之渺小。帝王、将士、黎民、外族,杀伐争夺两千年,与土地持续相爱的仍是山川河流垒石走沙。文明在进化中被创造,民族品格却渐行黯淡。越来越虚无主义,只想认真的做一件微小的事。来自自我的认定显得尤为重要。世界,随它闹吧。

16分钟前
  • 轻疯侠9号
  • 推荐

不清晰,不贴当时大概地图,只说介绍。将历史不贴地图就是瞎子

17分钟前
  • three
  • 还行

无法忍受马可波罗部分

20分钟前
  • 白熊大王™
  • 推荐

里面的演员比古装电视剧正经多了...还有三维效果的长安城满足我对盛世长安的所有幻想..可惜没有细节模拟..

22分钟前
  • 沾衣非墨
  • 还行

病句非常多,“整整持续了2000多年”什么的,乱七八糟浪费好题材

24分钟前
  • 周二阵雨转多云
  • 较差

很好,这个切入点很好。一边健身,一边看完的。正好50分钟。

27分钟前
  • 卢子鱼酱
  • 力荐

历史总耐人寻味 【想去边境长城遗址看看

30分钟前
  • -多糖老阿姨
  • 推荐

第三集讲到移民的地方真的把我感动哭了。伟大的中国农民!伟大的中国先祖!

34分钟前
  • 秦娥夢斷秦樓月
  • 推荐

必须满分!!

35分钟前
  • better
  • 力荐

内容倒是丰富,不过历史观不敢苟同

37分钟前
  • 九月五的酒
  • 还行

长城的历史就是中国历史

38分钟前
  • 布小石&端木赐
  • 力荐

这就是纪录片比电视剧好看的地方

40分钟前
  • 晨昏
  • 推荐

有人说不好,大概是没怎么细看吧!在我看来,每一集都是一个优秀的案例研究。尤其是第二集,涉及到管理、地理、军事等诸多理论,读完后对国家治理增添了十分有价值的知识。特效、背景音乐等也很赞。还穿插着一两个平民的情景再现,真实又动人——简直良心之作!

44分钟前
  • 子不雨
  • 力荐

通过长城这个世界文化遗产来看中华文明史

45分钟前
  • Miyako
  • 推荐

几千年的敌人都在北方,抵抗啊抵抗,建长城啊建长城,没想到某一天,敌人是坐着船从海上来的,100年内就被侵略地面目全非。

50分钟前
  • 当雪飘进咖啡
  • 推荐

以长城为线索的一部历史。/过年时,在纪实频道看了一集,这半个月慢慢看完了。/艺术性与知识性并存。相当不错。但很多结论、观点若是能客观的指出参考或者史料就更好了。

52分钟前
  • Stan 少想多做
  • 推荐

kaien_hsu 2015-11-14为什么中国电视节目总喜欢抄袭?我看了一分钟就关了,这不就是《美国:我们的故事》的垃圾版本吗?简直厚颜无耻。=====贱到这种程度也是叹为观止了,5000年的抄300年的怎么抄?

55分钟前
  • Lin ®
  • 力荐

春节纪实频道放的【可爱的中国】系列。舌尖的解说,听的口水直流哈哈哈

56分钟前
  • 笛咖尔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