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日子2014

记录片大陆2014

主演:张玉锋

导演:冯鹏程

播放地址

 剧照

狗日子2014 剧照 NO.1狗日子2014 剧照 NO.2狗日子2014 剧照 NO.3狗日子2014 剧照 NO.4狗日子2014 剧照 NO.5狗日子2014 剧照 NO.6
更新时间:2023-08-31 15:42

详细剧情

  张玉锋:《狗日子》纪录片主人公,1932年出生于河北沧州。20岁结婚,因老婆闹分家,半年后离婚,打了一辈子光棍。2003年开始捡废品,收养十几条流浪的猫狗,同时供侄子上大学。年过八旬的他,自食其力,饿了就去卖废品,换来钱买吃的,虽然生活不容易,但他活的很潇洒自由,活的铿锵有力,活出了自己的尊严。每个人的生活都能活出自己的艺术,但他却能传递给我很多正能量。

 长篇影评

 1 ) 老张的故事

边缘人张大爷的生活,和小猫小狗相依为命。

我觉得这个纪录片没有刻意去表现张大爷生活凄苦的一面,反而让人觉得老张活得洒脱,“活明白了”。他82岁了,有着所有老人的共同特点——说车轱辘话。他说了好多遍他的侄子想要接他去好的环境生活,老张不去,他自己想的很明白,也很透彻,不想给晚辈添麻烦,其实是怕晚辈们嫌弃他的老不中用(其实他自己也明白自己老了,不中用了)。但是他自己活得并不苦,他自己和猫狗相依为命,时常叹着人心不古(话说怎么连拾荒老人的破屋都有小偷去偷???这些小偷真的是丧尽天良!)。

老张会笑着说自己年轻时练过武术,哪怕82了和小伙子打架也不怕,甚至还和摄影师比划了一下(笑)。

本来我觉得他并不会感到孤独吧,毕竟他自己生活了好长时间,或许习惯了这样自己一个人的生活,直到他的卷毛狗“包包”走丢的那一刻。他慌张,害怕,担心,回到家以后对其他狗的愤怒,无不体现着他对“包包”感情,他是个普通人,是千千万万拾荒老人中的一员。

从一开始觉得老人可怜,破旧的房屋,凄凉的生活,到后面老人体现出的乐观,洒脱,温暖,哪怕他插队买东西的义正言辞,都让我觉得老张活得真实,活得豪迈。

他年轻时有革命的理想,有一腔的热血(手臂上有忠于party的刺青),老了也能靠自己的双手生活,不寄人篱下,不看人眼色,独立而洒脱,自由而可敬!respect

 2 ) 时代的印记

                    
      第一次写影评,有点词穷。《狗日子》放映会的时候刚好有事,所以没去看。后来出了碟,于是买了一份,前两天刚看完。
     国内这几年经历不景气,可是电影市场却日益火爆,这点从去年的电影票房上就能看出来。曾经有经济学家说过,经济越不景气的时候,电影游戏这些娱乐产业反而会和大经济逆向上升。当人们没那么多钱出国旅行购物了,总要有点娱乐活动,那就去看个电影吧!
    不过纪实纪录片总是不在这被追捧的行列的,特别是这种表现底层生活的纪录片,看得人总是很少。所以,对这些花费自己数月甚至数年时间,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像苍蝇一样跟随被拍摄者,坚持拍摄纪录片的导演,从心里有种特别的钦佩。拍这部《狗日子》,导演也用了一年多时间。从一开始被老人排斥戒备,到后来老人把他视为家人,这应该也是额外的收获。
    并不做跟电影有关的工作,所以只是从一个普通观众的角度聊聊对这片子的感受。片子里的主角是一个82岁的拾荒老人----张玉锋。他年轻的时候结过婚,但是很快就因为媳妇要分家和媳妇离了婚,他为两个弟弟盖了房子,拾荒供侄儿上大学,他为了整个家庭付出了一辈子。如今他的侄儿都已经上班工作生活的不错,他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但是却依然自己住在河边拾荒,和一群流浪猫狗做伴。
    纪录片不像商业片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它从头到尾是平淡的,但是中间却有很多感人的点。如果商业片是火锅,麻辣爽口吃的酣畅淋漓,那纪录片就是慢火熬制的青菜粥,细细品味也别有一番味道。
    片子里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他跟那群流浪狗的感情了,这个也是直接影响了片名的因素吧。狗作为一条线,贯穿了片子的始终。这些狗需要他,因为他给它们食物。他也同样需要这些狗,它们给他陪伴,它们比人更能让他信任。他收来的废品经常被人偷,住的窝棚也被偷了几次,上了锁也不能阻挡小偷把他的电视搬走。他说这是个人不如狗的时代,比起人,这些狗更能给他陪伴给他温暖。
    他拾荒换取生活费并不宽裕,但是每天他都要专门给这些流浪猫狗煮饭。河里有快死的鱼,他会捞起来做给猫狗吃。吃的时候每人一块,保证大家都能吃到。有一只狗叫欢欢,胆子特别小,总是不敢来吃,要等别的狗吃完它才敢来吃。老爷子会骂骂咧咧的把其他狗赶开,单独给欢欢开小灶。如果拾荒供侄子上学只是为家庭的奉献,那从这里,我看到了老爷子帮扶弱小的侠义心肠。
    别人给他钱想把狗买走,他不卖。有一次他的老搭档张师傅把一只狗卖给了狗肉店,他跨上三轮车直奔店里把狗赎了回来。再晚去一会,估计那狗就已经成为桌上热腾腾的一锅狗肉了。他对狗有情有义,狗对他自然也生死相依了。
    他最喜欢的狗叫包包。有一天他开着三轮车带着包包去新中村交玻璃,半路包包不见了,叫了半天狗也没回来。天快黑了,他只好回家。回去之后他就一直跟他的老搭档念叨,狗丢了该多害怕啊,明天一早他得早点出门去找。然后一直念叨,它是坐车去的,怎么找得到回来的路啊?难过和焦急的心情显而易见。突然,一个毛茸茸的家伙蹿出来跳到他怀里,原来是包包自己跑回来了。老爷子可高兴坏了,把狗抱着一直说“能耐能耐”,而包包也是按捺不住的高兴,在老爷子脸上又亲又舔。
    比起和狗狗相处的温暖,和人的关系就没那么亲近了。除了家人和老搭档,总是有些人来找他的麻烦,偷东西的小偷,找失物的人,嫌他占道的人。所以在他又一次被小偷光顾之后,他说:这时代,人不如狗啊!他排队买酥饼,却被人嫌弃鄙视,他没忍住说“妈了个逼的你瞧不起人。”
    他怀念过去的时代,怀念毛主席还在的时候门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时代。他给导演展示他在文化大革命时代的刺青,刺的是毛泽东语录里的话。他怀念过去淳朴善良的人们,他看到电视里为了钱逼死母亲的姑娘,说:“要我是你爹,我不打死你!”他保持着旧时代的淳朴,善良,侠肝义胆。他的老伙计张师傅不辞而别,然后在一个冬日又悄悄归来,他的高兴溢于言表,也绝口不提之前离开的原因。
    他既倔强又善良,有时候满口脏话却是侠义心肠。老搭档张师傅说,你跟不上时代了!也许他确实已经没法适应这个时代,跟不上时代的变化了。但是他以他自己的倔强,身上带着旧时代的印记,自由的活着。
    这是导演的第一部片,虽然略显粗糙,但是拍的很用心,也很真实。也许镜头和剪辑还有很多进步的空间,但是已经很不错了。祝导演以后的片子越来越好。

 3 ) 老无所依:冷光中的温暖人生

   镜头跟着老张穿梭在熙攘的人群中,红尘中摇曳着的你我既是主主演又是过客。冯鹏程导演一个人,一部DV,一辆自行车,长达一年多的跟拍,雕塑出一部《狗日子》:简单而机械得重复着的就是他铿锵有力的生活。
  排行老大的张玉峰打了一辈子光棍。年轻时凭一己之力支撑整个家庭,是他活着的意义;后来给两个弟弟盖房子帮他们成家立业,是他活着的意义;再后来拾荒供侄子上大学,是他活着的意义。对于“活着”,呼声欲涨的生命都掌控着发言权的麦克风,有人历经沉浮选择缄口不言,有人初出茅庐愤于无处话凄凉。
  对老张来说,活着,不仅是状态,也是不计结局的过程,还是一种使命。人生中百分之九十的平淡是你我共有的,剩余各占百分之五的精彩和苦难便是留给自己的墓志铭。 老张挂在嘴上的,就是他拾荒供养上大学的侄子,他不停地跟别人说,侄子如今很有出息,不停地给他打电话让他回去,他说不舍得扔掉捡来的破烂,所以他不回去。那一瞬,我仿佛回到了《那山那人那狗》的深山里,耄耋之年的老奶奶逆光坐在深山漆黑的屋子里听着乡邮员念孙子的来信,斑驳的阳光透过老旧的门窗有力地倾泻在空白的信纸。刘烨手握空白的信纸、编造出的话语是莫大的宽慰和希冀。老张耳不聋眼不花,就算心如明镜也乐于在人生使命面前“难得糊涂”,他的侄子到底有没有出息我们无从考证,到底有没有打过电话让他回去我们也无从知晓,侄子早已不需要老张的供养,而在某种程度上这已经成了他生命中最大的支撑。
  老张年轻时有过一段婚姻,因媳妇闹分家不到半年就离婚了。虽以捡破烂为生,却收养了几十只流浪猫狗。老张坐在摆满旧品的下塌处吃饭,一天两顿,狗依偎着他,他与狗说着家常,无儿无女无人搀扶,却丝毫未能影响他追求做“人”那一撇一捺的支撑。老张给小狗们分食,叫骂的管理着,讲规矩。在场的好多人笑了,笑得任性,笑得透彻开怀;这不是天津老城小梨园里配着瓜子大碗茶的逗乐相声,这是一个拾荒者一生最能肆意的舞台!拾荒,每次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惊喜,他努力着装扮自己的家,只有真正热爱生活的人才配的上快乐二字。我们都想在阳光下体面快乐,与人和睦相处得到肯定,却又怕极了付出,缺乏热忱,热衷物质,精于算计。在我们吟诵“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时,在我们感慨穷其一生冷暖自知时,却丝毫不懂得收敛固有的自私。我们对弱者的漠视,对他人苦痛的漠视,对现状的漠视,都使得我们能够幸福安心地生活在此时此刻。
  老人身上满是时代碾压过的痕迹,撸起袖子裸露臂膀上的刺青,满满的都是毛主席语录。整个社会的变化,在社会最底层的人身上投射得清楚。如今的世事,他有太多的看不惯,流浪于社会的边缘反倒自得其乐。“我屋里这个院,这屋里进不来人了,让人家笑话。”简单慢速的摇镜头扫过他居住的小屋,适当的升幅落幅展示得是他赖以生活的家。房屋低矮并不能自如得穿上一件外套,老张很自然得走到外面去穿,委身的蜗居处时常被偷被砸,老爷子却心胸开阔不以为然。人生数不尽的不如意,与其信奉无奈是人生的唯一状态,不如找寻无奈之外的境地。
  纪实的世界里,淡漠的空镜头转场渲染出丝丝凄凉。人情冷暖里,始终不是这笼包子就能替上笼包子的空缺,到底意难平。兄弟张师傅毫无症状得回来了,两人共同生活了11年,半年前不辞而别。“你怎么也不来个电话啊?”老张大声的一遍又一遍的盘问着没打招呼就离开的老兄弟,镜头环绕着他们,天地之间掩不住的亲昵,闲话家常回荡在耳边。爱狗包包跑丢了,他到处找寻,回家后不停叨叨,于他是火急火燎,于旁人是无关痛痒。或许失去时会痛苦,所以宁愿不曾拥有。它们在这个大杂院里得不到宠物狗那般的待遇,却也是老张倾尽所有的付出了。“现在这个社会,狗比人还强呢。”包包自己跑了回来,亲热得扑倒老张怀里亲热,或许人不比动物会表达感情,但狗非人,也没有人性致命的弱点。
  恍然想起前几天的一则新闻:女子对流浪汉翻白眼吐口水,遭砍死尸藏竹林。受害人的家属不要赔偿而要求判处被告人死刑。千百年来国人的思想陷入这样的怪圈:凡痛恨不已的事,必希望立法来解决;如立法还不足解恨,必希望死刑来解决。暴露在镁光灯下将赴刑场的人,是否还能为自己唱一首“奈何”。被厌世情绪统治了内心世界的人是可悲的,好在人是最有韧性的动物,没有事物能敌得过时间,再回首切肤之痛时能表现得异常平静,也就被时间所治愈。生活是万山圈子里的围城,你我都把自身所处的围城想像成不见天日的囹圄,把围墙外的世界想像成世外桃源,挣扎着跳出想要实现自我救赎,殊不知围城外还是围城。
  河边破落的房屋里一台老旧的电视机是这个家里最上档次的家电,摇尾而来讨吃的、打闹着的小狗是这个家里最鲜活的生命。老张操持着狗们的吃食,小狗依赖着老张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是否认清了一切,便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即便是一个人,也能顺利的活下去。河对岸林立的居民楼,户户透着暖光,想到在天津孤身一人上学的自己,每每看到家家灯火时都有说不去的委屈。老张却是别样的坚强,世间灯火他自有一处。整部影片中,老张很少沉默,卖废品换了钱 养活自己,叫喊着“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论调,语言在乐观坚强者的生命里从来都不是摆设。人声一落,紧跟着而出的就是音响声:电视机里传出主人公吃饭喝水的声音,传出天气预报的声音,无比亲切的人声事声人间烟火声,似冷清却是不可触摸的温暖。
  小狗依偎着他,跟着他一起颠簸在收废品的三轮车上,缓缓得追着夕阳回家去。对面就是城市的万家灯火,虽然明亮却不及我心坦荡。也许是人老了,总爱把“逝”挂在嘴边。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人都清楚明白有一天会离开这世界,每个人都在努力得活下去,没有人为殊途同归的结局而早早放弃。
  铿锵如铁的老张一辈子没有扛过顶风的旗,唯当摄像机对准社会边缘的底层人时才有观众倾听这一世坎坷,却依然号角嘹亮。人生就是不断经历的过程。活着,就好好活着。影片结束了,生命却没有结束,种种困难还在追击者我们。我想,在行走去他方的道路上,在朝圣的过程中,需要老张这般清晰的领路人。带着不知来源的勇气,脚踏实地地走向朝圣的终点,体验这冷光中的温暖人生。
文/孙慧茹

 4 ) 闲来之笔

       可能是有过比较接近的生活,所以对这部纪录片的喜爱会更深厚一点。
       这部片子让我想起了小时候与拾荒者的故事,那时候巷口来了收废品的一位老爷爷,妈妈让我把家中的一箱玻璃瓶拿去卖掉,等称了分量,拿回了钱,妈妈问卖了多少钱,那时候也才6.7岁的样子,并不是很懂大概要买到多少钱,才算的是合理,只记得是拿回了两毛钱,妈妈着急的叫我赶快出去把那位老爷爷叫住,说这价钱太少了,咱不买了,只记得那时候我边哭边追出去,可一出去,那位爷爷已经没了踪影,就这样我一个一个巷子的找,七拐八拐的总算是听到了那位老爷爷的声音,可爱的是,我一直记得我等在那位老人进去了的院子门口,还清晰的对着门口的老奶奶说"不要说话,那个人是个骗子“想在想起来,那个时候也是天真的可爱…想想片中出现的那位”精神患者“我倒是不觉得一定是脑子出了问题,只是站在目前所处的环境,目前所生活的位置来看,或许滑稽搞笑了一点,但,还真有可能是那位男人的鞋子,当生活真的走到一种境界的时候,那个难和对自己仅有的那点东西而言,在他们眼中就是至宝,就是大大的宝贝,。当然也有可能不是那个男人的东西,他说了谎话,但在我目前的视野里,如果这样我是选择原谅的。因为他们都活的不容易。
        还有片中那位偷自行车的小伙子,让我想起了11.12岁的时候,住在大杂院的情景,四排深深的巷子,一排有25.6户住户,一家一间住房,一个小厨房。记得是冬天,妈妈买了一个新的大红色的门帘,因为怕脏,在上面把睡觉不用的烂单子(布)缝了上去,挂了门帘的第二天起床,旁边住户旧的门帘被偷走了,家中的门帘因为缝了破布子反而“躲过一劫”,不过上学代步的自行车不见了,走出巷口,嘿,直直的杵在路中间。高兴地推回自行车,家人跟邻居趣聊起来“许是嫌这车子不好,干脆就放下了”而那时候,那辆自行车却是我的宝贝,到现在还记得是银色的。所以看到片中的小偷想想也许是那时候,或者是这时候的被偷者,我可能还是很憎恨这样的人的,可反倒是从生活中跳出来,去单单走进这部片子里看的时候,反而觉得,唉~都不容易,包括那位来拾荒老人家中寻找自行车的穿着长长黑大衣的行动缓慢的老者,也想起了欺凌弱小的无赖泼皮,在片中出现了收购一匹自行车的几个无赖,一下把老人的自行车低价收走了,确实在那样阶层的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太多了,就像生活中的小摊贩和城管之间的故事一样,可好不容易就能欺负这么几个人,有这么点权利,那点薪资,都不够养活好自己,还受到上级的指令乖乖的办事~~生活中的矛盾点确实在底层人民中,事情更加多,也更加拧巴。
         在最后,想起了妈妈的一句话,那时候住进了我们眼中的“大房子”,跟妈妈聊起了之前的生活,我最幸福的回忆是在童年,因为想着那时候每天傍晚,妈妈带着小球球一样的弟弟和我,坐在医院旁边的大石头上,那时候的男女老少一到这个时候都聚集在这个地方,那时候的妈妈在我目前的印象中很温柔,用手可以灵巧的折出纸鸢,手举得高高的,我和小球球一样的弟弟就在地上来回蹦着,抢妈妈手中的纸鸢。可问起妈妈最幸福的时光,确是在那个大杂院的日子,原因是什么,妈妈说“活的洒脱,自由,无烦无恼…”回归到片子的最后,想到了妈妈和我们在院中的日子,看了看片中的老人,我或许了解了老妈的快乐……
         ……
       《狗日子》

 5 ) 观后杂谈

受到上外聚光灯电影社的邀请参加了FIRST在上外的青年独立电影巡展活动,观看的影片就是这部《狗日子》,观看结束之后我简单谈了谈观后感,大概的内容分享如下:
我想从三个角度,影片本身、导演以及纪录片谈一下感受。
首先,影片本身。因为在开场时,我没有仔细看,后来上网一查发现主人公张玉峰已经82岁了,不可思议。影片里给人感觉也就是60多岁,看起来他年轻时的确练过武术。而且还有一个细节,就是他已经82了,那么他的侄儿至少也要50岁左右。那么现在50左右的上过大学的一定都是社会精英,所以他侄儿一定过着很体面的生活,也一定有能力为他养老。但是老人表示了拒绝。他宁愿自食其力,所以他过的特别有尊严。于是电影的最大冲突就诞生了,他的工作(拾破烂)与生活态度(尊严)形成了鲜明的冲突。当然这个冲突也让电影故事非常有趣,一点都不闷,观影过程十分愉悦。另外,我们想象中的拾荒者应该都是苟且的生活,但是张玉峰虽然住的“苟且”,但是他的三观一点都不苟且。这部影片如果放在美国,肯定要被评级为R级,因为里面有太多的粗口,甚至比昆汀的片子还要多。骂人代表什么呢?代表他活的很真实,在某种程度上代表愤世嫉俗,不苟且于这个社会。所以张玉峰无论是思想还是身体上都是一个位于边缘的人。一个82岁的非主流。
其次,导演。尽管这部纪录片要比现在院线里的95%的国产片都要好看,但是严格一点来讲,这个导演的叙事技巧并不高明,或者直接讲,他拍的并不是很好。因为展现给我们的主人公没有层次感。第一个镜头里的张玉峰就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最后一个镜头里的张玉峰还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没有任何变化。我们看不到人物内心的冲突。电影最后有几个空镜头,不知道是为什么表现孤独感还是怎样。但是旋即,老人就乐呵呵地出来扫雪。我们从电影中看不到张玉峰的孤独感。我觉得这是不可能的。哪怕他表面上再坚强,他都不可能不感到孤独。但是显然,或是老人没有把自己的内心展现给导演,或者导演没有能力展现给我们。如果没有变化的话,实在没有必要拍成112分钟,我觉得30分钟的短片足够了。
最后,关于纪录片。纪录片的意义在哪里?这是一个大问题。从小的层面来说,我觉得它可以真实的反映出我们的生活,这里的“我们”包括别人。比如影片中特写的那双破破烂烂看上去似乎都可以闻到臭味的布鞋,估计在市场中也就是20块钱一双,但就是这样的一双日晒雨淋的破鞋,竟然都还有人想要。这是同学们不可能想象的一种生活状态。但这是真实存在的。就在离我们1000公里之外的天津。当然上海也一定有这样的人。这可能就是这部电影作为纪录片的意义。不过我觉得年轻导演拍纪录片有些浪费或者偷懒。因为纪录片的门槛比较低。导演能够发现张玉峰这个人物似乎体现了他的“慧眼”。但是其实我们在场的每个同学随便找一个人拍上一年也能做到这一点。我跟着拍我旁边的这位同学,拍上一年也能剪出来一段有趣的镜头。我觉得你要是去跟拍宿舍楼的阿姨,最后拍出来的120分钟的纪录片说不定比这里的张玉峰老人还要有趣。
所以我建议青年电影节以后还是要多鼓励商业类型片,哪怕几年出一个忻钰坤都是值得的。

 6 ) 比狗更热爱生活

很简单粗暴的画面风格,和简单粗暴的老人。

一个人,一群猫猫狗狗,一摞废弃物堆积起他们不大的家。

拾荒者,拾荒的猫狗,老人喜欢吐槽,喜欢用“接地气”的方式评论经过他的每一个“生意人”。拾荒者要做生意,多少钱收购,多少钱卖出,他们虽然不登大雅之堂,却有精明的头脑和精巧的手艺,自己缝制别人丢下的旧衣服取暖,改装自行车,老人有一个特殊的标志,喜欢戴帽子,各式各样的如电影里面出现过的帽子,猜想他心里一定装着一个发哥或着华仔。

听说,老人的侄子一直没有说过要接他去过好日子,而他一直执拗的跟别人说,有人要来接他,只是他更喜欢这里的生活。

后来,老人的拾荒朋友来了,他在朋友离着很远的地方就看出了他的身影,电影开始好看了。老人表现出激动之情差点哽咽,他从没说过自己孤独,一直痞痞的养狗,痞痞的面对生活,而当多年的老友突然出现在他的面前,他防备已久的脆弱终于坍塌。他需要一个能陪伴的人。每一个生活不如意的人可能都面临着一个共同问题,没有救济的人,也就没有亲人,朋友。

等到老友出现,也许是一个奇迹,对于一个纪录片来说,出现了难得的惊喜和好看的地方。他的生活如此平静,只有偶尔的骂街会让观众随之一笑,然后留下心酸与难过。
<图片1>

而他和他的猫狗发生过什么事,就如同每天生活在不可或缺的空气中一样,一直在影片中温柔地拂过,他与猫狗仿佛融为一起,又成为他们的领袖。他给每一只都起了名字,熟悉每一只的习性。他经常带着卷毛狗“包包”外出采购,导演将摄影机对准狗狗,仿佛是它的主观镜头,随着一起兜风,一起去陌生的地方玩耍,直到有一天,他跑丢了。老人着急的心烦意乱,赶快放下手里的活去寻找,找到天黑也没有它的踪迹,他是克制自己的情绪的,不同以往喜欢自己和自己对话,默不作声的回到了家。然而生活之事谁都难以预料,“包包”自己找到了回家的路,老人与狗温馨的一幕让人落泪。他像是冷峻的父亲,边骂它跑丢了跑到晚上才回家,边把好吃的往它嘴里塞。

山河冰冻,老人与狗的家也被有关部门拿墙围堵了起来,还好最后他们仍在这里。老人与狗,多了一位老人,多了一些离愁别绪。

喜欢老人偶尔冒出的脏字,是对生活的抵抗,也是偶尔的调侃。喜欢他的生活态度,过着狗一般的日子,却没忘记爱护每一个脆弱的生命。他还会将好看的毛毛领缝制到衣服上妆点自己,还会变着法的更换帽子,他是热爱生活的人,也许比每一个觉得比狗过着更好生活的人都更热爱自己热爱生活。

另外,欣赏导演的执着。

 短评

开头给狗的镜头太多,并不能表达什么,只能证明导演功力还不够,不过作为去废品站买过东西和收废品的人打过交道的观众,对里头的情节感触更深

4分钟前
  • 调制解调醒酒器
  • 还行

一个人的性格,与周遭的格格不入,只与自己的思想境界相融。

6分钟前
  • 风吹沉香
  • 推荐

80岁拾荒者与猫狗相依为命,给兄弟娶媳妇供侄子上大学!纪录片https://v.ixigua.com/Nh6CnHT/

11分钟前
  • 曹操不吃饭
  • 还行

百人百态

15分钟前
  • 魏四鄰
  • 推荐

7分。作为毕业作品来说,可圈可点了。虽然粗粝但贵在真实,贴的很近,按时间线来看跟拍有年多两年。素材还是蛮丰富的,不过可以再简练一些。

17分钟前
  • 老珂
  • 推荐

狗日子 (2014)

19分钟前
  • dac
  • 还行

批评居然这么多...我觉得作为本科毕业作品已经很不错了,题材有意思,主人公也非常有戏,只不过是剪辑稍有欠缺。期待导演更多的作品!

24分钟前
  • 奶奶徐
  • 推荐

题材很赞但是剪辑时导演还不懂得加以克制,所以这部作品并不适合在电影院里面看,很容易胸闷气短。拍纪录片的人有的时候要懂得保护你的拍摄对象,怎样尽量地减少观众对被摄者的误解,更加公正对待一个生命,这其实是一个很需要人思考的命题。

29分钟前
  • 🫀Psyche
  • 还行

自食其力的倔老头儿 话粗理不粗张师傅回来和包包走失那里 老头儿真性情

31分钟前
  • 鲜藕大王
  • 还行

跌宕起伏是纪录片可遇不可求的东西,本片没有遇到这样的故事,实属正常。

33分钟前
  • 白颜料4块8
  • 还行

人不如狗,鞋火葬场。

38分钟前
  • 韻。
  • 力荐

猫猫狗狗排成行,拾荒老人当自强。谈笑不忘当年勇,离别始知情谊长。

39分钟前
  • 阿孝咕
  • 推荐

虽然格局较小,但也别有一番风味。

42分钟前
  • 季轩
  • 推荐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吧!

46分钟前
  • 仲凯
  • 推荐

老不如死,苟活不如狗活,技法无可学之处,张玉锋的风趣坦荡撑住片根,大陆游民影潮仍旧汹涌。

51分钟前
  • 黑狗成
  • 还行

张师傅出来后变得有意思,作为毕设作品已经很了不起了。

56分钟前
  • ZZH
  • 还行

鞋就火葬了吧 鞋我都报案了 包里面还有诗…

59分钟前
  • 勇小兔
  • 力荐

2021-029之前有幸跟冯导睡过一个房间,后来偶然跟师哥聊天发现认识,当时拍片子的机器还是借给他的。哈哈哈哈圈子真小,今天偶然再次翻起来再看,有时候生活中有趣的一些点是要纪录下来的

1小时前
  • 私奔
  • 推荐

挺好的,老了捡捡破烂,不靠别人,不受气,不看人眼色

1小时前
  • 卡尔的蓝色汽车
  • 推荐

狗日子,唉,人生何尝不是一场梦。

1小时前
  • 明朝王子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