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红街吉他

记录片加拿大2018

主演:吉姆·贾木许,Charlie Sexton,Dave Hill,Jamie Hince,Kirk Douglas,Bill Frisell,Lenny Kaye,Nels Cline,Marc Ribot,伊斯特·伯林特

导演:罗恩·曼恩

播放地址

 剧照

胭脂红街吉他 剧照 NO.1胭脂红街吉他 剧照 NO.2
更新时间:2023-08-31 18:56

详细剧情

  來自路瑞德(Lou Reed)生前御用吉他製琴師Rick Kelly。紀錄格林威治村一家時間彷彿仍停留在六十年代的手工吉他客製坊,名為「卡爾邁街吉他」與它的創辦人瑞克凱利。  手作的溫度,巴布狄倫(Bob Dylan)、佩蒂史密斯(Patti Smith)、威爾可(Wilco)、雙殺(The Kills)等樂團吉他手爭相收藏。  吉姆賈木許(Jim Jarmusch)、艾絲特白莉特(Eszter Balint)等跨足樂團之影人現身暢談吉他經。  以上介绍来自网络

 长篇影评

 1 ) 纪录老店:发掘物之生命与人之联结

《纪录片与社会研究》课程作业备份,非常随心所欲的感想,比较草率,见谅。

工匠的经验是代际相传的,就像是民间故事拥有的是集体作者一样,时间的祭奠使得这些工艺和故事都被附着上了某种难以言说的“灵韵”氛围。如同泉水在涌出地面之前,便已经在地下蓄积和奔流了很久很久,以至于时间成为了一种无价的积蓄:越是久远,其蕴含的“生命”的味道也会愈发醇厚。影像相较于久远的手工艺品,其媒介存在的时间不过百年有余,伴随着工业进步与现代性的发轫,它更多地传递出关于当下感受的体验,观看的时间伴随放映的时间并行,将大段的经历压缩成简简单单的百余分钟。格林威治村的胭脂红手工吉他作坊,若是从旧的字眼出发,那么老店的物件、手工吉他用的木块都谈得上是充满了年代的风干气味。但纪录的影像只有短短80余分钟,拍摄的时间也未超过一周。抓捕当下时空的影像是划开时空的刀片,通过巧妙的排列和组合,以一种近乎家常的对话形式,将小街老店的历史诱引而出,完成镜头应该完成的使命。对于纪录片而言,探寻故事和主角或许比探寻作品的形式更重要——要相信镜头之后的力量,要相信技术之后的力量。当然,拍摄和制作本身也是有趣味的,真诚的手法会使观看的过程不会过分煎熬。因此,在片头小小的工艺展示片段、演奏和对话的编排的加持之下,本就充满着趣味的胭脂红吉他店,逐步地向我们敞开了那些温度和面貌。

一、被展示的故事:从老物件中派生而出的情感与生命

老街上的老吉他店在大品牌流水线的时代潮流中,打破浮躁的都市氛围而守住一方净土,坚持手工制作的初心,赋予那些被忽视的物件以新的生命……这些描述若简单一听,像极了纪录片课堂上最保守也最不会拿低分的选材。似乎是可以手举着摄像机,往那所老旧的店铺一站,拍上个几天,剪切一番老板和客人的对话,再来上些悠扬的乐曲,片子就能够成功大半。此时,如何实现“自然”便成为了展示的关键的部分。

影片围绕着胭脂红吉他店每天的日常,将主体简单划分为店主和客人间的对话、店主和女徒弟的对话两个部分。手工吉他小店的故事里,并没有太多对传统技艺逝去的悲情追忆,即非物质遗产这般的守护传统坚定使命任务在身,有的只是对一种生活姿态的抓捕。制作吉他就像是弹奏乐器,在店长和老主顾的谈话中,可以看出,乐手开始弹奏乐器的契机往往与店长开始制作吉他的契机相似,都称不上是命运般的选择,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生存或行动的方式。这种选择使得故事呈现出一种轻松且慵懒的氛围,即使在最后安插进房地产商对老街店铺的某种侵犯意味的指涉,但也丝毫不影响全片的传递出来的总体的轻快体验。为了实现轻松愉悦的氛围,在对话的选择上注重攫取一些有趣味的对话,比如围绕着工具的年龄和背后的故事时,店长谈论起父亲那就算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不忘制作的本心,选用的是略带诙谐的笑意。这与人物本身的性格以及对话发生的情景相关,但也体现出影像制作者在对被展示的素材的选择上的安排。

在故事中,城市空间、吉他店空间和人物始终是相融为一体的。人参与到物的制作中,在这样的过程中融入了自身生命的一段时刻,自此物开始与人的生命交融,并与人产生出一种新生的关系。这样的说法似乎是恋物式的。传统的审美观将主体与客体区分而开,将艺术品认作是那些外在于一切时间和空间的、在体验过程中成为某审美体验对象的东西。物件中的非审美要素被撇开,不在乎它曾经所处的空间环境、作用和意义,例如那些从教堂的固定位置中游离出来的木版画。由于我们使艺术作品摆脱了其所有的生活关联以及我们理解它的特殊条件,艺术作品就像一幅绘画一样被嵌入了一个框架之中,并且仿佛被悬置了起来,成为某种脱节的被观看对象。而手作物品改变了这种观看方式。它既不是历史考据研究中那必须将物品放入原环境之中的要求,也不是企图将艺术品剥离原有环境的博物馆式观看,而是渴望一种新的生命感知诞生。吉他的木块,均是对纽约老旧的建筑的攫取,将物件从建筑空间中拎出看似无用的部分,使其脱离原本的空间范围,在保存其物之特色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创作。例如保留栗木上的虫蛀或是保留开酒器留下的伤痕。痕迹在此被类比为人脸的皱纹,它不仅在物中存留下完整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存留下了其他生命与物的关系。这很像是影像的作用,保留下的并非是某个瞬间,而是无数的关系及关系背后的故事。在选木块的片段中,每一个木块背后都保留着原有建筑物的福袋的故事,无外乎是老酒吧、教堂和妓院的一些材料,但足以彰显手工制作的核心:展露那些镶嵌在日常生活中的与世界产生偶缘性关系的物,以物囊括住在时间中发生的那些关系的片段。

在传统生活方式与现代生活方式之间的对立上,片中只是略微涉及,并没有太多的好坏的判断与价值的预定。店长凯利维持着没有网络的质朴生活,沟通和联系都依靠与客人之间的亲切交谈,有着属于自己的缓慢节奏。而朋克的年轻店员女孩,即使是保持着最酷的造型做最精致的手工,也顺从着自己作为年轻人的社交方式:将做好的漂亮吉他起上一个性感的名字上传Ins并监视着点赞量。影片的制作者似乎有微弱地想要安排两组关系的构思在,但互联网的宣传并没有给小店带来爆炸般的流量,人与人之间的小范围亲密关系依旧保持着。并且,两组人物均以手工制作的坚持维系人与物间的关系,过去与现今的传播和技术变迁不再是重点,这也使得影片少了许多价值上的对立冲突,而延续了一份安定且闲适的气氛。

二、展示的故事的技术:编排与制作的两面性

纪录片的形式并不意味着需要遵从从卢米埃尔兄弟开始的单个长镜头拍摄,也不必完全拒绝组合和编排。维尔托夫的《持摄影机的人》就是对素材再度解读和发掘的绝佳案例,以电影眼反对“作为魔术师的导演”和“着了魔的观众之间的合谋”,穷尽各种构成主义拼贴、快节奏剪切、陌生化分屏等各式各样的编排方式,但其本质要求是一种主动的为了揭示真理的观看,也就是只有人成为执行者,否则电影仅仅是奇观的制造工具。而纪录片更多涉及的并非是有维尔托夫有所间离的展示,而是弗拉哈迪式的剧情的编排——即使纳努克一家及其祖先确实使用过古老的方式进行捕猎,但影像捕捉的不是天生的偶然,而是编排后的偶然。

影片的在布局上,既可以说是抓住了胭脂街吉他店古旧的核心,例如在影片前后均有出现的打扫吉他和照片的老母亲。也可以说这样对现实的抓捕是提前通知后的抓捕,例如那些流畅的名人对话与老木头块背后的故事。制作人对素材的选择,就像是手工制作吉他时向上腾起的木头屑,可以以慢镜头的方式被凝视和观看,唯美悠长。尽管人物会略微显现出那被摄影机注视下稍显局促的神情,但总体而言,这是建立在胭脂红吉他店漫长的日常之上的捕捉,并非刻意。而最能显现出真情的莫过于客人的演奏片段及年轻女店员的纪念日蛋糕。音乐是趋近于抽象的情感表达,也是通向纯粹的一条道路。对于乐手和吉他店老板而言,物件和音乐作为人肉体的延伸,似乎拥有取代主体本身的可能。在现场音乐演奏的加持下,时间变得自然,镜头也变得自然。纪念日的蛋糕属于偶然中的美好选择,在感性氛围之下,聚焦的主体从胭脂红吉他店里的手作吉他逐渐转移到店长与店员之间奇妙的缘分,直指情感的共鸣。

三、结语

“一切都美的冒泡”。

胭脂红吉他店的日常,不断地延续、延续又延续。音乐声不会停,人与物的连结也不会终止。同样,通过物串联起的人的关系,也将成为愈加牢固的蛛网,通过面对面地交流、保存并传播的影像,指向更加遥远的地方,联结起更多的生命。

 短评

演的成份重了点

6分钟前
  • Outyouhead
  • 推荐

木吉他弹出的旋律和歌曲仿佛也有了时间的味道,每个演奏者都在用另一种方式讲述自己的故事,其实都在讲述着纽约的故事,地球上最伟大的城市。

10分钟前
  • 451½°F™
  • 推荐

看了想让人放慢生活步伐的电影。一个小小的吉他商店,置身在大都会的狭小一隅。它犹如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承载着人们对吉他简单的热爱;记录着城市的变迁故事;更见证着物欲横流时代里,人们对音乐和简单生活所做出的那份坚持。

15分钟前
  • 饮歌
  • 还行

这店牛逼!

20分钟前
  • 拿葱的大妈
  • 力荐

希望去纽约能逛一下

24分钟前
  • 桑德瑞尔
  • 力荐

帕特森的结构,很明显是一部由贾木许撺掇出来的片子(最后的credit里也确实叫贾木许instigator)出镜的摇滚明星们包括帕蒂史密斯乐队成员,鲍勃迪伦乐队成员,卢里德的技师等等。觉得导演站得不够近,也没有找到好的角度去深入,有很重的摆拍感,也没有找到日常所支撑的那个不寻常的一刻。但仍然很喜欢这个题材,一家收集纽约旧建筑木材来做吉他的店,and all the rock 'n' roll dreamers.

27分钟前
  • Zephyr
  • 还行

怎么说呢,内容真的好喜欢,手工吉他太太太美了艺术品,可是作为纪录片不自然得太过分了。理解导演想把信息放在人物对话里带出来的想法,可是全片就因为这样漂浮着一种微妙的僵硬感。所有演奏片段都好棒,好像大家只有在演奏的时候才放松下来。美女小徒弟超酷但是真的一直带着一脸“镜头在拍我我得很美才行”的表情。好可惜啊。

28分钟前
  • 夏木
  • 还行

真好看

29分钟前
  • 飞行的孤独员
  • 推荐

老木头的新生命——独特音色的老吉他🎸。吉他手和制琴人在这里碰撞,谈谈各自的故事。温馨~

31分钟前
  • 白颜料4块8
  • 推荐

relax...吉他演奏段落不错...别的走神走远了。以为突兀的结束了,又来了一段,果然突兀的结束了。前面是有一首沙滩男孩的改编,很熟,一下记不起谁的,真好听。

33分钟前
  • thintoy
  • 还行

吉他是生命,音乐即人生。

34分钟前
  • 张劳动
  • 推荐

爱吉他。多加一颗星。几度热泪盈眶。

39分钟前
  • 鲁小夏
  • 力荐

熟悉的乐器。。。每天接待不同的摇滚人弹奏吉他。。。好享受。。。令人羡慕

40分钟前
  • CM
  • 力荐

摇滚名人吉他弹奏会(误)

41分钟前
  • hellst
  • 推荐

轻松安静,看一群人磨琴尬聊弹吉他,八十分钟一晃而过。这种片子简单就对了!"All you need is three chords, anything more is showing off."Non-Fiction≠Documentary,不要谴责它的“僵硬”、“不真实”啦!

46分钟前
  • 字母君
  • 推荐

这就是除了技术还要情怀的匠人懂得每块木头内心的声音徒弟当年才25岁啊

49分钟前
  • Breadkiller-N
  • 推荐

大贾木许一共出场五分钟,换了琴弦,唠嗑了喜爱的树木。制作了一辈子手工吉他的老匠人真酷,年轻姑娘徒弟也真酷,从捡来的旧木头变成每一把手工吉他的过程真美,漫天飞舞的木屑在阳光中也真美。2019北影节。

53分钟前
  • 休休芸
  • 推荐

个别段落拍出了旋律感 但到了中部便趣味全无 设计感太重 也许目的便是拉这些人出来聊聊天 但那样我更想看贾木许种一个半小时的树

57分钟前
  • kiwi
  • 还行

种树先锋贾木许

60分钟前
  • 拥挤的屋顶
  • 还行

很好。在5天的拍摄中,撇开这些可能是设计的乔段不谈,还是集合性地展现了这个吉他店的风格:收集拆迁房子剩下的木头,改造为vintage感十足的吉他。小古董店的生命,无非是日常的客人往来,选选吉他,工作劳动。喜欢手造东西的感觉和片子,吉他制作纪录片,棒棒。

1小时前
  • Javen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