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

爱情片大陆2018

主演:宋佳,朱亚文,张瑶,周里京,郑家彬,苏艺娟,许凝,张铂辰,肖光耀,李胜,朱玮菱,宋克斌

导演:刘浩

播放地址

 剧照

诗人 剧照 NO.1诗人 剧照 NO.2诗人 剧照 NO.3诗人 剧照 NO.4诗人 剧照 NO.5诗人 剧照 NO.6诗人 剧照 NO.13诗人 剧照 NO.14诗人 剧照 NO.15诗人 剧照 NO.16诗人 剧照 NO.17诗人 剧照 NO.18诗人 剧照 NO.19诗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06 20:43

详细剧情

  该片讲述了发生在上世纪末一段纠缠在岁月浪潮中的情爱故事。一心想当诗人,改变命运的李五(朱亚文 饰),幸运地遇见连自己气味和影子都痴迷深爱的陈蕙(宋佳 饰),两人因爱而疯魔。一条毛裤,抵不过喧嚣现实地裹挟和撕扯,才华与情感凋零枯萎。爱亦成“毒”,有无解药?

 长篇影评

 1 ) 记忆无法被相信

#RFH# #LFF# #Galas# 这部电影的内容还是非常私人化的,就是感觉杂糅了好多电影,从影片中看到了太多太多电影的影子。

从整体结构上看像大卫林奇的《穆赫兰道》,从开场不久在地铁中就进入了《生死停留》的模式,以濒死进入自己的潜意识。而整体创作风格趋近于费里尼的《八部半》(开场就是放飞自己的大场面,后面更是有创作压力等,结尾处的马戏团般的配乐听着更是熟悉)结合伯格曼的《野草莓》(回顾自己的执念,还有空空街道上那那无人认领的影子都让我想起《野草莓》梦境中那空荡的街道,无脸的人和那行驶过来的马车,棺木中的自己更是在结尾处镜面面对自己)以创作灵感和心中执念为根基,带入戏中戏,意识流及家庭回忆模式。中途出现那倒塌的石像更是让我想起贝拉塔尔《鲸鱼马戏团》中那条巨大的鲸鱼,感觉脸特写眼部都一样,似乎象征的事物也是一样的,还有结尾处那送葬的人们和镜面自己也像极了帕索里尼《乞丐》的结尾。

镜头上,主要是两种镜头,固定镜头和手持镜头,手持镜头采用的是广角,畸变效果明显,手持运动时能帮助加快被摄角色环境的速度,带有更强烈的不真实感,同时环绕运动也让旁边的环境及人物扭曲变形,告诉观众这不真实的“世界”。大片还大量的使用长镜头,调度上真的太强了,尤其是跳舞那段儿的镜头运动和现场调度。由于片中很多时候使用的意识流,从剪辑上看故事很多时候是不连贯的,尤其是导演自己也在说,“我们无法相信记忆,因为它会被改变”,所以叙事模式需要更加跳脱故事去感受事件的影响及潜意识层面的问题展现。

不喜欢的点可能是对很多背景不了解,无法完全看懂很多“私人故事”,所以在很多时候会突然出戏。更最主要的还是风格杂糅的问题,感觉讲的不是自己的电影,更像是觉得好的电影。

 2 ) 表现形式抽象,但内容并不空洞,是一部好电影。

“别忘了,西尔维尼奥,别忘了你来自何处,还有你遇到我之前的身份。”

“哈哈哈哈······”

“你在笑什么?”

“在笑你如此笃定的态度,你自信得仿佛在做新闻报道一样,可惜你的心胸与视野如此的狭隘,你的艺术才能也如此的平庸。我还笑你愚蠢的民粹排外主义,还有你致力于一个公开羞辱他人以及纵容网络暴力的行业——一切以点击率至上,还冠之以名什么新的商业模式。

路易斯,我成为了如今的我是因为我远离了你、这里,还有电视台。

看看你,肤浅,刻薄,并且以此为荣,你就是一个小丑,在社交网络上讨要点赞,然后和自己的支持者们招摇过市,和总统的朋友们一起聒噪个不停,推行肤浅的流行的文化和愚蠢的行为,你是当今新闻工作者的完美代表,路易斯。一个肤浅的主持人,却热衷于鼓吹自己的看法,是你这种人让我们丢失了真相。一边去吧,跳你的舞去吧,我不想再跟你废话了。”

电影的头部确实有些抽象和虚无,我一度都想放弃看这部电影了,后来看了一下豆瓣的影评还不错,就继续看了下去。不得不说,这段对白设计的真是精彩,看到这里我突然提起了精神,发现这部影片虽然表现形式很抽象,但所想要表达的思想并不虚无。而且,虽然本片是一部墨西哥电影,但每一句话都能让人联想到国内,哈哈哈哈哈。这仿佛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的通病,互联网让信息的传播范围与传播速度远远超出以前,获取信息更加方便,发布一条能让大众瞩目的信息其门槛也变低了,人们的认知更容易被不符合事实的事情影响。这种现象不止出现在流量至上的各种新媒体之中,甚至还有可能被某些别有用心的集团利用,哈哈哈,悲哀啊,哈哈哈。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迎来新秩序,拜托大家快点打一仗吧,把问题彻底解决了,谁赢谁说了算好吧,😂。

 3 ) 一弹指顷去来今——《诗人》

今天聊聊墨西哥电影《诗人》。

片名BARDO, False Chronicle of a Handful of Truths (2022),别名诗人(或少数真相的虚假编年史) / 中有,部分真实的伪记事 / 诗人,或少数真相的虚假编年史 / Bardo (o falsa crónica de unas cuantas verdades) / 拘禁 / Bardo / Limbo。

本片是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自《爱情是狗娘》(Amores perros ,2000)以来,首次回到墨西哥拍摄和制作电影。并且《诗人》也是自《爱情是狗娘》以来,导演首次亲自剪辑的电影。

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和阿方索·卡隆、吉尔莫·德尔·托罗并称“墨西哥三杰”,绝对都是大师级别的人物。

在这个流行拍摄个人回忆的季节,《造梦之家》《光之帝国》一类的作品层出不穷,怀旧追忆题材并且一直是获奖热门。在Netflix的支持下,阿方索·卡隆拍摄了追忆童年往事《罗马》(Roma ,2018),吉尔莫·德尔·托罗也拍摄了自己儿时最喜欢的《吉尔莫·德尔·托罗的匹诺曹》(Guillermo Del Toro's Pinocchio ,2022),作为三杰之一,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自然也不能落下。

《诗人》片名“巴尔多”(Bardo)取自佛教,指的是人死后的鬼魂状态,也就是介于人死亡和转生之间。也就是影片另一个名字“地狱边境”(Limbo)的含义。导演成功把观众带到了一个充满梦幻的世界。

观众看到《诗人》最后才会恍然大悟,原来影片的开头、中间、结尾都不重要,而是一个陷入循环的心路历程。影片并不存在什么第一幕、第二幕、第三幕,整件事只是一个梦,一个清醒的梦。

《诗人》的剧情并不复杂甚至略显单薄,主角是著名墨西哥记者、纪录片制片人,多年之后,他荣归故里,而他本人对此的感受并不是衣锦还乡,而是需要处理社会身份、家庭关系、个人回忆等一系列麻烦事的开始。

此外在他的回忆中,还掺杂了大量墨西哥的人文,浓缩了当地几十年的历史。

影片包裹在厚厚的墨西哥民族主义之下,按照墨西哥国旗的颜色,红色、绿色和白色探讨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重点是殖民和死亡话题。

故事分为32个序列,讲述的内容很多,国家、种族、家庭、事业、自负、变老、死亡、移民,并且在某种程度上每个序列都和其他序列混合在一起,整体故事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结构,更多是一种氛围,唯一的中心思想是导演的情感和情绪。

导演花费4年时间才把整部影片剪成。对于他来说,这不是一个传统方式的自传或回忆录,而是一部不以真实为基准的魔幻小说。就像影片副标题所写:少数真相的虚假编年史。

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在第7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的致辞表示,自己在几年前就意识到,自己未来的路要比自己已经走过的路短得多,于是自己开始不可避免地开始探索过去。

过去的日子里,时间和空间交织在一起,并且记忆存在一定的非真实性,更多地还是情感上信念,于是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的回忆中掺杂了很多主观回忆,还有许许多多海市蜃楼式的虚构经历。这种亦真亦幻的经历并没有一个绝对真实的基线,而是介于现实和想象之间的旅程,两者混合起来,形成了这部充满魔幻主义的《诗人》。

《诗人》中融合了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个人经历,讲述了他一路走来的艰辛。

影片中的很多事情都基于导演的亲身经历。

比如导演夫妻俩的一个孩子出生没几天就夭折了。

比如边检人员所说的“这不是你的家”一幕,这是2020年发生在导演妻子身上的逐字演绎。

有趣的是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坚持认为这部电影不是自传,而是一部幻想曲、一个梦境,而不是真实生活的描述。

因为在他看来,每本自传都是谎言,那些自传假装说出真相,而实际上却说的是美化虚构的故事。倒不如这部《诗人》大大方方地承认虚构,反而才能集中精力探索自己在情感上的真实感受。

在《诗人》中,也的确做到了这一点。

影片中融合了迷宫般的时间和空间,导演展示了其无与伦比的制作技巧。

令人陶醉的视觉效果、精心编排的长镜头、魔幻感拉满的转场,摄影、剪辑俱佳,让人想到《鸟人》,换句话说就是在不停的“炫技”。我在观影时,脑子里想得最多的问题就是,这个镜头到底是怎么拍出来的?

就以开场第一个飞行镜头为例,导演自己说,自己花费将近一年的时间才解决了开场镜头。

《诗人》的片长非常长,原片长度181分钟。

在威尼斯和特柳赖德电影节之后,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再次删减22分钟,影片发行版本达到159分钟。

影片中不乏优秀的镜头,让人感到十分惊艳,但也有大量的镜头充满说教和自负,会让人感到有些乏味。影片的个人色彩太浓,同时也不像之前《荒野猎人》《鸟人》那样易懂,不知道会有多少人能够看完这部电影,更不知道会不会有人选择多刷。

物是人非事事休,

一弹指顷去来今。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4 ) 身份认同

男主是一个从墨西哥移居美国多年之后功成名就的记者,但是身份认同成了一个难题。 面对墨西哥城主持人的质问他说不出话,面对美国颁奖典礼他措不了辞。 他告诉儿子他们是墨西哥人,但是当儿子问他有多久没在墨西哥城散步他哑口无言。他不知道墨西哥人在挨饿,所有人都认为他在拍美国马屁。而在他的纪录片里,他却相信墨西哥偷渡者能代表他,阐述他。与儿子断层的关系如同男主和墨西哥之间割裂的纽带。 上流阶层看着嘲讽自己的影片开怀大笑,底层坐在远处也在开怀大笑,所有人都认清悲哀的现实不可能改变。音乐,舞蹈,醉生梦死填充黑夜。 父亲的幻影告诉他由于想念母亲,父亲会时常去拉母亲的脚,于是男主中风的弥留之际,妻子真的由脚开始往空中升起。 房间里堆积的沙土就像美墨边境凝结着墨西哥偷渡者血与泪的沙漠。 墨西哥朋友的不认同,美国海关拒绝自己称美国为家,男主再一次成为了无根的人。又有多少人终其一生剥去了自己的根,只是谱写了一首荒诞的诗。 杂乱无章的电影终于在最后凝结。

在影片的结尾,家人出现在幻境呼唤他回家,他只是往前走去,对墨西哥的爱与不信任,病态的情感充斥幻觉。随后镜头出现了死去的墨西哥偷渡者散落一地的衣服,男主角开始在荒漠上类似于飞翔的跳跃。广角镜头把脚下的一切拉得又长又远,我不知道他在往北边的美国跳,还是往南边的墨西哥跳,但是他一定只是想回到那个再也回不去的故乡。

 5 ) 写四张图像

一、

影子纵身一跃,像一颗子弹般滑过了平原,越来越淡,直到融进了沙子里。

风吹打着这具一时间腾空的身体,裹挟着它深长的喘息,向上飞升。与此同时,平原的边际不断地延展开来。你看到:沙子被太阳洗刷得泛白,隐约透着青绿,平整得像刚刨好的木板。土黄的灌木一株又一株,小心保持着彼此间的距离,有条不紊地随着大地的扩张而扩张。它们拉长的影子像一根根指针,投向隐匿在尽头的磁极。

在这场无休止的扩张中,越是远去,图像就越被压缩:灌木们汇聚成密密匝匝的小点,又混着沙土升腾作薄薄的迷雾,虚化了地平线。薄雾向上,悬着一串山脉的轮廓,但很难想象它们在一丝不苟的灌木丛间能讨来分寸落脚之处。这是一片自洽的地貌,宽广无垠,又一成不变。唯一指明方向的还是背后斜斜打来的日光。它(处于图像边缘)的两端在镜头的牵引下垂坠,画了一个缓慢的弧,似乎在昭示着四方边界终归的触碰和消融。在滑翔时不断向前奔腾的景观,不过是走马灯壁旋转的影子,不断地自我更替,在遗忘中求新。

二、

查普尔特佩克城堡被茂密的绿植簇拥着,镶嵌在山顶,棱角分明像一枚新鲜切割的宝石。踩着土巴号欢快的吐息,士兵们像一片片雪花,一时间纷纷落在了露台鲑鱼色的地砖上。“美国士兵”身着天蓝色的制服,头顶白金的假发,腰间扎着一段鲜红色的布;“墨西哥士兵”的制服深蓝,红线裱上了袖口、领子、军帽还有裤腿两侧。他们飞快地发散到了城堡的各个角落,短兵相接,四面八方指的都是步枪,火药声闷在铜黄的曲点里,飞梭的子弹划破了空气。

“美国士兵”端来长梯,从花园架上了露台、钟塔。石筑的结构松垮下来,仿佛簸箕里盛着的一个小土堆,抖了两抖便被匀平了。士兵们像分子般随意地浮动在被贯通的城堡里,直到一个接着一个地,永远静止在景观中。

三、

西文里欧在过世的父亲面前变成了孩子。二人站在空荡荡的厕所中央面面相觑,洗手池顶的暖光和小便池顶的冷光在鞋尖相指的中点汇聚。父亲伸手轻抚儿子的侧颊,又好似想要托住这枚苍老又愈发沉重的脑袋。它杵在西文里欧纤小的身体上,像玩具剑玉里的圆球,好像随着手腕一抖就会应声而落。

在脑袋重量的压迫下,身体自然也不敢轻举妄动,仿佛只是维持原位就已经占去了它全部的精力。西文里欧抬手搭住了父亲的小臂,再松开,任其绵绵地垂坠在身体两侧,和腿连成一条笔直的线。当西文里欧转身迈向小便池时,他的身体摆动得顺滑又缓慢,像是是被抽了帧;他的脑袋则生硬地跟随着领口的牵引而滑动,不动声色地调试着大小。

四、

西文里欧缓缓走在路中央,经过一个抱着孩子的女人,熟透了的香蕉堆成一座小山。他犹如在一幅霍普的画里,建筑被阴影镂空,街道上也留下一条锋利的、明暗交接的折痕。路灯都熄灭了,门窗里是一片死寂的黑,那么光是从哪里投来的?热烈得足以烙下分明的影子,却又阴柔得点燃不了四处的颜色。几颗稀疏的星星探出云里,似乎也在为自己点点的光芒而讶异。

 6 ) 第一个镜头,我就跪了,莫名其妙

有着拉美魔幻意识流范儿的电影。。。 非常私人化的荒诞戏谑光怪陆离带着诗意的节奏:从第一个镜头起,我就知道这片子跟我对脾气,那拉长的影子一下就把我的心抓住。 然后电影开始了它细碎凌乱的故事,其实不用区别现实与幻想,这一切都是男主脑中臆想,看似发散,但无不指向一个中心:归属(当然是我自己肤浅的认知)。 男主对自己身份归属感、家庭的归属感、民族的归属感、墨西哥的归属感、人类的归属感 产生的茫然和思考。可问题就是答案,答案也是问题,我们从拉长的影子跳跃腾空起再到腾空跳跃俯瞰世界止。答案是否就停留在你腾空看下来的高度呢? 大爱犹如散文诗的文学感,甚至能在镜头里感觉到文字的节奏。 每个简简单单的画面都能引人联想,比如:当男主站在美国的家门外一颗巨树下,镜头里只有巨大的树和远景渺小的他,突然你就想脱口而出的问:树到底属于谁家,恐怕在还没有这个国家的时候树就在这里吧!但树不会问也不会回答,它只是用沉默来反衬人类的茫然,就像全家人去海边度假,却偏偏在离海一步之遥的游泳池里游泳看海一样,我们逃不出自己的思维游泳池,多此一举的看海却不投身于海。。。不过,全家把早夭的孩子放归回海的时候,真心被打动了。

有太多想写,又有太多耐人玩味,值得多看几遍的电影,大爱。

另,据悉导演是个做过DJ的富二代,不管是不是,电影里的音乐都很耐听,尤其是影片开始的鼓声!

以上

 短评

通篇尽是费里尼和塔可夫斯基的痕迹,主题上也是《八部半》和《镜子》的延续,黑色幽默和魔幻现实又有佐度洛夫斯基的身影,珠玉在前又不知节制,让人无比疲惫。在这个年代,宏大叙事和诗电影已经失去它们曾经纯真的含义了,再精美的场景和昂贵的开销也不可能重现它们第一次出现的饱满,因为它们与太多的影史相关。

6分钟前
  • 白斬糖
  • 还行

态度严肃,结构严谨,批评与自我批评严厉。既有艺术,又有思想。 很多隐喻和象征,neo魔幻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之集大成。这次不追求一镜到底改追求转场,真假虚实切换得如梦游仙境。开场大家还能笑出声,后来越来越沉默,一颗心渐渐斑驳。虽然很zz,但背后大家与小家的家园情怀又令人潸然泪下(我和身边的小姐姐都流泪了😭)海报是男主人公的漫步,精辟!虽然大男主电影,但女人并不隐形,6位重要女性配角处理得极为精妙,甚至可看到对《罗马》的致敬。爱导演!希望墨西哥越来越好。🥺

10分钟前
  • Q影誌
  • 力荐

# 79威尼斯# 冈萨雷斯从不会让影迷失望,三个小时像是一首戏谑荒诞却又充满人文情怀的赞美诗,大幅奇幻长镜头加上触目惊心的远景群像令观者和人物一起置身于不同的场景中遨游,通过和上一代以及下一代的对话揭示出绝对的真理:再成功的人生也只是无意义事件的累积

12分钟前
  • 耐观影-Xavier
  • 推荐

9.3分 #2022年度最佳# 这样一部电影,我是看不出“油腻”的。它是极通透的。尽管它多次戏谑着人的目光之短浅、生命之狭隘…等等现实命题,而其本质却是极浪漫感性的。AGI并没有拿它评判曾经的自己,因为单凭怀旧决拍不出如此深邃的作品。他是在自比现在的自己,并展望可能预见的未来。无数难以解答、也许不需解答的问题,都被他通过这一个个“自恋”——我更愿意称之为“自信”——的镜头展现给观众。且是一次精准的传递。这是一个电影人最幸福、最值得自豪的时刻,亦是一位观众最不该刻薄的时刻。

14分钟前
  • LydiaTár
  • 推荐

比《鸟人》更魔幻,前半段睡了,后半段沉浸了。对于我这样的伪影迷来说,既然要熬两三个小时看导演的私人影像,那我宁可看广角拉满到处隐喻全程炫技的魔幻主义,也好过看完只剩下黑白二字的《贝尔法斯特》。

18分钟前
  • 张北以北
  • 推荐

是不是每个成功后的导演都要把当年没有展示过得任性拿出来折磨一遍普通观众?虽然摄影美术导演调度样样精致,但真得很视觉疲劳啊。

20分钟前
  • 黑白灰
  • 还行

5.1 佩服拿着美国资本使劲怼美国,也喜欢一些沉浸式的多人长镜头,但。。。。。整部电影的自恋味都快溢出来了,高投资下的伊纳里图完全迷失了自我,将无法产生联系的社会背景和私人生活硬生生挤在了一起,一番花里胡哨却撇不见半点真情,各种文本乱塞如此臃肿不堪又满是废戏,全是符号,没有内容。还有,真别再说什么“每个导演都有自己的《八部半》”了,绝大部分时候都像本片一样庸俗得没法看。

25分钟前
  • KID Y
  • 较差

跟着情绪进入一个男人的意识和思维,只要跟着他就能感受到他的一生。

2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昨天最喜欢的放映,也是最难下笔的。诗人的旅途,少数真理的虚假编年史,从题目开始眼花缭乱,画面颜色铺满,半真半假的叙事中,观众仿佛乘坐奇妙太空过山车一样,思绪飞扬。意象和画面剪切绝妙,房间和妻子游戏那里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环环绕绕,恍然间会让我想起百年孤独,和读百年孤独时那种云山雾罩却欲罢不能的感受。也有很多趣味性的片段类似韦斯安德森的观感,轻快,自如却暗藏隐喻。可以感受到导演漫长一生的种种哀乐和羁绊(就是三个小时人坐傻了)(不过没关系)目前主竞赛里比较看好的。

29分钟前
  • 许多熊
  • 力荐

伊纳里图嗑到假药了吧?

32分钟前
  • 🫥
  • 还行

1.伊纳里图最个人化也最宏阔博杂、如梦似幻的作品,继承了独属于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及对时空的超现实处理,结合[鸟人]的跟拍运动长镜,配乐极佳,视听与情感上都登峰造极,值得多次重温。2.一如片名“中阴”,影片内核即身份认同与多方面游移纠结的中间态,功成名就重返故土后受到奉承敌视交织的矛盾对待颇似[杰出公民],而难以割舍的早夭之子与男主契如[生死停留][穆赫兰道]的状态更令中有/灵薄狱式的体验贯穿始终。3.硬塞回子宫&被轻柔掬抱后飘游回大海的婴孩,如此诗意而动人的告别式,死生合一,满怀爱怜。4.悄悄穿越的房内追逐打闹戏,融欢乐与疑惧于一身。5.4分半舞厅长镜,肆意至极。6.超现实声音运用:有声心里话&无声怒骂。7.无人死亡的衰败街头,群演尸山。8.妙绝的弥留之境:黄沙侵入,残破灯柱,黄昏作别,白日飞升。(9.0/10)

33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今年很多电影给我的感觉:就这点破事至于拍成电影吗?

37分钟前
  • 寇国威
  • 还行

伊纳里图完全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戏里面家人的每一句诘问都正中要害:“你有多久没有到街上去走走了?”于是主角到舞台一样的街上去走进了另一场魔幻装置艺术,这种失控的炫技比比皆是。导演面对身份政治并没有表达出新鲜的东西,他的境遇或者有尴尬,但无限放大使自己成为受害者简直是这类导演的通病;面对墨西哥的文化与本土的故作思考也是悬浮的,整部电影几乎没有出现过一个普通人,在富人区的顶层游泳池里面能思考出什么本土的东西来?于是梦境变成了彻底的虚妄,生死变成了为赋新词强说愁,上流人士衣锦归乡就不要强行赋予什么文化意义了,这些年,导演们的自恋回望还看得少吗?2.5.

42分钟前
  • 胖丁桃
  • 还行

大银幕。伊纳里图装过头了,虽然有一些局部拍的也确实不错,但我更多看到的是一个拔尖作者在那儿顾影自怜和自我陶醉。从开场第一个镜头就骚气满满,那个长镜头就是一个完全不可能被“拍摄”之镜头,唯有在游戏中才能够被生成。这片应该对标他自己的《鸟人》,《诗人》里的伊纳里图虽然更加从容了,但也更自负了,能留下的只是“卖弄”的姿态。再找不到曾经看《鸟人》时的那种兴奋与喜悦了。坐在第三排看巨幕上的各种广角和仰拍倒是会有VR般的沉浸式体验。可能这就是伊纳里图的[痛苦与荣耀]吧。#LFF# 大银幕一刷2022.10.8号@OLLS / 大银幕二刷2022.10.10号@RFH

47分钟前
  • 红酒与谋杀
  • 还行

伊纳里图野心很大 要拍独属于自己的八部半 然后他也做到了 奇想 诗意 梦境 对话 前半段每句都是影射自己 但又影射他眼中的社会 我是带着检阅西科塞斯的下班后的心情来检阅他之于这部电影 于是对导演更多共情 并由衷地感到高兴 希望影片执行出来的效果是导自己想要的 导终于够有钱有名可以为所欲为了/电影看多最大的好处就是 再也不会觉得任何一个导演自恋了 反而觉得观众永远都有中途离场的权力 评论一堆说导演自恋的 自恋其实是个自反力极强的词 当你说影像自恋的时候 想想导演凭什么迎合你/village east by angelika

49分钟前
  • 巧比
  • 力荐

所有移民都是失去祖国的流浪者,在去国与怀乡的现实自虐中提取诗意。“诗人”是AGI自怜自艾的魔幻现实主义,它的画面是精致的,运镜是一流的,但创意是陈旧的,像无数nostalgia电影的融合体。幸好174分钟被重剪了,否则我真的会谢...

53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My own private Mexico。自由。

54分钟前
  • 99
  • 力荐

伊纳里图已经在标题上给了提示“虚假的时间线和一个真实的故事”,现实与梦境或者潜意识完全交融在了一起,时间串联的是叙事,却不是真实。整部电影是一个的一连串心灵剧场,剧场和剧场之间是迥然不同,但二者之间的衔接却又如此的顺理成章。伊纳里图然几百个观众在三个小时的时间里,做了一个共同的梦。

56分钟前
  • 留白
  • 力荐

#79thVeniceCompetition#其实多多少少还透着点导演倒胃口的油腻自恋,但这个华丽炫目的场面调度和场景设计看起来实在太享受了。在伊纳里图身上看到了费里尼/库斯图里卡/姜文类导演那种基于强烈才华自信而溢出屏幕的影像激情。男主和老婆那段极其精彩的室内追逐戏毫无疑问是我全年看到的最佳镜头。

59分钟前
  • Heathcliff
  • 推荐

私人化电影永远免不了导演自己跟自己较劲的拧巴。画面是美的,超现实内容也很有趣,虽有不少模仿痕迹,但结果却有点言之无物的花哨。就像,我可以接受美女撒娇,但美女哼哼唧唧两个半小时多少还是有点没完没了。越到后面越味同嚼蜡,最主要的是,我对导演自己的归属和身份焦虑实在是不感兴趣。。。

1小时前
  • 囍弗斯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