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

爱情片法国2015

主演:米歇尔·布朗,安妮·科迪,Mathieu Spinosi,尚塔尔·罗比,William Lebghil,弗洛尔·博纳文图拉,奥黛丽·拉米,让-保罗·卢弗

导演:让-保罗·卢弗

 剧照

回忆 剧照 NO.1回忆 剧照 NO.2回忆 剧照 NO.3回忆 剧照 NO.4回忆 剧照 NO.5回忆 剧照 NO.6回忆 剧照 NO.13回忆 剧照 NO.14回忆 剧照 NO.15回忆 剧照 NO.16回忆 剧照 NO.17回忆 剧照 NO.18回忆 剧照 NO.19回忆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21:17

详细剧情

 长篇影评

 1 ) 反思之作

大友克洋和今敏 两位天才的合作 果然让人耳目一新

三个小故事披着科幻的外衣讲的却是很真实的故事 并抛出问题或用黑色幽默的手法来让你思考 你的选择

第一部 她的回忆:回忆太美 幻觉易碎

第二部 最臭兵器:杀伤武器 自作自受

第三部 大炮之街:专制集权 行尸走肉

展开一下就是

第一部曲:回到真实但残酷的现实世界里 还是 继续 沉浸在美好但虚假的幻觉中 你会怎么选?

第二部曲:开发出轻型并有致命杀伤力的生化武器 但却被这个自己开发的武器消灭 是不是死有余辜呢?

第三部曲:他们 在打谁?每天行尸走肉一般的他们 有思考的能力吗?或者说 他们敢思考吗?(热烈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

八九十年代的作品都太用心了 那时候还没有什么高科技呢 却能做的这么好 简直让人拜服

蒸汽朋克真的太帅了 那是我一生的爱❤️

 2 ) “载体”“炮灰”

1、Magnetic Rose

你死了,记忆通过某种方式存留下来。许多年后的某一天,某人陷入这记忆之宫,被你的记忆摄住。你的记忆似乎成了某种实体,控制了不速之客的肉身,不对,记忆不可能成为实体,只是陌生人的意识与你的记忆叠合在一起,意识无法逃脱,肉身自然受困,如米格尔。意识想方设法挣脱“记忆”的束缚,企图跳出“逃避的场所”,肉身随意识作出反抗,如海因茨……我靠,记忆之宫如此强大,你的记忆可以脱离肉体在浩瀚的星空中长存,岂不是说明你获得了永生?不对,你的记忆还是存在载体,海因茨开枪打碎的不是无数计算机么?这么说,只要可以找到良好的载体,我们即可获得永生?可是找到了载体移植了你的记忆,你还是“你” 么?载体获得了意识,你还有存在的意义么?生和死至此没了界限,只有存在,没有生活。可是,另一个载体上的你的意识所存在的那个世界难道不是继续被“你” 所感知,如果你可以感知到那个世界,开始一段生活也不是不可能的嘛。

斯坦尼斯拉夫·莱姆有一短篇科幻,《黄粱公主》,讲述一个国王看到术士黑盒中的黄粱公主,便打算让术士将他自己也送到黑盒中去,术士为了满足国王,说道: “如果你执意要这样做的话,我倒是有一个办法成全你,但是,你必须离开你现在的肉体,因为我得确定你身体各部位的坐标,然后一个原子一个原子把你编成程序,再将模拟的你放在中世纪的世界里,这只是一个信息和表现的世界,你将留在那里面,只要电子通过这些线路从阳极移到阴极,你就可以一直在里面。”国王这时提了一个在俺看来十分重要的问题:“我怎么能肯定你的那个模拟的人是我而不是别人呢?”意识同时存在与两个不同的载体,另一个人(载体)是不是还是“我”,同一个意识如何存在于两个不同的世界,根本就是矛盾嘛。术士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从床下抽出一把很沉但又很管用的铁锤。 Andy 和 Larry Wachowski 也给了一个解决方案,可惜太过复杂。

2、Cannon Fodder

Cannon Fodder,直译就是“炮灰”(soldiers who are regarded as expendable in the face of artillery fire)。Memories第三部“大炮之街”用“炮灰”作为片名确实更合适。城市的一切围绕着大炮,向不知所踪的敌人开火,战斗本身就是战斗的目的,敌人在哪无所谓,甚至敌人是否存在也无关紧要,老大哥告诉我们存在敌人,我们相信就是,大炮之街的生活建立在“相信”的基础之上,如果有怀疑,请埋在心底,否则,哼哼……哈耶克英明的指出:人们赞同一个消极的纲领比赞同一项积极的任务要容易些……若要用一个信条将某个集团牢牢地团结在一起以便共同行动的话,将“我们”与“他们”对立起来,向一个集团意外的人进行共同的斗争,则似乎是这个信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敌人,不管他是内部的,或是外部的,似乎都是一个极权主义领导人的武器库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通往奴役之路,chap10)

 3 ) 三段伤感而深刻的黑色实验动画

    大友克洋是我最喜欢的日本动画大师之一,从大友克洋所有的作品中都可以发现现代日本社会普遍存在的心理和认知矛盾,对高科技现代化社会的依赖和对都市化人际冷漠的矛盾,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对机器工业的迷恋。从早年间经典《阿基拉》到后来《蒸汽男孩》无一不有这些矛盾的描述。
  《大炮之街》,开篇一个超长的长镜头从小男孩起床一直跑下楼到餐厅和父母一起吃早餐,每天重复和机械化的生活场景贯穿始终。《大炮之街》用了另一种讲述的方式,脚本的背景是一个类似国家社会主义的体制下,一个集体崇拜式的存在方式,或者《大炮之街》更象是一个阴谋论的译本。每一个人都在重复并机械的按照一个指定好的程序行动,没有原因,没有目的。但,这就是我们的世界,我们的世界本身就是一个扩大化的大炮之国。真相是什么,普通人是没有权利也没有资格知道的。但是在这个短片中同样在倾诉着人们对真情和温暖的渴望,小男孩天真的行为和父亲内心的挣扎,肯定是电影的亮点了。
  《最臭的兵器》,一个药物研究员,因为误食了研究所所长桌上,为政府隐秘开发的药物武器而导致了一场全城灾难的短片。失控和充满愚昧的当权者尖锐讽刺着现实中的各种核试验、武器研发对普通民众所造成的潜在的威胁。
   《Memories》是这个三部曲中最具有浪漫色彩的短片,一个失去爱人的贵族公主,强烈的精神磁场把自己幽闭在太空城堡之中。用骗局的形式将赶来进行救援的太空人困在其中,没有happy ending,没有对与错。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禁地,只有深刻尝过生命苦涩的人才会理解其中的智慧。也许现实和梦境的真实感,是从佛洛依德开始到筒井康龙的作品中永远都是在讨论话题,到底什么才是真实的,如果你相信自己的体验认为什么是真实的,于是那些真实的体验可能就是对于你所谓的现实了。而现实和梦境的落差,才是最残忍的。

    除了《三部曲》,大友克洋还有两个类似的作品集,一个是《迷宫物语》,一个是《机器人嘉年华》。前者是大友克洋的作品,后者是大友克洋监制出品的短篇集。都是除了在长篇制作之外非常精彩的短片。

 4 ) 《回忆三部曲》——如何把荒诞说三遍

《回忆三部曲》这个名字太具有欺骗性,导演们的关键词分明是荒诞。三部短片的风格和内容大相径庭,但带给观众的荒诞感是循序渐进的,乃至是几何式的加成。

《她的回忆》最切题,收到求救信号的宇航员被一个失去爱人孤独死在飞船的女歌唱家的记忆所吞噬。这个故事的怪诞感在对比中产生。设定的年代远在未来的2092年,但是飞船里的装潢让我联想到的全部是十八十九世纪的沙皇俄国。虽然女主人公确实死去多年,但想来能发射民用宇宙飞船的年代也应该比现在发达了。人类审美居然还停留在几个世纪以前,前往救援的宇航员也不以为意,这种暗藏的不合逻辑让人毛骨悚然。收到的求救信号是女歌唱家的唱段,中间让两个宇航员产生幻觉的也是音乐,这种明显呼应《奥德赛》里的海妖迷惑水手的桥段,也预示了一种不祥,让观众不自觉地神经紧张。一切华丽在这个古旧的飞船里都是幻象,要么是生成的3D影像,要么就如出土文物触手即碎。真实显露的飞船破败残缺,但电脑融合了女主人的记忆,产生了畸形的人工智能,制造幻觉让人泥足深陷。飞船里的二元对比,将女歌唱家的心境变化和人生际遇进行了实体化。所爱之人离开之后,之前的美好回忆都成为虚幻,反而让人被恨意纠缠,促使自己杀了变了心的丈夫,正仿若原本正常运作的飞船年深日久,进化成为在宇宙深处孤独漫游猎杀过路飞行器的怪兽。看到结尾的时候只能感叹孤独,而且是被抛弃的孤独,真是深不可测的邪恶情绪。

《最臭兵器》被安排在第二段,似乎有一定为整个电影情绪起缓冲过渡的目的。色彩和人物设计上明显明快和滑稽一些,情节也是最为符合电影架构的,不需要观众过多去思考。这个故事的荒谬之处完全是刻意设计的,也就是说观众可以轻易判断这种怪异,而且由于全篇的黑色幽默,会处在一种不知该笑还是严肃的心境里。主人公对自己成为唯一的幸存者没有任何的质疑,对一路上动物死亡而植物盛放的诡异景象毫不在意,遭遇愈演愈烈的军事打击也不为所动,一路只晓得遵照长官的命令,把实验药物送达东京。这个人物的怪诞似有讽刺日本过于遵守上级命令,不做思考的国民性。虚构的美军在日本的应急决策中状若暴君的颐指气使,明显是批判现实中的日本政府在政治决策中被美国所掣肘。不过恐怕正是这种太过概念化的讽刺显得老套,层层堆叠的戏剧感包括结尾的反转都是教科书式般在人预料之中。观众看到这里终于有一种找回主动权的感觉,整个故事因此对非日本观众,或是对这种刻板印象式的国民性没有共鸣的观众削弱了很多情感上的触动。

第三部《大炮之街》是我最喜欢的,因为它那种对观众理直气壮地挑战。画风较前两部明显粗糙,台词简单直白到毫无深意可言。荒诞感犹如明晃晃的探照灯,在深沉粗犷的基调里让人无法回避。故事的大背景当然一眼即知是虚构的,描述的一家人一天的生活和对话又分明让每个观众都似曾相识。当然不可能存在一个城市只为了制造炮弹发射炮火而运作,但每个人都按部就班生活在流水线上,负责一个大工程的一小部分,麻木并且被动地日复一日地劳作,这完全是现代社会的写照。片子里有几个地方非常有意思,司令官在画像里高不可攀,在现实中却是脑满肠肥的形象。他的权威来自他的职责,就是负责按下发射炮弹的控制键,这种仪式感强化了他近神的形象。资本主义为众多理论家所诟病的一个点在这里被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工作的价值成为个人价值的唯一衡量标准,人性逐渐被剥离出考量范围。新闻日复一日地播报当天的炮弹制造成果,强化城市力量感和居民集体荣誉感,也不断提醒外部威胁,这正是全世界政府普遍稳定政权的常见手段。丈夫在工作中的表情通常是麻木,偶尔是茫然中浮现恐惧,却拒绝回答孩子“敌人到底是谁”的问题。这种逃避,冷漠,无力质疑展现了分子化的人类社会最为危险的一面。

而最最精妙的细节在我看来是几十秒的群众抗议画面。分发的传单上抗议的内容竟然是要求制造清洁炮弹,保护民众的健康,这种吹毛求疵隔靴搔痒的反抗,恰恰证明了群众的盲目和轻信。先锋分子自以为是,“争取权利”的错觉让他们感觉良好,却正中统治者的下怀。在一些不会动摇根本的政策上安抚和让步,让人民处于要求一直被满足的成就感里,温水煮青蛙,继续屈服于分配的任务和虚幻的使命感中。这样摇摇欲坠的金字塔社会,荒诞中透露着映照现实的残酷,委实让人心惊肉跳。

荒诞感的延续和深化,在于从个人过渡到一个国家,甚至是世界普适的现象的观照,此时画风和情节的无联系反而锐化了这种统一的怪诞,意味深长。

 5 ) 可能会永远记得的一个精彩分镜头

她的回忆中:一个手指按下了落满尘土与污物的钢琴键 一瞬间场景从污水横流腐朽黑暗的太空船底层内就转到了鸟语花香清风拂面明媚灿烂的玫瑰园 惊在当场的当事人给了个360度全景拉了整一圈然后是更惊人的画中人爱娃从身后温柔的扑了上来就是一个热吻
这个镜头拍的很美 很有想象力 给人的印象太过于深刻了...
当初第一次买到的DVD版本很差 就是那样的画质也觉得看着很美很震撼 这个片子才是我认识到大友克洋和今敏的片子真是很强的开始...

 6 ) 三部曲只爱其一

大友克洋领衔的动画巨作,由三部风格迥异的短片组成。第一部分Magnetic Rose(她的回忆)发生在2092年,一艘太空垃圾处理船收到奇怪的求救信号—一首歌,他们迅速赶到信号发出地——个颗小行星。两名船员在追寻求救信号来源时,陷入各自回忆的漩涡。最后,玫瑰状行星碎片如同皑皑白骨边的枯萎玫瑰,将那位女子的记忆湮灭在宇宙尘埃中。第二部分Stink Bomb(最臭兵器)则是略带讽刺的喜剧,一个小职员误食生化胶囊,成为能以气味致敌于死命的兵器而不知,并一步步接近罪魁祸首们。最后部分则是大友克洋自己导演的作品,Cannon Fodder(人间大炮):在一个炮管林立的城市里,父亲每天去打炮,母亲制作炮弹,儿子则学习各种发炮相关知识----它的强烈政治讽刺味和存在的荒谬感使我想起奥威尔的1984。同前面两部相比,人间大炮画风欧化夸张、人物麻木无神,构建了一个异常压抑的蒸气世界。

Rating:7/7/10 8(average)

 短评

森本的第一部分,当异形之旅遭遇歌剧魅影,视效意境最为突出,但!此非动画之所长,手绘画作难以呈现那种金属质感。而繁华如梦的段落证明编剧阵容确有今敏;冈村的第二部分,日本人很爱拍臭?臭蛋一往无前赴东京对比神隐少女之腐烂神进汤屋。其实臭气涉及人类味觉,非声画媒介之所长,好在黄雾弥漫众人掩鼻狂奔纷纷倒地的画面补足效果;大友的第三部分,就是炮林版的弗里茨朗大都会,“对机器的迷恋是充满感情的,这种感性的迷恋同时伴随着理性的恐惧,这是一种从手冢治虫身上继承而来的矛盾的情感,也是现代主义意识形态混合的产物。”……三个故事样态风格各异,主题指向高度一致:冷战终结后主要矛盾必然由外转内,意识形态如无法顺应时代做出调整,只会祸害无穷。难以消除的家庭心魔,秘密研制的生化武器,失去目标的赤红大炮……甚至是日美同盟。

6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她的回忆》感觉可以改成Cowboy Bebop的角色重演一遍

10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重看是特别想再仔细听一下里面的音乐。《她的回忆》配乐是菅野洋子,海妖之歌的主题,索拉里斯星的内核,歌剧演员的主角身份,整个音乐氛围和作画一样是鬼魅、惊悚而浪漫的。《最臭兵器》音乐是三宅纯(《pina》是他做的),故事主题是黑色幽默的政治讽刺剧,大量爵士乐,离散的节奏,甚至free jazz段落,都市感扑面而来,诙谐中是生化武器这种故事失控而癫狂的氛围。《大炮之街》音乐長嶌寛幸(他夫人是phew),影像是蒸汽朋克,主题是军国主义,音乐没有前两部那么统一和贯穿,是我最喜欢的一部,有搭配大炮段落的机械性电子乐,还有很多现代音乐的部分,饱满的焦虑感,同时具有极强的煽动性,分分钟让人当“殉国樱花”。总ed和op是石野卓球。总之,音乐太讲究了,日本人。太好听了!很少看到日影音乐不行的。

15分钟前
  • 海带岛
  • 还行

最臭兵器>打炮街>回忆

17分钟前
  • NixieCountdown
  • 推荐

《最臭兵器》有点自然借助人类的双手和肉身复仇的意思,遍地植物繁盛但人类无法生存,十几年后的《灭顶之灾》与之相比实在不算高明。三个故事的未来末世感都极其强烈,90年代真是科幻的黄金时期。

18分钟前
  • CharlesChou
  • 力荐

第一个虽然表现唯美且紧扣主题,但翻版塞壬寓意陈旧且格局过小,三星;第三个表现日本军国主义太过露骨,蒸汽朋克风格给三星;第二个最佳,黑色幽默,讽刺当代日本很多现象,如日美关系、公司文化、职员工作风格等,也最有今敏色彩,给五星。

20分钟前
  • danyboy
  • 推荐

三段式,《她的回忆》满分作品,死亡空间与海妖之歌的结合体;《最臭武器》不太喜欢,但故事性与结尾好,充满了讽刺味道;《大炮之街》最短,画风最怪,蒸汽朋克下的军国体制,有一种忧伤的情绪

22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力荐

感觉很牛逼的样子,想象力有趣,歌剧姑娘爱的怨念(怨念的爱),炸不死的臭人,阴暗悲伤的炮弹街,不爱情节,爱配乐。现实暗喻?

25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最后发现今敏是编剧之一,而且我估计他编的是《记忆》那部,那么如果与《千年女优》一起看的话,不寒而栗

30分钟前
  • 时光旧影
  • 力荐

古早味的《爱死机》,更准确的说应该是《爱死机》是plus的《回忆三部曲》。庵野秀明,大友克洋,押井守,今敏,昭和动画F4。新海诚,细田守你们加油吧。

33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力荐

一边染头发一边看这部动画,看完后我的头发变成了红色??我想染褐色的来着..这事咋整的??

34分钟前
  • 小豆子
  • 力荐

她的回忆悦耳,最臭兵器捧腹,大炮之街印象最深。伪长镜头的感受是真人电影达不到的,可能与动画独特的叙事节奏或大量特写有关,人物活脱取材一战,大炮更是借用多拉大炮,整个如讽刺漫画般的戏谑感让人倍感帝国主义、军工一体、集权主义的冰冷,这种有历史元素编织的狰狞感恰好更宁人深思

36分钟前
  • 阿奇波尔德
  • 推荐

(8.5/10)三个故事,三重表达,未来三部曲。《大炮之街》:人们生活在炮弹时代,制造炮弹成为唯一的工作,精神信仰被大幅的领航员引导,人如工具、机器一般不断的制造炮弹,轰炸着不知何处的敌人。看到《大都会》《1984》《等待戈多》的影子,(动画一镜到底场景转换很有今 敏的形式感)。《她的回忆》:航天时代的外太空探索,却困居在百年魅影的回忆当中,人在现实和虚拟之中陷入困顿,女性的回忆充满着哀悯、悲情,伤感的悲剧色彩,今敏的《千年女优》之感。人类走向太空,却迷失于内心。《最臭兵器》:荒诞、黑色幽默的科技幻想。一场小小的感冒引发了全国性的恐慌和战争,夸张、戏谑,充满着对于科技、战争的讽刺,脑洞很大,国家领导层的“圆桌会议”像极了《奇爱博士》。

37分钟前
  • 柯里昂阁下
  • 力荐

金敏和大友克洋的合作之物,第一部《她的回忆》金敏的存在感最强,但整体故事非常类似于塔可夫斯基的索拉里斯,名为科幻实际上则是探究人的内心。第二部《最臭兵器》很讽刺,黑色幽默但过于用力。《大炮之街》是大友克洋直接的作品,也是很多人的最爱,很1984,木偶般的人像和肃杀的气氛渲染的很好。

42分钟前
  • 力荐

曾经还是一个敢于质疑机器,调侃极权和军国主义的时代。几十年过去了,这些人类垃圾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却不再有精力为之担忧和想象。

45分钟前
  • 白斬糖
  • 推荐

第一个很有传统经典的外太空科幻味,前半的营造很不错,结局有点俗。第二个有大幻想,但是缺乏小细节设计,不够好。第三个很有意思!

47分钟前
  • Chris 一切由无聊开始
  • 推荐

回忆不是逃避的场所,三部曲里面的场景几乎都是当今日本的缩影或深沉的反思。她的回忆太华丽然情节无爱。最臭兵器有世界奇妙物语的感觉,非常吸引人,音乐有趣,而且编剧冈本的感觉跟那个傻乎乎的主人公好像= =想看他的狼雨。大炮之街么过于灰暗,但批判反思的力道最深。膜拜卓绝的想象力!

49分钟前
  • 小岩菽
  • 力荐

喜欢臭兵器 大炮之街看两遍才懂

50分钟前
  • Doublebitch
  • 推荐

三是1984的写照啊

52分钟前
  • 孤独心俱乐部
  • 力荐

我悔,我悔,我大悔!我真的不该看这个片子,这完全是一个错误!我忘记在租碟网站把这个片子挪后了,它就出乎意料的给我及来了。我本来真的是,好期待看原著的说。看了这片子,再回想Hosseini在《A thousand splendid suns》里面的笔风,我真的觉得,这应该是一部多么伟大的书啊!现在完全被这部电影spoil了,我悔我悔我大悔!

55分钟前
  • 思阳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