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邀第七季

综艺大陆2023

主演:许知远,陈晓卿,冯远征,蔡皋,西川,李东生,倪光南

导演:内详

 剧照

十三邀第七季 剧照 NO.1十三邀第七季 剧照 NO.2十三邀第七季 剧照 NO.3十三邀第七季 剧照 NO.4十三邀第七季 剧照 NO.5十三邀第七季 剧照 NO.6十三邀第七季 剧照 NO.13十三邀第七季 剧照 NO.14十三邀第七季 剧照 NO.15十三邀第七季 剧照 NO.16十三邀第七季 剧照 NO.17十三邀第七季 剧照 NO.18十三邀第七季 剧照 NO.19十三邀第七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5 08:36

详细剧情

  该节目是一档深度纪实访谈,和往季一样,第七季将继续保持对世界的好奇与探索,作家许知远与来自不同领域的嘉宾进行对话,在对话中观察和理解这个世界。在保持精神与思想之问的同时,本季更强调行动感、走出去,进入更真实的生活,更辽阔的世界,继续以许知远的视角探寻时代之问,寻求另一种智慧和出路。

 长篇影评

 1 ) 十三邀 蔡皋奶奶

感到无力的时候

就去做一些具体的事:

去抱一抱树 去感受力量

去观察浇多少水能让树喝饱

去锄一锄头怎么能不伤害到根茎

……

钟叔河老先生说:

眼光要看的远一些

你尽量使你的作品能够比较久的存在下去

你努力把自己的节目做好

把你的文章做好

把你的专业搞好

蔡皋奶奶是个理想主义 浪漫主义色彩很浓的可爱的奶奶👵

经历风雨的她依旧坚韧且天真烂漫

好想活成她的样子

她有一个顶楼的阳台

我好喜欢

看似没有章法

但却欣欣向荣 无比和谐

许志远老师说的对:

她像武侠里的人物

突然很开心

突然飘走了

突然又飘回来了

躲在自己的小岛上

种点花花草草 画画画儿

练一身绝世武功

顺便给别人治治病

江湖人士来这里疗伤

她给熬一碗忘忧水

梅本无心

漫天风雪得梅心

梅本无心

但以梅心作人心

树荫下一卷诗章

一瓶美酒

有你伴我欢歌

荒原都是天堂

十三邀我最近在看

比较安静的下午

我喜欢一边喝茶,一边看它,一边思考

很是惬意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

第六季 黄灯 高圆圆

第五季 罗翔

第三季 深夜电台主播与中国式情感生活

张艺谋

第二季 姜文

(未完待续)

 2 ) 喜欢蔡皋奶奶的童真哲学

越具体的事物,越可能帮助你。理想,希望,生活,智慧,勇气,力量......这些词都是我们常常会提到的,但它们太过空泛,当我们在喊这些口号的时候,我们只是在自我麻痹,我们的眼里没有光,我们也看不见自己的前方到底有什么未知的东西。 好在,这期节目出现了。一棵树,可以用几十年的时间长到完全看不出曾经的断口;一株藤蔓,上面看上去生机勃勃,而下面已经完全枯黄了;有些植物,外面的部分看上去已经枯死,地表下的根茎却依然在茁壮成长,必须要浇大量的水........很朴素却很动人的哲理,其实就藏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 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可触可感可拥抱的。蔡皋,永葆童真的可爱奶奶,为我提供了看世界的崭新维度,也让我重新开始思考我的生活。

 3 ) 我想看见,活着尚有万千姿态和无限可能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第四期 陈晓卿✖️许知远:食物是我的避风港

解封后的第一个春天,睽违三年。

最深切的感受,十足十是吹面不寒的春风,还有大街小巷的食物鲜香。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诚不我欺。

食物,是抚慰,是动荡不安的宏大叙事之中,小而确定的饱暖喜乐。

菜市场里,食材丰盛,人情充盈,目力所及都是水润鲜亮的治愈力量。

食物尚处原初,蔬菜脆嫩,鲜鱼横陈。

食物,在不同的地方属于不同的名字。

食物,不但是当下的,也是历史的。

食物,不但是公共的,也是私人的。

食物,是通行于人类社会的世界语言,是跨越地域、种族与文化的沟通桥梁。

You are what you eat. 菜单泄漏着人的一切。

即便在雾霾天和沙尘日无数次咒骂,但依然还没勇气离开的北京。

确实,一如最初的诱惑与吸引,正是它的丰富性与包容度,层层叠叠的,既复杂又简纯,既粗粝又细腻,是无数已发生、正发生及待发生的人的故事。

此间有无限。

如果不离开故乡,那么不可能懂得故乡。

如果只知道一个国家,那么不懂得任何国家。

动心起念,转身离开,可能才是认识故地、认识新居的开始,也是我们与世界交手的方式。

通过食物,通过旅行,通过与世界异质性的接触与交往,我们才有机会找到真实的自由。

世事纷扰,蔡皋老师有桃花源,陈晓卿老师有避风港,汪老有他的高邮咸鸭蛋

愿我们都有心之所往的永无岛,抑或,心有所属的乌托邦。


第一期 蔡皋✖️许知远:要爱具体的生活

一直很喜欢十三邀“带着偏见看世界”的slogan,不过七季以来看得有一搭没一搭,不是铁粉期期不落。抱着邂逅的心态,遇见是缘,错过是命,矫情式摆烂。不用力,是我看电视的方式;996,只是我赚面包的妥协。

看见这一期是工作日同事说去一家叫“桃花源”的湖南粉面馆吃饭的时候,正好刷到单读的推送——蔡皋✖️许知远:创造自己的桃花源。借势在微信小群调侃了一句,“都市里真的有桃花源吗”。无人应答,转言其他。一如预期。

但我却被这个文案击中。社畜七年,我的心底依然保有一些不合时宜的矫情式的天真,即便因为不愿意被评价幼稚而降低了吐露的频次。七年,好像也正好是十三邀的年龄。天真的、好奇的、执拗的,以非主流却不边缘的姿态。

晚上就着快手简餐看了这一期,一个两个有故事的老人家,明明跟我们生活在同一个都市,却不会有交集的,参差而过的街头陌路人(或连擦肩也没机会)。他们的生活,有另外的丰富与密度,如同一棵树的纹理,一片藤的漫步。

锯断的树,会将伤痕包裹,继续长成刚直的风姿;枯黄的藤,不住向上攀援,誓要铺就盎然的天空。植物渴水,生活见微。生活的本色原该具体,是风在摇它的叶子,是草在结它的种子,是人一瞬间一瞬间地珍藏起具体而跃动的生命体验。

只要能在天亮时下班、准点踏上回家路,就要快乐地三步并两步的我,于这样存活的我,如此生活如同说梦。日常被格子间的琐屑与重复密密匝匝地塞满,连带积压的情绪与闷气,视野更是被收束在每日不见天光的工作现场,朋友类比牢房。

人被其劳动工具所奴役的状态,在一种高度合理化的、效率极高、前途远大的形式中得到继续。——赫伯特·马尔库塞 《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

我们的眼前是大饼天降,我们的头脑是宏大叙事,因为生命体征一切如常的我们,却不自主地被无形而庞大的系统吸纳。我们讨论着人群的讨论,我们焦虑着时代的焦虑。我们胸怀天下,我们不见自己。空心人一般的我们,填充着迷惘与恐慌的稻草。没有一根是救命的。

生存社会完全失去了对美好生活的感受。健康被拔高为目的本身,为了这一目的,人们甚至牺牲了享受。——韩炳哲 《妥协社会:今日之痛》

而蔡皋的生活状态与生活态度,让人看到一种可贵的可能性——原来生活不只有一种模式化的面貌。生活本该如此,是一种意念植入。即便,因为这样那样的具体困境,我们对眼前生活的选择依旧不全然自由。跳脱常规只是天才的专利。但即便只是知道不一样的生活是可能的,就足够鼓舞人心。

面对充斥生活的焦虑感,解法可以小如一次与大树的合围相拥,小如一次给植物翻土浇水。不如意的往事还给岁月,小确幸的日子心底偷乐。要爱具体的生活,而不是抽象的概念。如果我们向生活敞怀,动心动情地接纳,那么也就能真正体验到活着的趣味吧。

上班时,莫得感情的工具人不动声色;回家后,把作为手段的人还原为目的,以自我感受的维度去拥抱活着的时光。这就是我看到的,从桃花源里露出的那一点光,和抚慰。

 4 ) 还是那个味

跟随许知远的采访,体验另一种慢生活

e1.永葆童心,是一种奢侈。

蔡皋老师的心中一定有一个丰富而有趣的灵魂。

我们成年人的世界真的不需要迪士尼、格林童话吗?恐怕不见得如此。

世上的人,哪个不想去看看现实世界里的桃花源呢。童心未泯、返璞归真也是人生的真谛。

e4张双南,去看地球的荒芜,捕捉宇宙的洪荒

e3对话彭凯平 心理学家。不再是对性讳莫如深

e5对话冯远征,我们需要话剧

而不仅仅局限于老舍,启动新员工确实是任重道远,推陈而出新的百花齐放 。

e6徐京坤(我最好奇的是他们如何相信前方有陆地)。一个大山里的孩子,经过自己的冒险


《十三邀》S07E06许知远×徐京坤
制片人手记
《十三邀》这期不仅是在讲徐京坤船长,还在讲更多的人;它与其说是在讲一个人的冒险故事,不如说是在讲一个人出发之前,他遇到的那些人和事。
当徐京坤从山东平度的小山村只身一人来到青岛,想要实现航海梦的时候,最开始住在医院注射室,餐馆老板高军收留了他。
当徐京坤实在找不到船,眼看希望就要破灭,是高军打电话给自己的朋友,找到了一条报废的破船,才有了后来的故事。找船这件事,高军从来没有跟徐京坤说过。
徐京坤的发小猴子,在老家种葡萄,徐京坤修船需要帮忙的时候,他总是放下农活,来帮他,船修好了,猴子送他出海,哭着大喊“京坤加油”。
修船的时候,没有地方住,船厂附近村子有位大爷,腾出了自家一间屋子给他,房租随意,让徐京坤有了落脚之处。
二十年后,我们找到了大爷,他从家里挂钟拿出两张珍藏的剪报,一张是报道杨利伟航天成功,一张是报道徐京坤环中国海成功。
这些人和事,让我做片子的时候,时不时想起自己刚步入社会的那个夏天。
所以,这篇文章,讲的不是这期节目,我想给大家讲讲我的故事。
2003年8月,差不多20年前,我大三暑假,从陕西关中一个小镇来北京实习,第一次到一个这么巨大的城市。
还好不是举目无亲,在京的堂哥一家帮了大忙,实习的地方是中国最大的媒体机构,是堂哥爱人的前同事帮忙联系的,给了一个暑假,三个月的实习期。
但刚到没多久,我就发现自己的银行卡坏掉了,取不出来钱,那里面有下一年的学费4000块,也是我在北京可以预支的生活费,那时候手机只能打电话发短信,钱只有银行卡可以放。
北京的房租好贵啊,一个单间一个月500块,现在看觉得好便宜,当时可将近一个三线城市的10倍了。房租只交了一个月,下个月怎么办?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年纪小,不求助,也不愿意再问家里再要钱。
最尴尬的一次,是跟编导出去拍摄,很远,人家开自己的车,拍完特别晚,编导说“要不你自己坐公交回去吧”。可是我没有两块钱车费,我死撑着说:“不行,我不认识路,你得送我回单位。”
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
还好,交通解决了。还是我堂哥,借了我一辆自行车,很破旧,后来这辆车被偷了。我现在都记得,车钥匙上挂的是一只黄绿色丝线编织的小乌龟,那只小乌龟陪了我很久。
然后我发现,实习的单位管饭,一天三顿,早中晚都有。假如每天都让自己忙活起来,是有理由三顿都蹭的。于是我开始什么活都干,谁的忙都帮,没多久,就得了一个外号“移动小秘书”。
忙起来果然好,8月底,开始做国庆节目策划,我骑着小自行车,在北京城穿来穿去,联系选题。有一天回来赶上下雨,淋得湿漉漉的,跟制片人汇报,完了他突然叫住我说:“我会给你开实习证明,以后一个月给你发500块实习费。”
我就“嗯”了一声,摁住激动,转身就跑,过半天,抹了抹额头雨水,才回过神,是因为头发淋湿了么?我看到他眼神里的感动。
房租解决了!
不止房租,那可是中国最大的媒体机构,一个实习证明,可能就代表着一份工作,那个时候,一个组差不多有十个实习生,都没有钱和实习证明可拿,都是奔着学习来的,而我竟然成了“名利双收”的那一个。
好事接连而来。8月15 中秋节,秘书张敏珍送我一盒月饼,还有一笔额外过节费,150块。这150块很有用的,作为一个创作型机构,记者导演们都是中午下午才来,偶尔早来一位,在食堂碰见蹭早饭的我,都会奇怪的问一句:“你怎么来这么早啊?”为了那小小的自尊,我也需要偶尔自己买早饭,故意到得晚一点呢。
业务学习也开始了,那时候,盗版碟是学习的主要途径,卖碟的来了,大家都会去挑,我就只看。有一次挑选的时候,一位导演随手扔两张碟给我说:“这两张送给你,是经典,好好看。”其中一张是《美国往事》。
我的确好好看了,三个小时的电影,每个镜头几秒,中景,近景,怎么接的,都在一个小本本上记下来,琢磨。开始慢慢有了故事、镜头、场景、段落的概念,这是我导演入门的开始。
帮我最大忙的是一位杨姓导演,我们都叫她杨姐姐,一位幽默至极的人儿。因为当时播出的节目都要整理文稿,原本她是可以安排我做的,“移动小秘书”嘛。她问我:“一共多少期要做”?我数了下,“12期”,她掏出钱包,刷刷刷,数了12张递过来:“你来帮我做吧,我付钱。”
她又神神秘秘的说:“你以后不许叫我杨姐姐啊。”“啊!为啥?”“你得叫我姐姐,这样我就和其她的姐姐不一样了,才会更亲,嘿嘿嘿。”
我有钱买更多的碟学习了。
那时候采访需要做场记,秘书负责找速记公司,有时候对方接不过来,我问秘书没人的时候我来做,速记费给我行不行?就这样,我偶尔能接到活,等晚上下班后,一个人在办公室做,我不想再动用我的4000块了。
就在其中一次,碰到了我一生的恩师,当时的主编,他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情回来了,看到我在那里埋头苦记。我被发现很不好意思,他看着我的眼睛说:“你记着,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想来这里,你随时都能来。”
写到这里,我流泪了,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我在中国最大的传媒机构获得了一个更长的实习期,甚至工作的机会。
11月到了,我去单位对面的军人服务社买了一床棉被,冬天要来了。
看看,那短短的一个夏天,我都得到了什么。
介绍我实习的人叫鹿敏,鹿敏姐,将近退休,还在拍片。
解决我房租的制片人叫陈真,请他原谅,我那时候什么都不懂,转头就跑,谢谢都不会说。
送我碟的是傅健老师,已经退休了,到老也可爱的老头儿。
姐姐,豪掷一千二给我,后来还教我做菜的人叫杨云苏,纪录片导演,作家,微博名叫“故园风雨前”,去看看,她好玩极了。
跟我说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回来的人叫李伦,他是《十三邀》的创办人。我不需要回来,因为从来没有离开。
一直“往前走,不回头”,一路狂奔的我,今天早上6点钟开始敲下这些回忆,随着那些瞬间一个个浮起,我一会扬起嘴角,一会又抹抹眼泪。那个夏天,那些温暖的,小小的善意,汇聚成巨大的能量,推着我走到了今天,唯有感谢。
我想我们在开始自己人生的时候,那个梦想的起点,总有一些普通又平凡的朋友,在帮助我们前行。仔细想想,一定有,很希望能听听你的故事。也请相信,即便身处黑暗无垠的大海,前方一定有陆地。
这一季的《十三邀》,在保留原有色彩的同时,还想能带来一些温暖与力量。这是我们的一些期待,希望你能够喜欢。
——《十三邀》第七季制片人徐婵娟

引用文字内容来自公众号《十三邀》


笃定之笃定的背后是什么?是上帝的无形之手还是脱离大陆统治的桎梏。属于冒险者的游戏本来就是少数人的游戏,没想到的是成本如此之高。这样的壮志凌云本身就让人羡慕,因为可能那些有钱人也未必能有这么丰富的阅历。

看了一些才知道他是独臂男孩,残疾成了他扬帆起航的桨,这个靠谱的零件将给他有力的支撑,哪怕是充满荆棘之路。

犹如陆地之王的狮子,许知远在船上也成了晕船的动物。

我们很难想象这其中的孤独,也许就是一场迎接海浪的挑战,而回到人群何尝又不需要极大的勇气呢?就像那个孤独的海上钢琴师1900

这集最让我感动的就是去探访那个慷慨收留年轻人的老人,这样的善举促成了一段传奇。好担心物是人非,却又感慨。有一个细节是钟表里面拿出来的剪下的报纸,一张是杨利伟登天,另一个就是独臂小伙的流浪地球。这很让那人感动,老人特意强调这是他专门收藏的。


 5 ) 将理想主义与现实的相结合——蔡皋奶奶

已经不记得什么时候喜欢上《十三邀》,于与此同时《圆桌派》也已成为自己爱。最新一期与蔡皋奶奶的对话也许都让我们了解到喜形于色也不是一件坏事,对周围事物保持童真、通透也是生活一件趣事。蔡皋奶奶对许知远老师说:“已经很久没有人跟我聊这些了”,也许会让我们爱看《十三邀》的伙伴感到心酸,蔡皋奶奶说出的这句话,也正是我们。

我就喜欢这个世界还有指望,就像你来我就觉得有指望。——蔡皋奶奶

三年前,我还是一个满腔热血,想通过自己的演讲、阅读激发周围人的感知和对自我的追求,慢慢地自己阅读和感受多与周围人也越来越远,反而自己被周围人不理解(你尽会搬书里的内容),哎,我对自己的这种方式叹气,对他们叹气,也对自己叹气,正是自己知识的匮乏,才会从书中汲取知识啊。逐渐地到现在,慢慢地变得沉默,已经很久没人愿意与自己聊这些了(文化、童真、趣事),于是知乎、豆瓣成了自己记录的地方。

许老师紧接对话:“我们来找您来找指望的”。豆瓣小组中有一条这样的讨论:什么样的人会看《十三邀》?尽管答案不一,但我们都知道这是一个从不同的视角看见世界。今天刚在日记中批判自己喜形于色,恰好就看到了最新一期的十三邀,蔡皋奶奶说:喜形于色没什么不好的。整期节目下来蔡皋奶奶像个孩子一样童真,将理想主义与现实相结合展现出孩子的东西,这是极不易的。成年人永远无法返回到小孩子的混沌状态,但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去包容这个世界的不同。

尽管《十三邀》未在自己成长阶段进入我的世界,却在这之后成为我心灵其中一块住所。当然,青春期时早已知道了《十三邀》并且粗略的看过些片段,但那时的自己无法接受,硬要自己接受也不可能的,同样《圆桌派》也是如此。最后将《十三邀》第一期许知远老师说的“焦虑”为结尾吧。视频弹幕中有一条大致意思是:具体是焦虑的对立面。对于“焦虑”一词的重新认识是在两年前,阅读机工社(机械工业出版社)《重新认识焦虑》一书:“焦虑”是对还未发生之事;“恐惧”是已发生的事。所以看到本期节目对“焦虑”一词的认识又多了一份,我们对未来、当下感到焦虑很大一部分只是自己给自己的危机感,而这种危机感并未发生(恶性的内耗也许只是焦虑的另一种说法),具体一点,行动一点。借用许知远老师视频最后部分的内容:

词语引发词语,感受激发感受,行为激发行为;是我们从对眼前的困顿或者迷惑之中摆脱出来。——许知远

 6 ) 十三邀7⃣️,距魔幻更近一点!

✅终于等到了彭凯平老师的一期。作为心理学爱好者来讲,这期节目从时长和质量上都很浮于表面。但终究还是感谢十三邀传播了彭凯平老师的声音,为使得更多人了解真正的心理学提供了可能,还是四🌟。(ps:1⃣️彭凯平老师太可爱了!一个被心理学耽误了的企业高管或者物理学家😄2⃣️许知远总是强调自己的理性思维,殊不知他自己在与彭老师对谈的整个过程中都很感性😂)

🌿陈晓卿老师这一期另我惊喜!惊的是许知远菜场买菜的“魔幻现实”,喜的是又有被陈晓卿老师治愈到:能够和而不同地接纳整个世界,源自内心的自由。(以及陈晓卿老师给人的感觉真的太宽厚温暖了。正如他自己是个悲观主义者,所谓美食,也未必一定总是乐观积极向上开心的。顺从心意得自在才最好。)

🍀1⃣️歌剧演员果然都是极富魅力的吧(至少看起来如此)!2⃣️许:我的唱歌天赋太差了。(我觉得可能没有😄)

 短评

“我没有桃花源”“我是被逼出来的桃花源”

7分钟前
  • 局部解
  • 力荐

锺叔河用「我是世界的人」开解着当下的无力感。蔡皋对许知远讲,「希望这个世界还是指望,就像你来我就觉得有指望」。两句话,也是两种姿态或动作,一方形成自觉,一方来自他者。但最后都为达成一致的愿景,愿我们都还在世界的潮流里面。

10分钟前
  • 我情绪零碎KAI
  • 推荐

之前还抱怨《十三邀》水准忽上忽下,直到第七季来了之后,才发现自己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原速、不划进度条、不觉得无聊烦躁、认认真真、有滋有味地看完一整档节目了,无论是综艺还是剧集,十三邀还是牛逼的,希望一直做下去。

13分钟前
  • 笑聪
  • 力荐

感觉十三邀近乎这些年中国社会人文谈话节目的顶峰了。年轻的时候觉得怎么还有老许这样格格不入矫情的文艺装13青年,人到中年感慨幸好还有老许这样的人文知识分子,还能找到一群人些许关怀一下社会和人心,难能可贵。

15分钟前
  • 蓝瓦 Lanval
  • 力荐

徐京坤这期太牛了!!!当你以为他的励志故事已经讲到尾声了,殊不知,他的人生处处是精彩。徐京坤似乎也没太抱希望能找到当年住的地方,小心翼翼的确认电话那头的人是不是当年的房东老大爷,更不确定大爷还能否记得他。不可思议的是大爷不但记得他,在大爷心目中,这位独臂少年和杨利伟一样伟大,他从墙上的钟表盒里拿出两张报纸,一张是他,另一张是杨利伟,大爷说除了这两张报纸,再也没有了。

18分钟前
  • ffffkk
  • 力荐

徐京坤这期“封神”,完全是电影感的剪辑和文本。除了野孩子闯荡成独臂船长的生命激情外,还有组成他英雄叙事的小小善意和温暖配角。把命运的巨浪和生活的细流并置在一起,意蕴丰富得难以言喻。当真正的勇敢和真正的温情发生,当事人也许只是一声叹息,旁观者已止不住热泪盈睫。我们在别人的赞歌里,瞧见的还有自己的遗憾。一如恐惧衰老的许知远渴望英雄主义时,看到徐京坤背后无可替代的生命经验与代价,他已经知道:有些奇迹永远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22分钟前
  • 書崎
  • 力荐

十三邀又回来了,等了好久!第一期就很有感觉,很触动。真的太喜欢蔡老师对于生活的记录了,不管是一棵被砍掉但又长得笔直的树,还是她和外婆、学生、孩子的可爱回忆,都让人由衷地觉得:生活真的还蛮有趣的,我们的生活原来还可以有这么多有趣又可爱的事情。所以,就是当我们在做具体的事情的时候,生活就鲜活了起来。做好每一件事情,爱具体的人,即使我们都是边缘世界里一个边缘的人,尽管我们都是边缘世界里一个边缘的人, 但我们就是边缘世界里一个边缘的人呀!♥️

26分钟前
  • 霁凡
  • 力荐

来看徐京坤,中国船长

28分钟前
  • 黎颂慈
  • 力荐

目前只说两个打动点。一是第二集园区门口写的“宇宙无限,信使有痕。”二是张双南跟许知远一边吃烤串一边谈宇宙,特别打动我。我们人生中遇到的每一个人,吃的每一根串,都是这无边无际中的“信使”。智识与烟火的愉悦,永不过时。

32分钟前
  • 不语
  • 力荐

对这样的节目还能苛求什么呢 有它的存在就心怀感激了

36分钟前
  • Kylin.
  • 力荐

蔡老师太可爱了,一边翻手比划一边念歌谣“看事容易做事难”

38分钟前
  • 马里扬泊列的树
  • 力荐

这个时代感谢有许知远

43分钟前
  • 係鬼
  • 力荐

问题问的越来越精准 这季明星也少加一颗星

46分钟前
  • 3
  • 力荐

以前我对老了之后的想象是广场舞大妈,现在我对老了之后的想象是蔡老师

49分钟前
  • 亲爱的影子
  • 力荐

这么多期追下来,越来越感到感到庆幸,庆幸这个时代还有《十三邀》这样的文化节目。它好似是一片桃花源,每次打开,都仿佛经受一次心灵上的洗礼。第一期非常出色,蔡皋老师活得自在、自如,她一直在追求“返童”,果真拥有了返璞归真后的心态与气度,一举一动都散发出童真。她与自然共生,在一棵树上寻觅到真理与意义;身处闹市亦同样开怀,因为可以任由它繁华,而享受属于自己的那点热闹。同时,蔡皋老师也有某种矛盾在,她不希望真的回到充满苦难的童年,而是以艺术与审美获得自救,消化痛苦,描画诗意。她的很多话都富含哲理,“不教而教”“记录就是我的针脚”。还需注意的是,许知远也没那么紧绷了,他的问话也像挥出去的锄头,既要挖掘到果实,又不会伤到根茎。这是采访者的境界。

50分钟前
  • 居无间
  • 力荐

蔡皋老师有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在轻松的访谈氛围中,她很平和的讲她的‘桃花源’是被逼出来的,看到这里我流泪了,每个时代都有人深陷不同泥淖,在蔡老这里,我看到一种力量,这是一种顽强乐观的生命力。

51分钟前
  • 大萝卜小白兔
  • 力荐

许知远说“我们来找您找指望的”,蔡皋回应说已经有多年没有人这样跑来和她谈这些,老师表露出的兴奋让人心酸。

54分钟前
  • 妍妍
  • 推荐

真是一个雪中送炭的节目。

55分钟前
  • cooux
  • 力荐

看完这期节目,我感觉到一点确幸,还好《十三邀》还在,还好有蔡皋这样的人物在。

58分钟前
  • 同宇安小魏
  • 力荐

《十三邀》从第五季开始逐渐“封神”,这种越做越好的节奏是非常反常识的,到了第七季甚至从正襟危坐的谈话节目,变得像极了情景交融的文化真人秀。第一集开头锺叔河的自述、结尾蔡皋坐在房檐下对往事的追忆,都让人动容得想哭,那种文化即刻磨灭的危机感和对未来莫衷一是的指望感此起彼伏互为映显。蔡皋以风动的白发入镜,那不就是古诗里“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所描述的样子吗!蔡皋在谈及理想主义和梅心时,我意识到,从第七季起,《十三邀》开始了文化“传灯”。

60分钟前
  • 楚门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