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女的故事第二季

欧美剧美国2018

主演:伊丽莎白·莫斯,阿丽克西斯·布莱德尔,伊冯娜·斯特拉霍夫斯基,麦克思·明格拉,安·唐德,玛德琳·布鲁尔,约瑟夫·费因斯,乔丹娜·布莱克,阿曼达·布鲁盖尔,克里·杜瓦尔,O·T·法格本,切莉·琼斯,西德妮·斯威尼,萨米拉·威利

导演:麦克·巴克,卡莉·斯考格兰德,杰雷米·波德斯瓦,戴纳·里德

 剧照

使女的故事第二季 剧照 NO.1使女的故事第二季 剧照 NO.2使女的故事第二季 剧照 NO.3使女的故事第二季 剧照 NO.4使女的故事第二季 剧照 NO.5使女的故事第二季 剧照 NO.6使女的故事第二季 剧照 NO.13使女的故事第二季 剧照 NO.14使女的故事第二季 剧照 NO.15使女的故事第二季 剧照 NO.16使女的故事第二季 剧照 NO.17使女的故事第二季 剧照 NO.18使女的故事第二季 剧照 NO.19使女的故事第二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7 12:36

详细剧情

《使女的故事》第二季确定2018年4月回归,总共会有13集。   这部剧凭借出色的第一季在今年的艾美奖上斩获数尊重量级奖项,第二季将聚焦奥芙丽德的怀孕,以及她为让即将出生的孩子脱离这恐怖的统治而做出的努力。

 长篇影评

 1 ) 看完13集之后的一些个人想法

看完最后一集,觉得剧情很完美。

最后为什么把小婴儿的名字从霍莉改为妮可,有很多种解释首先应该是琼和主教夫人在当时情景下同样作为母亲同样作为女性而产生的一种感同身受,其次女主被最后主教夫人的行为打动,最后可能是妮可和尼克的名字有些许联系,还有可能是觉得离开基列国之后,小婴儿和塞丽娜就再也没有关系了,以此作为一个纪念吧。

至于主教夫人塞丽娜的转变并不唐突,可以说是层层推进的,去加拿大访问的经历,和琼一起起草法案结果被大主教惩罚,11集寻找琼时和大主教的争吵,伊登的死亡,包括最后大主教剁了她一根手指头,都在使她的心境发生转变。

最后女主没有走是意料之中,整部剧的格局就非常大,聚焦反乌托邦和女权主义,而且要拍第三部,如果女主逃出去了第三部拍什么?拍女主和她丈夫的家长里短?女主丈夫看起来并不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之前对他前妻的指责还历历在目,女主回去之后各种道德问题以及怎么接纳小婴儿的问题都一股脑涌上来是无法避而不谈的。但是女主留在基列就不一样了,她要拯救的可能不只她女儿一个人,还有无数被强迫的自由女性,以及已经有些许觉醒意识的那些主教夫人,她可能不仅仅只是为自己而战了,拍这些内容才能让整部剧的格局一下大起来。

最后,感觉好像大家都不喜欢主教夫人塞丽娜,但是有些剧情我竟然在她和女主之间看出来cp感是怎么回事?希望B站多出一点cut。

主教夫人也是个又可恨有可怜的角色,她一开始帮助起草那些反人性的法案,帮助自己的丈夫强奸女性可恨至极,但我对她的行为表示理解,因为人要推翻自己曾经坚信不疑的认知是很困难的。之后无法成为母亲而极度想要一个孩子以及在照顾孩子时候那种有满腔的爱但是又不知道怎么给出的那种无力感又让我觉得可怜,剧中很多时候她也有很柔软的一面,最后一集含着眼泪说的"i tried"也是让人心碎,和女主琼的那些互动也很带感。

最后,尼克好帅啊啊啊啊,又帅又温柔又深情希望不要领便当。

 2 ) 使女的反抗之战

【本文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当June被送上车,驶往未知时,一段新的历程开始了。尽管在这样的国度中很难对她的前景怀抱乐观,但或许你和我一样都没想到,这段历程的开端竟是死亡。

《使女的故事》第二季的开端,编剧没有给观众预留心理铺垫期,直接将大家带入最深的黑暗中。高筑的绞刑架、一字排开的吊绳、刺眼的灯光,使女们如牲口般被带上口罩送往绞刑现场。从惊慌无措到绝望啜泣,大肆留下泪水,大量的特写细节让人直面死亡的面孔,感到窒息。而后远处灯光亮起,训导员走出,指出这场死亡体验的意义,让人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为其残酷倒吸凉气。

恐惧永不失效

当人们以为第一季的基列国已经无比悚然时,第二季的首集告诉大家,那只是一个开始。第二季掀开了黑暗深处的另一角:除了肉体折磨和洗脑,独裁者还可以如此进行精神折磨。

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中著名的“恐惧从不失效”的论断,在此被利用到极致。用恐惧换取爱戴,先剥夺被统治者全部的自由,再给予少许自由,那么他们就会对所获得的那点自由感恩戴德,历史上独裁的统治者从来都深谙此道,基列国的统治者亦然。前段引起广泛关注的鸿茅药酒跨省追捕事件中,谭医生被释放后感叹自由可贵,某种程度上,那些追捕他的人也利用恐惧将他降服了。

当那些镇压手法仅仅以文字形式记载在书上时,人们感受到的冲击力是有限的。《使女的故事》尤为擅长将那些残酷的手法以言语、行为呈现出来,给人最直观的震撼。总有人说,该剧的观剧体验让人不适。但这种不适感恰恰是这部剧的意义所在——它像扎在人心底的刺,提醒着你,不要麻木,去抵抗。

当时只道是寻常

闪回镜头是《使女故事》惯用的表现手法。以一个独特的关联点,将过去与现实的场景进行对比,展现出一个逐渐又迅猛的历史演变过程,格外令人震颤。

第二季第一集中,June与其丈夫在过去因忙于工作对孩子疏于照顾,被教育应该成为负责人的父母,而现在她还未出生的孩子将诞生于这样扭曲的世界,这其中的倒退,令人唏嘘。

新季一大亮点是新增了Emily这个人物的闪回故事线,走进这位基列国最为激进的反抗者的过往生活。作为大学教授,Emily有着极为独立的思辨力,她对自己权利被侵犯有着高度的敏感。乱世中的知识分子总是极度痛苦的一群人,他们有着清醒的头脑,对未来总有着积极推进的期望,却看着自己的世界被蛮横之徒无理地一点一滴占据,Emily也是这样。

看着同性恋的同事被吊死,看着知识分子被肃清,看着法律朝令夕改逐渐沦丧,却无能为力。Emily在机场与妻子和孩子诀别那刻,她应该隐约意识到自己接下来会面对什么灾难。机场中人山人海,她却孤立无援。那个瞬间让我想起齐邦媛在《巨流河》中那句,“灾难是无法比较的。对每个受苦的人,他的灾难都是最大的”。一段本来合法的同性婚姻关系,一个亲吻,这些当时寻常的事情,都随时可能变成不可能。Emily说她以为她们是因同性恋遭到不公待遇最后一代人,然而,她或许也没想到,历史并不总是向前,转弯和后退也是常态。

Emily身上的悲剧,是社会悲剧的缩影,一个家庭的拆散,是固有秩序即将崩散的前兆。

随着剧集的展开,这些使女过往的日常越来越完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当June在旧址中翻出蒙灰的《老友记》光碟,并坐在角落端着杯子观看时,她就是我们中的一员。但是在她现在的世界中,连这点欢乐也变得那么难能可贵。在心生同情之时,也不禁感到担忧。我们世界中的娱乐方式也在一点点被蚕食:种种影视题材被禁止,有态度的节目被禁播,越来越多的书籍无法出版、音乐被下架……

会不会,我们的未来,也会在一点点的变化中,换了天地?

无处不在的墙

一年前看这部剧第一季发出感慨时,总有人说过于杞人忧天。一年后接着看时,共鸣感却更强了。

大学的整风、同性恋题材的禁止、权力对法律的操控,这些事件在这季《使女的故事》中均有体现,每每看到心里都不禁咯噔一下。尽管该剧并非时政类型剧,然而它对于社会政治的共性和本质的捕捉却是精准深刻的,它永不过时,属于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时代。

June躺在车中,隔着缝隙看着外面景致,嗅到自由的气息时心有戚戚地意识到,人们有多容易适应被奴役的生活放弃抗争。她努力挣脱这个牢笼,但对于未来却无不悲观,她想起训导员说“基列国无处不在,它甚至就与你同在”。

当自由被逐渐剥夺时,很多人人往往不以为然:一种生活方式被禁止时,就立即换一种生活方式;某个群体受到不公待遇时,因自己并非那个群体中的人而庆幸甚至跑上去踩几脚。这些人意识不到整个社会是个共同体的存在,看不到墙堆砌起来的时候,封锁的是所有的人。基列国的确每时每刻都存活在这类人的身上。

《使女的故事》是寓言,是警示,更是现实。对于不自由状态毫无知觉的人,终究成为奴隶。

June剪掉耳朵上的印记浴血重生,我们有没有勇气钳掉身上的枷锁,向压迫说不?


《使女故事》第一季剧评:通往奴役女性之路

【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3 ) 欢迎来到,未来世界

看完两集后,觉得编剧在整理完人物背景后,给了一季超越的存在。

有人说这是女权作品,有时其实很可笑,当一些群体去争取一些平等的权利,你们却说是越权。

这一季,故事的主线依旧没变,加入了更多人的故事,也加入了一些社会现象的代表。

有两段印象最深,第一段是Emily与上司的那段对话,奋斗了多久,以为已经可以享受胜利的果实,却没想到,有一天终究回到最开始,甚至更差的地方。有时觉得这个世界真是残忍,不去打击那些真正伤害别人的坏人,却揪着这些人类的本能,打着一些自以为是的旗号,去伤害别人,甚至处刑。

第二段,是女主的血祭。相信那曾是一个言论自由的地方,最后被所谓的政治动荡,而清洗,而扫荡。被收集一件件的物品,与我们的现在多么相似,而不合时宜的血墙,却是最终的归宿。

这就是使女的故事,用你已经习惯的环境,用一些你能在真实世界里正肉眼看见的变化,告诉你如果再退让,这就是最后的结果导向。

然而,大多数人还是事不关己,自保不赢。如果有一天,当编剧所描述的世界,真正发生,请别瞪着无辜的双眼,看着正在强奸你的人,说:你们怎么能这样?那个时候,世界将不再相信任何的理由,而只是需要顺从的子宫。

未来世界,是怎样?没人能预知。但它绝不是一蹴而就形成的,是一复一日的累积,一天一天妥协所带来的得寸进尺,一个一个麻木而后的支配。

但愿,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真正的自由,而并非带着镣铐的强颜欢笑。

 4 ) Don’t settle

看完《使女的故事》第三集,这一段我印象深刻。

这集花了很多篇幅刻画女主和母亲的关系,June 的妈妈是个女权主义者,而 June 却只想有一份安稳的工作和踏实的婚姻。说实话我一开始非常不能理解妈妈对女儿这种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因为要怎么去生活毕竟是一种个人选择。但是打量现实生活,我们的社会有关女性的关键词是什么?

爱情、化妆品、外表。所有的微博营销号都围绕着这三个词来包装女性,消费女性。感情树洞的投稿人总是为爱所困的怨女,“男友的求生欲”一类的段子层出不穷;口红好像成了女性人生唯一的目标,分辨不出不同色号的人都叫“直男”;由男权社会所定义的审美成了唯一美的标准,体重上了100斤饭都没脸吃了;“小仙女”的形象,要求男性“宠着”“让着”,通过自觉屈服于男权之下来获得一种凌驾其上的幻想——女性在这个社会是处在这样的位置上啊,我终于理解了女主妈妈说的话了,“看到你这么安逸我很生气,这个guojia迟早要灭亡,是时候走出去抗议游行,而不是只是过家家。”,爱情和化妆品(没有要贬低化妆作为一种爱好的意思)是中国女性的过家家,我们越是沉迷其中,任自己安逸,我们的生存环境就只会越来越差,这个社会留给女性的尊重只会越来越少。

在国外的女性群体里,“we xxx people should unite and fight for our rights”, xxx 可以替换成 youtubers, models 等任何群体,这几乎成为了一种固定句型。虽然乍一听上去显得空洞,但是我们国家的女性却连这种空洞都没有,“争取权利”这四个字看似通过化妆品消费实现了,其实那不过是男权社会给女性消费力上升的一点甜头罢了。越在消费中沉溺,女性权利得到认可和保护的几率就越小,女权运动是通过发声和行动来实践的,在商业营销的鼓吹下清空购物车并不会有任何帮助。

June 的妈妈问,你真的想把每一天都花在看别人的文章找错别字上吗?找错别字,这是女性职业,像 dog food 一样的印象。什么时候从事和爱好科技,体育,政治,医学等领域的女性才不会被称作“女汉子”,什么时候这些领域才不会被贴上“男人的爱好”的标签,什么时候护士、老师、银行职员才不再是“适合女孩子”的职业?媒体记者们会问 RDJ 是如何塑造角色的,却只把“时尚元素”这样的问题扔给斯嘉丽。我能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但我不想看到社会对性别的刻板印象限制任何人对自己未来可能性的追求。

不能走到大街上游行抗议,但至少走出对女性刻板印象的商业营销,走出那些给女性设下的限制和框架,你不需要上百种色号的口红和纤瘦的体态,你需要的是自信心和健康。Girls, we can do better than that, so don’t ever settle.

 5 ) 电视剧VS原著

看完了原著 原著与电视剧最大的不同在于,原著结局惨痛,像是1984那样,主人公已经想要服从,却突然一切结束,这是在述说该种社会背景下生活的不幸;电视剧却是在时刻彰显反抗,改变现实的主题。 电视剧在原著的基础上增加了后续,增添了希望,也体现了人性在高压下更具光彩的特点,大片级处理手法使环境的压抑效果极好地体现,给女主的前夫卢克和莫伊拉的结局也不错,基列周边环境也有所交代,反映世界上还有理性之光,所以在某种程度上电视剧对原著的改编算是较为成功的。 但是,个人认为电视剧的较为失败之处在于女主光环实在是体现得过分。在那样的环境之下,任何女性都应该是女主,都有她们可悲可怜之处,比如各位拿着大棒的嬷嬷,各位大主教的妻子,还有其他人,而不应把所有亮点都加在女主身上,毕竟女主也是受害者,也是时代的普通人。为什么出现任何突变冲在前面的都是女主,人们最先想到能解决问题的都是女主?你不能只是告诉我因为她是女主啊。这一点原著就处理得比较好。 还有一点就是呃……为什么尼克会对女主死心塌地,还协助她出逃,虽然又说他这人在革命之前就是个好人,但是别人之前就不是好人了吗?在那样的高压环境下难道不应该是识时务者为俊杰?为什么他能偷偷帮女主做那么多,他不是个耳目吗,就没有人举报他吗?

 6 ) 关灯拆电影 第二季今天回归,女人给了特朗普一记耳光

一冰

去年三部大女主剧刷爆北美。

一部是美轮美奂的《麦瑟尔夫人》,点我复习

一部是三个女人一台戏的《大小谎言》。

还有一部就是今天要拆的《使女的故事》

前两部的女主们基本上占尽了当代女性崇尚的一切优点——

巧舌如簧,高贵典雅,育儿有方。

方方面面皆玲珑,看得白领女士们高潮迭起,心说:啊,我要成为她!

唯有最后这部《使女的故事》和这些优点全扯不上边,甚至背道而驰。

每日口诵经文,穿着一样的制服,职责是为特权阶级生孩子,甚至连自己专属的名字都没有。

作为人的权益全部丧失,一定没有人憧憬这样的女性角色……

《使女》是三部大女主剧中最黑暗,也是颜值最不在线的一部,却于2017年狂砍5座包括最佳剧集,最佳编剧,最佳女主的艾美奖杯;以及最佳剧集和最佳女主2座金球奖杯。

为什么使女能够战胜其他披着华丽外衣的大女主们,成为最大赢家?

为什么向来崇尚娱乐至死,不爱费脑子看严肃题材的美国人,却对这部网剧情有独钟?

只因它真,实

纽约街头《使女的故事》公共艺术作品

《使女》拍摄期间正值美国大选,川普被爆出污蔑女性丑闻,称自己是名人,可以肆无忌惮对女人上下其手。

剧集播出后不就,川普上任便接连任命反对堕胎和支持削减反家暴项目经费的高官进入内阁。

副总统彭斯在推特上发布了一张拟取消女性生产保险福利的会议照片,图中完全没有女性参与讨论。

这一幕幕像极了剧中呈现的基列国政治体系。

虽然《使女》原著小说作于上世纪80年代,里面的许多故事放在今天依然很有现实意义。

据原著作者阿特伍德回忆,有一天摄制组看着新闻,忽然意识到自己拍的其实是一部纪录片

也许是国人和政治的关系向来比较暧昧,《使女》在内地市场并没有大火。

今天第二季开播,这一次请你一定不要错过。

关灯特约,请勿转载

文/一冰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女人们

不远的未来,人类因为受到辐射生育率直线下降,走在灭绝的边缘。

基列国将国家内尚具有生育能力的女性们圈养起来,成为使女。

使女是一种身份,成为使女你将失去原有的一切,包括姓名。

女主角因为被分配到了Fred大主教家当使女,因此获得了Offred的称号。

Offred就是Of-Fred,Fred的从属

换言之,如果她被派到别人家,或者有新的使女来到Fred家,这个名字都会被取代。

在各种文化中,名字都一定程度代表了一个人的独立和灵性。

如《千与千寻》里千寻被汤婆婆夺走名字,《西游记》里叫你一声敢不敢应……

没有名字的使女当然也没有独立人格,只是主教们的附属品。

使女不必承担家务,使命只有传宗接代一个。

每个月排卵的几天Offred会和大主教在家里进行“仪式”,在妻子的见证下完成男女之事。

如上图所示,除了特定部位外没有任何肢体接触。

Offred将头枕在主教妻子的腹部,下身与主教连接,仿佛一条通道般勾连夫妻二人的肉体。

镜头用上帝视角来呈现这个仪式,更突显宗教的意味。

仪式完成后连接被切断

每次仪式之前,主教和妻子都要进行一次诵经来肯定仪式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他们吟诵的是《圣经》中雅各和拉结的一段,拉结因无法生育而要求使女辟拉为自己诞下子嗣,并说:“你给我孩子,不然我就去死”。

“仪式”中包含了许多为女权主义极力反对的元素,

譬如物化女性——使女俨然就是长着腿的子宫,生育机器。

改变自己,以取悦男性——每次仪式之前使女必须沐浴更衣。

丧失性主导权——传教士体位,女士处于被动状态,承受男性的冲击。

性别失衡已经成为创造使女制度的基列国的常态,没有人敢站出来反对,this is a man's world.

忍受不了无趣性爱的主教Fred私下里和Offred玩些小暧昧当前戏。

这里用了仰拍镜头,展现的是Fred心理那种自以为是的阶级优越感

但也不是所有男性都在基列国里拥有如此权势,一些甚至会遭到处决。

受处决的要么是帮人堕胎的医生,要么是同性恋者,尸首会被悬挂于高墙之上示众。

这堵高墙在小说里曾是哈佛大学的围墙,作为美国最高学府之一,哈佛在建立之初曾是清教徒的神学院,也是宗教的象征。

代表民主科学的学校回归宗教的支配,意味着历史的回溯、倒退

许多人把《使女》看作是反乌托邦文学,而阿特伍德却定义为“悬测小说”,意思是未来这一切都有可能发生,并且它们曾真的在历史上存在过

基列国的概念同样来自于17世纪第一批从英国逃亡美洲大陆的清教徒,当时他们试图建立一个摒除宗教异端的神权政体,在其他一些影视作品中也有呈现。

《越狱三王》剧照

阿特伍德将这个神权政体和中东某些地区对女性极端保守态度杂糅在一起,创造出这个使女的世界。

正因如此,看《使女》时既觉得这些情节荒诞,又隐隐感到熟悉,是它最恐怖的地方。

剧中男女性爱的体位是相当重要的一种表现意识形态的手段。

回忆中,Offred和曾经的男友采取女上男下意味着她过去有着激进的女权思想;

男友表示自己一般都在上面,但是这次愿意试试躺着不动,象征着当时社会一种男强女弱的基本状况;

进入仪式后被迫采用传教士体位,说明Offred处于被支配状态,是完全的被统治阶级;

而和主教家司机偷欢的时候Offred尝试回归女上位,意味着她体内的反抗精神再次觉醒,也代表着她做好了抗争的准备;

司机Nick默许Offred女上更是暗示他对基列国定下的男女关系另有看法。

剧中已知的Nick,既是Fred家的司机,也是政府眼目的一员,类似于特务一样的存在。

而书中对Nick的解释则是隐藏在Fred家的反叛组织五月天的成员。

第一季最后政府眼目将怀上Nick孩子的Offred从Fred家中接走,Nick告诉Offred“听他们的话,跟他们走”,预示Nick五月天的真实身份将在第二季中揭示。

至此小说的内容已经在第一季中基本交代完毕,第二季的故事线将是全新的创作。

从已经发出的预告片来看,应该是Offred回归June(她的本名)的身份后开展营救其他使女,保护未出世的孩子的故事。

预告片里出现了榔头的符号,以及Offred点火的画面,预示着革命即将到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女主角本名June也有讲头,是中文六月的意思。

前面讲到反叛组织名为五月天,这里的五月天既不是乐队,也不是某种网站(你懂的),而是法语“救救我”的意思,在英文里写作Mayday。

六月之于五月代表着未来,代表希望。

对比小说,电视剧中女主的形象更为激进,这和两部作品创作的时间脱不了关系。

80年代阿特伍德在创作小说时正经历第二次女权浪潮,也是二战后世界政治极端严峻的时刻,她对政权一夜瓦解,女性权益受压迫深有感触。

书中Offred的母亲一角被设定为一位激进的女权领袖,而作为下一代的Offred则认为母亲过于激进了,没有继承前辈的反抗精神,甚至在和Nick擦出火花后愿意依附Nick,全无改变现状的斗志。

母亲的角色在电视剧中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Offred被赋予了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这和当下正在进行的第三次女性浪潮是分不开的。

川普上台第二天,白宫门口被参加粉色抗议的人群围得水泄不通。

这场史无前例的女权游行吸引了全球680个地区的声援,其中一些标语招牌在第二季预告中也能找到一模一样的翻版。

但是阿特伍德作为电视剧的创作顾问,也提醒观众警惕同胞,内部的敌人最可怕。

在第一季的闪回中,导演告诉观众原来基列国以生育作为资源的国策是由Fred的妻子第一次提出的。

为解决生育率直线下降的矛盾,原本作为女性研究者的主教妻子提出了这个假设。

曾经她在自己的著作中还说出过:“不要把女性的温顺认为是软弱”这样的金句,而一转眼为了人类延续的“福祉”她成为了压迫女性的始作俑者。

借着这样的逻辑,大主教对Offred解释道:“我们所做的只是想让世界变得更好,但是肯定无法让所有人过得更好,总有些人过得会更糟。”

如此搬弄是非的逻辑自然有人买账,譬如Ofglen,在嗅到Offred的反叛意识后直接提出反对。

集中管理使女的嬷嬷也把使女制度看作是女性自然身份的回归,是将女性解脱于社会竞争压力的一种方式。

这让我不禁想起国内所谓的女德班,宣传相夫教子是女人最大美德。

看来《使女》的讽刺在全世界范围内都足够适用。

为了“帮助”女人们更快适应使女的身份,嬷嬷会在红色感化院中进行集体培训,项目之一就是让女人们指责自己的同胞

一个叫Janine的女孩被要求不断重复曾经被轮奸的经历,在嬷嬷的指示下其他人必须指责Janine,是她勾引了男性。

女主角迟疑了一下,没有马上表明立场,立刻遭到了嬷嬷的一记耳光

后景虚焦中这个嬷嬷正是由阿特伍德本人客串的,这记响亮的耳光期待打醒的正是荧幕前千千万万的看客——如果你不做什么,这一切将会成为真的

在今天,我们把红色感化中心的残忍一幕称为荡妇羞辱,说女性遭遇电车色狼是因为自身穿着过于暴露就属于其中之一。

在这种SB逻辑下,女性可以为一切罪责背黑锅

嬷嬷的形象在历史上同样有迹可循。

根据阿特伍德叙述,嬷嬷参照的正是殖民时期帝国主义利用当地人来管辖当地民众的历史。

再次回到Fred主教那句,“我们所做的只是想让世界变得更好,但是肯定无法让所有人过得更好,总有些人过得会更糟。”

实际上它针对的不是女人,而是全人类

预告片中有个小提示,第一季坐在窗前背对阳光的原本是Offred,在第二季里变成了主教夫人。

第一季

第二季

人物以剪影的形式出现等同于人物陷入囹圄

实际上主教妻子的境遇相比使女也好不到哪去,她同样没有自己的名字,而是以丈夫的姓氏被人称呼。

这一转变告诉我们,明哲保身约等于引火上身,如果选择做一个看客,那么火苗烧到自己的日子也不远了。

外观上《使女》是一部绝对的女权主义作品,但是阿特伍德明确指出她写作的载体虽然是女人,但归根结底她们都是“人”

用作者的一段话作为结尾:

“它不是一个预言,预测未来是不可能的。我应该说它是一个‘反预言’——如果这种未来可以被详细描述,也许它就不会发生。

但是我们不能依赖这种侥幸。”关灯拆电影 第二季今天回归,女人给了特朗普一记耳光关灯拆电影 第二季今天回归,女人给了特朗普一记耳光

 短评

没法讲。结合时事看此剧(毋宁说是Atwood的小说),那种恐怖/ 绝望 只有一星期看一集才能缓过来。

6分钟前
  • ℨℨℨ
  • 推荐

想念Nick小哥哥!

10分钟前
  • 上杉
  • 力荐

第一集第七分钟时哭出来,打破看剧哭瞎最快纪录。p.s Moss这演技有望蝉联视后

13分钟前
  • reconsider
  • 力荐

看完两集。剧情是有些拖,不影响评分,依旧高水准。分不同人物线和时间线,脱掉血红色枷锁拼死反抗。以为尼克会暴走,现在看来是想多了。期待埃米莉和琼强强联手,推翻基列国的统治,建立新的母系社会。

16分钟前
  • 影人疯
  • 推荐

作者说,她从不写没有发生过的事。

18分钟前
  • 可达鸭
  • 力荐

堪称女性的《肖申克的救赎》。

21分钟前
  • 朝暮雪
  • 力荐

原以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正在一件件成为现实,不寒而栗。

26分钟前
  • 我的ABC
  • 力荐

剧是好剧没得说 第一集绞刑台那里的配乐我真的跪 可是我好害怕她会因为女儿的威胁再回来 回忆部分也是一直疯狂暗示 她把脱下的衣服拿起来我差点以为她又要穿上了

28分钟前
  • 有趣的皮囊
  • 力荐

极其出色的情绪调动力,心像被剧一直揪在手掌中。Moss已然炉火纯青的演技又再加了一把火 赞叹。

29分钟前
  • 糖刺猬
  • 推荐

我希望看见巨大荒谬与现实对照后所产生的讽刺感,可是我现在只能看见巨大的荒谬。之所以四星,是因为就算它不够好也是仅有的了。ps可以别给女猪脚面部大特写吗?!?!!!四十分钟有三分之一都是特写我看的很绝望啊!

31分钟前
  • 海山二条
  • 推荐

这并不是什么警示预言,这就是我们所生活的世界。

36分钟前
  • 牛岛隆太
  • 力荐

想办一个加拿大签证备用

38分钟前
  • Guns&Roses
  • 力荐

这才是真正的恐怖片 比什么鬼啊怪物恐怖片吓人多了

43分钟前
  • Bernie
  • 力荐

为何nick明明浓浓的印度风相貌却单手脱t恤的样子可以帅至炸裂 @2018-05-27 19:44:34

48分钟前
  • Lurgee
  • 还行

看第一季时“Nick看起来好像反派哦!我不喜欢” 看第二季“Nick呢!我的Nick这一集怎么还没出来!”

49分钟前
  • 关于小狗
  • 力荐

这不只是关于女性的问题,而是关于自由的问题。

50分钟前
  • frozenmoon
  • 推荐

他们的电视剧已经开始探讨这种话题了然鹅我们又臭又长的电视剧还忙着婆婆妈妈那点破事以及变着法各种往里加关系户。

53分钟前
  • JazzIsland
  • 力荐

第一集紧张到窒息,一环扣一环,从上一季未说的结局到第二季第一集便重获自由,女主最后把衣服烧掉,头发剪掉,还有用剪刀剪耳朵的那一段看得我热血澎湃,心惊肉跳,怎么会有这么好看的电视剧,我哭了!!!!我要给它100颗星

57分钟前
  • Hrdd的小虎牙
  • 力荐

跑路要趁早这不是治国攻略

58分钟前
  • 已销注
  • 力荐

女主炉火纯青的演技是全剧亮点之一啊。

59分钟前
  • 夜江霖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