鱿鱼游戏

韩国剧韩国2021

主演:李政宰,朴海秀,孔刘,许成泰,魏化俊,金周灵,郑浩妍,朴正彦

导演:黄东赫

 剧照

鱿鱼游戏 剧照 NO.1鱿鱼游戏 剧照 NO.2鱿鱼游戏 剧照 NO.3鱿鱼游戏 剧照 NO.4鱿鱼游戏 剧照 NO.5鱿鱼游戏 剧照 NO.6鱿鱼游戏 剧照 NO.13鱿鱼游戏 剧照 NO.14鱿鱼游戏 剧照 NO.15鱿鱼游戏 剧照 NO.16鱿鱼游戏 剧照 NO.17鱿鱼游戏 剧照 NO.18鱿鱼游戏 剧照 NO.19鱿鱼游戏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02 16:36

详细剧情

Netflix |《鱿鱼游戏》   「一切只是一场游戏。」   456 位参赛者,456 亿元奖金   赌上自己的命,玩小孩玩的游戏   《鱿鱼游戏》将于9月17日Netflix 独家上线。

 长篇影评

 1 ) 《鱿鱼游戏》琢磨透了的,不是人性而是观众

来个技术篇,《鱿鱼游戏》编剧分析。

编剧深知你们观众老爷:

1, 要有感官满足。要给你们看暴力,看色情。男人干仗,女人撕逼,或者男人女人床上运动,这一点毋庸多说。

2, 要有道德满足。人群中精英是少数,大多数观众是屌丝,并且自我认同也是屌丝,所以不能让有钱人获胜,这会伤害穷屌丝的感情。不能让强者获胜,会伤害底层屌丝。也不能让不择手段的坏人获胜,会伤害自认为有道德底线的屌丝。

3, 要有智力满足。看完之后必须让观众有收获,有智力上的成就感,能够进行社会批判,谈论阶级压迫和人性异化,满足装逼需求。

这三个方面,《鱿鱼游戏》都做到了满分,这是它成功的最核心原因。

切莫小看这三条,好莱坞那些叫好又叫座的大片,都是熟练并且坚决贯彻了这三条,如《黑豹》,《蝙蝠侠之黑暗骑士》等等,场面既好看,思想又深刻,不得奖都难。

而欧洲那些文艺片,基本都是三者平衡没玩好,要不是忽视了感官需求,故事讲得干巴乏味,要不就是过高估计了观众智力,批判社会用力过猛,观众接受不了,最后搞成关起门来的自嗨片。

至于国产影视剧,之所以被万众嫌弃,也是因为度没掌握好。有的认为不需要感官刺激,不要暴力不要色情,拍拍女人斗嘴的宫斗剧就行。更多的是错误估计了观众的道德需求,认为为人民服务的公仆也属于弱势群体,感情不容伤害。如果实在要伤害,则按照服务人民数量的多少,可以让服务较少人民的公仆失败,但服务最多人民的公仆必须胜利。

《鱿鱼游戏》跟好莱坞大片一样,熟练并且坚决贯彻了这三条。血浆铺天盖地使用,杀人绝不手软。同时又确保杀人的事都是坏人干的,男主没有亲手杀一个人,哪怕是因他而死的人,也都是自愿寻死,男主的手务必是干净的,严丝合缝迎合了屌丝“站着就把钱挣了”的幻想。最后,为了方便观众进行社会批判,干脆来个彻底符号化,服装、道具、布景、人物关系等等,不用观众动脑筋,编剧已经把一切影射关系双手捧到你眼前,你只需要开口说出福柯或加缪的名言就行了。

以上是《鱿鱼游戏》成功的首要因素,对观众老爷口味的揣摩和坚决的迎合。

其次,落实到具体情节,也都有细致的设计。做得最好的是反转,挖糖、拔河、玻璃珠,这三关都是先把男主(或其团队)置于死地,然后意想不到地反转,这种强弱瞬间转换,正是过关类游戏最吸引人的地方。

游戏设置也很精彩,尤其是拔河与玻璃珠两个集体项目,事先花大量时间描写如何组队,刻画人物性格,激发人物情绪,再与游戏结果相比对,自然营造出不胜唏嘘之感。

不过全剧最令人激赏的设计,还是“一半以上选手同意即可中止游戏”的规则。第二集即利用此规则,让选手脱离游戏,回归原先的轨道,然后再自觉自愿二进宫。这一进一出,首先是深化人物动机,揭露“生活如地狱”的社会现实。在叙述上,则是起到一个巧妙的补叙作用,把第一集因为急着进入情节而来不及描写的北韩女、金融男、黑道大哥、巴基斯坦小弟,逐一交待其背景、性格、以及渴望。如此,到二进宫时,人物形象都已建立,血肉都已丰满,观众也就等不及要看这帮人被送入绞肉机后的命运了。

电视剧一个常见难题就是,必须尽早推出主题,必须是第一集并且越早越好,放到第二集都来不及,观众如果开头没看到感兴趣的主题,压根儿都不会追第二集。同时第一集又必须介绍主要人物,让观众与人物建立心理联系,吸引观众关注人物命运。这就常常会使第一集臃肿冗长,头绪纷乱,因为要完成的任务太多。想想看《权力的游戏》,第一集一口气介绍了狼家老小七口,鹿家三口,狮家兄弟俩,还有完全游离主线外的龙家兄妹,重要人物悉数出场,而情节推进几乎没有,观众注意力不是更集中了而是更分散了。

《鱿鱼游戏》用进出游戏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第一集只介绍男主一人(事实上,开头对男主花了太多时间刻画其无能与无耻,几近拖沓,可谓是浪费资源),尽快进入游戏,并渲染游戏的残酷性,其他几个人物只是简单露个脸,靠对游戏的悬念把观众拖入下一集,然后再从容刻画每个人物,似乎这只是剧情的自然发展,观众丝毫没有意识到其实是在对人物形象做补课。

此外,还有一些出彩之处,比如贩卖人体器官,这条支线对情节影响不大,但是对全剧气氛是不可缺少的补充,因为全剧基调是紧张悲情的,仅有的搞笑或曰黑色幽默,主要就由这条线承担了。看到有钱人玩弄穷人的同时也被手下人玩弄,荒诞感与现实感同时油然而生。

至于警察这条线,情节上很有用,靠他的眼睛揭开游戏幕后的秘密,但是逻辑一塌糊涂,比如杀死司机,实在不像一个警察的作为,人家只是接送客人而已,无论如何也罪不至死。警察打入敌后,在面具人队伍里混得轻松愉快,这让游戏中威风凛凛的主办方,顿时又显得有如儿戏。更不用说洋老板被打昏又救活后,居然还照样谈笑风生,丝毫没有追究不敬之罪。总之,警察线漏洞百出,完全失控,跟主线的紧张严密判若云泥。

更大的问题在后半部,《鱿鱼游戏》好只好在前半部,后半部基本崩了。后两关,垫脚石纯粹是赌运气,拿到最后号码的赢。鱿鱼游戏更是跟鱿鱼毫无关系,只是两个男人野蛮搏斗,这一关改名叫斗兽场或者生死擂台,也完全没区别,比起前五关巧妙的规则设计,可谓天上地下。

更重要的是,这两关没能凸显出人物。作为电视剧,游戏过关只是皮,塑造人物才是实。前面拔河与玻璃珠两关都是团体赛,人物得以充分互动,后两关人物几乎没有互动,像垫脚石,只是排队送死,观战的洋老板们竟然还都看得津津有味,赞誉如潮,动不动就美国惊呆日本吓尿,我实在怀疑他们是主办方花钱买来的水军。——当然,你会说也有韩美女发动的自杀攻击,但这恰恰是败笔,因为韩美女的形象已经塑造成为了求生不惜一切,当众下跪、主动送炮,都是张口就来,突然她的仇恨就超过了求生,为了报复大哥命都不要了,这个转折实在勉强。

最后一关也一样,前后人物关系没有任何变化,以仇恨开始,以死亡结束。而且由于主角光环的存在,几乎人人都知道谁会死,紧张感与悬念荡然无存。

实在无法理解的是,编剧为什么要浪费北韩女的死,前面花那么多篇幅刻画她,可以说她才是本剧塑造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之吸引人远超废材男主,结果轻飘飘地死掉了,只是为了让金融男手上再多一滴血,实属焚琴煮鹤,对观众情感的极大浪费。如果让她也进到最后一关,在三人的相互博弈中死掉,后半部还不至于崩塌至此,至少有个震撼性的决赛告慰观众。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前半部已成神作,足以把观众拉到终场,就算后半部看得无趣,能让你心心念念追到底,它就赢了。所以我打5颗星。

 2 ) 一夜火遍全球,网飞终于憋出现象级爆款

网飞出息了! 沉寂好久的网飞终于打造出一部现象级爆款。 播出当天就“破圈”冲上微博热搜,整个小长假都在持续热议。

截至9月23日,它已经达到Netflix TV show(网飞电视节目)世界榜第2名,美国区榜首。 韩媒称它书写韩剧新历史,打造了一部世界爆款。

烂番茄新鲜度100%。 既有丧心病狂的狂洒血包,也有尔虞我诈的人性较量。 高能不断、紧张刺激。

烂番茄新鲜度100%。 既有丧心病狂的狂洒血包,也有尔虞我诈的人性较量。 高能不断、紧张刺激。

>>>>王炸阵容+生存游戏 最早关注《鱿鱼游戏》,是因为台前幕后强强联手的王炸阵容。

幕后导演。

网飞合作《熔炉》《奇怪的她》(《重返20岁》韩国原版)导演黄东赫再导剧集。

演员阵容。 中国观众的老朋友李政宰(《新世界》《暗杀》《与神同行》)担任男主角。

客串阵容。 孔刘(《熔炉》《釜山行》)和李秉宪(《特种部队》)加盟,豪华到“令人发指”。

一大票明星被吸引来,不光是靠网飞的钞能力。 更靠这部黄东赫十年磨一剑,集合生存与惊悚元素的无限流闯关游戏剧本。

故事主人公奇勋是个游手好闲的中年废柴。

在外沉迷赌博、债台高筑,在家抛妻弃子、躺平啃老,渣男中的渣男。

人走背字事事衰,失魂落魄时一个神秘男人突然走到奇勋面前。

男人知道奇勋的身世,他邀请奇勋参与一场游戏。 只要玩几天,就能赚一大笔钱。

就像所有正常人,奇勋只把神秘男人当作骗子,可随后当他被逼到走投无路时,他只能把邀请当作救命稻草。

决定参加游戏后,奇勋被一辆车带走,紧接着昏迷过去。

苏醒后,他和几百个同样摸不着头脑的陌生人依次醒来,身处一间空旷大厅。

不知道是谁给他们换上了一身绿底白条纹的“吴京快乐服”。

错愕间,一群红衣蒙面人走了进来:

各位将会参与六项游戏,通关玩家可以带走高额奖金。 游戏共有456个玩家,每个玩家奖金为1亿韩元。 也就是说,通关玩家将带走456亿韩元(约2.48亿人民币)。

玩家们没有拒绝天上掉下的馅饼,很快就进入第一关: 一二三木头人。 一台人偶机器人立在对面,它说“一二三木头人”时,玩家可以随便移动。 否则,机枪将精准爆头所有活动的玩家

淘汰等于死亡。

目击死亡的玩家们开始骚乱,四处逃亡的胆小玩家变成了机枪下的活靶子。 游戏场瞬间变成了血浆混着脑浆狂飙的屠宰场。

废柴奇勋如何从游戏中求生?

还有什么游戏在前面等着?

谁在幕后组织这场杀人游戏?

《鱿鱼游戏》刚刚开始……

>>>>游戏+裁判+玩家

无限流闯关生存游戏类影视作品,《鱿鱼游戏》并不算首创。

《赌博默示录》《弥留之国的爱丽丝》《诚如神之所说》……同类经典不胜枚举。

《赌博默示录》《弥留之国的爱丽丝》《诚如神之所说》

珠玉在前,踩在经典肩膀上的它之所以大受欢迎,除了必不可少的激情杀戮外。

最戳剧迷要害的,肯定是围绕游戏裁判玩家三个角度,所打造出的独特设定。

先聊游戏,简单粗暴的游戏。

游戏关卡并不复杂,六个游戏都是(韩国)小孩子喜闻乐见的项目:

一二三木头人、抠糖饼、拔河、弹珠、过独木桥以及鱿鱼游戏。

地方电视台“XX向前冲”看起来都比它们复杂。

童年游戏,往往规则简单、粗暴

例如剧名“鱿鱼游戏”,是一种在圆形、三角形和方形组成的鱿鱼图案上攻守对抗的游戏。

兼具暴力和排他,纯粹的身体对抗,意味着没有周旋余地,至死方休。

童年游戏,往往刻意模糊智力、体力以及运气的差距。 拼的不只是发育。

因此游戏不存在六边形战士,老人的经验、女性的坚毅通通都有用武之地。

强者不一定笑到最后,笨蛋也不会一直吃亏

剧中童年游戏如同一个黑色寓言: 失意的成年人妄图在童年游戏中人生逆袭。 游戏还是那个游戏,人已不是那些人——要么胜,要么死。

而当玩家在开阔明亮的游戏场赌命时,无数带着蒙面人正在暗室内监视一切。

从设定到视觉,剧中一直在强化越简单越暴力、越幼稚越残忍的符号。

再聊裁判,残忍虚伪的裁判。 游戏幕后,蒙面人身兼裁判、观众以及既得利益者。 他们也分三六九等,鱿鱼游戏的三种符号元素无处不在,其中: ○型蒙面人代表低级劳工,△型蒙面人代表中级士兵,□型人看守代表高级管理员。 符号蒙面人之上,还有唯一的黑面具老板。

所有的蒙面人和玩家一样,归根结底都是服务于戴着动物面具的VIP观众。

他们是现实世界的资本家,也是生存游戏的裁判。 酒池肉林的生活已经不能满足他们,于是把穷人当作动物找乐子。

他们强调公平、自由,为生存游戏设定“过半弃权规则”,过半玩家同意就可中止游戏。

第一轮游戏过后,幸存玩家人心惶惶,跪求一条生路。

毕竟他们只是欠债而已,又不是犯了什么滔天大罪。

根据规则,裁判给幸存玩家民主投票的机会,但同时也把真金白银摆到了他们面前。

惊魂未定的幸存玩家集体退出了游戏,但不久之后大多还是选择了回来。

看似公平的裁判自称尊重自由意志,其实早就用近在咫尺的诱惑断绝了其他选择。

现实即地狱,走投无路的穷人何来选择?

只剩下借以讽刺韩国资本财阀的VIP观众隔岸观火,虚情假意道: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

>>>>以下内容有剧透<<<< 最后聊玩家,尔虞我诈的玩家。

456名玩家,三教九流、高矮胖瘦不尽相同,共同点只有走投无路和不择手段。 每一个人都是彼此的竞争者,这一关的好帮手可能会是下一关的绊脚石。

《鱿鱼游戏》放大了生存游戏中的人性纠结,让它成为了超越游戏本身的亮点。

第四关游戏开始前,裁判要求玩家自由组队。

共渡难关的玩家们几乎放下了戒心,寻找最信赖的战友合作。

组队后裁判却宣称只有淘汰队友才能晋级,队友即是对手

男二号尚佑在游戏中输给了忠厚的巴基斯坦小哥,却在游戏外利用信任把队友置于死地。

从同舟共济到同室操戈,一个念头间两肋插刀的队友就变成了肋插两刀的叛徒。

而本想帮扶老大爷的奇勋,却趁着老人神志不清,“不得已”从老人那骗赢了游戏。 实际上老人心里透亮,故意“牺牲”自己输给奇勋,只为报答“刚布”(朋友)的恩情。

游戏中套着游戏、算计中嵌套算计,尔虞我诈的人性博弈真实刺激,更甚于机关本身。

游戏中走得越远,人性上输得越惨。

>>>>伪君子+真小人

《鱿鱼游戏》豆瓣开分8.7,目前降到了7.8。 高开低走自然证明结局受到质疑,#鱿鱼游戏烂尾了吗#也成了争论焦点

口碑下降,客观原因是同题材经典泛滥

《鱿鱼游戏》既没有《赌博默示录》的极端智斗,也没有《大逃杀》的变态暴力。

游戏不算新颖,第一关设定分镜和《诚如神之所说》不能说完全一样,只能说非常接近。

导演回应质疑,声称原版剧本创作于2009年,只是撞梗躺枪。

左《诚如神之所说》,右《鱿鱼游戏》

相较于斗智斗勇,它更倾向于斗人性,紧张刺激同时小bug不断。

几轮游戏七分天注定,三分靠打拼,珠玉在前难免被拉踩平庸。

主观原因是主角奇勋不讨喜

大家骂他:圣母、双标、白莲花、傻白甜、三观不正……

他头脑不好,又没能力,是个啃老有爱管闲事的废物,一路几乎全靠运气躺赢。

游戏前,他烂赌成性,母亲生命垂危他却为了所谓的尊严拒绝帮助,不孝烂人

游戏中,前一关他刚害死同伴,下一关就道德谴责害死同伴的尚佑,又当又立

结尾又强行洗白为伟光正的英雄,为开续集强行复仇,更像剧中无法自圆其说的败笔。

好一朵美丽的白莲花

相较于伪君子,观众更喜欢真小人。 他们更希望黑化到底,“别人家孩子”尚佑获胜。

毕竟他智商爆炸一路开无双,自私自利且杀伐果断,标准爽文大男主人设。

就事论事,探讨一下。

虽然编剧在奇勋角色转变上差了一些笔墨,但无疑他是立体的。

立体在于难以用善良或是邪恶界定他,他的行为既美好又可鄙,善恶交织、暧昧不明

他更像是一个摇摆不定,自私怯懦,心存恻隐之心的“烂人”——

好不到哪里去,也不敢多坏;无能为力却总想帮别人一把,反倒搞得一团糟。

剧中他的前史,工友的死打击太大,他麻木挥霍着母爱的爱,发觉时却子欲养而亲不待。 剧中他的下场,获胜后宁愿消沉行乞也不愿用沾血的钱,内疚自责不肯与自己和解。

奇勋和尚佑如同一体两面,都有人性的高光,也有求生的残忍。 他们矛盾、虚伪、贪婪、欺骗……就像窦唯《高级动物》歌词,就像每一个普通人

人性的恐怖在于深不见底无法窥探,人性的伟大在于纷杂反复无可定论。

站在上帝视角拿着放大镜对准人性,人性只会像蝼蚁般被烧灼、刺痛。

不论是否喜欢角色,或许“善与恶并非水火不容”的观点才是《鱿鱼游戏》给观众的暗示。

就像毛姆说的:

人性并不是非黑即白,它存在许多灰色地带;生活也并不是主人公大彻大悟、痛改前非的狗血剧,它有众多幽微曲折,反反复复。

文/Scott

 3 ) 《鱿鱼游戏》与拉康欲望理论

当代左翼哲学家代表人物齐泽克,曾说自己最爱看好莱坞大片,因为他觉得流行的爆米花电影能最好地折射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问题。网飞作为近年流媒体经济的领头羊,制作了许多具有极强话题度的电影。这段时间的《鱿鱼游戏》把大逃杀这个已经拍烂的题材搬上台面,套上了韩国文化背景,热度一时爆棚。我粗略地看了一遍,发现这部剧里面的许多细节都能作为很好的解释拉康理论的例子。并且剧中也明确地体现了主创对拉康理论的借鉴。

这个特写给到失踪的黄仁昊的书架上,平放的两本书,左边一本是法国超现实主义画家玛格丽特的画作,右边是一本韩文版的拉康《欲望理论》。竖着摆放的左起第三本是拉康的《第十一讲座:精神分析的四个基本概念》。

拉康的欲望理论被剧作主创有意地摆在这里,这明摆着告诉我们,套用一下欲望理论,我们或许可以以一个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剧中的细节。

首先,参与鱿鱼游戏的,基本都是生活难以为继的穷人。那个巨大的小猪存钱罐里的钞票,无疑是他们这个共同体共同欲望着的事物。这首先就符合拉康的观点:欲望不是主体自己的,而是他者的。资本主义社会里,商品社会的发展程度高度丰裕,过剩的商品如何在消费社会里流通?通过组织社会主体的欲望,它们给你一种感觉:因为其他人都向往奢侈品,所以我也应该向往奢侈品、好东西。对物的占有的向往,被大他者包装成一种“义务感”送给你。因此,很多时候你的欲望并不是你真的想要什么,而是别人的欲望让你错以为,你也应该有一样的愿望。

同样的,为何参赛者前仆后继地执着于死亡游戏呢?因为欲望并不是主体自发的,而是他者的。一方面是对金钱的欲望,一方面是“别人还没退出,那我也不退出”,共同支撑着他们完成游戏。

拉康欲望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客体小a”(objet petit a),这个东西就是我们欲望的对象。它没有实体,它是一个永远不能填补上的缺口,但它的呈现方式可以是任何东西。我这阵子想要一支名牌钢笔,下一阵子想要一个游戏皮肤,等我钢笔和皮肤都有了,又觉得空虚了、不满足了,又开始想要一支名牌口红……这不是我们平常认为的“人的欲望总是无穷无尽的”这种说法这么简单,而是说,人其实从来都不是单纯地欲望着某个特定的东西,而是说,人欲望的对象是一个永远不可被触碰到、满足到的空虚的缺口,是主体内部的一个裂缝。它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呈现形式——钢笔或口红……但人一旦实现了这阵子的一个欲望,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乃至无限个新的对象接连填补上人的欲望空白。欲望的对象——这个客体小a,在能指链上永远地滑动着(就好像在游戏的间歇中,参赛者的欲望是拿到钱,解决自己现实生活的问题;但在生死关头时,对生存的欲望便走到了最迫切的位置),这导致人的欲望,永远都是一个不能被彻底填补的缺口,而正是这个缺口的永恒存在,给了人生存和生活的驱力(drive)。或言之,人活着一口气,就是为了延续自己的欲望,齐泽克说得更彻底:人最根本欲望着的是欲望本身,是让自己能继续欲望下去。

不过也有特例,智英就是因为没有人生目标与欲望对象、因为没有地方可去才来参加游戏的。她唯一可称为欲望的,就是跟新认识的姜晓去一去济州岛。

游戏的策划者,那个腰缠万贯的老人,与最贫困、身无分文的人,其实处于相同的精神状态,都是生活毫无乐趣、毫无欲望可言,这种状态下,人是空虚的,生存驱力是微不足道的。他参与游戏的目的,不只是“玩自己童年的游戏”来获取快乐那么简单,而是基于拉康所谓的“欲望是他者的欲望”这个前提,他处在参赛者中,切身感受到了他者的欲望,这是他得到乐趣的真正原因。

欢迎最近在看这部剧的朋友们从更多角度来谈谈自己的想法。

 4 ) 我讨厌那些理智的评论

这个电视剧里设计的游戏就是你我身处真实世界的一个形态变化。

每一次,大家都在强调,人不是数字,人不是符号,人是真实的人。但我反而觉得,越强调什么,便是越害怕什么,越重申什么,便是越将要变成什么。

说到底,我们就是数字。非洲的角马过河的时候,被鳄鱼咬住脖子,这是什么?为什么会咬住这一只,没有咬住那一只,为什么?单纯概率。我们的个体对于人类来说毫无意义。

但是我觉得自然公平的一点在于,我是数字这件事应由自然法则决定,而不应由同样的所谓上等人所决定。被老天爷当作玩物就罢了,被同样的人类当作玩物。你可以摧毁我的肉体,却无法摧毁我的意志。

但其实我上面是在吹牛B。

上班的时候和同事讨论为什么自己要工作,总结出来一个原因,我觉得挺真实的:为五斗米折腰。其实上班跟这个电视剧差不多,只不过上班不是淘汰就会被杀掉。而且说实话电视剧美化了很多东西,首先,被选中的人都是负债累累的这类边缘人;其次,胜利目标很大,有很多很多很多钱。但现实是,我们都身处竞争之中,只不过不会这么血淋淋,然后我们的目标其实很小很小,如果条件足够恶劣的话,小猪存钱罐里的可以不是那么多钱,可以仅仅就是几个馒头。

自然法则之下,就是人类社会。看电视剧过程中,我就看了看讨论和评论。有的说游戏设计的贼低级,是小孩子的游戏。就好像我们每天所处的社会生活有多么高级一样。游戏设计的越低级,不是说明这整件事情越荒谬吗?难道你妄图在一个人吃人的游戏里体会什么合理感和高级感?小孩子的游戏,这就是对人类社会中的人类活动的高度集中概括。这一点上,我觉得本剧的游戏设计极其牛逼。

还有的说男主圣母的,我觉得这种人家里除非是三代杀人狂,否则很难解释他为什么如此冷静。每天在你眼前枪毙10个人,溅的你满脸是血,然后让你拿着刀子去依次杀十个人,你要说这时候你一点犹豫都没有,没有任何恻隐之心,那我服。看到别人要死,犹豫要不要救一下,看到别人草菅人命,心里不爽,想要维护一下正义,这什么时候成圣母了。圣母本人都要被你们气死了。上面的这些心理活动只是一个普通人的心理活动而已。

隐喻有很多,看出来也不难。我看很多人也都从多方位角度解释了。但是有一点我没太看到,当然也可能是我看的太少没看到。就是面具人脸上的符号。圆圈、三角、方形,最高级的那个人的面具是有人脸形状的,VIP客户的是动物形状的。

这是什么意思?我可能要过度解释一下。参与游戏的人都是露脸的,我愿意解释为底层最真实,自相残杀,相互争夺,但彼此可见;面具军团,工具人,暴力机器,永面具上的符号区分身份的高低,个体没有意义,全部意义都在符号里;VIP客户,野兽面具,精致的嗜血者,冷静的杀戮者;这是什么意思?就是人要变牛逼,首先得戴上面具。还有就是这个成为人上人,其实目的是为了更好的释放自己的兽性,你说有趣不有趣。

这个社会吧,和这个游戏一样,就比如那个老头说的,没人强迫你呀,没人逼着你玩游戏呀,你们都是自愿的。我觉得我要是男主角,大概率会掐死他,为什么呢?他这种高高在上的人就容易犯这种毛病,就仿佛我们在泥巴里有选择一样,没人逼,没人强迫,说的真特么好听。所以你看,人的悲欢并不相通是吧,上位的人为了娱乐可以亲身体验,而下位的人呢,只能自相残杀。

你想想,一边吃着人血馒头,一边道貌岸然,是不是挺讨厌的。但这不是说一边吃着人血馒头,一边坦然承认,就让这人变得讨喜了。关键问题不在是否道貌岸然,而是在是不是吃人血馒头。抬头看看,或者扪心自问一下,这个世界上是好人多还是坏人多,我觉得坏人多,包括咱们自己都是坏人。谁不是坏人呢?我觉得袁隆平不是,钱学森不是,还有一些大家,不一一列举了。其他的人,八九成都是。这也不怪我们,自然法则和社会法则嘛。

字里行间都是仁义道德,最后仔细看,中间都写着吃人。当时看到这内容的时候是不是觉得毛骨悚然,醍醐灌顶?但很遗憾,我们可能都是吃人者本人,也是被吃者本人。别总把故事看成别人的故事。我们就是故事素材本身,只是不自知罢了。

我其实不仇富。有时候看到人说人家有多少钱那也是凭本事赚来的,话没毛病。但其实吧,如果你看过这部电视剧依然这么觉得,那只能说明你确实挺可爱的。

最后,我不知道“好雨知时节”是不是romantic,但通过这部电视剧,我深刻地体会到:共同富裕,绝对是人类历史上最终极的一次罗曼蒂克。

 5 ) 如果拍中国版,我推荐几款游戏

第一关丢手绢,反应慢的射杀;

第二关先在《步辇图》《簪花仕女图》《捣练图》《清明上河图》里挑一副,然后限时拼图;

第三关十人组队打陀螺,限时内陀螺全部倒地的队伍爆头;

第四关用高压电线做长绳,挨个跳大绳,碰到绳子的就电死;

第五关两两组队,隔一定距离扔沙包,两种沙包可选,一种触地会爆炸,一种不会,一人盲选一种沙包扔,看对方接不接;

第六关,教室里摆好《三年高考五年模拟》,开始做题,最后反转,得分低者获胜。

电影结尾,揭晓整个游戏的幕后大boss因小时候妈妈严格要求,只能天天学习考试,无法享受童年游戏快乐,所以人格扭曲,用儿时游戏来折磨人,最后以得分低者获胜,用黑色幽默的方式反思教育本质,切合“双减”政策,令人深思。

 6 ) 《鱿鱼游戏》:普通人与恶的距离,究竟有多远?

最近,韩剧《鱿鱼游戏》成了爆款。为何这部剧会爆火呢?

它虚构了一个封闭环境中的比赛系统,乍看是对“一二三木头人”、拔河、打弹珠等童年游戏的复刻,实际上这个比赛系统却借此进行了残酷的杀戮竞赛。

《鱿鱼游戏》剧照。

于是我们看到,每一个像主角成奇勋这样的小人物刚开始都是抱着半好奇半侥幸的心态参与的,可是加入比赛系统后,逐渐做出种种违反道德、背离伦理的举动。例如,骗朋友去送死,欺负病弱的老人,甚至亲自将深爱的妻子推向绝路......

有时,系统的规则也让人联想到历史上的惨剧。比如在赛前默许乃至鼓励参赛者互相残杀,先淘汰掉其中的弱者,因为他们不适应之后的比赛。这显然就有纳粹暴行的影子。

诸如此类的剧情盖过了故事中闪现过的温情与关怀,令观众在震惊之余不免也反躬自省,思考为什么普通人会配合系统,制造出这样的邪恶。也让普通人再次反思:我们与恶的距离,究竟有多远?

撰文 | 张哲

01

“路西法实验”的启示:好学生也可能变身恶魔

对于邪恶,人们往往较少深思,因为它离日常生活似乎很远。

什么是邪恶?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菲利普·津巴多为之下的定义是:“建立于涉及伤害、虐待、命令、缺乏人性、毁灭无辜他者的刻意行为,或是使用权威、系统力量鼓励且允许他人这么做,并从中取得利益。”

为了“探索人类本质的黑暗面”,津巴多设计了极具争议性的“斯坦福监狱实验”:把一幢教学楼改造成监狱,并让学生志愿者分别扮演狱警与囚犯。三十多年后,在《路西法效应》一书中,津巴多还原并剖析了整个实验。

《路西法效应》,作者: [美] 菲利普·津巴多,译者: 孙佩 / 陈雅馨,版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5年10月

原来当时让他深感吃惊的是,预计两周的实验进程还不到一半,事态已经接近失控,出现了严重的霸凌、虐待等现象。原本崇尚“爱与和平”的学生,一旦被赋予狱警的身份,纷纷变成残暴的恶魔,以至于实验不得不提前终止。而那些被分到犯人角色的学生,刚开始还不甚情愿,很快便顺从地融入角色,不再反抗他们被命令去做的事情。

这一实验结果使津巴多把焦点指向更深层次的问题,即人类历史上为何会出现纳粹大屠杀、南京大屠杀、卢旺达大屠杀等暴行。他总结道,邪恶并不是某些坏人或暴君的专利,恶劣的环境会产生潜在危害,能够让好人们做出有违本性的病态行为。“无论人类曾犯下多么恐怖的暴行,只要处在错误的情境中,这些行为就有可能出现在我们任何人身上。”

《蝇王》,作者: (英) 戈尔丁,译者: 龚志成,版本: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年7月

经典的反乌托邦小说《蝇王》早已设想过,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即使一群儿童也可能建立起惊人的暴政,乃至残忍地杀死同伴。类似地,津巴多也毫不客气地指出,纳粹大屠杀完全有可能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看似和蔼的邻居也有可能成为杀人狂。

然而“恶劣的环境”并非从天而降。它是如何生成的?或者,用津巴多的话来说,“谁有权力规划设计出这个行为环境,并且用特殊方式维持它的运作?”在《鱿鱼游戏》中,系统的幕后黑手是看透人性幽暗的财阀,以及有着病态爱好的全球权贵——他们头戴面具,在酒池肉林中欣赏杀戮。这样的设定过于简单和脸谱化,也许便于普通观众理解剧情,却无益于深入揭示主题。

《鱿鱼游戏》剧照。

02

游戏测试人性:在虚拟世界里学会思考道德、警惕邪恶

值得指出的是,我们只需换一个视角便能发现,身为《鱿鱼游戏》观众的自己在不知不觉中也成了这场生存游戏的参与者。“希望看到更残忍的厮杀”、“两个只能活一个,迫切想知道那对夫妻档会怎么做”,这些都是观剧时的常见心态。创作者利用了这种心态折射的幽暗,令观众照见自己人性中的局限。

也许《鱿鱼游戏》还只是看破不说破,名导迈克尔·哈内克的《趣味游戏》则更直白地解释了上述这点。打破第四面墙的哈内克不断挑衅观众,让滥施暴力的凶手直接转过头来和观众对话,并通过任意改变剧情走向、几乎是嘲讽式地迫使观众承认自己对这种(尽管只存在于画面上的)暴力也是认可的,至少是欲拒还迎的。

《趣味游戏》剧照,剧中演员会打破“第四面墙”挑衅观众。

比起《鱿鱼游戏》,《趣味游戏》与观众建立起更直接的互动,以此搭建了一个由影片和观众共同构成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观众会感受到自己人性的底线一再被测试。不知是否因为激怒了包含影评人在内的观众,《趣味游戏》当年的票房相当糟糕。

如果说大多数影视作品囿于传统形式,与受众的互动尚且有限,那么电子游戏的风行恰好补足了前者的这一弱点。由于其自带的交互属性,电子游戏为玩家体验各种系统开辟了一条通途。许多电子游戏都竞相在剧情和游戏方式中融入哲学思考,那些难以取舍、几近残酷的道德选择纷纷被丢到玩家面前。只要沉浸感做得出色,玩家就会被放置在类似成奇勋们的位置上,仿佛得到一张加入“鱿鱼游戏”的号码牌。

在某些开放世界的游戏中,玩家可以随便殴打或者抢劫路上的NPC,并轻易逃脱惩罚;当然,你也可以严格要求自己从头到尾不做任何坏事,只是这并不会给角色带来任何实质性奖励。在这样的系统里,并不是所有人都会遵从内心的道德律——即使那些NPC做得像《失控玩家》的主人公那样栩栩如生。

《失控玩家》剧照。

让人更直接体会道德困境的是《这是我的战争》。游戏背景设置在战争末期,炮火令城市几乎成了废墟。玩家作为幸存的平民,要想方设法使自己和亲友活下去,一直撑到若干天后战争结束。由于物资匮乏,角色很容易陷入饥饿、疾病、寒冷、抑郁等各种负面状态,所以获取生存物资成了游戏中最重要的行为。

问题是,战争中物资是稀缺品。于是,一位母亲在风雪中敲门,跪求你把仅剩的食物送给她即将饿死的孩子;或是你的亲人病势沉重,隔壁街区的老人恰好有一颗保命药,但他不会给你,除非你偷窃或者使用暴力,无论如何,老人失去了药就意味着他注定会因你的行为而病死……玩家会频频遇到这样的随机事件,没有一个决定是轻松的。

被戏称作“致郁良方”的《这是我的战争》试图探讨一个沉重的命题,即:在远离正常社会秩序的极端系统里,如若提高生存概率的代价必然是作恶、牺牲他人,那么,人性中悲悯、克制、正义的那些部分,与人类生存本能间的冲突,究竟是否有调和的可能?在游戏中做出何种选择,本身只是玩家采取的游戏策略的一部分,不必经受道德的诘问;但经由虚拟世界学会拥抱良善、警惕邪恶,才是游戏过程所附赠的更宝贵的心得。

03

拒绝参加游戏的人:抵制不人道的指令是英雄之举

《鱿鱼游戏》像一记警钟,提醒观众勿忘正视人性的深渊。在它身上,人们不难窥见其他反乌托邦作品的影子。例如十年前的《饥饿游戏》,二十年前的《大逃杀》,都是此类影视的经典。

三十年前在中国公映过的美国电影《过关斩将》曾因惊悚与刺激程度而轰动一时,它火力全开,批判娱乐至死的电视工业。施瓦辛格主演了一个孤胆英雄,一路击败“冰场杀手”、“电锯狂人”等以屠杀为乐的对手。系统在此以综艺节目的形式出现,假借娱乐和竞赛的名义对人实施去个人化、去人性化,最终将血腥的杀戮合理化。所以,《过关斩将》也很可能是《鱿鱼游戏》的灵感来源。

《过关斩将》电影剧照。

上述作品有一点几乎是相同的,即主角在关键时刻都选择冒生命危险,去抵制系统所制定的规则。就像P.K.14乐队一首歌曲的名字,他们都是“拒绝参加游戏的人”,也正是因为这份拒绝,才得以部分或完整地保留了人性中的良善。津巴多的研究显示,身处恶劣的系统中,大多数人或是顺从、屈从,或是被劝服、受诱惑而做了不该做的事,但始终有少数人拒绝服从不符合人道的指令。

和平庸之恶一样,平庸的英雄之举可能发生在每个人身上。你当然可以跟随系统,跟随权威,跟随大流,那样看似最安全和有利;但也始终可以选择遵从内心的道德,对系统说不。在这方面,独立游戏《遗忘之城》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它发生在一座古罗马城市中,这里的市民相信神明制订的“黄金法则”——即“一人作恶,众人受难”(这个设定的灵感源自罗马军队中通行的“十一抽杀律”)——统治着他们的生活。

《鱿鱼游戏》剧照。

问题是,对什么是“恶”,黄金法则并没有具体解释。于是,这个小型社会演变成了一个森严的系统,大多数人非但自己不敢越雷池半步,也谨防身边有人做出逾矩的举动。但即使如此,仍有些人试图打擦边球。玩家也必须不断试探黄金法则的底线何在,才能在一次次失败后找到这座城市的真相。

这个故事似乎表明,即使一个被设定的环境看似严酷无比,身处其中的人们仍有机会设法找到空隙,对系统发出质疑和挑战。在今天的世界中,这样的启示仍具现实价值。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封面《鱿鱼游戏》剧照。作者:张哲;编辑:走走;校对:贾宁。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短评

前四集我奉献出了我的膝盖,后几集我夺了回来

6分钟前
  • 身邊
  • 推荐

游戏闯关版赌博启示录,设定非常相近但是可看性相差甚远,游戏设计过于简单尤其最后一场点题之战变成了纯肉搏➕煽情的老套路,男主能活到最后完全是躺赢而且还时不时圣父心爆发看的人心烦,警察那条线也非常潦草,为孔刘和李秉宪的客串加一星吧

8分钟前
  • 阿五
  • 还行

我不管 李政宰的演技就值得五星

11分钟前
  • April
  • 力荐

孔刘应该从演职人员表里往后捎一捎,一共露脸了2次……还以为会是什么幕后大BOSS

12分钟前
  • fifthsuperman
  • 推荐

我要是贵宾我去看男生女生向前冲都比这有意思

14分钟前
  • 铁幕重重困青年
  • 还行

捡了本《赌博默示录》参加《诈欺游戏》输光钱,又差点饿死在《动物世界》里的《饥饿游戏》,终于在《大逃杀》后来到《弥留之国的李子成》呀,加油!

18分钟前
  • Hymoive
  • 力荐

想看过家家游戏成人版,结果只是成年人过家家。玩得不认真,想要钱,想要仁,就是不好好玩儿游戏。最后有钱又保住仁义道德,做事还是不利索,没有早早安顿姜晓的家人,没有早早见女儿……终日迷思,什么也抓不住,好不容易行动起来了还要烫个红发先。无头苍蝇,怪不得怎么也找不回童年那种满足感了。

23分钟前
  • 孔娃
  • 还行

无限流生存游戏,很刺激很血腥,也有许多讽刺隐射,但看得很爽很开心。只是转念一想,又细思极恐,幕后之人设计此种游戏暗中观看,荧幕之外的我们不也正观赏这种血腥杀人游戏,陷入不知名的狂欢么。(ps:孔刘穿西装的样子真性感啊!)

26分钟前
  • 浮南蕴北
  • 力荐

vip们像应聘试讲的外教。。。

28分钟前
  • n u
  • 推荐

最喜欢的是姜晓和智英那段,放在男人厮杀叽歪里,够罗曼蒂克的。

31分钟前
  • 绿雨
  • 推荐

鱿鱼游戏+性爱自修室+环球影城,这个中秋很充实!

34分钟前
  • 🧙♂️
  • 力荐

警察的手机蓄电量真的高得不行,是什么牌子呢?

39分钟前
  • 水水
  • 推荐

干嘛,我给孔刘五颗星不行吗

42分钟前
  • 戈德里克山霸
  • 力荐

男主人设太差了,明明自己智力不行体力不行,窝囊又无能,基本全躺赢,还总想着做最善良的救世主...

47分钟前
  • 夏清暖
  • 还行

在最卑鄙的成人世界,玩最纯真的孩童游戏

50分钟前
  • 起床了小玖
  • 力荐

纸条是怎么放进鸡蛋里的

51分钟前
  • 戒奶茶又失败了
  • 推荐

李政宰来了,孔刘来了,黄政民去哪了,咋个没来,他个老家伙也在就更有意思了。你是双门洞的基勋啊,我问你一哈,认不认识双门洞的德善,狗焕,娃娃鱼他们?

56分钟前
  • 北纬三十四
  • 推荐

游戏游戏没多好看,讲人性吧又没啥新鲜的论点,老头的身份和警察的哥哥的身份揭晓也没多意外。有评论说这是爽剧,真没看出来,血腥倒是真血腥。

58分钟前
  • momo
  • 较差

制片人临死前突发奇想,亲自以选手的身份参加自己制作的大型观察类杀人综艺——创造456,并给一位练习生暗箱操作——「鹅选之民」不负所望,化身披荆斩棘的哥哥,拿到总冠军后不久才发现自己被内定……

1小时前
  • 山微漾
  • 推荐

这可不只是像《赌博默示录》了,简直可以说是高仿《赌博默示录》,许多人物、环节感觉就是《赌博默示录》换皮,但又斗不了人家那智,只能拿影射社会啦、人性深度啦之类的来当遮羞布了。李政宰其实不是太适合这个角色,大帅哥出身的人再怎么扮底层游民,也还是有点不落地。换成黄政民来应该会好很多。

1小时前
  • 王大根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