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

香港剧中国香港2005

主演:王喜,黎姿

导演:内详

 剧照

郑板桥 剧照 NO.1郑板桥 剧照 NO.2郑板桥 剧照 NO.3郑板桥 剧照 NO.4郑板桥 剧照 NO.5郑板桥 剧照 NO.6郑板桥 剧照 NO.13郑板桥 剧照 NO.14郑板桥 剧照 NO.15郑板桥 剧照 NO.16郑板桥 剧照 NO.17郑板桥 剧照 NO.18郑板桥 剧照 NO.19郑板桥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29 00:43

详细剧情

画家郑板桥(王喜 饰)怀揣着报效国家的远大理想来到了扬州,期望自己能够在此施展抱负,然而现实残酷,等待着他的是不断的挫折和失败。终于,郑板桥如愿以偿进入了官场,却发现其中贪官污吏横流,完全不是他所想象的模样。   在扬州,郑板桥邂逅了名为王一姐(黎姿 饰)的青楼女子,被其可怜的身世所打动,两人坠入了情网,然而这段感情遭到了王一姐之母的反对和阻挠,最终,郑板桥含恨娶了自己并不喜欢的徐氏(陈松伶 饰)为妻。在两人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善良温柔的徐氏渐渐获得了郑板桥的真心,可是,在一场意外中,徐氏为救郑板桥而死,临终前,她恳求郑板桥同饶五妹(胡杏儿 饰)结为夫妻。

 长篇影评

 1 ) 剧透

最近剧荒,看了不少港剧,前头才看的《秀才爱上兵》,刚被逗的前仰后合,再看又觉得有些悲凉。

剧情其实还挺不错的,虽然有许多BUG,但也算是跌宕起伏。

郑板桥是个有天赋的画师,一心要扬州闯出名堂。

他性格有些恃才傲物,有读书人的清高,但也是个信守承诺的人。

初到扬州就得罪了地头蛇麻贵,也认识了女扮男装的王一姐。王一姐向他买画,给了他押金,他送画却发现对方失了踪,于是日夜寻找,不肯将画给别人看,也不会另卖,一心寻找买家王一姐。

康熙晚上喜欢画作,让如意管管主蒋南沙帮忙寻画。又几次遇到郑板桥,可惜不曾看到他的画,就这样一次次错过。

郑板桥终于在妓院找到王一姐,对方已经失去记忆,他为了求出对方,居然与好友黄慎设计另一好友金农去世,以此来抬高他画作的价格,希望可以大赚一笔用来为王一姐赎身。

几经周折,终于筹到了钱

 2 ) 郑板桥: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02年的剧集,据说出街时恰逢香港SARS爆发,因剧集表现的主题不太适合当时的时势,因此被临时撤换。
等到后来再播出,已经是三年之后。
说是人生如戏,但何尝不是戏如人生?郑板桥与《郑板桥》,竟然同有生不逢时的遗憾。世事机缘,怎能不让人感慨万分?
依然是历史题材,依然是大刀阔斧地改编,《郑板桥》却是少见的精品之作,私以为,除却最后对“难得糊涂”的含义铺排不够略有瑕疵之外,算得是完美之作。

一、隙中驹
时间过得真是很快的。短短30集,就过尽了大半生。
剧集当中的剪辑片断让我印象很深。同是郑板桥,同是昂头远望的姿势,年轻时的他笑容满面、踌躇满志,中年时的他却淡漠凝定、沧桑自知,连眼神,也从初时的清亮转作了无底的深沉。
要经历过怎样的人世变迁,才会有这样的改变?

白驹过隙呵。
他还是郑板桥,但早已不是竹林里那个无忧无虑描摹写生的少年,也不再是扬州街头那个信誓旦旦说自己一定会出人头地的画师,更不是得蒙圣宠眷顾、意气风发的丹青名家。
连他心爱的墨竹,都很久不画了。

画画讲求的是心境。
蒋南沙说得很对,人在这世上,为诸般俗事所困。你若摆脱不了这些困境,便永远都画不出最真的画。
可是知易行难。连他自己,何尝不是被这世俗的名利蒙蔽了心智。起落沉浮,机关算尽,还是落得惨淡下场。后来没有见他再画过一幅画,因为他再也画不出了。心地如不清明,画作又岂会有神采?
人在这世上,到底走不出这生之所困。

郑板桥的困惑,是我们每个人的困惑。
年轻时我们都觉得人生拥有无限可能。只要努力,就一定可以达成理想;只要坚持,就一定可以守得云开;只要真心待人,人必定也会诚意相对。
但原来不是的,不是你付出了就一定会有回报,不是你坚持了就一定可以达成。路遥方可知马力,日久才能见人心,这世间根本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圣贤书里所讲的仁义道德,只不过是劝诫的规条,人生的变化从来防不胜防。
等你恍然明白这个道理,才发现想要的依然没有得到,原本拥有的却已经无意失去。人生漫漫几十年,原来,也只是转眼的一瞬间。
那些沉淀下来的往事,终究只剩一个空渺的幻影,一声感慨的长叹。

二、石中火
爱情,永远是这个世间最动人心魄又最莫名其妙的东西。
明明只是一刹那的心动,却要拼得一生去苦苦维系。世间多少人,都为了这个“情”字颠倒一生。
比如,他郑板桥对王一姐。

他是真爱她啊,爱到近乎愚痴目盲,爱到愿意为她生为她死为她落魄浪荡,为她绞尽心力,爱到最后一脚踩进她精心布下的陷阱里依然没有半点悔意。
最后明明知道她狠毒地想置自己于死地,明明忍不住大骂自己“混帐,我混帐,我混帐,到了现在还想着要对你好”,却又一再拒绝接受证明自己清白的机会,只为了隐藏真相护她周全。
如果她要他去死,那么他就无怨无悔地去死。其实事情的真相只是他爱她,他郑板桥到死都只爱王一姐!哪怕他有春香,有五妹,哪怕自己一再地重蹈覆辙、追悔莫及,依旧如此冥顽不灵。
在爱情面前,他是极度自私的。在他爱的人和爱他的人面前,他的选择永远都是前者。他郑板桥愿意为了王一姐而死,却不愿为了春香和五妹而活。
   
满目山河空念远,不如怜取眼前人……
他在春香坟前,伤心得肝肠寸断。这个被他一再辜负却始终不离不弃的女子,这个到死都还在为他打算为他操心的情深女子,为何等他终于发现她的好,却又已经来不及?
他记得的。当她被迫顶包嫁给他的时候,他对她从无一天好脸色。他一次又一次地甩开她的手,一次又一次地叫她滚,她只能亦步亦趋、惶恐不安地跟在他身后。一姐回来求他造假画欺瞒皇上,春香拼尽全力去阻止。一姐说只要春香允许,她愿意来生来世替春香为奴为婢,春香却毅然跪在一姐面前说如果她能够收手,自己愿意十生十世为她做牛做马。而他郑板桥,最后却狠狠甩了春香一个耳光……
即使受了无数无数委屈,她也没抱怨过一声,依然尽心尽力地照顾他和他的家人。他赶走了私塾的学生,她再一家一家地帮他求人回来。他离家出走,她历尽千辛万苦四处去找。她知道他心里没有她,却依然以自己柔弱的肩膀为他担起了这个家。家里没有男人挣钱,她就开摊去卖饺子,早出晚归地操劳。他父亲年事渐高,身体渐差,她忙前忙后地悉心照料。她还每天早早就去村口等待,希望他回家来第一个看到的人就是她。她在家中四处挂满了他的画,这样即使他不回来,看到那些画就像看到他的人一样……
他之前对她的无情伤害,之后再怎样都偿还不清。当他终于懂得好好呵护她的时候,她却为了保住他的孩子死掉了。

对春香,他一生都有内疚,却又几乎一意孤行地将这样的悲剧延伸到了五妹的身上。
他不喜欢五妹,即使被春香逼着与她拜了堂,也始终接受不了她。做了两年多的夫妻,从来都是有名无实。即使她一心一意,他依然会骂她赶她,毫不留情地休了她。
而她呢,牢牢记着春香临终时的嘱托,不计前嫌地留在他身边。替他提防王一姐,为他四处奔走。而他呢,误会她,不理她,冤枉她。他对王一姐的情,不仅伤透了五妹的心,更让他失去了辨别是非的能力。
在他明白一切真相以后,还是决心为王一姐隐瞒。五妹不解地质问他,他只说了一句话:世事往往一言难尽。
是呵,一言难尽。也许他自己也不明白,为何细水流长、相濡以沫的夫妻情份,始终敌不过那电光石火的瞬间情动?即使他和一姐,从无半分坚实的生活基础,而他与春香五妹,却有着真实可及的朝朝暮暮。
无奈啊,春香、五妹于他,最终有情也不是最刻骨铭心的那一段。即使最后他决定携五妹归隐天涯,但在他郑板桥的心里,那个年少时在兴化渡头偶遇的娇俏女子,依然是他最爱的人。
唉,问世间,情为何物?
   
三、梦中身
黄慎有句话,一针见血。人生啊,就是三分实力,七分运气。
比如金农,平时薄有声名,身价却迟迟不升。待他被迫诈死,才换得受人重视。但当一切戳穿,便又打回原形。多年以后,更是无人问津,想要翻身都要求于他人。
人生在世,脱不开“际遇”二字。

郑板桥是最好的例子。
他一心学画,开始苦无出路、受尽白眼。但在机缘巧合之下,他的一幅画被送入宫中,得到康熙注意。之后得遇名师指点,画艺大进,本以为可以出人头地,哪知自己信任的师父却又另有私心,他不止未能出人头地,还险些遭到毒手。后来好不容易得到康熙金口允诺,本以为可以出人头地、扬名立万,还可以如愿娶得心上人,哪知风云就在旦夕之间,康熙突然驾崩,世事尽变。他的似锦前程还未起步,便已夭折。
雍正即位之后,全面打压文艺。扬州繁盛的画坛一蹶不振,郑板桥也心灰意冷,返回家乡接掌父亲的私塾。偏又有一姐找上门来,为救自己的丈夫求他伪造画作度过难关,哪知这画不是一幅简单的画,当中潜藏宫廷政变的秘密,他也不可避免地被牵连其中……
及至乾隆登基,文艺再度复苏。郑板桥重回扬州,终于得到圣上垂青,做过一段时间的潍县县令,也做过风头一时的东封书画使,但最终还是敌不过无中生有的蓄意陷害。
他这一生,因画得志,也因画失意。数度浮沉,看透人心,尝尽冷暖,回首往事,仿若前尘。
一梦黄粱。

父亲老了,春香死了,自己的理想实现了,又幻灭了。人到中年,才惊觉世事无常,平淡最真。
与五妹归隐田园,闲来写写字画画竹,才是最适合自己的生活。那些往事,伤心也好,悔恨也罢,都足以令人终生回味,更重要的是提醒自己珍惜眼前,活在当下。
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报也。
有人说,“难得糊涂”是一种消极的处世态度。其实消极积极,也是见仁见智。
因为,人生实在变幻无常,一言难尽。

尾声
一出剧,就是一场人生。
喜欢王喜的表演,看他演少年时的轻狂任性,也演中年时的沉稳踏实。郑板桥的内心变化,不止被他体现在眼神和表情上,还深藏在声线与动作中。年少时的嘹亮嗓音,渐渐转变得沧桑喑哑,说什么都是欲言又止。
喜欢松松,她演得出《郑板桥》里春香的隐忍大度,也演得出《金装四大才子》里朱娉婷的刁蛮任性。还很喜欢麦包,他把黄慎的市井可爱、重情重义演绎得入木三分……
还喜欢那穿插其中的友情、亲情、爱情,因为这些情感也同样穿插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看他们的故事,也是在提醒我们自己,要懂得取舍,要珍惜眼前。
因为人生苦短,都是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3 ) 或许是悲剧(多年前写的疑似剧评的东西)

    那一年,她为寻小姐来到扬州。他还只是初出茅庐在扬州街头靠卖画为生的穷画师。
    他的画摊与她寄身的饺子铺相临,日日辛苦而买者寥寥,终是无人欣赏。她却送上一碗金鱼饺子,言辞恳切,眼色温软,说公子你画得真好。
    于是绢上赠画,引为佳朋。
    而他爱的那个女子,正是她家小姐,那个被拐卖到妓院已然失忆的小姐,那个很多年后他宁愿被她陷害至死也要保她安全的小姐。当然那时还只是开始,他只是为了赎她费尽心思劳神耗力不惜设计利用自己的朋友,甚至引来杀身之祸……
    而她,自然是全然不知的。
    风波不断之中,他携小姐前来饺子铺吃饺子,她凑巧不在。他们转身离去,她只见得背影。凝神相望的姿态,有熟悉的疑惑,或许,还有那么些失落。
    再后来主仆相见,她以为他要害她的小姐,护主心切,出手伤人。事后内疚自责,后悔不已,还被他的朋友厉声相斥。
    其实她又哪忍心伤他,若不是暗夜里他的面目模糊,无法辨认……
    戏,毕竟是戏。
    他的命运几起几落,与小姐的感情日益深厚,可终归只是穷画师。
    小姐被夫人软禁起来,他央她传话,意图私奔。被发现了追了回来,于是对她咄咄相伤,大吼,你出卖我。
    她低头,无从辩解。空余黯然神伤。
    又是一番波折,他死里逃生,终于识得君面结为忘年之交。以为凭着皇帝的手谕便能另自己身价备增换得别人的认同和心上人终成眷属,可命运就是这么得爱捉弄人,这边欢天喜地地筹办婚事,那边已隐隐传来皇帝大行的消息。
    新娘被掉包了。
    于是新婚的第二天,宿醉醒来听得那个温婉的女子低眉顺目地叫相公,惊怒之下哪顾得瞧上一眼她早早为他打来的洗脸水,只知拖拽着她去王家讨说法,一路贱人贱人地骂着,凶狠憎恶的面目,用尽恶毒的言语……
    相公,你轻点,我好痛啊。
    他却瞪她一眼,不言不语间劲使得更大了。
    靠伤害她来解气,这也是他唯一能做到的。
    王夫人面前,他气势凶凶地出言质问,却反被嘲讽。皇上?你去哪找皇上,大行皇帝已经驾崩了。京城里早就传开了……
    于是她看着他被嘲笑被讽刺被侮辱,她心疼却无能为力。这么个固执倔强的男人,她爱他,她希望他能得偿所愿她希望她能够幸福,可她欠了王家的养育之情,她得报恩否则就是忘恩负义……不过也许,她也存了那么一点私心,所以她任他如何辱骂甚至动手都不辩解不反抗,只是这伤害铺天盖地地压过来才忍不住哀求说,相公,你轻点……
    她只是求他轻点,她只是想少些伤害。
    可无论他如何伤害她都始终不变地叫他相公,温柔的,要对他好。
    即使,他不肯承认她是他的妻子并骂他贱人。
    即使,他犯她恨她为了躲她逃到扬州不肯回来。
    即使,他始终爱着另一个女人愿为他冒着满门抄斩的危险犯欺君之罪。
    即使,他宁愿在京城当乞丐也不愿去见她跟她回家团聚……
    再后来,他终于被感动回了老家接手父亲的私塾安心做他的教书先生。举案齐眉,安平度日,倒也有了几分恩爱夫妻的模样。
    她却始终自卑觉得自己没有这个福分配不上他忘不了当年的事,所以相濡以沫那么多年死之将至依旧说着相公,我知道你一直忘不了小姐。
    这或许真的是悲剧吧……
    为了救他,她深受内伤,却逞强怀下孩子。腹中胎儿渐长自己身子便渐虚,即便昏倒在大街之上,她也瞒着不让他知道。昏迷中梦里念着的,依旧是小姐你放过相公吧。
    她怕的不是死,她怕的是她的小姐会再回来加害她的男人她的相公……她的预感她的担心她的悲伤只为了他。
    而男人们总是迟钝的。
    他怀着美好的憧憬展望未来。
    他说等将来我们的孩子生下来……
    他说等我们的孩子有了子嗣……
    他说等我们老了……
    然后她背过身,默默地掉泪,眉目纠结,强忍的悲痛——他说的那些她都是看不到的了。
    她不能陪他度过余生了,她不能继续对他好了。
    她将她生命中最后的时光,用来促成他和另一个女人的婚姻。她说五妹我怕小姐再回来害他。她说相公你不娶五妹我会死不瞑目。她说你们现在就在我的面前拜堂成亲……
    而那个男人毕竟也是有一点真心的吧。虽然他对她不温不火始终少那么一份爱,但至少也是亲的也是有情的。他至少懂得安慰她关心她紧张她,会说娘子你不要胡思乱想,会说娘子我们俩个人现在不是很好么,也会抱着她大声叫喊着大夫大夫快叫大夫……然后在她死后不肯承认另一个人是自己的妻子不肯同房甚至没多久便写了一纸休——当然,不能否认这也有他心里始终放着的那位小姐的原因在里面。
    都不过些死心眼。
    偏执的人总觉得有些东西是自己无法放下的。
    于是他劳苦半生,无所获益,到最后才发现这么个娘子是他一生最大的收获。可他还没来得及对她好。她倒也安心的闭目,即便有泪也该有幸福在里面——你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我只要你好。我只要你好……
    笑。
    多么卑微,多么悲哀的幸福与满足,却用她半生的辛苦付出来换——这已属幸运,毕竟换得了,有回报了……而那些一辈子做着无望付出的人,痴情不悔如他者呢?
    一个人的偏执,或许就已经是悲剧了。那么两个人三个人的偏执算是悲剧中的悲剧么?爱情本没有对错。错的是我们的偏执,明知道自己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爱了错误的人却一意孤行坚持到底死不回头……谁都知道的道理还有人陷了一辈子,真是冤孽呢……

 4 ) 既不符合史实又不迎合现代意识的失败戏说

有言在先,我只看了这剧的剪辑版就来打星评分是主观和偏激的,对其实属不公,但我实在不愿意为这本来就不合我意的剧花更多的时间。

我不是那种仅仅为了看某个喜欢的演员就可以无条件为ta开启一部几十集电视剧的观众和脑残粉,哪怕我非常喜欢ta,我也要先看看cast、ensemble、剧情介绍、ta的角色等是否符合自己的口味。正因如此,这部剧拖了15年我都没看,因为没有任何一点足够引起我的兴趣。

春节放假,偶然找到这部戏的松松剪辑版,百般无聊之下,终于鼓足勇气点开。恕我直言,即使是个人向剪辑版,我都不能专心致志盯着屏幕看(画质还相当渣),必须同时干点别的事以保持观剧耐心,否则只能选择关掉视频了。如我所料,剧情和人物角色显然不得我心,槽点满满。

根据wiki显示,该剧拍摄/制作年份:2001年10月;集数:25(香港)/30(海外);2002年4月于海外推出, 2005年3月29日- 4月23日( 22 :00-23:00)银河卫视tvbE首播,2007年1月5日- 1月24日(03:15-05:00)无线电视翡翠台首播。

从以上播出时间来看,TVB并不重视该剧。而我也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这样一出平平无奇的戏要拍30集?更不明白从史实和人物关系上来说,郑板桥的原配夫人徐氏才应该是女一嘛,既然TVB要捧黎姿,那么就让她演徐氏,再大幅缩减王一姐的戏份,拍20集也绰绰有余了,何必拉松松下水演徐氏做女二,还把她编造成是王一姐的丫鬟,跟王喜扮演的郑板桥和黎姿演的王一姐演一出狗血爱情戏。

关于史实,google了一圈,查到的信息比较有限。

根据初国卿所著《郑板桥: 绝世风流》,少年时的郑板桥,在生母死后曾有很长一段时间经常随后母郝氏到郝家庄去。也就是在那,他认识了平生第一位有爱恋之情的「中表姻亲」王一姐,即板桥后母郝氏的姐妹嫁给王姓所生的女儿(吴根友著《郑板桥的诗与画》指中表姻亲和王一姐是两个不同的人)。两人青梅竹马、情投意合,常一起吟诗作文、读书绘画,建立了无猜的友谊和朦胧的初恋。后来,郑板桥还经常在诗词中回忆这温馨而甜蜜的初恋生活。郑板桥十五岁时,后母去世他去郝家庄的机会少了,两位少年自然很难见面,偶一相逢,也是咫尺之间,欲语还羞,都明白些什么,但都说不出什么。郑板桥曾为此写词《酷相思·本意》。后来,两人都各自成了家。这段恋情,让板桥终生难忘每每回想起来既感陶醉,又带苦涩,很难释然。多少年后,板桥再度重逢王一姐,他欣然命笔,写下了《贺新郎·赠王一姐》。

至于王一姐是否如剧中所演的出身大户人家、名门望族,窃以为可能性非常低。

历史上,王一姐在郑板桥的生命中只占据很少一部分,出场虽早,但戏份不多。与他人生风雨同路多年的是结发妻子徐氏。

郑板桥于23岁时服从父命,和同邑的徐氏结婚。据说徐氏是一位有文化的小家碧玉,能与郑板桥吟诗作赋琴瑟和鸣,而且还是郑板桥书法上的灵感缪斯。他们曾生有二女一子,儿子4岁时不幸夭折,而徐氏因家庭贫寒、操持家务过度而不幸早逝。无论在两人婚后还是徐氏去世后,郑板桥都曾有多首诗作表明夫妻间的深情厚谊,并不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郑板桥对徐氏充满怨恨和嫌弃 。

豆瓣上的有心人对郑板桥的情感人生做了个研究,有兴趣者可以看看。 //www.douban.com/group/topic/2954924/

由此可见,徐氏并不是电视剧里描绘的出身卑微的王一姐丫鬟。这俩个女子根本没任何关系,更没可能出现电视剧里的新娘替代桥段。

电视剧毕竟是娱乐大众的产品,既然不符合史实,我们这些观众也就唯有看看热闹。但是该剧的戏说在我看来,并无多少娱乐性和可看性,简言之“难看”。

鉴于我只是看的剪辑版,整体剧情我就没资格评价了,但对于人物角色我极其想吐槽。

据称郑板桥,长相平平,甚至还有些丑,但才学过人,所以选角上让王喜来演,也说得过去。虽然我不是颜控,但是王喜的长相的确对我有劝退之功效,这也是我这么多年不愿看这剧的原因之一。补一刀,这剧根本没帅哥啊……

在《金枝欲孽》之前,从未发现黎姿漂亮,实际上很大程度是因为《金》我才看见她的存在,因为她的玉莹,多半可能是因为戏中美貌吧,literally喜欢过她一天,还略略research了下她,印象比较深的是她说自己年轻时既不努力工作也不珍惜机会就喜欢拍拖,然后就再没关注过,直到《珠光宝气》时极其反感她在戏中的角色,也发觉我根本不喜欢她的表演方式,台词功力略弱,讲话像漏风,尤其是那些动不动大哭大闹、大喊大叫的部分,浮夸过头,声音尖利,我表示真心受不了啊大姐!您确实更适合做花瓶。让黎姿演郑板桥魂牵梦萦的梦中情人王一姐,也算合理。

接下来重点谈谈松松扮演的徐氏,也是我唯一看这剧的动因。之前说过徐氏实际上根本不是王一姐的丫鬟,但既然电视剧非要给她安上这么个身份,就不能也创作个对她情有独钟的男二吗?在我看过的松松作品里,这估计算是唯一一个男主不爱她、也没别的男人追她的角色了!没天理啊!这么完美的女性在戏中没人喜欢,就电视剧套路来说十分之不正常了。

根据史实,徐氏其人是位贤妻良母没错,但制作于2001年的电视剧脱离事实、歪曲她的出身地位就算了,既然是戏说咱也不较真,可能不能在现代文明社会的前提下做些符合现代意识的演绎呢?

剧中的徐氏,具有所有传统女性的优点,但凡想得到的溢美之词用在她身上都不为过。我明白电视剧需要正面角色、正能量,而这种角色通常也是符合观众三观和讨喜的,往往我也很接受这类角色,可是徐氏这么个角色我虽不讨厌,也喜欢不起来,没错她是完美的和伟大的,甚至可谓“圣母”(中性意义),但我却很不喜欢这种极度没自我和自尊的人设,越来越反感具有浓烈封建色彩的女性角色,典型代表《再见亦是老婆》里的陈秀雯,其次恐怕就是该剧里的徐氏了。徐氏温婉美丽、贤良淑德、善解人意、忍气吞声、逆来顺受、大度无私、出得厅堂、入得厨房,双商在线还有一身好武功,你这么优秀你知道么!干嘛非得做丫鬟被使唤,干嘛非跟着郑板桥被呼来喝去,干嘛不离家出走做你的水饺皇后励志姐? !来自灵魂深处的拷问。看到郑板桥怒吼要休了她时, 我不禁拍手称快大呼赶紧的!巴不得郑板桥当即休了她,好让她放生和放飞自我当个女强人!我当然知道穿越到清朝,有历史的阶级局限性,女性的选择有限,可这不是电视剧吗,既然是戏说,剧本也可以做些迎合现代观众价值判断的改编嘛,也没必要非把徐氏写成剧里那么愚忠、窝囊、奴性十足、任人摆布的苦情悲情惨情女人,这角色怕是松松演过的最可怜的角色了,不仅不是男主真爱,还被男主又打又虐,讲真即便我带着爱都看不下去啊,虽然松松的表演是出色的。

春香知道自己大限之期将至,于是极力撮合(可以说强迫)郑板桥和饶五妹这两个互相本来就看不顺眼绝对不会喜欢对方的人结合,这一点更是让我反感,虽然她的出发点是“为你好”,但我实在不敢苟同这种违背个人意志的强行拧瓜。何苦来呢,让他们俩自由发展不是更好。

徐氏这样的完美女性角色居然不是女一,着实匪夷所思。看了豆瓣上的评论,基本对王一姐的人设评价不高。按照通常的亚洲影视套路,99%女一应该是徐氏,而又根据TVB的套路,这比例应该是99.9999%,剩下的那一点点点点是以《第三类法庭》韦海怡为代表的凤毛菱角少数反派女主。

当松松和黎姿站一起时,除非黎姿妆更浓和穿得更光鲜,否则我不觉得她俩在外形上有什么差距,各有各的风格和美丽,但我更prefer松松。话说最近才发现原来早年间她们有过很多同场画面,回头看还是觉得松松比较抢眼。坦白说她俩一起时,我觉得松松才更像女主,身高决定气势,比黎姿高一截的松松太突出了,论长相,虽然黎姿可能更符合一般人的审美、更标致,但是松松浓眉大眼性感厚嘴唇也不赖啊,这种才是主角脸,有特点而且辨识度高太多了。论演技,两人对戏时,松松完美碾压黎姿。

每出戏的幕后通常也是有故事的,我不了解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90s中坐实一姐的松松在约满TVB后演了《雪狼湖》和到新加坡发展了一段时间后返回TVB ,地位看上去降了一格,虽然也演了不少大戏,比如《金玉满堂》和《金装四大才子》,但已然不是当仁不让的女一了,这两部还算角色和剧情不错,尽管我也没看全。剩下出演的TVB小制作剧集多半乏善可陈,这部《郑板桥》更是连主题曲和插曲都没份儿唱。或许当她返回时,TVB高层人事变动大,也或许就跟跳槽的员工又回到老东家得不到重视一样的尴尬,再回去已不是她的江湖了。近几年,松松又回到TVB拍了两部电视剧,这个年纪还能做女一,替她感到高兴,尽管我并不打算看。更令我替她感到可喜可贺的是她能出演《妈妈咪呀》这大IP的中文版女一,希望有机会能一睹风采了。

 5 ) 俗尘事,莫名其妙就当不要知

俗尘事,莫名其妙就当不要知…………
只愿知,一字一墨都要为情义…………
我是在很久以前一个偶然间模糊印象中依稀有这样一部电视剧的存在。然后又偶然间“难得糊涂”跳进我的脑海。所以之前乱写了一篇难得糊涂,就想把这部TVB的旧剧翻出来看一下。不得不说有段时间我非常迷TVB的历史剧。感觉拍得特别的生动活泼,台词又写的好,时而还能感受到典雅的人文底蕴。亦庄亦谐又流畅优美。但是明显的现在TVB古装电视剧拍的越来越差了,朝死气沉沉和惊悚等用力过头乱七八糟的分化下去了。好像缺少维生素的感觉。
有些人,你看见他被性格影响而生成的外表,仿佛可以看见他清贫悲剧性的一生。
但这仍然改变不了世人对他的喜爱的初衷。改变不了他的生命如同青竹一般在历史上留下一抹清荫的事实。
也许对于他的缅怀,应该静默不出一言才更能表达出内心清凉的感情和敬意。
演员都表现的好,尤其女演员都很漂亮啊。剧集基本都尊重史实且加以润饰的都很完美。
最后,我知道,这实在算不上专业化的影评,电视剧太商业化,时间久而并不是太热门。所有的感觉都只是我非常私人化的情绪而已。
“再次遇到你,是以静默、是以微笑?”………
本来,我也不相信“宿命”这一说,但是,以史为鉴,我似乎逐渐的有些相信了…

 6 ) 为什么偏偏遇见她?——评TVB剧《郑板桥》

评TVB的郑板桥。

春香无疑是最爱板桥的,也是对板桥付出最多,最值得同情的角色.
要评好人第一,或者最感动第一,非春香莫属。
但是,在爱情里面,不是付出都有回报,不是因为你爱他,他就会爱你.
爱情是没有对与错的.更没有好人与坏人之分。
难道因为她不是好人,便不爱了?


春香是好人.但郑板桥最爱,自始自终,都是王一姐.
只是前面热烈,后面深埋心底罢了,
一句:为什么偏偏在这时遇见她?道出了
郑板桥心底情爱所系,魂牵梦萦的.
原是这个,伤害他无数次,却仍令他念念不忘的王一姐.


一向很喜欢TVB的剧,除了剧情紧凑,表演生活化之外,
就是情感把握的非常细腻了。
只是历史上原没有王一姐这个人,只有徐夫人,五妹。
所以,最后编剧也只能生硬安排王一姐出家。
断了郑板桥的念头。。。

可怜有情人,终不能成卷属。
一咏三叹,憾之TVB郑板桥。

 短评

两位奇女子,一位是陈松伶饰演的春香,完全当得上传奇二字。。结合陈松伶现实中幸福生活,点赞。。另一位是康华饰演的纳兰芳,话说康华演过多少奇女子了。。

4分钟前
  • 红杉枯木
  • 推荐

TVB塑造的这个郑板桥真的让人欣赏不来。

6分钟前
  • 恋鱼晓晓
  • 还行

睇完我好想學國畫…

9分钟前
  • domotoiceko
  • 还行

比较讨厌黎姿的角色。我发现她还是更适合演小白兔。。。

13分钟前
  • greyStar
  • 还行

港剧编剧真会写,最后又来了一段复仇,有点意思

16分钟前
  • 豆瓣用户
  • 还行

郑板桥同志和胡杏儿女士太配了,吼吼

20分钟前
  • 林微凉
  • 还行

兴化的骄傲。很多故事是编的,不过还蛮精彩的。郑板桥的两个老婆也符合历史。王一姐应该没有这个人,不过真爱最后一集人设大变,居然陷害郑板桥,人物变化有点突兀啊。

25分钟前
  • Pop Quizzer
  • 力荐

白痴的男人, 两个那么爱你的女人都不懂得珍惜. 陈松龄好漂亮的捏~~~

29分钟前
  • 早餐小马达
  • 还行

补标。十几年前看的一部剧。循环到了主题曲,很喜欢

30分钟前
  • eval
  • 推荐

对这部剧最大的印象就是黎姿的演技。总是睁得特别大特别用力。

35分钟前
  • 李湘
  • 还行

记得当时很喜欢看啊,

36分钟前
  • 喜阿姨
  • 力荐

为什么会选王喜演郑板桥。。很莫名。。

37分钟前
  • Céline
  • 还行

无数个考试的日子里都会看到- -带点孤清感觉的剧,王一姐一声唏嘘

39分钟前
  • 小锤
  • 还行

郑板桥的难得糊涂是名言啊,就是剧本设定的郑板桥没那种感觉了

40分钟前
  • 安好便是晴天
  • 还行

( ・᷅ὢ・᷄ )剧情都不记得啦,太小

45分钟前
  • 无为而治
  • 还行

替春香不值。tvb塑造的郑板桥太渣,迂腐至极。还是王喜演的,喜欢不起来。

46分钟前
  • 鲜茶579
  • 很差

剧情很好看。但人物设定不好,香港人对历史人物兴趣不大,所以能接受旧瓶新酒,但对于重视古代文化的内陆来说,现代感十足的古人接受困难

51分钟前
  • 霐隐
  • 推荐

主角天选一对渣男渣女,徐氏完美圣光普照大地。王喜当年是真有股虽丑但蛊的劲儿在的,清癯文士的气质特别对。黎姿倒是从演技到人设都烂得没法看,导致最后几集的黑化特别无聊只想快进

53分钟前
  • 比黑更黑
  • 还行

看坏光驱的时代

58分钟前
  • crlittleab
  • 还行

我混账我混账我混账,因为直到现在,我还是想对你好!

1小时前
  • Véra知彼不知己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