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上进的玉子

喜剧片日本2013

主演:前田敦子,康巢恩,铃木庆一,中村久美,富田靖子,藤村圣子

导演:山下敦弘

 剧照

不求上进的玉子 剧照 NO.1不求上进的玉子 剧照 NO.2不求上进的玉子 剧照 NO.3不求上进的玉子 剧照 NO.4不求上进的玉子 剧照 NO.5不求上进的玉子 剧照 NO.6不求上进的玉子 剧照 NO.13不求上进的玉子 剧照 NO.14不求上进的玉子 剧照 NO.15不求上进的玉子 剧照 NO.16不求上进的玉子 剧照 NO.17不求上进的玉子 剧照 NO.18不求上进的玉子 剧照 NO.19不求上进的玉子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3 12:56

详细剧情

  出生在甲府一座平凡小镇的坂井玉子(前田敦子 饰),完成了东京的大学学业后返回故乡,成为终日懒散度日、百无聊赖的家里蹲。玉子的父亲善次(康すおん 饰)经营一家体育用品专卖店,他早年和妻子离婚,长女出嫁有了自己的生活,日常里善次和这个23岁还赖在家中的小女儿相依为命,虽然对玉子穷发牢骚与五体不勤的人生作派颇有微词,却似乎又甘愿为了女儿做牛做马。经营、洗衣、做饭,善次马不停蹄,而另一边的玉子看漫画、睡懒觉、吃剩饭、发呆,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中。春夏秋冬,四季流转,父女俩习惯了如此寡然无味的相处,期待生活有所转机的同时,也静静注视着周遭一切的自然消亡……  本片荣获2013年电影旬报十佳影片第九名。

 长篇影评

 1 ) 家里蹲的啃老族才懂玉子

【零酱看电影】《不求上进的玉子》
之前有看过电影的介绍,我一直不敢去看,心里蛮抵触的,因为我很清楚地知道,不求上进的玉子就是我的真实写照。

春夏秋冬,四季流转。日常琐碎,平淡无奇。
大多数人,会觉得这部电影挺无聊的说。
我倒是还蛮喜欢这种风格的。导演山下敦弘,用极简的镜头记录着普通人的日常琐事。
一个多小时的电影,恍惚间,我好像掉进电影的慢镜头里,陪着玉子度过着一年四季的时光流逝。
电影里,普通的人,简单的日常,充满着生活气息。没有热血的沸腾,没有励志的故事,没有狗血的剧情,没有爆笑的逗逼,没有眼泪的杯具。这就是活生生的现实生活,哪来那么多的韩剧啊。电影比较真实地还原了一个家里蹲的啃老族的真实写照,就是因为真实而更能够引起同类人的共鸣,平平淡淡地叙述,更加直击到了内心深处不愿撕开的阴暗。

“时机到了我会行动的。”/ “总有一天会行动的!但那不是现在!”玉子大声地脱口而出,看似理直气壮,实际上是心虚,拖延症的借口,这种意义不明的话来自我肯定着自己。

我,就是现实生活中的“玉子”之一。五年前毕业了,回到了从小到大的老地方,一直窝在家开的杂货店里,老妈包办所有的家务。我嘛,心安理得的懒散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发呆睡觉玩电脑看小说,成天无所事事地重复地虚度着一天又一天,偶尔和几个中学生瞎扯,没有朋友,很怕偶遇到老同学。曾经也像玉子那样,偷偷地准备着求职,不想被熟人知道后的尴尬,没有足够的信心去直面,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那丁点勇气生怕别人的一句无心之言就被彻底地打垮了,不是矫情,而是我们真的是如此的脆弱到不堪一击啊。

只有同类人,家里蹲的啃老族,才能够真正地懂得玉子。看电影里的玉子,其实就是看着我自己。玉子的尴尬、懒散、逃避、迷茫、拖延……所有的这些情绪,我都能够感同身受。

 2 ) 长大就像蜗牛的行走

1.吃饭的情景拍得真好。这几乎是整部电影的一条隐含的精神主线。父女两人在小桌两侧对坐,夏天吹着空调,冬天围着棉被。吃饭前半是虔诚半是敷衍地双手合十行个礼。饭食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可惜的是极少有导演能把“吃”拍好。这里面承载着对日常的敬重,对生活本身的在意。人们对待食物的态度几乎就是对待自己、对待生活和生命的态度。父亲乐于烹饪,甚至在家里做饭还要在意面中撒上装饰用的香芹。这本身就足以说明他的生命态度。女儿永远懒洋洋地吃零食,在饭桌前等待盘碗被摆放好,才不得已开始用餐,这又是另一种态度。一切都没有明说,一切都已经说明。
2.玉子的状态并非简单的不求上进,而基本上代表了两个指向。第一,从社会层面上讲,日本的经济状况并不向好。人们对待工作,对待生活一直无法与曾经的高速增长时期相比,所以“下流社会”的形成并非都是个人懒惰的原因。玉子基本上是这群人中的一个。他对着电视新闻嘟囔“日本真不行啊”,正是这种态度的反映。第二,从个体精神层面上讲,玉子代表了青年向成年进阶的当口,对于选择的迷茫、无奈、恐惧、逃避与调试。她用看似懈怠的状态温柔地抵抗了现实的坚硬。她的身后,有一群这样的人。
3.四季轮回,看似一切未变,但一切都在变化。玉子偷偷拍了艺术照、写了简历,父亲开始试着与女人交往,这都是变化。看似微小,但实际惊心动魄。对于玉子来说,迈出家门,意味着从自我世界进入现实之门,对于父亲来说,离开女儿,再组家庭意味着对于熟悉的中年生活的彻底颠覆。
4.父亲每天在门口打扫、摆放广告牌和门垫的行为近乎一种仪式,一天天的开始与结束,如晨钟暮鼓一般,渐渐的,玉子也开始偶尔加入了这一仪式,这本身是一种象征。这样微小的细节在电影里还有一些,都精心被隐藏,比如,最初,父亲晾晒衣服,把女儿的内衣挂在衣架上,到了后来,已经变成了女儿晾晒衣服,捏着父亲的内衣挂在了衣架上。谁说玉子没有长大呢?
5.父亲这个角色,前后态度的变化过于粗陋。最初,对玉子的不上进表示了极大的愤怒,但很快就转为接受、理解甚至安抚,这中间毫无交代和过渡。反而是最后的部分,吃饭中间,父亲突然提起,让玉子搬出去,玉子也没有吃惊。父亲既不是出于愤怒也并非故意激励玉子自立,只是自然而然的流露,这本身就是一种成长,对于女儿和父亲而言,都是如此。
6.几个配角的设定倒是很有意思。照相馆的小男孩,一个懵懂的向着青春期迈进的孩子,对于玉子有某种朦胧的情感。玉子之于成人世界,就几乎相当于小男孩之于玉子的世界。都隔着一层,有向往、有胆怯、想接近、又躲闪。玉子偶遇的女同学,一副衣锦还乡的样子,故意打扮得花枝招展,最终却在站台上哭泣着离开。她是玉子的一面镜子,每个人都各怀心事,各自长大。
7.这部电影写出了某种生活本身的稳定和无聊特征。生活就是如此,即使变化,大多数时候也都是缓缓而渐进的,没有大开大合和大起大落,吃饭睡觉,春夏秋冬。玉子最终会走出家门,如同每个人最终都会走向一段不知结果的生活。

 3 ) 生活最美就是含糊的时候

       玉子整天窝在乱糟糟的被子里,吃饭、睡觉、看漫画。爸爸拖地的时候抬下脚,开门的时候猜下拳,看新闻的时候吐槽下社会。爸爸没有抬手就是一巴掌,又或者说,“来来,孩子,给你讲讲爸当年的奋斗史”。他二十几年如一日地打理店铺、做饭、不咸不淡地让玉子找工作。导演颇大胆地拍了很多淡然无味的日常,装配成温情脉脉的生活。想想也是,那些源起无踪的斗嘴,或敷衍火枪期盼的人情往来,事后都羞于启齿的撒娇卖萌……凡此种种就构成了我们平庸也快乐的日常。

       玉子偷偷做着爱抖露的梦,躲躲藏藏地写着天马行空的简历。玉子不想让别人知道,大概是害怕别人笑话掺着点避免失败后的难为情。说想要成为偶像,大概和说想要成为作家一样会遭人白眼吧。或许说了会有人给你帮助、建议,但受不了关切带来的压力和试图改变你的“前辈”的“人生道理”,于是干脆统统不要好了。侥幸成功了最好还可能因此不知所措,不成是没有关系的反而会松一口气,偶尔想起便继续做梦。不能说玉子是很认真地想要当爱抖露、入职什么的。只是想在那个安全、舒适的小天地里,试一试那些自己有点想做的事。玉子不着调的做事风格,竟是我二十年的生活。

       春夏秋冬溜达了一圈,还是窝在被子里的玉子被爸爸半劝半逼地要离开家。而玉子也少有地频繁出门要坏了爸爸的好事。到这里,影片还是不温不火地进行。爸爸没有吼”你滚出去“,玉子的”侦查“,”破坏“也是笨笨拙拙,萌态尽显。父女两个像是很默契地在演一场戏。玉子似乎就在等着父亲赶自己出去,撅嘴的一句”合格“藏满了如释重负,期待与留恋,迷惘与坚定。父亲虽是想要玉子离开自己独立,但其实有着照顾玉子的想法的吧。

       整部电影讲的是死宅的故事,却一直是阳光明媚、熙和怡人的光景。就像人生,它最美的时候不是高歌向前,波涛汹涌,锦衣加身,而是懵懵懂懂,模模糊糊的时候。而可以这般洒脱,漫不经心,大概也就是呆在爱自己的人身边的时候吧。玉子终究是走出来了,只是这个过程不励志,不热血、不发人深省,甚至是很残缺、很拖沓的。它没有讲吃货努力站在C位的故事,撒西乱世登基,咪酱卧薪尝胆这样的故事,他讲的可能就是啃老的,拖延的,一事无成的,吊儿郎当的,没有出息的我们自己不甚明晰的向上冲动,和爱着我们的家人。这是日常,平凡而温暖的日常。





       最后摘录一段刚好翻到的自己的文摘,可能不太贴切,但隐隐约约地有点我想表达的东西:
普通人的人生,看上去永远是那么延绵不绝,没有一个明显的句点的。分手的人要分好久才能分掉或者分不掉继续生活在一起。准备在一起的人要走很远的路,还不一定在一起。这是日常生活的本相。它是如此地拖泥带水。有如此反映我们精微的、惶惑的、不安的内心。它没有句点,只有省略。这是现实最令人尴尬的部分,也是最温柔的部分。
(PS 祝阿酱在女优的路上越走越好)

 4 ) 废柴如何治愈人类

2014年始播的《小森林》与2013年上映的《不求上进的玉子》都属自然派,前者小清新,后者脱力系,小清新 “看起来就很美”,有治愈效果无可厚非。脱力系无聊散漫,主人公玉子正好是个“家里蹲”,这样不大美不大萌也不励志的姑娘,最后竟然也好治愈,天理何在?

四季流转 以食为天

表面看来,两部片子有相似之处,都以自然的四季流转来划分影片节奏。

《小森林》夏秋始,冬春收,《不求上进的玉子》秋、冬、春、夏起承转合。前者始于夏之热烈,终于春之新生,后者始于秋之慵懒,终于夏之活力。

此外,以食为天,“吃”都占据了影片的中心地位。

《小森林》中女主市子曾在东京闯荡,终因无法完全融入城市而回到家乡小森,一个人过起了日出而作、日落而夕的田园生活。生活重心全部围绕着“一人食”,自种自收,精心制作山野好味:火炉余温烤面包、自制冰镇酸米酒、胡颓子果酱、家酿伍斯特酱油,巧克力榛果酱配面包、雨久花泡菜拌饭、烤红点鲑与味增汤、西红柿罐头、野生通草果甜品、核桃饭团、洋葱醋腌油炸鱼、糖煮板栗、烤番薯干、油煎番鸭、煨炖胡萝卜、嫩炒青菜…… 森系“舌尖上的日本”,大自然赋予的纯朴美食,浑然动心,返璞归真的自然生活,没有平凡时刻。

《不求上进的玉子》中,女主玉子23岁大学毕业后没找工作,而是回到了老家,当上了“家里蹲”。父亲经营着一间甲府体育用品店, 父亲工作的时候,玉子一般在躺着睡觉、看漫画、发呆,只有吃饭时才会起来。御宅女废柴的生活中心也是吃,好吃懒做,吃成了百无聊赖生活里唯一的动态。父亲会精心烹制一道道佳肴——从秋刀鱼到意大利面、汉堡,用香菜、橘片等作为摆盘装饰,就像饭店一样。这些只会让玉子觉得好笑,她最经常吃的是蔬菜汁加水煮西兰花什锦,简单随便,正好与父亲相反,映衬了一个懒人的生活观。

独立坚韧归隐自然VS懒散依赖自然停滞

《小森林》中市子从城市退回了家乡,《不求上进的玉子》中玉子则是无法迈出离开家乡的步伐,同样是后退的人生,两人的个性却大不相同。市子独立坚韧、不依赖,面对母亲突然抛下自己悄无声息地离开家也没有抱怨,而是在精心制作的一道道美食间,勾连起对母亲的记忆。失去了爱情与亲情庇护的市子归隐自然,展现了对于无人知晓的个体独立生活的珍视与热爱,在大自然中一个人对抗命运的无常,寻找自然赋予的生之意义。

市子和学弟都“不想过那种被别人杀了,然后槽杀人方式的人生”,而玉子不喜欢什么,她还不知道,想做什么,也很模糊,偷偷让小男孩拍面试照片时,玉子要“自然的感觉,天然的,要有透明感”,玉子在简历上写道:“ 现在的我并不是真正的我,任何人活在世上都是在饰演别人,我在变成别人的时候,是最自然的。”父亲质问她为什么不去找工作时,玉子说时机还未到。“什么时候到呀?反正不是现在!”因为时机未到,所以玉子让自己的人生不再奔跑着从众向前赶,而是自然地停滞了,任性地做一个自己也看不惯的啃老族。

旁白解说引导VS 画面静观感悟

《小森林》属于半记录片式电影,平淡去戏剧性,人物自然自语,旁白画外音贯穿始终,解释说明着镜头前的一切,引导观众思考,无法演出来的东西,就用旁白解说展示。

与之相反,《不求上进的玉子》属于纯正的记录式风格,无画外音,对白很少,全靠演技,萦绕其中的是自然细腻的日常感、“空气感”,余韵悠长,不强加解释,观众看到的一切,都需要自己感悟。导演山下敦弘说:“我拍电影的目的不是想传达任何意念,也不在于做出任何回答。我们现实生活一直在解决问题,今天的问题就算解决,明天仍会出现新的问题。时间一直在流逝,人生没有绝对的快乐或悲伤。”
这样“无聊”的生活流风格,观影过程中却并不会感到沉闷,而是充满着小乐趣,奥秘就在于影片的节奏。人们先看到画面、人物的行为,无法理解的东西,之后会通过人物对话阐发出来。每一次对话都是小高潮,矛盾激发点。

比如影片伊始,全景,玉子趴在床上睡觉,父亲敲门,玉子不理,翻身继续睡,父亲开张、工作。玉子起床,边吃剩饭边看电视,父亲晾衣服,收拾餐桌,玉子看漫画睡着,一天过去了。接着仍是父亲工作,玉子懒散的无声节奏,电视上在谈论日本内阁,接连两天看电视时,玉子都自然自语:日本不行了。父亲第一次听到时无语,第二次终于爆发,对着玉子叫道:不是日本不行了,不行了的是你啊,为什么不出去找工作?由此,影片完成了一次从静到动,从无声到有声的小间奏,父亲的疑问如同观众的疑问,观众也像父亲一样,受够了玉子,屏息怒目等待她的回答。

在自然中治愈VS自然地治愈了

《小森林》中,市子返璞归真,回归到了自然的怀抱,在山川细雨、缤纷森木间得到了心灵的治愈。“黑暗的森林里,水滴的气息,侧耳可倾听;温柔的风,狂放地吹,是为了治疗伤口;有时候,虽然什么都不明白;事到如今,我想告诉你,我已明白” 。观众也被这种桃花源式美景、美人、美食,以及坚韧独立的生活理念所治愈,在自然中治愈,这里的自然是一个名词。

而《不求上进的玉子》用另一种方式治愈了观众——自然地治愈了,这里的自然是一个动词。影片结尾,玉子吃完最后一口雪糕,伸着懒腰笑起来:“自然消灭什么的,好久没听到了。”就像小男孩分了手,爱情自然消灭了,玉子那个不求上进的停滞人生,也自然消灭了。玉子告别了懒散的人生,愿意长大了。

这种漫长的告别方式也是渐进的,自然而然地。从有心去偷偷去参加偶像选拔,到阻挠爸爸再婚,发现女方是好人后,决定支持。从静到动,一点一滴,那个整日躺在床上,坐在饭桌前的女孩动了起来,开始骑着自行车飞奔。

开篇到结尾,父女状态进行了倒置,最后做菜给爸爸吃的是玉子,晒衣服的是玉子,搬出广告牌开张门店的是玉子,虽然这些本来就是她该做的事。父亲说,过完这个夏天就从家里搬出去吧,玉子不再反驳,觉得这样的父亲才是“合格”的。虽然她的目标还不明确,但已经接受“总有事情是无可奈何”,有勇气“找个地方去了”。

有无之妙 物理效应 VS化学效应

《小森林》的治愈是表层的、理想的、静止的。所有治愈系的因素它都有,美、萌、积极,秀色可餐,这是物理式的赏心悦目,可望而难即。《不求上进的玉子》的治愈是深层的、现实的、动态的,看起来什么治愈系的积极法宝都没有,最后却化腐朽为神奇。这是化学式反应,你的不求上进不愿长大最终一扫而空,因为玉子就是你散漫青春最自然的一部分,观影过程中自然开悟,自然消灭了。

 5 ) 有梦就去实现

    【720P中字】【不求上进的玉子】宅女前田敦子萌萌哒日常【高分治愈喜剧2013】

———这是我在A站看到的不求上进的玉子的评价,直到影片结束,也就宅和日常对上了,直到片尾,我都弄不懂作者到底想要表达什么。不过,现在我明白了,山下敦弘导演并不是要说明,只是想展现,在荧屏上让我看看到日常的自己。只要能引起共鸣的,都是值得关注的好作品。
    我从行动力和情绪管理的角度欣赏了这部电影。
    多少个假期,计划着学习烹饪,运动,读书,帮父母做事情。又一次次的败给现实,我想,不只是我有过这样的经历。たまご其实可以代表着我们这一代的很大一部分人。
    有心,无力,不是不求上进,而是无力前进。
    曾经的许多个假期,我也如同玉子一般,除了吃饭和方便几乎不出自己的房间,一直以学习的心上网,却也说不出来究竟学到了什么。一直慢慢消耗者自己的意志和能量。为什么在学校很勤奋上进的自己一放假回家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这就是多年没有形成自我管理和抵抗外界干扰的惨痛结果。
    我们有梦想,我们爱父母,我们想过更好的生活,可是我们不懂行动,不懂表现,就这样慢慢地消耗着时光,就这样与理想擦肩而过。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老爹知道自己要参加偶像选拔后的那顿晚餐,玉子忽然暴走大喊道“我不干了!我什么都不干了!”那一刻真的和我一模一样,我也曾在心里这样呼唤过。在这呼喊的背后是什么?
    我有一个梦,不太难也没那么容易,我想实现了它在给别人一个惊喜,可不料途中却被人发现了我的努力,我害怕他们看着我努力的过程,最后成功还好,我害怕他们看见努力却失败的我。这就是我猜测玉子的心理状态。也是我曾有过的想法。
    又长了几岁,也多多少少明白了些道理。我们的梦想很多,行动很少。就像龙应台在《目送》中说的,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希望玉子能开启新的生活状态。也祝福我自己。

    

 6 ) 被嫌弃和忽视的我们

没有强情节,用四季流转、一餐一饭调节着影片的节奏。《不求上进的玉子》被归类为日本治愈系电影,但这治愈不是源于那些相互温暖、救赎的桥段,而是源自于作者的“看见”。从布景到表演,影片无不精妙地再现了日本“家里蹲”的生活状态,没有说教,没有热血和励志,去看见并试图理解这样一个长期遭受忽视的群体,这本身便是一种治愈了。仿佛一只温暖大手,在你的肩头轻拍了两下,除此之外,再无多余言行。

很长一段时间,我也曾是玉子。行动迟缓,大脑僵化,害怕出门,回避谈论一切和未来有关的话题,那些热情的、活泼的、积极的事物都可能刺痛我,愈发反衬我的失败。我终日沉溺在虚拟的世界中,让电子游戏和漫画吞食我的时间。尽管知道这不是长久之计,但双脚仿佛被水草缠住,一次又一次跌落进深潭。

前田敦子的表演像一面镜子,将“蹲族”的神貌纤毫毕现。脸色蜡黄,无精打采,哪怕在打游戏、看漫画时,眼中都毫无享受之意,只剩下麻木与空洞。老街坊夸奖她变漂亮了,她眼神躲闪,手足无措,一边假笑着回应,一边迅速退回了自己的房间。

对于玉子这样的人来说,社交、外出都是对生命巨大的消耗,仿佛一节电量不足的电池,无法驱动沉重的躯体。人类是虚伪的,世界是凶险的,生活是无意义的,只有缩在几平米的卧室里,才能感到舒适与安全。

玉子是如何变成家里蹲的,电影并没有交代。但是影片前半段,每天晚饭时,玉子都会对电视里播报的新闻感叹:“日本没救了。”日本经济度过了高歌猛进的发展期,老龄化严重,就业率下滑,社会丧失活力,年轻人没了希望。玉子正是这代日本年轻人的缩影。父亲诘问她:“你什么时候去找工作?”玉子气急败坏反驳:“我肯定会去工作的,只不过不是现在。”愁云惨淡的社会大环境,加上自身对危机和挫折的承受力不足,玉子们往往需要比常人更漫长的修复期,他们中多数人起初只是想躲在家里“休息一下”,却再也没能走出来。《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中也塑造了类似的形象,黑木华扮演的朱里无法应对复杂的职场人际关系,被同事排挤辞职,之后再也没能鼓起勇气重归职场,赖在前男友的公寓里,转眼就是四年。最后还是在女主角的帮助下走出房门,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实际上,绝大多数家里蹲都无比厌恶自己。“不求上进”的表象下,是汹涌的挣扎,只不过那些自救行动在健康人的眼中是如此微不足道。当他们的挣扎被轻视甚至嘲讽为“就这”时, 他们往往更加一蹶不振,陷入自救——失败——进一步自我封闭的恶性循环。

玉子的第一次改变是在冬天。照相馆家的小男孩谈了恋爱,小女友贴心地为他整理好围巾。玉子望见这场景,罕见地露出真诚笑容。于是转身回家,收拾房子,换上新挂历,借由这小小的仪式将生活重新启动。日本没救了,任何宏大叙事都无法拯救我们,但人间烟火与赤诚的爱意给人希望,让我们感受到心灵被再次浇灌,生命得以重新流淌。

之后,玉子剪了短发,拍了艺术写真,给娱乐公司投去简历,并悄悄去寺庙祈愿。在无数个颓废又社恐的日子里,她未曾没有心怀梦想,想象自己变成了阳光元气的美少女,加入女子偶像团体,站在聚光灯下接受粉丝的爱慕与赞美。但长期自我封闭的生活,早已将自信消磨殆尽。她只敢卑微地将这个愿望小心收藏,并叮嘱照相馆的人一定要严守秘密。她希望自己是不被期待的,因为不被期待,就不会让人失望。她已经无法承受身边人失望的目光。

整部影片其实是玉子和父亲两条线索同时推进的。玉子悄然发生变化时,父亲也在慢慢地学习接纳女儿。起初他会抱怨玉子怎么还不去工作,后来便不再谈及找工作的事了。玉子开口要钱买正装,他不问缘由,表示支持。再后来,他可以坦然地对玉子说出:“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玉子保持玉子的个性就好了。”

父亲将女儿的细微变化尽收眼底。玉子对父亲的转变也心知肚明。和父亲的女友见面时,她一口气将这些转变以抱怨的口吻讲了出来。与其说是抱怨,不如说是感激夹杂着困惑吧。她深知自己的主观力量已不足以让自己脱离泥淖,她需要一个强大的外力推她一把,而这个外力只能来自于包容了自己太久的父亲。因此,当父亲要求她夏天过后就搬出去时,她并未像往常那样乱发脾气。她先是错愕,随后平静地接受了一切。

春夏秋冬又一春。娱乐公司并没有回应玉子的应聘,剪短的头发又变回了原来的长度。玉子看上去似乎又缩回了原来的壳子里。只有她和父亲知道,是时候了,尽管还是迷茫,还是害怕,但她隐约感知到,那些情绪都会消失的,像冬雪、落叶和春雨那样,自然地消失。

和现实相比,影视作品终归是轻盈了。玉子也好,朱里也好,都何其幸运,有人在她们下坠时托住并拉起她们。据日本官方保守估计,全日本有100万家里蹲,他们中许多人曾遭受过精神创伤,患有抑郁症等精神疾病,动作迟缓,丧失活力,厌食或暴食,甚至有轻生倾向。他们大多数不被家人理解,并饱受社会歧视。中国的情况并不会好太多,豆瓣“家里蹲自救同盟”小组已有5万组员,实际数量只会远大于此。因为劳动力充足,中国官方并无动力激励这群人走出家门,学者也没有兴趣对此现象展开研究,这个群体几乎成了透明人。

促使我们蛰居在壳子里的,是漫无边际的虚无感。虚无靠什么化解?电影无法给出答案,成百上千万个家里蹲也寻找不到答案。或许虚无才是生命最终的归处,我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而活,我们唯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以肉身与世界交互,去捕捉那些琐细的美感与善意,不抗拒那些苦的、痛的、喜悦的、哀伤的事物在我们的神经上跳舞。活着本身,就是一种抵抗。

 短评

平平淡淡的生活。在NHK的纪录片《年轻人的求职青春》后看这个片挺有点微妙的感觉。PS:整个电影77分钟,和吃有关的段落目测超过40分钟……

7分钟前
  • 艾晨
  • 推荐

日本人好像特别擅长拍这种“好像没说什么又好像说了什么”的片

12分钟前
  • 大懒糖
  • 还行

在一个闲散的下午用一个闲散的态度看完了闲散的自己一年都在干嘛。

16分钟前
  • 梁氏佑卿
  • 还行

山下敦弘擅长拍“无”胜过“有”:人生“无可奈何”,角色“无名小卒”,命运“无所适从“,改变”无济于事“,挫败”无处不在“,成功”无人问津“,状态“无精打采”,情绪“无所顾忌”,灰暗”无孔不入”。可“无可置疑”,他怎么拍都是一副“无为而治”的高手模样。

19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玉子既不惊艳,也不难看;既不讨人厌,也不讨人喜欢;既不能干,也不无能。电影本身也是这个感觉。

22分钟前
  • 陈哈
  • 推荐

女主角跟我唯一的不同点就是我有一台电脑。

23分钟前
  • 岛上的夏奈
  • 推荐

家里蹲是多多少少和过分宽容的家庭有关系。话说前两天日本消费税是长了啊。(前田是要再去一次AKB么笑尿~

24分钟前
  • Rhodesia
  • 推荐

专注屌丝三十年的山下敦弘最棒了。

26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推荐

必须是属于夏天的电影,懒散+颓废+无聊,各种莫名其妙但戳中痒处的笑点。阿酱你一个月电影真没白看,新一代女汉子代言人,走路时还敢再外八一点儿么?逗比的玉子,以及比玉子更逗比的弹幕,某意游!!!

28分钟前
  • shawnj
  • 推荐

继续山下敦弘的无聊人生,却又带着些亲情。总感觉在呼应小津

3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电影通过讲述一个非常无聊的叫做玉子的女人的故事来告诉我们这个电影是有多么的无聊!最后还硬生生牵扯了一下小津...

35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较差

岳父大人请放心我会养她的!

40分钟前
  • 九段、²º¹⁴
  • 力荐

有点小意思,但拒绝跟风,我一定是太不求上进了~~~~

45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萌萌哒 心疼那句“我跟她生活简直一样就是比她胖比她丑” tag:青春

46分钟前
  • 和也也也也也n
  • 推荐

如果要在剧作上找一个参照物,我想应该是《深夜食堂》。一个女孩的秋冬春夏,就像并列的四个短片,它摒弃了传统故事片的三幕式结构,故事里也没有清晰的起承转合,它只是以一日三餐和玉子的虚度光阴来记录女孩这迷茫的一年,手法朴实,大象无形,也许这才是最普通人的青春与成长。★★★★

4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晚春》爱豆版!

52分钟前
  • xxhhcc
  • 推荐

這什麼玩意,這也配叫家裡蹲?中二不是loser,不要拿小清新來冒充頹廢啦 with Anana

55分钟前
  • 冰山李
  • 较差

前田敦,家里蹲。啃老族,嗜睡猪。不喜言,软绵绵。

58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还行

“70%的镜头都在吃东西,因为在那样一个整个人生都停滞的状态下,只有吃东西带来的饱腹感会让人真的开心”所以我最近胖了!!“终日吃和躺,开空调裹被子,无所事事看电视…… 最后的“自然消失“也很有意思。最暖心的地方就是不仅玉子在等待这个时机,她的父亲也耐心的等待着这个时机。

1小时前
  • 沙力兔
  • 还行

软趴趴的那种可爱。特别像之前闲置的那八个月。懒癌,不求上进,胡思乱想,躁郁,神经,宅,没朋友。荒废了后半场的夏天,没劲的早已过期的自己。但还是喜欢那时的。因为只有自己,而且不怎么需要努力…

1小时前
  • 蜉蝣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