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啸龙吟

大陆剧大陆2017

主演:吴秀波,刘涛,李晨,张钧甯,唐艺昕,王洛勇,刘欢,王东,肖顺尧,檀健次,来喜,陆思宇,章贺,杜奕衡,褚栓忠,张天阳,刘凌志,刘岳,赵寰宇,闫汶渲,程诚,陆妍淇,丁海峰,卢星宇

导演:张永新

播放地址

 剧照

虎啸龙吟 剧照 NO.1虎啸龙吟 剧照 NO.2虎啸龙吟 剧照 NO.3虎啸龙吟 剧照 NO.4虎啸龙吟 剧照 NO.5虎啸龙吟 剧照 NO.6虎啸龙吟 剧照 NO.13虎啸龙吟 剧照 NO.14虎啸龙吟 剧照 NO.15虎啸龙吟 剧照 NO.16虎啸龙吟 剧照 NO.17虎啸龙吟 剧照 NO.18虎啸龙吟 剧照 NO.19虎啸龙吟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6 12:36

详细剧情

  空有雄心壮志的魏文帝曹丕(李晨 饰),以四十岁的年纪遽然离世。其子曹叡(刘欢 饰)即位,却因母亲甄宓的缘故而对父皇以及郭太后(唐艺昕 饰)心存怨恨。朝廷之上,作为托孤重臣的曹真、曹休极力排挤奉诏回都的司马懿(吴秀波 饰),意图壮大宗族的势力。魏国之外,孙权阳奉阴违,虎视 江东。蜀汉则在丞相诸葛亮(王洛勇 饰)的主持下有条不紊推进着北伐大业。在这一过程中,惯于隐忍的司马懿蓄势发力,逐渐在庙堂之争中占据主动,两个儿子司马师(肖顺尧 饰)和司马昭(檀健次 饰)更成为他完全信赖的左膀右臂。他耗走了魏明帝,耗走了诸葛亮,渴望从别人手中的刀变成执刀之人,却似乎始终没能逃脱命运的追赶。  白发苍苍的古稀之年,司马懿是否意识到自己早离当年的初衷相去甚远……

 长篇影评

 1 ) 枭雄还是小人?被历史低估的司马懿(长篇慎入)

作为一枚历史爱好者,我起初对《军师联盟》并不感冒,觉得看片名就有种不伦不类的感觉。无奈从小学二年级看TVB的洛神开始我就对司马懿这个人物非常感兴趣,于是禁不住纸巾老师的安利趁着圣诞假期看了《军师联盟》第一集。没想到这部剧在开篇短短的40多分钟里就把华佗被杀,月旦评上董成刺曹失败交待得清清楚楚,把杨修、司马懿、曹操等人的性格刻画得生动形象,加上精良的服化道和纯熟的剪辑摄影,我立马就被这部剧圈粉了。在一口气刷了《军师联盟》和《虎啸龙吟》的前38集后,我特地来小议一下这部剧和三国里相对冷门的司马懿。

以历史正剧的标准看,这部剧最多值70分,但作为一部以三国历史为题材的影视作品,我认为它绝对值90分(注意是影视作品,毕竟琅琊榜在豆瓣都9.1了)。在我看来,影视作品作为艺术的一种呈现形式,除了剧情的逻辑性、演员演技、服化道和剪辑拍摄以外,本身的思想性和创造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大军师司马懿》的上下两部,虽然历史的时间线错乱、剧情逻辑稍有bug,但它的可贵之处亦十分明显。首先是创造性,历来三国题材的影视作品基本都是以《三国演义》、《三国志》为蓝本的,也大多是站在蜀汉的角度,歌颂孔明、彰显忠君爱国、仁义正直的美德。曹操这样的奸雄尚且被骂作“曹贼”,何况是司马懿呢?(这里心疼曹霸霸三秒钟orz)这部剧则不同,从司马懿和曹魏的角度为观众呈现了一个不一样的三国,也填补了之前影视作品对于司马懿和曹魏描述的许多空白。其角度立意之新颖,恐怕是同题材的作品所难以媲美的。至于说洗白啥的,我想说《三国演义》本来也是后人虚构的,而且是从蜀汉的角度虚构的,孔明也好,周郎也罢,历史上的他们其实也并不完美,为什么司马懿就不能做一回主角,高大上一回呢?喜欢严谨历史的朋友可以移步纪录片或是正剧频道,又或者是《史记》、《三国志》和《战国策》一类的史学巨著,大可不必对此剧过于苛责甚至口诛笔伐。顺便说一句,即便是《史记》也是有很多错漏之处的(如张仪苏秦出现的时间)。

这部剧的第二个亮点是它的外在呈现形式。服化道方面,本剧不仅做到了高度还原,风格古朴厚重,更重要的是能够运用服装色彩去映射人物的内心性格。以司马懿为例,此前司马懿的着装以灰、黑和深蓝为主,即便是位高权重之时也未见特别奢华高调的着装,这反映出此人的低调内敛,隐忍沉着;而在《虎啸龙吟》的38集中,司马懿一改往日风格,穿上了一身鲜红的衣服。这既可以理解为即将到来的高平陵之变所流的鲜血之红,也可以说是司马懿内心压抑已久熊熊野心,像火焰一般即将燃遍整个洛阳城。这其中的色彩对比,不正是冢虎的内心变化的写照吗?冢者,坟也,亦荒野也,看似了无人烟,毫无威胁,待众人放松警惕之时,猛虎苏醒,便一招致命,血流成河。这就是权谋之臣司马懿。(仅个人见解,浅薄之处请见谅)剪辑上,后期的剪辑能够把故事的脉络简练清楚地交待,这在如今的国产剧中已经是不多见了。这一优点在《军师联盟》的前半部体现得尤其明显,下部的发展则略显拖沓。拍摄手法方面,这部剧有不少镜头其实已经达到优秀的电影级别了,从构图、色彩到光与影的运用均是可圈可点的。(附上渣渣的截图一张,毕竟海外会员看一次都要刷新网页五六次,连个高清都不敢开。。。诸位看官将就感受一下吧。。。)


至于演员的演技,这不用说都是非常优秀的。于和伟老师的表演大开大合,豪放之余细节处理得也很到位,举手投足之间尽显乱世枭雄的本色,把曹操的权谋心计、狠辣多疑、爱子之心和诗人气魄表现得淋漓尽致,角色的完成度非常高。扮演司马懿的吴秀波,在本剧大部分的时间里既没有曹操的野心气魄、权谋心计,也没有杨修的狂放不羁、年少得意,论建安风骨亦不如荀彧、崔琰。他的聪明之处在于隐忍,用纸巾老师的话就是所谓龟的血性。但隐忍绝不是懦弱,反而是乱世生存的一种智慧。司马懿一生尽显演员本色,装病装怂,骗曹操、忽悠曹丕、曹叡和曹真曹爽父子,甚至连枕边人都能瞒得一丝不漏。这样的人设表演难度不小。在我看来,波叔对这个角色的阐释还是很到位的,最让人惊艳的莫过于司马懿的眼神,那鹰视狼顾的回头一望,那足以震慑何晏和洛阳卫军的眼神。(波叔的眼神简直就是绝了)正是因为有如此传神的演技,编剧笔下的三国风云才得以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此外,本剧中的一些细节也值得细细品味。司马懿的乌龟心猿意马虽是虚构的,但这只乌龟不正是司马懿一生的写照吗?这只乌龟的很多镜头其实从侧面反映了司马懿的内心——心猿意马这个名字也是剧中司马懿用来告诫自己的,乌龟的隐忍是为了自我保护,必要之时做一回缩头乌龟总比做枪打的出头鸟强。司马昭年少之时心浮气躁,在与诸葛亮的对垒中险些丧命。他曾发誓说有生之年一定要灭蜀,而历史上的司马昭的确是灭蜀之后不久就去世了。作为八王之乱的始作俑者,司马伦年少之时便城府颇深,其狠辣与心计不输父兄。司马伦与司马昭杀夏侯徽的一段虽是虚构,却很好地体现出这个少年的阴谋手段,可看作是日后八王之乱的一个伏笔。作为一个半虚构的故事,本剧的剧本大体上还是符合历史发展的脉络的。
——————————————————-————————————————————————-———————
我是一条啰嗦的分割线ORZ。。。

言归正传,本人不是专业的影评人,也不懂影视艺术,只是一个爱煲剧吐槽的学生党而已。以上的分(che)析(dan)不过是有感而发,诸位大可一笑置之。其实这部剧给我最大的震撼还是编剧对司马懿的解读。下面我就来浅谈一下自己看剧后的感触。

作为一枚文科生,我高中时曾把人教版的历史课本背得滚瓜烂熟,然而教材中对于西晋的描写并不多,司马懿的存在感更几乎为零。在《三国演义》中,司马懿是一个反派,谈不上忠义,擅于伪装和玩弄阴谋诡计,与卧龙、凤雏和幼麟相比实在不讨喜,就连大反派曹魏阵营里面的奸雄曹孟德、鬼才郭嘉等人似乎也比司马懿存在感强。弘扬真善美、伟光正的史书对司马懿更是甚少赞扬(除了《晋书》)。大多数人对司马懿的认识还停留在阴险狡诈这一层面,三国迷当中对司马懿感兴趣的人也少。然而,正是这位“阴险狡诈的反派”最后得以在三国乱世中脱颖而出,笑到最后。这当中的玄机绝不是三言两语便可道明,也不是一个长寿就可以解释的了。《大军师司马懿》的上下部围绕着这个被长期边缘化的历史人物,从一个新的角度戏说了三国,也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司马懿,解读司马懿。依我愚见,虽然本剧将司马懿的功绩夸大了(如把陈群的九品官人制安到了司马懿头上、司马懿着女装气孔明等),但是对司马懿的解读确是别有一番见解,以致于有人说这部剧对司马懿的解读甚至比史书还要准确。

司马懿的一生可谓是大器晚成(以下是史实并非剧情)。他年轻时曾装病七年拒绝曹操征辟,等到官渡之战结束观察形势后才投靠曹操,在曹操麾下多次谏言(如屯田、劝止迁都)却未得重视,升迁极慢。直到曹丕掌权之时才初露锋芒。司马懿掌权后,曾多次打退蜀军的进攻,对魏国政权的巩固功不可没。那么问题来了,司马懿从年少装病到晚年野心毕露,这其中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内心过程呢?难道他是从年轻之时就野心勃勃、满肚子阴谋诡计吗?抑或是如孔明一般虽不出仕,但是心怀天下呢?我个人比较赞同本剧的解读,司马懿是一个聪明绝伦、学识卓绝且有长远目光的人。他的才智不逊于杨修、郭嘉,但是他天生就是谨慎细微的人,所以他不急于表现自己,也懂得在猜疑心极强的曹操手下自保。他年轻时没有抱负(在这里我尚不想称之为野心)吗?我认为绝对有,虽然可能不是位极人臣、一统天下的抱负,但也是不甘于平庸的志向。不过我觉得年轻的司马懿考虑得更多是自保罢了,这也符合他谨慎的作风。至于本剧前半段司马懿表现出来的风骨和忠君,我私以为也有可能是事实。试想一下,司马懿也是饱读诗书的人,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下,年轻的书生沾染几分建安风骨有什么好奇怪的呢?我觉得二十出头就满腹诡计,大奸大恶才显得不正常(好吧虽然编剧笔下的司马伦确实这样。。。)年轻人的风骨是可以被权势所磨灭的,司马懿后期展露的野心权谋我认为更多是环境熏陶的结果,而非此人天生如此。到这里也许有人会提到张春华杀婢女一事来证明司马懿年轻时的狠辣,这当然是一种解读,但从另一角度看,若婢女不杀,司马懿装病的事必然会让曹操知道,这可是会掉脑袋的大事啊。以司马懿夫妇的谨慎,即便不是狠辣残暴之人,在被逼无奈之下也会做出这样的举动。至于忠于魏国这一点,此剧的演绎也是有一定合理性的。司马懿的野心再大,城府再深,在他有生之年都未曾篡权夺位,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也未曾真正夺位。其实以司马懿的军事能力和政治手腕,在他的晚年绝对有代魏的可能,这当中的考虑,也许真的有一份忠君之情。侧面来说,曹丕和曹叡都不是草包,他们忌惮司马懿,但是临终仍然托孤给司马懿,如果此人毫无忠心,只会阴谋权术,也许就不一定能让魏文帝和魏明帝对他委以如此重任了。在对空城计的解读上,其实大体也很符合司马懿聪明而谨慎的人设,未必就是与事实背道而驰。而司马懿晚年的“黑化”,如剧中所演,与历史也大体相符,对此就不存在洗白的嫌疑了,这当中既有司马懿自己的野心,也有形势的原因。编剧和波叔把人物这一内心历程的变化展现得比较合理,也很有感染力。

最后,我想再啰嗦几句关于司马懿此人的评价。我发现观众都是负评居多,这点我表示尊重和理解,因为这个人的阴暗面确实非常明显,我也无意贬低这种看法。但在我看来,司马懿更多是一个乱世枭雄,而不是奸佞小人。战国也好,三国也罢,乱世本就是礼崩乐坏,秩序重建之时。能人异士,旷世奇才可以选择捍卫王道,捍卫儒家道德(如孔明),也可以选择不择手段、建功立业(如曹操),以太平盛世的儒家道德标准或者是当今的道德标尺去评价他们都是不恰当的,评价历史人物更应该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中。司马家本来只是东汉末年一个二流士族,和四世三公的袁家、杨家相比差得不是一星半点。而司马懿以自身的见识才智,对外能御吴蜀,对抗诸葛亮,对内能应付曹氏天子宗亲,拉拢士族大臣,他的屯田主张也有利于当时北方的经济恢复。他的功绩为司马王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样的人怎是一个“奸佞小人”所能定论的呢?从某种意义讲,司马懿完全可以媲美孔明,也不逊于曹操,他虽低调谨慎,城府很深,有时手段残忍狠辣,但这也是乱世生存、功成名就的手段。曹操能够被人说是枭雄甚至是英雄,与之相比,司马懿的功绩和能力也不应被低估或者抹杀,至少也算是一个枭雄吧。

呼。。。终于把心中所想吐完了,虽然只是一大堆毫无逻辑的浅薄之见,不过总算把自己想的说出来了。还是那句话,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本人尊重且理解各种厌恶司马懿、不满此剧的观众,但是我的立场大体如此,希望诸位看看就好,不必较真。

 2 ) 三国吐槽君之张春华篇:万年背锅侠的爆笑人生

亲情四分……
试着撸了撸第一部到第二部张春华的心路历程。另外俩……我怕是撸不顺了
春华不背锅,谢谢!!!
————————————————————————————
第一次给吐槽君投稿,是想说说我,我老公,我老公的顶头上司二X先生,以及二X先生派来监视我老公的A小姐之间乱七八糟的那点破事,其实没啥营养挺狗血的,但是不讲出来,我怕是要憋死。大家也就当看看乐子。
本人女,四十五岁,中专文化程度,我爸当过县长,但很早就死了。十五岁嫁给我老公,我们俩是老乡,从小定的娃娃亲,婚后育有两子,我全职主妇,他算体制内知识分子吧。后来我公公升了官,成了某一线城市的市委书记,我们全家就迁到那去住了。在故事开始之前,先容许我介绍下我们那个时空的一些风俗习惯。女人一般结婚很早,而且没什么文化,男人可以合法拥有多个老婆,全国必须听命于一个男人,他说出来的话就是法律,我们姑且把这种神秘而伟大的力量称为X。当时当政的是老X先生,另外还有两个国家,暂时称为Y和Z,考过高考数学的都知道X、Y、Z凑在一起就没什么好事,天天解方程似的打仗,天天死人。我老公就不是很想当官,就想老婆孩子热炕头,所以我们生活得也还算幸福吧。哦,据说还要报颜值。本人长相,也就还过得去吧,举个栗子,这段婚姻的头二十五年,说实话,我没尝过吃醋的滋味。基本都是他吃我的醋,小姑娘一窝蜂扑上来也是他吃醋,顺说,本人男装还是挺帅的。
中间省略同甘共苦相濡以沫无微不至一往情深狗粮若干……我真不是来虐狗的,何况也没啥可虐。
回到正题。老X先生有个儿子,排行老二,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可以称呼他为二X。二X和我干妹妹一见钟情,义无反顾地娶了她,于是就成了我俩名义上的妹夫。二X就来问我老公,愿不愿意加入他的智囊团,帮他顺利接到他爸的班。我老公就答应了。然后就是那种乌烟瘴气尔虞我诈刀光剑影稍有不慎粉身碎骨的政治生活吧,水很深,你懂的。
付出了许多惨烈的代价,最后他们终于成功了,那年我四十岁。
某子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基因的力量是强大的,爹的路上哪有坑,儿子就还在哪跌倒。二X在获得了终极X力量之后,渐渐变成了他的父亲老X,就老怀疑我老公要背着他搞事情,一会儿说我老公是外家不让他插手,一会儿又说我老公是他唯一的知己能辅佐他干翻那俩Y和Z求得最终解。
然后他突发奇想,在我老公出差的路上放了个女人,带着他亲笔所写昭告天下的结婚证,强行登堂入室来监视我们家。这就是A小姐。时至今日我愣是想不明白他的这一手操作。
A小姐比我年轻二十多岁吧,国际关系学院毕业,有颜有才,是我们那个时代少有的职业女性。不过我觉得她大学成绩可能不怎么好,反正她来我家之后,本职工作的业务水平其实挺差的,唉不过这都是后话了。当时我气懵了,打死我都不信二X先生这么闲,说好的上承父业下安万民日理万机殚精竭虑只为江山一统的呢?热心群众来告诉我的时候,我满脑子都是洗浴中心按摩足疗以下省略五百字。说实话我老公本事不大,对头不少,除了气,我更怕我家那傻子别是进了谁的仙人跳。
结果我担心的一切都没有发生,我老公直接就把我拉回了家,说那才不是什么洗头小妹,人家是FBI认证的高级特工,人事关系挂靠在中情局的。我说你就扯吧,人是特工还能让你知道,哪个特工能在脑门上刻俩字,特!工!那她还当个毛线的特工。我老公说你不懂,这就是二X先生想要的效果,他就是想让我知道,哪怕他摆明了就是要监视我控制我,我也没法说半个不字。我说那他别是二X了直接二傻吧。我老公说你大不敬家里说说得了别满世界嚷嚷去。总之就吵吵吧,吵得挺丢人的,段子被我俩熊孩子录了传网上去还上热搜了,各位要是感兴趣自己动动手指搜狗一下就看见了。也是没想到,小四十的人了,还当了一把网红。
最后我老公实在没辙,说第二天一早就去找二X先生退婚。谁知第二早婚没退成,A小姐直接杵我们家门口了,说他们的婚姻受法律保护,我不同意就是暴力抗法,二X先生可以以阻挠执法罪判我的刑。那我二十多年的婚姻谁来保护?诸位是旁观者,大家凭着自己的理智想一想,就算一夫多妻是正常的,一个来历不明的年轻姑娘突然声称自己是你老公的合法妻子,从此要跟你生活在一起,你老公你儿子包括你稍稍有点什么行差蹋错她就举报你,你能点头么,你能踏实么?我就闹啊,歇斯底里地闹,我其实来不及吃醋,我连她长啥样其实都没仔细瞧过,除了怕她折腾散了我的家,我最怕我老公否定我。
而他就真的一直都在否定我……………………………………………………
对不起情绪太激动了,好,扯回来。好吧,我信了,就当我老公说的那些扎心话都是做戏,她的确是二X派来的特工。作为这家里的女主人,我更不能把一个居心叵测的人留在身边。我不闹了,我决定绝食。唉……就算不绝食,我也吃不下什么东西。我老公心烦,丢下个烂摊子,铺盖一卷就睡在了工作单位,连家都不回了。我知道自己可能算不上一个温柔体贴善解人意的人,我知道这次我已经闹得很不可理喻,我也知道外边飞满了流言蜚语,流言蜚语里的我无比地丑陋和可笑。可我不在乎,要在乎这些,我早抑郁了。他不出声可以,我自己的家,我自己来守。
A小姐其实人还不错,她也不想搞得我家家破人亡,就说她亲自去找二X先生,请他判决他们婚姻无效。当晚我老公可能听说我要死了,果然回来劝我,说他其实也不想让A小姐留下来,实在不行,我们就顺了二X先生的意,离婚。
我说,对,离就离,离婚不离家。
他说他净身出户,房产证写我名字,以后就拜请老婆大人收留了。
我说没必要,写俩儿子的吧,娘住儿子的房子,天经地义。
不是开玩笑,我是真当条路了,我们那个年代,对离了婚的女人并不友好,对一个以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方式离婚的女人,更不友好。我可能会被钉在耻辱柱上,被唾沫星子淹死。但我没工夫多想,直到这时,我都觉得自己是幸福的。没想到二X先生还要大招在等着我,我想和他斗,还是太单纯。
第二天一大早,二X先生派他的生活管家拿着最新出炉的司法解释,亲自登门了。他把前提条件改了,我俩连婚都离不成,如果我还是不答应,他就把我老公副处级的帽子一撸到底,双开。我老公在旁边又是深情表白又是挤眉弄眼让别人来捂他的嘴,原来,他是唯恐我不答应的吧。做这些样子,何必呢?我何尝不知道他从一个副科级的基层文员走到今天不容易,他手里头还有不少项目呢。我这么不知死活的闹,把自己搞成一个声名狼藉的妒妇悍妇,就是不希望他大施拳脚的时候,身边还有这么一个掣肘,随时都可能让他陷入不知名的危险。我承认,这里的确还有我的一点小私心,我想着这一局我要是熬赢了,能成就个一生一世一双人,多不容易。这难道不也是他想要的吗?我并没有那么聪明,不知道什么是欲擒故纵以退为进,只知道他想要,我想要,那我就应该尽全力去争取不是吗?渐渐的我全身的逆鳞都张了起来,好像走进了一个魔障,非从一而终不可,为此碰得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到此时才猛然想起,我只想要他好啊,那是我的初心。不是我给自己脸上贴金,回想我干过的那些以卵击石的出格事,我是真没想过自己会怎样,掉脑袋也好,碎尸万段也罢,我从没摆在心上,放在眼里,我真的只是想让他能好好的而已。他不想当官,压断了自己的腿,好,我给他端茶倒水,服侍他穿衣吃饭。他当了官,三天两头的隔离审查,好,我托关系走后门捞他,捞不出来就给他洗衣送饭,让他体面干净。他好,就是我的底线,我儿子知道,我公公知道,家里下人都知道,甚至高高在上的二X先生也知道。那么他又何尝会不知道?何况,说到底,从一而终是两个人的事,如果你本来就是无所谓的,跟我直说了又能怎么样呢?一个人的一生一世,也没什么意思……………………………………………………………
对不起,情绪又激动了,言归正传言归正传。
总之,A小姐就在我家住下了。以下省略各种争风吃醋的日常,主要是我,不关人家的事。但我吃醋归吃醋,我从没想过把她扫地出门,兵荒马乱的一个女孩子家家不容易,何况我渐渐发现,她是真心喜欢我老公。我劝自己,多一个人喜欢我喜欢的人,好像也没什么不好。我这人没别的什么优点,就是护短,她有名有份,那就是我的家人。反正我都老母鸡护雏护了那么多年了,不在乎多她一个。可能她也不稀罕吧,人家毕竟是权力的游戏高级玩家。以下再次省略若干腥风血雨政坛动荡,总之到最后我老公的饭碗还是没保住,全家回乡下种地。
种地好啊,扛把锄头拎个桶就行了,简简单单,无忧无虑。
有时候我挺替A小姐捉急的,她一高级特工,情报没搜集几份,专职撬老板墙角,大概也挺拧巴的。不管怎么着吧,我们要回乡下了,二X先生一天不放话,她这特工就得做着,多半还得跟着我们,接着打小报告去。耽误着大好年华,也不是个事,再者说,我老公最后一次隔离审查顺利解除,她也真出了力。于是下乡的头一天晚上,我关了我们夫妻的房门,把我老公锁在了外边,随便他们爱发生点啥发生点啥吧。
然后她竟然没跟,好吧,她这工种自由度挺高,这不容人的锅,还得是我背着。几年之后,二X先生总算是狗带了,虽然我干妹妹成寡妇了可我还是想说一句喜大普奔。临死还带恶心我一把,居然把我老公提拔成了正部级,坐火箭都没那么快啊,地也不让我们种了,鹅也不让我们养了,集体回帝都养仙鹤,啊不,辅佐他儿子小X先生去。小X先生比他爸还变态,容我称他一声X³。据说在帝都给我们安排了一个占地两公顷的大宅子。我都想好了,二X挂了,趁着X³还不知道A小姐的身份,赶紧给她把档案销了,往后安安生生只做我家里的人,反正老娘在中情局是有人的。可这一切不能让我老公知道,给他知道了又该掰扯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
谁知道人家孩子都能打酱油了。人家不声不响给你老公把三胎都生了,产检接生喂奶换尿布全程都没让你插手,不争不抢不要名不要利,敬业奉献诚实友善,正能量感动中国。作为女同胞,如果不是我清楚的记得我都干过些啥,我都会忍不住唾弃自己一句,你怎么那么渣。我那么渣我怎么不知道呢?
A小姐泪眼婆娑的走上前说,我辞职了,太太想赶我走,也不会有人找老爷的麻烦了。
我看着她,你个年纪轻轻的小姑娘几年不见莫不是失忆了吧你,老娘上半部十多集的进度条是白跑了吗,你俩睡都睡了我刚还想让他接你去结果你一上来就被害妄想症似的求着我别赶你走???咱别闹了行吗你还想不想要收视率,你知不知道吃瓜群众都说上部收视率没过一就是我俩的锅?
我淡定,说我不赶你,你一下岗职工又没五险一金。
A小姐说那我儿子送你一半,他小学到底上公立还是国际你说了算。
我说咱家好歹是学区房,房产证上有你半拉名字,你儿子上学你都不操心我操什么心。
A小姐说太太你人巨好,你真的不赶我走吗?真的愿意留下我吗?
卧槽天降巨锅啊,全程不都是你爱走走爱留留,我插得上半句嘴吗我?我强忍着一万匹草泥马当胸而过的疼痛保持围笑,说,我像那种不通情理的人吗?
什么,你问我老公全程在干嘛?他全程就在一边点头哈腰,多谢夫人大度,多谢夫人成全。
我……RRRRRRRRR
你懂吧,就是那种谁谁都说听你的可明明你啥啥都改变不了最后所有的决定莫名其妙好像还都是你做的然后收获一车好人卡。
然后我就走了,我怕再听下去我可能会砍人。
然后他们就给了对方一个热情的泳抱,说,攻克乃还。
合着你俩要攻克的一直是我呗。我咋都没觉着自己能耐那么大啊。
后来回头一想才发现可能人家还真未必稀罕留家里,外边多自由自在啊,我老公下班还能直接车头一转,上她那串串门子去。要在家里搁我眼皮子底下,见个面我都得掐表似的。我一度怀疑可能自己存在的意义大概就是掐表吧,这难道是他们的情趣?真对不起啊,该配合你们演出的我又一次一脸懵逼。
以上就是我和我老公、A小姐以及二X先生的故事。不用安慰我,真的,也不用说女人啊就是要出去找点事做,我没什么事,挺好的。这种万年背锅侠的人生,说出来也不是想求安慰求开导啥的,就是想如果当事人走过路过,也能分享分享你们的心路历程。我这人比较简单,但我不是傻,我只是不想把事情想得太复杂,你跟我说句话,我只能接收到表面的意思,你要我往深里想,那你是得不到我的回报的。以后想让我干什么,还请明明白白的说,要玩什么棒打鸳鸯play,也请提前把剧本给我。
何况,很多人都说我演技不好。

 3 ) 司马懿角色形象分析

有血有肉,有勇有谋,忠肝义胆,晚年霸权(仅从影视剧角度)

首先,一个大前提,评价一个影视形象的优劣不能单从像不像历史记载来评判。
三国演义是演义,即是古时候的小说,即是小说便不该拘泥于参考史书后从表面来评断对错和好坏。
历史也一样,是胜利者书写的小说,其中会否有夸大,抹黑,一笔带过等情况也很难说。

在下只说一下影视形象的司马懿,仅仅是个人看法

共同点,包括桌游三国杀中,司马懿在诸多谋臣中比较突出的特点有两处,一是能忍,二是长寿。

老三国中司马懿的形象过于奸诈,新三国中司马显得城府过深,二者皆不如军师联盟中对司马的刻画,截止至空城计之前,吴秀波的司马懿人物是非常立体的,可以说塑造的极为成功。

1 曹操初召时自断双腿,此情节透出司马懿两个性格特征,聪明和果决(这是好听的,难听的就是狠)
在空城计中司马懿自己也提到,可以自断双腿说明司马懿是非常果决的人,为达目的可以忽略一切,一句“我意已决,无需多言”即可代表一切。

2 兄弟情深,为人父,为人夫,为人子皆是当时乃至现今的楷模这绝非是在洗白司马懿,而只是在诠释一个有责任心的男人。
为人子尽显孝道,为人父不宠溺幼子,与张春华相敬如宾,无时无刻不是在尊重发妻。有很多点是现在的男子也未必做得到的。
为什么要让司马懿是个有血有肉的‘好’男人,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把一切尽收眼底,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即便是熟读兵法,也无法从诸葛“廉洁 爱民”两处推断出诸葛当时的所在,因为自私自利的人没有这种视角。

3 大局观,高瞻远瞩不输诸葛。这是从最初司马懿自救去求曹丕的时候显现出来的,让郭照传话,说出了曹丕心中抱负,可以说司马懿在全剧播放至此(空城计)之时,有两次显出了自私。第一次就是郭照传话,说出了很多忤逆的话,第二次是面对空城不入,诸葛所说的鸟尽弓藏不是司马退兵的原因,鸟尽弓藏之后儿孙祸福兮也不是退兵的原因,而退兵的原因正是那句“依依东望,望的是毕生,望的是时间”才是真正的退兵之因。
司马懿为了救父亲不择手段,明知道郭照和曹丕暧昧依然派郭照前去(当然了,不派她去曹丕也不会见),但这依旧是利用;空城时的彷徨是司马懿由真正无私转向自私的一个分水岭,当现实的牵绊无法割舍时,弱点就显现了。而且空城计戏份最精妙之处在于,司马懿对诸葛亮的分析也是对自己的分析。
将之五危:必生必死忿速廉洁爱民,诸葛独占其二廉洁爱民,司马懿也占了其二,廉洁(给辟邪的考虑只有些许碎银子,也许是伏笔),和必生。当时他心已生惧意,因为那是他已经不再是那个为了大魏江山社稷闯后宫的司马懿了,而是一个必须庇佑家人的领头者,命都没了,拿什么保护家人?拿什么依依东望?退兵那一刻,就是司马懿叱咤魏国的起点。

自此,司马懿角色的成长,从稚嫩到成熟,从年少无畏到有所恐惧,这才是一个让观众信服的活生生的人。至于司马懿以后的霸权和子孙篡位历史早有记载,影视也多有演绎,不过在下一点不担心,虎啸龙吟的下半段一定会把这些说的合情合理却又精彩绝伦。
有改编空间的历史,不就是拿来戏说的么?2333

 4 ) 洗白还是不洗白司马懿?这是个问题

拍三国题材,就是戴着脚镣跳舞。人物如此耳熟能详,所有人物的行为路径和结局都知道的情况下,如何演绎出新意?而张永新和吴秀波主导的《大军师司马懿》,是目前为止,我心中三国题材的NO.1。

为什么这么推荐《大军师司马懿》呢?

首先,是编剧的切入点新鲜。

从司马懿的角度来陈述三国历史,是否有趣。虽然司马懿也是个帝王(被司马炎追封为晋宣帝),但把曹刘诸葛、官渡赤壁都推到背景里,把司马懿、郭嘉、杨修、荀彧等一众谋士拉到前台,这个视角几乎从未有过。

其次,是演员们塑造的人物很立体。

撇开了脸谱来谈三国中的每一个人物。历史人物的行为只是冰山一角,而他是如何成为他自己,则是冰山下的庞大经历所塑造。这部戏里的重要角色都是老戏骨,演员们对自己饰演的人物都吃的非常透,不仅仅是在表演台词,而是用他们自己的经验,去体会历史人物的行为背后的动机,为人物在当前环境下的行为做一种合理化的诠释。看大演员们不撒狗血地飚戏,非常精彩。

再次,是主创们不拘泥于还原历史。

一旦拍三国剧,就一定会被三国粉们扛出来说——这个不符合历史。但是剧组对这点非常清醒,不能因为怕挨这种类型的“骂”就放弃艺术追求。衣冠服饰不是100%的还原东汉,从未发生的空城计、上方谷仍在剧中被保留,都是为了角色塑造考虑。

如果不了解这段历史,追剧的过程会充满悬疑;

如果了解三国历史,且抱着“且看他如何编”的心态(而非挑刺的心态),追剧过程也会非常有意思:

当夏侯徽嫁给司马师,你真想跑过去跟她说:“姑娘,你嫁了个魔鬼啊,你老公以后会毒死你呐”;当司马懿命令张郃追击蜀军, 诸葛亮说要屯兵五丈原,你会心想“道具组快准备盒饭”。

当剧中司马师和夏侯玄称兄道弟,再想到后来夏侯玄会死的这么壮烈。又看到女装版的何宴和曹爽玩乐得这么开心,想到后来司马懿要让何宴来审曹爽案,也挺慨叹编剧怎么如此残忍,要在几十集的篇幅里面看到这么悲剧的反转……

当贾逵出场,你自然会联想到他有个儿子叫贾充,此人帮着司马昭杀了皇帝,还生了女儿叫贾南风,嫁给了“何不食肉糜”典故的发明者——白痴皇帝“司马衷“,还引发了”八王之乱“。

而柏夫人领着孩子出现,孩子说他叫“司马伦”,你就不禁联想到——虽然司马伦办了贾南风,还贡献了个“狗尾续貂”的成语,但要不是他,怎么会有八王之乱,又怎么会有五胡乱华,接着衣冠南渡,然后又分裂近300年……

司马懿啊司马懿,你怎么当时就没憋住啊?

-------------------------------------------------------------------------------------

都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我倒觉得少反而不要看三国。

三国里体现的人性之恶劣,就算不教坏小孩子,也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心理创伤—— 看看西晋的孩子们吧,全都心理不健康。

他们都是就看着父辈尔虞我诈、互相倾轧长大的人;小时候随时有可能就被灭门,所以长大后就集体换上了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从上到下都刮着“及时行乐“、“清谈务虚“、“奢靡浮华”的歪风。

----------------------------------------------------------------------------------------

但是我们这些没经历过三国的少年们却特别爱三国:

我们总是能自动忽略“屠城”、“夷三族”、“全军覆没”这类词的残忍性,忽略英雄们要么亲手杀人,要么带着“白手套”杀人,而为他们较好。并未这些杀戮按上了“替天行道”、“你不死我就得亡”的正义性。

如果说战场杀戮是因为两军对弈,杀的都是士兵,及时杀害平民是为了解决粮食短缺和瘟疫问题,所以三国猛将们都尚且情有可原。那么,大量杀害非战场的非战斗人员的最无辜的人,是否还能被理解和原谅?

如果按照杀无辜者的残暴度排名,三国里最邪恶的要数孙皓;如果按照杀无辜者的数量排名,这个恐怕金牌要颁给司马父子三人。

先是屠辽东,后来是“高平陵之变”诛曹爽、丁谧、何宴及其三族,后来是“淮南三叛”夷王凌、令狐愚三族;再后来司马昭任内还杀了个天子的同时,再把杀天子的成济诛了三族……

纵使之前四朝被压抑得再憋屈,也不能合理化后来司马家手上的鲜血累累。

--------------------------------------------------------------------

主创们合理化司马懿的“黑化”用的是莎士比亚式的隐喻。

司马懿杀人不是因为欲望,是因为恐惧。

这个动力是一以贯之的。

杀人和他当初跪曹操、跪曹丕、跪曹睿、甚至跪张春华一样的逻辑

—— 都是因为恐惧。

只不过,之前力量弱小,所以恐惧被对方“杀死”的方式是跪着;

后来力量强大了,恐惧被对方杀死的方式变成了杀死对方,并夷三族。

在空城计里,主创们设计了一个戏剧场景,在司马懿的内心虚拟出诸葛与司马的博弈。其中,司马懿表现出来的,更多是恐惧和欲望的博弈—— 最终还是恐惧战胜了欲望。

从恐惧自己被鸟尽弓藏,到恐惧家破人亡,再到恐惧自己背离初心,恐惧不能战胜自己……

大将谋反时欲望与恐惧的博弈心态,已经淋漓尽致地体现在莎士比亚《麦克白》中,而电影大师黑泽明也非常巧妙且合理地将莎士比亚戏剧进行了东方化。作为科班戏剧出身的主创来说,用这个方式来处理司马懿“黑化”也是一种对他们敬爱的莎士比亚和黑泽明的致敬。

--------------------------------------------------------------------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若使当时便身死,古今忠馁有谁知?”

要是司马懿在当太傅时期就死了,或许是像诸葛亮一样的贤相的身份写入史书的。

要是阿斗像曹叡、曹芳、曹髦一样有进取心,且诸葛亮也高寿且多子,或许诸葛亮也会像司马懿一样,以白脸身份列入史册。

生在乱世,何来无辜。

如果我们心中的历史人物只是“被人精心设计过的”理想符号,那么他们真实的存在本来就是灰色的,如此哪里还来的“需要洗白”之说?

依依东望是人心,所谓黑与白,只是人心的需要而已。

 5 ) 《虎啸龙吟》:观众为什么爱看权谋和宫斗剧情?

公元249年,大将军曹爽带着年幼的皇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扫先帝,年已七旬的司马懿放手一搏突然发难,与两个儿子带兵控制了洛阳,将曹爽等人阻拦在外。司马懿指洛水发誓不会伤及曹爽性命,劝其投降。曹爽最终没有听从部下反抗意见,而是投降回到洛阳。最终司马懿违背了誓言,以谋反罪名杀死曹爽及其党羽,并灭三族牵连五千余人。自此曹氏势力衰弱,司马家族得以独掌大权。

《虎啸龙吟》前半段的精彩之处在于司马懿和诸葛亮的超级对决,而后半段临近结局之时,这场兵变无疑是重头戏。而吴秀波也没有令观众失望,他身着红色寿衣持剑起事的一幕,或许是近年来最经典的荧屏形象之一。

这种“黑化”反抗的剧情如今屡见不鲜,且效果显著。《琅琊榜》《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甄嬛传》《花千骨》等剧里相关人物的“黑化”剧情几乎都是整剧高潮,甚至是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里,高育良书记最终撕下正面人物的伪装与侯亮平展开最终对决的段落,也是整部剧的情绪和热度高峰之一。

《虎啸龙吟》里的司马懿隐忍了一生,有充分铺垫,这场“黑化”剧情引来了观众的大量好评和关注,从百度指数可以看出,高平陵之变剧情伊始,搜索指数一路飞速上升,相比最低点几乎翻倍,可见观众对于司马懿“黑化”高潮剧情的热情程度。

《虎啸龙吟》百度指数趋势图

在以权谋为主题的剧集中,经常会有这种“黑化”剧情出现,且多数权谋剧所获得的评价都很高。以历史为背景的如《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走向共和》《雍正王朝》《贞观之治》,架空背景的如《琅琊榜》,甚至《权力的游戏》《纸牌屋》等英美剧也可以纳入这个范围之内,这些剧集大部分豆瓣都在9分以上。它们能获得观众的好评除了自身制作精良之外,笔者认为权谋的助益也不小。

观众为什么爱看权谋和宫斗?

有部分男性观众对于宫斗剧这一题材嗤之以鼻,而权谋剧却通常能入这部分观众的法眼。细细想来,宫斗剧与权谋剧这两者在思维模式上存在着相当大的一致性,区别只是不同的舞台,主角们是男人还是女人而已。

这种偏好是扎根于历史和社会人性的,对于封建王朝里尔虞我诈的故事津津乐道,早已形成了由来已久的大众文化,从评书到《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古典小说,再到现代的网络文学,对于互相算计、人心诡谲的描写从未消逝,甚至在表现形式上处于不断细化具体的过程中。

《三国演义》剧照

影视作品也是社会现实的折射。《纸牌屋》里的政治阴谋和犯罪所折射出的美国现实,与远到《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近到《人民的名义》所折射出的中国现实,都不是凭空而生的。中国拍不出《纸牌屋》,最大的原因或许不是影视技术层面,而是不同的政治制度和社会规则下所产生的文化的截然不同。而英美剧里的权谋斗争相对于《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而言显得简单粗浅,也是文化特性从中起到的作用。

《纸牌屋》海报

文化特性是权谋剧在国内流行的深层次原因,而具体程度则更多取决于观众对当下影视作品的审美疲劳——首先,观众们厌倦了看到傻白甜、无条件善良的圣母主角,期待更加真实的人物塑造。其次,权谋剧的特点注定了剧情进展的迅速紧凑,与时下的注水剧形成了鲜明对比,更容易赢得好评。

说到底,影视人物性格的良善和“黑化”能否被观众接受,更多的还是取决于人物的心路历程是否塑造得真实可信。受尽委屈折辱依旧爱天爱地爱人的圣人,显然过于高高在上,而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未能脱离贪嗔痴的俗人,因为现实里不可能事事完美,又无法像剧集里冲冠一怒而是只能处处隐忍,“黑化”的权谋剧情正好迎合了这部分被压抑的心态。

《虎啸龙吟》就体现了这种人物塑造思路。导演张永新说过:“我们力争在剧中用一种不仰视不俯视的水平视角,希望所刻画的人物都不是神,不是妖,也不是鬼,他们都是人。从人性的角度来建立一个人物的逻辑走向和发展脉络,是我们做这个戏的初衷,也是我们的标准。

很多人的思维惯性停留在了一个孔明手下败将、篡国者、权臣司马懿,但细细想来,司马懿不可能从少年到最终成为权臣几十年间都是同一心境,他老年的所作所为,必然存在思维的变化历程。古典小说用“鹰视狼顾”“三马同食一槽”的典型标签模糊了人物的真实心理,而《虎啸龙吟》在做的正是从人性出发,去推导出一种相对的真实。

这也是笔者眼中,《虎啸龙吟》这部剧最值得肯定的一点。

从《三国演义》到《虎啸龙吟》,格局是进化还是退化?

虽然同属于权谋题材,但近期热播之中、口碑很好的《虎啸龙吟》《琅琊榜之风起长林》与早期的央视版《三国演义》《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走向共和》等经典剧明显大不一样。与其他国产剧集一样,权谋剧也处于不断变化当中。

《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剧照

除了服化道、拍摄手法、场景搭建等通常变化之外,权谋题材比较特殊的地方在于叙事视角的不断个人化、思想格局的不断大众化。《三国演义》《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走向共和》等剧集,所表现的都不是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而是通过对人物群像的塑造从全局角度来表现一个时代下的社会甚至民族特性。

而《虎啸龙吟》《琅琊榜之风起长林》则从个人角度出发,以主角的经历和情感为主线,讲述爱恨情仇和世事变迁,很少将话题升华到集体思想。

《琅琊榜之风起长林》剧照

笔者很难说这种情况是权谋剧的“退化”还是“进化”。《三国演义》《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走向共和》等格局庞大的传世经典自然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但也并非说《虎啸龙吟》《琅琊榜之风起长林》这些个人情感化的剧集就低人一等。考虑到两类剧集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变化之巨大,剧集在格局上的变迁也不难理解。

彼时《三国演义》集全国之力,发挥集体优势打造影视作品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在经历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之后,家国情怀也逐步让位于个人命运。把传说与“神”塑造成大众都能理解的有血有肉的人,这是从文艺复兴起艺术家们就在做的事;而现代社会之下,普通人的审美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影视作品也难以再通过大而泛的概念去达成象征和宣传意义。反而是从真实逻辑的细微处出发,塑造出让人感同身受的影视人物,才能获得如今观众们更多的理解和认同。

 6 ) 对于水军口中所说的丞相粉,我来给大家伙介绍几个

这部剧太恶心人了,而且水军口中一直丞相粉丞相粉的在嘲讽,好,那我就来大概介绍几个丞相粉(以下大部分都是百度搜索的介绍,不是出自我手,如有错误,敬请指出)。

top13:王安石
      北宋时的名相王安石,心高气傲,性情刚直,亦对诸葛亮极为推崇,在其诗作《诸葛武侯》中写道“崎岖巴汉间,屡以弱攻强。晖晖若长庚,孤出照一方”赞颂了诸葛亮以弱攻强,毫不退缩的精神。此外,在另一诗作《感旧》中写到了“区区庸蜀支吴魏,不是虚心岂得贤”也说明了诸葛亮对于蜀汉政权的重要性。

top12:桓温
      桓温西征,在途径峡口八阵图遗迹时,提笔写下一诗【望古识其真,临源爱往迹。恐君遗事节,聊下南山石】,并勒石以铭,这也是历代较早的咏颂诸葛亮的诗篇。
      此外还有个小故事,出自世说新语【桓温征蜀,犹见武侯时小吏,年百余岁。温问:“诸葛丞相今谁与比?”答曰:“诸葛在时,亦不觉异,自公没后,不见其比。”】虽说不能保证真实性,但那句【自公没后,不见其比】真是相当的感人,个人认为这甚至可以说是历代对诸葛亮最为出色的赞誉。

top11:刘伯温
      元末明初军事谋略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 刘伯温:军在于治。诸葛亮连年征战而兵无厌言,乃至于此。以致后人说刘伯温是诸葛亮的转世。

top10:乾隆皇帝
      隆皇帝,写诗赞孔明曰:“孝能竭力王祥览,忠以捐躯颜昊真。所遇由来殊出处,端推诸葛是完人。”

top9:司马炎
      晋武帝司马炎(236年—290年),字安世,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晋朝的开国君主。 司马炎:朕闻卿之言,晓诸葛亮之能也!今天下已定,朕立武侯伺,乃为祭其忠贞。司马炎特追封诸葛亮为武兴王
      司马炎他爷爷司马懿其实也算个亮粉,不过只能算大路粉,而司马炎却真的是铁杆亮粉,对诸葛亮相当之推崇。
      蜀汉灭亡后,司马炎特别派自己的亲信将领陈勰去学习孔明练兵阵法,以教禁军五营士【先是,陈勰为文帝所待,特有才用,明解军令。帝为晋王,委任使典兵事。及蜀破后,令勰受诸葛亮围阵用兵倚伏之法,又甲乙校标帜之制,勰悉暗练之,遂以勰为殿中典兵中郎将,迁将军。久之,武帝每出入,勰持白兽幡在乘舆左右,卤簿陈列齐肃】不说别的,光是司马炎能让身边的亲卫军士以诸葛亮的治军之法操练,就可以看出诸葛亮在他心中地位之高。而且还让陈寿整理诸葛亮集奉上,看完后感叹道【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辅,岂有今日之劳乎】明显的认为满朝文武没一个比得上诸葛亮的,也不知道满朝文武听了这句话后会有什么感想。
ps:吴仲达,连你亲孙子都是诸葛亮的铁杆粉丝

top8:苻坚
      苻坚这厮是一个汉文化的优秀学习者,他认为手下能臣王猛是诸葛亮转世,特意封王猛为“武侯”,就是为了彰显他们君臣【异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王猛也不负苻坚重望,不仅以自己卓越的政治才能将关中治理得井井有条,使得前秦国力越发强盛,更是亲自带兵征伐二国,扫清中原,统一了北方,使得前秦极盛之时十分天下有其七八。这样看来,苻坚的姿势水平实在是相当的高

top7:苏轼
     《念奴娇》作为千古传颂,上了语文课本的名作,自然是无人不知,苏轼也确实是个周瑜粉,但其实他对诸葛亮评价,更胜周瑜。
苏轼对于诸葛亮的态度有过一个重要的转变,年轻气盛时候的苏轼,对诸葛亮并没什么推崇,甚至对于他与刘备使用欺诈手段夺取益州颇有微辞。但随着宦海沉浮,起起落落之后,他对诸葛亮的态度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他的生涯后期,就著有颇多赞颂诸葛亮的作品,其中最为有名的,便是在三国吧里时常有人提到的那篇《诸葛武侯画像赞》:【密如神鬼,疾如风雷。进不可当,退不可追。昼不可攻,夜不可袭。多不可敌,少不可欺应会,左右指挥。移五行之性,变四时之令。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卧龙也!】苏轼在其中大大赞扬了诸葛亮 治军严明,指挥有方,甚至赞颂孔明如神似仙,可谓非常之吹捧。
      并且,苏轼在其《三国名臣赞》中,赞扬诸葛亮乃是“三代王者之佐”,评价在三国诸多名臣中堪称第一,并且,这似乎也是第一个有关三代而后第一流的赞颂诸葛亮的说法(最著名的当然是那句三代而后第一人)
【西汉之士多知谋,薄于名义;东汉之士尚风节,短于权略。兼之者,三国名臣也。孔明巍然三代王者之佐,殆未易以世论。 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 因蜀之资, 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
      此外,苏轼还有几篇推崇诸葛亮的诗词,论其总数,其实还要超过赞颂周郎的,但因为大江东去的知名度,大家都认为苏轼是铁杆瑜粉,而忽略了这一点

top6:宋濂,方孝儒
      苏轼所谓【三代王者之佐】是第一个以三代以后能臣赞扬诸葛亮的说法,而此类说法在明朝以后广泛出现,如明初名臣宋濂,便是赞叹诸葛亮乃是三代以后唯一一个“合于先王之道”的人,并说三代以后得杰出人物,只有诸葛孔明等数人而已。
      明初另一名臣方孝儒亦持相同观点,认为诸葛亮乃是“千载一人”,其才堪比伊尹,吕尚(这也应该是最接近三代而后第一人的说法了)以其才能,没能平定乱世,都是因为“天实厄之”
      宋濂:【龙门子曰:三代而下有合于先王之道者,孔明一人耳。其师以正动,义也;委身事君,忠也;开诚布公,信也;御众以严,智也;其功之不成,天也。议者则谓其“应变将略非其所长”,又谓其出师“不攻瑕而攻坚,一出师乃与魏氏角,其亡则宜”,又谓其“仁义诈力杂用以取天下,所以失之”;是皆以权谋术数测孔明,而孔明明白正大之心,初未尝知之也。若三者之议,真蛇鼠之见哉! 】
      方孝孺:【汉治任法,难乎大臣。惟忠武公,千载一人。综核万变,以义而动,虎跃龙骧,天下震恐。极其智能,乱不足平。天实厄之,大勋无成。成败纷然,处之甚暇。论其所存,伊吕流亚。古学不传,士气益卑。公心不亡,百世之师。】

top5:李靖
      大唐开国功臣,军神李靖对于诸葛亮的军事能力评价极高,【兵之情虽主速,乘人之不及。然敌将多谋,戎卒欲辑,令行禁止,兵利甲坚,气锐而严,力全而劲,岂可速而犯之耶?”答曰:“若此,则当卷迹藏声,蓄盈待竭,避其锋势,与之持久,安可犯之哉!廉颇之拒白起,守而不战;宣王之抗武侯,抑而不进,是也。】在李卫公兵法中说到司马懿抵抗武侯,就像廉颇拒白起一样,只有蓄盈待竭,避其锋势这一种办法。(注意,这里说的是李卫公兵法而不是唐李问对)
      而被后世认为是托名伪作,名列武经七书的【唐李问对】中,更是对诸葛亮大肆赞扬,认为陈寿等史官“鲜克知兵”,所以低估了诸葛亮等人的军事才能,更是自陈六花阵乃是源自诸葛亮之八阵图【靖曰:【诸葛亮以石纵横布为八行,方陈之法即此图也。臣尝教阅,必先此陈。世所传《握机文》,盖得其粗也。】
靖曰:【臣所本诸葛亮八陈法也。大陈包小陈,大营包小营,隅落钩连,曲折相对。古制如此,臣为图因之。故外画之方,内环之圆,是成六花,俗所号尔。】
      靖曰:【观其文,迹其事,亦可差别矣。若张良、范蠡、孙武,脱然高引,不知所往,此非知道,安能尔乎?若乐毅、管仲、诸葛亮,战必胜,守必固,此非察天时地利,安能尔乎?其次王猛之保秦,谢安之守晋,非任将择才,缮完自固,安能尔乎?故习兵之学,必先由下以及中,由中以及上,则渐而深矣。不然,则垂空言,徒记诵,无足取也。】
      唐李问对中多次出现了多位古代军事家的名字,其中孙武13次位列第一,诸葛亮出现7次,位列第二(次数有可能记错了,欢迎指正)很多人喜欢说他是伪作,但是伪不伪作它都是一本名列武经七书的古代军事著作,这总是不能否认的吧?

top4:裴度
      辅佐唐宪宗削平不服藩镇,实现“元和中兴”的中唐名相裴度,在成都武侯祠外,亲笔撰写《蜀汉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认为史上过往诸贤,能兼具事君之节、开国之才、立身之道、治人之术者,唯蜀相诸葛公也。并赞颂孔明施政【法加于人也,虽死徙而无怨;德及于人也,虽奕叶而见思】,可与伊尹、周公、管仲、晏婴,萧何、张良,易代而论。
      历史上著名的三绝碑,即是出自裴度之手
      另外,从以上裴度的言论和诸多咏颂诸葛亮的唐诗可以看出,当时人们是很喜欢喜欢把诸葛亮与管乐孙吴作比较,甚至认为诸葛亮超越了他们,其中尤以杜甫【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最狠,一下把伊尹吕尚萧何曹参全比了下去

top3:陆游
      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陆游写了大量的赞颂诸葛亮的诗。 他在诗中赞道:“隆中鱼水三分业,江上风云八阵腾。”“五丈原头秋色新,当时许国欲忘身。长安之西过万里,北斗以南惟一人。”“壮气河潼外,雄名管乐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出师一表通今古”,“千古隆中可与期。”“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

top2:杜甫
      诗圣杜甫,诸葛亮铁杆粉丝,杜甫直接咏颂诸葛亮的诗大概是10首左右,仅次于写给李白的14首(杜甫也是李白脑残粉),加上其他诗句中提到过的,一共是16首,以下是其中几首。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咏怀古迹五首》之五 )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阁夜》)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咏怀古迹》)

top1:魏晋以降所有忠贞爱国之人
      不喜欢诸葛亮的人总是说三国演义太过神话诸葛亮,其实并不是罗贯中神话诸葛亮,是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以及老百姓都在神话诸葛亮,罗贯中只是把民间的诸葛亮的形象经过艺术加工,放到了三国演义里面,即便没有三国演义这部小说,诸葛亮的形象也是伟岸无比的,也不是司马懿之辈能够望其项背的,各位有空可以看看成都武侯祠的变迁,就能知道武侯在老百姓心中是多么伟大的

       看了虎啸龙吟,我真的是出离的愤怒了,不曾想,世界上竟然会有这么无耻的人存在。
     《论语·子路》:“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做事情首先要做的就是正名,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为忠义正名、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名,为丞相正名,不能让虎啸龙吟的污水泼到丞相身上,不能让那些不了解历史、不了解三国的人被虎啸龙吟所蒙骗。

 短评

第一部虎头蛇尾,第二部蛇头虎尾,最终加起来86集,只有最前最后的20余集是出色的。剧作上涉及诸多三国名场面,但都采用了较有新意的处理方式,导致多次罔顾历史、造成谬误,是三国题材“全面权谋”拍法后的掣肘,且拍得也过于聒噪。但如果这是正剧...估计时至今日也无人想看。国产剧在篇幅上的优缺点一览无余:用86集的篇幅来展现司马懿的一生,最终是如何成为一个截然相反的人,这过于冗长,却又做到了“漫长的必要性”——成百上千的“做局”看似皆为权谋,但每局之间都细微改变人物塑造的走向,与《甄嬛传》同构,司马懿的形象被不断360度扭转,到最终老年之时已臻入化境。吴秀波演得真好,也许能排到上个十年中国电视史里的大男主TOP5,不过这也就是他人生最后的巅峰了...

9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如今,这样的片子不五星,那就没有五星片了。

11分钟前
  • 少主
  • 力荐

这天下从来都没有太平过。

13分钟前
  • 谢小迪
  • 推荐

我爸问我怎么还不睡……我给我爸看了第一集……我妈问,你们两个怎么还不睡……

15分钟前
  • Cenjee_
  • 力荐

第二部的野心明显要更大,完全是照着权谋战争史诗的拍法,没了于和伟,来了王洛勇,本剧真的发现了不少老戏骨。但更让人惊艳的是幕后团队的创作诚意,尤其是空城计一节改编的好,终于跳出了过去国产历史剧的框架,拍出了更具有现代感的戏剧张力,人性和历史的深度挖掘立住了,这剧已然成功了一大半。

20分钟前
  • 搬砖侠
  • 推荐

斗曹操走脑,斗曹丕走心,斗曹叡就只能走肾了。

22分钟前
  • 宅神爷
  • 还行

看过上部感觉是再给司马懿洗白,而且在曹操死后剧情并没有太出彩,但是《虎啸龙吟》看到现在还是很满意的,也没有了洗白的感觉,并且感觉司马懿的人物性格会在下部有个很大的反转。身处乱世何来无辜,编剧并不是想洗白司马懿,是想表明“任何人物都是时代造就”的观点。

27分钟前
  • 天生这么红
  • 推荐

终于能和李晨演的曹丕说再见了。

29分钟前
  • 熊罴怪
  • 力荐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诸葛亮的演员我很喜欢,演出了武侯的忠义,却又没有多智近妖。

33分钟前
  • 尽欢
  • 还行

本来就只是想瞅一眼的,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地看了好多集😂前几集真是精彩,曹操演得真好,李晨的演技也让我改变了一些对他的看法。虽然曹丕跟郭照挺甜的,但我还是站了丕宓,虐是虐,但带感啊~~“曹子桓,如果有来生,我不愿见到你”,李晨的那个手啊,表现出想挽留又不肯示弱的心理,唉!

35分钟前
  • Lydia
  • 推荐

刘欢变态般的演技炸裂

36分钟前
  • 小纯汀在奋斗
  • 力荐

还我杨德祖,还我曹子建,还我荀文若,还我曹孟德!我没有司马懿的胸怀,我也不想跑赢时间,我只愿能伴古人左右,再看一眼当年的河山。

40分钟前
  • 歧楷
  • 力荐

本剧富含大量镜头语言与留白,精妙绝伦。老年司马懿演技炸裂,展现出吴秀波把控高难度复杂人物的极高水准。苍老的体态,阴鸷的眼神,甚至令人震惊的声线变化,诠释了被欲望吞噬的人如何权倾朝野心入魔道。画面闪回初入仕时的清俊书生,那一作揖一回望,恍如隔世,才真正让人唏嘘,时间终究摧折了人心。

43分钟前
  • 休矣美矣
  • 力荐

何其壮观的一生,不知历史如何评价司马懿,究竟是忠还是奸。四朝皆信赖他,事事于国有利,但最后他也的确权倾朝野,党羽遍布朝堂。脖子上架着刀开始入仕,刀拿在手里去世,老骥依旧笑春风啊……

44分钟前
  • 七沐妹妹
  • 推荐

这剧编剧水平有限,将大时代的变迁的笔力不足转嫁到家庭矛盾纠纷,家庭伦理纠纷喧宾夺主。细节考究,大局抓瞎。司马懿作为政客的老谋深算被强行写成了网文白莲花的强行黑化之路。国剧终于在漫长的大女主玛丽苏剧时代后迎来了新的剧种:变性大女主玛丽苏剧。看在马桶的楠木材质上能给到及格。

47分钟前
  • 曼特宁
  • 还行

如果有人看到司马和诸葛成为了好友或者诸葛战斗力下降了,嗯点下我,木有也可以点,反正我就是不喜欢连三国志都不要的三国时代

48分钟前
  • 雪雒
  • 很差

我希望看到的历史剧是在史学界公认的基本史实和最新的学术成果基础上扩充改编的而成的,并且这种改编具有起码的史识眼光。因为我认为在某个时空中真实发生过的事情比小说刻意安排的情节还要精彩得多。很遗憾,经受过严格史学训练又深谙影视制作之道的少之又少。

53分钟前
  • 俺知道恁县
  • 较差

登上了至高之位,第一件做的事是把多年对母亲的思念近乎病态的表现出来,这么多年肯定是憋坏了吧

56分钟前
  • 陆逊
  • 力荐

刷了六集有点想弃剧了。跟上一部一样,细节考究,大局抓瞎,檀香木马桶——可惜了材料

59分钟前
  • 郁卞丢
  • 还行

司马懿凭借着华佗教授的五禽戏,熬过了曹操、熬过了曹丕、熬过了曹叡,熬过了诸葛亮。

1小时前
  • 令希丰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