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往事

悬疑片中国大陆2021

主演:彭于晏,张艾嘉,王砚辉,章宇,姜珮瑶,芦鑫,陈永忠,邓飞

导演:温仕培

播放地址

 剧照

热带往事 剧照 NO.1热带往事 剧照 NO.2热带往事 剧照 NO.3热带往事 剧照 NO.4热带往事 剧照 NO.5热带往事 剧照 NO.6热带往事 剧照 NO.13热带往事 剧照 NO.14热带往事 剧照 NO.15热带往事 剧照 NO.16热带往事 剧照 NO.17热带往事 剧照 NO.18热带往事 剧照 NO.19热带往事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01 12:39

详细剧情

南方炎热的夏日夜晚,年轻的王学明(彭于晏 饰)遭遇了一起意外。梁妈(张艾嘉 饰)的老公忽然失踪,她寻求陈警官(王砚辉 饰)的帮助,却不知自己已成为别人的下一个“目标”。陈警官负责老梁失踪案,他发现案情的发展远超自己掌控。这群不知命运已被悄然更改的人,都在试图窥视关于那个夜晚的真相,但这个夏夜的记忆如错乱的拼图,愈加扑朔迷离……

 长篇影评

 1 ) 特别关注 | “王学明是一个无法行动的人”——《热带往事》编剧赵秉昊专访

采访人:张也奇(影评人,电影研究青年学者)

被访人:赵秉昊(《热带往事》编剧)

原文链接:【西部影谈】特别关注 | “王学明是一个无法行动的人”——《热带往事》编剧赵秉昊专访

欢迎关注西部影谈公众号

电影《热带往事》有非常吸引人的明星班底,海报上彭于晏和张艾嘉的这对充满张力的组合很难不令人产生遐想。在端午档期前,《热带往事》曾位居院线排片量排行的首位,很多媒体也在票房预测中也认为这部带着“悬疑”、“犯罪”、“惊悚”标签的影片带有档期票房冠军相。然而,《热带往事》的面纱只有走进电影院完成观影后才能真正揭开——这其实是一部在叙事和镜头上都非常有野心的艺术片!虽然可以估计到国内票房成绩可能会比预测结果打个折扣,但这部影片可以激发起一个迷影者最快乐的体验,去揣摩,去回味,或者纯粹的享受画面的质感,场景的氛围。

从影院出来,耀眼的阳光让我眯起眼睛,脑海中不断蹦出一系列的问题。

叙事结构应该如何理解?似乎是一种套层式的线性叙事和非线性叙事的相互参照:大的框架总体而言是一个倒叙结构,但构建回忆讲述的部分就是各种好玩的非线性叙事手法,我看到了大量的闪回、定格、同一场景不同视角不断对故事进行补充乃至推翻的重叙、不同时空的拼贴。

镜像美学的意义指向如何?《热带往事》中潮湿、闷热、不安、失格的南方一下让我想到《地球的最后夜晚》、《南方车站的聚会》,还有去年的《除暴》。90年代的南方城市成为了近几年年轻导演们集体关注的空间。对那样一个严打时代的广州,影片的呈现是多么迷人!日常生活的层面可以看到广府文化的传统脉络一直没有断,另一方面它又有非常新鲜躁动的一面,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香港和东南亚的各种渗透,这两者都指向了一种与传统中国文化和新中国意识形态都截然不同的社会文化,一种类似淘金时代的社会氛围,对金钱的追逐,秩序的崩塌与重建,丛林法则等等……

王学明是谁?在遭遇偶然事件之前,身体里有没有住着一个沉睡的亡命徒?他最后的自我救赎,是一种走投无路的妥协,还是内心力量的牵引,或者说,是一种负罪感的升华,一种俄狄浦斯式的甘愿为自己无心的过失而付出代价有的古典英雄色彩?王学明、他的女朋友、盲人歌手、警察、老梁、梁太、杀手、东北人,所有人都是孤独的,没有亲密的人际关系,甚至除了警察,也没有什么明确而体面的社会身份,这些人物构成的群像是一群茫然而孤独的边缘者,这是编剧的刻意处理吗?

从一开始的故事创意,到构思和执行的具体过程,编剧想写的这群人,这个故事,这个主题,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带着这些问题,我采访了《热带往事》的编剧赵秉昊。

赵秉昊:双语作家、编剧、创意制作人。电影作品入围戛纳电影节官方特别展映单元,柏林电影节创投单元,戏剧作品曾在纽约、东京、伦敦、阿德莱德、台北等全球多地上演。曾获国家艺术基金,全球泛华青年剧作家等奖项荣誉;

Q:能不能给我们讲讲你写作这个故事的缘起?导演曾在访问中提及故事最初来自一个真实案件,你们是怎样由这个素材出发,一点点演绎出了整个故事? A:写作的缘起是导演拿着一个新闻故事找到我:一个车祸肇事者接近受害者家属。当时我们的想法很简单,想写一个故事探寻这种凶手的心理以及和受害者家属直接产生的关系。在发展故事的过程中,我们又加入了关于“真相”究竟可以是什么的探讨。

Q:你觉得这个剧本中最核心的主题是什么,它和原来的现实素材之间的关联性在哪里?

A:关于主题,我在很长期的写作过程中一直尝试去探讨“孤独”这个母题,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不可靠近、无法交流、事实无从寻觅,电影的前半部分最终是在讨论这个问题。

Q:能不能谈谈你在叙事上的构思,剧本中整个的结构是如何设计的?影片有复杂的结构但是还是可以清晰的还原事件,有趣的叙事线和纹丝不乱的情节链条,是怎样同时保证的?

A:关于剧本层面的叙事,和最终剪辑的版本不太一样,剧本是从三个视角还原故事的(学明、梁妈、警察),警察的部分因为时长等等问题在最终剪辑时被削减了一部分。

Q:警察的视角能不能展开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怎样的世界,这个警察对老梁之死这个案子的态度如何的?

A:这个很复杂了,很多事情也是一部电影完成过程中不可避免都会经历的,这里就不谈了。最初的设计还有警察的感情和生活部分(案件对他产生的影响), 但最后的版本都删掉了。

Q:讲讲你的王学明。

A:关于王学明这个人物,在写作的过程中,非常明确的一点是他是一个无法行动的人。这就是我想表现的人物特质。因为他是个无法行动的人,所以电影其实是关于如何表现他的内心的。故事里有许多内心焦虑的外化的场景,除了和梁妈的交往那一个部分,他的整条人物线索也几乎全都是内心焦虑的外化而非其它。

Q:身边的很多男性观众在耿耿于怀,为什么影片中没有让王学明和梁妈在那个修电梯的下午或者英雄救美的晚餐后发生关系,彭于晏和张艾嘉的床戏可以让票房更值得期待不是吗?但影片非常克制,两个人的关系一直保持着不确定性,复杂、暧昧、多变而且隐含了很多阐释空间,比如甚至有的观众已经解读出了案件的真相是梁太买凶杀人虽然中间失去了对王学明的控制但最终依然全身而退……作为编剧,你是如何理解和构建王学明和梁太的关系的?除了性张力,这一对人物关系最吸引你的东西是什么?

A:在剧本写作的过程中,我们探讨了学明和梁妈关系的多种可能。在初版的几稿剧本中,梁妈和学明既像母子、又像情人,又什么都不是,最终只是两个孤独的人。在拍摄时,导演也拍摄了多种关系,但也是在最终做了取舍。这个故事最开始吸引我的就是梁妈和学明的关系,这是我喜欢处理的问题。

Q:盲人歌手,和东北舞王,他们的形象是如何设计的,除了主题性的隐喻功能,有没有对90年代广东社会现实的指涉?

A:是有的。盲人歌手的设计来自导演,东北舞王来自我。这些人物其实就是想体现九十年代那种社会和文化层面混乱的感觉。《Are You Lonesome Tonight》是猫王的老歌,之前杨德昌导演在《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也用过这首歌

Q:你对中国南方,特别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广州如何理解?影片里的南方氛围是非常准确和精妙的,但其实你并不是一个南方人,场景和事件中的南方在地感,你是如何实现的?

A:《热带往事》的导演温仕培是广东河源人。影片呈现的空间是他的老家。

Q:你们都是哥伦比亚大学电影导演及编剧专业的MFA对吧?

A:是的。我其实不是南方人,所以最初开始创作的时候,我就专门飞到了导演的家乡广东,感受着南方的潮湿和闷热。我就在那个特定的空间里开始了最初的写作。

Q:这个片子里面似乎可以看到很多类型的元素,国内的宣发也是五花八门,悬疑、惊悚、犯罪、情感等等等等,但我的观感是《热带往事》挑战类型的意味还是很明显的,应该被视作一个反类型的尝试。所以,你在写剧本的时候,有类型的追求吗?是想尝试类型的杂糅还是干脆就是在挑战类型的规则和边界?

A:对,在创作阶段,我们经常会讲叙事中的ambiguity、unreliable narrator,强调这些原则。在剧本创作的最初几稿,我们也尝试加入这些叙事技法增加故事发展的不同可能,虽然后来这些东西在最终呈现的过程中被简化了。关于剧本的类型,我们在最开始创作的时候并没有那么多的类型元素,本来我们只想做一个小的东西,后来这个项目变大了一些,也不得不加入一些悬疑的类型元素。

Q:这里面就有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因为电影就是典型的有多少钱决定怎么拍的,这个题材和你们期待表达的主题有没有因为要加入类型元素或者市场化的程度更高而发生了偏离,项目过程中资本性质的变化有没有使最初的故事和成片间出现裂隙?

A:这个回答只代表我个人,嗯,其实片方加入之后确实会影响成片的方向,用多少预算和什么样的演员从大方向上会对最后成片的呈现方式产生影响,毫无疑问。但我也觉得现在的成片方式是好的,如果说裂隙就言重了。

Q:对,这个问题其实是我就是想了解一部作品——特别是对你和导演来说都是处女作——从小到大的过程里面,你们是怎么把握自己的核心概念的。面对投资方的要求,面对市场的现实语境,你有没有舍弃或者权衡?

A:其实片方并没有具体的要求这个片子需要变成什么。大多时候是创作者内部需要对影片和片方同时负责,在商业和艺术追求寻找平衡或者说是某种和解和妥协。我最初想象这部电影的模样可能是更慢的、更关于人的。原本的故事和人物关系比现在复杂的多,如果说舍弃的话,就是最终成片做了一些减法。但我觉得最后的结果是好的,这种简化也是正确的。

项目刚启动时主创团队的合影(左起:制片人王婧、编剧赵秉昊导演温仕培、 编剧王一诺)

Q:最后一个问题想回到你身上来。《热带往事》应该是你的银幕处女作,未来的创作计划是什么,这部影片的成功会改变你目前的生活状态吗,在996和下一部作品之间,你的期待是什么?

A:我觉得没有其实。我写到现在,越发觉得写作本身是自身的修炼。我之前也写过许多别的项目,后来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项目没有最后进入到制作阶段。我现在更多时候是互联网打工人,在做一个游戏IP的 Lead Writer。我其实也从编剧这条路上又往旁边的赛道走了一步,做游戏IP,是一种跨媒介的讲故事。但我的感觉是,现在的工作并没有远离创作,相反更接近了,之后会有更多的作品通过不同的媒介与大家见面。

赵秉昊


陕西省电影行业协会·西部影谈

 2 ) 《热带往事》:一部“渣女电影”?

“渣女电影”可以归结为“三不”原则: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

一边诱惑你投入全情体验,一边又无情地将你拒之门外。

它之所以能激发你的激情,是因为它用绚丽的影像包装了自己。

从表面上看,你深陷其中,不得不拿出全部精力投入纯视听情境里。

与此同时,它又借助乱序、回溯、多线等方式编制起一座叙事迷宫。

让你本就简单的大脑不得不持续运作,围着它解谜。

但实质上呢,空空如也、徒有其表。

这便是我们说的文本与影像的冲突:同时放大两者将产生了相互钳制的效应。

我们应该思考,还是应该感知?既然无法同时做到两者,我们感到了疲累。

“渣女”不主动、不拒绝的目的是不用为发生的任何事情负责。

“渣女电影”发出类似的潜台词:反正是你要来接近我,你只能为你的买票负责。

我们能怎么办?凉拌吧。

 3 ) 存在孤独与痛苦救赎的故事

《热带往事》上映了,我有幸参加了首映观影并听导演讲述创作思路。比起中文名字,电影的英语译名其实更为直接的表达了导演的创作意图——are you lonesome tonight? 这是一部叩问人心的电影,却有着微妙的治愈力量。它令我感动,因为它呈现了生而为人的孤独和困局之中,奋力地疗愈和救赎。这部电影给我的感受就像它的英语译名,是一句深夜里温柔而直接的关切。每个人至少有一次,在深夜难眠的时候,渴望着某个人这么问我们:“你孤独吗?” 关于孤独,导演在放映后采访中给出的观点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生活中的偶然性,且往往是独自面对。这非常接近存在主义心理治疗中所说的“存在孤独”。 我想就“孤独”结合电影,谈谈两个话题: 电影中角色孤独感的类型和来源,以及人为什么孤独? 电影中角色怎么回应这些孤独,对孤独我们能做些什么? 孤独其实有三种类型 人际孤独,俗称寂寞。当我们身边没有人,或者心里没有可信任的人时,或者与人关系疏远时,我们会体验到这种孤独。缺少朋友、缺少亲人、缺少恋人……都会很容易触发这种感受。这在电影里体现非常明显:丈夫和儿子去世了的梁妈(张艾嘉),没有家人没有朋友的王学明(彭于晏),抱怨不知道王学明在想什么的学明女友(姜珮瑶)。 心理孤独,这个比较复杂。它指的是一个人不了解自己、不理解自己、不相信自己、不接纳自己、无法自主,一个人压抑或完全无视或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欲望或情感,一个人切断了与自己情感的连接。在电影里王学明做出了一些他自己当时也不理解自己“为什么会这么做”的行为时,便是心理孤独的状态。 存在孤独,“个体和任何其他生命之间存在着无法跨越的鸿沟”“即便是和别人有着最圆满的沟通,或者有着最高程度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整合,这种孤独也不会消失”。因为没有任何人可以替另外一个人去承担死亡和自由责任。想想看——无论老师家人同学朋友怎么支持我们,高考我们还是要自己考,那份紧张焦虑无法被分走;无论我们多么想替我们爱的人受苦(甚至死),实际上我们无法免除别人身上的苦难和终有一天会到来的死亡;无论我们怎么要求别人帮我们拿主意,实际上连“你帮我拿主意吧”这个主意都是我们自己定,而后果也是我们自己承担(高考专业父母帮选的话,如果不满意,难受的还是我们自己)。存在孤独是生命的背景,无论我们怎么回避和掩盖,它都存在。生活中的偶然是必然总有一天会发生的,它必定会将我们带到存在孤独的眼前。就像电影里王学明里电影里的那场意外车祸,以及随之而来的恐慌、后悔、罪疚感,他的女友没有在现场就注定了难以感同身受。电影里的警察陈耳(王砚辉),独自面对同事被罪犯枪击致死的情境,他也要面对内心的罪疚感:“如果我当时没犹豫或者追得更快些,也许同事就能活下来。” 面对现实、面对他人、面对自己内心的强烈而复杂的情感(电影里主要是恐惧、罪疚、丧失感),是回应孤独的有效方式,尽管极其艰难。 王学明从打算自首,接近梁妈,坦诚罪疚,到最后面对罪犯;每一步都走在心理艰难的自我救赎和修复上。人会恐惧即将到来的审判,恐惧监狱里的生活,恐惧不被原谅,恐惧看到自己造成的悲剧,恐惧自己即将面对的挑战。但王学明没有回避,他带着恐惧,持续地走了下去。王学明显然是一个从来都深陷人际孤独的人,电影中没有任何他的亲人朋友,只有一个女友而两者互相取暖却交流不深。如此孤独的王学明,能够共情丧偶丧儿的梁妈,在陪伴梁妈,也给自己赎罪的路上,王学明又何尝不是再陪伴他自己呢?梁妈成了王学明生命里有着深刻连接的人,而这其实是王学明克服了无数恐惧之后的选择。 王学明无法和女友谈心,这种人际孤独是常见的。我是一个心理咨询师,我发现人们经常会有一系列的想法,阻碍着自己与他人的联系——不想给别人添麻烦;不想谈起自己也没想通的事情;不想触及自己痛苦的心情;认为说了也无济于事、得不到帮助;害怕自己不被理解;害怕自己被背叛。这都是人际孤独中,人们常见的想法。尤其是当我们有一个巨大的令我们恐惧、羞耻(或罪疚)的秘密时。 梁妈也有恐惧,她恐惧再次触及自己的丧子之痛(所以王学明看着家里的遗物时她制止了),她恐惧未来可能永远孤独(所以她想过投河自尽)。在电影的最后,梁妈开始试着和新认识的人讲述自己的故事——她曾经的孤独,成了如今与人建立关系的桥梁。 如何面对孤独,尤其是存在孤独? 当人际孤独被驱散的时候,存在孤独也就变得相对可以接受了。 偶然性让人孤独(梁妈亲人的意外去世,王学明的意外车祸),但也给了人联系起来的机会,这需要一种非同一般的勇敢。在电影里,梁妈和王学明都有这种勇敢。 “我并不害怕,那群星间的虚无 没有人居住的星际。 它就在我心里, 恐吓我的, 是我自身的荒原。” ——罗伯特·弗罗斯特 这两句诗很美丽的描述了存在孤独,也暗指了回应的方式。 存在孤独,是宇宙空间里的黑暗背景、虚无空间,是绝对的主导。 亿万颗太阳,也无法照亮整个宇宙,夜里总是黑暗居多。 人际关系,人和人之间的故事, 就是那些星光, 即便它无法照亮夜空的全部黑暗。 但只要我们愿意鼓起勇气和力气抬头, 星光很美,黑暗依旧,星光很美。 在此谢谢导演,给我们每个人的存在孤独宇宙里,多添了一颗星星。 最后我想稍微补充两点,关于罪疚感和创伤后应激反应。王学明在车祸之后的情绪状态以及在监狱中的连续噩梦,都是一种创伤后的应激反应——目睹了死亡的人往往会这些反应。 在心理咨询领域内,有一个观点:很多人犯罪犯错,是因为他们本来就有罪疚感,他们渴望被惩罚。这点在电影里有明显的表现,王学明曾经在街头上参与一场本来与自己无关的斗殴。因为只有接受了惩罚、完成了弥补,人才会真的原谅自己并且释然。在电影最后,王学明离开监狱后,我们才第一次看到他轻松的表情,因为他知道无论从法律或道德情感上,他都已经完成了自己的责任。只要他还在监狱里一天,他就不会真的原谅自己。出狱代表着,他完成了法律意义上的赎罪。可是如果我们仔细思考,王学明的罪疚感不一定是合乎逻辑的(虽然合乎人之常情),因为车祸完全是一场意外,换做其他人在那条路上、那个时间开车,极有可能同样也会有车祸。王学明本身也是意外的受害者,他受到了极大的惊吓。但情感(在这里特指罪疚感)的妙处就在于——即便它们不合乎逻辑,依旧可以存在。这种把本不存在的责任揽到自己身上的情感,是罪疚感的来源,同时也是人与人之间建立深刻联系的强大力量。如果不是有那么强的罪疚感,王学明是没有动机去接近梁妈的,他也就无法将从自己的人际孤独中救赎出来。从这个角度上看,哪怕是痛苦的情感,也是宝贵的。毕竟,没有情感(对自己或对别人)才是最寂寞的。

 4 ) 我在这犯罪片里见识了浪漫

(有轻微剧透)

《热带往事》是我这几年看的最浪漫的华语电影,没有之一。

可能还没有看过片子的朋友会感到奇怪,不是说《热带往事》是一个悬疑和犯罪类型的电影吗?为什么会用浪漫这样的词语来形容它?

如果要讨论这个问题,必然需要先明确:浪漫是什么?

我个人对此的观点是:

浪漫从来不是那种唧唧歪歪、刻意为之的仪式感,它也不是都市丽人们喝两口酒,吹两口烟,分泌一些过剩的肾上腺素,配上一条今晚月色真是美的朋友圈,最后不知道跟哪个人产生了一段疾风平地起的爱情。

不是。

真正的浪漫是深入骨髓的,它无关爱情,只关乎人们看待生活的目光。

《热带往事》中就明确地展示了这种目光。

导演温仕培在这个电影中很诚恳地讲述了一些残忍的、现实的甚至是黑暗的故事,这故事中的所有人(彭于晏饰演的王学明、张艾嘉饰演的梁妈等等),他们的内心中,可谓各有各的隐秘,各有各的冰冷,各有各的严寒、各有各的阴霾,但是这一切,均没有阻碍他们对于生活依然保持着某种温柔与诚恳——

比如说,王学明在撞到了梁妈的老公之后,心怀愧疚,他试图去自首,但是又因为内心中的懦弱而选择临阵退缩;他去她家修空调、吃饭、帮她打要债的混混,他反复犹豫,最终鼓起勇气,在车里告诉了梁妈自己就是杀害她老公的「真凶」。

这一切对于王学明来说,是无心之失,但是也是举步维艰。

他还年轻。

他并不是故意撞到梁妈的老公的,也绝非不想负责,但是他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刚刚开始。

没有人能告诉他,他应该如何是好。

固然,事儿没落在你和我头上的时候,我们当然都正直正义。但是,诚实地说,每个人心中,亦都有这样一个「懦弱」「犹豫」「徘徊」「恐惧」的区域。

我们不是天生勇敢的。

不是。

勇敢是一个需要去学习的行为。它要求你我不断地解剖自己的内心,去审视曾发生过的一切、正发生着的一切、将发生的一切。

王学明在故事中,最终为自己的过失买了单;

而梁妈也在某种意义上重新选择了自己的人生。

他们的成长,就是在那个时候来的,伴随着他们的勇敢和软弱,一起来的。

是的,梁妈是在五六十岁的时候,继续成长的。

她老得皱纹爬上了脸,她早已不再风华正茂,但是她依然有权力选择是自己一个人吃饭,还是跟喜欢的人吃饭。

她六十了。

她日子很寂寞。

但是她依然选择尊重自己的精神和灵魂,拒绝了非意中人的邀约,带着笑容一个人在阳光下走回家。

这是我特别喜欢这个梁妈这个人物的地方:她对于自己的感受无比诚实。

对此,导演还有一处描写是,梁妈的丈夫去世后,邻里妯娌全都假模假样地前来悼念,但是她哭不出来。

她对于一个她不爱、或许也没有爱过她的男人的死亡,内心中是一种巨大的空虚(因此她会到处发传单找他),但是同时也是一种巨大的冷漠。

这种「习惯」和「诚实」完美地结合在了梁妈身上。

这种诚实,也是浪漫,也是梁妈的美——

她把自己活成像杜拉斯小说里的女人: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我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是的。

她不年轻了。她婚后带孩子做饭给老公擦屁股,她或许错过了很多。

但你不得不承认,这也是一种岁月之于她的滋养。岁月折磨了她,但是没有毁灭她,相反,岁月锻炼了她的坚强。

漂泊大雨中,她淋了一些雨,但你看看她的神情。

并不落魄。

反而她眼角眉梢,有的是不服气生活的色泽,阳光一照,就光辉熠熠。

事实上,这是很多人的人生缩影。

很多人的一生,都是在一场大雨中,学会了享受大雨;在没有遮阳的地方,学会了亲吻阳光。

是这样的。

人生繁琐无奈,但它们不阻碍导演选择一种优美的语言对故事中的现实进行审视和抚摸,这就是我一直用「浪漫」这个词语形容《热带往事》的原因——

我欣赏它在叙事方向上的审美选择。

不论是镜头还是声音,抑或是美术和演员,导演始终都在追求着一种似有若无的轻松与惬意。

对于这一点,镜头上体现得最明显的就是两处长镜头:

1、小混混来梁妈家找事儿,王学明一个拳头就过去打起来了,战况激烈,但是这个时候,导演却用了一个非常舒缓、轻松的平移长镜头来表达这个地方自己的态度。

他知道,这个行为结束后,梁妈和学明的感情就要升温了,所以他不急不躁地,饶有玩味地在一个激烈的打斗中,给出了自己愉快活泼的感受;

2、学明告诉梁妈是自己害死了她的丈夫,但是同时,梁妈又告诉了学明另一个真相。

在学明成瞠目结舌的错愕中,导演又给了一个长镜头,从车前横移,开始拍摄舞龙舞狮。

原因还是一样的,他知道,这个行为结束后,梁妈和学明的感情就要升温了。

他或许和我一样,满意这个小伙子的莽撞和洒脱、赤忱与柔和。

甚至我一直觉得王学明和梁妈直接存在着某种男女之情。

虽然二人没有戳破,但是只要看了片子,你就能确定,那种感情是存在的。是真实的。

比如说俩人听同一盘磁带的同款黯然神伤。

《热带往事》的英文翻译就叫<ARE YOU LONESOME TONIGHT?>,学明在梁妈家发现了这首歌的磁带,但是梁妈又赶走小伙子,一个人在家听<ARE YOU LONESOME TONIGHT?>.

本来错过了这首歌的学明,之后又在大排档听到了它。

你说,这世界上什么巧合归根结底不是命中注定呢?

非常有趣。

非常… 浪漫。

是的,不用提醒我,我知道《热带往事》是一个有着强烈悬疑、犯罪色彩的影片。

但我坚持非要用浪漫来形容《热带往事》不可。

因为我赞同导演所表达的,人生是孤独的,世界向来寒冷。

我承认这一点。

但是,我也赞同他说在这个根基上所表达的另一点,那就是:

即便是在最逼仄的人生,我们依然拥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我们看待世界的目光。

是寒冷,但就一定要拒绝寒冷吗?

是孤独,但就一定要躲避孤独吗?

是无奈,但就一定要谴责无奈吗?

即便世界并不见得值得,但是,或许存在一种可能性是,世界上存在某人,某人值得;你们之间未来可能存在一个瞬间,这个瞬间值得。

碌碌无为是人生的常态,但我绝不相信,你的人生中没有一个瞬间让你反复摩挲、午夜梦回。

这就是我理解的,真正的浪漫。

它是你我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从我们的眼眶里投向外界的目光,以及我们心中的温柔。

它是在潮湿炎热的南方,空调坏掉,人们对着风扇降温,胸脯上与额头上的汗液都一点点蒸发;它是在恼人的雨季,人们淋着瓢泼的雨湿透全身,却也在不经意间完美邂逅。

一切几乎都是美丽的。

我简直没有任何理由不喜欢整个影片。

即便在这个故事中,人某种意义上是被命运制裁和支配的。

但是这不影响这些人面对生活依然采取善良温和的人生态度,这也不影响导演对于这些并不见得个个都光明磊落的人依然怀有一种内敛与天真的爱。

我没有任何理由不喜欢它。

 5 ) 你想看的《热带往事》完整故事在这里!!!所有的记忆都是潮湿的,因为那是关于情与爱的热带往事。

海南。

多年前,张姐嫁给丈夫老梁,没想到他是个酒鬼,时常打骂她,她一再忍让。然而,老梁的酗酒竟间接导致儿子死亡。

1997年,儿子死了几年了,老梁依旧酗酒,本性不改。张姐整日活在对儿子的思念中,她无法忍受这样的丈夫,她决心杀死他。张姐计划用攒下的5万元,请来一名专业杀手。不料,老梁识破此事,他从张姐手里抢走5万元,将钱藏在火车站的储物柜里。杀手得知5万元酬金被老梁拿走了,他决定杀老梁,从老梁手里拿本该属于他的酬金。

那夜,杀手来了,他连开两枪打中老梁,逼问老梁,那笔钱在哪儿?老梁只说在火车站储物柜。濒死之际的老梁跑到公路上,却被一辆面包车撞到,当场毙命。

没错,开车的就是空调工彭于晏。

“哐”!剧烈撞击声让小彭吓了一跳。

通过后视镜,小彭看到一个浑身是血的老梁倒在血泊里。下意识地,小彭开车逃离,开出数公里后,他重返现场,将老梁的尸体拖到隐蔽处掩藏。而就在小彭去而复返的这段时间里,杀手一直在找火车站储物柜的钥匙,但一直找不到。

数日后,警方发现尸体,老梁妻子张姐来警局认尸,仅远看一眼,她就转头跑开,她认定这尸体是她的丈夫,她认定是杀手干的。

怀有负罪心理的小彭弄坏张姐家的空调,以修空调之名进入张姐的生活,他很奇怪,张姐对老梁的死并不悲伤,仿佛早该如此。小彭了解到多年前,因老梁酗酒,间接导致儿子死亡的事情。

小彭对张姐有些同情,甚至有些若有若无的爱意。渐渐,小彭和张姐一起吃饭,一起吃冰棍,一起打架。

与此同时,杀手来找张姐,询问钱的下落,他杀了人,办了事,他就得拿钱,这是他的规矩,规矩不能坏。张姐没钱。

在与张姐的交往中,小彭对老梁的死也起了疑心,他来到撞死老梁的地方,仔细翻找,发现一个染血的火车站储物柜钥匙。他来到火车站打开储物柜,里面竟然是一大笔钞票。而小彭不知道的是,杀手早就盯上这个一直徘徊在张姐周围的男人小彭,杀手跟踪小彭来到火车站。小彭一出火车站,杀手就跟踪着他,意图抢走5万元。就在小彭和杀手要搏命时,警察恰巧出现,杀手逃走。

那晚,小彭来找张姐,小彭谈起老梁的死。张姐点起一根烟,云雾缭绕中,张姐告诉小彭,老梁死亡的真相。

小彭爱上了张姐,他决定为爱献身。

小彭知道杀手盯上了他,他主动现身,果然,杀手来了,两人在黑夜灯火中搏杀,一个为了钱,一个为了爱。其实,杀手和小彭是一样的,两个人都在为生命中最在乎的东西拼命。小彭打死杀手。小彭让附近的保安报警。

逃走后,小彭拿着那5万块钱,把钱悄悄放在张姐家的空调上。

后来,小彭进了监狱。

小彭在监狱里将这个故事讲给观众听,为了能早点出狱,为了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为了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他通过摄影、色彩、剪辑让故事变得潮湿。

几年后,小彭刑满释放,他跑着,跑向张姐。当然,张姐也在等他。

所有的记忆都是潮湿的,因为那是关于情与爱的热带往事。

 6 ) 热带与往事

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是新的感受,我其实没有太注意故事,而是在寻觅97年的广州。我对热带的华人文化很感兴趣,马华文学笔下的雨林是富饶而危险的,而热带城市的华人也像生活在雨林之中。

那个年代的那片地是不太平的,但是有着致命的诱惑和活力。热带的温度和湿度让这片土地繁盛,而这种繁盛也映射了那段时期经济年代的丛林法则。从背景音的彩票,到广告的一夜暴富,从杀手到骗子,从楼下的成衣作坊到火车站的置物箱,哪里都是商机,哪里也都是杀机。

导演借辩论节目说得很清楚,文明是对兽性的限制,但哪个文明不是从兽性开始呢?王学明在热带里被狩猎也狩猎别人,只有在放出来的时候才算被“改造成功”了,自然,那种潮湿的感觉也被“净化了”。

对彭于晏的形象感到惊艳,那股颓劲儿和狠劲儿都出来了。但是全片粤语少了,而且警察那条线是废笔,删掉更好。当然,要是没有加这最后一句话的压力也就没有其他什么事了。

导演还是心急了些,有些事情给的太明白,反而失去了味道。但整体来说,很喜欢他的风格,希望看到他之后的作品。

 短评

不洗澡的彭于晏也还是让人想睡。

8分钟前
  • 岛上的夏奈
  • 还行

建议电影院不要把空调开那么低了,我还以为我在看冰雪奇缘。

9分钟前
  • 侍酒郎
  • 推荐

不止是所谓新导演的炫技,确实视听上的很多处理很喜欢,整个观影过程也很享受,但缺点也非常明显,甚至给我的感觉很像一个半成品。期待导演可以接一个更好的剧本,至少是拍一部更完整的作品。

11分钟前
  • 阿暖
  • 还行

硬不起来,就是这种感觉

12分钟前
  • 假塑料树
  • 还行

我可能这辈子都不喜欢上宁浩的“坏猴子”计划了。剧本孱弱到一句话就可以说完,结构剪辑的也非常老套,在风格和打光上和“最后的夜晚”至少差了十万个“南方车站”,彭于晏就算瘦成约翰尼德普和中年版吴彦祖也没办法掩饰他不会演戏的事实。如果瞎子和影子杀手要是都是章宇演的话,或者维修工和未亡人还能有更进一步的故事,可能我还可以再给一星。哦对了,声音很棒,配乐也还很不错,lonesome tonight完全没有发挥意义。不过应该庆幸,半老徐娘(褒义)的张艾嘉延续了当年山河故人的风韵犹存,中年女演员的戏路,因她而美丽。最讨厌这种徒有其表的形式主义,叠印一次还可以,连续叠,再加上太刻意的蒙太奇,看的我真的是emmmm…

13分钟前
  • mr.left
  • 还行

作为新人导演还是可圈可点的。张艾嘉是中国于佩尔吧,永远的少女。彭于晏快瘦成张震了,有几个狠戾的片段不错,可惜还是演了正面角色,状态还不够极致。配乐很强劲,视觉风格不及《南方》,滥用柔焦没有重点。最大问题还是剧本,后半段几乎没有人物塑造,功能性地完成情节推进。(剧透预警:要我改剧本,就完全写成张艾嘉和彭于晏的爱情故事,把悬疑凶杀弱化成背景,彭于晏一直不告诉张艾嘉自己撞了人,但张艾嘉从蛛丝马迹里猜出来了。他们一直不捅破窗户纸,用对方填补自己的孤独。若干年后彼此轻巧地说出来,哈哈一笑,因为他们都知道对方知道些什么。这才是are you lonesome tonight好吗!现在我都不知道彭于晏在lonesome些什么。)另外就是“热带”元素太单薄了,高温和大雨用得很平庸,起码整点大虫子什么的吧。

18分钟前
  • 傅尔曼
  • 还行

打五星是因为彭于晏。说回整部影片的话,确实不是商业片的路线,时间线很跳跃,镜头也是比较近。彭于晏一直在“被溅一脸血”,就没干净过...

20分钟前
  • 飞蜥跳跳
  • 力荐

上联:地球最后的夜晚,下联:南方车站的聚会,横批:热带往事。

22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还行

其实是能看得出导演对视听氛围构建和角色心理外化的构思和执行能力,尽管比较零散细碎,还没能成为统一连贯的整体性风格,但单拎出来每场戏都很能打,也是得益于整个制作团队(单是声音指导就坐拥杜笃之+李丹枫),让整个片看起来非常昂贵(很羡慕了)。可以想象如果是个更小体量和规模的项目,最终效果或许会更好,尤其他这个方向是欧洲市场以及戛纳电影节想要在东亚类型电影作品中探寻的风格化视听尝试(评分掉那么快再多说一句:无论再怎么不完美这也是属于大银幕的电影(Cinéma)创作,比一年内大多数国产电视质感院线片都更值得去电影院看

24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氛围到位。但我想看相差二十岁的风韵美寡妇和健硕修理工汗津津的暧昧故事(。

27分钟前
  • 皮皮一号
  • 推荐

犯罪线好难看,还不如拍彭于晏为了赎罪和张艾嘉(在暴雨天、潮热的凉席上)疯狂做爱

32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我到底还要忍受多少打着风格化的旗号各种拼贴大师作品元素的四不像?那些号称前途无量的新导演就没有一点别的东西可以拍了吗?连基本的人物都不会塑造吗?连基本的故事都不会讲述吗?宁浩培养他的目的是毁灭中国电影的未来吗?导演是不是随便拉了几部早期北野武以及朴赞郁的电影就以为自己会拍类型片了?我都以为“内容空洞”成为新导演入行的第一标准了!

36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较差

新人导演驾驭这样的卡司、体量和类型,最终效果非常好了,在大银幕上看,好像是一部成熟的老电影。尤其是能在众多前辈参与的情况下依然保有自己明确的导演风格,在影像和声音方面的设计特别突出,搭建出了能够支撑起所有情绪、氛围、触感的类型框架。在一众依靠剧本杀出重围的新人导演里,这种完全属于电影属于大银幕的导演,值得更多的鼓励。

41分钟前
  • 蜉蝣
  • 推荐

彭于晏,章宇,南方,犯罪,拥有一切我感兴趣的元素,却没能拍出一部我感兴趣的电影。

45分钟前
  • RIPPER
  • 还行

我只想说,这个片值得一个戛纳。IMAX大银幕观影,是我今年以来在电影院里看到的最大惊喜。黑色电影的味儿太正太纯,this is what we call CINEMA man!电影前面部分,彭于晏和张姐的情节稍嫌俗套和平吧,但是整体渐入佳境,枪杀线出现后,真是完全吸引我注意力。上世纪90年代混乱飞地的广州,凶悍冷血的杀手,带着致命钱财疲于奔命的男主,美术的还原感以及摄影呈现的电影氛围太厉害了,甚至让我联想到第三人和M就是凶手。各种街巷枪战都拍的很好,还有最后一段在红白蓝塑料棚的街市里的追杀戏最是精彩。剪辑也很有想法,时间线倒来倒去但却不失清晰。更难得的是,这个片不是装腔作势的空洞霓虹灯美学,里面还有很鲜活的广州市井人物的呈现以及几处好玩的冷幽默。也许剧本的前面部分和人物塑造可以更好,但温导是真的会拍电影的人,值得大银幕观看!

47分钟前
  • 高峰秀秀子
  • 力荐

80/100,承继着新黑色电影的灵魂,从湿热的雨林地貌延展至色光斑斓的旧城景观,困兽怒吼般的底噪环绕乏力的躯体,带来持续而均一的审美体验。当然是感官体验压过叙述的电影,困乏、失聪或眩晕得已被风格化呈现。又恰是因为南方难耐的燥热,巨大的不安才嬗变成幻觉驱动着人前行。

49分钟前
  • 德卡的羊
  • 推荐

你以为是《南方车站的聚会》式的犯罪片,其实是《继园台七号》般的伦理片。典型的有佳句无佳章,每个片段都很好,但就是连不成完整的故事,导演的各种花活儿实则是露怯的表现,孱弱的剧作往前无法推动,只得不断倒回,多视角叙事的解谜快感一次两次还行,不断重复就是黔驴技穷了,就像一篇无话可说的作文,只能用华丽的辞藻和啰嗦的语句来凑字数。

50分钟前
  • 天马星
  • 还行

亚热带潮湿躁热的广州与暗红色调里的噪点,视听是享受,坐在第二排仰着头更容易恍惚。为了去看张艾嘉,果真,好到不留痕迹,完完全全融化在角色里。也真的好美好美啊…那件非常港的连衣裙,午后闷热的房间,呼吸间的韵味,你知道我有多想同她暧昧。似乎银幕上很久没有出现这样无法定义的女人了。五六十岁,有过家庭,经历过失去,某种寂寞的欲望感蔓延在每一处神态、眼角、发丝,却似乎唯独不悲伤,“我哭不出来”,或许装着隐秘的心事在生活,让人忍不住好奇又猜不透她的过去。只有孤独,怎么可以一个背影就看到孤独的具象,Are you lonesome tonight,旋律随着她一次次出场,最后真正地落到她身上了。只是似乎不能当犯罪悬疑片看。电影一八年拍完等了三年才上映就知道,是不是也不能怪故事不太完整了。

54分钟前
  • 笑忘录在别处
  • 推荐

标记想看的第800天,千呼万唤始出来,片名、风格和氛围最亮眼,没想到张艾嘉会是这样的,潮湿暧昧,皱纹、发丝、衣服的质地都是韵味。彭于晏瘦脱相竟然比健身房里的样子顺眼。如果章宇演彭于晏的角色,彭于晏演王砚辉的角色,仁科演章宇的角色,是不是也很好玩,叙事可以再打磨。看到王砚辉的时候突然笑了,国产犯罪片定律之一:必有王砚辉,他一出现就觉得亲切了,期待早日组成王砚辉犯罪片宇宙。

55分钟前
  • Syfannn
  • 推荐

确实是Wild Bunch喜欢的那种中国电影,虽然是导演长片处女作,但导演意识非常强,声音尤其出彩,一直用声音去还原男主角在极端情境里的极端情绪。这部电影表面上是用类型片化的犯罪故事来包装,但导演的野心却在如何借助视听技巧去完成风格化的叙事。他用男主角的回忆重新构建叙事,用情绪来主导故事,重回记忆现场,湿热的环境,低照度的摄影,霓虹灯色的打光,加上时刻跟人物心理变化同步的声音设计,都在强化导演一心追求的那种风格化的叙事。片子跟《南方车站的聚会》是一个类型,不过刁亦男雕琢于复杂的视听调度,温导是如何用视听技巧手段去辅助并强化叙事。对于这个类型的电影,导演在视听语言探索永远比故事更好看。当坏猴子遇到这样的新导演,化学反应还是挺奇妙的,宁浩竟然让新导演这么玩。

59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